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64239U - 一种电磁失电制动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失电制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64239U
CN218564239U CN202222635438.XU CN202222635438U CN218564239U CN 218564239 U CN218564239 U CN 218564239U CN 202222635438 U CN202222635438 U CN 202222635438U CN 218564239 U CN218564239 U CN 2185642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core
brake
groove
static
ma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3543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金华
陆婕妤
周竞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cro Motor Research Institute 21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cro Motor Research Institute 21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cro Motor Research Institute 21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cro Motor Research Institute 21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263543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642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642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642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动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失电制动器,包括依次连接的静铁芯、制动组件和动铁芯;所述静铁芯上设有线圈,所述动铁芯与所述静铁芯滑动配合,所述动铁芯在所述线圈通电时与所述静铁芯电磁吸合、在所述线圈失电时抵靠所述制动组件;于相向的端面上,所述静铁芯设有配合凹槽,所述动铁芯设有配合凸起;所述配合凸起位于所述配合凹槽内且与所述配合凹槽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初始磁路气隙远小于动铁芯和静铁芯相向端面间的实际工作间隙,能够减少制动时磁路的气隙损耗、减小线圈所需的安匝数,从而降低功耗,有效降低静铁芯的体积和重量,满足对电磁失电制动器小体积、低功耗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失电制动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动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失电制动器。
背景技术
电磁失电制动器广泛应用于冶金、建筑、化工、食品、机床、印刷、包装等机械中,以及在断电时(防险)制动等场合。现有的电磁失电制动器有很多,例如在申请号为201821540193.X、申请日为2018年9月20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电磁失电制动器的专利申请文件中,提到了一种可以提高制动效果的电磁失电制动器,包括铁芯,所述铁芯上设有衔铁和固定板,所述衔铁和固定板之间设有制动盘,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一端与铁芯滑动连接,所述衔铁和固定板上均固连有摩擦片,两个摩擦片分别位于制动盘的两端。
在上述电磁失电制动器中,铁芯上设有线圈和弹簧,铁芯、线圈、衔铁形成一个电磁回路,铁芯和衔铁为导磁体。铁芯和衔铁相向的两个端面之间存在一个工作间隙,通常为0.2mm至0.5mm。当需要解除制动时,为线圈通电,线圈产生电磁力,将衔铁吸至铁芯上,使得制动盘成为自由状态,制动盘可以随电机转轴一同转动;当需要制动时,为线圈断电,由线圈产生的电磁力消失,衔铁获得一个由弹簧产生的推力,衔铁挤压制动盘,在摩擦片的作用下形成一个周向制动力。该周向制动力可以克服电机动能,从而实现电磁失电制动器的制动功能。
在上述电磁失电制动器中,初始磁路气隙等于铁芯和衔铁之间的实际工作间隙。而通常情况下,由工作间隙造成的电磁损耗不小于整个电磁制动器电磁损耗的90%,工作间隙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线圈电磁力的损耗,工作间隙越大,造成的电磁损耗越大,因而影响了其在低功耗领域的应用。
另外,上述电磁失电制动器只有一组摩擦材料副,其制动力矩有限,要增加制动力矩只有增大电磁失电制动器的直径。但是,随着直径的增大,电磁失电制动器的体积和重量迅速增大,远不能适应小体积、低功耗、大扭矩场合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失电制动器,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磁失电制动器,包括:依次连接的静铁芯、制动组件和动铁芯;所述静铁芯上设有线圈,所述动铁芯与所述静铁芯滑动配合,所述动铁芯在所述线圈通电时与所述静铁芯电磁吸合、在所述线圈失电时抵靠所述制动组件;于相向的端面上,所述静铁芯设有配合凹槽,所述动铁芯设有配合凸起;所述配合凸起位于所述配合凹槽内且与所述配合凹槽间隙配合。
