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98449U - 离心风叶、离心风机及风管机 - Google Patents

离心风叶、离心风机及风管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98449U
CN218598449U CN202222494825.6U CN202222494825U CN218598449U CN 218598449 U CN218598449 U CN 218598449U CN 202222494825 U CN202222494825 U CN 202222494825U CN 218598449 U CN218598449 U CN 2185984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ifugal fan
air
impeller
volute
fan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948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军
吴春晖
郑韶生
代文杰
陈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CL Intelligent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CL Intelligent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CL Intelligent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CL Intelligent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948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984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984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984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离心风叶、离心风机及风管机。离心风机包括蜗壳、离心风叶和电机,蜗壳内设有风道,风道具有开设在蜗壳上的出风口和两个第一进风口,两个第一进风口分别设置在蜗壳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蜗壳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口位于两个第一进风口之间并与风道连通;离心风叶设在风道内,第二进风口位于离心风叶的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之间,电机输出轴连接离心风叶的转轴孔并能驱动离心风叶转动。本申请的离心风机通过设置第二进风口和本申请的离心风叶,可增加蜗壳长度方向中部的进风量,提高居于蜗壳长度方向中部的离心风叶做功区域的做功效率,进而提高离心风机的送风效率和送风量,实现在相同壳体尺寸的前提下提高风管机的送风量。

Description

离心风叶、离心风机及风管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心风叶、离心风机及风管机。
背景技术
离心风叶由于具有送风量大、送风距离远、抗静压能力强和噪音低的特点,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场所进行通风和空气调节。其中在制冷设备的风管机领域,离心风叶与蜗壳组成的送风系统,是各种静压风管机的送风系统的主流设计。
由于风管机的壳体限制,离心风叶与蜗壳的尺寸受到了限制,在这一前提下,如何最大程度实现离心风叶的送风效率,节省资源,是当前风叶设计的重中之重。虽然采用增加蜗壳与离心风叶直径的方式能够提高风量,但是会导致风管机的壳体增大,经济效益变低;而采用增加蜗壳和离心风叶的方式,产品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样会下降。因此,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利用壳体内部空间来提高离心风叶的送风效率和送风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心风叶、离心风机及风管机,以提高离心风机的送风效率和送风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心风叶,所述离心风叶包括第一叶轮、第二叶轮和转轴孔,其中,所述第一叶轮上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叶轮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叶轮、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叶轮一体成型;所述转轴孔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叶轮、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叶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包括蜗壳、上述的离心风叶和电机,所述蜗壳内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开设在所述蜗壳上的出风口和两个第一进风口,两个所述第一进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蜗壳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所述蜗壳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并与所述风道连通;所述离心风叶设置在所述风道内,且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之间,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设于所述转轴孔中并能驱动所述离心风叶转动。
