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61538U - 无人运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人运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61538U
CN218661538U CN202223252199.6U CN202223252199U CN218661538U CN 218661538 U CN218661538 U CN 218661538U CN 202223252199 U CN202223252199 U CN 202223252199U CN 218661538 U CN218661538 U CN 2186615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ransceiver
transceiver
unmanned vehicle
unmanned
sub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5219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雪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exiang Xiong'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exiang Xiong'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exiang Xiong'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exiang Xiong'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5219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615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615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615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人运载装置。无人运载装置包括车主体和收发组件:车主体包括相连接的控制室和外挂件。收发组件设置于控制室的顶部预设区域,预设区域在顶部位于收发组件远离外挂件的区域,收发组件与控制装置配合,以实现无人运载装置与外界的交互。本申请能够有效改善外界物体触碰天线的现象,提高天线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无人运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人驾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运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人工智能技术重要的应用领域,汽车无人驾驶的改进创新在不断突破,无人驾驶技术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关键技术不断成熟。
其中,在无人驾驶技术中,需要在无人的车体上设置天线,利用天线的收发信号功能,实现车体与外界的信号联系,最终操作人员能够远程控制车体,完成驾驶过程。
然而,由于现有的无人汽车需要进行自动装卸货物,在自动装卸过程中货物会出现意外掉落的情况,导致天线被意外掉落的货物损坏,进而影响车体无法动作,影响了操作人员对其控制。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运载装置,能够有效改善外界物体触碰天线的现象,提高天线的可靠性。
一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无人运载装置,包括:车主体,包括相连接的控制室和外挂件。收发组件,收发组件设置于控制室的顶部预设区域,预设区域在顶部位于收发组件远离外挂件的区域,收发组件与控制装置配合,以实现无人运载装置与外界的交互。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收发组件包括多个收发件,多个收发件在无人运载装置顶部的预设区域内彼此间隔分布,收发件包括位置信号收发件,网络信号收发件以及应急信号收发件中的至少一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预设距离D,满足m≥D≥10cm,其中,m为无人运载装置顶部沿第一方向的延伸距离,第一方向为多个收发件并排设置方向。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控制装置包括位置控制器,收发组件包括位置信号收发件,位置信号收发件与位置控制器电连接,以实现外界获取无人运载装置的位置以及运行状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位置信号收发件包括定位信号收发子件和定向信号收发子件,定位信号收发子件与定向信号收发子件沿第一方向以预设间距间隔设置,定位信号收发子件与定向信号收发子件分别与位置控制器连接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预设间距E,满足m≥E≥100cm,其中,m为无人运载装置的顶部沿第一方向的延伸距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控制装置包括网络控制器,收发组件包括网络信号收发件,网络信号收发件与位置信号收发件沿第一方向以预设距离间隔设置,网络信号收发件包括视频信号收发件、网络交换信号收发件中的任意一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控制装置包括应急控制器,收发件包括应急信号收发件,应急信号收发件与定位信号收发件沿第一方向以预设距离间隔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无人运载装置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包括固定部和支撑部,固定件通过固定部固定于无人运载装置的顶部,收发组件通过支撑部固定于固定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无人运载装置还包括遮挡件,遮挡件位于无人运载装置的顶部,且遮挡件至少遮挡收发组件设置。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无人运载装置中,通过在控制室的顶部设置预设区域,增加收发组件与外挂件之间的间距,并且收发组件位于控制室的顶部,缩短收发组件与控制室连接的线束长度,减小收发组件与控制室连接的线束被其他物体或者无人运载装置上的其他部件牵拉的可能性,为天线的可持续收发信号提供可靠保障。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运载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运载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人运载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人运载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Q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
