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77882U - 后地板加强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地板加强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577882U CN218577882U CN202222583249.2U CN202222583249U CN218577882U CN 218577882 U CN218577882 U CN 218577882U CN 202222583249 U CN202222583249 U CN 202222583249U CN 218577882 U CN218577882 U CN 2185778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r floor
- main body
- connecting portion
- floor
- cross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后地板加强组件及车辆,其中,后地板加强组件安装在后地板主体上,所述后地板主体安装在间隔设置的两个纵梁上,所述后地板加强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后地板横梁和连接结构,所述后地板横梁设置在两个所述纵梁之间;所述连接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后地板横梁和所述纵梁;在所述后地板横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连接结构的宽度随着靠近所述纵梁而增大,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纵梁的连接面积大于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后地板横梁的连接面积。本申请能够让后地板主体的连接强度更高,使后地板主体具有更好的振动衰减能力,减小了路面通过轮胎传递到后地板主体的振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地板加强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相关的技术领域中,后地板是车辆放置物品的位置,该位置由于钣金面比较大,结构较弱,当有激励传递至该位置时易引起振动及辐射噪声。传统车辆车内噪声激励源主要来自发动机和路面,对于混动汽车,路面激励成了最大来源,路面对轮胎激励力通过悬架传递至后地板,地板共振产生路噪问题,从而向车内辐射噪声,为了更好地控制车内噪声水平,需要控制后地板的强度,降低振动响应,避免其共振产生路噪问题。但是,现有后地板结构较弱,无法满足降低振动响应,减少路噪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后地板加强组件及车辆,其能够让后地板主体的连接强度更高,使后地板主体具有更好的振动衰减能力,减小了路面通过轮胎传递到后地板主体的振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地板加强组件,安装在后地板主体上,所述后地板主体安装在间隔设置的两个纵梁上,所述后地板加强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后地板横梁和连接结构,所述后地板横梁设置在两个所述纵梁之间;所述连接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后地板横梁和所述纵梁;其中,在所述后地板横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连接结构的宽度随着靠近所述纵梁而增大,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纵梁的连接面积大于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后地板横梁的连接面积。
基于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后地板加强组件用于对后地板主体进行加强,提高后地板主体的强度以及承载能力。后地板主体的两侧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纵梁上,至少一个后地板横梁可以对后地板主体的整体强度进行增加,连接结构可以将后地板横梁与纵梁的连接强度提高。具体可以将后地板横梁的端部通过连接结构固定在对应的纵梁上,连接结构的宽度随着靠近所述纵梁而增大,这样可以使连接结构与所述纵梁的连接面积大于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后地板横梁的连接面积,提高后地板横梁和纵梁的连接强度,这样可以使得后地板横梁能够借助纵梁的刚度提升加强效果,进一步加强后地板主体,从而提升后地板主体的振动衰减能力,减小了路面通过轮胎传递到后地板主体的振动,提高了车辆整体的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主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主体与所述后地板横梁的端部连接;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靠近所述后地板主体的一侧,并固定在所述后地板主体上,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处于所述连接主体的相对两侧;第二连接部设在所述连接主体靠近所述纵梁的一侧,并固定在所述纵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后地板横梁的端部固定连接,且在所述后地板横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后地板横梁的端部具有重叠部分;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纵梁部固定连接,且在所述后地板横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纵梁具有重叠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梁上具有后副车架安装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后副车架安装结构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地板加强组件还包括支架结构,支架结构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后地板横梁上,支架结构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后地板主体上;相对于所述后地板主体所在的平面,所述支架结构第一端的连接高度高于所述支架结构第二端的连接高度,以使所述支架结构、所述后地板横梁、所述后地板主体形成三角形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结构包括支架主体、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靠近所述后地板横梁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第四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背离所述后地板横梁的一端,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后地板主体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能够增加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后地板横梁的连接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地板横梁设置有两个,包括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与所述后横梁间隔设置,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连接结构;
