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10079U - 储液罐、空调系统及机动车 - Google Patents

储液罐、空调系统及机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10079U
CN219810079U CN202320705253.3U CN202320705253U CN219810079U CN 219810079 U CN219810079 U CN 219810079U CN 202320705253 U CN202320705253 U CN 202320705253U CN 219810079 U CN219810079 U CN 2198100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torage
refrigerant
cavity
heat exchange
storag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0525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新宝
朱冒冒
高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0525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100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100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100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储液罐、空调系统及机动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储液罐和同轴管占用空间大、装配时间长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储液罐,储液罐内部具有相互独立的储液腔和换热腔,储液腔用于储存冷媒,换热腔用于使其内部的冷媒与储液腔内部的冷媒换热。本实用新型的储液罐由于还设置有换热腔,将同轴管的功能集成在储液罐中,储液罐在通过储液腔储存冷媒的同时,换热腔中的冷媒还可以与储液腔中的冷媒进行换热,实现高低温冷媒之间的换热,使储液罐实现储存冷媒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同轴管的功能,可以替代空调系统中的同轴管,设计集成度高,从而更加节省装配空间、提高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储液罐、空调系统及机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储液罐、空调系统及机动车。
背景技术
汽车的空调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改变汽车内的温度环境,以使驾驶者和乘客获得良好的驾乘体验。
现有技术中储液罐是空调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件,主要用来储存空调系统中多余的冷媒。除了储液罐,近十年来,为了提高在汽车空调的效能,在空调系统内部开始采用同轴管,通过同轴管使高低温冷媒换热。随着良品率提高,成本降低,同轴管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尤其在新能源车的热泵系统上应用较多。
但现有技术中,储液罐仅具有储液功能,功能单一,而同轴管如图1所示,本质上是由于两条管路套在一起,并且中间是齿型或者螺旋形结构,结构复杂,实际长度可能会达到500mm以上,并且因为空间受限,会做很多折弯(如图2所示),因此,在设计管路布局时,自由度低,而且占用空间大、装配时间长。而如何使储液罐和同轴管占用的空间减少,提高装配效率正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技术中储液罐和同轴管占用空间大、装配时间长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储液罐,所述储液罐内部具有相互独立的储液腔和换热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储存冷媒,所述换热腔用于使其内部的冷媒与所述储液腔内部的冷媒换热。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罐包括:罐体;盖体,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罐体上,所述罐体与所述盖体围成内腔;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罐体内,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分隔为所述储液腔和所述换热腔。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盖体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设置在所述罐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盖体设置在所述罐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盖体上设置有第一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换热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盖体上设置有第二进口,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换热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罐还包括:冷媒出管,所述冷媒出管穿设在所述第一盖体上,所述冷媒出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盖体的外部,所述冷媒出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储液腔内并位于靠近所述第二盖体位置处,所述储液腔内的冷媒通过所述冷媒出管流通至所述储液罐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罐还包括:过滤部,所述过滤部设置在所述冷媒出管的第二端位置处,所述过滤部用于对进入所述冷媒出管的冷媒过滤。