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02033U - 带标识灯的外壳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带标识灯的外壳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02033U
CN218602033U CN202222186927.1U CN202222186927U CN218602033U CN 218602033 U CN218602033 U CN 218602033U CN 202222186927 U CN202222186927 U CN 202222186927U CN 218602033 U CN218602033 U CN 218602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lamp
guide pl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869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浩宇
谢敏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869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02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02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020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标识灯的外壳及电子设备,包括遮光顶盖、壳体、导光板及灯板,其中,遮光顶盖设置有形成标识图案的透光区;壳体外壁形成有安装区,遮光顶盖安装于安装区,安装区对应透光区的位置开设有通孔;导光板安装于壳体内,导光板对应通孔的位置形成有导光凸起,导光凸起穿过通孔并与透光区抵接,导光板背离导光凸起的一侧对应导光凸起的位置形成有凹槽;灯板安装于导光板背离导光凸起的一侧,且灯板对应凹槽的位置安装有灯珠。本实用新型通过遮光顶盖、壳体、导光板及灯板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灯珠伸入凹槽为导光凸起供光,防止灯板与导光板产生间隙,减少了结构整体的厚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光结构体积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带标识灯的外壳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标识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标识灯的外壳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AIoT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与万物互联理念的兴起,智能家居成为了市场的热门。智能音箱作为AIoT时代的“语音”入口,智能音箱市场已经被彻底激活。目前市场上的智能音箱种类繁多,具有炫彩灯效、美观时尚、高性价比的智能音箱,更有机会占据市场。现有的音箱标识灯设计有着导光结构体积较大,导致整体结构体积大,不符合产品小型化的设计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标识灯的外壳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智能音箱标识灯导光结构体积大,导致整体结构体积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标识灯的外壳,包括:
遮光顶盖,所述遮光顶盖设置有形成标识图案的透光区;
壳体,所述壳体外壁形成有安装区,所述遮光顶盖安装于所述安装区,所述安装区对应所述透光区的位置开设有通孔;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光板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形成有导光凸起,所述导光凸起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透光区抵接,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导光凸起的一侧对应所述导光凸起的位置形成有凹槽;
灯板,所述灯板安装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导光凸起的一侧,且所述灯板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面对应所述凹槽的位置安装有灯珠,所述灯珠伸入所述凹槽。
优选地,所述凹槽包括容纳部和两个折光部,所述灯珠伸入所述容纳部,所述折光部用于反射所述灯珠发出的光线,两个所述折光部分别自所述容纳部的两端向远离所述灯珠的方向延伸,且两个所述折光部之间的距离朝远离所述灯珠的方向呈渐扩设置。
优选地,所述容纳部对应所述导光凸起的一侧边缘设置,且所述折光部自所述容纳部朝向所述导光凸起的另一侧延伸。
优选地,所述容纳部位于两个所述折光部之间的一侧槽壁形成有多个分光锯齿,多个所述分光锯齿沿所述侧槽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侧槽壁上任意相邻的两个分光锯齿之间形成有三角形的齿槽,所述齿槽的齿间距为0.1mm~1.2mm,所述齿槽的齿尖角为40°~100°,所述齿槽的齿深为0.1mm~0.5mm。
优选地,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导光凸起的一面对应所述导光凸起的位置设置有网点组,所述网点组与所述导光凸起除凹槽外的形状匹配,所述网点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网点,且朝远离所述分光锯齿的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网点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导光板为硅胶板,所述网点组通过白油丝印至所述导光板上。
优选地,所述透光区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导光凸起的数量与所述透光区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光凸起之间均设置有将两个所述导光凸起隔开的隔光板。
优选地,所述导光板为硅胶板,所述灯板上对应所述透光区的位置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灯珠电连接,且用于在所述透光区受压时点亮所述灯珠;和/或,
所述灯板安装有所述灯珠的一面设置有反光涂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应用有如上述的带标识灯的外壳。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遮光顶盖、壳体、导光板及灯板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灯板上的灯珠伸入凹槽,并通过侧发光为导光凸起提供光源,由于导光凸起与透光区抵接,光线在导光凸起内传递均匀后自透光区射出,点亮标识图案,完成点灯,遮光顶盖紧贴在壳体外,导光板紧贴在壳体内,导光凸起通过顶盖上的通孔穿过并与遮光顶盖抵接,灯板紧贴在导光板背离导光凸起的一侧,同时通过凹槽让灯珠伸入,防止灯板与导光板产生间隙,因此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结构整体的厚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光结构体积大,导致整体结构体积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带标识灯的外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带标识灯的外壳的导光板的仰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带标识灯的外壳的导光板及灯珠的透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带标识灯的外壳的导光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带标识灯的外壳的凹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带标识灯的外壳 321 容纳部
