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27927U - 集气管及具有其的换热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集气管及具有其的换热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627927U CN218627927U CN202120939673.9U CN202120939673U CN218627927U CN 218627927 U CN218627927 U CN 218627927U CN 202120939673 U CN202120939673 U CN 202120939673U CN 218627927 U CN218627927 U CN 2186279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bent
- copper
- main
- collecting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气管及具有其的换热器组件。该集气管包括主集管以及弯管,弯管与主集管分体式设置,弯管设于主集管的一端,并与主集管焊接且连通设置;其中,弯管由钢管或者铜管弯折180度形成,且弯管呈U形设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弯管为标准件U形弯管,能够直接在市场上采购标准件U形弯管,且便于加工及连接;同时,能够避免将主集管拉伸弯折形成弯管,产生管道加工变形的问题,降低成本,使用便捷,提高空调系统中的热交换效率;并且,采用钢材质的U形弯管标准件,硬度高且成本低;采用铜材质的U形弯管标准件,无需在弯管远离主集管的一端再焊接铜套与空调系统铜管组进行连接,便于加工且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气管及具有其的换热器组件。
背景技术
集气管应用于空调系统中,用于导向冷媒流通,优化流路结构,以达到充分的热交换目的。
集气管包括弯管以及主集管,现有集气管上的弯管一般由主集管拉伸弯折形成,但在拉伸弯折形成弯管的加工过程中,会出现管道加工变形的问题,导致集气管在弯管处出现形变或裂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集气管及具有其的换热器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气管,包括主集管以及弯管,所述弯管与所述主集管分体式设置,所述弯管设于所述主集管的一端,并与所述主集管焊接且连通设置;
其中,所述弯管由钢管或者铜管弯折180度形成,且所述弯管呈U形设置。
在本申请中,将主集管与弯管设置为分体式,降低弯管加工变形的风险,且使用便捷;因弯管是由钢管或者铜管弯折180度形成,且所述弯管呈U形设置,即弯管为标准件U形弯管,使用标准件U形弯管与主集管进行连接,能够直接在市场上采购标准件U形弯管,且便于加工及连接;同时,能够避免将主集管拉伸弯折形成弯管,产生管道加工变形的问题,降低成本,使用便捷,提高空调系统中的热交换效率;并且,采用钢材质的U形弯管标准件与主集管连接,硬度高且成本低;采用铜材质的U形弯管标准件与主集管连接,无需在弯管远离主集管的一端再焊接铜套与空调系统铜管组进行连接,便于加工且降低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管包括弯段、第一直段以及第二直段,所述弯段弯折成180度,所述第一直段和所述第二直段分别连接于所述弯段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直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直段的长度;
所述主集管连接于所述第一直段远离所述弯段的一端。
如此设置,第一直段的长度大于第二直段的长度,便于第一直段与主集管进行焊接,因主集管的长度较长且主集管上连接有多根支管,若第一直段的长度过短,无法与主集管进行稳固连接,会出现斜口或者导致无法加工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集管为不锈钢管,所述弯管为不锈钢管。
如此设置,主集管采用不锈钢材质,能够提升集气管的硬度;同时,由于铜材料的价格相对较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采用不锈钢材料代替铜材料来加工主集管;同时,在制冷技术领域,一般使用空调的铜管组作为连接管连接两个零部件,为了与铜管组连接方便,零部件也采用铜材料制成,但由于铜材料的价格较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本申请采用不锈钢材料代替铜材料制作部分零部件,制造过程中,需要将铜管组与不锈钢零部件的不锈钢管焊接在一起,即在本申请中,铜管组与本申请中的不锈钢材质的弯管焊接;并且,不锈钢材质的弯管与不锈钢材质的主集管之间连接方便,不会产生因不同材质的管道之间连接而出现软化、加工工艺难度大等问题,提高空调系统中的热交换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气管还包括铜接管,所述铜接管连接于所述弯管远离所述主集管的一端。
如此设置,因在制冷技术领域,一般使用空调的铜管组作为连接管连接两个零部件,即在本申请中,铜管组与本申请中的不锈钢材质的弯管进行焊接,但是铜材料与不锈钢材料的焊接特性相差很大,因此直接将铜管组与不锈钢材质的弯管焊接在一起的工艺难度较大,故在不锈钢材质的弯管外侧套设一个铜接管,然后将铜管组直接焊接在铜接管上,降低工艺难度,便于加工且降低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铜接管的一端具有第一扩口段,所述弯管插入所述第一扩口段内,并与所述铜接管焊接连接。
