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82801U - 导光结构、照明模组及电子产品 - Google Patents

导光结构、照明模组及电子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82801U
CN210982801U CN201922484425.5U CN201922484425U CN210982801U CN 210982801 U CN210982801 U CN 210982801U CN 201922484425 U CN201922484425 U CN 201922484425U CN 210982801 U CN210982801 U CN 2109828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scattering
reflector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8442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亲明
朱浩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8442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828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82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828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导光结构、照明模组及电子产品,其中,该导光结构包括:反射罩,所述反射罩与所述灯板正对设置,所述反射罩的周缘设置有多个散射槽,每一所述散射槽的内壁面均形成有弧面,每一所述散射槽对应每一所述LED灯珠设置;导光板,与所述反射罩连接;光学膜片,与所述导光板背向所述反射罩的一侧面连接;及顶盖,所述顶盖设于光学膜片背向所述反射罩的一侧,所述顶盖用于反射光线。本实用新型导光结构提高灯光射出的亮度,提高灯光在顶盖周缘形成的灯光轮廓清晰度。

Description

导光结构、照明模组及电子产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光结构、应用该导光结构的照明模组及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在产品光学设计中,由于工业设计的需求,需要将LED灯珠设于产品壳体的周缘,以形成灯光的渲染效果。由于常见产品的壳体与LED灯珠的混光距离不足,致使光学品味下降,比如:LED灯珠发光时,容易在壳体上形成明暗斑等。另一方面,由于导光板的高透特性,引起LED产生的光线扩散明显,导致LED灯珠发光在壳体周缘形成的灯光轮廓清晰下降。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导光结构,旨在提高LED灯珠发光在壳体周缘形成的灯光轮廓清晰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导光结构应用于照明模组,所述照明模组包括灯板,所述灯板设置有多个LED灯珠。所述导光结构包括:
反射罩,所述反射罩与所述灯板正对设置,所述反射罩的周缘设置有多个散射槽,每一所述散射槽的内壁面均形成有弧面,每一所述散射槽对应每一所述LED灯珠设置;
导光板,与所述反射罩连接;
光学膜片,与所述导光板背向所述反射罩的一侧面连接;及
顶盖,所述顶盖设于光学膜片背向所述反射罩的一侧,所述顶盖用于反射光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射罩面向所述灯板的一侧面设置有多个凸部,多个所述凸部环绕所述反射罩的周缘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凸部围合形成一所述散射槽,每一所述凸部均形成有朝向散射槽的所述弧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的周缘延伸形成有散射部,所述散射部面向所述反射罩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点,多个所述凸点呈阵列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还设置有多个透光部,每一所述透光部对应一所述散射槽设置,且多个所述透光部环绕所述散射部的内圆周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对应所述散射部设置有多个吸光圆点,每一所述吸光圆点涂覆有吸光材料,相邻两个所述吸光圆点间隔设置并形成过光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吸光圆点的孔径在0.04mm~0.2mm范围;
且/或,自所述光学膜片的中心至所述光学膜片的周缘,所述吸光圆点的孔径逐渐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结构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罩之间;
且/或,所述顶盖面向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面设置有遮光层和反光层,所述反光层与所述遮光层呈层叠设置,且所述反光层位于所述遮光层面向光学膜片的一侧面,所述遮光层设置有透光区域,所述透光区域与所述过光区域对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罩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照明模组,包括灯板和所述导光结构,所述灯板与所述导光结构正对设置,所述灯板朝向导光结构的一侧面设置有反射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产品,包括所述照明模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反射罩朝向灯板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多个散射槽,每一个散射槽对应每一LED灯珠设置,并采用散射槽的内壁面呈弧面设置的结构,弧面可对LED灯珠发出的光线进行部分反射,控制出光的角度,进而控制出光的强弱,以使得导出至顶盖周缘的光线明暗均匀。另一方面,通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的配合,使得光线经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后导出,有利于光线的传播,避免光线过度发散,提高灯光射出的亮度,提高灯光在顶盖周缘形成的灯光轮廓清晰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光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反射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反射罩和导光板的另一实施例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反射罩 3 光学膜片
