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94293U - 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的网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的网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94293U
CN218594293U CN202221901483.9U CN202221901483U CN218594293U CN 218594293 U CN218594293 U CN 218594293U CN 202221901483 U CN202221901483 U CN 202221901483U CN 218594293 U CN218594293 U CN 2185942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ed portion
folded
fold
adjacent
f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0148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暑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Kuangji Automobile Accesso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Kuangji Automobile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Kuangji Automobile Accesso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Kuangji Automobile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0148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942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942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942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的网布,网布包括在网布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的折叠部和延展部,折叠部为与其相邻的延展部延伸后弯曲折叠形成,折叠部的两个折叠部底端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增加可容蓄的网布长度,还可以在安全气囊门未触发时维持网布的压缩状态,而在触发时快速展开,牵引安全气囊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的网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的网布。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车辆乘坐人员的安全,设置了车辆安全气囊组件。车辆安全气囊组件属于车辆配件,其主要包括安全气囊、遮盖安全气囊的安全气囊门,以及用于安全气囊的网布。安全气囊门打开(触发)时,安全气囊充气弹出。由于此时安全气囊充气弹出速度快,安全气囊门可能在短时间内有很高的受力,容易脱落或破碎,对车辆乘坐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设置用于安全气囊的网布,在安全气囊门打开时牵引车辆安全气囊门,减小其脱落和破碎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的网布,其可以在车辆安全气囊触发时快速展开并牵引车辆安全气囊门,从而避免车辆安全气囊门脱落和破碎,降低其对车辆乘坐人员的危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的网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包括在所述网布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的折叠部和延展部,所述折叠部为与其相邻的所述延展部延伸后弯曲折叠形成,所述折叠部的两个折叠部底端活动连接。
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折叠部包括至少一个折回,所述折回由所述折叠部向内凹陷形成。
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折回与以下至少之一活动连接:(a)包括所述折回的所述折叠部的折叠部底端;(b)与包括所述折回的所述折叠部相邻的所述延展部。
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折叠部的折叠部顶端与相邻的所述延展部活动连接。
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折叠部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延展部的材质为梭织布。