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44359U - 加热装置、加热传感机构及车载储液箱总成 - Google Patents

加热装置、加热传感机构及车载储液箱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44359U
CN218644359U CN202222235916.8U CN202222235916U CN218644359U CN 218644359 U CN218644359 U CN 218644359U CN 202222235916 U CN202222235916 U CN 202222235916U CN 218644359 U CN218644359 U CN 2186443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tube
heating device
tube
base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3591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一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engyang Sens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Zhengyang Electronic 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Zhengyang Electronic 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Zhengyang Electronic 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3591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443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443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443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其包括底座和管状件,管状件的第一端安装于底座,管状件内设有冷却液流道,底座开设有与冷却液流道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冷却液流道从管状件的第一端往管状件的第二端延伸后再向管状件的第一端延伸,并形成弯折的流道,冷却液流道跨过管状件的第二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具有加热效率高的优点。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加热传感机构和车载储液箱总成。

Description

加热装置、加热传感机构及车载储液箱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零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加热传感机构及车载储液箱总成。
背景技术
尿素箱,是一种尿素存储容器,又称为尿素罐,箱体内装有尿素溶液,主要用于燃烧柴油的卡车和客车上,工作时,通过尿素泵将尿素箱体的尿素溶液喷射到车辆排气管从而实现反应,将柴油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成氮气和水,进而降低发动机排气中的氮氧化物。尿素箱内一般装有加热装置和传感器。现有技术中,加热装置内设管道,冷却水(温度较高)流过管道,进而对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实现对尿素箱内尿素溶液的加热,解冻结冰的尿素溶液,但由于管道的长度较短,加热效果不如理想。在加注尿素溶液或发生震动时,尿素溶液容易起泡,对传感器造成影响,使得检测数据不准确。
因此,亟需要一种加热效率高的加热装置、加热传感机构及车载储液箱总成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效率高的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效率高的加热传感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效率高的车载储液箱总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适于应用于车载储液箱总成的箱体内。加热装置包括底座和管状件,管状件的第一端安装于底座,管状件内设有冷却液流道,底座开设有与冷却液流道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冷却液流道从管状件的第一端往管状件的第二端延伸后再向管状件的第一端延伸,并形成弯折的流道,冷却液流道跨过管状件的第二端。
较佳地,管状件包括内管和套装于内管外的外管,内管的第一端和外管的第一端各安装于底座,内管与外管之间围出液流空间,冷却液流道设于液流空间。
较佳地,冷却液流道为螺旋式结构。
较佳地,内管的外侧壁上形成有螺旋片结构,螺旋片结构沿内管的中心轴线延伸,螺旋片结构的侧边接近于外管的内壁。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还包括输液管,输液管设于液流空间,输液管安装于螺旋片结构,输液管的第一端与进液口连通,输液管沿内管的中心轴线延伸,输液管的第二端呈靠近外管的第二端布置。
较佳地,外管的外侧安装有多个散热片,散热片之间交错相接,散热片呈包绕外管布置。
较佳地,内管的第二端和外管的第二端密封连接而形成密封端,液流空间内安装有多片隔板,多片隔板呈间隔排布并绕内管的中心轴线排成一圈,隔板的两侧边分别连接于内管和外管,两相邻隔板中一者的第一端连接底座,第二端与密封端间隔布置,两相邻隔板中另一者的第一端连接于密封端,第二端与底座间隔布置,隔板将液流空间分隔成多个通道,所有通道首尾接通而形成冷却液流道。
较佳地,加热装置具有一与内管的管腔连通的连通流道。
较佳地,内管的第二端开设有与内管的管腔连通的流通口,连通流道设于底座,连通流道的第一端与内管的管腔连通,连通流道的第二端呈敞开布置。
较佳地,流通口和/或连通流道的第二端安装有过滤结构。
为实现上述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加热传感机构包括传感器和上述的加热装置。底座开设有与内管的管腔连通的安装口,传感器安装于安装口。
