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14065U - 一种多功能移动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移动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14065U
CN218614065U CN202121317536.8U CN202121317536U CN218614065U CN 218614065 U CN218614065 U CN 218614065U CN 202121317536 U CN202121317536 U CN 202121317536U CN 218614065 U CN218614065 U CN 2186140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robot
functional
piece
positioning
robo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1753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松
何源
陈焕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ud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ud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ud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udu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140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140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1/00Manipula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9/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nipulators, e.g. for monitoring, for viewing; Safety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nipu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移动机器人,包括:移动机器人本体,所述移动机器人本体上设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功能件,所述第一功能件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第二功能件,所述第二功能件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功能件为迎宾装饰罩,所述第二功能件为配送件。所述多功能移动机器人可以实现两种以上的服务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移动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移动机器人。
背景技术
移动机器人已逐步应用于大众服务场景中,例如,在餐厅、写字楼、酒店中提供配送、迎宾等服务。配送和迎宾为两种机器人,在提供不同的服务场景下,则需要配送机器人和迎宾机器人分别提供配送和迎宾服务。无论从生产还是客户使用方便角度考虑,提供两种机器人来实现两种以上的服务功能,无疑会增加厂商的生产成本和客户的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多功能移动机器人,可使移动机器人具有配送和迎宾两种功能状态,以降低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移动机器人,包括:
移动机器人本体,所述移动机器人本体上设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第一功能件,所述第一功能件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
第二功能件,所述第二功能件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第一功能件为迎宾装饰罩,所述第二功能件为配送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卡扣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连接座,所述卡扣部设置在所述连接座的两外侧;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卡扣件,所述卡扣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功能件上朝向所述移动机器人本体的一侧面上,所述卡扣件用于与所述卡扣部卡合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悬臂梁,所述悬臂梁设置在所述第二功能件朝下的一侧面上,所述悬臂梁的一端用于与所述连接座卡合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器人本体包括支撑机构,所述连接座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件包括弹性臂和卡扣,所述弹性臂自所述第一功能件的一侧面向所述卡扣部的方向延伸,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弹性臂上靠近所述卡扣部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器人本体还包括内护罩;
所述内护罩上设置有对应所述连接座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数量与所述连接座的数量相同,所述连接座穿过所述贯穿孔以使所述内护罩盖合在所述支撑机构的一侧;
