CN218663478U - 垃圾承载箱 - Google Patents

垃圾承载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63478U
CN218663478U CN202221074308.7U CN202221074308U CN218663478U CN 218663478 U CN218663478 U CN 218663478U CN 202221074308 U CN202221074308 U CN 202221074308U CN 218663478 U CN218663478 U CN 2186634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tank
tank
liquid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7430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俊
陈文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Huaxin Changshankou Logi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Huaxin Changshankou Logis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Huaxin Changshankou Logis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Huaxin Changshankou Logistic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634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634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10Waste collection, transportation, transfer or storage, e.g. segregated refuse collecting, electric or hybrid propulsion

Landscapes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垃圾承载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用于容纳垃圾的容纳空腔,箱体的底部设有与容纳空腔连通的排放口;第一水箱,设置于所述容纳空腔内;所述第一水箱设有溢出口,从溢出口溢出的液体直接进入容纳空腔内;第二水箱,设置于箱体的外部;所述第二水箱设有进水管和抽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至排放口;抽水管的一端插至第二水箱内部空腔的底部,另一端与液体泵的一端相连,液体泵的另一端通过液体管路连接至第一水箱,液体泵用于将第二水箱中的液体泵送至第一水箱。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承载箱能够避免液体撒漏。

Description

垃圾承载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垃圾承载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垃圾承载箱。
背景技术
垃圾衍生燃料(Refuse Derived Fuel,简称:RDF)是一种将垃圾和污泥固化后形成的固体燃料,自身带有一定的热值,其燃烧释放的热能能够进行回收利用,实现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
形成RDF的垃圾原料成分较为复杂,部分RDF的含水率较高,其液体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且异味较大。因此,需要对传统的用于承载垃圾的装置进行改进,以避免RDF中的液体渗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垃圾承载箱。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垃圾承载箱,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用于容纳垃圾的容纳空腔,箱体的底部设有与容纳空腔连通的排放口;
第一水箱,设置于所述容纳空腔内;所述第一水箱设有溢出口,从溢出口溢出的液体直接进入容纳空腔内;
第二水箱,设置于箱体的外部;所述第二水箱设有进水管和抽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至排放口;抽水管的一端插至第二水箱内部空腔的底部,另一端与液体泵的一端相连,液体泵的另一端通过液体管路连接至第一水箱,液体泵用于将第二水箱中的液体泵送至第一水箱。
如上所述的垃圾承载箱,还包括:
集水盘,设置于所述排放口的下方;所述集水盘的口径大于排放口;所述集水盘的底部设有集水口,所述进水管连接至所述集水口。
如上所述的垃圾承载箱,所述集水盘的底面为矩形;所述集水盘底面的端部向下凹陷形成所述集水口,集水口的口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如上所述的垃圾承载箱,所述第二水箱固定于所述箱体的两侧,第二水箱低于所述箱体的底部。
如上所述的垃圾承载箱,所述箱体的后端设有自卸门,所述自卸门的顶部与箱体后端铰接,自卸门的两侧分别与箱体之间通过液压缸或气缸相连。
如上所述的垃圾承载箱,所述第一水箱固定至箱体内的前端,第一水箱的侧壁顶部设有所述溢出口。
如上所述的垃圾承载箱,所述第二水箱还设有排水管。
如上所述的垃圾承载箱,所述液体泵为气动隔膜泵;所述气动隔膜泵的动力源由箱体上设置的气泵提供。
如上所述的垃圾承载箱,所述气动隔膜泵具有控制信号接收端,用于与控制器电连接。
如上所述的垃圾承载箱,所述箱体内底部设有多根沿箱体长度方向延伸的自卸梁,各自卸梁并排布设;
所述排放口处设有梁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各自卸梁沿箱体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箱体内设置第一水箱,箱体外设置第二水箱,箱体内垃圾中的水分可从箱体底部的排放口进入第二水箱内,通过液体泵将第二水箱中的液体泵送至第一水箱,第一水箱设有溢出口,从溢出口溢出的液体直接进入箱体内,回到RDF中,重新向下渗透,在两个水箱和RDF之间形成液体循环渗透和流动,避免液体溢出撒漏而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承载箱的侧面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承载箱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承载箱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箱体;11-容纳空腔;12-排放口;13-自卸梁;