如上所述的电磁失电制动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静铁芯和所述动铁芯均呈圆环状;所述配合凹槽为多个,多个所述配合凹槽在所述静铁芯的周向上呈圆周阵列分布或不等间隔分布;所述配合凸起为多个,多个所述配合凸起在所述动铁芯的周向上呈圆周阵列分布或不等间隔分布;多个所述配合凹槽和多个所述配合凸起一一对应。
如上所述的电磁失电制动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配合凹槽和所述配合凸起的端面均与所述静铁芯的轴线垂直。
如上所述的电磁失电制动器,进一步优选为:沿所述静铁芯的周向,所述配合凸起和所述配合凹槽之间设有第一间隙;在所述线圈失电时沿所述静铁芯的轴向,所述配合凸起和所述配合凹槽之间设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小于第二间隙。
如上所述的电磁失电制动器,进一步优选为:沿所述静铁芯的周向,所述配合凹槽的两端平行于所述静铁芯的同一直径线;沿所述动铁芯的周向,所述配合凸起的两端平行于所述动铁芯的同一直径线。
如上所述的电磁失电制动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静铁芯在朝向所述动铁芯的端面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线圈安装在所述环形槽内;所述配合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环形槽的外侧,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环形槽的内侧;所述配合凸起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凹槽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二凹槽间隙配合。
如上所述的电磁失电制动器,进一步优选为:沿所述静铁芯的周向,所述第一凹槽两端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凹槽两端的间距;沿所述动铁芯的轴向,所述第一凸起两端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凸起两端的间距。
如上所述的电磁失电制动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制动组件包括固定座、制动件和弹性件;所述固定座安装在所述静铁芯上,所述动铁芯位于所述静铁芯和所述固定座之间,所述制动件位于所述动铁芯和所述固定座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静铁芯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动铁芯相抵。
如上所述的电磁失电制动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制动组件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位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静电芯之间,并与所述动铁芯滑动配合,用于为所述动铁芯提供滑动导向。
如上所述的电磁失电制动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制动件包括连接架和制动摩擦环;所述制动摩擦环包括动摩擦环和静摩擦环;所述连接架用于与电机转轴相连;所述静摩擦环安装在所述固定座内,与所述固定座滑动配合;所述动摩擦环安装在所述连接架上,与所述连接架滑动配合;所述动摩擦环位于所述静摩擦环和所述动铁芯之间。
如上所述的电磁失电制动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动摩擦环、所述静摩擦环均为多个且依次交替设置。
如上所述的电磁失电制动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动摩擦环的数量比所述静摩擦环的数量多一个。
如上所述的电磁失电制动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动摩擦环、所述静摩擦环、所述动铁芯上均设有摩擦片。
如上所述的电磁失电制动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摩擦片的材料为铜粉、树脂和纤维复合材料。
如上所述的电磁失电制动器,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线圈2通电时,所述动摩擦环18和所述静摩擦环19之间设有平均间隙;所述平均间隙的宽度范围为0.2mm至0.3mm;所述第二间隙的宽度范围为0.8mm至1.2mm;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范围为0.11mm至0.19mm。