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网布具有一个所述折叠部和与所述折叠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延展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网布具有一个所述折叠部和与所述折叠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延展部,所述折叠部具有一个折回,所述折回由所述折叠部向内凹陷形成,所述折回的折回顶端与所述折叠部的折叠部底端平齐,并与其活动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网布具有一个所述折叠部和与所述折叠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延展部,所述折叠部具有一个位于所述折叠部边缘的折回,所述折回由所述折叠部向内凹陷形成,所述折回的折回顶端与一个相邻的所述延展部活动连接,所述折叠部的折叠部顶端与另一个相邻的所述延展部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网布的材质为梭织布,所述活动连接为缝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梭织布具有绞织结构,所述绞织结构中每两根经纱上下绞织绑住一根纬纱,每根所述经纱为Z捻的1000~3000D芳纶纤维,每根所述纬纱为2000~4000D高强涤纶纤维,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的密度分别为35~45根/10c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折叠结构可以增加可容蓄的网布长度,减小用于安全气囊的网布的占用面积,便于将其收纳在较小的空间内;此外,进一步将折叠结构活动连接在网布主体结构上,有利于在平时稳定保持网布的各项结构,并在安全气囊触发时及时展开网布,以牵引安全气囊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的用于安全气囊的网布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绘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上”、“下”、“左”、“右”、“高”、“低”、“内”、“外”等指示方向的用词仅为表述方便,而非是限制性的。
在本文中,“延伸方向”是指安全气囊触发后网布的伸展方向。
在本文中,“至少一种(个)”表示一种(个)或一种(个)以上。
在本文中,“多种(个)”表示两种(个)或两种(个)以上。
在本文中,“车辆”或其它类似术语通常包括机动车辆,诸如包括运动型多用途车辆(SUV)、公共汽车、卡车及各种商用车辆的乘用车辆,包括各种小船和大船的船只,飞机等;并且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氢动力车辆和其它替代燃料车辆(例如,以石油以外的能源为燃料)。混合动力车辆是具有两个或更多动力源的车辆,例如,汽油和电动双动力车辆。
在本文中,“包括”、“包含”、“含有”和“具有”等用语是开放性的,不排除额外的未列举的元素、步骤或成分。表述“由…组成”排除未指明的任何元素、步骤或成分。“基本上由…组成”用语指范围限制在指定的元素、步骤或成分,加上任选存在的不会实质上影响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基本和新的特征的元素、步骤或成分。应当理解,“包括”用语涵盖“基本上由…组成”和“由…组成”用语。
在本文中,“安全气囊门”也称作安全气囊盖,是指用于覆盖、隐藏安全气囊的装置,安全气囊充气弹出时,车辆安全气囊门打开,充气的安全气囊因而可以与乘坐人员直接接触并提供缓冲。
在本文中,“网布”是指连接安全气囊门的部件,其在安全气囊门打开时牵引安全气囊门。
图1-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的用于安全气囊的网布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7所示,网布1包括在所述网布1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的折叠部2和延展部3,其中折叠部2与延展部3均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例如,参考图1、图3-图7,网布1可以具有间隔设置的一个折叠部2和两个延展部3;参考图2,网布1也可以具有间隔设置的两个折叠部2和三个延展部3;未示出的,网布中延展部的数量还可以等于或小于折叠部的数量。
此外,如图1-图7所示,折叠部2为与其相邻的延展部3延伸后弯曲折叠形成,即折叠部2与延展部3共同使用一块纺织材料。例如,参考图1-图7,折叠部2可以为位于其两侧的延展部3延伸后弯曲折叠形成;未示出的,折叠部也可以仅由位于一侧的延展部延伸后弯曲折叠形成,而不具有另一侧的延展部,或与另一侧延展部属于不同材质。除共同使用一块纺织材料外,每个折叠部和延展部的材质都单独选自针织物、梭织物、无纺布、美纹纸、塑料膜片等本领域内通用材料或其结合。在本文中,参考图1-图7,折叠部2包括折叠部顶端21和折叠部底端22,折叠部顶端21是指折叠部2中折叠凸起的最高点的部分(远离延展部),折叠部底端22是指折叠部2中靠近相邻延展部3的部分;未示出的,当折叠部仅有一个相邻的延展部时,另一个折叠部底端是指折叠部中位于另一侧的边缘部分。一个折叠部中具有多个折叠部顶端的,或多个折叠部各自具有折叠部顶端的,这些折叠部顶端可以平齐(如图2-图5所示)或不平齐。
进一步的,折叠部的两个折叠部底端活动连接(图1-图7未示出)。在本文中,活动连接是指一种在较大应力作用下可以断开的连接方式,包括缝线连接、无纺布面料包覆连接。为避免疑义,“折叠部的两个折叠部底端活动连接”是网布的任何一个折叠部中的两个折叠部底端活动连接,而并非是要求网布中的全部折叠部底端必须共同活动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在网布中设置折叠部,可以增加可容蓄的网布长度,使得网布容易收纳,占用面积更小;此外,将折叠部底端活动连接,可以在安全气囊门未触发时维持折叠部的压缩状态,稳定保持网布的整体结构,而在安全气囊门触发时可以快速解除连接状态,展开网布以牵引安全气囊门。
参考图3-图7,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折叠部2包括至少一个折回4,折回4由折叠部2向内凹陷形成。在本文中,继续参考图3-图7,一个折叠部2中可以具有一个(如图3-图6所示)或多个(如图7所示)折回4,每个折回4包括折回顶端41和折回底端;折回顶端41是指折回4中远离折叠部顶端21一侧的部分,折回顶端41可以低于折叠部底端22(如图3所示)、与折叠部底端22平齐(如图4、图7所示)或高于/超出折叠部底端22(如图5-图6所示);折回底端一般是其所连接的折叠部顶端21(如图3-图5、图7所示),但当折回4位于折叠部2边缘(如图6所示)时,其中一个折回底端塌陷至折叠部底端22;当折回4位于折叠部2边缘(如图6所示)时,折回顶端41与折叠部顶端21两者之间可能可以对换。一个折叠部2具有多个折回4的,这些折回4的折回顶端41可以平齐(如图7所示)或不平齐。