2-第一水箱;21-注液口;22-溢出口;
3-第二水箱;31-进水管;32-抽水管;33-排水管;
4-液体泵;
5-集水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垃圾承载箱,用于承载垃圾,尤其适用于承载含水率较高的RDF,能够对其水量进行收集,且避免渗漏。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承载箱的侧面视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承载箱的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承载箱包括:箱体1、第一水箱2、第二水箱3和液体泵4。
箱体1内设有用于容纳垃圾的容纳空腔11,本实施例以RDF作为待承载的垃圾为例,对垃圾承载箱的实现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箱体1的底部设有与容纳空腔11连通的排放口12,RDF中包含的液体向下渗透,并从排放口12向下排出。
第一水箱2设置于容纳空腔11内,第一水箱2的顶部设有注液口和溢出口,当第一水箱2内的液体逐渐增多,可从溢出口溢出,并直接进入容纳空腔内,回到RDF。
第二水箱3设置于箱体1的外部。第二水箱3设有进水管31和抽水管32。其中,进水管31连接至箱体底部的排放口12,箱体1内的液体可通过进水管 31进入第二水箱3。抽水管32的一端插至第二水箱3内部空腔的底部,另一端与液体泵4的一端相连,液体泵4的另一端通过液体管路连接至第一水箱2 的注液口21,液体泵4用于将第二水箱3中的液体泵送至第一水箱2。
当RDF中的含水量较大时,超出了第二水箱3的最大容积。为避免液体溢出,通过液体泵4将第二水箱3中的液体泵送至第一水箱2,以减少第二水箱3内的液体。而当第一水箱2中的液体逐渐增多,可从溢出口22溢出重新回到RDF中,继续向下渗透。相当于通过液体泵3将RDF中的液体在第二水箱3和第一水箱2之间形成循环渗透和流动,以保证液体不会从第二水箱3内溢出撒漏在地面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箱体内设置第一水箱,箱体外设置第二水箱,箱体内垃圾中的水分可从箱体底部的排放口进入第二水箱内,通过液体泵将第二水箱中的液体泵送至第一水箱,第一水箱设有溢出口,从溢出口溢出的液体直接进入箱体内,回到RDF中,重新向下渗透,在两个水箱和RDF之间形成液体循环渗透和流动,避免液体溢出撒漏而污染环境。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排放口12的下方设置集水盘5,集水盘5 的口径大于排放口12,以使从排放口12流出的液体都能被收集到集水盘5内。集水盘5的底部设有集水口,第二水箱3上的进水管31连接至集水口。集水盘5内的液体通过集水口进入第二水箱3。
由于集水盘5为一敞口结构,当第二水箱3满了,液体仍有可能从集水盘5溢出撒漏在地面上。而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述方案,通过液体泵4将第二水箱3中的液体泵送至第一水箱3进行循环,减少了第二水箱3内液体含量,避免液体撒漏。
一种实现方式:集水盘5的底面为矩形,其底面端部向下凹陷形成集水口,集水口底部连接集水管路,集水管路的横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形成漏斗形状。集水管路的底端与进水管31相连。
上述第二水箱3固定于箱体的两侧,其高度低于箱体1的底部,以使箱体 1内的液体依靠重力作用流至第二水箱3内。
上述第一水箱2和第二水箱3均设有排水管,在箱体进入环保工厂后,可将第一水箱2和第二水箱3中的液体排出,也便于对第一水箱2和第二水箱3 进行清洁排水。
上述液体泵可以为普通的液体泵,也可以为气动隔膜泵。气动隔膜泵的动力源由箱体上的气泵提供,气泵产生压力为15公斤的高压气,提供给气动隔膜泵作为工作动力。气动隔膜泵的工作电源为24V,可通过箱体上设置的电源供电。
进一步的,气动隔膜泵具有控制信号接收端,用于与控制器电连接。气动隔膜泵可根据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实现自动启停,例如:在第二水箱3上设置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水箱3内的液位,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当识别到第二水箱3内的液位高度达到上限值时,自动控制气动隔膜泵工作,将第二水箱3内的液体泵送至第一水箱2。
或者,气动隔膜泵也可以由手动控制启停,例如:通过机械按钮或显示屏虚拟按键,手动控制气动隔膜泵启动工作或停止工作。
或者,气动隔膜泵也可以定时工作,例如:控制器按照预设时间定时控制气动隔膜泵启动工作或停止工作。
各液体管路上可设置电磁阀,电磁阀可由箱体上设置的电源提供24V供电。或者,管路上也可以设置手动阀门。
本实施例中,第一水箱2固定至箱体内的前端,具体可固定至箱体的前端侧壁,也可以固定至箱体的底壁或顶壁。第一水箱2可以是截面为圆形的水箱,其高度大于直径,第一水箱2的侧壁顶部设有溢出口2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垃圾承载箱的具体实现方式:箱体的长度大于其高度,箱体的后端(即:远离司机室的端部)设有自卸门,自卸门的顶部与箱体1后端铰接,自卸门的两侧分别与箱体1之间通过液压缸或气缸相连。通过液压缸或气缸驱动自卸门向上翻转打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承载箱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箱体内底部设有多根沿箱体长度方向延伸的自卸梁13,各自卸梁13并排布设。排放口 12处设有梁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各自卸梁13沿箱体长度方向往复运动。RDF 放置于各自卸梁13上,多个自卸梁13同步向后移动时,带动RDF向后移动至悬空在箱体外部。然后相邻的自卸梁13步进式地逐个向前移动,以使RDF 向下掉落,实现垃圾自卸。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垃圾承载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用于容纳垃圾的容纳空腔,箱体的底部设有与容纳空腔连通的排放口;
