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32523U - 一种充电枪液体冷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枪液体冷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32523U
CN218632523U CN202223082780.8U CN202223082780U CN218632523U CN 218632523 U CN218632523 U CN 218632523U CN 202223082780 U CN202223082780 U CN 202223082780U CN 218632523 U CN218632523 U CN 2186325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ipe
inlet
contact pin
liquid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8278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昌俊
邓薇薇
张强
何文俊
伍小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Speed Electric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Speed Electric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Speed Electric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Speed Electric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8278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325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325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325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充电枪液体冷却结构,包括:液冷进出管、基座以及插针组件,液冷进出管设于基座的一端,插针组件位于基座另一端,并穿过基座连接液冷进出管的一端,插针组件包括插针基体和绝缘帽,绝缘帽设于插针基体的一端,插针基体的孔内设有冷液管,冷液管的一端外壁与盲孔的内壁形成第一密封面,第二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位于第一密封面的两侧,冷液管的另一端与盲孔底部具有预定距离,冷液管的外壁与盲孔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在充电枪功率插针内部放置液冷管,让冷却液流经温升关键部位,增大了传热降温面积,提高了液冷对充电端端子和线束端端子连接部的降温效果,从而达到在大电流下,控制整个高压传输路线的温升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枪液体冷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充电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枪液体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充电设备存在充电功率低、充电慢、充电时间长等问题,充电枪中的功率端子在充电时需要通过较大的电流,在使用过程中,电流增大,导致温度迅速升高,持续高温易损坏充电装置的电子元件,严重还会引起烧毁等安全事故。
专利申请号为:CN11384429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充电枪中的液冷式枪头,其特点是插接基座中设置有端子安装座,端子安装座中开设有液冷腔,液冷腔的底壁上设置有隆起分隔部,形成两个冷却室,可以大幅度提高充电电缆承载电缆的能力。将电流提高来满足大电流需求要考虑阻性损耗,高压传输线路、冷却系统的匹配等相关问题,而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枪,仅在端子安装座上设置冷却室,功率插针和插孔的插合部位无冷却液通过,无法进行冷却降温。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枪液体冷却结构,在充电枪功率插针内部放置液冷管,让冷却液流经温升关键部位,增大传热降温面积,提高液冷对充电端端子和线束端端子连接部的降温效果,从而达到在大电流下控制整个高压传输路线的温升的作用。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充电枪液体冷却结构,包括:液冷进出管、基座以及插针组件,液冷进出管设于基座的一端,插针组件位于基座另一端,
液冷进出管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进液管的一端连通冷却液回流回储液装置的一端,进液管的另一端连通出液管,插针组件的一端穿过基座伸入出液管的一端,出液管的另一端连通冷却液回流回储液装置的另一端;
插针组件包括插针基体和绝缘帽,绝缘帽设于插针基体的一端,插针基体另一端向内凹陷设有盲孔,插针基体上开设有第二进液口和出液口,第二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与盲孔连通,第二进液口连通进液管,出液口连通出液管,盲孔孔内设有冷液管,冷液管的一端外壁与盲孔的内壁形成第一密封面,第二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位于第一密封面的两侧,冷液管的另一端与盲孔底部具有预定距离,冷液管的外壁与盲孔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的,插针基体的一端与出液管的内壁形成有第二密封面和第三密封面,第二密封面和第三密封面间隔设置,第二进液口位于第二密封面和第三密封面之间。
进一步的,进液管包括主流管和两个分流管,出液管侧壁设有第一进液口,第一进液口与分流管相连。
进一步的,第二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设有两组。
