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73964U - 一种出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出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73964U
CN218573964U CN202223015392.8U CN202223015392U CN218573964U CN 218573964 U CN218573964 U CN 218573964U CN 202223015392 U CN202223015392 U CN 202223015392U CN 218573964 U CN218573964 U CN 218573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ll
annular wall
water passing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1539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孝发
林孝山
张勇辉
陈志伟
梁泮生
邓小清
刘启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1539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73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73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739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出水装置,包括本体、转动件和操作件,本体设有出水孔和沿第一方向进水的过水腔,过水腔的侧壁上设有与出水孔连通的过水孔;其还设有位于过水腔底部的第一导向部,第一导向部设有围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的第一锥面;转动件座落于过水腔的底壁并适于绕第一轴线相对本体转动,其底部包括与第一导向部适配的第二导向部,第二导向部设有适于在沿第一方向的水力作用下进一步与第一锥面斜面配合的第二锥面;转动件的侧壁还设有适于与过水孔对应连通的通水孔;操作件与转动件连接并用于带动转动件转动以改变通水孔和过水孔的交错面积。通过斜面配合使得操作件操作转动件转动时流量更可控。

Description

一种出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出水产品领域,具体涉及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流量调节花洒中,转动调节的方式为,定瓷片设有过水腔,过水腔的侧壁开设有过水孔,动瓷片座落于过水腔的腔底,动瓷片的侧壁开设有适于与过水孔连通的通水孔,动瓷片转动时通水孔和过水孔错位从而调整流量,且为了节约成本,用塑料件代替陶瓷片,然而在相同的结构下,将流量调至最小档位时,塑料件的最小档流量相较于陶瓷片难以控制,相较预期流量更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为了节约成本,用塑料件代替陶瓷片,然而在相同的结构下,将流量调至最小档位时,塑料件的最小档流量相较于陶瓷片难以控制,相较预期流量更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出水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方案一,一种出水装置,包括
本体,其设有出水孔和沿第一方向进水的过水腔,所述过水腔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出水孔连通的过水孔;其还设有位于所述过水腔底部的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设有围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的第一锥面;
转动件,其座落于所述过水腔的底壁并适于绕第一轴线相对所述本体转动,其底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导向部适配的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设有适于在沿第一方向的水力作用下进一步与所述第一锥面斜面配合的第二锥面;所述转动件的侧壁还设有适于与所述过水孔对应连通的通水孔;
操作件,其与所述转动件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转动件转动以改变所述通水孔和所述过水孔的交错面积。
方案二,基于方案一,所述第一导向部表现为沿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凸出于所述过水腔的腔底的凸起,或开口于所述过水腔的腔底的凹槽,所述第二导向部与所述第一导向部对应地适配。
方案三,基于方案一,所述转动件还包括位于所述过水腔外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插接部,所述操作件适于绕第一轴线转动,所述操作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插接部沿第二方向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部,所述操作件背离所述第二插接部的一端还包括位于所述本体外的操作部。