所述后地板主体包括第一后地板和第二后地板,所述第一后地板和第二后地板前后拼接且固定连接,所述前横梁安装在所述第一后地板上,所述后横梁安装在所述第一后地板上;
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前横梁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包括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所述第一子连接部环设于所述支架主体背离所述后地板横梁的一端,所述第一子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后地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子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子连接部背离所述支架主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子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后地板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结构上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为拱形凸起,所述拱形凸起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拱形凸起横跨所述支架主体、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后地板主体以及如上述的后地板加强组件,车架具有间隔设置的两个纵梁;后地板主体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纵梁上,如上述的后地板加强组件,所述后地板加强组件至少部分地安装在所述后地板主体上。
基于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具有上述后地板加强组件的车辆可以使得后地板横梁能够借助纵梁的刚度提升加强效果,进一步加强后地板主体,从而提升后地板主体的振动衰减能力,减小了路面通过轮胎传递到后地板主体的振动,提高了车辆整体的舒适性。具体地,后地板加强组件用于对后地板主体进行加强,提高后地板主体的强度以及承载能力。后地板主体的两侧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纵梁上,至少一个后地板横梁可以对后地板主体的整体强度进行增加,连接结构可以将后地板横梁与纵梁的连接强度提高。具体可以将后地板横梁的端部通过连接结构固定在对应的纵梁上,连接结构的宽度随着靠近所述纵梁而增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后地板加强组件连接到后地板主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支架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支撑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后地板主体;110、第一后地板;120、第二后地板;200、后地板横梁;210、前横梁;220、后横梁;300、连接结构;310、连接主体;320、第一连接部;321、第一重叠部;322、第二重叠部;330、第二连接部;400、支架结构;410、支架主体;420、第三连接部;421、第一延伸部;430、第四连接部;431、第一子连接部;432、第二子连接部;440、加强结构;500、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后地板加强组件,能够让后地板主体100的连接强度更高,使后地板主体100具有更好的振动衰减能力,减小了路面通过轮胎传递到后地板主体100的振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后地板加强组件,安装在后地板主体100上,后地板主体100安装在间隔设置的两个纵梁500上,后地板加强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后地板横梁200和连接结构300,后地板横梁200设置在两个纵梁500之间;连接结构300的两端分别连接后地板横梁200和纵梁500,其中,在后地板横梁200的长度方向上,连接结构300的宽度随着靠近纵梁500而增大,连接结构300与纵梁500的连接面积大于连接结构300与后地板横梁200的连接面积。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每个后地板横梁200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结构300,也可以只在后地板横梁200一端设置连接结构300,本申请不做限制,可以依据具体需求设置;
基于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后地板加强组件用于对后地板主体100进行加强,提高后地板主体100的强度以及承载能力。后地板主体100的两侧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纵梁500上,至少一个后地板横梁200可以对后地板主体100的整体强度进行增加,连接结构300可以提高后地板横梁200与纵梁500的连接强度。具体可以将后地板横梁200的端部通过连接结构300固定在对应的纵梁500上,连接结构300的宽度随着靠近纵梁500而增大,这样可以使连接结构300与纵梁500的连接面积大于连接结构300与后地板横梁200的连接面积,提高后地板横梁200和纵梁500的连接强度,这样可以使后地板横梁200能够借助纵梁500的刚度提升对后地板主体100的加强效果,进一步加强后地板主体100,从而提升后地板主体100的振动衰减能力,减小了路面通过轮胎传递到后地板主体100的振动,提高了车辆整体的舒适性。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让后地板主体100的连接强度更高,使后地板主体100具有更好的振动衰减能力,减小了路面通过轮胎传递到后地板主体100的振动。
参照图2和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结构300包括连接主体310、第一连接部320和第二连接部330,连接主体310、第一连接部320和第二连接部330可以一体设置,连接主体310与后地板横梁200的端部连接;第一连接部320设置在连接主体310靠近后地板主体100的一侧,并固定在后地板主体100上,第一连接部320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处于连接主体310的相对两侧;第二连接部330设在连接主体310靠近纵梁500的一侧,并固定在纵梁500上。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主体310的相对两侧指的是沿后地板横梁200宽度方向的两侧。