10 壳体 322 折光部
11 安装区 323 分光锯齿
12 通孔 324 齿槽
20 遮光顶盖 33 网点
21 透光区 34 隔光板
30 导光板 40 灯板
31 导光凸起 41 灯珠
32 凹槽 42 反光涂层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标识灯的外壳1,包括:遮光顶盖20、壳体10、导光板30及灯板40,其中,遮光顶盖20设置有形成标识图案的透光区21;壳体10外壁形成有安装区11,遮光顶盖20安装于安装区11,安装区11对应透光区21的位置开设有通孔12;导光板30安装于壳体10内,导光板30对应通孔12的位置形成有导光凸起31,导光凸起31穿过通孔12并与透光区21抵接,导光板30背离导光凸起31的一侧对应导光凸起31的位置形成有凹槽32;灯板40安装于导光板30背离导光凸起31的一侧,且灯板40靠近导光板30的一面对应凹槽32的位置安装有灯珠41,灯珠41伸入凹槽32。
遮光顶盖20、壳体10、导光板30及灯板40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遮光顶盖20本身为透光板,标识图案通过镭雕油漆面工艺制作,先在遮光顶盖20上喷涂油漆面,再通过激光镭雕工艺祛除标识图案处的油漆,形成透光区21。根据透光区21的尺寸设计壳体10、通孔12以及导光凸起31的尺寸,优选的方式为,壳体10对应透光区21的通孔12大于透光区21,以使透光区21的光线更加均匀,导光凸起31与透光区21抵接,以使光线不经损失直接从透光区21射出,提高灯光均匀性,同时减少结构厚度。灯板40上的灯珠41优选为LED灯珠41,且为侧发光式灯珠41,以使灯珠41在凹槽32内可以为导光凸起31提供光源。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遮光顶盖20、壳体10、导光板30及灯板40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灯板40上的灯珠41伸入凹槽32,并通过侧发光为导光凸起31提供光源,由于导光凸起31与透光区21抵接,光线在导光凸起31内传递均匀后自透光区21射出,点亮标识图案,完成点灯,遮光顶盖20紧贴在壳体10外,导光板30紧贴在壳体10内,导光凸起31穿过顶盖上的通孔12并与遮光顶盖20抵接,灯板40紧贴在导光板30背离导光凸起31的一侧,同时灯珠41伸入导光板30底部的凹槽32,防止灯板40与导光板30产生间隙,因此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结构整体的厚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光结构体积大,导致整体结构体积大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凹槽32包括容纳部321和两个折光部322,灯珠41伸入容纳部321,折光部322用于反射灯珠41发出的光线,两个折光部322分别自容纳部321的两端向远离灯珠41的方向延伸,且两个折光部322之间的距离朝远离灯珠41的方向呈渐扩设置。灯珠41在容纳部321内朝折光部322的延伸方向发光,折光部322将灯珠41散射至两侧的光线反射回导光凸起31的延伸方向,提高了光线利用率和出光面亮度。
请结合图1,图2和图3,其中,图3为导光板30的俯视图,并将凹槽32与灯珠41透视显示于导光板30的表面,以显示其位置关系,在一实施例中,容纳部321对应导光凸起31的一侧边缘设置,且折光部322自容纳部321朝向导光凸起的另一侧延伸。容纳部321对应导光凸起31的一侧边缘,使得灯珠41朝向导光凸起31的另一侧发光即可,折光部322对应导光凸起31的边缘延伸,可以将光线反射回导光凸起31的内部,简化了导光凸起31和灯珠41的组合关系,降低了结构体积,同时提高了出光面亮度。
请结合图1、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容纳部321位于两个折光部322之间的一侧槽壁形成有多个分光锯齿323,多个分光锯齿323沿侧槽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通过在灯珠41发光方向的容纳部321的一侧槽壁形成分光锯齿323,起到折转光路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出光面光线均匀性,进而提高透光区21的标识图案的光线均匀性。
在一实施例中,侧槽壁上任意相邻的两个分光锯齿323之间形成有三角形的齿槽324,齿槽324的齿间距为0.1mm~1.2mm,齿槽324的齿尖角为40°~100°,齿槽324的齿深为0.1mm~0.5mm。在侧槽壁上形成三角形齿槽324,光线从容纳部321射出,自齿槽324的槽壁折射后射入导光凸起31,可以提高导光凸起31内的光线均匀性,请参阅图5,图中H为齿间距,B为齿深,其中,齿槽324的齿间距优选为0.4mm,齿尖角优选为60°,齿深优选为0.2mm,在此规格下齿槽324的遮光效果及匀光效果最佳。
在一实施例中,导光板30背离导光凸起31的一面对应导光凸起31的位置设置有网点33组,网点33组与导光凸起31除凹槽32外的形状匹配,网点33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网点33,且朝远离分光锯齿323的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网点33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通过网点33的间距呈渐变设计,靠近光源的位置排布稀疏,远离光源的位置排布紧密,同时对照度偏暗的区域进行着重增加网点33,对于出光面暗区进行精准补偿亮度,提升出光面亮度均匀性。
在一实施例中,导光板30为硅胶板,网点33组通过白油丝印至导光板30上。导光板30采用硅胶板,硅胶导光性能优于传统塑胶材料,同时变形能力强,可以填满缝隙,减少结构厚度及体积。
在一实施例中,透光区21的数量为多个,导光凸起31的数量与透光区21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导光凸起31之间均设置有将两个导光凸起31隔开的隔光板34。顶盖上的标识图案可以设置为多个,对应多个透光区21,因此在导光凸起31之间设置隔光板34,使各透光区21可以独立显示,防止光线混乱导致显示不均匀。
在一实施例中,导光板30为硅胶板,灯板40上对应透光区21的位置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灯珠41电连接,且用于在透光区21受压时点亮灯珠41;进一步地,灯板40安装有灯珠41的一面设置有反光涂层42。在灯板40上对应透光区21的位置设置压力传感器,透光区21受压时,压力通过导光凸起31传递至灯板40,触发压力传感器,点亮灯珠41,完成点亮,从而实现触控点灯,同时导光板30采用硅胶材质,对于压力的感应与传递更加灵敏,感应功能更强。在灯板40安装灯珠41的一面设置反光涂层42,优选为白油,在灯板40表面丝印或喷涂白油,起到提升光学效率、增亮产品灯光效果的作用,并且防止彩色灯光受到灯板40表面颜色的影响,防止偏色现象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应用有如上述的带标识灯的外壳1。该带标识灯的外壳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示例性的,如带标识灯的印象,采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带标识灯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遮光顶盖,所述遮光顶盖设置有形成标识图案的透光区;