分析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在本实用新型中,静铁芯的配合凹槽位于动铁芯的配合凸起内且与配合凸起间隙配合,使得实际初始磁路气隙远小于动铁芯和静铁芯相向端面间的实际工作间隙,能够减少制动时磁路的气隙损耗、减小线圈所需的安匝数,从而降低功耗,有效降低静铁芯的体积和重量,满足对电磁失电制动器小体积、低功耗的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多个动摩擦环和静摩擦环来增大制动力矩,动铁芯和静铁芯的实际工作间隙的宽度是传统电磁失电制动器实际工作间隙宽度的数倍,但是,基于静铁芯上配合凹槽与动铁芯上配合凸起的间隙配合设置,本实用新型无需增加电磁失电制动器所需的安匝数和所需的功耗,甚至安匝数和功耗还有所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失电制动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静铁芯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静铁芯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动铁芯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动铁芯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动铁芯和静铁芯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图6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图8在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静铁芯;2-线圈;3-动铁芯;4-电机转轴;5-连接架;6-制动摩擦环;7-固定座;8-紧固螺钉;9-限位管;10-弹性件;11-配合凹槽;12-环形槽;13-第二凹槽;14-第一凹槽;15-配合凸起;16-第二凸起;17-第一凸起;18-动摩擦环;19-静摩擦环;20-摩擦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至图9,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失电制动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静铁芯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静铁芯的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动铁芯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动铁芯的主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动铁芯和静铁芯的连接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图6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图8在C处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磁失电制动器。具体的,电磁失电制动器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静铁芯1、制动组件和动铁芯3。静铁芯1上设有线圈2,动铁芯3与静铁芯1滑动配合,动铁芯3能够在线圈2通电时与静铁芯1电磁吸合,并且在线圈2失电时抵靠制动组件对电机转轴4制动。其中,于相向的端面上,静铁芯1设有配合凹槽11,动铁芯3设有配合凸起15,配合凸起15位于配合凹槽11内且与配合凹槽11间隙配合。
对于磁路而言,气隙是造成电磁损耗的主要原因,气隙越大,损耗越大。电磁失电制动器90%以上的功耗都消耗于实际初始磁路气隙中,且电磁失电制动器产生的电磁吸力也与电磁失电制动器的实际初始磁路气隙成指数级反比。在本实施例中,静铁芯1设有配合凹槽11,动铁芯3设有配合凸起15,配合凸起15位于配合凹槽11内且与配合凹槽11间隙配合,可以有效减小失电状态下动铁芯3与静铁芯1之间的磁路气隙距离,使得实际初始磁路气隙远小于动铁芯3和静铁芯1相向端面间的实际工作间隙,能够减少制动时磁路的气隙损耗、减小线圈2所需的安匝数,从而降低功耗,有效降低静铁芯1的体积和重量,相比传统电磁失电制动器功耗降低且电磁吸力也增大,满足对电磁失电制动器小体积、低功耗的要求。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配合凹槽11与配合凸起15的间隙配合,可具体表述为:沿静铁芯1的周向,配合凸起15和配合凹槽11之间设有第一间隙H(配合凸起15和配合凹槽11在周向上间隙配合时的间隙,为实际初始磁路气隙);在线圈2失电时沿静铁芯1的轴向,配合凸起15和配合凹槽11之间设有第二间隙L(实际工作间隙);第一间隙H小于第二间隙L,能够保证实际初始磁路气隙小于实际工作间隙。
对于传统电磁失电制动器而言,断电状态下静铁芯1与动铁芯3之间的磁路气隙宽度等于工作间隙的宽度。而在本实施例中,断电状态下静铁芯1与动铁芯3之间的磁路气隙宽度即为第一间隙的宽度,远小于传统电磁失电制动器的磁路气隙宽度。安装时,将配合凹槽11置于配合凸起15内,配合凹槽11和配合凸起15之间具有周向上的第一间隙和轴向上的第二间隙,在通电时能够保证动铁芯3与静铁芯1完全吸合时不会发生轴向和周向的干涉。
在本实用新型中,配合凹槽11和配合凸起15的数量及形状可以有多种形式,配合凹槽11和配合凸起15均可以为多个,且一一对应。多个配合凹槽11在静铁芯1的周向上可以呈圆周阵列分布或不等间隔分布;多个配合凸起15在动铁芯3的周向上可以呈圆周阵列分布或不等间隔分布。配合凹槽11在静铁芯1周向上的端面可以为直面,也可以为曲面,配合凸起15在动铁芯3周向上的端面可以为直面,也可以为曲面。对于面向静铁芯1轴线方向的端面,配合凹槽11和配合凸起15的端面可以为直面,也可以为曲面,还可以为多个面(多个面之间被棱分开),配合凹槽11和配合凸起15的端面为直面时,可以垂直于静铁芯1的轴线,也可以与静铁芯1的轴线之间设有夹角(锐角)。
