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31651U - 储氨罐 - Google Patents

储氨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31651U
CN215831651U CN202121354653.1U CN202121354653U CN215831651U CN 215831651 U CN215831651 U CN 215831651U CN 202121354653 U CN202121354653 U CN 202121354653U CN 215831651 U CN215831651 U CN 215831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tank
ammonia storage
main tank
height
tank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5465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新然
张克金
曹婷婷
崔龙
边海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5465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316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31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316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氨罐,包括主罐体,封头,气体管阀。主罐体内为空腔且一端为开口。封头设置于开口处,并与主罐体合围形成容置腔。气体管阀设置于所述封头上,并与容置腔连通。其中,主罐体为细小圆柱结构,储氨罐高度为主罐体高度与封头高度之和,主罐体直径为储氨罐高度的1/2~1/5。传统的氨罐直径与高度的比值大于1/2,将主罐体的直径与储氨罐的高度比值缩小到1/2~1/5,可以让储氨罐在相同高度时比传统的氨罐直径更小,可以使其更加轻量化,有助于在空间相对有限的小型车辆上布置与降低车辆负重。储氨罐轻量化的同时也足以满足行驶里程和排量都远小于商用大型车辆的小型车辆。同时,这样细小型的储氨罐也十分便于用户自行更换。

Description

储氨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氨罐。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一种出行工具,极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进步,汽车的数量也日益增长。然而,汽车尾气中包含的氮氧化物如果肆意排放将会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针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标准也越来越严格。目前市面上,SCR(SelectiveCatalytic Reduction,选择性催化还原)使用氨气作为还原剂,是商用车后处理的首选技术路线,反应方程式如下:
NO+NO2+2NH3→2N2+3H2O
4NO+O2+4NH3→4N2+6H2O
2NO2+O2+4NH3→3N2+6H2O。
从国四标准、国五标准,到国六标准,SCR在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技术路线上来讲,SCR是恰当的技术路线。
采用液体尿素水溶液分解出来氨气为还原剂,尿素系统需要配置尿素储存容器、尿素泵、喷射、计量模块,繁多的部件使液体尿素系统无法应用于乘用车或小型商用车的氮氧化物净化。因此使用固体氨成为一种良好的选择,目前很多固体氨罐可以很好地满足大型商用车的需要,大型商用车年行驶里程15万km~25万km是正常的,再加上大型商用车排量较大,通常使用的氨罐容积超过50L。但小型车辆通常行驶里程与排量都远低于大型商用车,并不需要如此大容量的储氨,原有的这种氨罐适用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问题,提供一种轻便且适用于小型车辆的固体氨的储氨罐。
一种储氨罐,包括:
主罐体,其内为空腔且一端为开口;
封头,设置于所述开口处,并与所述主罐体合围形成容置腔;
气体管阀,安装于所述储氨罐外表面,并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其中,所述主罐体为细小圆柱结构,所述储氨罐高度为所述主罐体高度与所述封头高度之和,所述主罐体直径为所述储氨罐高度的1/2~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罐体直径为100mm~20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氨罐高度为200mm~100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部并与所述气体管阀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上开设若干气孔,所述气孔连通所述导气管的内部与所述容置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中心立管,所述中心立管贯穿所述主罐体并经所述封头伸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罐体包括罐底,所述罐底位于所述主罐体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并在中心位置构造出一个向所述储氨罐内部内凹半球形结构,所述中心立管连接并贯穿所述半球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头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所述封头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所述中心立管一端伸出于所述盖板;所述中心立管包括管头,所述管头设置于所述中心立管伸出所述盖板的一端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罐体、封头、以及中心立管均为铝合金材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提手,所述提手设置于所述封头上。
上述的储氨罐的主罐体形状设计为细小圆柱结构,并在内部填充储氨材料,通过气体管阀来通入或释放氨气。传统的氨罐直径与高度的比值大于1/2,将主罐体的直径与储氨罐的高度比值缩小到1/2~1/5,可以让储氨罐在相同高度时比传统的氨罐直径更小,可以使其更加轻量化,有助于在空间相对有限的小型车辆上布置与降低车辆负重。储氨罐轻量化的同时也足以满足行驶里程和排量都远小于商用大型车辆的小型车辆。同时,这样细小型的储氨罐也十分便于用户自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储氨罐结构示意图。
100、储氨罐;10、主罐体;11、罐底;20、封头;21、盖板;30、气体管阀;31、导气管;40、中心立管;41、管头;50、把手;51、连接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储氨罐100包括主罐体10、封头20以及气体管阀30。主罐体10为细小圆柱形,内部具有空腔,且一端为开口。封头20设置于主罐体10的开口处,封头20与主罐体10共同合围构成容置腔,该容置腔用于填充储氨材料。气体管阀30设置于封头20上并与容置腔连通,用于充入或释放氨气。其中,主罐体10为细小圆柱结构,储氨罐100高度为主罐体10高度与封头20高度之和,主罐体10直径为储氨罐100高度的1/2~1/5。
本实施例的储氨罐100的主罐体10形状设计为细小圆柱结构,并在内部填充储氨材料,通过气体管阀30来充入或释放氨气,并且充入的氨气被固体的储氨材料吸附起来。传统的氨罐直径与高度的比值大于1/2,将主罐体10的直径与储氨罐100的高度比值缩小到1/2~1/5,可以让储氨罐100在相同高度时比传统的氨罐直径更小,可以使其更加轻量化,有助于在空间相对有限的小型车辆上布置与降低车辆负重。储氨罐100轻量化的同时也足以满足行驶里程和排量都远小于商用大型车辆的小型车辆。同时,这样细小型的储氨罐100也十分便于用户自行更换。