方案四,基于方案三,所述本体设有绕第一轴线延伸的调节槽和与所述调节槽连通的调节腔,所述第二插接部位于所述调节腔内,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调节槽外。
方案五,基于方案四,所述过水腔还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绕第一轴线延伸,所述安装孔、所述过水孔沿第一方向布设;所述转动件包括连接壁和围绕第一轴线的第一环壁、插接壁,所述第一环壁设有所述通水孔和所述第二导向部,所述插接壁与所述第一环壁同轴且内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环壁的内径尺寸,所述插接壁设有所述第一插接部,所述连接壁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环壁和所述插接壁,所述连接壁适于贯穿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本体密封配合。
方案六,基于方案五,所述本体还设有两相向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转动件还设有沿径向凸出于所述第一环壁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
方案七,基于方案五,所述本体包括面盖组件、过水件、挡圈、进水件和上盖,所述面盖组件设有所述出水孔并和所述上盖固接以围合形成所述调节腔,所述上盖上设有所述调节槽,所述过水件设有所述过水孔和所述第一导向部并与所述面盖组件止转配合,所述挡圈座落于所述过水件上并与所述过水件围合形成所述安装孔,所述进水件与所述挡圈密封配合并与所述挡圈、所述过水件共同围合形成所述过水腔。
方案八,基于方案七,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转动件还设有沿径向凸出于所述第一环壁的第二环壁,所述连接壁包括转动壁和沿径向凸出于所述第一环壁的第三环壁,所述第三环壁内外圈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环壁和所述转动壁,所述转动壁置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插接壁连接;所述第二环壁与所述第三环壁沿第一方向布设,所述第二环壁与所述第三环壁围合形成第一密封圈槽,所述第三环壁与所述过水件围合形成第二密封圈槽,所述第一密封圈槽和所述第二密封圈槽分别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槽、所述第二密封圈槽。
方案九,基于方案七,所述操作件包括推钮座和推钮,所述推钮座置于所述调节腔内并包括所述第二插接部,所述推钮形成所述操作部,所述推钮与所述推钮座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推钮座于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调节槽于第一方向的尺寸以防止所述推钮座退出所述调节腔。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1、方案一,研究过程中发现,陶瓷片的平整度较好,因此动瓷片底面与静瓷片的过水腔的腔底之间密封效果较好,水难以从动瓷片与静瓷片端面之间的间隙流出,而对于注塑件,其由于成型工艺的原因,其端面更易缩水,注塑出来不易平整,再加上装配时可能造成的动瓷片与静瓷片同轴度不同,使得两个端面无法很好的配合,导致两个端面间局部还是会有间隙,该间隙成为了过水通道,因此,在将流量调节小时,由于该间隙还会过水,导致出水流量相对较大。本方案中,当水进入过水腔时,过水腔内的水一是从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配合处流至过水孔,二是由通水孔处流至过水孔,但由于水由第一方向进入过水腔时,转动件的上端受到的水压会相对更大些迫使整个转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转动件与本体在斜面配合的作用下导向,使得二者同轴度更好,并且在高压下斜面配合处产生形变,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配合更紧密,使得斜面配合处密封性更好,有效的减少不平整的问题,从而有效的减少从斜面配合处流至过水孔处的水,使得操作件操作转动件转动时流量更可控。并且斜面配合也在安装时起到导向作用,方便安装时,保证同轴度。
2、方案二,第一导向部表现为沿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凸出于过水腔的腔底的凸起,或开口于过水腔的腔底的凹槽,第二导向部与第一导向部对应地适配,从而实现二者的斜面配合。
3、方案三,通过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的插接配合,当用户对操作部进行操作时,操作件相对本体绕第一轴线转动并带动转动件绕第一轴线转动,从而改变通水面积,结构简单。第一插接部位于过水腔外,避免于过水腔内配合时水易于从插接处流出。
4、方案四,本体设有绕第一轴线延伸的调节槽和与所述调节槽连通的调节腔,第二插接部位于调节腔内,操作部位于调节槽外,使得第二插接部在操作部的作用下能够在调节腔内转动并带动转动件转动,通过设置调节腔和调节槽的方式,转动件能更靠近于本体的中部设置,水路设置更加方便。
5、方案五,由于第一环壁设有通水孔,连接壁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环壁和插接壁,通水孔流出的水或过水腔内的水会由第一环壁的外壁流至连接壁处,连接壁与本体密封配合以防止通水孔流出的水流至插接壁或过水腔内的水流至插接壁处。