壳体,所述壳体外壁形成有安装区,所述遮光顶盖安装于所述安装区,所述安装区对应所述透光区的位置开设有通孔;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光板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形成有导光凸起,所述导光凸起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透光区抵接,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导光凸起的一侧对应所述导光凸起的位置形成有凹槽;
灯板,所述灯板安装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导光凸起的一侧,且所述灯板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面对应所述凹槽的位置安装有灯珠,所述灯珠伸入所述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标识灯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容纳部和两个折光部,所述灯珠伸入所述容纳部,所述折光部用于反射所述灯珠发出的光线,两个所述折光部分别自所述容纳部的两端向远离所述灯珠的方向延伸,且两个所述折光部之间的距离朝远离所述灯珠的方向呈渐扩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标识灯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对应所述导光凸起的一侧边缘设置,且所述折光部自所述容纳部朝向所述导光凸起的另一侧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标识灯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位于两个所述折光部之间的一侧槽壁形成有多个分光锯齿,多个所述分光锯齿沿所述侧槽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标识灯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槽壁上任意相邻的两个分光锯齿之间形成有三角形的齿槽,所述齿槽的齿间距为0.1mm~1.2mm,所述齿槽的齿尖角为40°~100°,所述齿槽的齿深为0.1mm~0.5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标识灯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导光凸起的一面对应所述导光凸起的位置设置有网点组,所述网点组与所述导光凸起除对应所述凹槽外的部分结构的形状匹配,所述网点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网点,且朝远离所述分光锯齿的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网点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标识灯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为硅胶板,所述网点组通过白油丝印至所述导光板上。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标识灯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区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导光凸起的数量与所述透光区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光凸起之间均设置有将两个所述导光凸起隔开的隔光板。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标识灯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上对应所述透光区的位置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灯珠电连接,且用于在所述透光区受压时点亮所述灯珠;
和/或,所述灯板安装有所述灯珠的一面设置有反光涂层。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应用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标识灯的外壳。
CN202222186927.1U 2022-08-18 2022-08-18 带标识灯的外壳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8602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6927.1U CN218602033U (zh) 2022-08-18 2022-08-18 带标识灯的外壳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6927.1U CN218602033U (zh) 2022-08-18 2022-08-18 带标识灯的外壳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02033U true CN218602033U (zh) 2023-03-10

Family

ID=85396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86927.1U Active CN218602033U (zh) 2022-08-18 2022-08-18 带标识灯的外壳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020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42058B1 (ko) 차량용 램프
US9903999B2 (en) Light assembly for illuminating an emblem
US20040189604A1 (en) Computer mouse with ornamental light source
CN103155020B (zh) 面状发光装置
CN109147605B (zh) 标识结构和电子装置
CN218602033U (zh) 带标识灯的外壳及电子设备
CN210982801U (zh) 导光结构、照明模组及电子产品
CN107842760B (zh) 灯组件以及音箱
JP2006044330A (ja) 発光装置
CN215722678U (zh) 正面发光的侧弯硅胶灯带
KR200308620Y1 (ko) 차량용 램프
CN217060557U (zh) 导光结构和工控设备
CN220121019U (zh) 一种表面发光的导光装置
CN215851110U (zh) 一种双侧led发光结构、汽车发光格栅及汽车发光标牌
CN215643557U (zh) 发光组件及具有发光组件的电子产品
JP2006049385A (ja) 発光装置
CN220773900U (zh) 一种导光基板结构
CN219140613U (zh) 一种指示灯结构及显示器
CN212341511U (zh) 光学组件和音箱
CN215869077U (zh) 一种具有双层导光板的背光装置
CN216813958U (zh) 吸顶灯
CN220582392U (zh) 光照结构及电子衡器
CN114017740B (zh) 一种汽车灯具发光结构及汽车
CN216927340U (zh) 一种紧凑型转向灯结构
CN114754303B (zh) 氛围灯及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