进一步地,主罐体10直径100mm~200mm,壁厚为2.5mm~3.5mm,储氨罐100高度为200mm~1000mm。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主罐体10与封头20之间为焊接,主罐体10直径为100mm,高度为300mm,壁厚为3mm。这样的尺寸的储氨罐100相对传统的直径超过300mm,高度超过500mm的氨罐相比更为细小轻便,可以更好地布置在小型车辆中,例如后备箱、发动机舱或者底盘等,整体重量也更加轻,有助于降低车辆负载,结构上适合用户握持与自行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氨罐100还包括中心立管40,中心立管40贯穿主罐体10并经封头20伸出。氨气在充入过程中需要一个较低的环境温度,在释放过程中需要一个较高的环境温度。中心立管40可以用于在充入氨气的过程中进行水冷,保持储氨罐100内部温度较低,同时在释放氨气的过程中,更好地传递来自于外部加热器或者其他外界的热流至储氨罐100的中心区域,使储氨罐100更好地拥有一个较高的温度。同时也为储氨罐100提供一个良好的机械支撑。优选地,中心立管40的直径为15mm~25mm,这样的尺寸可以很好地满足本身的性能需求,同时不过多地挤占容置腔的容积空间。
进一步地,主罐体10包括罐底11,罐底11位于远离主罐体10上开口的一端,并在中心位置构造出一个向储氨罐100内部内凹的半球形结构,中心立管40的一端与罐底11连接并贯穿该半球体结构,中心立管40的另一端穿过主罐体10的对应侧并伸出封头20。该半球体结构有利于水冷与引导热流,且可以很好地帮助于储氨罐100的固定。
更进一步地,封头20包括盖板21,盖板21位于封头20远离主罐体10开口的一端。盖板21上开设用中心孔,中心立管40通过中心孔与盖板21连接且一端穿过中心孔伸出盖板21。中心立管40还包括管头41,管头41设置在中心立管40伸出盖板21的一端。伸出的中心立管40部分与设置的管头41可以很好地与前述罐底11半球体结构共同帮助于储氨罐100的固定。优选地,中心立管40伸出长度为10mm~15mm,伸出过短可能影响储氨罐100的固定,伸出过多也并无必要。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主罐体10不同部分、封头20不同部分以及两者与中心立管40之间为焊接,焊接工艺简单,性能可靠。可以理解地,也可以采用其它连接方式或者多种连接方式配合,只需实现不同部分稳定连接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氨罐100还包括导气管31,导气管31设置于容置腔内并与气体管阀30连通。导气管31深入于填充储氨材料的容置腔中,并在充入氨气时将氨气更好地导入内部,在释放氨气时将氨气更好地从内部导出。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封头20侧壁开有通气口,气体管阀30通过通气口与导气管31连通,导气管31从通气口延伸至主罐体10处的容置腔内,导气管31的直径为6mm,壁厚为2mm。
更进一步地,导气管31上开设有若干气孔(图未示),气孔连通导气管31的内部与容置腔。气孔的开设可以增加氨气由导气管31充入或释放的进出口,使得开设气孔的沿途区域可以更顺畅地充入或释放氨气。优选地,气孔为至少为40个直径为1mm的小孔。足量的气孔可以充分地与位于容置腔内的储氨材料接触,为储氨材料提供良好的通气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罐体10、封头20、中心立管40以及导气管31均为铝合金材质。相比于传统氨罐使用的不锈钢材料,铝合金拥有更好的导热性能,以及更低的密度,更好的导热性能可以让储氨罐100拥有更好的热传导能力与良好的温度响应,低密度可以让储氨罐100拥有更低的重量,降低车辆负载,更适合小型车辆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氨罐100还包括把手50,把手50设置在封头20上。把手50包括连接筋51,并通过连接筋51与封头20连接。本具体实施例中,把手50连接方式为焊接,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把手50可以是铆接、螺丝连接等,具体不作限定。把手50可以让用户更加反方便地携带或安装本储氨罐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对储氨罐100的外形结构进行设计,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封头20为锥形,锥形更加适合与把手50的连接,也可以让封头20的机械结构更加稳定,也十分美观。可以理解地,还可以进行一些其它造型上的设计,在不破坏原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满足个人用户对外观方面的需求。
上述的储氨罐100的主罐体10形状设计为细小型,并在内部填充储氨材料,通过气体管阀30来通入或释放氨气。传统的氨罐直径与高度的比值大于1/2,将主罐体10的直径与储氨罐100的高度比值缩小到1/2~1/5,可以让储氨罐100在相同高度时比传统的氨罐直径更小,可以使其更加轻量化,有助于在空间相对有限的小型车辆上布置与降低车辆负重。小型车无论是年行驶里程还是排量都远小于大型商用车辆,进行细小轻量化设计的储氨罐100容量大小也足以满足小型车10000km~13000km里程需求。这样的储氨罐100在结构上十分适宜布置于小型汽车当中,也十分便于用户自行更换储氨罐100。加入中心立管40使得储氨罐100机械结构更加稳定,也有助于储氨罐100中心区域的换热。罐底11的半球结构与中心立管40伸出于盖板21的部分可以很好地帮助储氨罐100固定。导气管31与其表面的气孔可以有效地提高储氨罐100内部的通气性,有助于氨气的顺畅地充入与释放。主要的结构采用铝合金材料,加强了储氨罐100的导热性能,降低了储氨罐100的重量。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同时配合把手50的加入可以让用户个人就可以很好地安装与操作,十分适合小型车辆使用,并可以更贴近个人用户的外观需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储氨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罐体,其内为空腔且一端为开口;
封头,设置于所述开口处,并与所述主罐体合围形成容置腔;
气体管阀,设置于所述封头上,并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其中,所述主罐体为细小圆柱结构,所述储氨罐高度为所述主罐体高度与所述封头高度之和,所述主罐体直径为所述储氨罐高度的1/2~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罐体直径为100mm~2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氨罐高度为200mm~10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氨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部并与所述气体管阀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上开设若干气孔,所述气孔连通所述导气管的内部与所述容置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氨罐,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立管,所述中心立管贯穿所述主罐体并经所述封头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罐体包括罐底,所述罐底位于所述主罐体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并在中心位置构造出一个向所述储氨罐内部内凹半球形结构,所述中心立管连接并贯穿所述半球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所述封头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所述中心立管一端伸出于所述盖板;所述中心立管包括管头,所述管头设置于所述中心立管伸出所述盖板的一端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罐体、封头、以及中心立管均为铝合金材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氨罐,其特征在于,包括提手,所述提手设置于所述封头上。
CN202121354653.1U 2021-06-17 2021-06-17 储氨罐 Active CN2158316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54653.1U CN215831651U (zh) 2021-06-17 2021-06-17 储氨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54653.1U CN215831651U (zh) 2021-06-17 2021-06-17 储氨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31651U true CN215831651U (zh) 2022-02-15