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静铁芯1和动铁芯3均呈圆环状。配合凸起15和配合凹槽11均为多个,多个配合凹槽11和多个配合凸起15一一对应,多个配合凹槽11在静铁芯1的周向上呈等间隔圆周阵列分布,多个配合凸起15在动铁芯3的周向上呈等间隔圆周阵列分布,能够使得电磁失电制动器在周向上的受力更为均衡。对于面向静铁芯1轴线方向的端面,配合凹槽11和配合凸起15的端面均与静铁芯1的轴线垂直;沿静铁芯1的周向,配合凹槽11的两端平行于静铁芯1的同一直径线;沿动铁芯3的周向,配合凸起15的两端平行于动铁芯3的同一直径线,便于加工制造。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静铁芯1在朝向动铁芯3的端面上设有环形槽12,线圈2安装在环形槽12内,静铁芯1朝向动铁芯3的端面被环形槽12分隔为两个环形面。配合凹槽11包括第一凹槽14和第二凹槽13,第一凹槽14位于环形槽12的外侧的环形面上,第二凹槽13位于环形槽12的内侧的环形面上。与此对应的,配合凸起15包括第一凸起17和第二凸起16,第一凸起17位于第一凹槽14内且与第一凹槽14间隙配合,第二凸起16位于第二凹槽13内并与第二凹槽13间隙配合。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凹槽14与第一凸起17间隙配合、第二凹槽13与第二凸起16间隙配合,能够对线圈2所在处实现避让,确保静铁芯1与动铁芯3配合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沿静铁芯1的周向,第一凹槽14两端的间距大于第二凹槽13两端的间距;沿动铁芯3的轴向,第一凸起17两端的间距大于第二凸起16两端的间距。如此设计,优点之一在于使静铁芯1第一个环形面上有第一凹槽14和没第一凹槽14的面积比与第二个环形面上有第二凹槽13和没第二凹槽13的面积比基本相同;优点之二在于便于加工。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制动组件包括固定座7、制动件和弹性件10。其中,固定座7安装在静铁芯1上,动铁芯3位于静铁芯1和固定座7之间,制动件位于动铁芯3和固定座7之间,弹性件10(优选弹簧)的一端与静铁芯1相抵、另一端与动铁芯3相抵,弹性件10优选为多个,在静铁芯1的周向上呈圆周阵列均布。线圈2通电时,静铁芯1和动铁芯3在电磁吸力作用下吸合在一起,弹性件10被挤压存储弹性势能,制动件能够随电机转轴4转动;线圈2断电后,电磁吸力消失,弹性件10存储的弹性势能释放,对动铁芯3施加远离静铁芯1的推力,动铁芯3发生滑动并挤压制动件,将制动件挤压在固定座7和动铁芯3之间,制动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能够产生制动力矩,对转动的电机转轴4制动。为了便于对动铁芯3的滑动进行控制,在本实施例中,制动组件还包括导向件,导向件位于固定座7和静电芯之间,并与动铁芯3滑动配合(动铁芯3上设有导向孔,导向件穿插在导向孔内),能够为动铁芯3提供滑动导向,确保动铁芯3的滑动精度。
如图1、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制动件包括连接架5和制动摩擦环6;制动摩擦环6包括动摩擦环18和静摩擦环19。其中,连接架5用来与电机转轴4相连;静摩擦环19安装在固定座7内,与固定座7滑动配合(固定座7内设有内齿,静摩擦环19的圆周上设有与内齿啮合的外齿,静摩擦环19的周向转动被限制,可发生沿电机转轴4轴向的滑动,除此之外,还可采用圆柱花键连接或采用圆柱销孔式连接等方式达到限制静摩擦环19周向转动并使静摩擦环19轴向移动的目的);动摩擦环18安装在连接架5上,与连接架5滑动配合(动摩擦环18的内圈上设有内齿,连接架5的圆周上设有与内齿啮合的外齿,连接架5的内圈上设有内齿,电机转轴4上设有与连接架5的内齿啮合的外齿,动摩擦环18既可以随电机转轴4转动,又可以在电机转轴4轴向上滑动。除此之外,还可采用圆柱花键连接或采用圆柱销孔式连接等方式达到限制动摩擦环18在连接架5上周向转动并使动摩擦环18在连接架5上轴向移动的目的);动摩擦环18位于静摩擦环19和动铁芯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动摩擦环18位于静摩擦环19和动铁芯3之间,在制动时,动摩擦环18与静摩擦环19、动铁芯3之间均具有摩擦力,能够有效增大制动力矩。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动摩擦环18、静摩擦环19、动铁芯3上均设有摩擦片20。动摩擦环18、静摩擦环19均为多个且依次交替设置,在制动时,摩擦接触的面积增加,摩擦力增大,可以有效增大制动力矩,在相同弹性件10的正压力下,本实施例的电磁失电制动器拥有数倍于传统电磁失电制动器的制动力矩,能够满足对大扭矩的要求。并且,本实施例在不增加电磁失电制动器直径的前提下,仅设置多个动摩擦环18和静摩擦环19来迅速增大制动力矩,使得电磁失电制动器的体积和重量不会增加很大,还能够实现对小体积的要求。
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动摩擦环18的数量比静摩擦环19的数量多一个,每个动摩擦环18的两个端面均可受到摩擦力(来自静摩擦环19、动铁芯3或固定座7)。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多个动摩擦环18和静摩擦环19来迅速增大制动力矩,因此动铁芯3和静铁芯1的实际工作间隙的宽度将是传统电磁失电制动器实际工作间隙宽度的数倍,但是,配合静铁芯1上配合凹槽11与动铁芯3上配合凸起15的间隙配合设置,本实施例增加的实际工作间隙宽度无需增加电磁失电制动器所需的安匝数和所需的功耗,甚至安匝数和功耗还有所降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摩擦片20可以采用传统电磁失电制动器的摩擦片20,作为优选,摩擦片20还可以采用铜粉、树脂和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摩擦系数为金属摩擦材料摩擦系数的2倍至3.5倍,可有效提升摩擦系数,进一步提高制动能力。
