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82392U - 光照结构及电子衡器 - Google Patents

光照结构及电子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82392U
CN220582392U CN202322355065.5U CN202322355065U CN220582392U CN 220582392 U CN220582392 U CN 220582392U CN 202322355065 U CN202322355065 U CN 202322355065U CN 220582392 U CN220582392 U CN 2205823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llumination
light guide
main body
emit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5506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健
吴晓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haus Instruments C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haus Instruments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haus Instruments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Ohaus Instruments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5506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823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823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823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光照结构及电子衡器,该光照结构包括导光组件和光源组件,导光组件包括主体部和导光部,主体部具有可供光透射的灯带区域,导光部包括光入射端和对应于灯带区域设置的光出射端,沿光入射端朝向光出射端的方向导光部的宽度逐渐增大,导光部用于引导光入射端射入的光从光出射端射出;光源组件包括发光体,发光体对应于导光部的光入射端设置,以使发光体发射的光能够从光入射端射入导光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照结构及电子衡器,通过导光组件可以将光源组件发射的光扩散后引导到灯带区域,使光线从光出射端均匀地射出,从而只需要少量的发光体来提供足够的亮度,从而降低温度升高对电子衡器性能和精度的影响。

Description

光照结构及电子衡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电子衡器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于电子衡器的光照结构及电子衡器。
背景技术
现代电子衡器,如电子天平、各类测试仪器等,普遍采用了指示灯和灯带作为装置的组成部分。这些元件在装饰美化、照明和功能指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指示灯在仪器的工作状态下可发出光源进行照明,同时具有标识功能。例如,通过指示灯的亮与灭以及不同的颜色,可以清晰地表明仪器的工作状态。而灯带则主要用于空间光环境的塑造,可以塑造出引人入胜的展示空间和形象,并同时提供照明。
然而,现有的灯带存在一些问题,灯带通常由数量较多的LED灯珠组成,虽然能提供均匀的光照效果,但其发热量相对较大。长期使用灯带可能会造成明显的温度升高,对于高精度天平和其他需要精确测量的测试仪器而言,这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导致测量误差和测试不准确等问题。
另外,遍布的LED灯珠可能会引起很大的功耗。对于那些电器性能要求较高的设备,如精密仪表,这一问题可能会影响其长期、稳定的工作性能。这样的问题限制了现有电子衡器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其在许多应用场合中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光照结构及电子衡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照结构及电子衡器,其能够使用单一的LED灯实现灯带效果,可减少发热和功耗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照结构,可应用于电子衡器,该光照结构包括:
导光组件,包括主体部和导光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可供光透射的灯带区域,所述导光部包括光入射端和对应于所述灯带区域设置的光出射端,沿所述光入射端朝向所述光出射端的方向所述导光部的宽度逐渐增大,所述导光部用于引导所述光入射端射入的光从所述光出射端射出;光源组件,包括发光体,所述发光体对应于所述导光部的所述光入射端设置,以使所述发光体发射的光能够从所述光入射端射入所述导光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部宽度方向的两侧缘上设有用于限制射入所述导光部的光从所述两侧缘射出的第一锁光面和第二锁光面,所述第一锁光面和所述第二锁光面之间的夹角为20~40°。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部包括在其厚度方向相背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导光部的顶面和底面呈朝向所述导光部外侧拱起的曲面状。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入射端具有一光入射平面,所述发光体具有与所述光入射平面的形状大小匹配的出光平面,所述出光平面与所述光入射平面对齐且贴合于所述光入射平面。