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38268U - 一种冲压件折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冲压件折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38268U
CN218638268U CN202222742573.4U CN202222742573U CN218638268U CN 218638268 U CN218638268 U CN 218638268U CN 202222742573 U CN202222742573 U CN 202222742573U CN 218638268 U CN218638268 U CN 218638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plate
side wall
stamping
wall surface
loading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4257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克勤
盛明飞
邢先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yang Yuandong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yang Yuandong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yang Yuandong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yang Yuandong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4257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38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38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38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件折弯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冲压件折弯装置,包括机体,机体的内部顶面固定安装有下压装置,下压装置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上模,机体的内部底面固定安装有下模,下模的前壁面左右两侧边缘处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两个安装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活动安装有可旋转的第一连接杆,两个第一连接杆中间固定安装有承载板,本实用新型中,将限位框的位置固定,与此同时启动下压装置,下压装置带动上模下移对冲压件进行折弯,由于冲压件被固定在承载板的顶部,冲压件在折弯时会带动承载板向上转动,承载板再带动两个第一连接杆进行转动,从而完成一次对多个冲压件进行折弯,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冲压件折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件折弯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压件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冲压件折弯过程是利用压力设备和专用模具将冲压件加工成三维的过程,由于冲压件的材质、厚度、长度和宽度的不同以及成形的形状和角度的不同,压力设备折弯机的吨位和尺寸也不同,上下模的高度、形状、V振幅大小也不同,其特殊的模具形状也不同。
现有的折弯装置在对冲压件进行折弯操作时需要人工手持板材,且每次仅只能对一块板材进行折弯,难以同时对多个冲压件进行折弯处理,导致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且工作效率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冲压件折弯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冲压件折弯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冲压件折弯装置,包括机体,机体的内部顶面固定安装有下压装置,下压装置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上模,机体的内部底面固定安装有下模,下模的前壁面左右两侧边缘处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两个安装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活动安装有可旋转的第一连接杆,两个第一连接杆中间固定安装有承载板,下模的前壁面固定安装有三个横向等距分布的支撑块,支撑块为斜面朝上的直角三角板,承载板的左右两侧壁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块,两个第一连接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两个第一连接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块,两个第二连接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每个第二螺纹孔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每个螺纹杆靠近承载板的一端均螺纹连接至相邻第一螺纹孔的内部,每个螺纹杆的远离承载板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母,承载板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框,限位框为“U”字型结构,两个第二连接块的顶部分别与限位框固定连接,承载板的左右两侧壁面均活动安装可旋转的第二连接杆,两个第二连接杆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限位框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上模的前壁面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中空区域贯穿上模的左右两侧壁面。
作为优选,承载板的顶部与下模的顶部相互对应。
作为优选,承载板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横向等距分布的防滑槽,防滑槽的内部中空区域为半圆柱结构且防滑槽的内部中空区域贯穿承载板的左右两侧壁面。