100、无人运载装置;10、控制室;20、外挂件;AA、预设区域;
1、收发组件; 11、定位信号收发子件; 12、定向信号收发子件;13、网络信号收发件; 14、应急信号收发件;
2、控制装置;21、位置控制器;22、网络控制器;
3、固定件;31、固定部;32、支撑部;
4、遮挡件;
X、第一方向。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一方面,下面结合图1至图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无人运载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运载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运载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人运载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无人运载装置100,无人运载装置100包括车主体和收发组件1:车主体包括相连接的控制室10和外挂件20。收发组件1设置于控制室10的顶部预设区域AA,预设区域AA在顶部位于收发组件1远离外挂件20的区域,收发组件1与控制装置2配合,以实现无人运载装置100与外界的交互。
无人运载装置100中车主体主要是由控制室10和外挂件20组成,控制室10中能够存放多种控制装置2,并且,还可以承载作业人员和维修人员。外挂件20中设有容纳空间,能够承载货物或者其他目标物体。
控制室10中能够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控制装置2,控制装置2与收发组件1配合使用,从而实现无人运载装置100与外界的交互。示例性地,收发组件1能够接收到多种信号,其接收到的信号指令要根据无人运载装置100的运行状态来确定,例如,收发组件1接收到外界传递的前进信号,收发组件1能够将前进信号传递至控制装置2,控制装置2根据传递而来的信号改变无人运载装置100的运行状态,使其前进。
在一些示例中,预设区域AA可以设置在控制室10顶部远离外挂件20的边缘区域。在另一些示例中,通过外挂件20的一个侧面进行装卸货物,预设区域AA可以设置在控制室10顶部上与外挂件20进行装卸货物的侧面的相对的一侧。例如,控制室10与外挂件20相连接的方向为正方向,那么与正方向垂直的方向为侧方向,外挂件20的侧面为沿侧方向相对的一侧。能够理解的是,收发组件1设置在靠近边缘的预设区域AA时,收发组件1中的部件也不会超过车主体的边缘,从而减小无人运载装置100在运行过程中收发组件1与外界物体发生干涉的可能性。
本申请实施例对收发组件1的数量不做任何限制,示例性地,收发组件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当收发组件1的数量为多个时,预设区域AA也可以为多个。当然,每个预设区域AA内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收发组件1。可选地,多个预设区域AA可以间隔设置。多个预设区域AA也可以围绕控制室10的顶部的周侧分布。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无人运载装置100中,通过在控制室10的顶部设置预设区域AA,增加收发组件1与外挂件20之间的间距,并且收发组件1位于控制室10的顶部,缩短收发组件1与控制室10连接的线束长度,减小收发组件1与控制室10连接的线束被其他物体或者无人运载装置100上的其他部件牵拉的可能性,为天线的可持续收发信号提供可靠保障。
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收发组件1包括多个收发件,多个收发件在无人运载装置100顶部的预设区域AA内彼此间隔分布,收发件包括位置信号收发件,网络信号收发件13以及应急信号收发件14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地,多个收发件能够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收发组件1可以包括位置信号收发件;收发组件1也可以包括网络信号收发件13;收发组件1也可以包括应急信号收发件14。当然,收发组件1也可以包括其中的两种或者三种。能够理解的是,收发件还可以包括实现其他功能部件,进而增加无人运载装置100的功能。
可选地,多个收发件可以在预设区域AA内沿控制室10与外挂件20连接方向间隔设置。或者多个可以在预设区域AA内沿与控制室10与外挂件20连接方向相交的方向间隔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多个收发件在预设区域AA内间隔分布,在实现减小外界物体触碰收发组件1可能性的同时,增加无人运载装置100可运行的多种功能。
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预设距离D,满足m≥D≥10cm,其中,m为无人运载装置100顶部沿第一方向X的延伸距离,第一方向X为多个收发件并排设置方向。
相邻两个收发件之间设置有预设距离D,相邻两个收发件之间的距离越大,那么在控制室10顶部的预设区域AA所能布置的收发件数量越少;相邻两个收发件之间的距离越小,那么在无人运载装置100运行过程中,相邻两个收发件之间发生干涉的可能性越大。本申请实施例将相邻两个收发件之间的预设距离限定为m≥D≥10cm,在降低相邻两个收发件之间发生干涉的可能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缩小相邻两个收发件之间的距离,以增加控制室10顶部预设区域AA内容纳收发件的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m为无人运载装置100顶部沿第一方向X的延伸距离,换言之,m为无人运载装置100顶部沿第一方向X相对的两个边缘之间的距离。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人运载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控制装置2包括位置控制器21,收发组件1包括位置信号收发件,位置信号收发件与位置控制器21电连接,以实现外界获取无人运载装置100的位置以及运行状态。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控制室10中的控制装置2包括位置控制器21。位置控制器21能够对位置信号收发件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并控制无人运载装置100的进一步运动状态。可选地,位置信号收发件包括导航天线和导航4G天线。
可选地,可以在无人运载装置100的顶部设置孔结构,线束通过孔结构将位置信号收发件与位置控制器21连接。孔结构可以设置在位置信号收发件远离外挂件20的一侧。
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位置信号收发件包括定位信号收发子件11和定向信号收发子件12,定位信号收发子件11与定向信号收发子件12沿第一方向X以预设间距间隔设置,定位信号收发子件11与定向信号收发子件分别与位置控制器21连接设置。