如此设置,第一扩口段的设置能够对弯管伸入铜接管的距离起到限位作用,若弯管伸入过长,不便进行焊接,若弯管伸入过短,会产生焊接不牢固的问题;并且,在铜接管上设置第一扩口段,加工方便且便于弯管的插入,同时,便于弯管与铜接管进行焊接,增强焊接的稳固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管远离所述主集管的一端具有第一缩口段,所述第一缩口段插入所述铜接管内,并与所述铜接管焊接连接。
如此设置,第一缩口段的设置能够对弯管伸入铜接管的距离起到限位作用,若弯管伸入过长,不便进行焊接,若弯管伸入过短,会产生焊接不牢固的问题;并且,在弯管远离主集管的一端设置第一缩口段,加工方便,且便于弯管伸入到铜接管内,方便弯管与铜接管进行焊接,增强焊接的稳固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集管的一端具有第二扩口段,所述弯管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扩口段内,并与所述第二扩口段焊接连接。
如此设置,第二扩口段的设置能够对弯管伸入主集管的距离起到限位作用,若弯管伸入过长,不便进行焊接,若弯管伸入过短,会产生焊接不牢固的问题;并且,在主集管的一端设置第二扩口段,加工方便,且便于弯管伸入到主集管内,方便弯管与主集管进行焊接,增强焊接的稳固性,从而提高空调系统中的热交换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管与所述主集管连接的一端具有第三扩口段,所述主集管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三扩口段内,并与所述第三扩口段焊接连接。
如此设置,第三扩口段的设置能够对主集管伸入弯管的距离起到限位作用,若主集管伸入过长,不便进行焊接,若主集管伸入过短,会产生焊接不牢固的问题;并且,在弯管与主集管连接的一端设置第三扩口段,加工方便,且便于主集管伸入到弯管内,方便主集管与弯管进行焊接,增强焊接的稳固性,从而提高空调系统中的热交换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气管还包括多根支管,且多根所述支管间隔地安装于所述主集管上,并分别与所述主集管内部连通。
如此设置,多根支管与换热管进行连接,能够提高空调系统中的热交换效率。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以及集气管,所述集气管与所述换热器上的换热管连接,且所述集气管采用以上所述的集气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气管,将主集管与弯管设置为分体式,降低弯管加工变形的风险,且使用便捷;因弯管是由钢管或者铜管弯折180度形成,且所述弯管呈U形设置,即弯管为标准件U形弯管,使用标准件U形弯管与主集管进行连接,能够直接在市场上采购标准件U形弯管,且便于加工及连接;同时,能够避免将主集管拉伸弯折形成弯管,产生管道加工变形的问题,降低成本,使用便捷,提高空调系统中的热交换效率;并且,采用钢材质的U形弯管标准件与主集管连接,硬度高且成本低;采用铜材质的U形弯管标准件与主集管连接,无需在弯管远离主集管的一端再焊接铜套与空调系统铜管组进行连接,便于加工且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的集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的集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的集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00、集气管;10、主集管;11、第二扩口段;20、弯管;21、弯段;22、第一直段;23、第二直段;24、第一缩口段;25、第三扩口段;26、第四扩口段;30、铜接管;31、第一扩口段;40、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气管100,该集气管100应用于空调制冷系统,用于优化制冷剂的流路结构,以使制冷剂能够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
现有集气管100上的弯管20一般由主集管10拉伸弯折形成,但在拉伸弯折形成弯管20的加工过程中,会出现管道加工变形的问题,浪费时间和人力,且成本过高,导致降低空调系统中的热交换效率。
请参阅图1-图6,本申请提供的集气管100包括主集管10以及弯管20,弯管20与主集管10分体式设置,弯管20设于主集管10的一端,并与主集管10焊接且连通设置;其中,弯管20由钢管或者铜管弯折180度形成,且弯管20呈U形设置;将主集管10与弯管20设置为分体式,能够降低弯管20加工变形的风险,且使用便捷;弯管20是由钢管或者铜管弯折180度形成,且弯管20呈U形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弯管20为标准件U形弯管;使用标准件U形弯管与主集管10进行连接,能够直接在市场上采购标准件U形弯管,且便于加工及连接;同时,能够避免将主集管10拉伸弯折形成弯管20,产生管道加工变形的问题,降低成本,使用便捷,提高空调系统中的热交换效率;并且,采用钢材质的U形弯管标准件与主集管10连接,硬度高且成本低;采用铜材质的U形弯管标准件与主集管10连接,无需在弯管20远离主集管10的一端再焊接铜套与空调系统铜管组进行连接,便于加工且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弯管20设于主集管10的一端,并与主集管10焊接且连通设置,通过焊接连接,连接稳固性好、操作灵活、维护方便且焊接使用的设备简单、成本低。
优选地,弯管20与主集管10采用炉中钎焊,成本低。