进一步的,第一密封面、第二密封面以及第三密封面均利用密封圈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充电枪功率插针内部放置液冷管,让冷却液流经温升关键部位,通过多个液冷管进出水接头设计,且多于一条冷却液循环通路,在结构上使冷却液内通道与外通道实现了连通,构成了完整的循环通道,增大了传热降温面积,提高了液冷对充电端端子和线束端端子连接部的降温效果,从而达到在大电流下控制整个高压传输路线的温升的作用。
附图说明
本文描述的附图只是为了说明所选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可能的实施方案,更不是意图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图3的A处局部放大视图。
图中标记:电缆-1、液冷进出管-100、进液管-110、主流管-111、分流管-112、出液管-120、第一进液口-121、冷液管-130、出口-131、基座-200、插针组件-300、插针基体-310、第二进液口-311、出液口-312、绝缘帽-3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枪液体冷却结构,包括:液冷进出管100、基座200以及插针组件300,液冷进出管100和插针组件300分别安装于基座200内。
具体的,基座200的一端设有容置腔,另一端设有两个容置孔,容置腔与容置孔之间设有连通孔,液冷进出管100设于容置腔内,插针组件300设于对应的容置孔内,插针组件300的一端穿过连通孔连接液冷进出管100的一端。
具体的,液冷进出管100包括进液管110和两个出液管120,进液管110的一端连通冷却液回流回储液装置的一端,进液管110的另一端连通出液管120,插针组件300设有两组,分别用于连接正极和负极,插针组件300的一端穿过连通孔伸入出液管120的一端内,出液管120的另一端连通冷却液回流回储液装置的另一端,液冷进出管100内设有电缆1,电缆1与插针组件300的一端导通连接,液冷进出管100采用绝缘材质,对电缆1和插针组件300的连接位置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具体的,插针组件300包括插针基体310和绝缘帽320,绝缘帽320设于插针基体310的一端,插针基体310另一端向内凹陷设有盲孔,插针基体310盲孔底部所在的一端为温升的关键部。插针基体310上开设有第二进液口311和出液口312,第二进液口311和出液口312均与盲孔连通,第二进液口311连通进液管100,出液口312连通出液管120,插针基体310的孔内设有冷液管130,冷液管130的一端外壁与盲孔的内壁形成第一密封面,第二进液口311和出液口312分别位于第一密封面的两侧,冷液管130的另一端与孔底部具有预定距离,冷液管130的外壁与盲孔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应用时,使冷却液从进液管100进入,然后经过第二进液口311进入插针基体310的盲孔内壁与冷液管130的外壁之间的间隙内,再流盲孔底部,再经过冷液管130靠近盲孔底部的一端进入冷液管130内,之后再经冷液管130的一端流出至出液口312,再经过出液口312流向出液管120内,经过出液管120流至冷却液回流回储液装置,以形成循环通路。实现让冷却液流经温升关键部位,将温升的关键部产生的热量带走,提高了液冷插针基体310降温效果,从而达到在大电流下,控制整个高压传输路线的温升的作用。
具体的,如图2、图4所示,冷液管130一端设有开口131,另一端封闭,具有开口131的一端朝向盲孔底部,封闭的一端两侧设有出口131,出口131贯通冷液管130的外壁,且出口131与出液口312对应,电缆1的一端伸入插针基体310内与插针基体310导通,并且电缆1的伸入端与冷液管130的封闭端抵触,使冷却液沿出液口312流出。
具体的,如图2所示,插针基体310的一端与出液管120的内壁形成有第二密封面和第三密封面,第二密封面和第三密封面间隔设置,第二进液口311位于第二密封面和第三密封面之间,且第二进液口311与第一进液口121对应,使第一进液口121与第二进液口311的两侧保持密封,防止冷却液泄露影响冷却液循环。
具体的,进液管110包括主流管111和两个分流管112,主流管111的一端连接冷却液回流回储液装置,另一端分别连通分流管112,
出液管120侧壁设有第一进液口121,第一进液口121与分流管112的端口相连,从而实现冷却液的分流,使冷却液分别 流向两个插针基体310内。
具体的,为了提高插合部位的冷却效果,第二进液口311和出液口312分别设有两组,使流向插合部位的冷却液的流量增大,流动性更好,从而使散热效果更好,进而提高插合部位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为了提高密封性第一密封面、第二密封面以及第三密封面均利用密封圈密封。
具体工作原理:
如图3-图4所示,流入行程:冷却液从冷却液回流回储液装置的输出端进入进液管110的主流管111内,经主流管111分流至两侧的分流管112,从分流管112经过第一进液口121,再由第一进液口121进入第二密封面和第三密封面之间的区域,之后再经过两个第二进液口311从插针基体310两侧进入盲孔内壁与冷液管130的外壁之间的间隙内,再后流向盲孔底部,也就到达了温升关键部位的区域,并带着此处产生的热量进入流出行程。流出行程:冷却液从冷液管130的开口端进入冷液管130内,之后再经冷液管130的一端的两个出口131流出至出液口312,再经过出液口312流向出液管120内,经过出液管120流至冷却液回流回储液装置,以形成循环通路。使冷却液内通道与外通道实现了连通,构成了完整的循环通道,增大了传热降温面积,实现让冷却液流经温升关键部位,将充电端端子和线束端端子连接部产生的热量带走,提高了液冷对充电端端子和线束端端子连接部的降温效果,从而达到在大电流下,控制整个高压传输路线的温升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表示是唯一的或是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各种改变或同等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充电枪液体冷却结构,包括:液冷进出管(100)、基座(200)以及插针组件(300),液冷进出管(100)设于基座(200)的一端,插针组件(300)位于基座(200)另一端,其特征在于:插针组件(300)包括插针基体(310)和绝缘帽(320),绝缘帽(320)设于插针基体(310)的一端,插针基体(310)另一端向内凹陷设有盲孔,插针基体(310)上开设有第二进液口(311)和出液口(312),第二进液口(311)和出液口(312)均与盲孔连通,盲孔内设有冷液管(130),冷液管(130)的一端外壁与盲孔的内壁形成有第一密封面,第二进液口(311)和