可选地,位置信号收发件可以分为包括定位信号收发子件11和定向信号收发子件12,定位信号收发子件11与定向信号收发子件12可以分开设置,能够实现两种不同的位置功能。示例性地,定位信号收发子件11可以接收到外界卫星的定位信号,从而获取到无人运载装置100的具体位置。定向信号收发子件12可以将无人运载装置100实时的运行状态发送至外界,以使作业人员能够获取到无人运载装置100的运行状态,例如,无人运载装置100的前进或者后退。
定位信号收发子件11与定向信号收发子件12间隔分布,从而降低了定位信号收发子件11与定向信号收发子件12之间的信号干扰。
在一些示例中,控制室10顶部的预设区域AA中心设置有孔结构,定位信号收发子件11与定向信号收发子件12的连接线束可以通过一个孔结构与控制室10内的位置控制装置2连接。在另一些示例中,在定位信号收发子件11与定向信号收发子件12远离外挂件20的一侧均设置孔结构,以使连接线束通过孔结构将定位信号收发子件11与位置控制装置2连接以及将定向信号收发子件12与位置控制装置2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定位信号收发子件11与定向信号收发子件12之间可以设置多个能够实现其他功能的收发件。
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预设间距E,满足m≥E≥100cm,其中,m为无人运载装置的顶部沿第一方向X的延伸距离。
定位信号收发子件11与定向信号收发子件12之间设置有预设间距E,预设间距E的值越大,那么定位信号收发子件11与定向信号收发子件12沿第一方向X相背的两侧空间越小,压缩其他收发件的布置空间;预设间距E的值越大,那么定位信号收发子件11与定向信号收发子件12之间信号发生干扰的可能性越大,本申请实施例将定位信号收发子件11与定向信号收发子件12之间的预设间距E限定为m≥E≥100cm,在降低定位信号收发子件11与定向信号收发子件12之间发生信号干扰的可能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缩小定位信号收发子件11与定向信号收发子件12之间的距离,以增加控制室10顶部预设区域AA内容纳收发件的数量。
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控制装置2包括网络控制器22,收发组件1包括网络信号收发件13,网络信号收发件13与位置信号收发件沿第一方向X以预设距离间隔设置,网络信号收发件13包括视频信号收发件、网络交换信号收发件中的任意一者。
在一些示例中,控制室10中的控制装置2包括网络控制器22。网络控制器22通过网络信号收发件13能够将无人运载装置100的运行状态发送至外界,由作业人员获知。示例性地,网络控制器22包括摄像组件,摄像组件能够将控制室10内以及无人运载装置100周侧的环境拍摄并通过视频信号收发件实时传送至作业人员的监控器中。当然,网络控制器22还可以包括控制无人运载装置100实现多种功能的整体控制系统的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通过网络信号收发件13可以控制无人运载装置100将信息传递给作业人员,控制无人运载装置100躲避障碍物实现自动装卸等功能。
在一些示例中,网络信号收发件13与网络控制器22对应设置,例如网络信号收发件13设置于控制室10顶部外侧的预设区域AA,网络控制器22设置于控制器顶部内侧与预设区域AA对应的区域中,以减少网络信号收发件13与网络控制器22之间的连接线束。
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控制装置2包括应急控制器,收发件包括应急信号收发件14,应急信号收发件14与定位信号收发件沿第一方向X以预设距离间隔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控制室10中的控制装置2包括应急控制器。可选地,应急控制器包括对讲装置,无人运载装置100在调试阶段,出现网络信号不稳定时,可以通过对讲装置与外界进行联系。基于上文可知,在控制室10顶部的预设区域AA可以设置位置信号收发件,网络信号收发件13以及应急信号收发件14。这三种收发件之间可以沿第一方向X依次布置,对应的预设区域AA在控制室10的顶部可以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为了进一步提高收发件的可靠性,在预设区域AA设置增高平台,将收发件设置在增高平台上,提高收发件接收外界信号的能力。
图5为图4中Q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无人运载装置100还包括固定件3,固定件3包括固定部31和支撑部32,固定件3通过固定部31固定于无人运载装置100的顶部,收发组件1通过支撑部32固定于固定件3。
在一些示例中,收发组件1可以通过固定件3固定于无人运载装置100的顶部,可以理解的是,固定件3所在区域应当在控制室10顶部的预设区域AA内。在一些示例中,固定部31设有板状结构,固定部31通过板状结构与控制室10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可选地,部分固定部31可以为板状结构上的折弯结构,折弯结构与控制室10的顶部进行固定,板状结构的平面支撑支撑部32,使得板状结构与控制室10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板状结构与支撑部32之间可通过螺栓、嵌入等可拆卸式连接,板状结构与控制室10顶部之间的间隙能够为板状结构与支撑部32的拆卸提供拆卸空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部32可以设置多个支撑平台,不同的收发件与对应的支撑平台进行固定连接,进一步降低外挂件20中的货物掉落后触碰到收发件。
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无人运载装置100还包括遮挡件4,遮挡件4位于无人运载装置100的顶部,且遮挡件4至少遮挡收发组件1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遮挡件4的材料包括树脂、改性材料或者其他具有良好的电磁波穿透特性的电气性能的材料。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遮挡件4的形状与收发件的形状相匹配。遮挡件4可以将控制室10顶部的预设区域AA整体罩住,遮挡件4也可以罩住部分控制室10的预设区域AA。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遮挡件4遮挡收发件,使得无人运载装置100在极端环境中,收发件不会受到雨雪的影响,并且,进一步降低外挂件20中货物掉落后触碰收发件的可能性。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无人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主体,包括相连接的控制室和外挂件;