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出射端设于所述灯带区域且与所述主体部一体成型,所述灯带区域具有经雾化处理的表面。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具有可供光透射的照明区域,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对应于所述照明区域设置的照明光源,所述照明光源发出的光线经所述照明区域透射后能够覆盖电子衡器的称量台。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照明区域与所述灯带区域之间设有用于隔离光线的隔离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照明区域靠近所述照明光源的侧面上设有凸面结构,所述凸面结构朝向远离所述照明光源的一侧凸起,所述照明光源具有与所述凸面结构的形状大小匹配的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凸面结构对齐且贴合于所述凸面结构。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主板,所述发光体和所述照明光源均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上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上固定有限位片,所述主板上设有与所述限位片形状大小匹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主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主板,所述限位片沿所述主板的厚度方向插设于所述限位槽中。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板的底面上固定设有离子发生器,所述主体部上设有贯通所述主体部的安装孔,所述离子发生器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主体部上设有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和所述第二限位筋沿所述主板的厚度方向分别位于所述主板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筋抵持于所述主板的顶面上,所述第二限位筋抵持于所述离子发生器的底面上。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衡器,其包括底座、称量台、支架和前述光照结构;所述称量台和所述支架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光照结构设于所述支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照结构及电子衡器,通过导光组件可以将光源组件发射的光扩散后引导到灯带区域,使光线从光出射端均匀地射出,从而只需要少量的发光体来提供足够的亮度,从而降低温度升高对电子衡器性能和精度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光照结构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光照结构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光照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光照结构中导光组件的前视图;
图5是图1所示光照结构中导光组件的后视图;
图6是图1所示光照结构中导光组件的剖视图;
图7是图1所示光照结构中光源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衡器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支架和光照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支架和光照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导光组件,11-主体部,111-灯带区域,112-照明区域,113-隔离部,114-凸面结构,115-限位柱,116-安装孔,117-第一限位筋,118-第二限位筋,119-卡扣,12-导光部,121-光入射端,122-光出射端,123-第一锁光面,124-第二锁光面,125-光入射平面,2-光源组件,21-主板,211-限位槽,22-发光体,221-出光平面,23-照明光源,3-限位片,4-离子发生器,5-底座,6-称量台,7-支架,71-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他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他元件或其他组成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产生是基于对现有技术的分析和改进。现有技术中,电子衡器普遍采用了指示灯和灯带作为装置的组成部分,这些元件在装饰美化、照明和功能指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的指示灯和灯带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发热量大、功耗大和控制复杂,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电子衡器的性能和精度,也影响了电子衡器的美观性和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照结构,其主要思路是利用导光原理来实现光扩散和均匀发光,从而减少发光体的数量和亮度,降低发热量和功耗,同时提高视觉效果和氛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光照结构包括导光组件和光源组件,导光组件可以将光源组件发射的光扩散后引导到灯带区域,并从光出射端均匀地射出;光源组件则可以根据不同的显示和指示需求,发出不同颜色和亮度的光线,并通过控制电路和程序来实现变化。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光照结构,其可应用于电子衡器,该光照结构包括导光组件1和光源组件2。其中,导光组件1包括主体部11和导光部12,主体部11具有可供光透射的灯带区域111,导光部12包括光入射端121和对应于灯带区域111设置的光出射端122,沿光入射端121朝向光出射端122的方向导光部12的宽度逐渐增大,导光部12用于引导光入射端121射入的光从光出射端122射出。光源组件2包括主板21和与主板21电连接的发光体22,发光体22对应于导光部12的光入射端121设置,以使发光体22发射的光能够从光入射端121射入导光部12。