6、方案六,本体还设有两相向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转动件还设有沿径向凸出于第一环壁的限位部,限位部置于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之间,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转动件沿第一方向的窜动。
7、方案七,过水件设有过水孔和第一导向部并与面盖组件止转配合,从而防止操作件带动转动件转动时,转动件与过水件的摩擦力导致过水件转动,导致流量调节不畅;挡圈座落于过水件上并与过水件围合形成安装孔,安装孔由挡圈座和过水件形成,方便安装转动件,使插接壁位于过水腔外。而进水件与挡圈密封配合以防止水由进水件和挡圈配合处流出,且挡圈、过水件共同围合形成过水腔,方便装配和过水。
8、方案八,转动件还设有第二环壁,连接壁包括转动壁和第三环壁,第二环壁与第三环壁沿第一方向布设,第二环壁与第三环壁围合形成第一密封圈槽,第三环壁与过水件围合形成第二密封圈槽,从而分别用于容置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连接壁实现了安装孔处的密封,及实现了与本体的密封。
9、方案九,由于面盖组件和上盖固接以围合形成调节腔,上盖上设有调节槽,无法直接装配使得操作件贯穿调节槽,因此通过将操作件包括推钮座和推钮,推钮与推钮座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操作件的安装;且推钮座于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调节槽于第一方向的尺寸以防止推钮座退出调节腔,结构更稳定,不会相脱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中出水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出水装置的低流量出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出水装置的高流量出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过水件的立体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过转动件的立体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操作件的爆炸图;
图7为图2标示处的放大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本体1;面盖组件11;出水孔111;安装槽112;过水件12;第一槽121;第一限位面1211;第一面1212;过水孔1213;第一导向部122;第一锥面1221;第二槽123;挡圈13;第二限位面131;进水件14;上盖15;调节槽151;过水腔16;调节腔17;
转动件2;连接壁21;第三环壁211;转动壁212;第一环壁22;第二导向部221;第二锥面2212;通水孔223;插接壁23;第一插接部231;第二环壁24;
操作件3;推钮座31;第二插接部311;推钮32;
第一密封圈槽41;第二密封圈槽42;
第一密封圈51;第二密封圈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实施例一:
参考图1-图7,一种出水装置,包括本体1、转动件2、操作件3。
本体1包括面盖组件11、过水件12、挡圈13、进水件14和上盖15。
参考图1-图3和图7,面盖组件11设有若干用于出水的出水孔111,在本实施例中面盖组件11由面盖、出水套与螺纹内架通过螺钉锁紧装配而成,其为现有技术不做过多赘述。面盖组件11设有开口朝向为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安装槽112,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出水孔111的出水方向。
参考图1-图4和图7,过水件12座落于安装槽112内并与面盖组件11止转配合,从而防止过水件12相对面盖组件11转动,止转配合的方式可以是通过设置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止转凸起和止转槽的方式止转。过水件12整体为筒状,并设有开口朝向为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第一槽121,第一槽121开口于过水件12背离面盖组件11的端面,第一槽121还设有沿第一方向依次布设并呈台阶的第一限位面1211和第一面1212,第一限位面1211和第一面1212均朝向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第一槽12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适于与出水孔111连通的过水孔1213;
过水件12还设有第一导向部122,第一导向部122设有围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的第一锥面12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122表现为开口于第一槽121的槽底的凹槽,该凹槽于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横截面上为直角三角形,在本实施例中,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朝上且沿径向朝外。
过水件12还设有沿绕第一轴线延伸的第二槽123,第二槽123的槽底形成第一限位面1211的部分,第二槽123呈扇环状,且第二槽123贯通第一槽121的侧壁并开口于过水件12背离面盖组件11的端面。