基于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连接主体310用于支撑后地板横梁200和纵梁500之间的这部分空间,可以将连接主体310的第一端与后地板横梁200固定连接,将连接主体310的第二端和纵梁50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320可以将连接主体310固定连接在后地板主体100上,连接主体310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部320,通过两个第一连接部320可以使后地板主体100稳定地固定连接在后地板主体100上;第二连接部330可以将连接主体310与纵梁500固定在一起。连接主体310背离第二连接部330的一侧可以与后地板横梁200的端部固定连接,上述结构可以通过连接结构300将后地板横梁200和纵梁500稳定地连接在一起,并且由于连接结构300的宽度随着靠近纵梁500而增大,可以使连接结构300与纵梁500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各个部件的连接方式可以包括焊接、粘接、固定件连接等方式。固定件可以为螺钉、铆钉、螺栓等。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主体310可以包括连接板和加强板,加强板设置有两个,两个加强板分别处于连接板的两侧,加强板与连接板呈角度设置,两个加强板之间的间距随着靠近纵梁500而增大。连接板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安装孔可以安装一些车辆的其他部件,可以在安装孔的周围设置冲压出来的凸起结构进行加强,以减少安装孔周围出现应力集中的可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20的第一端与后地板横梁200的端部固定连接,且在后地板横梁200的长度方向上,第一连接部320的第一端与后地板横梁200的端部具有重叠部分;
第一连接部320的第二端与纵梁500固定连接,且在后地板横梁200的长度方向上,第一连接部320的第二端与纵梁500具有重叠部分。
基于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上述结构可以分别提高连接结构300与后地板横梁200、纵梁5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可以进一步加强后地板主体10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连接部320可以包括连接本体、第一重叠部321和第二重叠部322,其中,连接本体与后地板主体100直接连接、第一重叠部321与后地板主体100以及部分后地板横梁200叠设、第二重叠部322与后地板主体100以及部分后纵梁500叠设。对应的,在后地板横梁200的长度方向上,第一重叠部321是指第一连接部320与后地板横梁200的端部具有重叠的部分,这部分具体是与后地板主体100、后地板横梁200形成三层叠设,第一重叠部321具体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20的第一端,第一重叠部321与后地板横梁200固定连接;第二重叠部322是指第一连接部320与纵梁500具有重叠的部分,这部分具体是与后地板主体100、纵梁500形成三层叠设,第二重叠部322具体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20的第二端,第二重叠部322与纵梁500固定连接;上述的固定连接可以包括且不限于焊接、熔接、粘接、固定件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纵梁500上可以设置方便连接后地板主体100的延伸板,上述第二重叠部322具体可以重叠在延伸板上,延伸板可以更好地连接后地板主体100,以提高后地板主体100与纵梁500的连接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纵梁500上具有后副车架安装结构,第二连接部330与后副车架安装结构固定连接。
基于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上述结构可以使连接结构300能够同时连接到纵梁500、后副车架安装结构、后地板主体100、后地板横梁200,这样可以使纵梁500、后副车架安装结构、后地板主体100、后地板横梁200之间的连接强度得到加强,使车辆的后副车架具有更强的振动衰减能力,减小了路面通过轮胎传递到后地板主体100再传递到后副车架的振动,降低传递至后乘坐室的振动和路噪,提高了车辆后乘坐室的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后副车架具有四个安装点,分别对应四个后副车架安装结构,本申请的后地板横梁200具有两个,分别为前横梁210和后横梁220,每个后地板横梁200对应两个连接结构300,对应设置有四个连接结构300,每个连接结构300都对应连接到一个后副车架安装结构上,以对相互连接的各个部分叠加了加强效果,使得后副车架中四个安装点的刚度都有较大的提升,提高振动衰减能力。上述后地板主体100两侧的纵梁500上设置有的安装点可以为车辆纵臂、螺旋簧、后副车架等的安装点,后副车架可以设置有四个安装点,并两两对称分布。
参照图4和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后地板加强组件还包括支架结构400,支架结构400的第一端连接在后地板横梁200上,支架结构400的第二端连接在后地板主体100上;相对于后地板主体100所在的平面,支架结构400第一端的连接高度高于支架结构400第二端的连接高度,以使支架结构400、后地板横梁200、后地板主体100形成三角形支撑。
基于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支架结构400可以进一步提高后地板横梁200与后地板主体100的连接稳定性,可以对后地板横梁200进行强度检测,并在强度的薄弱处设置上述的支架结构400。支架结构400在连接后可以与后地板横梁200、后地板主体100形成三角形支撑进而具有较强的支撑加强效果。这样可以在有限结构面积内最大限度的提升加强效果,且该支架结构400不受总布置的影响,可在两侧纵梁500之间随意调整位置,实现在最弱的位置起加强作用,具有更好加强效果且重量更小,符合轻量化设计理念。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上述的支架结构400可以设置有多个,具体根据后地板横梁200薄弱点的多寡来设置。比如,后地板横梁200上具有两个薄弱点,就可以在后地板横梁200的两个薄弱点位置设置对应的支架结构400。参照图1,本申请的附图中示例性的体现了前横梁210的中部为薄弱点,并在该位置设置了支架结构400。支架结构400的设置位置相对灵活,具体根据前横梁210或后横梁220的薄弱点数量及位置进行设置。附图1中的后横梁220并没有设置支架结构400,示意出了传统的后地板后部加强件,也可以根据需要将附图1中的两个后地板后部加强件替换为本申请的支架结构40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结构400包括支架主体410、第三连接部420和第四连接部430,支架主体410、第三连接部420和第四连接部430可以是一体设置,第三连接部420设置在支架主体410靠近后地板横梁200的一端,第三连接部420与后地板横梁200固定连接;第四连接部430设置在支架主体410背离后地板横梁200的一端,第四连接部430与后地板主体100连接。
基于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支架主体410为支架结构400的主要支撑部分,第三连接部420和第四连接部430是将支架主体410连接到其他位置的连接部分。第三连接部420可以将支架主体410固定连接到后地板横梁200上,第四连接部430可以将支架主体410固定连接到后地板主体100上。
需要说明的是,支架主体410的两侧可以分别设置有翻边,以提高支架主体410的支撑强度,翻边可以与支架主体410圆滑过渡,翻边可以使通过冲压、折弯等方式成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420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一延伸部421,第一延伸部421能够增加第三连接部420与后地板横梁200的连接面积。