请参照图4至图6所示,导光组件1是一种利用导光原理实现均匀发光的装置,它包括主体部11和导光部12。主体部11具有可供光透射的灯带区域111,灯带区域111可以根据电子衡器的外形和尺寸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和大小,例如圆形、方形、椭圆形、曲线形等,以适应不同的安装位置和需求。导光部12包括光入射端121和对应于灯带区域111设置的光出射端122,沿着光入射端121朝向光出射端122的方向,导光部12的宽度逐渐增大,即导光部12大体上呈渐宽的扇形设计,这样可以使得从光入射端121射入的光在导光部12内部发生多次反射和折射,从而实现均匀分布和扩散,最终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灯带区域111。导光部12可以采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制成,例如玻璃、塑料、树脂等,也可以在其表面或内部设置一些微小的凹凸或颗粒等结构,以增加其导光效果。
导光组件1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减少发热量和功耗,因为其光扩散作用,只需要少量的发光体22来提供足够的亮度,从而降低温度升高对电子衡器性能和精度的影响。同时,导光组件1还可以提高电子衡器的美观性和用户体验,因为它可以发出柔和而均匀的光线,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氛围。
请参照图7所示,光源组件2是一种提供光源的装置,它包括主板21和设于主板21上的发光体22。发光体22可以是LED灯珠或其他类型的发光元件,它们可以发出不同颜色和亮度的光线,以满足不同的显示和指示需求。发光体22对应于导光部12的光入射端121设置,以使得发光体22发射的光能够从光入射端121射入导光部12,并被导向灯带区域111。由于导光组件1的光扩散作用,发光体22只需要提供少量的亮度,因此只需布置少量的发光元件,可以降低功耗和发热量。同时,发光体22还可以通过控制电路和程序来实现不同颜色和亮度的变化,以显示不同的工作状态、测量结果、操作提示等信息。控制电路和程序可以根据电子衡器的功能和需求设计成不同的模式和逻辑,例如常亮、闪烁、渐变、呼吸等效果,也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或外部信号来进行调节或切换。
主板21上可以集成不同的电路和芯片,例如电源管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控制器、驱动器、供电接口等,以实现对发光体22的供电和控制。主板21还可以设置一些接口和端口,例如开关、按键、显示屏、传感器、通信模块等,以实现与用户或外部设备的交互。主板21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状态和环境条件,对发光体22进行合理的调节和保护。同时,主板21还可以提高电子衡器的智能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或外部信号,实现对发光体22的不同颜色和亮度的变化,也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远程控制。
发光体22是一种用于发出光线的元件,它可以是LED灯珠或其他类型的发光元件,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激光二极管(LD)、电致发光(EL)等。
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导光部12宽度方向的两侧缘上设有用于限制射入导光部12的光从两侧缘射出的第一锁光面123和第二锁光面124,第一锁光面123和第二锁光面124之间的夹角为20~40°。通过锁光面的设计,导光部12可以更有效地将光线引导到所需方向。锁光面反射光线,使其保持在导光部12内部,减少了侧向损失。两侧的锁光面有助于实现光线在导光部12内的均匀分布,从而在整个灯带区域111实现均匀的亮度。
导光部12在宽度方向的两侧缘具有第一锁光面123和第二锁光面124,用于限制光的侧向散射。锁光面可以由高反射率的材料制成,或涂覆反光涂层。它们的表面可以进行抛光,以最大限度地反射光线。
第一锁光面123和第二锁光面124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不同的发光体22类型、数量、位置、亮度等因素进行选择和调整。第一锁光面123和第二锁光面124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具有特定的曲率的曲面,以便精确控制反射光线的方向。第一锁光面123和第二锁光面124为平面时,两者之间的夹角优选为20~40°,如果夹角过小,那么射入导光部12的光线可能会直接从对侧的灯带区域111射出,造成亮度不均匀;如果夹角过大,那么射入导光部12的光线可能会在两侧缘附近反复反射,造成亮度衰减。将第一锁光面123和第二锁光面124之间的夹角限定为20~40°,可以使得射入导光部12的光线在导光部12内部均匀地分布和扩散,从而实现良好的发光效果。
具体地,导光部12包括在其厚度方向相背的顶面126和底面127,导光部12的顶面126和底面127呈朝向导光部12外侧拱起的曲面状。导光部12的顶面126和底面127可以改变射入导光部12的光线的角度和方向,它们可以使得射入导光部12的光线在导光部12内部发生多次反射和折射,从而实现均匀分布和扩散。