参考图1-图3和图7,挡圈13中空,挡圈13置于安装槽112内并座落于过水件12上,挡圈13盖设于第二槽123的开口使得挡圈13与第二槽123围合形成绕第一轴线延伸安装孔,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孔与过水孔1213沿第一方向布设,使得过水孔1213更靠近面盖组件11,减少过水孔1213与出水孔111连通的通道的布设难度,便于过水孔1213与面盖组件11的出水孔111连通。挡圈13还设有与第一限位面1211相向的第二限位面131,第二限位面131与挡圈13座落于过水件12的端面呈台阶状。
参考图1-图3和图7,进水件14与挡圈13密封配合以防止水由进水件14和挡圈13配合处流出,进水件14与挡圈13、过水件12共同围合形成过水腔16,其中过水腔16的腔底即第一槽121的槽底,进水件14上设有与过水腔16连通的进水口,并使得过水腔16沿第一方向进水。在本实施例中,进水件14与挡圈13之间设有密封环从而实现密封配合,防止过水腔16的水由进水件14与挡圈13配合处漏出,装配完成时,进水件14还通过密封环将力作用于挡圈13,使得挡圈13与过水件12端面紧抵,防止挡圈13与过水件12相对转动,同理,挡圈13与过水件12止转还可以通过止转凸起和止转凹槽的方式。
参考图1-图3,上盖15套设于安装槽112之外并与面盖组件11固接,上盖15设有开口朝向面盖组件11的第三槽,当上盖15与面盖组件11固接完成时,面盖组件11与第三槽围合形成调节腔17。上盖15上还设有绕第一轴线延伸并与调节腔17连通的调节槽151。
参考图1-图3、图5和图7,转动件2中空,转动件2座落于过水腔16的底壁并适于绕第一轴线相对本体1转动,转动件2包括连接壁21和绕第一轴线的第一环壁22、插接壁23、第二环壁24,第一环壁22的侧壁(在本实施例中即转动件2的侧壁)设有适于与过水孔1213对应连通的通水孔223,第一环壁22的底部包括与第一导向部122对应地适配的第二导向部221,在本实施例中为朝向第一导向部122延伸的凸起,且第二导向部221设有适于在沿第一方向的水力作用下进一步与第一锥面1221斜面配合的第二锥面2212。
插接壁23与第一环壁22同轴且内径尺寸大于第一环壁22的内径尺寸,插接壁23于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面上的投影呈扇环,且插接壁23沿第一方向延伸,插接壁23位于过水腔16外,插接壁23设有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插接部231,第一插接部231表现为插槽或插块,在本实施例中,为插槽,且插槽还开口于插接壁23靠近于面盖组件11的端面。
连接壁21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环壁22和插接壁23,连接壁21适于贯穿安装孔并与本体1密封配合,具体的,连接壁21包括转动壁212和沿径向凸出于第一环壁22的第三环壁211,第三环壁211的内外圈分别连接第一环壁22和转动壁212,转动壁212置于安装孔内并与插接壁23连接。
由于第一环壁22设有通水孔223,连接壁21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环壁22和插接壁23,通水孔223流出的水或过水腔16内的水会由第一环壁22的外壁流至连接壁21处,因此连接壁21需与本体1密封配合。具体的,第二环壁24和第三环壁211均沿径向凸出于第一环壁22,第二环壁24与第三环壁211沿第一方向布设,第二环壁24与第三环壁211围合形成第一密封圈槽41,第三环壁211与过水件12的第一面1212围合形成第二密封圈槽42,第一密封圈槽41和第二密封圈槽42分别用于容置第一密封圈51和第二密封圈52,当装配完成时,第一密封圈51与挡圈13内壁相抵实现密封,第二密封圈52与过水件12的内壁相抵实现密封,从而防止水无法从连接壁21的沿第一方向的上下两侧流出。且第三环壁211形成限位部,第三环壁211置于第一限位面1211和第二限位面131之间,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转动件2的沿第一方向的窜动。
参考图1-图3、图6和图7,操作件3与转动件2连接并用于带动转动件2转动以改变通水孔223和过水孔1213的交错面积,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固接或插接,从而实现传动,在本实施例中,操作件3相对本体1绕第一轴线转动并带动转动件2绕第一轴线转动,操作件3与转动件2连接的方式为插接,具体的,操作件3位于调节腔17内的部分包括与第一插接部231沿第二方向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部311,操作件3背离第二插接部311的一端还包括位于调节槽151外的操作部以供用户操作,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插接部311表现为插块。第一插接部231位于过水腔16外,因此第一插接部231和第二插接部311的配合处位于过水腔16外,避免于过水腔16内配合时水易于从插接处流出。
具体的操作件3包括推钮座31和推钮32,推钮座31置于调节腔17内并包括第二插接部311,推钮32形成操作部,推钮32与推钮座31可拆卸连接,方便操作件3的安装,本实施例为卡接配合,且推钮座31于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调节槽151于第一方向的尺寸,从而防止推钮座31退出调节腔17,结构更稳定,不会相脱离。通过设置调节腔17和调节槽151的方式,转动件2能更靠近于本体1的中部设置,水路设置更加方便。
装配过程,先对面盖组件11进行组装,然后将过水件12置于面盖组件11的安装槽112中,并使得过水件12的过水孔1213与出水孔111连通,再对推钮座31进行装配;然后将转动件2连同第一密封圈51和第二密封圈52一起置于第一槽121内,使得转动件2的第二导向部221与过水件12的第一导向部122配合,且连接壁21坐落于第二槽123的槽底,并使得插接壁23的插槽沿第一方向与推钮座31的插块配合;最后再一次装配挡圈13、进水件14形成过水腔16,最后将上盖15与面盖组件11进行固接后,再将推钮32穿过调节槽151与调节腔17内的推钮座31连接,完成装配。