可选的,所述第二进风口为至少两个,当所述第二进风口超过两个时,多个所述第二进风口沿所述蜗壳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所有所述第二进风口将所述风道分割成多个子风道;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依次交替地设置在多个所述子风道内。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叶轮上设置有连接杆时,所述第二叶轮上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转轴孔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叶轮、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二叶轮;所述连接杆开设有沿所述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插孔,所述插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转轴孔,所述连接轴插入所述插孔中过盈配合、螺钉连接或者焊接。
可选的,每个所述第一进风口处和每个所述第二进风口处均设置有集流器。
可选的,所述蜗壳包括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第二蜗壳可拆卸连接并围合成所述风道,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第二蜗壳上均开设有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蜗壳上。
可选的,所述第二蜗壳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子风道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出风口,多个所述出风口沿所述蜗壳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出风口之间设置有挡风板。
可选的,所述离心风机包括两个所述蜗壳和两个所述离心风叶,两个所述离心风叶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两个所述蜗壳的所述风道内,所述电机为双头电机,所述双头电机位于两个所述蜗壳之间,且所述双头电机的两个所述输出轴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离心风叶的所述转轴孔中。
可选的,所述离心风机还包括中隔板,所述蜗壳和所述电机均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中隔板上。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风管机,所述风管机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机及风管机,通过在蜗壳传统的两个第一进风口之间设置与风道连通的第二进风口,以及在风道中设置包括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的离心风叶,由此可以增加蜗壳长度方向中部的进风量,从而提高居于蜗壳长度方向中部的叶轮做功区域的做功效率,进而提高离心风机的送风效率和送风量,实现在相同风管机壳体尺寸的前提下提高风管机的送风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离心风叶中的第一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叶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离心风叶中的第二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第二叶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离心风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蜗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蜗壳中的第一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蜗壳中的第二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现有技术的第一种离心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现有技术的第二种离心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蜗壳;100、蜗壳;101、出风口;102、第一进风口;103、第二进风口;105、子风道;106、挡风板;107、定位柱;108、固定扣;109、固定通孔;110、集流器;111、集流器第一部分;112、集流器第二部分;120、第一蜗壳;121、蜗舌;122、第一卡扣;130、第二蜗壳;131、第二卡扣;200、离心风叶;201、转轴孔;210、第一叶轮;211、连接杆;212、插孔;213、第一轮盘;214、第一轮毂;215、第一风叶;220、第二叶轮;221、连接轴;222、第二轮盘;223、第二轮毂;224、第二风叶;300、电机;310、输出轴;311、叶轮固定区;400、中隔板;401、定位孔;402、固定槽;403、螺纹孔;404、出风孔;500、轴承支架;600、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心风叶200、包括该离心风叶200的离心风机和包括该离心风机的风管机。
如图1-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叶200包括第一叶轮210、第二叶轮220和转轴孔201,其中,第一叶轮210上设置有连接杆211,连接杆211与第二叶轮220固定连接,或者第一叶轮210、连接杆211与第二叶轮220一体成型;转轴孔201依次贯穿第一叶轮210、连接杆211与第二叶轮220。
可以理解的,第一叶轮210和第二叶轮220可以是分体设计的,且第一叶轮210上设置有连接杆211,第一叶轮210通过连接杆211与第二叶轮220固定连接。当然,第一叶轮210、连接杆211和第二叶轮220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或者,一个蜗壳100内可以只装配有一个叶轮,该叶轮从一个第一进风口102延伸至另一个第一进风口102。其中,将第一叶轮210和第二叶轮220分体设计的方式更容易出模生产,并且能使离心风叶200的流场更均匀、噪音更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叶轮210上设置有连接杆211时,第二叶轮220上设置有连接轴221,转轴孔201依次贯穿第一叶轮210、连接杆211、连接轴221与第二叶轮220;连接杆211开设有沿连接杆2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插孔212,插孔212的直径大于转轴孔201,连接轴221插入插孔212中过盈配合、螺钉连接或者焊接,从而将第一叶轮210和第二叶轮220锁定,第一叶轮210和第二叶轮220两者锁定后可以在电机300的驱动下同步转动。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叶轮210包括两个第一轮盘213、第一轮毂214、多片第一风叶215和连接杆211,两个第一轮盘213和第一轮毂214同轴设置且第一轮毂214位于两个第一轮盘213之间,每个第一轮盘213与第一轮毂214之间均设置有多片第一风叶215,多片第一风叶215沿第一轮盘213和第一轮毂214的周向间隔分布,连接杆211穿设在两个第一轮盘213和第一轮毂214之中并与第一轮毂214固定连接。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叶轮220包括两个第二轮盘222、第二轮毂223、多片第二风叶224和连接轴221,两个第二轮盘222和第二轮毂223同轴设置且第二轮毂223位于两个第二轮盘222之间,每个第二轮盘222与第二轮毂223之间均设置有多片第二风叶224,多片第二风叶224沿第二轮盘222和第二轮毂223的周向间隔分布,连接轴221穿设在两个第二轮盘222和第二轮毂223之中并与第二轮毂223固定连接。