第一水箱,设置于所述容纳空腔内;所述第一水箱设有溢出口,从溢出口溢出的液体直接进入容纳空腔内;
第二水箱,设置于箱体的外部;所述第二水箱设有进水管和抽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至排放口;抽水管的一端插至第二水箱内部空腔的底部,另一端与液体泵的一端相连,液体泵的另一端通过液体管路连接至第一水箱,液体泵用于将第二水箱中的液体泵送至第一水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承载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集水盘,设置于所述排放口的下方;所述集水盘的口径大于排放口;所述集水盘的底部设有集水口,所述进水管连接至所述集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承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盘的底面为矩形;所述集水盘底面的端部向下凹陷形成所述集水口,集水口的口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承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箱固定于所述箱体的两侧,第二水箱低于所述箱体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承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后端设有自卸门,所述自卸门的顶部与箱体后端铰接,自卸门的两侧分别与箱体之间通过液压缸或气缸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垃圾承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固定至箱体内的前端,第一水箱的侧壁顶部设有所述溢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承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箱还设有排水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承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泵为气动隔膜泵;所述气动隔膜泵的动力源由箱体上设置的气泵提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垃圾承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隔膜泵具有控制信号接收端,用于与控制器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承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底部设有多根沿箱体长度方向延伸的自卸梁,各自卸梁并排布设;
所述排放口处设有梁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各自卸梁沿箱体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CN202221074308.7U 2022-01-30 2022-04-29 垃圾承载箱 Active CN21866347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90630 2022-01-30
CN202220249063 2022-01-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63478U true CN218663478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35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74308.7U Active CN218663478U (zh) 2022-01-30 2022-04-29 垃圾承载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634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232779A1 (en) Separator device
CN218663478U (zh) 垃圾承载箱
CN106544978B (zh) 一种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及洗扫车
CN115815261A (zh) 一种房车抽拉式黑水箱自动排污清洗装置
CN212532373U (zh) 自动式餐厨垃圾油水分离挑拣装置
CN1240594C (zh) 多功能食物垃圾压实收集车
CN110015770B (zh) 一种适用于餐厨垃圾的油水分离方法及车载式设备
CN210529850U (zh) 厨余垃圾处理设备
CN204728454U (zh) 雨水收集系统的过滤装置
KR100370712B1 (ko) 압축식 진개차의 오수유출 방지장치
CN111591629A (zh) 一种地埋式分类垃圾箱
CN214932897U (zh) 一种具备干湿垃圾分离结构的勾臂式垃圾车
CN220834425U (zh) 一种用于垃圾转运容器的污水过滤结构
CN217398501U (zh) 油水分离回收打包机
CN217567685U (zh) 一种用于餐厨渗滤液的固液分离装置
CN209739907U (zh) 一种智能压缩垃圾车无泄露系统
CN218419693U (zh) 一种自动抽水排水的洗地机及洗地机系统
CN215708946U (zh) 智能垃圾桶
CN219097692U (zh) 一种吊装式压缩垃圾车后置接水装置
CN214192877U (zh) 一种饭店厨房用废水循环装置
CN219468676U (zh) 一种垃圾中转站
CN214090176U (zh) 一种强化厨洁器排放装置
CN220312670U (zh) 一种切屑压块系统
CN219044870U (zh) 一种大型移动式吸污净化车
CN218774421U (zh) 一种高效过滤化粪池里垃圾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