出液口(312)分别位于第一密封面的两侧,第二进液口(311)连通液冷进出管(100),冷液管(130)的另一端与盲孔底部具有预定距离,冷液管(130)的外壁与盲孔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枪液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液冷进出管(100)采用绝缘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枪液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冷液管(130)一端设有开口,另一端封闭,具有开口的一端朝向盲孔底部,封闭的一端两侧设有出口(131),出口(131)贯通冷液管(130)的外壁,且出口(131)与出液口(312)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枪液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液冷进出管(100)包括进液管(110)和出液管(120),进液管(110)的一端连通冷却液回流回储液装置的输出端,进液管(110)的另一端连通出液管(120),插针基体(310)的一端穿过基座(200)伸入出液管(120)的一端,并与出液管(120)的一端,出液管(120)的另一端连通冷却液回流回储液装置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枪液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插针基体(310)的一端与出液管(120)的内壁形成有第二密封面和第三密封面,第二密封面和第三密封面间隔设置,第二进液口(311)位于第二密封面和第三密封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枪液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进液管(110)包括主流管(111)和两个分流管(112),出液管(120)侧壁设有第一进液口(121),第一进液口(121)与分流管(112)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枪液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进液口(311)和出液口(312)分别设有两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枪液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密封面、第二密封面以及第三密封面均利用密封圈密封。
CN202223082780.8U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充电枪液体冷却结构 Active CN2186325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82780.8U CN218632523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充电枪液体冷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82780.8U CN218632523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充电枪液体冷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32523U true CN218632523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48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82780.8U Active CN218632523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充电枪液体冷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325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939819A (zh) 一种充电枪液体冷却结构
CN107425318B (zh) 充电枪
CN109600962B (zh) 充电连接件的散热器以及散热装置和车辆
CN207416561U (zh) 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枪
CN217848141U (zh) 车端液冷连接装置、电池安装部及电动汽车
CN110014951B (zh) 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CN109585727B (zh) 电池箱体
CN109600960B (zh) 车辆的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CN218632523U (zh) 一种充电枪液体冷却结构
CN219007621U (zh) 一种用于充电枪的液冷组件
CN219067066U (zh) 电池
CN210363415U (zh) 车载水冷大功率充电装置
CN211054942U (zh) 一种可快速散热的车载充电机
CN109599694B (zh) 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CN218648080U (zh) 电池托盘及电池包
CN218257763U (zh) 一种大功率液冷超级充电的直流接插装置
CN209016163U (zh) 电池包
CN216530871U (zh) 一种用于叉车集成动力总成的油泵电机
CN217589487U (zh) 一种用于大功率充电枪的双进双出液冷端子结构
CN112638132B (zh) 利用浸没式液冷散热的充电桩及散热控制方法
CN114464923A (zh) 一种快充型锂离子电池模组结构
CN114537181A (zh) 一种大电流端子的油冷结构
CN110014949B (zh) 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CN208801867U (zh) 一种电动车液冷充电枪
CN219600949U (zh) 一种大功率液冷超级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