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罐还包括:干燥部,所述干燥部设置在所述储液腔内,所述干燥部用于吸收所述储液腔内冷媒中的水分。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罐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储液腔内,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储液腔内壁连接,所述干燥部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流通冷媒的过流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还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储液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还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包括上述的空调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储液罐由于还设置有换热腔,将同轴管的功能集成在储液罐中,储液罐在通过储液腔储存冷媒的同时,换热腔中的冷媒还可以与储液腔中的冷媒进行换热,实现高低温冷媒之间的换热,从而提高温冷媒的过冷度,提升系统制冷性能,使储液罐实现储存冷媒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同轴管的功能,可以替代空调系统中的同轴管,设计集成度高,从而更加节省装配空间、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同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同轴管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储液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储液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储液腔;20、换热腔;30、罐体;40、盖体;41、第一盖体;411、第一进口;412、第二出口;42、第二盖体;421、第二进口;50、隔板;60、冷媒出管;70、过滤部;80、固定架;90、干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说明书的内容。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储液罐,储液罐内部具有相互独立的储液腔10和换热腔20,储液腔10用于储存冷媒,换热腔20用于使其内部的冷媒与储液腔10内部的冷媒换热。
本实用新型的储液罐由于还设置有换热腔20,将同轴管的功能集成在储液罐中,储液罐在通过储液腔10储存冷媒的同时,在换热腔20中的冷媒还可以与储液腔10中的冷媒进行换热,实现高低温冷媒之间的换热,从而提高温冷媒的过冷度,提升系统制冷性能,使储液罐实现储存冷媒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同轴管的功能,可以替代空调系统中的同轴管,设计集成度高,从而更加节省装配空间、提高装配效率。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储液罐包括罐体30、盖体40和隔板50,盖体40设置在罐体30上,罐体30与盖体40围成内腔;隔板50设置在罐体30内,隔板50将内腔分隔为储液腔10和换热腔20。本实用新型的储液罐通过盖体40与罐体30围成内腔,并将隔板50设置在内腔中,从而通过隔板50将内腔分隔为换热腔20和储液腔10,而换热腔20中的冷媒可以通过隔板50与储液腔10中的冷媒换热,从而使储液罐在储存冷媒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换热功能,属于一物多用,从而节省装配空间、提高装配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并未对盖体40的数量进行限定,盖体4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一中,盖体40的数量为两个,下面结合图3对本实施例一进行具体说明:
罐体30为筒状,罐体3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罐体30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盖体40包括第一盖体41和第二盖体42,第一盖体40设置在罐体30的第一端(图3中的上部),第二盖体42设置在罐体30的第二端(图3中的下部),其中,隔板50的第一侧与一部分第一盖体41内壁、一部分第二盖体42内壁和一部分罐体30内壁围成储液腔10,而隔板50的第二侧与另一部分第一盖体41内壁、另一部分第二盖体42内壁和另一部分罐体30内壁围成换热腔20,也就是说,隔板50是沿罐体的轴线方向设置的,由于罐体30的长度较长,可以使隔板50面积较大,从而提高隔板50两侧冷媒的换热效率。另外,隔板50还可以采用导热率较高的材料,例如,金属材质,以提高换热效率。优选地,为了提高制造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罐体30与隔板5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面积,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二中,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隔板50设置为波浪形结构,其中波浪形结构中的波谷(或波峰)沿罐体30的轴向延伸,采用种这设置方式,不仅可以提高隔板50与冷媒之间的换热面积,而且,由于波谷(或波峰)沿罐体30的轴向延伸,可以引导冷媒,减小阻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隔板50上增加翅片,进一步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果。与传统管路形式的同轴管相比,由于同轴管只能通过长短调节,受空间布置影响较大,而本实用新型的可以通过调整隔板的结构形状,调整换热量,匹配系统需求,更加灵活和方便。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一,第一盖体41上设置有第一进口411和第二出口412,第一进口411与储液腔10连通,第二出口412与换热腔20连通。通过在第一盖体41上设置与储液腔10连通的第一进口411以及与换热器腔连通的第二出口412,在使用时,由于换热腔20中的储液腔10中冷媒的流入方向与换热腔20中冷媒的流出方向相反,从而保证两个腔体内的冷媒温差较大,从而保有效换热。