为实现上述的又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储液箱总成包括具有储液腔的箱体和上述的加热传感机构,加热传感机构安装于储液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包括底座和管状件。管状件的第一端安装于底座,管状件内设有冷却液流道,底座开设有与冷却液流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冷却液流道从管状件的第一端往管状件的第二端延伸后再向管状件的第一端延伸,并形成弯折的流道,冷却液流道跨过管状件的第二端。冷却液流道沿管状件的长度方向绕着整段管状件设置,冷却液流道的长度得到有效延长,能够相应增大加热装置的散热面积,提高加热解冻效率。
可理解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加热传感机构、车载储液箱总成各均包括上述的加热装置,因此加热传感机构、车载储液箱各均具有加热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载储液箱总成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载储液箱总成的右视图。
图3是所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加热装置在隐藏进液管和出液管,端盖板分离且切除外管的部分结构后的立体图。
图4是展开内管和外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提供的第二实施例中,加热传感机构分离于箱体的立体图,且一并提供了加热传感机构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车载储液箱的仰视图。
图7是沿图6中A-A线段剖切后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6中B-B线段剖切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储液箱总成100包括具有储液腔11的箱体10和加热传感机构20,加热传感机构20安装于储液腔11内。图1和图2所示的加热传感机构20设于储液腔11的底部,但根据实际需要,也可将加热传感机构20设于储液腔11的其他位置,如顶部。举例而言,储液腔11所装载的溶液为尿素溶液,但根据实际需要,储液腔11可用于装载油液或防冻液等。加热传感机构20用于对储液腔11所装载的溶液进行加热,防止尿素溶液因冷冻结冰。加热传感机构20还用于对尿素溶液的液位、溶液品质和温度进行检测。进一步地讲,加热传感机构20包括加热装置21和传感器22,加热装置21执行对溶液的加热,传感器22执行对尿素溶液的液位、溶液品质和温度进行检测。举例而言,于本实施例中,传感器22集成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其中浓度传感器可具体应用为超声波浓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可具体应用为超声波液位传感器或干簧管式液位传感器。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21包括底座211和管状件212。管状件212的第一端安装于底座211,管状件212内设有冷却液流道213,底座211开设有与冷却液流道213连通的进液口(图中未示)和出液口(图中未示)。冷却液流道213从管状件212的第一端往管状件212的第二端延伸后再向管状件212的第一端延伸,并形成弯折的流道,冷却液流道213跨过管状件212的第二端。冷却液流道213沿管状件212的长度方向绕着整段管状件212设置,冷却液流道213的长度得到有效延长,能够相应增大加热装置21的散热面积,提高加热解冻效率。具体地,管状件212包括内管2121和套装于内管2121外的外管2122。内管2121的第一端和外管2122的第一端各安装于底座211,内管2121与外管2122之间围出液流空间,冷却液流道213设于液流空间,底座211安装有与进液口连通的进液管214,底座211安装有与出液口连通的出液管215。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内管2121的第二端和外管2122的第二端密封连接而形成密封端。具体地,内管2121的第二端和外管2122的第二端借助端盖板2123实现密封连接。液流空间内安装有多片隔板2124,多片隔板2124间隔排布并绕内管2121的中心轴线排成一圈,隔板2124的两侧边分别连接于内管2121和外管2122。两相邻隔板2124中一者的第一端连接于底座211,第二端与端盖板2123间隔布置,两相邻隔板2124中另一者的第一端连接端盖板2123,第二端与底座211间隔布置。隔板2124将液流空间分隔成多个通道,所有通道首尾接通而形成冷却液流道213。在冷却液流道213流动的冷却水沿管状件212的长度方向经过多次“来回”流动,进一步提高冷却液流道213的长度。如图4所示,为展开后的冷却液流道213的结构示意图,可见冷却液流道213的长度得到有效延长。
如图1至图3所示,内管2121的第二端开设有与内管2121的管腔连通的流通口2125,传感器22安装于底座211,底座211开设有缺口/连通流道(图中未示),借助该设置的缺口/连通流道以及流通口2125,内管2121的管腔连通于储液腔11,传感器22对准于内管2121的管腔。尿素溶液经缺口/连通流道流入内管2121的管腔,传感器22对尿素溶液进行检测。内管2121的管腔借助流通口2125与外界储液腔11连通,使内管2121的管腔和外界储液腔11的气压保持一致,一方面便于尿素溶液从缺口/连通流道流入内管2121的管腔,另一方面则是保证内管2121的管腔的溶液液位和储液腔11的液位相一致,使得传感器22探测到准确的液位。对应地,端盖板2123为圆环片,圆环片的开口与流通口2125对准连通。
以下简单介绍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车载储液箱总成100的工作过程:冷却水经进液管214流入冷却液流道213,沿着冷却液流道213流动的冷却水将热量传导给内管2121和外管2122,经过热传导,解冻储液腔11中的尿素溶液,冷却水从出液管215流出,不断循环便能解冻尿素溶液。传感器22对流入内管2121内的尿素溶液进行检测。
如图5至图8所示,为所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加热传感机构20,底座211和传感器22的结构则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管状件212`的结构。