所述卡扣部包括连接块和设置在所述连接块上的止挡块,所述连接块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内护罩上,所述连接块的第二端向所述第一功能件的方向延伸;所述止挡块设置在所述连接块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卡扣配合以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具有导向斜面和卡持面,所述导向斜面用于对所述卡扣件导向,所述卡持面用于与所述止挡块配合以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部和所述连接座的数量为1个以上,所述卡扣件和所述悬臂梁的数量为1个以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护罩上还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所述第一功能件朝向所述内护罩的侧面上还设置有多个定位柱,所述多个定位柱与所述多个定位孔一一对应,所述定位柱用于插接定位在所述定位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定位孔设置在所述内护罩的周向边沿上,所述贯穿孔位于所述内护罩的中部;所述多个定位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功能件的周向边沿上,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功能件的周向边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迎宾装饰罩为向远离所述移动机器人本体方向外凸的弧形状面板。
依据本申请所提供的多功能移动机器人,包括移动机器人本体、第一功能件和第二功能件,其中所述第一功能件可通过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移动机器人本体上,第二功能件可通过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在移动机器人本体上,使得所述多功能移动机器人在同时连接第一功能件和第二功能件,以实现不同服务场景下至少两种服务功能,不仅降低厂商的生产成本,还可降低使用者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移动机器人示意图;
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A处和112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第一实施例中另一视角下的爆炸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移动机器人的示意图;
图7为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移动机器人的另一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中支撑机构与配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10为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本申请提供的多功能移动机器人,包括移动机器人本体,通过在所述移动机器人本体上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功能件和第二功能件,可以使得所述多功能移动机器人实现不同场景下至少两种以上服务功能。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多功能移动机器人主要包括:移动机器人本体,所述移动机器人本体上设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还包括第一功能件和/或第二功能件。所述第一功能件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功能件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
在安装所述第一功能件并拆卸所述第二功能件时,所述移动机器人至少实现第一种服务功能;在安装所述第二功能件并拆卸所述第一功能件时,所述移动机器人至少实现第二种服务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同时安装了第一功能件和第二功能件。通过同时安装第一功能件和第二功能件,使得所述多功能移动机器人可以至少实现迎宾和配送两种服务功能,以满足餐厅、写字楼、酒店等不同场所的多种服务需求。
请参照图1和2所示,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移动机器人,包括:移动机器人本体10和第一功能件40。移动机器人本体10包括支撑机构(图中未示出)、内护罩11、外护罩12和位于底部的行走机构13。其中,所述支撑机构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一功能件4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
移动机器人本体10具有可实现自主导航的导航系统,具有可实现防撞功能的防撞系统以及与用户进行交互的交互系统等。内护罩11和外护罩12合在一起可以形成容纳所述支撑机构等部件的容纳空腔,以对设置在所述容纳空腔的部件进行保护,同时内护罩11和外护罩12的设置也可以使所述多功能机器人更加美观。所述行走机构13可以用于为移动机器人本体10的行走提供动力。
可选地,内护罩11可以是具有一定弧度的内凹侧面或者平板侧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护罩11上设置有对应所述连接座的贯穿孔(图中未示出),所述贯穿孔的数量与所述连接座的数量相同,所述连接座穿过所述贯穿孔以使内护罩11盖合在所述支撑机构的一侧。具体地,所述贯穿孔贯穿内护罩11的厚度方向。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内护罩11可以省略,直接将第一功能件40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这样第一功能件40与外护罩12合在一起可以形成容纳空腔,以对设置在所述容纳空腔的部件进行保护。
进一步地,请同时结合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卡扣部112,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连接座,卡扣部112设置在所述连接座的两外侧(图中只示出了其中一个卡扣部112)。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卡扣件41,卡扣件41设置在第一功能件40上朝向所述支撑机构和内护罩11的一侧面上,卡扣件41用于与卡扣部112卡合连接。