结合图6-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机包括蜗壳100、离心风叶200和电机300,其中,离心风叶20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叶200。蜗壳100内设置有风道,风道具有开设在蜗壳100上的出风口101和两个第一进风口102,两个第一进风口102分别设置在蜗壳100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蜗壳100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103,第二进风口103位于两个第一进风口102之间并与风道连通;离心风叶200设置在风道内,且第二进风口103位于离心风叶200的第一叶轮210和第二叶轮220之间,电机300的输出轴310穿设于离心风叶200的转轴孔201中并能驱动离心风叶200转动。当电机300驱动离心风叶200转动时,气流将从两个第一进风口102和第二进风口103等多个进风口进入蜗壳100内部的风道,由离心风叶200的第一叶轮210和第二叶轮220送出至出风口10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机及风管机,通过在蜗壳100传统的两个第一进风口102之间设置与风道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03,以及在风道中设置包括第一叶轮210和第二叶轮220的离心风叶200,由此可以增加蜗壳100长度方向中部的进风量,从而提高居于蜗壳100长度方向中部的离心风叶200做功区域的做功效率,进而提高离心风机的送风效率和送风量,避免由于风量与离心风叶200轴向长度存在拐点导致的长度增加而风量不变的情况,实现在相同风管机壳体尺寸的前提下(即在不增大风管机壳体尺寸的情况下)提高风管机的送风量。对于风管机而言,实现其性能需要进行热交换,离心风机输出的风能够从风管机的换热器上将热量带走,因此离心风机的送风量越高,风管机的性能便越好。
其中,第二进风口10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具体可根据蜗壳100的长度进行设置,当第二进风口103超过两个时,多个第二进风口103沿蜗壳1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所有的第二进风口103将风道分割成多个子风道105,例如两个第二进风口103可将风道分割成两个子风道105,四个第二进风口103可将风道分割成三个子风道105,六个第二进风口103可将风道分割成四个子风道105,…依此类推;第一叶轮210和第二叶轮220依次交替地设置在多个子风道105内。
示例性的,结合图9和图1所示,第二进风口10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进风口103将风道分割成两个子风道105,离心风叶200包括一个第一叶轮210和一个第二叶轮220,第一叶轮210和第二叶轮220分别设置在两个子风道105内;如图2所示,第一叶轮210上的连接杆211开设有沿连接杆2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台阶孔,台阶孔由转轴孔201和直径大于转轴孔201的插孔212构成,第二叶轮220上的连接轴221插入插孔212中并过盈配合,从而将第一叶轮210和第二叶轮220锁定,使得第一叶轮210和第二叶轮220可以在电机300的驱动下同步转动。
如图6和图8所示,可选的,每个第一进风口102处和每个第二进风口103处均设置有集流器110(也叫导流圈),集流器110具有进风孔,集流器110可以将第一进风口102和第二进风口103的气流均匀平滑地导入风道内部,从而提高离心风机的进风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图11所示,蜗壳100包括第一蜗壳120和第二蜗壳130,第一蜗壳120和第二蜗壳130可拆卸连接并围合成风道,从而方便于将离心风叶200安装到蜗壳100的风道中;第一蜗壳120和第二蜗壳130上均开设有缺口,第一蜗壳120和第二蜗壳130两者上的缺口相对设置并共同构成第二进风口103,出风口101设置在第二蜗壳130上。可选的,第一蜗壳120和第二蜗壳130可以但不限于通过卡扣连接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装配在一起,以形成完整的离心风叶200做功区域。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第一蜗壳120上设置有第一卡扣122、蜗舌121和集流器第一部分111,如图11所示,第二蜗壳130上设置有第二卡扣131和集流器第二部分112,当第一蜗壳120与第二蜗壳130通过第一卡扣122和第二卡扣131连接时,第一蜗壳120和第二蜗壳130围合成风道,集流器第一部分111和对应的集流器第二部分112共同构成一个集流器110。
其中,第二蜗壳130上设置有与多个子风道105一一对应的多个出风口101,多个出风口101沿蜗壳100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且相邻的两个出风口101之间设置有挡风板106。通过设置挡风板106,一方面可以防止出风口101的气流回流至风道内而造成紊流,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蜗壳100的结构强度。
可选的,当第一叶轮210上设置有连接杆211,第二叶轮220上设置有连接轴221时,电机300的输出轴310穿设于第一叶轮210、连接杆211、连接轴221和第二叶轮220上的转轴孔201并与连接杆211和连接轴221固定连接,电机300的输出轴310与连接杆211和连接轴221的固定连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挤压(即过盈配合)、螺钉连接等。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离心风机包括两个蜗壳100和两个离心风叶200,两个离心风叶200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两个蜗壳100的风道内;电机300为双头电机,双头电机具有从电机壳两端伸出的两个输出轴310,双头电机位于两个蜗壳100之间,且双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310分别连接两个离心风叶200,以驱动两个离心风叶200同步转动。其中,如图12所示,电机300的输出轴310上局部设置有扁平面作为叶轮固定区311,叶轮固定区311用于与离心风叶200的连接杆211和连接轴221螺钉连接。通过采用一个双头电机驱动两个离心风叶200同步转动,有利于减少电机300的数量,从而简化离心风机的结构,缩小离心风机的体积。