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动摩擦环18、静摩擦环19均为多个且依次交替设置,线圈2通电时,动摩擦环18和静摩擦环19之间设有间隙,实际工况下动摩擦环18和静摩擦环19之间各间隙的大小不同,动摩擦环18和静摩擦环19之间各间隙的平均值定义为平均间隙。平均间隙的宽度范围为0.2mm至0.3mm,例如0.21mm、0.22mm、0.23mm、0.24mm、0.25mm、0.26mm、0.27mm、0.28mm、0.29mm、0.3mm。平均间隙的宽度与传统电磁失电制动器实际工作间隙宽度基本一致。第二间隙的宽度范围为0.8mm至1.2mm,例如可以是0.8mm、0.9mm、1mm、1.1mm、1.2mm。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间隙的宽度约为传统电磁失电制动器实际工作间隙宽度的4倍,可通过设置多个动摩擦环18和多个静摩擦环19显著增加制动力。第一间隙的宽度范围为0.11mm至0.19mm,例如可以是0.11mm、0.12mm、0.13mm、0.14mm、0.15mm、0.16mm、0.17mm、0.18mm、0.19mm,优选0.15mm,小于传统电磁失电制动器实际工作间隙宽度,使得本实施例在制动力增加的同时无需增加安匝数和功耗。
如图1至图9所示,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做详细说明:
在静铁芯1设有配合凹槽11的端面上,分布有多个安装孔,用来连接和安装弹性件10、固定座7、动铁芯3、制动组件、导向件,固定座7包括固定板和内齿圈。动铁芯3通过配合凹槽11与配合凸起15的间隙配合实现与静铁芯1的滑动连接,动铁芯3上同样设有多个与静铁芯1的安装孔相配合而实现装配的相应安装孔。安装时,将紧固螺钉8穿过固定板、内齿圈、动铁芯3后拧入静铁芯1中,进行轴向和径向的固定。其中,限位管9会放入动铁芯3的限位过孔中,以此来控制动铁芯3与静铁芯1之间的实际工作间隙(第二间隙)。静铁芯1、制动组件和动铁芯3装配完成后,静铁芯1可以与电机的缸体固定连接,动铁芯3与静铁芯1滑动配合,制动组件的固定座7与静铁芯1固定连接、制动件的连接架5安装在电机转轴4上,连接架5和动摩擦环18可随电机转轴4转动,动摩擦环18和静摩擦环19可沿电机转轴4轴向滑动。
制动件包括一个连接架5、多个动摩擦环18和多个静摩擦环19。静摩擦环19的外齿啮合于内齿圈的内齿,动摩擦环18的内齿啮合于花键套(连接架5)的外齿,花键套的内齿啮合于电机转轴4的外齿(花键套还可采用扁键孔、方键孔等与电机转轴4配合安装)。当线圈2失电制动时,弹簧(弹性件10)的正压力推动动铁芯3滑动,将静摩擦环19和动摩擦环18挤压在一起,从而对电机转轴4制动;当线圈2通电时,电磁力作用下动铁芯3和静铁芯1吸合在一起,弹簧被压缩,从而能够释放摩擦动环,解锁电机转轴4使其处于自由状态。动摩擦环18和静摩擦环19均为多个,可以有效提升电磁力的使用效率,增大制动扭矩。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失电制动器在同样制动力矩下,相比传统电磁失电制动器拥有更小的体积、更轻的重量、更小的功耗;或者与传统电磁失电制动器相比,在相同的体积、重量及功耗要求下可以得到更大的制动力矩,可应用于对体积、重量和功耗要求苛刻的军工领域、航空航天领域。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Claims (10)

1.一种电磁失电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连接的静铁芯、制动组件和动铁芯;
所述静铁芯上设有线圈,所述动铁芯与所述静铁芯滑动配合,所述动铁芯在所述线圈通电时与所述静铁芯电磁吸合、在所述线圈失电时抵靠所述制动组件;
于相向的端面上,所述静铁芯设有配合凹槽,所述动铁芯设有配合凸起;
所述配合凸起位于所述配合凹槽内且与所述配合凹槽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失电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铁芯和所述动铁芯均呈圆环状;
所述配合凹槽为多个,多个所述配合凹槽在所述静铁芯的周向上呈圆周阵列分布或不等间隔分布;
所述配合凸起为多个,多个所述配合凸起在所述动铁芯的周向上呈圆周阵列分布或不等间隔分布;
多个所述配合凹槽和多个所述配合凸起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失电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铁芯和所述动铁芯均呈圆环状;
所述配合凹槽和所述配合凸起的端面均与所述静铁芯的轴线垂直;
沿所述静铁芯的周向,所述配合凸起和所述配合凹槽之间设有第一间隙;
在所述线圈失电时沿所述静铁芯的轴向,所述配合凸起和所述配合凹槽之间设有第二间隙;
所述第一间隙小于第二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失电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铁芯和所述动铁芯均呈圆环状;
沿所述静铁芯的周向,所述配合凹槽的两端平行于所述静铁芯的同一直径线;
沿所述动铁芯的周向,所述配合凸起的两端平行于所述动铁芯的同一直径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失电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铁芯和所述动铁芯均呈圆环状;
