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44817U - 一种多级压差给水调节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级压差给水调节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44817U
CN218644817U CN202223305670.3U CN202223305670U CN218644817U CN 218644817 U CN218644817 U CN 218644817U CN 202223305670 U CN202223305670 U CN 202223305670U CN 218644817 U CN218644817 U CN 2186448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seat
cavity
throttling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0567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儒亚
金永杰
王轶栋
陈立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Worldwise Val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Worldwise Val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Worldwise Val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Worldwise Val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0567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448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448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448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 Valv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级压差给水调节阀,包括阀体、节流套筒、下阀座、上阀座、节流压套、阀盖、阀瓣和执行机构,阀体的中间位置内安装有节流套筒,环形腔与进水腔相连通;节流套筒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节流压套、阀座和下阀座,阀瓣的一端穿过节流压套、上阀座和下阀座,阀瓣的另一端与执行机构相连接;上腔内室通过流道、下腔内室与出水腔相连通,通过阀瓣上下运动,来改变流道的介质流通面积。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采用节流套筒和节流压套的套筒形式,使介质沿四周均布进入上腔内室,实现二次减压,同时通过设置缓冲腔,改善由涡流和冲击引起的振荡,避免原有阀内件容易损坏的现象,确保阀门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多级压差给水调节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节阀领域,主要是一种多级压差给水调节阀。
背景技术
给水调节阀是电力、石化、轻纺、供热、制冷、大型热电联产和国防军工的大型水面舰艇等领域中汽机旁路、减温减压装置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直接影响汽机旁路、减温减压装置的使用性能,当前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和机组改造的形势下,高压工况条件的增加和复杂工艺参数的使用要求越来越多。
经过检索,中国专利CN203309328U公开了一种改良型给水调节阀,包括阀体、阀芯、阀座、阀杆和阀盖,阀体上设置有与阀体内部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阀盖通过螺栓组件固定在阀体上,阀杆下端伸入阀体内部并且与阀芯连接,阀杆上端伸出阀盖外与驱动机构连接,阀体内部阀座上方设置有迷宫盘,迷宫盘上方设置有均流罩,均流罩为环形,阀芯与迷宫盘、均流罩滑动配合,阀芯可以滑动穿过迷宫盘、均流罩,迷宫盘为锥形环,阀芯为与锥形环迷宫盘相适应的锥形阀芯。上述专利的不足在于:阀芯结构采用迷宫式曲折流道结构,容易引起由涡流和冲击引起的振荡,容易出现原有阀内件容易损坏的现象,进而影响阀门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多级压差给水调节阀,为满足压力高、压力变化范围比较大的工况要求,该阀采用直通式、锻焊、中法兰式、笼罩和阀瓣铣扁丝相结合、单座正装结构设计,避免了铸件阀门的砂眼、疏松、气孔、夹渣等缺陷,零部件加工容易;维修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多级压差给水调节阀,包括阀体、节流套筒、下阀座、上阀座、节流压套、阀盖、阀瓣和执行机构,所述阀体内开有进水腔和出水腔,阀体上部连接有阀盖,阀体的中间位置内安装有节流套筒,节流套筒的圆周面上开有环形腔和节流孔A,环形腔与进水腔相连通;所述节流套筒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节流压套、阀座和下阀座,阀瓣的一端穿过节流压套、上阀座和下阀座,阀瓣的另一端与执行机构相连接;所述节流压套的圆周面上开有节流孔B,环形腔通过节流孔A、节流孔B与节流压套内的上腔内室相连通;所述阀瓣上设有流道,流道与上阀座、下阀座相匹配,上腔内室通过流道、下腔内室与出水腔相连通,通过阀瓣上下运动,来改变流道的介质流通面积。