具体地,请参照图5,卡扣件41具有弹性臂411和卡扣412,弹性臂411自第一功能件40的一侧面向卡扣部112的方向延伸,卡扣412设置在弹性臂411上靠近卡扣部112的一端。
同时请继续参照图3,卡扣部112具有连接块1121和止挡块1122,连接块1121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或者理解为连接块1121的第一端连接在内护罩11上(没有内护罩的情况,连接块1121的第一端连接在支撑架上),连接块1121的第二端向第一功能件40的方向延伸;止挡块1122设置在连接块1121的第二端,用于与卡扣412配合以限位。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块1121的第一端连接在内护罩11上(具体可以是在内护罩11的表面或者所述贯穿孔的孔壁上),连接块1121的另一端向朝向内护罩11(即第一功能件40)的方向延伸。止挡块1122则设置在连接块1121的第二端。
在卡扣件41卡扣连接到卡扣部112上时,止挡块1122用于与卡扣412配合,限制卡扣件41向脱扣的方向移动,从而对卡扣件41和卡扣部112进行限位。
一种实施例中,卡扣部112还具有多个连接肋1123,多个连接肋1123连接在连接块1121与内护罩11之间,以增强卡扣部112的强度。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用设置连接肋1123。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穿过所述贯穿孔外露于内护罩11外侧的方式,以保持该内护罩的美观度。同时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卡扣部112设置在内护罩11的所述贯穿孔的孔壁上或者设置在内护罩11的外表面上,所述内护罩11与卡扣部11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这样内护罩的两侧上对应卡扣件41的位置连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卡扣部,两个卡扣部的止挡块1122都朝向所述贯穿孔的轴心,或者说两个卡扣部的止挡块1122都朝向内护罩11的中心线。
在本实施例中,卡扣件41设置有4个,各卡扣件41都包括两个弹性臂411以及两个卡扣412,卡扣412设置在弹性臂411上,并且,同一个卡扣件41的两个弹性臂411和两个卡扣412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卡扣412对应于相对设置的卡扣部112上的止挡块1122,以使卡扣412被止挡块1122阻挡,限制卡扣件41的位移,进而使得卡扣件41与卡扣部112卡接连接。
继续参见图5所示,卡扣412具有导向斜面4121和卡持面4122,该导向斜面4121用于对卡扣件41导向,便于卡扣件412卡接在卡扣部112上,该卡持面4122用于与止挡块1122配合,以使卡扣412被止挡块1122阻挡,限制卡扣件41的位移,进而使得卡扣件41与卡扣部112卡接连接。
请继续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连接座的两外侧会相对设置两个卡扣部,两个卡扣部的结构相同,并且,两个卡扣部的顶端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本实施例中,内护罩11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内凹侧面,这样会使得第一卡扣部112和第二卡扣部112'的实际高度不同。连接肋1123具体是设置在高度较高的卡扣部112的连接块1121与内护罩11之间。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不对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数量和卡扣件的数量作严格限定,只要保证所述卡扣部和所述连接座的数量为1个以上,卡扣件4的数量为1个以上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两个卡扣件41,卡扣件41与卡扣部112的位置一一对应,且数量一致,卡扣件41与卡扣部112卡接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功能件40通过该卡接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式的连接在内护罩11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功能件40为迎宾装饰罩。迎宾装饰罩40罩扣在内护罩11上,迎宾装饰罩40朝向内护罩11的一侧面上(没有内护罩的情况,则此处理解为朝向移动机器人本体10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卡扣件41,卡扣件41的位置对应于卡扣部112的位置。卡扣件41用于与对应的卡扣部112卡接连接,从而将迎宾装饰罩40卡接连接在内护罩11上,而形成迎宾状态的迎宾机器人。
在本实施例中,迎宾装饰罩40为向远离所述移动机器人本体方向外凸的弧形状面板。
在本实施例中,在迎宾装饰罩40上还设有连接臂42,连接臂42的一端连接在迎宾装饰罩40朝向内护罩11的侧面上(没有内护罩的情况,则此处理解为朝向移动机器人本体10的一侧面上),卡扣件41设置在该连接臂42的另一端上。本实施例中,在连接臂42上还设置有多个加强肋421,多个加强肋421连接在连接臂42与迎宾装饰罩40之间,以增强连接臂42的强度。
可以理解,连接臂42可以是和迎宾装饰罩40一体设计的,连接臂42可以算作卡扣件41的一个部分。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内护罩11上还可以设置有多个定位孔115,所有定位孔115沿内护罩11的周向边沿设置,所述贯穿孔位于内护罩11的中部位置,即位于所有定位孔115环绕的空间内。如图4所示,在迎宾装饰罩40朝向内护罩11的侧面上还设置有多个定位柱43,定位柱43的位置与定位孔115的位置一一对应,并且,定位柱43的数量与定位孔115的数量一致。定位柱43则插接定位在与其对应的定位孔115中,从而保证迎宾装饰罩40与内护罩11安装的准确性,提高组装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内护罩11包括:上罩113和下罩114,上罩113的底端与下罩114的顶端之间卡接连接,所述贯穿孔则设置在上罩113上。