导光部12的顶面126和底面127呈朝向导光部12外侧拱起的曲面状,这样可以使得射入导光部12的光线在顶面126和底面127上产生不同的折射角,从而增加其在导光部12内部的传播路径和次数。顶面126和底面127的曲面设计可以有效地增强导光效果和改善发光质量,因为它们可以使得从导光部12射出的光线更加均匀和柔和,从而提高视觉效果和氛围。顶面126和底面127的弯曲程度可以根据不同的发光体22类型、数量、位置、亮度等因素进行选择和调整。
进一步地,光入射端121具有一光入射平面125,发光体22具有与光入射平面125的形状大小匹配的出光平面221,出光平面221与光入射平面125对齐且贴合于光入射平面125。
光入射平面125是用于接收发光体22发射的光线的表面,光入射平面125和发光体22的出光平面221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根据需求设计,它们可以是矩形、圆形、椭圆形等,以适应不同的设计和功能需求。光入射平面125的可以有效地接收发光体22发射的光线,并将其导入导光部12内部,从而提高光耦合效率和减少光损失。
出光平面221是发光体22发出光线的表面,它可以是LED灯珠或其他类型的发光元件的外表面,也可以是一个附加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层或片,以保护发光元件或改变其发光特性。出光平面221与光入射平面125对齐且贴合于光入射平面125,这样可以使得出光平面221发射的光线能够直接从光入射平面125射入导光部12,并被导向灯带区域111。由于出光平面221与光入射平面125之间紧密贴合,几乎没有空隙或间隙,因此可以降低反射和散射现象,从而减少光损失和漏光现象。
更进一步地,光出射端122设于灯带区域111且与主体部11一体成型,灯带区域111具有经雾化处理的表面。光出射端122与主体部11的一体成型可能通过注塑、3D打印或其他制造工艺实现,以增强整体结构的坚固性和稳定性。雾化处理的表面可以实现光的扩散和散射,从而在灯带区域111产生均匀的光分布。
光出射端122是一种用于将导光部12内部的光线射出的表面,它设于灯带区域111且与主体部11一体成型,这样可以使得导光部12和主体部11之间没有缝隙或间隙,从而减少光损失和漏光现象。光出射端122可以采用与导光部12和主体部11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制成,例如玻璃、塑料、树脂等。光出射端122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将导光部12内部的光线射出,并与主体部11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发光质量和美观性。
灯带区域111的雾化处理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喷砂、蚀刻、涂层等,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程度来实现,例如全面雾化、局部雾化、渐变雾化等。雾化处理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改变光线的散射特性,从而使得从光出射端122射出的光线更加柔和和均匀,从而提高视觉效果和氛围。
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和图4所示,导光组件1的主体部11具有可供光透射的照明区域112,光源组件2包括对应于照明区域112设置的照明光源23,照明光源23发出的光线经照明区域112透射后能够覆盖电子衡器的称量台。照明区域112与灯带区域111之间设有用于隔离光线的隔离部113。
照明区域112是可用于提供电子衡器的照明功能的区域,它可以根据电子衡器的外形和尺寸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和大小,例如圆形、方形、长条形等,以适应不同的安装位置和需求。照明区域112具有可供光透射的特性,照明区域112可高光处理从而使透射出的光清晰高亮,可以使得照明光源23发射的光线能够从照明区域112射出,并照亮电子衡器的工作平台、显示屏、操作面板等部件。照明区域112可以采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制成,例如玻璃、塑料、树脂等。照明区域112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提供电子衡器的照明功能,从而提高电子衡器的使用便利性和测量准确性。
照明光源23对应于照明区域112设置,以使得照明光源23发射的光线能够从照明区域112射出,并照亮电子衡器的工作平台、显示屏、操作面板等部件。照明光源23可以是与主板电连接的LED灯珠或其他类型的发光元件,它们可以发出不同颜色和亮度的光线,以满足不同的照明需求。照明光源23可以通过控制电路和程序来实现不同颜色和亮度的变化,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状态和环境条件。
隔离部113是可用于隔离照明区域112和灯带区域111之间的光线的部件,它可以防止照明光源23发射的光线干扰灯带区域111的光线,也可以防止灯带区域111的光线影响照明区域112透射的光线。隔离部113的存在确保了光线仅在对应的区域内传播,并在灯带区域111和照明区域112之间界定清晰的界限。这有助于实现精确的光控,并避免光的交叉污染。
隔离部113可以采用不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制成,例如金属、塑料、树脂等,也可以在其表面或内部设置一些微小的凹凸或颗粒等结构,以增加其遮挡效果。隔离部113也可以是位于灯带区域111和照明区域112之间通孔结构,通孔结构能够隔断两区域之间的光传播。隔离部113与主体部11可以设置成一体,以使得隔离部113和主体部11之间没有缝隙或间隙,从而减少光损失和漏光现象。隔离部113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隔离照明区域112和灯带区域111之间的光线,从而提高电子衡器的灯带效果和照明质量。
具体地,照明区域112靠近照明光源23的侧面上设有凸面结构114,凸面结构114朝向远离照明光源23的一侧凸起,照明光源23具有与凸面结构114的形状大小匹配的出光面,出光面与凸面结构114对齐且贴合于凸面结构114。
凸面结构114可用于改变光线的折射和反射特性,它可以使得照明光源23发射的光线在凸面结构114上产生不同的折射角,从而实现聚焦和传输。凸面结构114朝向远离照明光源23的一侧凸起,这样可以使得照明光源23发射的光线更加集中,从而提高光线的强度和质量。照明光源23的出光面与凸面结构114对齐且贴合于凸面结构114,这样可以使得出光面发射的光线能够直接从凸面结构114上折射,并从照明区域112射出,并照亮电子衡器的工作平台、显示屏、操作面板等部件。
