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00274U - 一种用于负极材料预碳化的坩埚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负极材料预碳化的坩埚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600274U CN218600274U CN202223252390.0U CN202223252390U CN218600274U CN 218600274 U CN218600274 U CN 218600274U CN 202223252390 U CN202223252390 U CN 202223252390U CN 218600274 U CN218600274 U CN 2186002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ucible
- box body
- anode material
- carbonizing
-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负极材料预碳化的坩埚,涉及预碳化装置领域。所述用于负极材料预碳化的坩埚,形成有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放置负极材料的加热腔,并且所述加热腔与所述箱体的顶部连通,以形成为所述箱体的开口;盖体,与所述箱体的顶部相适配,并且所述盖体与所述箱体可拆卸连接,以及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盖体的侧部,当所述盖体与所述箱体贴合连接时,所述限位件突出于所述盖体的顶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预碳化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负极材料预碳化的坩埚。
背景技术
负极粉一般要在隧道窑内烧到800度以上,主要目的是减少负极材料的挥发分,从而增加负极材料的振实密度,以提升石墨化的装炉量,该过程即被称为负极材料的预炭化。目前各负极材料厂家均在隧道窑中实现负极材料的预碳化,并且在预炭化过程所使用的烧结坩埚均为圆筒形单体坩埚。由于圆筒形单体坩埚的装填量较小,因此在每次装炉过程中均需要使用多个坩埚,但现有的坩埚仅能够单独使用,并且装填完需要逐个搬运至隧道窑,这就导致工人劳动强度较大且预碳化效率较低。若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将多个坩埚联结在一起,又会破坏坩埚的整体结构,进而降低负极材料的预碳化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负极材料预碳化的坩埚,以解决现有的坩埚仅能够单独使用,无法在不破坏坩埚自身结构的前提下彼此联结,而导致工人劳动强度较大且预碳化效率较低的问题。
根据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负极材料预碳化的坩埚,形成有主体,其中,所述主体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放置负极材料的加热腔,并且所述加热腔与所述箱体的顶部连通,以形成为所述箱体的开口;
盖体,与所述箱体的顶部相适配,并且所述盖体与所述箱体可拆卸连接,以及
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盖体的侧部,当所述盖体与所述箱体贴合连接时,所述限位件突出于所述盖体的顶部。
优选地,当所述主体处于使用状态时,多个所述主体堆叠连接;相邻两个所述主体中,位于下方的所述主体的所述限位件延伸至位于上方的所述主体的侧部。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形成为挡板,所述挡板贴合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外侧壁靠近顶端的位置处,并且所述挡板突出于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挡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挡板顺次首尾相接以围成为长方体状。
优选地,所述盖体形成为长方体状板结构,并且当所述盖体与所述箱体的顶部贴合连接时,所述盖体的侧部均与所述挡板面对所述盖体的侧部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箱体以及所述加热腔均形成为长方体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加热腔中设置有多个隔板,每个所述隔板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箱体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部连接,以将所述加热腔分隔为多个子加热腔。
优选地,每个所述隔板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相同,每个所述隔板的高度均与所述箱体的高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盖体包括多个子盖体,多个所述子盖体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排布;相邻两个所述子盖体通过转动组件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轴以及与所述转轴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盖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体还设置有多个吊装件,多个所述吊装件分别与所述箱体和所述盖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负极材料的预碳化的坩埚,通过箱体的加热腔对负极材料进行预碳化,通过该盖体使得加热腔保持密封以便于预碳化。此外,该盖体的侧部还设置有限位件,并且当盖体与箱体贴合连接时,限位件突出于所述盖体的顶部,如此使得限位件除了能够对盖体进行限位之外,当多个主体堆叠时,位于下方的限位件能够对位于上方的主体的侧部进行限位,从而能够在不破坏坩埚结构的前提下实现多个坩埚的堆叠使用、搬运等,进而有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并且提高了预碳化。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箱体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盖体的示意图。