Family

ID=80190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54653.1U Active CN215831651U (zh) 2021-06-17 2021-06-17 储氨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316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12360B2 (en) Tank system with a main tank and a melting device having a melt tank
CN101828012B (zh) 用于储存还原剂的罐
US7947119B2 (en) Hydrogen reservoir and process for filling a hydrogen reservoir
US20090155648A1 (en) Hydrogen storage system for fuel cell vehicle
US10077696B2 (en) Exhaust system with reactive heating system
US20160185210A1 (en) Conformable Fuel Gas Tank
EP2975233B1 (en) Ammonia precursor generating system for use in a vehicle
US20150114505A1 (en) Urea solution apparatus for vehicles
CN215831651U (zh) 储氨罐
JP2012502212A (ja) 液溜めエレメントを含む液体還元剤用のモジュラータンクシステム
WO2022262395A1 (zh) 膨胀水壶、冷却系统及汽车
US20190374901A1 (en) Fuel vapor filter for a tank ventilating device of a motor vehicle with improved charging properties
CN215213652U (zh) 加热装置
CN215489043U (zh) 储氨容器
US20090103838A1 (en) Collapsible fluid storage tank
KR20190102488A (ko) 고체수소 저장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5486218U (zh) 供氨系统及车辆
CN204113403U (zh) 一种助燃催化剂配送装置
CN218644359U (zh) 加热装置、加热传感机构及车载储液箱总成
CN215486215U (zh) 固态还原剂容器
CN216359903U (zh) 一种车载固态储供氢系统
JP2004225772A (ja) 圧力容器、燃料タンク及び車両
CN212671901U (zh) 一种储氨容器及车辆尾气处理装置
CN215927527U (zh) 尿素箱及车辆
CN214396407U (zh) 一种小体积的翻转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