本技术方案中,在网布的折叠部中设置折回,可以进一步增加可容蓄的网布长度,使得网布更容易收纳,其占用面积更小。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折回与以下至少之一活动连接:(a)包括所述折回的折叠部的折叠部底端;(b)与包括所述折回的折叠部相邻的延展部。例如,以折回顶端41与折叠部底端22的长度关系为考量,当折回顶端41与折叠部底端22平齐(如图4、图7所示)时,可以将这个折叠部2中的折回顶端41与两个折叠部底端22共同活动连接(活动连接结构未示出);当折回顶端41高于或超出折叠部底端22(如图5-图6所示)时,可以将折回顶端41与一侧(可以为图中左侧或右侧)的延展部3活动连接(活动连接结构未示出)。为避免疑义,本实施方案中可以使用折回中合适的任一位置与可选部位连接,并非必须通过折回顶端活动连接。此外,选择折回与何种可选部位连接时,还可以以其他因素为考量,例如是否更便于形成活动连接,是否在网布的制作工序上更为便利等。
本技术方案中,将折回活动连接至折叠部底端及相邻的延展部至少之一,可以避免折回部分弹回,保持折回结构;同时,可以提供更多活动连接点位,增加折叠部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在安全气囊未触发时弹出。此外,本技术方案中,将高于折叠部底端的折回顶端活动连接至相邻的延展部的,还可以拉近折回顶端与延展部的距离,减少网布在垂直于延伸方向上所需要的空间,使得网布更容易收纳。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折叠部的折叠部顶端与相邻的延展部活动连接。参考图1、图3-图7,当网布1只有一个折叠部2时,折叠部顶端21可以与任意一侧的延展部3活动连接(未示出);其中,参考图3-图5、图7,折叠部2具有多个折叠部顶端21的,每个折叠部顶端21可以分别与任意一侧的延展部3活动连接(未示出),但,例如,多个折叠部顶端21中位于最左侧的折叠部顶端21与图中右侧的延展部3活动连接,则位于其右侧的折叠部顶端21向图中左侧的延展部3活动连接受限,将只能也与图中右侧的延展部3活动连接;此外,未示出的,当折叠部因处于网布边缘等原因仅有一侧具有延展部时,折叠部顶端也仅能与该侧的延展部活动连接。参考图2,当网布1具有多个折叠部2时,至少一个折叠部2的折叠部顶端21与其相邻的延展部3活动连接(未示出)。优选地,参考图1-图7,延展部3中与折叠部顶端21活动连接(未示出)的位置与折叠部2的高度相对应;优选的,参考图3-图5、图7,属于同一个折叠部2的多个折叠部顶端21可以均与同一侧的延展部3活动连接(未示出)。
本技术方案中,将折叠部的折叠部顶端与相邻的延展部活动连接,可以提供更多活动连接点位,增加折叠部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其在安全气囊未触发时弹出;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拉近折叠部顶端与延展部的距离,减少网布在垂直于延伸方向上所需要的空间,使得网布更容易收纳。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折叠部和与其相邻的延展部的材质为梭织布。梭织布织造较简单,来源广泛,重量较轻,在经向和纬向具有适当的断裂强度,适宜于作为网布。
参考图1,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网布1具有一个折叠部2和与折叠部2相邻的两个延展部3。本实施方案的网布结构类似于“T”型。本实施方案是在增加可容蓄的网布长度、保有网布的较好的收纳性能的前提下,结构与制作工艺更为简单的网布设计。
参考图4,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网布1具有一个折叠部2和与折叠部2相邻的两个延展部3,折叠部2具有一个折回4,折回4由折叠部2向内凹陷形成,折回4的折回顶端41与折叠部2的折叠部底端22平齐,并与其活动连接(活动连接结构未示出)。本实施方案的网布结构类似于“M”型。本实施方案中,在网布的折叠部中设置折回,可以增加可容蓄的网布长度,使得网布更容易收纳,其占用面积更小;此外,将折回顶端活动连接至折叠部底端,可以避免折回部分弹回,保持折回结构,同时还可以提供更多活动连接点位,增加折叠部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其在安全气囊未触发时弹出。
参考图6,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网布1具有一个折叠部2和与折叠部2相邻的两个延展部3,折叠部2具有一个位于折叠部2边缘的折回4,折回4由折叠部2向内凹陷形成,折回4的折回顶端41与一个相邻的延展部3活动连接(活动连接结构未示出),折叠部2的折叠部顶端21与另一个相邻的延展部3活动连接(活动连接结构未示出)。优选地,折回顶端和折叠部顶端与相对其更远一侧的延展部活动连接。例如,参考图6,折回顶端41与图中左侧的延展部3活动连接(活动连接结构未示出),折叠部顶端21与图中右侧的延展部3活动连接(活动连接结构未示出),这样可以减少折叠部底端22的弯曲程度,减少其所受应力,提高网布结构的稳定性。优选地,参考图6,延展部3中与折叠部顶端21及折回顶端41活动连接(未示出)的位置与折叠部2及折回4的高度相对应。本实施方案的网布结构类似于“Z”型。