进一步地,弯管20包括弯段21、第一直段22以及第二直段23,弯段21弯折成180度,第一直段22和第二直段23分别连接于弯段21的两端,且第一直段22的长度大于第二直段23的长度;主集管10连接于第一直段22远离弯段21的一端。将第一直段22的长度设置为大于第二直段23的长度,便于第一直段22与主集管10进行焊接,因主集管10的长度较长且主集管10上连接有多根支管40,若第一直段22的长度过短,无法与主集管10进行稳固连接,会出现斜口或者导致无法加工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主集管10为不锈钢管,弯管20为不锈钢管,主集管10采用不锈钢材质,能够提升集气管100的硬度;同时,由于铜材料的价格相对较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采用不锈钢材料代替铜材料来加工主集管10;同时,在制冷技术领域,一般使用空调的铜管组作为连接管连接两个零部件,为了与铜管组连接方便,零部件也采用铜材料制成,但由于铜材料的价格较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本申请采用不锈钢材料代替铜材料制作部分零部件,制造过程中,需要将铜管组与不锈钢零部件的不锈钢管焊接在一起,即在本申请中,铜管组与本申请中的不锈钢材质的弯管20焊接;并且,不锈钢材质的弯管20与不锈钢材质的主集管10之间连接方便,不会产生因不同材质的管道之间连接而出现软化、加工工艺难度大等问题,提高空调系统中的热交换效率。
进一步地,集气管100还包括铜接管30,铜接管30连接于弯管20远离主集管10的一端;因在制冷技术领域,一般使用空调的铜管组作为连接管连接两个零部件,即在本申请中,铜管组与本申请中的不锈钢材质的弯管20进行焊接,但是铜材料与不锈钢材料的焊接特性相差很大,因此直接将铜管组与不锈钢材质的弯管20焊接在一起的工艺难度较大,故在不锈钢材质的弯管20外侧套设一个铜接管30,然后将铜管组直接焊接在铜接管30上,降低工艺难度,便于加工且降低成本。
请参阅图1及图2,在一实施例中,铜接管30的一端具有第一扩口段31,弯管20插入第一扩口段31内,并与铜接管30焊接连接;第一扩口段31的设置能够对弯管20伸入铜接管30的距离起到限位作用,若弯管20伸入过长,不便进行焊接,若弯管20伸入过短,会产生焊接不牢固的问题;并且,在铜接管30上设置第一扩口段31,加工方便且便于弯管20的插入,同时,便于弯管20与铜接管30进行焊接,增强焊接的稳固性。
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在一实施例中,主集管10的一端具有第二扩口段11,弯管20的一端插入第二扩口段11内,并与第二扩口段11焊接连接;第二扩口段11的设置能够对弯管20伸入主集管10的距离起到限位作用,若弯管20伸入过长,不便进行焊接,若弯管20伸入过短,会产生焊接不牢固的问题;并且,在主集管10的一端设置第二扩口段11,加工方便,且便于弯管20伸入到主集管10内,方便弯管20与主集管10进行焊接,增强焊接的稳固性,从而提高空调系统中的热交换效率。
请参阅图3及图4,在一实施例中,弯管20远离主集管10的一端具有第一缩口段24,第一缩口段24插入铜接管30内,并与铜接管30焊接连接;第一缩口段24的设置能够对弯管20伸入铜接管30的距离起到限位作用,若弯管20伸入过长,不便进行焊接,若弯管20伸入过短,会产生焊接不牢固的问题;并且,在弯管20远离主集管10的一端设置第一缩口段24,加工方便,且便于弯管20伸入到铜接管30内,方便弯管20与铜接管30进行焊接,增强焊接的稳固性。
请参阅图3-图6,弯管20与主集管10连接的一端具有第三扩口段25,主集管10的一端插入第三扩口段25内,并与第三扩口段25焊接连接;第三扩口段25的设置能够对主集管10伸入弯管20的距离起到限位作用,若主集管10伸入过长,不便进行焊接,若主集管10伸入过短,会产生焊接不牢固的问题;并且,在弯管20与主集管10连接的一端设置第三扩口段25,加工方便,且便于主集管10伸入到弯管20内,方便主集管10与弯管20进行焊接,增强焊接的稳固性,从而提高空调系统中的热交换效率。
请继续参阅图5及图6,在一实施例中,弯管20与铜接管30连接的一端具有第四扩口段26,铜接管30的一端插入第四扩口段26内,并与第四扩口段26焊接连接;第四扩口段26的设置能够对铜接管30伸入弯管20的距离起到限位作用,若铜接管30伸入过长,不便进行焊接,若铜接管30伸入过短,会产生焊接不牢固的问题;并且,在弯管20与铜接管30连接的一端设置第四扩口段26,加工方便,且便于铜接管30伸入到弯管20内,方便铜接管30与弯管20进行焊接,增强焊接的稳固性,从而提高空调系统中的热交换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集气管100还包括多根支管40,且多根支管40间隔地安装于主集管10上,并分别与主集管10内部连通,多根支管40与换热管进行连接,能够提高空调系统中的热交换效率。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换热器组件(图未示),包括换热器以及集气管100,集气管100与换热器上的换热管连接,且集气管100采用上述的集气管100。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集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集管以及弯管,所述弯管与所述主集管分体式设置,所述弯管设于所述主集管的一端,并与所述主集管焊接且连通设置;
其中,所述弯管由钢管或者铜管弯折180度形成,且所述弯管呈U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包括弯段、第一直段以及第二直段,所述弯段弯折成180度,所述第一直段和所述第二直段分别连接于所述弯段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直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直段的长度;