基于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第一延伸部421的设置可以增大第三连接部420的连接面积,提高第三连接部420与后地板横梁200的连接强度,保证支架结构400与后地板横梁200的连接稳定性。通过支架结构400对后地板横梁200和后地板主体100之类加强后,薄弱点被增强后的后地板横梁200可以进一步提高后地板主体100的减振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于在第三连接部420上设置第一延伸部421,可以根据需要在第一连接部320、第二连接部330、第三连接部420、第四连接部430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对应数量的延伸部。延伸部可以为梯形、扇形、半圆形、波浪形等。延伸部的长度根据需要设置,以第三连接部420为例,第三连接部420可以是朝上的翻边结构,具体在车辆高度方向的长度可以为20mm左右,具体可以在25mm到35mm的范围,延伸部可以朝向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也就是第三连接部420水平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延伸部的延伸长度可以为25mm左右,具体可以在20mm到35mm的范围,当然,延伸部也可以向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不限于附图中的延伸方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后地板主体100包括第一后地板110和第二后地板120,第一后地板110和第二后地板120前后拼接且固定连接,前横梁210安装在第一后地板110上,后横梁220安装在第二后地板120上;
第三连接部420与前横梁210连接,第四连接部430包括第一子连接部431和第二子连接部432,第一子连接部431环设在所述支架主体背离所述后地板横梁的一端,第一子连接部431与第一后地板110固定连接,第二子连接部432设置在第一子连接部431背离支架主体410的一端,第二子连接部432与第二后地板120固定连接。
基于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前横梁210和后横梁220可以进一步提高后地板主体100的强度,第一后地板110和第二后地板120可以降低整个后地板主体100的加工难度,降低生产工艺难度,节省车辆整体的加工成本。第一后地板110和第二后地板120前后拼接且固定连接,固定方式可以为焊接、熔接、粘接等,前横梁210安装在第一后地板110上可以对第一后地板110进行加强,后横梁220安装在第二后地板120上可以对第二后地板120进行加强;在第三连接部420与前横梁210连接,也就是前横梁210上设置有支架结构400时,此时的第四连接部430可以延伸至第一后地板110和第二后地板120的连接位置,此时可以使第四连接部430的第一子连接部431与第一后地板110固定连接,以提高第一后地板110和前横梁210的连接强度,在第一子连接部431环设于支架主体410背离后地板横梁200的一端时,可以使第一子连接部431与第一后地板110的连接面积更大,可以通过在第一子连接部431上设置对应的第二延伸部进一步提高连接面积,此处的第二延伸部与第一延伸部421结构类似,这里不再赘述;第二子连接部432与第二后地板120固定连接,可以提高第一后地板110和第二后地板120之间的连接强度,此时的第二子连接部432与第一子连接部431一体设置,并处于第一子连接部431背离支架主体410的一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结构400上设置有加强结构440,加强结构440为拱形凸起,拱形凸起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拱形凸起横跨支架主体410、第一子连接部431和第二子连接部432。拱形凸起的长度可以为a,且25mm≤a≤35mm,具体可以将拱形凸起的长度设置为端点值或中间值。
基于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加强结构440的设置可以对第四连接部430以及支架主体410进行加强。可以通过上述的拱形凸起对主体与第一后地板110、第二后地板120连接中间薄弱位置进行加强。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后地板主体100以及如上述的后地板加强组件,车架具有间隔设置的两个纵梁500;后地板主体100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纵梁500上,如上述的后地板加强组件,后地板加强组件至少部分地安装在后地板主体100上。
基于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具有上述后地板加强组件的车辆可以使得后地板横梁200能够借助纵梁500的刚度提升加强效果,进一步加强后地板主体100,从而提升后地板主体100的振动衰减能力,减小了路面通过轮胎传递到后地板主体100的振动,提高了车辆整体的舒适性。具体地,后地板加强组件用于对后地板主体100进行加强,提高后地板主体100的强度以及承载能力。后地板主体100的两侧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纵梁500上,至少一个后地板横梁200可以对后地板主体100的整体强度进行增加,连接结构300可以将后地板横梁200与纵梁500的连接强度提高。具体可以将后地板横梁200的端部通过连接结构300固定在对应的纵梁500上,连接结构300的宽度随着靠近纵梁500而增大。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后地板加强组件,安装在后地板主体上,所述后地板主体安装在间隔设置的两个纵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加强组件包括:
至少一个后地板横梁,所述后地板横梁设置在两个所述纵梁之间;
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后地板横梁和所述纵梁;
其中,在所述后地板横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连接结构的宽度随着靠近所述纵梁而增大,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纵梁的连接面积大于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后地板横梁的连接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地板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连接主体,与所述后地板横梁的端部连接;
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靠近所述后地板主体的一侧,并固定在所述后地板主体上,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处于所述连接主体的相对两侧;
第二连接部,设在所述连接主体靠近所述纵梁的一侧,并固定在所述纵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地板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后地板横梁的端部固定连接,且在所述后地板横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后地板横梁的端部具有重叠部分;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纵梁固定连接,且在所述后地板横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纵梁具有重叠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地板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上具有后副车架安装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后副车架安装结构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地板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加强组件还包括:
支架结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后地板横梁上,第二端连接在所述后地板主体上;
相对于所述后地板主体所在的平面,所述支架结构第一端的连接高度高于所述支架结构第二端的连接高度,以使所述支架结构、所述后地板横梁、所述后地板主体形成三角形支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地板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结构包括:
支架主体;
第三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靠近所述后地板横梁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
第四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背离所述后地板横梁的一端,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后地板主体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地板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一延伸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地板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横梁设置有两个,包括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与所述后横梁间隔设置,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连接结构;
所述后地板主体包括第一后地板和第二后地板,所述第一后地板和第二后地板前后拼接且固定连接,所述前横梁安装在所述第一后地板上,所述后横梁安装在所述第二后地板上;
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前横梁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包括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所述第一子连接部环设在所述支架主体背离所述后地板横梁的一端,所述第一子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后地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子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子连接部背离所述支架主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子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后地板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地板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结构上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为拱形凸起,所述拱形凸起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拱形凸起横跨所述支架主体、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具有间隔设置的两个纵梁;
后地板主体,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纵梁上,及,
如权利要求1至9所述的后地板加强组件,所述后地板加强组件安装在所述后地板主体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83249.2U CN218577882U (zh) | 2022-09-28 | 2022-09-28 | 后地板加强组件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83249.2U CN218577882U (zh) | 2022-09-28 | 2022-09-28 | 后地板加强组件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577882U true CN218577882U (zh) | 2023-03-07 |
Family
ID=85367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583249.2U Active CN218577882U (zh) | 2022-09-28 | 2022-09-28 | 后地板加强组件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577882U (zh) |
-
2022
- 2022-09-28 CN CN202222583249.2U patent/CN21857788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30336B (zh) | 汽车的后部车身结构 | |
CN110612246B (zh) | 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 | |
US20040245807A1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of periphery of rear suspension | |
JP2002337526A (ja) | 自動車のリアサスペンションの構造 | |
JP2000168614A (ja) |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 |
CN216140071U (zh) | 后侧围结构及车辆 | |
CN112441126B (zh) |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 |
CN218577882U (zh) | 后地板加强组件及车辆 | |
CN216508618U (zh) | 一种汽车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 |
CN212637074U (zh) | 后减震器安装板及后减震器安装总成 | |
JP2000211555A (ja) | 車両用シャシフレ―ム構造 | |
CN219115560U (zh) | 车架总成和车辆 | |
CN215851501U (zh) | 后部下车体支撑组件 | |
CN218140929U (zh) | 减震器支撑结构 | |
CN221393692U (zh) | 一种副车架结构及车辆 | |
JPS6328710Y2 (zh) | ||
CN219447147U (zh) | 中地板组件、地板总成以及车辆 | |
CN219487576U (zh) | 前轮罩总成及车辆 | |
CN112172923B (zh) | 前柱构造 | |
CN218021196U (zh) | 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和车辆 | |
CN216331619U (zh) | 靠背骨架内侧加强结构 | |
CN219838625U (zh) | 车辆 | |
CN219948314U (zh) | 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 |
CN115214784B (zh) | 一种车身后侧围总成及汽车 | |
WO2024201874A1 (ja) | 車両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