11 散射槽 4 反射片
12 弧面 5 顶盖
13 凸部 51 反光层
2 导光板 52 遮光层
21 散射部 521 透光区域
22 凸点 6 灯板
23 透光部 61 LED灯珠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光结构,应用于照明模组,所述照明模组包括灯板6,所述灯板设置有多个LED灯珠61;其中,导光结构正对所述灯板6设置,用于将多个LED灯珠61发出的灯光导出。具体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光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为图1中反射罩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为图1中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参考图5,为图1中顶盖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参考图7,为本实用新型反射罩和导光板的另一实施例装配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所示,该导光结构装设于电子产品上。该导光结构包括:反射罩1、导光板2、光学膜片3以及顶盖5。可知,为了可在产品的壳体周缘形成的清晰灯光轮廓,顶盖5可为透光材料或半透光材质;也就是说,反射罩1、导光板2以及光学膜片3依次连接,并使得反射罩1正对灯板6设置,当多个LED灯珠61打光时,灯光导出并照射在顶盖5上,顶盖5面向光学膜片3的一侧面反射灯光。并且,由于该导光结构装设于电子产品上,此时,顶盖5反射的灯光照射至产品的外壳,如此,在外壳邻近灯盖的周缘处形成有清晰的灯光轮廓。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如下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反射罩1与灯板6正对设置,反射罩1的周缘设置有多个散射槽11,每一散射槽11的内壁面均形成有弧面12,每一散射槽11对应每一LED灯珠61设置。可以理解地,为了提高灯光导出的均匀程度,避免灯光集中导致局部光斑,在每一散射槽11的内壁面均形成有弧面12,当LED灯珠61发光时,光线可经由散射槽11的内壁面折射、散射以及反射,以形成多束光路,实现均匀导光。
可选地,反射罩1可为透明材质;当然,反射罩1也可为不透明材质。为了提高反射罩1的反射效率,可在反射罩1的表面涂覆有反光材料,反光材料可为白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导光板2与反射罩1连接。在反射罩1上连接有导光板2的结构,以便于将均匀反射后的光线到发出,避免光线散射导致损耗,提高导光效果。其中,导光板2为常见的导光材质,例如:亚克力板、聚碳酸酯板,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光学膜片3与导光板2背向反射罩1的一侧面连接,光学膜片3可贴覆于导光板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顶盖5设于光学膜片3背向反射罩1的一侧,顶盖5用于反射光线。可选地,为了避免LED灯珠61的可视性,提高光学品味,可使得顶盖5的周缘呈延伸设置,使得顶盖5的周缘相对灯板6的周缘延伸,也即是说灯珠正对的位置为用户的不可视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反射罩1朝向灯板6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多个散射槽11,每一个散射槽11对应每一LED灯珠61设置,并采用散射槽11的内壁面呈弧面12设置的结构,弧面12可对LED灯珠61发出的光线进行部分反射,控制出光的角度,进而控制出光的强弱,以使得导出至顶盖5周缘的光线明暗均匀。另一方面,通过导光板2和光学膜片3的配合,使得光线经过导光板2和光学膜片3后导出,有利于光线的传播,避免光线过度发散,提高灯光射出的亮度,提高灯光在顶盖5周缘形成的灯光轮廓清晰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反射罩1面向灯板6的一侧面设置有多个凸部13,多个凸部13环绕反射罩1的周缘设置,相邻两个凸部13围合形成一散射槽11,每一凸部13均形成有朝向散射槽11的弧面12。可以理解地,凸部13与反射罩1为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多个凸部13环绕反射罩1的周缘设置,以使得相邻两个凸部13之间相互间隔,以形成散射槽11;也就是说,每一散射槽11的槽口朝向反射罩1周侧设置,且,每一散射槽11均呈扩口设置。
可选地,弧面12由凸部13部分凸出与散射槽11形成。也就是说,弧面12为凸面。
可选地,凸部13与反射罩1呈一体注塑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导光板2的周缘延伸形成有散射部21,散射部21面向反射罩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点22,多个凸点22呈阵列排布。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在散射部21面向反射罩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凸点22,当光线导出至散射部21时,每一凸点22均对光线形成不同的光线折射和散射角度,使得光线更加均匀地导出。
可选地,自散射部21的内圆周至散射部21的外圆周,凸点22的排列密度逐渐下降。例如,散射部21的内圆周的凸点22为10000个,散射部21的外圆周的凸点22为8000个。