使用时,通过推动推钮32,即可实现过水孔1213和通水孔223的错位,从而实现流量调节。
当水进入过水腔16时,过水腔16内的水一是从第一锥面1221和第二锥面2212配合处流至过水孔1213,二是由通水孔223处流至过水孔1213,但由于水由第一方向进入过水腔16时,转动件2的上端受到的水压会相对更大些迫使整个转动件2沿第一方向移动,转动件2与本体1在斜面配合的作用下导向,使得二者同轴度更好,并且在高压下斜面配合处产生形变,第一锥面1221与第二锥面2212配合更紧密,使得斜面配合处密封性更好,有效的减少不平整的问题,从而有效的减少从斜面配合处流至过水孔1213处的水,使得操作件3操作转动件2转动时流量更可控。并且斜面配合也在安装时起到导向作用,方便安装时,保证同轴度。
过水件12与面盖组件11止转配合,从而防止操作件3带动转动件2转动时,转动件2与过水件12的摩擦力导致过水件12转动,导致流量调节不畅;安装孔由挡圈13座和过水件12形成,方便安装转动件2,使插接壁23位于过水腔16外。该方案无需在过水孔1213处设置环绕过水孔1213的密封圈或过水孔1213下方设置密封圈的方式,也能实现密封,从而允许过水孔1213能够设置于更靠近过水腔16的腔底以减少转动件2的长度。
通过不断操作操作件3使得,过水孔1213与通水孔223的错位面积变化,来调节流量,当过水孔1213与通水孔223完全正对时,流量最大,如图3,当过水孔1213与通水孔223重叠面积时,流量最小,如图2,本实施例中,流量在最小时仍然能出水,以提醒用户关闭总开关。当然,流量最小时也可相应设置成不出水。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1),其设有出水孔(111)和沿第一方向进水的过水腔(16),所述过水腔(16)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出水孔(111)连通的过水孔(1213);其还设有位于所述过水腔(16)底部的第一导向部(122),所述第一导向部(122)设有围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的第一锥面(1221);
转动件(2),其座落于所述过水腔(16)的底壁并适于绕第一轴线相对所述本体(1)转动,其底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导向部(122)适配的第二导向部(221),所述第二导向部(221)设有适于在沿第一方向的水力作用下进一步与所述第一锥面(1221)斜面配合的第二锥面(2212);所述转动件(2)的侧壁还设有适于与所述过水孔(1213)对应连通的通水孔(223);
操作件(3),其与所述转动件(2)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转动件(2)转动以改变所述通水孔(223)和所述过水孔(1213)的交错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122)表现为沿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凸出于所述过水腔(16)的腔底的凸起,或开口于所述过水腔(16)的腔底的凹槽,所述第二导向部(221)与所述第一导向部(122)对应地适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2)还包括位于所述过水腔(16)外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插接部(231),所述操作件(3)适于绕第一轴线转动,所述操作件(3)包括与所述第一插接部(231)沿第二方向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部(311),所述操作件(3)背离所述第二插接部(311)的一端还包括位于所述本体(1)外的操作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设有绕第一轴线延伸的调节槽(151)和与所述调节槽(151)连通的调节腔(17),所述第二插接部(311)位于所述调节腔(17)内,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调节槽(151)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腔(16)还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绕第一轴线延伸,所述安装孔、所述过水孔(1213)沿第一方向布设;所述转动件(2)包括连接壁(21)和围绕第一轴线的第一环壁(22)、插接壁(23),所述第一环壁(22)设有所述通水孔(223)和所述第二导向部(221),所述插接壁(23)与所述第一环壁(22)同轴且内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环壁(22)的内径尺寸,所述插接壁(23)设有所述第一插接部(231),所述连接壁(21)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环壁(22)和所述插接壁(23),所述连接壁(21)适于贯穿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本体(1)密封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还设有两相向的第一限位面(1211)和第二限位面(131),所述转动件(2)还设有沿径向凸出于所述第一环壁(22)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面(1211)和所述第二限位面(131)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包括面盖组件(11)、过水件(12)、挡圈(13)、进水件(14)和上盖(15),所述面盖组件(11)设有所述出水孔(111)并和所述上盖(15)固接以围合形成所述调节腔(17),所述上盖(15)上设有所述调节槽(151),所述过水件(12)设有所述过水孔(1213)和所述第一导向部(122)并与所述面盖组件(11)止转配合,所述挡圈(13)座落于所述过水件(12)上并与所述过水件(12)围合形成所述安装孔,所述进水件(14)与所述挡圈(13)密封配合并与所述挡圈(13)、所述过水件(12)共同围合形成所述过水腔(16)。