本实施方案中,在网布的折叠部中设置折回,可以增加可容蓄的网布长度,使得网布更容易收纳,其占用面积更小;此外,将折回顶端活动连接至相邻的延展部,可以避免折回部分弹回,保持折回结构;而将折回顶端以及折叠部顶端活动连接至相邻的延展部,均可以提供更多活动连接点位,增加折叠部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其在安全气囊未触发时弹出,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拉近折回顶端以及折叠部顶端与延展部的距离,减少网布在垂直于延伸方向上所需要的空间,使得网布更容易收纳。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网布的材质为梭织布,活动连接为缝线连接。本实施方案中,梭织布织造较简单,来源广泛,重量较轻,在经向和纬向具有适当的断裂强度,适宜于作为网布;同时,缝线连接工艺简单,便于操作,且能够提供适当的断裂强度,使得网布可以在安全气囊未触发时保持收缩结构,而在安全气囊触发时受到应力而断开,及时牵引安全气囊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梭织布具有绞织结构,绞织结构中每两根经纱上下绞织绑住一根纬纱,每根经纱为Z捻的1000~3000D芳纶纤维,每根纬纱为2000~4000D高强涤纶纤维,经纱和纬纱的密度分别为35~45根/10cm。本实施方案中,所用绞织结构工艺简单,便于操作,结合所用的纤维材质,能够提供适当的断裂强度,在安全气囊触发时能够牵引安全气囊门。
实施例1
参考图1,网布1包括在所述网布1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一个折叠部2和与折叠部2相邻的两个延展部3,折叠部2与相邻延展部3共同使用一块梭织布,并由延展部3延伸后弯曲折叠形成,折叠部2的两个折叠部底端22使用缝线连接(缝线连接结构未示出)。所述梭织布具有绞织结构,所述绞织结构中每两根经纱上下绞织绑住一根纬纱,每根所述经纱为Z捻的1670D芳纶纤维,每根所述纬纱为2200D高强涤纶纤维,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的密度分别为41根/10cm,其织造方法可以为本领域公知的方法之一。本实施例的网布结构类似于“T”型。
实施例2
参考图4,网布1包括在所述网布1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一个折叠部2和与折叠部2相邻的两个延展部3,折叠部2与相邻延展部3共同使用一块梭织布,并由延展部3延伸后弯曲折叠形成,折叠部2的两个折叠部底端22使用缝线连接(缝线连接结构未示出);折叠部2具有一个折回4,折回4由折叠部2向内凹陷形成,折回4的折回顶端41与折叠部2的折叠部底端22平齐,并与其使用缝线连接(缝线连接结构未示出)。所述梭织布具有绞织结构,所述绞织结构中每两根经纱上下绞织绑住一根纬纱,每根所述经纱为Z捻的1000D芳纶纤维,每根所述纬纱为2000D高强涤纶纤维,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的密度分别为45根/10cm,其织造方法可以为本领域公知的方法之一。本实施例的网布结构类似于“M”型。
实施例3
参考图6,网布1包括在所述网布1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一个折叠部2和与折叠部2相邻的两个延展部3,折叠部2与相邻延展部3共同使用一块梭织布,并由延展部3延伸后弯曲折叠形成,折叠部2的两个折叠部底端22使用缝线连接(缝线连接结构未示出);折叠部2具有一个位于所述折叠部2边缘的折回4,折回4由所述折叠部2向内凹陷形成,折回4的折回顶端41与图中左侧的延展部3使用缝线连接(缝线连接结构未示出),折叠部2的折叠部顶端21与图中右侧的延展部3使用缝线连接(缝线连接结构未示出),延展部3中被缝线连接的位置与折叠部2及折回4的高度相对应。所述梭织布具有绞织结构,所述绞织结构中每两根经纱上下绞织绑住一根纬纱,每根所述经纱为Z捻的3000D芳纶纤维,每根所述纬纱为4000D高强涤纶纤维,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的密度分别为35根/10cm,其织造方法可以为本领域公知的方法之一。本实施例的网布结构类似于“Z”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安全气囊的网布进行了详尽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对本实用新型的变更和改进将是可能的,而不会超出附加权利要求所规定的构思和范围,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的网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包括在所述网布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的折叠部和延展部,所述折叠部为与其相邻的所述延展部延伸后弯曲折叠形成,所述折叠部的两个折叠部底端活动连接,所述折叠部底端是指所述折叠部中靠近相邻延展部的部分,但当所述折叠部仅有一个相邻的延展部时,另一个所述折叠部底端是指所述折叠部中位于另一侧的边缘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布,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折叠部包括至少一个折回,所述折回由所述折叠部向内凹陷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布,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折回与以下至少之一活动连接:
(a)包括所述折回的所述折叠部的折叠部底端;