如图6和图7所示,离心风机还包括中隔板400,蜗壳100和电机300均可拆卸地安装在中隔板400上。通过设置中隔板400,可以将离心风机的蜗壳100和电机300等部件预装在中隔板400上作为一个模块,方便后期通过中隔板400将整个离心风机快速安装到风管机的壳体上。可选的,蜗壳100和电机300可以但不限于通过螺钉连接、卡扣连接等方式安装至中隔板400上。
如图1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中隔板400上开设有定位孔401、固定槽402、螺纹孔403和与出风口101对应的出风孔404,蜗壳100上设置有与定位孔401对应的定位柱107、与固定槽402对应的固定扣108和与螺纹孔403对应的固定通孔109(如图11所示),通过将定位柱107插入定位孔401中,将固定扣108卡接在固定槽402中,以及通过螺钉穿过固定通孔109与螺纹孔403螺纹配合,即可实现将蜗壳100可拆卸地安装在中隔板400上。具体的,如图11所示,定位柱107、固定扣108和固定通孔109均设置在蜗壳100的第二蜗壳130上。
如图6和图7所示,离心风机还包括设置有轴承的轴承支架500,轴承支架500可拆卸地安装在中隔板400上,电机300的输出轴310穿设在轴承支架500上的轴承中,轴承的设置使得输出轴310转动时更顺畅。当双头电机为双头电机时,离心风机包括两个轴承支架500,双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310分别穿设在两个轴承支架500上的轴承中。
图6-图13所示的离心风机的装配过程如下:电机300为双头电机,蜗壳100包括第一蜗壳120和第二蜗壳130,离心风叶200包括第一叶轮210和第二叶轮220(结合图1-图5所示),第一叶轮210与第二叶轮220通过连接杆211和连接轴221相连,完成离心风叶200的装配;接着使电机300的输出轴310穿设在离心风叶200的转轴孔201中,将连接杆211和连接轴221均与输出轴310上的叶轮固定区311连接固定,完成离心风叶200与电机300的装配;再将电机300通过紧固件600安装至中隔板400上,电机300的两个输出轴310分别穿设在两个轴承支架500上的轴承中;然后将第二蜗壳130与中隔板400通过定位柱107和定位孔401进行定位,用螺钉穿过固定通孔109后与螺纹孔403螺纹配合,从而将第二蜗壳130固定在中隔板400上,此时离心风叶200恰好落于蜗壳100的做功区域;最后将第一蜗壳120与第二蜗壳130通过第一卡扣122和第二卡扣131进行连接,完成离心风叶200与蜗壳100的装配,形成如图6所示的结构,可以进行工作。
如图14和图15所示,图14和图15分别为现有技术中的两种离心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在限定外形尺寸的前提下,为了实现既定目标的送风量,图14所示的现有离心风机采用了四个蜗壳100’,每个蜗壳100’开设两个进风口的设计;图15所示的现有离心风机采用了两个蜗壳100’,每个蜗壳100’开设有两个进风口的设计,其与图14所示的现有离心风机相比虽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由于离心风叶的特性,在轴向上做功不一致,导致并非加长离心风叶和蜗壳100’便可以使其送风量上升,反而可能达到稳定值后就不再增加,实现不了既定目标。
而本申请提供的离心风机通过在传统蜗壳100的两个第一进风口102之间增加第二进风口103,以及在风道中设置包括第一叶轮210和第二叶轮220的离心风叶200,相较于图15所示的现有离心风机,本申请极大地提高了处于蜗壳100中间部位的离心风叶200的做功能力,进而提高了风量,在限定外形尺寸的的前提下,能达到风量需求且流场更均匀;相较于图14所示的现有离心风机,在达到风量需求的前提下,本申请的离心风机的蜗壳100数量更少,装配效率更高,并且本申请单个蜗壳100长度可以做得比图14所示现有离心风机的两个蜗壳100’的长度之和要小,经济效益更优(成本更低),动平衡更优。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离心风机和风管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离心风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叶轮(210)和第二叶轮(220),其中,所述第一叶轮(210)上设置有连接杆(211),所述连接杆(211)与所述第二叶轮(220)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叶轮(210)、所述连接杆(211)与所述第二叶轮(220)一体成型;
转轴孔(201),所述转轴孔(201)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叶轮(210)、所述连接杆(211)与所述第二叶轮(220)。
2.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蜗壳(100),所述蜗壳(100)内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开设在所述蜗壳(100)上的出风口(101)和两个第一进风口(102),两个所述第一进风口(102)分别设置在所述蜗壳(100)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所述蜗壳(100)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103),所述第二进风口(103)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进风口(102)之间并与所述风道连通;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叶,所述离心风叶(200)设置在所述风道内,且所述第二进风口(103)位于第一叶轮(210)和第二叶轮(220)之间;
电机(300),所述电机(300)的输出轴(310)穿设于转轴孔(201)中并能驱动所述离心风叶(200)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103)为至少两个,当所述第二进风口(103)超过两个时,多个所述第二进风口(103)沿所述蜗壳(1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所有所述第二进风口(103)将所述风道分割成多个子风道(105);