图标:1-箱体;10-加热腔;101-子加热腔;11-隔板;2-盖体;20-转动组件;21-子盖体;3-挡板;4-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直接覆盖”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部”、“在……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此,术语“在……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在……之上”和“在……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的。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负极材料预碳化的坩埚形成有主体,该主体包括箱体1、盖体2以及限位件。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负极材料预碳化的坩埚的上述构件的具体结构。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形成为长方体状结构,并且该箱体1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放置负极材料的加热腔10,该加热腔10也形成为与箱体1相似的长方体状结构。如此设置,相较于现有的圆筒形(在相同占地面积下),本实施例中的长方体状的坩埚能够容纳更多的负极材料,从而增加了隧道窑内的装填利用率,进而增加了预碳化的效率。需要说明的是,该箱体1以及该加热腔10的具体大小等均没有具体限制,应根据实际情况例如负极材料的多少等综合而定。此外,该加热腔10与箱体1的顶部连通,以形成为所述箱体1的开口,以便于负极材料的导入和导出。
此外,如图1所示,上述加热腔10中还设置有多个隔板11,每个隔板11的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箱体1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部连接,从而通过该隔板11能够将加热腔10分隔为多个子加热腔101,进而每个子加热腔101中均形成有热风循环,如此能够提高负极材料的加热速率,进一步地,大量的负极材料均匀地分散设置于多个子加热腔101中,能够避免负极材料堆积的情况发生,进而避免负极材料“烧不透”即预碳化失败的情况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该隔板11的数量、间隔距离等没有具体限制,应根据实际情况例如加热腔10的大小以及负极材料的多少等综合而定。优选地,多个隔板11均匀布置,且每个隔板11的延伸方向均与箱体1的宽度方向相同,以利于每个子加热腔101中的负极材料加热效果的均匀性,即不同子加热腔101中的负极材料同时完成预碳化。此外,多个隔板11的高度应均于箱体1的高度相同,如此当盖体2与箱体1的开口盖合时,多个隔板11能够形成为盖体2的支撑装置,从而增加盖体2的稳定性。而当多个主体堆叠使用时,位于上方的主体设置于下方的主体的盖体2上,此时位于下方的主体的多个隔板11能够对位于上方的主体起到支撑作用,保证了预碳化过程的安全稳定性。
此外,上述箱体1的顶部还连接有盖体2,以便于维持加热腔10中的密封性,从而更利于提高加热腔10中的加热速率。本实施例中,该盖体2形成为长方体板状结构,并且优选地,该盖体2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与箱体1的长度和宽度相同,如此能够便于实现下述挡板3的限位效果,并且还能够在实现该限位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增大盖体2的受力面积,从而增加多个主体堆叠时的稳定性,以保证预碳化过程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该盖体2与箱体1为可拆卸连接,当需要将负极材料导入或导出箱体1时,通过设置于盖体2顶部的吊钩(图中未示出)将盖体2吊离箱体1,从而通过吸料机将负极材料通过箱体1的开口导入或导出;当需要对负极材料进行预碳化时,将盖体2与箱体1的顶部贴合即可。
此外,如图2所示,该盖体2包括多个子盖体21,多个所述子盖体21沿箱体1的长度方向排布,并且两个子盖体21通过转动组件20转动连接。具体地,该转动组件20包括转轴以及与所述转轴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盖体21连接,即该转动组件20形成为与合页铰链相似的结构。如此,通过子盖体21和转动组件20,能够逐步将子盖体21与箱体1的开口分离,以实现逐步导入或导出负极材料的技术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限位件形成为挡板3,所述挡板3贴合设置于箱体1的外侧壁靠近顶端的位置处,并且当盖体2与箱体1贴合连接时,挡板3能够突出于盖体2的顶部,从而当多个主体堆叠连接时,相邻两个主体中,位于下方的主体的挡板3能够延伸至位于上方的主体的侧部,从而对位于上方的主体起到保护限位的作用,进而增强多个主体堆叠使用时的稳定性。该挡板3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挡板3顺次首尾相接以围成为长方体状,以便于进一步增强多个主体堆叠使用时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挡板3贴合箱体1的外侧壁设置,如此能够使得盖体2与箱体1连接时,盖体2的侧部均与挡板3面对盖体2的侧部(即其内侧壁)相抵接,并且能够使得位于上方的主体外侧壁与挡板3的内侧壁相抵接,以增强多个主体堆叠使用时的稳定性。
此外,该主体还设置有多个吊装件,该吊装件包括上述设置有盖体2的顶部的吊钩,其还包括与主体连接的吊环4。该吊钩以及吊环4的数量、位置以及大小等均没有具体限制,只要能够便于盖体2以及箱体1的稳定搬运即可。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坩埚使用309S不锈钢材质制成,该材质在保证本坩埚具有上述技术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制造费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用于负极材料的预碳化的坩埚,通过箱体1的加热腔10对负极材料进行预碳化,通过该盖体2使得加热腔10保持密封以便于预碳化。此外,该盖体2的侧部还设置有限位件,并且当盖体2与箱体1贴合连接时,限位件突出于所述盖体2的顶部,如此使得限位件除了能够对盖体2进行限位之外,当多个主体堆叠时,位于下方的限位件能够对位于上方的主体的侧部进行限位,从而能够在不破坏坩埚结构的前提下实现多个坩埚的堆叠使用、搬运等,进而有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并且提高了预碳化。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负极材料预碳化的坩埚,形成有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放置负极材料的加热腔,并且所述加热腔与所述箱体的顶部连通,以形成为所述箱体的开口;
盖体,与所述箱体的顶部相适配,并且所述盖体与所述箱体可拆卸连接,以及