可选地,散射部21为宽度为3mm至10mm范围的圆环,例如,散射部21的宽度为6mm。
可以理解地,散射部21的内圆周是指散射部21邻近反射罩1的内圆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导光板2还设置有多个透光部23,每一透光部23对应一散射槽11设置,且多个透光部23环绕散射部21的内圆周设置。透光部23为在导光板2上抛光部分面积形成的区域,该区域对应LED灯珠61设置,以增强导光效果,增强导出光形成灯光轮廓的清晰度。其中,透光部23为抛光导光板2的部分面积形成的盲孔结构。
可选地,透光部23设于导光板2面向反射罩1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光学膜片3对应散射部21设置有多个吸光圆点(图未示),每一吸光圆点涂覆有吸光材料,相邻两个吸光圆点间隔设置,并形成过光区域(图未示)。也就是说,光线可经过两个吸光圆点之间的过光缝隙导出,多个过光缝隙组成过光区域。
在本实施例的实际应用中,光学膜片3对应散射部21分区域为过光区域。也就是说,可在光学膜片3的表面涂覆有油墨,油墨为可吸收光线材质;通过高精度微型印刷技术,在光学膜片3的表面进行印刷操作,以形成多个涂覆有吸光材料的吸光圆点。
可选地,在过光区域形成有多个吸光圆点,多个吸光圆点呈阵列排布。
可选地,吸光圆点为球形凸点;或者,吸光圆点为圆形的点状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自光学膜片3的中心至光学膜片3的周缘,吸光圆点的孔径逐渐增大,以使得自光学膜片3的中心至周缘的吸光面积逐渐变大,以实现光学膜片3的中心至周缘的光线逐渐变暗,形成亮度渐变的效果。
可选地,过光区域可为光学膜片上形成的圆环区域,自过光区域的内圆周至过光区域的外圆周,吸光圆点的排列密度逐渐下降。例如,邻近过光区域的内圆周的吸光圆点为10000个,邻近过光区域的外圆周的吸光圆点为8000个。
可选地,自过光区域的内圆周至过光区域的外圆周,吸光圆点的孔径逐渐增大。例如,过光区域的内圆周的吸光圆点孔径为0.04mm,过光区域的外圆周的吸光圆点孔径为0.2mm。
可选地,过光区域为宽度为3mm至10mm范围的圆环,例如,过光区域的宽度为6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吸光圆点的孔径在0.04mm~0.2mm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导光结构还包括反射片4,反射片4设于导光板2和反射罩1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所示,顶盖5面向光学膜片3的一侧面设置有遮光层52和反光层51,反光层51与遮光层52呈层叠设置,且反光层51位于遮光层52面向光学膜片3的一侧面,遮光层52设置有透光区域521,透光区域521与光学膜片的过光区域对应设置。其中,遮光层52可为油墨涂覆在顶盖5表面形成的结构,反光层51为白油涂覆在遮光层52表面形成的结构。
可认为,顶盖5可为半透光材料制成,例如:亚克力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中,可在顶盖5的整体涂覆有遮光材料,遮光材料可为油墨。并通过激光镭射技术,在顶盖5上加工,以在顶盖5朝向光学膜片3的一侧面遮光层52上形成透光区域521,透光区域521与光学膜片3的过光区域对应设置。
其中,采用顶盖5上整体喷涂有油墨的结构,使得顶盖5背向LED灯珠61的一侧面为不透光材质,避免LED灯珠61处于用户的可视范围内;另一方面,在顶盖5朝向光学膜片3的一侧面镭射形成透光区域的结构,使得灯光可经由顶盖5反射和散射后导出,提高灯光导出的均匀性。
又一方面,为了增强顶盖5的反射效果,可在顶盖5朝向光学膜片3的一侧面涂覆有白油,遮光层52和透光区域处涂覆有白油,以增强反射效率。
可选地,透光区域521为宽度为3mm至10mm范围的圆环,例如,透光区域521的宽度为6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导光板2和反射罩1为一体成型结构,提高导光结构的整体性,增强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导光板2与反射罩1可通过一体注塑成型。
可选地,导光板2与反射罩1可通过二次注塑一体成型。
可选地,导光板2与反射罩1可利用双色注塑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照明模组,结合图1所示,该照明模组包括灯板6和导光结构,该导光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照明模组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灯板6与导光结构正对设置,灯板6朝向导光结构的一侧面设置有反射层。
可选地,结合图7所示,灯板6为常见规格的电路板结构。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LED灯珠61,多个LED灯珠61呈环形排布于电路板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产品,该电子产品包括照明模组,该导光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照明模组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地,电子产品(图未示)可为包括壳体和电路器件。电路器件设于壳体内,照明模组设于壳体,且照明模组产生的光线可映射在壳体上,并形成灯光轮廓。例如,其灯光轮廓效果如跑马灯。
可选地,电路器件与灯板6电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导光结构,应用于照明模组,所述照明模组包括灯板,所述灯板设置有多个LED灯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结构包括:
反射罩,所述反射罩与所述灯板正对设置,所述反射罩的周缘设置有多个散射槽,每一所述散射槽的内壁面均形成有弧面,每一所述散射槽对应每一所述LED灯珠设置;
导光板,与所述反射罩连接;
光学膜片,与所述导光板背向所述反射罩的一侧面连接;及