所述主集管连接于所述第一直段远离所述弯段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集管为不锈钢管,所述弯管为不锈钢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集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管还包括铜接管,所述铜接管连接于所述弯管远离所述主集管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集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接管的一端具有第一扩口段,所述弯管插入所述第一扩口段内,并与所述铜接管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集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远离所述主集管的一端具有第一缩口段,所述第一缩口段插入所述铜接管内,并与所述铜接管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或6所述集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集管的一端具有第二扩口段,所述弯管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扩口段内,并与所述第二扩口段焊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或6所述集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与所述主集管连接的一端具有第三扩口段,所述主集管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三扩口段内,并与所述第三扩口段焊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管还包括多根支管,且多根所述支管间隔地安装于所述主集管上,并分别与所述主集管内部连通。
10.一种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以及集气管,所述集气管与所述换热器上的换热管连接,且所述集气管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集气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39673.9U CN218627927U (zh) | 2021-04-30 | 2021-04-30 | 集气管及具有其的换热器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39673.9U CN218627927U (zh) | 2021-04-30 | 2021-04-30 | 集气管及具有其的换热器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627927U true CN218627927U (zh) | 2023-03-14 |
Family
ID=85421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939673.9U Active CN218627927U (zh) | 2021-04-30 | 2021-04-30 | 集气管及具有其的换热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627927U (zh) |
-
2021
- 2021-04-30 CN CN202120939673.9U patent/CN21862792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93038A (zh) | 家用空调系统室内、外机组间的连接管路 | |
CN102848137A (zh) | 一种集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及空调系统 | |
CN218627927U (zh) | 集气管及具有其的换热器组件 | |
CN102873508A (zh) | 一种集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及空调系统 | |
CN213631075U (zh) | 集气管组件 | |
CN201589465U (zh) | 一种变通道混流式换热器 | |
CN201402072Y (zh) | 一种使用钢铜复合连接件的换热器 | |
CN101614455A (zh) | 一种换热器 | |
CN218627928U (zh) | 集气管及具有其的换热器组件 | |
CN2937740Y (zh) | 家用空调系统室内、外机组间的连接管路 | |
WO2022156545A1 (zh) | 集气管组件 | |
CN217979241U (zh) | 集气管 | |
CN215373051U (zh) | 制冷剂管路和空调器 | |
CN202708369U (zh) | 波纹可绕连接管 | |
CN214371085U (zh) | 换热器和空调系统 | |
CN213748057U (zh) | 管件、集流管及换热器 | |
CN203083214U (zh) | 一种空调制冷剂管路用连接管组件 | |
CN215765668U (zh) | 一种集气管组件及空调器 | |
CN218583869U (zh) | 集气管及具有其的换热器组件 | |
CN214502162U (zh) | 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 |
CN215063995U (zh) | 集气管及其换热器 | |
CN208108557U (zh) | 一种冷凝器进气管组件 | |
CN114076546B (zh)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
CN219757086U (zh)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
CN214889620U (zh) | 一种铆合式管路连接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