更进一步的,所述节流套筒和节流压套之间设置有缓冲腔,节流孔A通过缓冲腔与节流孔B相连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阀瓣上设有锥体流道A和锥体流道B,锥体流道A与上阀座相匹配,锥体流道B与下阀座的相匹配,上腔内室通过锥体流道A、锥体流道B、下腔内室与出水腔相连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阀座上开孔形成上阀座腔,上阀座腔的直径大于阀瓣直径形成缓冲区,下阀座上开孔形成下阀座腔,下阀座腔的直径大于阀瓣直径,下阀座腔与下腔内室相连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阀体的左、右二侧分别连接有进水法兰和出水法兰,进水法兰的内孔与进水腔相连通,出水法兰的内孔与出水腔相连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阀盖和阀瓣的配合处设置有蝶形填料垫和密封填料,并通过填料压盖紧固。
更进一步的,所述节流压套与上阀座之间设置有上密封填料,上阀座和下阀座平面接触连接,下阀座与阀体之间设置有下密封填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阀体采用直通式,阀座采用正装结构,易于安装、拆卸和维修,上、下阀座采用分体形式,易于加工和控制加工精度,同时分体结构对阀瓣起到导向的作用,使阀瓣可以在阀座中上下移动,改变了阀瓣的节流面积,形成了各种流量特性,并实现流量的调节。
2、采用节流套筒和节流压套的两级套筒形式,使介质沿四周均布进入上腔内室,实现二次减压,同时通过设置缓冲腔,改善由涡流和冲击引起的振荡,避免原有阀内件容易损坏的现象,确保阀门使用寿命。
3、在上阀座上开孔形成上阀座腔,上阀座腔的直径大于阀瓣直径形成缓冲区,进一步改善由涡流和冲击引起的振荡。
4、密封填料采用柔性石墨,密封可靠,操作灵活,启闭力矩小,填料垫采用蝶形,密封填料都紧贴填料函与阀瓣(与阀杆一体),这样使密封填料都处于受压状态、填料受力均匀,易达到无渗漏的密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上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下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阀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阀体1,进水腔1-1,出水腔1-2,出水法兰2,节流套筒3,节流孔A3-1,环形腔3-2,下阀座4,下阀座腔4-1,上阀座5,上阀座腔5-1,节流压套6,节流孔B6-1,阀盖7,密封填料8,执行机构9,上腔内室10,填料压盖11,蝶形填料垫12,阀瓣13,锥体流道A13-1,锥体流道B13-2,下腔内室14,上密封填料15,下密封填料16,进水法兰17,缓冲腔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多级压差给水调节阀,包括阀体1、节流套筒3、下阀座4、上阀座5、节流压套6、阀盖7、阀瓣13和执行机构9,执行机构9固定于阀盖7上,所述阀体1内开有进水腔1-1和出水腔1-2,所述阀体1的左、右二侧分别连接有进水法兰17和出水法兰2,进水法兰17的内孔与进水腔1-1相连通,出水法兰2的内孔与出水腔1-2相连通。
所述阀体1上部连接有阀盖7,阀体1的中间位置内安装有节流套筒3,节流套筒3的圆周面上开有环形腔3-2和节流孔A3-1,环形腔3-2与进水腔1-1相连通;所述节流套筒3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节流压套6、上阀座5和下阀座4,所述节流压套6与上阀座5之间设置有上密封填料15,上阀座5和下阀座4平面接触连接,下阀座4与阀体1之间设置有下密封填料16。阀瓣13的一端穿过节流压套6、上阀座5和下阀座4,阀瓣13的另一端与执行机构9相连接;所述节流压套6的圆周面上开有节流孔B6-1,节流套筒3和节流压套6之间设置有缓冲腔18,环形腔3-2通过节流孔A3-1、缓冲腔18、节流孔B6-1与节流压套6内的上腔内室10相连通。采用节流套筒和节流压套的套筒形式,使介质沿四周均布进入上腔内室,实现二次减压,同时通过设置缓冲腔,改善由涡流和冲击引起的振荡,避免原有阀内件容易损坏的现象,确保阀门使用寿命。
如图1、2和5所示,所述阀瓣13上设有锥体流道A13-1和锥体流道B13-2,即阀瓣的结构形式采用铣扁丝型,既保障流体流道顺畅,又具有导向性。锥体流道A13-1与上阀座5相匹配,锥体流道B13-2与下阀座4的相匹配,上腔内室10通过锥体流道A13-1、锥体流道B13-2、下腔内室14与出水腔1-2相连通,通过阀瓣13在上阀座5和下阀座4中上下运动,来改变流道的介质流通面积,形成了各种流量特性,并实现流量的调节。
如图3、图4所示,所述上阀座5上开孔形成上阀座腔5-1,上阀座腔5-1的直径大于阀瓣13直径形成缓冲区,下阀座4上开孔形成下阀座腔4-1,下阀座腔4-1的直径大于阀瓣13直径,下阀座腔4-1与下腔内室14相连通。
所述阀盖7和阀瓣13的配合处设置有蝶形填料垫12和密封填料8,并通过填料压盖11紧固。密封填料采用柔性石墨,密封可靠,操作灵活,启闭力矩小,填料垫采用蝶形,密封填料都紧贴填料函与阀瓣(与阀杆一体),这样使密封填料都处于受压状态、填料受力均匀,易达到无渗漏的密封。
工作原理:
调节阀的开启、调节或关闭是通过压力变送器和调节器,再由执行机构9操纵,带动阀杆与阀瓣一体式的阀瓣13,使阀瓣13在上阀座5和下阀座4内上下运动,改变介质的流通面积来达到节流调节的效果。介质由进水腔1-1进入环形腔3-2,进过节流套筒和节流压套(两级套筒)节流后进入上腔内室10,当阀瓣13上下移动时,使介质再经过流线型锥体流道,向下排出,进入下腔内室14内。通过阀瓣13调节其在阀座内上下位置,控制锥体流道A13-1和锥体流道B13-2与阀座间的间隙面积,再次以改变介质流通面积达到多次节流、调节的目的。通过设置缓冲腔和上阀座腔形成的缓冲区,改善由涡流和冲击引起的振荡,避免原有阀内件容易损坏的现象,确保阀门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阀体采用锻焊结构,阀盖采用锻造结构形式,结构紧凑耐压、致密性高,能承受更高的工作压力。阀盖采用中法兰结构,阀内件安装、拆卸、维修方便;阀瓣表面进行电致伸缩金属精整工艺处理,具有良好的硬度、抗摩擦性。密封面堆焊硬质合金,单配研磨,密封性好,使用寿命长。
技术特性表