在一实施例中,在上罩113的底端边沿上可设置多个卡扣部,多个卡扣部沿上罩113的底端边沿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设置,在下罩114的顶端边沿上可设置多个卡扣件,多个卡扣件沿下周114的顶端边沿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设置,多个卡扣件与多个卡扣部的位置一一对应,且数量一致,一一对应的卡扣件卡扣连接在卡扣部上,而使得上罩113的底端与下罩114的顶端之间卡接连接。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内护罩11也可以一体成型。
请参照图6和7所示,为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移动机器人(也可以理解图6和图7属于不同的实施例,图7为在图6的基础上增加了回收桶50),包括:移动机器人本体10和第二功能件。移动机器人本体10包括支撑机构20(如图8所示,图6和7中未示出)、内护罩、外护罩和位于底部的行走机构13。其中,支撑机构20上设置有连接座,所述第二功能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座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护罩上设置有对应所述连接座的贯穿孔(图中未示出),所述贯穿孔的数量与所述连接座的数量相同,所述连接座穿过所述贯穿孔以使内护罩11盖合在支撑机构20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护罩和所述外护罩的安装位置以及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以安装的位置请参考第一实施例,当然所述内护罩的一些具体细节在不同实施例中可以有些差别,如前述实施例说的定位孔之类在这里可以设置也可以不设置。或者说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具体安装位置可以调整,如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内护罩上,这样所述内护罩可以不用设置贯穿孔。
本实施例中主要针对第二功能件的结构以及第二功能件与移动机器人本体的连接方式进行阐述,其他部位的描述可以参照第一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请结合图8-1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卡扣部(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连接座23。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悬臂梁32,悬臂梁32设置在所述第二功能件的朝下的一侧面上,悬臂梁32的一端用于与连接座23卡合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悬臂梁32的一端与连接座23还可以是其他方式的可拆卸连接,这里对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不作严格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功能件为配送件。所述配送件包括托盘31和回收桶50,托盘31的数量为2。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托盘3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调节,回收桶50也可以不设置,即所述配送件包括托盘(如图6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托盘31都对应配有两个悬臂梁32,悬臂梁32与连接座23的位置一一对应,且数量一致,托盘31固定在该悬臂梁32上,悬臂梁32的一端则可拆卸的固定在连接座23上。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悬臂梁32和连接座23的数量没有具体限制,只要求1个以上就可以。如设置1个时,可以将悬臂梁32设置在托盘31下方中间的位置。如果是两个可以将悬臂梁32设置在托盘31下方对称的位置,如果是多个,可以将悬臂梁32均匀布置在托盘31下方。
本实施例中,托盘31用于储存待配送物品,在餐厅中为顾客提供配送服务,该待配送物品可以是装有饮品的杯子、盛装有食物的碗盘、顾客使用的餐具等物品。将所述配送件安装在移动机器人本体10上,以形成配送状态的配送机器人,为顾客提供配送服务。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的多功能移动机器人也可以同时提供配送服务和迎宾服务。本实施例中即使拆卸了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功能件,但并不影响多功能移动机器人的迎宾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移动机器人本体10的宽度在440mm~450mm之间,移动机器人本体10采用较窄的宽度范围,以使其可在较窄的空间内行走,具有一定的通过性。同时,使得行走机构13的回转半径不超过450mm,由此可见,本配送机器人占地面积小。如图6所示,移动机器人本体10的整体结构采用内凹形式,托盘31的宽度在340mm~350mm之间,如此,可节省该配送机器人的安装空间。同时,行走机构13安装在移动机器人本体10的底部,使得该配送机器人的重心降低,提高其行走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不增加移动机器人本体10宽度的情况下,还可有效的增大托盘31与移动机器人本体10的接触面积,不仅可以对托盘31与移动机器人本体10连接处的部件进行遮挡,同时还可对储存在托盘31上的待配送物品进行遮挡。
如图6所示,移动机器人本体10上还可设置放置槽1141,如图7所示,该放置槽1141用于放入回收桶50。在配送状态下,回收桶50可回收待回收物品,在提供送餐服务中,所述待回收的物品即为已使用的餐具等物品。当然,根据配送机器人配送服务的不同,待回收物品也随之改变,同样回收桶50也不一定是用来放置待回收物品,这里对托盘31和回收桶50放置的物品不作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应同一托盘31设置的悬臂梁32的两个以上的连接座23同高度的固定在支撑机构20,如此,保证托盘处于水平状态,保证待配送物品稳定的放置在托盘31上。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托盘31上可设置定位结构,用来对待配送物品进行定位,防止待配送物品移位而倾倒。
如图10所示,连接座23包括:固定板231以及定位座体232,定位座体232设置在固定板231上,固定板231则固定在支撑机构20上。在该定位座体232上形成有容纳孔233,容纳孔233具体是沿定位座体232的高度方向贯穿定位座体232。并且,在定位座上还开设有过孔234,该过孔234贯穿定位座体232的宽度方向,并与容纳孔233贯穿。