导光组件1的主体部11上可以设置两个分别位于照明区域112两侧的灯带区域111,对应的可以设置两组导光部12,并使得该两组导光部12分别对应两个灯带区域111,以使得照明光源23位于两组导光部12之间,并且每组导光部12的光入射端121处对应设置有用于提供光照的发光体22。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图3和图5所示,导光组件1的主体部11上设有限位柱115,限位柱115上固定有限位片3,光源组件2的主板21上设有与限位片3形状大小匹配的限位槽211,限位槽211沿主板21的厚度方向贯穿主板21,限位片3沿主板21的厚度方向插设于限位槽211中。
限位柱115可用于连接和固定限位片3,限位柱115可以一体成型的设于导光组件1的主体部11上。限位片3可通过螺丝螺接固定于限位柱115上,限位片3具有与主体部11上的限位槽211形状大小匹配的特性,可以使得限位片3能够顺利地插入限位槽211中。限位片3可以与限位槽211配合,并与限位槽211形成一个限位结构,从而限制主板21相对于主体部11的位移。
具体地,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主板21的底面上固定设有离子发生器4,主体部11上设有贯通主体部11的安装孔116,离子发生器4安装于安装孔116中,主体部11上设有第一限位筋117和第二限位筋118,第一限位筋117和第二限位筋118沿主板21的厚度方向分别位于主板21的两侧,第一限位筋117抵持于主板21的顶面上,第二限位筋118抵持于离子发生器4的底面上。
离子发生器4是一种用于产生正离子或负离子的装置,它可以通过电场等方式将空气中的分子或原子电离,从而产生正离子或负离子。正离子或负离子可以与空气中的尘埃、病菌、异味等有害物质结合,从而使其沉降或消除,从而净化空气。正离子或负离子还可以与电子衡器上的静电相互作用,从而消除静电,从而提高电子衡器的测量准确性和稳定性。离子发生器4固定于主板21的底面上,这样可以使得离子发生器4能够与电源管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控制器等电子元件连接,并通过控制电路和程序来实现对离子发生器4的供电、控制和通信。离子发生器4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子衡器的空气净化功能和静电消除功能,从而提高电子衡器的使用环境和测量准确性。
安装孔116可用于安装和固定离子发生器4,它贯通主体部11,并设置在隔离部113处。安装孔116呈轴向贯通的环状结构,这样可以使得安装孔116能够容纳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离子发生器4。安装孔116还可以使得离子发生器4能够从安装孔116释放出产生的正离子或负离子,并将其均匀地分布在电子衡器上,安装于安装孔116中的离子发生器4还可以起到隔离灯带区域111和照明区域112的光线的作用。
第一限位筋117和第二限位筋118可用于限制主体部11和主板21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方向的部件,它们设于主体部11上,并沿主板21的厚度方向分别位于主板21的两侧。第一限位筋117抵持于主板21的顶面上,第二限位筋118抵持于离子发生器4的底面上,以确保主板21在主体部11上稳定地固定,避免厚度方向上的移位。
请参照图8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衡器,该电子衡器包括底座5、称量台6、支架7和前述光照结构;称量台6和支架7设于底座5上;光照结构设于支架7上,光照结构的光照区域覆盖称量台6。
底座5是电子衡器的基础结构,为其它组件提供稳固的支撑。它可能由耐用的材料(如金属或硬质塑料)制成,底部可能带有防滑橡胶垫或脚垫,以增加稳定性并防止滑动。称量台6位于底座5上方,是放置待称物品的地方。其表面可能是平滑的,易于清洁,并可能具有防水或抗污染的特性。支架7固定在底座5上,并支撑光照结构。它可能由金属或塑料制成,设计为抗压和稳固,以确保光照结构的稳定。光照结构固定在支架7上,其光照区域正好覆盖称量台6,为其提供充足的照明,使得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也可以清晰地看到物品和读数。
具体地,请参照图9和图10所示,支架7上设有固定柱71,光照结构的主体部11上设有卡扣119,该卡扣119通过螺丝固定于固定柱71上,以使得光照结构固定于支架7上。固定柱71可以是设置在支架7上的一种凸起结构,其可用于连接和支撑光照结构的部件。卡扣119设在光照结构的主体部11上,其具有一个或多个孔,以便通过螺丝与固定柱71相连接。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12)

1.一种光照结构,可应用于电子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结构包括:
导光组件,包括主体部和导光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可供光透射的灯带区域,所述导光部包括光入射端和对应于所述灯带区域设置的光出射端,沿所述光入射端朝向所述光出射端的方向所述导光部的宽度逐渐增大,所述导光部用于引导所述光入射端射入的光从所述光出射端射出;