Figure BDA0003991396310000041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多级压差给水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节流套筒(3)、下阀座(4)、上阀座(5)、节流压套(6)、阀盖(7)、阀瓣(13)和执行机构(9),所述阀体(1)内开有进水腔(1-1)和出水腔(1-2),阀体(1)上部连接有阀盖(7),阀体(1)的中间位置内安装有节流套筒(3),节流套筒(3)的圆周面上开有环形腔(3-2)和节流孔A(3-1),环形腔(3-2)与进水腔(1-1)相连通;所述节流套筒(3)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节流压套(6)、上阀座(5)和下阀座(4),阀瓣(13)的一端穿过节流压套(6)、上阀座(5)和下阀座(4),阀瓣(13)的另一端与执行机构(9)相连接;所述节流压套(6)的圆周面上开有节流孔B(6-1),环形腔(3-2)通过节流孔A(3-1)、节流孔B(6-1)与节流压套(6)内的上腔内室(10)相连通;所述阀瓣(13)上设有流道,流道与上阀座(5)、下阀座(4)相匹配,上腔内室(10)通过流道、下腔内室(14)与出水腔(1-2)相连通,通过阀瓣(13)上下运动,来改变流道的介质流通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压差给水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套筒(3)和节流压套(6)之间设置有缓冲腔(18),节流孔A(3-1)通过缓冲腔(18)与节流孔B(6-1)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压差给水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瓣(13)上设有锥体流道A(13-1)和锥体流道B(13-2),锥体流道A(13-1)与上阀座(5)相匹配,锥体流道B(13-2)与下阀座(4)的相匹配,上腔内室(10)通过锥体流道A(13-1)、锥体流道B(13-2)、下腔内室(14)与出水腔(1-2)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级压差给水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座(5)上开孔形成上阀座腔(5-1),上阀座腔(5-1)的直径大于阀瓣(13)直径形成缓冲区,下阀座(4)上开孔形成下阀座腔(4-1),下阀座腔(4-1)的直径大于阀瓣(13)直径,下阀座腔(4-1)与下腔内室(14)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级压差给水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左、右二侧分别连接有进水法兰(17)和出水法兰(2),进水法兰(17)的内孔与进水腔(1-1)相连通,出水法兰(2)的内孔与出水腔(1-2)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级压差给水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7)和阀瓣(13)的配合处设置有蝶形填料垫(12)和密封填料(8),并通过填料压盖(11)紧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级压差给水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压套(6)与上阀座(5)之间设置有上密封填料(15),上阀座(5)和下阀座(4)平面接触连接,下阀座(4)与阀体(1)之间设置有下密封填料(16)。
CN202223305670.3U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多级压差给水调节阀 Active CN2186448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5670.3U CN218644817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多级压差给水调节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5670.3U CN218644817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多级压差给水调节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44817U true CN218644817U (zh) 2023-03-17

Family

ID=85500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05670.3U Active CN218644817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多级压差给水调节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448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05420B (zh) 一种高压水泵出口控制阀
CN218644817U (zh) 一种多级压差给水调节阀
CN116104950A (zh) 一种带有组合阀瓣的蒸汽截止阀
CN201909107U (zh) 小流量高压差迷宫式调节阀
CN206310069U (zh) 调节阀
CN203348561U (zh) 快速启闭阀
CN110566674B (zh) 一种新型调压消音阀
CN218818284U (zh) 一种高温高压蒸汽调节阀
CN103759050A (zh) 新型受控关闭止回阀
CN208041147U (zh) 先导型串式调节切断阀
CN216715298U (zh) 一种流量压力调节控制分配阀
CN206352656U (zh) 双导向平衡调节阀
CN202469113U (zh) 船舶用空气减压阀
CN203309328U (zh) 一种改良型给水调节阀
CN105937630B (zh) 一种散热型双阀瓣调节截止式对空排气阀门
CN208268499U (zh) 串级式高压差调节阀
CN100588862C (zh) 大型水轮机用中心补气阀
CN212338197U (zh) 调压控制阀
CN109751419B (zh) 双平衡式波纹管减压阀
CN209743620U (zh) 旋转导向式高压差给水控制阀
CN202325705U (zh) 一种抽汽汽轮机用的抽汽压力调整机构
CN208535185U (zh) 一种具有通风功能的蝶阀
CN103322253A (zh) 一种压力反馈减压阀
CN216279450U (zh) 一种超高压小口径减压阀
CN105240139A (zh) 能改善涡流比和气门部冷却的发动机缸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