所述第一叶轮(210)和所述第二叶轮(220)依次交替地设置在多个所述子风道(105)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叶轮(210)上设置有连接杆(211)时,所述第二叶轮(220)上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转轴孔(201)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叶轮(210)、所述连接杆(211)、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二叶轮(220);
所述连接杆(211)开设有沿所述连接杆(2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插孔(212),所述插孔(212)的直径大于所述转轴孔(201),所述连接轴插入所述插孔(212)中过盈配合、螺钉连接或者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100)包括第一蜗壳(120)和第二蜗壳(130),所述第一蜗壳(120)和所述第二蜗壳(130)可拆卸连接并围合成所述风道,所述出风口(101)设置在所述第二蜗壳(13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蜗壳(130)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子风道(105)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出风口(101),多个所述出风口(101)沿所述蜗壳(100)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出风口(101)之间设置有挡风板(106)。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进风口(102)处和每个所述第二进风口(103)处均设置有集流器(11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包括两个所述蜗壳(100)和两个所述离心风叶(200),两个所述离心风叶(200)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两个所述蜗壳(100)的所述风道内,所述电机(300)为双头电机,所述双头电机位于两个所述蜗壳(100)之间,且所述双头电机的两个所述输出轴(310)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离心风叶(200)的所述转轴孔(201)中。
9.根据权利要求2或8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还包括中隔板(400),所述蜗壳(100)和所述电机(300)均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中隔板(400)上。
10.一种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包括如权利要求2~9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机。
CN202222494825.6U 2022-09-20 2022-09-20 离心风叶、离心风机及风管机 Active CN2185984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94825.6U CN218598449U (zh) 2022-09-20 2022-09-20 离心风叶、离心风机及风管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94825.6U CN218598449U (zh) 2022-09-20 2022-09-20 离心风叶、离心风机及风管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98449U true CN218598449U (zh) 2023-03-10

Family

ID=85401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94825.6U Active CN218598449U (zh) 2022-09-20 2022-09-20 离心风叶、离心风机及风管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984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3803C (zh) 涡轮风机及应用这种涡轮风机的空调机
CN108266808A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109404305B (zh) 一种仿生叶片无蜗壳离心通风机
CN218598449U (zh) 离心风叶、离心风机及风管机
CN211666920U (zh)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CN216134322U (zh) 风冷结构、盘式电机及飞行器
CN113280403B (zh) 风机及空调器
CN212511458U (zh) 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4945081U (zh) 一种超低噪音高效轴流风机
CN210118279U (zh) 风叶、风机组件、风道部件及空调器
CN114658684A (zh) 一种动叶轮、带有该动叶轮的风机总成以及吸尘器
CN218030796U (zh) 一种轴流风机
CN218953598U (zh) 离心风机及空调
CN214949403U (zh) 风机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837367U (zh) 离心风机的蜗壳、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CN219711860U (zh) 离心风轮、离心风机及空调系统
CN215566909U (zh) 一种家用空调贯流风扇的装配结构
CN213955442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76330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692957U (zh) 一种双进风管道风机
CN117905712B (zh) 一种两级可变速低噪声轴流风机
CN217462603U (zh) 高能效交流电风机
CN220227238U (zh) 一种轴流式通风机
CN220505388U (zh) 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CN115342078B (zh) 一种带模块扩压结构的高效离心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