以储液腔10中是高温冷媒,换热腔20中是低温冷媒为例,当高温冷媒从第一进口411进入储液腔10后,由于刚刚进入储液腔10,冷媒温度最高,相应的,换热腔20中的地温冷媒从第二出口412出去之前,由于已经进行了换热,冷媒温度会比刚进入换热腔20时的冷媒温度要高,而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进口411和第二出口412均设置在第一盖体41上,使换热腔20中的换热后的低温冷媒出去前可以和刚进入储液腔10中的高温冷媒进行换热,从而使二者之间有足够的温差,以保证两个腔室内冷媒的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一中,第一进口411是一个,但是这并不是限制性的,在图未示出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进口411可以是多个,例如:2个,3个。只要是不违反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一中,第二盖体42上设置有第二进口421,第二进口421与换热腔20连通。通过在第二盖体42上设置与换热腔20连通的第二进口421,冷媒从罐体30第二端的第二进口421进入换热腔20后沿着隔板50移动至罐体30第一端的第二出口412,从而可以通过隔板50与储液腔10中的冷媒充分换热,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如图3所示,储液罐还包括冷媒出管60,冷媒出管60穿设在第一盖体41上,冷媒出管60的第一端位于第一盖体41的外部,冷媒出管60的第二端位于储液腔10内并位于靠近第二盖体42位置处,储液腔10内的冷媒通过冷媒出管60流通至储液腔10外部。在使用时,冷媒自第一进口411进入储液腔10后,从冷媒出管60第二端进入冷媒出管60,再沿冷媒出管60流出,由于冷媒出管60的第二端靠近第二盖体42位置处,因此,冷媒会从罐体30的第一端流向罐体30的第二端,而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与换热腔20中的冷媒换热,从而提高换热效率。也就是说,换热腔20中的冷媒流向与储液腔10中的冷媒流向是始终相反的,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两个腔室中的冷媒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温差,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冷媒出管60延伸至储液腔10内,在保证冷媒可以自罐体30第一端流向第二端的同时,由于冷媒出管60的第一端也位于罐体30的第一端,可以方便管路的连接,提高装配效率。但是,这并不是限制性的,在图未示出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可以直接在第二盖体42上设置第一出口,以保证储液腔10中冷媒自罐体30的第一端流向罐体30的第二端,在不违背工作原理的前提下,上述实施例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3所示的本实施例一中,储液罐还包括过滤部70,过滤部70设置在冷媒出管60的第二端位置处,过滤部70用于对进入冷媒出管60的冷媒过滤。过滤部70为过滤罩,过滤罩包裹在冷媒出管60的第二端位置处,从而对进入冷媒出管60的冷媒进行过滤,以便将冷媒中的杂质去除。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一中,储液罐还包括固定架80和干燥部90,固定架80设置在储液腔10内并与储液腔10内壁连接,固定架80的第一侧朝向罐体30的第一端,固定架80的第二侧朝向罐体30的第二端,固定架80上设置有用于流通冷媒的过流孔,过流孔自固定架80的第一侧延伸至固定架80的第二侧。
冷媒出管60穿设在固定架80上并与固定架80连接,干燥部90设置在固定架80上,干燥部90设置在固定架80的第一侧,同时,干燥部90设置在冷媒出管60的外周上且沿冷媒出管60的长度方向延伸,干燥部90用于吸收储液腔10内冷媒中的水分。
本实用新型的储液罐通过在储液腔10内设置干燥部90,使储液罐在储存冷媒、高低温冷媒换热的同时,还可以对储液腔10中的冷媒进行干燥,从而吸收冷媒中的水分,保证空调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可以省去管路中单独的干燥装置,节省安装空间,提高装配效率。另外,通过设置固定架80,不仅可以用来支撑干燥部90,还可以用来固定冷媒出管60,使冷媒出管60更加稳固。将干燥部90设置在冷媒出管60的外周上,并沿冷媒出管60的长度方向延伸可以增加反应面积,从而提高干燥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二中,当隔板50为波浪形时,固定架80与隔板连接的一侧形状与隔板50的结构相比配,以便可以安装到容纳腔中,同时,还可以起到定位、防呆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还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储液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还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包括上述的空调系统。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储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内部具有相互独立的储液腔(10)和换热腔(20),所述储液腔(10)用于储存冷媒,所述换热腔(20)用于使其内部的冷媒与所述储液腔(10)内部的冷媒换热;
所述储液罐包括:
罐体(30);
盖体(40),所述盖体(40)设置在所述罐体(30)上,所述罐体(30)与所述盖体(40)围成内腔;