第二实施例的管状件212`也包括内管2121`和套装于内管2121`外的外管2122`。内管2121`的第一端和外管2122`的第一端各安装于底座211,内管2121`和外管2122`之间围出液流空间,冷却液流道213`设于液流空间。其中,冷却液流道213`为螺旋式结构,以延长冷却液流道213的长度。具体地,内管2121`的外侧壁上形成有螺旋片结构2123`,螺旋片结构2123`沿内管2121`的中心轴线延伸,螺旋片结构2123`的侧边接近于外管2122`的内壁。可理解的是,内管2121`、螺旋片结构2123`和外管2122`围出冷却液流道213`。
如图5至图8所示,加热装置21还包括输液管216`,输液管216`设于液流空间,输液管216`安装于螺旋片结构2123`,输液管216`的第一端与进液口连通,输液管216`沿内管2121`的中心轴线延伸,输液管216`的第二端呈靠近外管2122`的第二端布置。冷却水从输液管216`流出后喷向外管2122`的第二端,然后沿螺旋式的冷却液流道213`进行流动,流入的冷却水和流出的冷却水互不干扰,避免混流。输液管216`安装于螺旋片结构2123`,输液管216`能稳定安装。值得留意的是,冷却水的散发的热量是传导给外管2122`和内管2121`后再传导热量给尿素溶液。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外管2122`的散热性能,外管2122`的外侧安装有多个散热片2124`,散热片2124`之间交错相接,散热片2124`呈包绕外管2122`布置。较优的是,多个散热片2124`呈“经纬”式交叉布置,但不限于此。另外,所布置的散热片2124`还起到加强筋的作用,提高了外管2122`的强度,避免外管2122`变形。
于本实施例中,内管2121`的第二端开设有与内管2121`连通的流通口2125`,底座211开设有与内管2121`的管腔连通的安装口2111,底座211还设有连通流道2112,连通流道2112的第一端与内管2121`的管腔连通,连通流道2112的第二端呈敞开布置,流通口2125`和连通流道2112的第二端各安装有过滤结构217`,避免脏污混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尿素溶液通过连通流道2112流入内管2121`的管腔,能避免尿素溶液直接冲击传感器22。在此处,流通口2125`的设置使内管2121`的管腔与外界储液腔11的气压保持一致,一方面便于尿素溶液从连通流道2112流入内管2121`的管腔,另一方面则是保证内管2121`的管腔的溶液液位和储液腔11的液位相一致,使得传感器22探测到准确的液位。进一步地,内管2121`的第二端凸伸有安装柱2126`,流通口2125`设于安装柱2126`,安装柱2126`穿过外管2122`的第二端。较优的是,安装柱2126`的外周套装有密封圈(未标示),该密封圈实现安装柱2126`与外管2122`的密封连接,即以此实现内管2121`的第二端和外管2122`的第二端密封连接而形成密封端。传感器22安装于底座211内,整体结构更紧凑。举例而言,过滤结构217`为滤网或泡棉等结构,但不限于此。为便于外管2122`的安装,外管2122`的第一端开设有若干与连通流道2112相对准并连通的缺口21221`,以避免外管2122`盖住连通流道2112的敞开端。
以下简单介绍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车载储液箱总成100的工作过程:冷却水经进液管214流入输液管216`,从输液管216`流出的冷却水喷向外管2122`的第二端,之后冷却水沿着螺旋式的冷却液流道213`流动,冷却水将热量传导给内管2121`和外管2122`,经过热传导,解冻储液腔11中的尿素溶液,冷却水从出液管215流出,不断循环便能解冻尿素溶液。传感器22对流入内管2121`的管腔尿素溶液进行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指的冷却水是用于对车辆发动机进行冷却的水,温度较高。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加热装置,适于应用于车载储液箱总成的箱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底座和管状件,所述管状件的第一端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管状件内设有冷却液流道,所述底座开设有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却液流道从所述管状件的第一端往所述管状件的第二端延伸后再向管状件的第一端延伸,并形成弯折的流道,所述冷却液流道跨过所述管状件的第二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件包括内管和套装于内管外的外管,所述内管的第一端和所述外管的第一端各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围出液流空间,所述冷却液流道设于所述液流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流道为螺旋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外侧壁上形成有螺旋片结构,所述螺旋片结构沿所述内管的中心轴线延伸,所述螺旋片结构的侧边接近于所述外管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液管,所述输液管设于所述液流空间,所述输液管安装于所述螺旋片结构,所述输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输液管沿所述内管的中心轴线延伸,所述输液管的第二端呈靠近所述外管的第二端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外侧安装有多个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之间交错相接,所述散热片呈包绕所述外管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第二端和外管的第二端密封连接而形成密封端,所述液流空间内安装有多片隔板,多片所述隔板呈间隔排布并绕所述内管的中心轴线排成一圈,所述隔板的两侧边分别连接于所述内管和外管,两相邻所述隔板中一者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底座,第二端与所述密封端间隔布置,两相邻所述隔板中另一者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密封端,第二端与所述底座间隔布置,所述隔板将所述液流空间分隔成多个通道,所有所述通道首尾接通而形成所述冷却液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具有一与所述内管的管腔连通的连通流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第二端开设有与所述内管的管腔连通的流通口,所述连通流道设于所述底座,所述连通流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内管的管腔连通,所述连通流道的第二端呈敞开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口和/或所述连通流道的第二端安装有过滤结构。