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圈(51)和第二密封圈(52),所述转动件(2)还设有沿径向凸出于所述第一环壁(22)的第二环壁(24),所述连接壁(21)包括转动壁(212)和沿径向凸出于所述第一环壁(22)的第三环壁(211),所述第三环壁(211)内外圈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环壁(22)和所述转动壁(212),所述转动壁(212)置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插接壁(23)连接;所述第二环壁(24)与所述第三环壁(211)沿第一方向布设,所述第二环壁(24)与所述第三环壁(211)围合形成第一密封圈槽(41),所述第三环壁(211)与所述过水件(12)围合形成第二密封圈槽(42),所述第一密封圈槽(41)和所述第二密封圈槽(42)分别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密封圈(51)和所述第二密封圈(52),所述第一密封圈槽(41)、所述第二密封圈槽(42)。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3)包括推钮座(31)和推钮(32),所述推钮座(31)置于所述调节腔(17)内并包括所述第二插接部(311),所述推钮(32)形成所述操作部,所述推钮(32)与所述推钮座(31)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推钮座(31)于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调节槽(151)于第一方向的尺寸以防止所述推钮座(31)退出所述调节腔(17)。
CN202223015392.8U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出水装置 Active CN218573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5392.8U CN218573964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出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5392.8U CN218573964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出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73964U true CN218573964U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78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15392.8U Active CN218573964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出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739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39122B1 (en) Pet water bottle
CN218573964U (zh) 一种出水装置
CN115628211B (zh) 流量调节结构及相应的电磁泵
CN112984126A (zh) 一种阀芯、连接件及出水装置
CN215979845U (zh) 单向阀、冲牙器水泵及冲牙器
CN213393722U (zh) 安全阀
CN215334480U (zh) 一种阀芯、连接件及出水装置
CN211059430U (zh) 结构紧凑型减压阀
CN215806425U (zh) 新型调流开关阀芯
KR101957488B1 (ko) 스프링 리턴식 핀틀 인젝터
CN216823159U (zh) 一种淋浴器
CN216555442U (zh) 卫生出口单元
CN219271783U (zh) 用于静脉输液的流量调节器
CN116498530A (zh) 喷射压力调整机构及相应的隔膜泵
CN212318846U (zh) 混水阀组件和应用其的热水器
CN220133035U (zh) 喷枪
CN215980895U (zh) 一种调节阀
CN217355689U (zh) 小型逆止压力开关
EP4201529A1 (en) Water outlet device
CN217153110U (zh) 一种具有自动稳流功能的双通道进水阀
CN216951803U (zh) 一种水路控制阀
CN211130042U (zh) 精华焕活仪
CN212318856U (zh) 混水阀组件和应用其的热水器
CN216430583U (zh) 一种水路切换器
CN215612425U (zh) 一种单开关切换控制出水的花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