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20148U - 一种升降机的缓冲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升降机的缓冲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20148U
CN218620148U CN202223220060.3U CN202223220060U CN218620148U CN 218620148 U CN218620148 U CN 218620148U CN 202223220060 U CN202223220060 U CN 202223220060U CN 218620148 U CN218620148 U CN 2186201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pring
buffer
base
buffer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200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镇宜
陈燕铃
陈伟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2200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201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201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201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降机的缓冲结构,包括底座和固定仓,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机箱,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对称设置有螺杆,所述底座顶部的另一侧对称设置有滑杆,所述螺杆外侧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螺杆和滑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升降台,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发生形变,同时使得缓冲顶板底部设置的连接杆将推块推动至固定仓的内部,伸缩杆将受到挤压后滑入伸缩套筒的内部下端,在弹簧配合阻尼器的作用下进行缓冲减震,进一步降低升降机台面下降所产生的力,进而有效的提高升降机整体的稳定性,使得增加该升降机使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升降机的缓冲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升降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机的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升降机,升降作业平台是一种多功能升降机械设备,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导轨式、曲臂式,剪叉式、链条式、装卸平台等,大型升降机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受重发生倾斜或易位,因此需用通过缓冲结构进行缓冲,从而提高。
传统的升降机缓冲结构一般通过弹簧进行挤压缓冲,其缓冲效果较差,且在长时间使用后,弹簧的形变力衰减,从而容易导致缓冲效果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升降机的缓冲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升降机缓冲结构一般通过弹簧进行挤压缓冲,其缓冲效果较差,且在长时间使用后,弹簧的形变力衰减,从而容易导致缓冲效果变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升降机的缓冲结构,包括底座和固定仓,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机箱,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对称设置有螺杆,所述底座顶部的另一侧对称设置有滑杆,所述螺杆外侧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螺杆和滑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升降台,所述螺杆底部固定连接于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支撑块一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套筒,所述伸缩套筒内部滑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套筒和伸缩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伸缩杆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顶板,所述缓冲顶板顶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内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端的一侧设置有推块,所述连接杆、推块和转动块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固定仓内部设置有阻尼器,所述推块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一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内部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轴承固定座。
优选的,所述主动轮通过传动带与从动轮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机位于机箱的内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垫。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底座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缓冲顶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垫。
优选的,所述伸缩套筒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机的缓冲结构,具备以下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伸缩套筒、第一弹簧、缓冲顶板、阻尼器和弹簧,在升降机的升降台进行下降过程中,升降台在电机的驱动下将接触缓冲顶板的顶面,使得缓冲顶板向下进行挤压,使得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发生形变,同时使得缓冲顶板底部设置的连接杆将推块推动至固定仓的内部,伸缩杆将受到挤压后滑入伸缩套筒的内部下端,在弹簧配合阻尼器的作用下进行缓冲减震,进一步降低升降机台面下降所产生的力,进而有效的提高升降机整体的稳定性,使得增加该升降机使用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缓冲垫、第二缓冲垫、连接杆和固定仓,在缓冲顶板进行下降的过程中,由升降台的底部接触缓冲顶板时,在缓冲顶板顶部设置的弹性第二缓冲垫可以有效的起到缓冲防护的作用,在升降台将缓冲顶板挤压至第二限位板的一面时,缓冲顶板底部的连接杆将挤压推块进入固定仓的内部,在固定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三弹簧,进一步提高受压下沉的缓和力,从而实现二次缓冲的作用。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升降机的缓冲结构一侧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升降机的缓冲结构的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升降机的缓冲结构的伸缩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升降机的缓冲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支撑块2、机箱3、第一限位板4、螺杆5、滑杆6、主动轮7、传动带8、从动轮9、升降台10、电机11、第二限位板12、第一缓冲垫13、固定座14、伸缩套筒15、第一弹簧16、伸缩杆17、缓冲顶板18、第二缓冲垫19、第二弹簧20、连接杆21、转轴22、推块23、固定仓24、转动块25、阻尼器26、第三弹簧2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升降机的缓冲结构,包括底座1和固定仓24,底座1顶部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机箱3,底座1顶部的一侧对称设置有螺杆5,底座1顶部的另一侧对称设置有滑杆6,螺杆5外侧固定连接有主动轮7,螺杆5和滑杆6的外侧螺纹连接有升降台10,螺杆5底部固定连接于电机11的输出端,支撑块2一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12,底座1顶部设置有固定座14,固定座14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套筒15,伸缩套筒15内部滑动连接有伸缩杆17,伸缩套筒15和伸缩杆1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6,第一弹簧16、第二弹簧20、第三弹簧27发生形变,同时使得缓冲顶板18底部设置的连接杆21将推块23推动至固定仓24的内部,伸缩杆17将受到挤压后滑入伸缩套筒15的内部下端,在弹簧配合阻尼器26的作用下进行缓冲减震,伸缩杆17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顶板18,缓冲顶板18顶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转动块25,转动块25内部设置有连接杆21,连接杆21下端的一侧设置有推块23,连接杆21、推块23和转动块25之间通过转轴22转动连接,固定仓24内部设置有阻尼器26,推块23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27,在固定仓24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三弹簧27,进一步提高受压下沉的缓和力。