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盖体的侧部,当所述盖体与所述箱体贴合连接时,所述限位件突出于所述盖体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负极材料预碳化的坩埚,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体处于使用状态时,多个所述主体堆叠连接;相邻两个所述主体中,位于下方的所述主体的所述限位件延伸至位于上方的所述主体的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负极材料预碳化的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形成为挡板,所述挡板贴合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外侧壁靠近顶端的位置处,并且所述挡板突出于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挡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挡板顺次首尾相接以围成为长方体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负极材料预碳化的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形成为长方体状板结构,并且当所述盖体与所述箱体的顶部贴合连接时,所述盖体的侧部均与所述挡板面对所述盖体的侧部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负极材料预碳化的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以及所述加热腔均形成为长方体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负极材料预碳化的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中设置有多个隔板,每个所述隔板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箱体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部连接,以将所述加热腔分隔为多个子加热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负极材料预碳化的坩埚,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隔板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相同,每个所述隔板的高度均与所述箱体的高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负极材料预碳化的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多个子盖体,多个所述子盖体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排布;相邻两个所述子盖体通过转动组件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负极材料预碳化的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轴以及与所述转轴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盖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负极材料预碳化的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设置有多个吊装件,多个所述吊装件分别与所述箱体和所述盖体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52390.0U CN218600274U (zh) | 2022-12-05 | 2022-12-05 | 一种用于负极材料预碳化的坩埚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52390.0U CN218600274U (zh) | 2022-12-05 | 2022-12-05 | 一种用于负极材料预碳化的坩埚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600274U true CN218600274U (zh) | 2023-03-10 |
Family
ID=85407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252390.0U Active CN218600274U (zh) | 2022-12-05 | 2022-12-05 | 一种用于负极材料预碳化的坩埚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600274U (zh) |
-
2022
- 2022-12-05 CN CN202223252390.0U patent/CN21860027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6112067A9 (en) | Containment system for battery modules | |
JP2018521219A (ja) | 薄膜バッテリの製造におけるリチウム堆積プロセスで使用されるマスキングデバイス、リチウム堆積プロセスのために構成された装置、薄膜バッテリの電極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薄膜バッテリ | |
CN218600274U (zh) | 一种用于负极材料预碳化的坩埚 | |
JP7356598B2 (ja) | 化学物質を輸送し加熱するための輸送トレイ | |
KR101402539B1 (ko) | 소성용기 | |
KR20210041602A (ko) | 분말 혼합물을 열처리하기 위한 용기, 오븐 및 방법 | |
US12055347B2 (en) | Transport trough for transporting and heating of chemical substances | |
US10392723B2 (en) | Reaction chamber for epitaxial growth with a loading/unloading device and reactor | |
WO2017114364A1 (zh) | 容纳并加热材料的坩埚以及包括坩埚和加热器布置的系统 | |
JP2023068695A (ja) | 連続加熱炉 | |
CN215163110U (zh) | 承托装置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 | |
CN213084107U (zh) | 一种靶材真空存放装置 | |
CN212870780U (zh) | 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用不烧匣钵 | |
US20230314071A1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aled battery | |
CN215373538U (zh) | 一种刚玉匣钵 | |
EP3952612B1 (en) | Microwave drying device and processing box thereof | |
CN112795888A (zh) | 用于arc镀膜生产线的基片架 | |
CN211012163U (zh) | 一种具有多烘腔的真空烤箱 | |
CN217715950U (zh) | 匣钵 | |
WO2022152020A1 (zh) | 承托装置、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5922855U (zh) | 载板结构和光伏处理设备 | |
CN220507710U (zh) | 一种金属氧化物电阻片排胶烧成工装 | |
CN114353536B (zh) | 焙烧匣钵及电极焙烧方法 | |
CN218480921U (zh) | 一种匣钵装置及锂电池正极材料制备系统 | |
US11619446B2 (en) | Microwave drying device and processing box thereof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