(b)与包括所述折回的所述折叠部相邻的所述延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网布,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折叠部的折叠部顶端与相邻的所述延展部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网布,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折叠部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延展部的材质为梭织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具有一个所述折叠部和与所述折叠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延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具有一个所述折叠部和与所述折叠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延展部,所述折叠部具有一个折回,所述折回由所述折叠部向内凹陷形成,所述折回的折回顶端与所述折叠部的折叠部底端平齐,并与其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具有一个所述折叠部和与所述折叠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延展部,所述折叠部具有一个位于所述折叠部边缘的折回,所述折回由所述折叠部向内凹陷形成,所述折回的折回顶端与一个相邻的所述延展部活动连接,所述折叠部的折叠部顶端与另一个相邻的所述延展部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网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的材质为梭织布,所述活动连接为缝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梭织布具有绞织结构,所述绞织结构中每两根经纱上下绞织绑住一根纬纱,每根所述经纱为Z捻的1000~3000D芳纶纤维,每根所述纬纱为2000~4000D高强涤纶纤维,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的密度分别为35~45根/10cm。
CN202221901483.9U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的网布 Active CN2185942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01483.9U CN218594293U (zh)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的网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01483.9U CN218594293U (zh)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的网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94293U true CN218594293U (zh) 2023-03-10

Family

ID=85395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01483.9U Active CN218594293U (zh)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的网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942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4014A (zh) 包裹可膨胀物用的物件
JP7489777B2 (ja) ノンコートエアバッグ用織物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EP0608437B1 (en) Air bag of high bursting strength
JP4666495B2 (ja) 乗員拘束ベルト用ウェビング、シートベルト、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218594293U (zh) 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的网布
EP3418129B1 (en) Bag body
JP2010203023A (ja) エアバッグ用織物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JP2017193319A (ja) エアバッグ
WO2019065894A1 (ja) ノンコートエアバッグ用織物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JP2002069790A (ja)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JPH0692217B2 (ja) エアバック
JP4711378B2 (ja) エアバッグ基布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JP2006027373A (ja) エアバッグ
JP3462848B2 (ja) 産業資材用基布
JP2022545977A (ja) 多重織物
JPH06128836A (ja)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WO1999022967A1 (fr) Airbag
JP2003041487A (ja)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JP2006016707A (ja)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エアバッグ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4258946B2 (ja) 袋織エアバッグ
JP3545878B2 (ja) エアバッグ用ノンコート織物基布
JP2001271247A (ja)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JP3033350U (ja) エアーバッグ・システム搭載パラグライダー
JP2001277970A (ja) エアバッグ用布
JP3085790B2 (ja) 基布排気式エアバッ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