光源组件,包括发光体,所述发光体对应于所述导光部的所述光入射端设置,以使所述发光体发射的光能够从所述光入射端射入所述导光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宽度方向的两侧缘上设有用于限制射入所述导光部的光从所述两侧缘射出的第一锁光面和第二锁光面,所述第一锁光面和所述第二锁光面之间的夹角为20~4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包括在其厚度方向相背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导光部的顶面和底面呈朝向所述导光部外侧拱起的曲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入射端具有一光入射平面,所述发光体具有与所述光入射平面的形状大小匹配的出光平面,所述出光平面与所述光入射平面对齐且贴合于所述光入射平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出射端设于所述灯带区域且与所述主体部一体成型,所述灯带区域具有经雾化处理的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可供光透射的照明区域,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对应于所述照明区域设置的照明光源,所述照明光源发出的光线经所述照明区域透射后能够覆盖电子衡器的称量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区域与所述灯带区域之间设有用于隔离光线的隔离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区域靠近所述照明光源的侧面上设有凸面结构,所述凸面结构朝向远离所述照明光源的一侧凸起,所述照明光源具有与所述凸面结构的形状大小匹配的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凸面结构对齐且贴合于所述凸面结构。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主板,所述发光体和所述照明光源均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上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上固定有限位片,所述主板上设有与所述限位片形状大小匹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主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主板,所述限位片沿所述主板的厚度方向插设于所述限位槽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的底面上固定设有离子发生器,所述主体部上设有贯通所述主体部的安装孔,所述离子发生器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主体部上设有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和所述第二限位筋沿所述主板的厚度方向分别位于所述主板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筋抵持于所述主板的顶面上,所述第二限位筋抵持于所述离子发生器的底面上。
12.一种电子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称量台,设于所述底座上;
支架,设于所述底座上;
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照结构,设于所述支架上。
CN202322355065.5U 2023-08-30 2023-08-30 光照结构及电子衡器 Active CN2205823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55065.5U CN220582392U (zh) 2023-08-30 2023-08-30 光照结构及电子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55065.5U CN220582392U (zh) 2023-08-30 2023-08-30 光照结构及电子衡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82392U true CN220582392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20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55065.5U Active CN220582392U (zh) 2023-08-30 2023-08-30 光照结构及电子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823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8661B (zh) 照明组件
KR100542058B1 (ko) 차량용 램프
US7500774B2 (en) Angular light guide with fringed portion
US20190170317A1 (en) Light device, especially signal lamp, for motor vehicles
CN101592998A (zh) 电子装置
JP2013251215A (ja) タッチスライダーユニット、及びタッチスライダーユニット付き電子レンジ
CN220582392U (zh) 光照结构及电子衡器
CN210291721U (zh) 基于玻璃投影片的汽车动态图像投影灯具
CN117072950A (zh) 光照结构及电子衡器
KR20130069057A (ko) 조명등 노브 스위치
JP2011096639A (ja) バックライトタッチボタン
CN105937749B (zh) 一种配光元件、光源组件以及照明设备
CN211502361U (zh) 一种led灯具
JP5853208B2 (ja) 照明器具
CN102121643A (zh) 一种背光模组
CN112379795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1992493U (zh) 一种背光模组
US20190003677A1 (en) Light device, especially a signal lamp for motor vehicles
US6988812B2 (en) Lighting apparatus
CN101446661A (zh) 正发光led导光膜组件
CN220770898U (zh) 汽车logo灯与汽车
CN211600621U (zh) 控制开关及镜灯
CN112285821B (zh) 灯具
US20240134109A1 (en) Decoration plate
CN216390967U (zh) 触摸按键装置和智能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