隔板(50),所述隔板(50)设置在所述罐体(30)内,所述隔板(50)将所述内腔分隔为所述储液腔(10)和所述换热腔(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体(3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盖体(40)包括第一盖体(41)和第二盖体(42),所述第一盖体(41)设置在所述罐体(30)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盖体(42)设置在所述罐体(30)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盖体(41)上设置有第一进口(411)和第二出口(412),所述第一进口(411)与所述储液腔(10)连通,所述第二出口(412)与所述换热腔(2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盖体(42)上设置有第二进口(421),所述第二进口(421)与所述换热腔(2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还包括:
冷媒出管(60),所述冷媒出管(60)穿设在所述第一盖体(41)上,所述冷媒出管(60)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盖体(41)的外部,所述冷媒出管(60)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储液腔(10)内并位于靠近所述第二盖体(42)位置处,所述储液腔(10)内的冷媒通过所述冷媒出管(60)流通至所述储液罐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还包括:
过滤部(70),所述过滤部(70)设置在所述冷媒出管(60)的第二端位置处,所述过滤部(70)用于对进入所述冷媒出管(60)的冷媒过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还包括:
干燥部(90),所述干燥部(90)设置在所述储液腔(10)内,所述干燥部(90)用于吸收所述储液腔(10)内冷媒中的水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还包括:
固定架(80),所述固定架(80)设置在所述储液腔(10)内,所述固定架(80)与所述储液腔(10)内壁连接,所述干燥部(90)设置在所述固定架(80)上,所述固定架(80)上设置有用于流通冷媒的过流孔。
8.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液罐。
9.一种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
CN202320705253.3U 2023-03-31 2023-03-31 储液罐、空调系统及机动车 Active CN2198100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5253.3U CN219810079U (zh) 2023-03-31 2023-03-31 储液罐、空调系统及机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5253.3U CN219810079U (zh) 2023-03-31 2023-03-31 储液罐、空调系统及机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10079U true CN219810079U (zh) 2023-10-10

Family

ID=88215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05253.3U Active CN219810079U (zh) 2023-03-31 2023-03-31 储液罐、空调系统及机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100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42530B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phase change material manifolds
US20060254310A1 (en) Apparatus for cooling air-conditioning refrigerant
CN20892323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结构
BRPI0714372A2 (pt) trocador de calor com um conector do fluxo
CN107039705A (zh) 一种动力锂电池的冷却加热集成装置及系统
EP2251613A2 (en)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for vehicle
CN219810079U (zh) 储液罐、空调系统及机动车
KR101611694B1 (ko) 관-핀 축열 증발기
CN212930563U (zh) 一种中央空调机组用自动气液分离冷凝器
CN202547199U (zh) 汽车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系统
WO2023024674A1 (zh) 同轴管、汽车空调系统及车辆
CN102114767A (zh) 一种集成有空调冷凝器的汽车散热器
KR20240048019A (ko) 히트펌프 공조 시스템 및 자동차
CN205279537U (zh) 带外置过冷器的壳管式冷凝器
CN112781132A (zh) 一种冷风机的双重散热结构及冷风机
CN103115504A (zh) 汽车高效全铝换热器
CN210107816U (zh) 一种车用空调冷凝器
CN115235147B (zh) 一种轻量高效的冷凝器及汽车空调
EP2846120A1 (en) Evaporator having a phase change material louvered clam shell housings
CN212842329U (zh) 一种双芯体汽车蒸发器
CN22060226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交换装置
CN217848086U (zh) 一种动力电池冷却回路及其车辆
CN214370664U (zh) 一种冷风机的双重散热结构及冷风机
US4971245A (en) Heater-cooler of a vehicle cab
CN220707585U (zh)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控温节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