在悬臂梁32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凸块33,该定位凸块33凸出于悬臂梁32的厚度方向,在该定位凸块33上还设置有螺纹孔331,该定位凸块33容置在容纳孔233中,并在定位凸块33容置在容纳孔233中后,设置在定位座体232上的过孔234与设置在定位凸块33上的螺纹孔331同轴。
本实施例中,所述配送件还包括:快拆螺钉33,快拆螺钉33由把手和固定在把手上的螺柱组成,螺柱上的螺纹适配于定位凸块33上的螺纹孔331,将快拆螺钉33穿过设置在定位座体232上的过孔234并螺接在设置在定位凸块33上的螺纹孔331中,以使悬臂梁32与连接座23实现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支撑机构20沿竖直方向,悬臂梁32为长条形结构,定位凸块33的高度方向即为竖直方向。为保证悬臂梁32与定位凸块33的连接强度,在定位凸块33与悬臂梁32之间还设置有加强肋34。悬臂梁32与加强肋34采用镂空设计,可有效降低整体重量。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板231沿其高度方向依次设置有两个定位座体232,相应的,悬臂梁33的另一端对应于两个定位座体232设置有两个定位凸块33。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的定位凸块33的宽度沿其高度方向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从而形成上宽下窄的形状,而定位座体232上设置的容纳孔233的大小是一致的。在装配时,定位凸块33较窄的底端先放入到容纳孔233中,此时容纳孔233与定位凸块33之间具有一定间隙,然后在将其往下安装到位,直至配合到位,使得设置在定位座体232上的过孔234与设置在定位凸块33上的螺纹孔331同轴,此时安装间隙最小。之后,再将快拆螺钉34穿过过孔234并螺接到螺纹孔331中,使得悬臂梁32固定牢靠。
参见图10所示,支撑机构20包括:两个支撑杆221以及一个连接杆222,支撑杆221和连接杆222优选采用型材制作而成。支撑杆221的底端固定在底板21上,连接杆222的两端则分别连接在两个支撑杆221的顶端。前述的连接座23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座23则分别同高度的固定在支撑杆221上。
本实施例中,支撑机构20还包括:两个固定座24,两个固定座24固定在底板21上,两个支撑杆221的底端分别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在两个固定座25上。
继续参见图10所示,悬臂梁32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位321,托盘31上设有多个第二固定位311,所有第一固定位321与所有第二固定位311的位置一一对应,且数量相同,一一对应的第一固定位321与第二固定位311之间固定连接。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位321为设置在悬臂梁32上的螺纹孔,第二固定位311为设置在托盘31上的过孔,第一固定位321与第二固定位311之间通过紧固件(螺钉)固定连接。同时,为保证托盘31表面的平整度,可将第二固定位311设置为沉孔。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多功能移动机器人,通过将配送件安装在移动机器人本体上而使得多功能移动机器人至少可实现配送服务,再安装上迎宾装饰罩而使得多功能移动机器人实现迎宾服务。可以理解,移动机器人本体本身可以实现迎宾服务功能,只是加上迎宾装饰罩可以让其更美观。一个移动机器人可以实现配送和迎宾两种不同的服务功能,不仅可以降低生产商的生产成本,还可降低使用者的使用成本。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机器人本体,所述移动机器人本体上设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第一功能件,所述第一功能件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
第二功能件,所述第二功能件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第一功能件为迎宾装饰罩,所述第二功能件为配送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卡扣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连接座,所述卡扣部设置在所述连接座的两外侧;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卡扣件,所述卡扣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功能件上朝向所述移动机器人本体的一侧面上,所述卡扣件用于与所述卡扣部卡合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悬臂梁,所述悬臂梁设置在所述第二功能件朝下的一侧面上,所述悬臂梁的一端用于与所述连接座卡合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器人本体包括支撑机构,所述连接座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件包括弹性臂和卡扣,所述弹性臂自所述第一功能件的一侧面向所述卡扣部的方向延伸,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弹性臂上靠近所述卡扣部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器人本体还包括内护罩;
所述内护罩上设置有对应所述连接座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数量与所述连接座的数量相同,所述连接座穿过所述贯穿孔以使所述内护罩盖合在所述支撑机构的一侧;