收发组件,设置于所述控制室的顶部预设区域,所述预设区域在所述顶部位于收发组件远离所述外挂件的区域,所述收发组件与控制装置配合,以实现所述无人运载装置与外界的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组件包括多个收发件,多个所述收发件在所述无人运载装置顶部的预设区域内彼此间隔分布,所述收发件包括位置信号收发件,网络信号收发件以及应急信号收发件中的至少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收发件之间设置有预设距离D,所述预设距离D,满足m≥D≥10cm,其中,m为所述无人运载装置顶部沿第一方向的延伸距离,所述第一方向为多个所述收发件并排设置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位置控制器,所述收发组件包括位置信号收发件,所述位置信号收发件与所述位置控制器电连接,以实现外界获取所述无人运载装置的位置以及运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信号收发件包括定位信号收发子件和定向信号收发子件,所述定位信号收发子件与所述定向信号收发子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以预设间距间隔设置,所述定位信号收发子件与所述定向信号收发子件分别与所述位置控制器连接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间距E,满足m≥E≥100cm,其中,m为所述无人运载装置的顶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延伸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网络控制器,所述收发组件包括网络信号收发件,所述网络信号收发件与所述位置信号收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以所述预设距离间隔设置,所述网络信号收发件包括视频信号收发件、网络交换信号收发件中的任意一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应急控制器,所述收发件包括应急信号收发件,所述应急信号收发件与定位信号收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以所述预设距离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运载装置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部和支撑部,所述固定件通过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无人运载装置的顶部,所述收发组件通过所述支撑部固定于所述固定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运载装置还包括遮挡件,所述遮挡件位于所述无人运载装置的顶部,且所述遮挡件至少遮挡所述收发组件设置。
CN202223252199.6U 2022-12-01 2022-12-01 无人运载装置 Active CN2186615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52199.6U CN218661538U (zh) 2022-12-01 2022-12-01 无人运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52199.6U CN218661538U (zh) 2022-12-01 2022-12-01 无人运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61538U true CN218661538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48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52199.6U Active CN218661538U (zh) 2022-12-01 2022-12-01 无人运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615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1443B (zh) 用于使用一个或多个内部监控无人机监控装运储存器的内部储存内容的系统和方法
KR101637951B1 (ko) 금속 코일들의 운송 시스템, 운송 캐리지 및 운송 방법
KR101241484B1 (ko) 차폐된 비행기 동체를 위한 무선 주파수 신호의 피드스루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JPH0697279B2 (ja) 積み荷、特に放射性廃棄物を、貨物エレベータを備えた立坑により地表に接続された地下坑道内に運搬するための装置
KR20140104381A (ko) Uhf 대역 rfid 기술을 이용한 철도 차량 안정화 관리 시스템
CN218661538U (zh) 无人运载装置
JP698699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及びエレベーター信号の伝送方法
WO2015069151A1 (en) System for data collection and data transfer from a vehicle
JPH0295605A (ja) 自動倉庫および自動倉庫の在庫管理方法
CN103379173A (zh) 基于无线定位技术的夹包车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JPS63247286A (ja) エレベ−タ−の信号伝送装置
JPH05116871A (ja) エレベータかごの情報表示装置
CN112429117A (zh) 一种用于远程复杂环境侦查的陆空协同装置及方法
US11588348B1 (en) Aircraft seat power via inductive coupling
JP302889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信号伝送装置
JP2011151749A (ja) 通信システム
WO2020085519A1 (ko) 무인 비행체에 대한 데이터 통신 및 전력 송신 기능을 가지는 자동차, 및 자동차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EP2685277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diversity-distance-measuring equipment
US11804899B2 (en) Vehic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271047A (en) Method of acting remotely on a nuclear power station site
CA3087379A1 (en) Tethere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system
JPH1029702A (ja) 搬送手段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CN215897727U (zh) 一种无线收发装置及系统
US20220274719A1 (en) Aerial vehicle takeoff and landing system, aerial vehicle takeoff and landing apparatus, and aerial vehicle
JP2005051623A (ja) 電波伝送装置及び移動体の信号伝送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