作为优选,每个支撑块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弹簧,每个弹簧均与承载板的底面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压件折弯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冲压件折弯装置,首先分别转动两个螺母,使两个螺母分别与两个螺纹杆脱离,再将两个螺纹杆分别从对应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内部取出,此时转动限位框,限位框带动两个第二连接杆同步转动,使限位框位于承载板的下方即可,再将多个待折弯的冲压件整齐摆放至承载板的顶部,并且使每个冲压件待折弯的位置均位于下模的上方,此时转动限位框,限位框带动两个第二连接杆同步转动,使限位框位于承载板的上方并将待折弯的冲压件夹持住,然后将两个螺纹杆重新安装至原先位置且将两个螺母分别重新螺纹连接至两个螺纹杆相互远离的一端,从而将限位框的位置固定,与此同时启动下压装置,下压装置带动上模下移对冲压件进行折弯,由于冲压件被固定在承载板的顶部,冲压件在折弯时会带动承载板向上转动,承载板再带动两个第一连接杆进行转动,从而完成一次对多个冲压件进行折弯,提高工作效率。
(2)、该一种冲压件折弯装置,当冲压件在折弯时会带动承载板向上转动,上模的前壁面开设有凹槽,可以避免冲压件以及承载板和限位框等与上模产生接触影响折弯,承载板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横向等距分布的防滑槽,可以增大冲压件与承载板的摩擦力,进而对冲压件加强固定,每个支撑块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弹簧,每个弹簧均与承载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当冲压件在折弯时会带动承载板向上转动,承载板会带动三个弹簧进行拉伸,当冲压件完成折弯后,三个弹簧会带动承载板往反方向转动复位,避免工作人员手动操作减少危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他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机体;2、下压装置;3、上模;4、凹槽;5、下模;6、安装板;7、第一连接杆;8、承载板;9、防滑槽;10、支撑块;11、弹簧;12、第二连接杆;13、限位框;14、第一连接块;15、第一螺纹孔;16、第二连接块;17、第二螺纹孔;18、螺纹杆;19、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种冲压件折弯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机体1,机体1为向左旋转九十度的“U”型结构,机体1的内部顶面固定安装有下压装置2,下压装置2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上模3,上模3的前壁面开设有凹槽4,凹槽4的内部中空区域贯穿上模3的左右两侧壁面,机体1的内部底面固定安装有下模5,下模5的前壁面左右两侧边缘处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6,两个安装板6相互靠近的一侧均活动安装有可旋转的第一连接杆7,两个第一连接杆7中间固定安装有承载板8,承载板8的顶部与下模5的顶部相互对应,承载板8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横向等距分布的防滑槽9,防滑槽9的内部中空区域为半圆柱结构且防滑槽9的内部中空区域贯穿承载板8的左右两侧壁面,下模5的前壁面固定安装有三个横向等距分布的支撑块10,支撑块10为斜面朝上的直角三角板,每个支撑块10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弹簧11,每个弹簧11均与承载板8的底面固定连接,承载板8的左右两侧壁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块14,两个第一连接块14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5,两个第一连接块14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块16,两个第二连接块16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7,每个第二螺纹孔17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8,每个螺纹杆18靠近承载板8的一端均螺纹连接至相邻第一螺纹孔15的内部,每个螺纹杆18的远离承载板8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母19,承载板8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框13,限位框13为“U”字型结构,两个第二连接块16的顶部分别与限位框13固定连接,承载板8的左右两侧壁面均活动安装可旋转的第二连接杆12,两个第二连接杆12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限位框13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进一步的,首先分别转动两个螺母19,使两个螺母19分别与两个螺纹杆18脱离,再将两个螺纹杆18分别从对应第一螺纹孔15和第二螺纹孔17的内部取出,此时转动限位框13,限位框13带动两个第二连接杆12同步转动,使限位框13位于承载板8的下方即可,再将多个待折弯的冲压件整齐摆放至承载板8的顶部,并且使每个冲压件待折弯的位置均位于下模5的上方,此时转动限位框13,限位框13带动两个第二连接杆12同步转动,使限位框13位于承载板8的上方并将待折弯的冲压件夹持住,然后将两个螺纹杆18重新安装至原先位置且将两个螺母19分别重新螺纹连接至两个螺纹杆18相互远离的一端,从而将限位框13的位置固定,与此同时启动下压装置2,下压装置2带动上模3下移对冲压件进行折弯,由于冲压件被固定在承载板8的顶部,冲压件在折弯时会带动承载板8向上转动,承载板8再带动两个第一连接杆7进行转动,从而完成一次对多个冲压件进行折弯,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当冲压件在折弯时会带动承载板8向上转动,上模3的前壁面开设有凹槽4,可以避免冲压件以及承载板8和限位框13等与上模3产生接触影响折弯,承载板8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横向等距分布的防滑槽9,可以增大冲压件与承载板8的摩擦力,进而对冲压件加强固定,每个支撑块10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弹簧11,每个弹簧11均与承载板8的底面固定连接,当冲压件在折弯时会带动承载板8向上转动,承载板8会带动三个弹簧11进行拉伸,当冲压件完成折弯后,三个弹簧11会带动承载板8往反方向转动复位,避免工作人员手动操作减少危险。