顶盖,所述顶盖设于光学膜片背向所述反射罩的一侧,所述顶盖用于反射光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面向所述灯板的一侧面设置有多个凸部,多个所述凸部环绕所述反射罩的周缘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凸部围合形成一所述散射槽,每一所述凸部均形成有朝向散射槽的所述弧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周缘延伸形成有散射部,所述散射部面向所述反射罩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点,多个所述凸点呈阵列排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还设置有多个透光部,每一所述透光部对应一所述散射槽设置,且多个所述透光部环绕所述散射部的内圆周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对应所述散射部设置有多个吸光圆点,每一所述吸光圆点涂覆有吸光材料,相邻两个所述吸光圆点间隔设置并形成过光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圆点的孔径在0.04mm~0.2mm范围;
且/或,自所述光学膜片的中心至所述光学膜片的周缘,所述吸光圆点的孔径逐渐增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结构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罩之间;
且/或,所述顶盖面向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面设置有遮光层和反光层,所述反光层与所述遮光层呈层叠设置,且所述反光层位于所述遮光层面向光学膜片的一侧面,所述遮光层设置有透光区域,所述透光区域与所述过光区域对应设置。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罩为一体成型结构。
9.一种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板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光结构,所述灯板与所述导光结构正对设置,所述灯板朝向导光结构的一侧面设置有反射层。
10.一种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模组。
CN201922484425.5U 2019-12-30 2019-12-30 导光结构、照明模组及电子产品 Active CN210982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4425.5U CN210982801U (zh) 2019-12-30 2019-12-30 导光结构、照明模组及电子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4425.5U CN210982801U (zh) 2019-12-30 2019-12-30 导光结构、照明模组及电子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82801U true CN210982801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23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84425.5U Active CN210982801U (zh) 2019-12-30 2019-12-30 导光结构、照明模组及电子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828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93176A (zh) * 2020-09-14 2021-01-08 东风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无扩散膜、无反射膜的透光装饰件及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93176A (zh) * 2020-09-14 2021-01-08 东风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无扩散膜、无反射膜的透光装饰件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23196B1 (ko) 면조명 장치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표시기
KR20110046452A (ko) 광원 장치, 조명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JP4966146B2 (ja) 面発光装置
CN210982801U (zh) 导光结构、照明模组及电子产品
CN112208460A (zh) 发光车标
TWI732663B (zh) 背光組件及其發光觸控組件
TWI749713B (zh) 背光模組及其發光觸控裝置
CN111140782A (zh) 一种汽车氛围灯
CN210072122U (zh) 一种直下式反射模组
CN220121019U (zh) 一种表面发光的导光装置
JP2019056735A (ja) 表示装置
CN114017740B (zh) 一种汽车灯具发光结构及汽车
CN203404642U (zh) 平面光源装置
CN214099471U (zh) 键盘装置
CN209845094U (zh) 一种摄像机镜头及摄像机
JP2006044330A (ja) 発光装置
JP2001034210A (ja) 平面表示灯および光散乱体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CN210401731U (zh) 一种侧入式玻璃导光板结构
JP2018199388A (ja) 乗物用照明装置
JP6143067B2 (ja) 指示計器
JP6965618B2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壁部材
JP4748284B2 (ja) 情報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その情報表示パネルを具備した輸送機器
CN109032398B (zh) 发光鼠标垫
KR101484480B1 (ko) 직하형 면광원 장치
CN215986827U (zh) 光学组件、背光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