所述卡扣部包括连接块和设置在所述连接块上的止挡块,所述连接块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内护罩上,所述连接块的第二端向所述第一功能件的方向延伸;所述止挡块设置在所述连接块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卡扣配合以限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具有导向斜面和卡持面,所述导向斜面用于对所述卡扣件导向,所述卡持面用于与所述止挡块配合以限位。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部和所述连接座的数量为1个以上,所述卡扣件和所述悬臂梁的数量为1个以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罩上还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所述第一功能件朝向所述内护罩的侧面上还设置有多个定位柱,所述多个定位柱与所述多个定位孔一一对应,所述定位柱用于插接定位在所述定位孔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定位孔设置在所述内护罩的周向边沿上,所述贯穿孔位于所述内护罩的中部;所述多个定位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功能件的周向边沿上,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功能件的周向边沿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迎宾装饰罩为向远离所述移动机器人本体方向外凸的弧形状面板。
CN202121317536.8U 2020-12-31 2021-06-11 一种多功能移动机器人 Active CN21861406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067910 2020-12-31
CN202023306791 2020-12-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14065U true CN218614065U (zh) 2023-03-14

Family

ID=8040294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17536.8U Active CN218614065U (zh) 2020-12-31 2021-06-11 一种多功能移动机器人
CN202121322185.XU Active CN215920469U (zh) 2020-12-31 2021-06-11 一种多功能移动机器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22185.XU Active CN215920469U (zh) 2020-12-31 2021-06-11 一种多功能移动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18614065U (zh)
WO (1) WO202214403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31942B1 (ko) * 2017-07-05 2019-1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안내 로봇
CN111319049B (zh) * 2018-12-13 2023-04-2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推出翻转机构、机器人以及用于机器人的物品配送方法
US11675072B2 (en) * 2019-05-31 2023-06-13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robot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10216691A (zh) * 2019-06-06 2019-09-10 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头部组件的机器人
CN210757826U (zh) * 2019-08-13 2020-06-16 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底部快拆组件的机器人
CN211943569U (zh) * 2020-01-21 2020-11-17 达闼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44032A1 (zh) 2022-07-07
CN215920469U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98468B2 (en) Apron-front sink
US7651180B2 (en)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height position of a dishware basket which can be pulled out from the rinsing container of a dishwasher
US7641253B2 (en) Adjustable shelving system for vehicles
TW541389B (en) Modular storage enclosure
JP3445538B2 (ja) 秤用ドラフトシールドおよびドラフトシールドを備えた秤
US3596861A (en) Wall bracket devices
US5992955A (en) Structure of computer
WO2018159527A1 (ja) 掃除機収納台
CN218614065U (zh) 一种多功能移动机器人
US8511636B2 (en) Household appliance
CN105662307A (zh) 洗碗机的碗篮组件和具有其的洗碗机
US20050225108A1 (en) Adjustable shelving system for vehicles
CN210006991U (zh) 装饰面板及配线器具
JP5816204B2 (ja) パネルの取付構造及びパネルの取り外し方法並びにその取付構造に適したパネルの載置部材
CN215920467U (zh) 配送机器人
CN109199244B (zh) 扫地机器人
CN108634903B (zh) 踢脚板组件及洗碗机
JP6163764B2 (ja) テーブルの配線ダクト装置
JP3524420B2 (ja) 洗浄機
CN218602003U (zh) 显示屏安装结构、电器设备和货柜
JPH052115Y2 (zh)
CN218562939U (zh) 建筑施工用宽度可调节支架
CN218441347U (zh) 挂扣组件
CN210183679U (zh) 组合式面板及安装有该组合式面板的不间断电源
CN117432692A (zh) 家具及其家具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