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冲压件折弯装置,包括机体(1),机体(1)的内部顶面固定安装有下压装置(2),下压装置(2)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上模(3),机体(1)的内部底面固定安装有下模(5),其特征在于:下模(5)的前壁面左右两侧边缘处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6),两个安装板(6)相互靠近的一侧均活动安装有可旋转的第一连接杆(7),两个第一连接杆(7)中间固定安装有承载板(8),下模(5)的前壁面固定安装有三个横向等距分布的支撑块(10),支撑块(10)为斜面朝上的直角三角板,承载板(8)的左右两侧壁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块(14),两个第一连接块(14)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5),两个第一连接块(14)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块(16),两个第二连接块(16)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7),每个第二螺纹孔(17)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8),每个螺纹杆(18)靠近承载板(8)的一端均螺纹连接至相邻第一螺纹孔(15)的内部,每个螺纹杆(18)的远离承载板(8)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母(19),承载板(8)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框(13),限位框(13)为“U”字型结构,两个第二连接块(16)的顶部分别与限位框(13)固定连接,承载板(8)的左右两侧壁面均活动安装可旋转的第二连接杆(12),两个第二连接杆(12)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限位框(1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压件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模(3)的前壁面开设有凹槽(4),凹槽(4)的内部中空区域贯穿上模(3)的左右两侧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压件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承载板(8)的顶部与下模(5)的顶部相互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压件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承载板(8)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横向等距分布的防滑槽(9),防滑槽(9)的内部中空区域为半圆柱结构且防滑槽(9)的内部中空区域贯穿承载板(8)的左右两侧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压件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撑块(10)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弹簧(11),每个弹簧(11)均与承载板(8)的底面固定连接。
CN202222742573.4U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冲压件折弯装置 Active CN218638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42573.4U CN218638268U (zh)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冲压件折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42573.4U CN218638268U (zh)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冲压件折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38268U true CN218638268U (zh) 2023-03-17

Family

ID=85494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42573.4U Active CN218638268U (zh)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冲压件折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382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638268U (zh) 一种冲压件折弯装置
CN113878857A (zh) 一种木塑地板生产用板材表面压纹纹理成型设备
CN210754764U (zh) 一种防回弹式精密五金冲压模具
CN218555211U (zh) 一种稳定的建筑铝型材校直装置
CN213350293U (zh) 一种可调式折弯机
CN204974850U (zh) 一种用于钢安全壳u型支撑架的成型装置
CN214683813U (zh) 冲压头可调式汽车冷冲压模具
CN210754521U (zh) 一种弯卷机弯头冲压装置
CN210231220U (zh) 一种单边折弯模具
CN212121373U (zh) 一种五金模具冲孔装置
CN112893537A (zh) 一种数控智能折弯机
CN203316643U (zh) 合页式折弯治具
CN208341516U (zh) 一种母排折弯模具
CN215033087U (zh) 一种冲压机用自动送料装置
CN217831394U (zh) 一种用于金属棒折弯的压弯机
CN219746118U (zh) 一种连续性冲压装置
CN216758630U (zh) 一种铝型材激光雕刻用夹紧装置
CN211495925U (zh) 一种桌面生产用自动送料装置
CN218224387U (zh) 一种钣金加工定位装置
CN220942727U (zh) 一种金属板材加工用压槽机
CN214814291U (zh) 一种钣金冲压件加工用夹持装置
CN211938722U (zh) 一种用于汽车板件的冲压模具
CN211161293U (zh) 一种合金板材校直装置
CN216181187U (zh) 畚斗自动化打孔装置
CN220612038U (zh) 一种薄钢板压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