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支撑块2一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4,第一限位板4内部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轴承固定座。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主动轮7通过传动带8与从动轮9转动连接,电机11位于机箱3的内部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板12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垫13,固定座1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顶部,缓冲顶板18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垫19,伸缩套筒15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弹簧2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在升降机的升降台10进行下降过程中,升降台10在电机11的驱动下将接触缓冲顶板18的顶面,使得缓冲顶板18向下进行挤压,使得第一弹簧16、第二弹簧20、第三弹簧27发生形变,同时使得缓冲顶板18底部设置的连接杆21将推块23推动至固定仓24的内部,伸缩杆17将受到挤压后滑入伸缩套筒15的内部下端,在弹簧配合阻尼器26的作用下进行缓冲减震,进一步降低升降机台面下降所产生的力,进而有效的提高升降机整体的稳定性,使得增加该升降机使用的安全性,在缓冲顶板18进行下降的过程中,由升降台10的底部接触缓冲顶板18时,在缓冲顶板18顶部设置的弹性第二缓冲垫19可以有效的起到缓冲防护的作用,在升降台10将缓冲顶板18挤压至第二限位板12的一面时,缓冲顶板18底部的连接杆21将挤压推块23进入固定仓24的内部,在固定仓24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三弹簧27,进一步提高受压下沉的缓和力,从而实现二次缓冲的作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升降机的缓冲结构,包括底座(1)和固定仓(2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所述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机箱(3),所述底座(1)顶部的一侧对称设置有螺杆(5),所述底座(1)顶部的另一侧对称设置有滑杆(6),所述螺杆(5)外侧固定连接有主动轮(7),所述螺杆(5)和滑杆(6)的外侧螺纹连接有升降台(10),所述螺杆(5)底部固定连接于电机(11)的输出端,所述支撑块(2)一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12),所述底座(1)顶部设置有固定座(14),所述固定座(14)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套筒(15),所述伸缩套筒(15)内部滑动连接有伸缩杆(17),所述伸缩套筒(15)和伸缩杆(1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6),所述伸缩杆(17)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顶板(18),所述缓冲顶板(18)顶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转动块(25),所述转动块(25)内部设置有连接杆(21),所述连接杆(21)下端的一侧设置有推块(23),所述连接杆(21)、推块(23)和转动块(25)之间通过转轴(22)转动连接,所述固定仓(24)内部设置有阻尼器(26),所述推块(23)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机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2)一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4),所述第一限位板(4)内部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轴承固定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降机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7)通过传动带(8)与从动轮(9)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升降机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1)位于机箱(3)的内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升降机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板(12)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垫(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升降机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升降机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顶板(18)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垫(1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升降机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套筒(15)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弹簧(20)。
CN202223220060.3U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升降机的缓冲结构 Active CN2186201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20060.3U CN218620148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升降机的缓冲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20060.3U CN218620148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升降机的缓冲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20148U true CN218620148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54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20060.3U Active CN218620148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升降机的缓冲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201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27615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附着式安全作业防护平台
CN218620148U (zh) 一种升降机的缓冲结构
CN100515918C (zh) 手动式移动升降平台
CN213202028U (zh) 一种用于电梯基座的缓冲结构
CN212864001U (zh) 一种液压升降平台
CN219078975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升降台
CN219709054U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升降机
CN112429675A (zh) 一种用于仓储物流的搬运机器人
CN220642480U (zh) 一种升降机的稳定定位结构
CN211945864U (zh) 一种电梯对重缓冲装置
CN219031435U (zh) 一种带有警示设备的导轨式升降货梯
CN219605933U (zh) 一种电缸传动的柔性升降机构
CN115838086B (zh) 新能源移动式散料汽车卸车装置
CN116513922B (zh) 一种便于货物移动的减震曳引式货梯
CN217460276U (zh) 一种盖梁侧模开模缓冲装置
CN212712602U (zh) 适用于顶升叉车的联动顶升装置
CN214275218U (zh) 一种建筑起重机械用防坠落安全装置
CN218665225U (zh) 一种机械式升降台
CN213505835U (zh) 一种重型可移动柱式举升机
CN213011832U (zh) 双顶升叉车结构
CN215886199U (zh) 一种可移动升降平台
CN213013965U (zh) 桥梁连续顶推装置
CN211470655U (zh) 一种应用于汽车维修的提升举臂
CN211971706U (zh) 一种变电检修架
CN216269352U (zh) 一种啤酒生产用转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