11.一种加热传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和如权利要求2-10所述的加热装置,所述底座开设有与所述内管的管腔连通的安装口,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安装口。
12.一种车载储液箱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储液腔的箱体和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热传感机构,所述加热传感机构安装于所述储液腔内。
CN202222235916.8U 2022-08-24 2022-08-24 加热装置、加热传感机构及车载储液箱总成 Active CN2186443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35916.8U CN218644359U (zh) 2022-08-24 2022-08-24 加热装置、加热传感机构及车载储液箱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35916.8U CN218644359U (zh) 2022-08-24 2022-08-24 加热装置、加热传感机构及车载储液箱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44359U true CN218644359U (zh) 2023-03-17

Family

ID=85490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35916.8U Active CN218644359U (zh) 2022-08-24 2022-08-24 加热装置、加热传感机构及车载储液箱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443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36574B1 (ko) 연료 탱크, 보조 소음기 및 환원제 탱크가 특별하게 배치된 상용차
EP1757781A1 (en) Structure of container for reducing agent
US7618593B2 (en) Reducing agent container having novel structure
JP3801348B2 (ja) レシーバタンク
CN100552196C (zh) 用于加热的装置
US20110215093A1 (en) Modular tank system for a liquid reducing agent with a sump element and motor vehicle having the system
CN218644359U (zh) 加热装置、加热传感机构及车载储液箱总成
CN108350793A (zh) 排气箱以及包括此类箱体的机动车辆
BR102016018884B1 (pt) Conjunto de sensores para detectar a concentração de um fluido, e, conjunto de tanques de fluido de escape de diesel para conter um fluido
US20090095761A1 (en) Heating-Type Reservoir Tank
JP2824629B2 (ja) 空調システム用アキュムレータ
CN113250806B (zh) 膨胀水壶、冷却系统及汽车
BR112014027148B1 (pt) Veículo automotivo
US10690418B2 (en) Heat exchanger for at least partial arrangement in a service liquid tank and heat-exchanger body for such a heat exchanger
CN111237104B (zh) 一种集成柴油箱
EP3168439B1 (en) Debubbling sleeve for fluid sensors and sensor systems comprising same
CN215761912U (zh) 散热器总成和车辆
US20040159236A1 (en) Seal structure of container and drain filter
JPH11512990A (ja) 自動車用蓄熱装置
CN215489043U (zh) 储氨容器
CN212029940U (zh) 一种带余热回收功能的汽车空调用气液分离器
CN215831651U (zh) 储氨罐
CN218493674U (zh) 膨胀水箱及混合动力车辆
CN219810079U (zh) 储液罐、空调系统及机动车
CN219301101U (zh) 膨胀水箱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101, No. 1, East Ring 3rd Street, Jitiagang, Huangjia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Zhengyang Senso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Jitigang Village, Huangjia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ZHENGYANG ELECTRONIC MECHANIC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