所述静铁芯在朝向所述动铁芯的端面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线圈安装在所述环形槽内;
所述配合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环形槽的外侧,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环形槽的内侧;
所述配合凸起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凹槽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二凹槽间隙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失电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静铁芯的周向,所述第一凹槽两端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凹槽两端的间距;
沿所述动铁芯的轴向,所述第一凸起两端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凸起两端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失电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组件包括固定座、制动件和弹性件;
所述固定座安装在所述静铁芯上,所述动铁芯位于所述静铁芯和所述固定座之间,所述制动件位于所述动铁芯和所述固定座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静铁芯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动铁芯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失电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件包括连接架和制动摩擦环;
所述制动摩擦环包括动摩擦环和静摩擦环;
所述连接架用于与电机转轴相连;
所述静摩擦环安装在所述固定座内,与所述固定座滑动配合;
所述动摩擦环安装在所述连接架上,与所述连接架滑动配合;
所述动摩擦环位于所述静摩擦环和所述动铁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失电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摩擦环、所述静摩擦环均为多个且依次交替设置;
所述动摩擦环的数量比所述静摩擦环的数量多一个;
所述动摩擦环、所述静摩擦环、所述动铁芯上均设有摩擦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失电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动摩擦环和所述静摩擦环之间设有平均间隙;所述平均间隙的宽度范围为0.2mm至0.3mm;
所述第二间隙的宽度范围为0.8mm至1.2mm;
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范围为0.11mm至0.19mm。
CN202222635438.XU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电磁失电制动器 Active CN2185642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35438.XU CN218564239U (zh)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电磁失电制动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35438.XU CN218564239U (zh)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电磁失电制动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64239U true CN218564239U (zh) 2023-03-03

Family

ID=85315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35438.XU Active CN218564239U (zh)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电磁失电制动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642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34218U (zh) 一种齿嵌式电磁离合器
CN110873135A (zh) 一种微轨车辆及其电磁制动器
CN218564239U (zh) 一种电磁失电制动器
WO2019001365A1 (zh) 锁紧弹簧构件及旋转隔离开关
CN103112796B (zh) 内置斜面增力机构的电磁铁
CN115492880A (zh) 一种电磁失电制动器
CN110601501B (zh) 限矩型永磁联轴器
CN212928581U (zh) 一种电磁离合器
CN108458013A (zh) 高磁性横置永磁铁制动器
CN212055602U (zh) 制动器、电机
CN210087876U (zh) 制动活塞、制动器及液压马达
CN211449443U (zh) 一种玻璃拉边机摆角电机专用离合器及其离合器连接结构
CN107687488B (zh) 一种电磁制动器
CN117072584B (zh) 减噪制动器
CN203770465U (zh) 电磁式单向离合器及使用该离合器的水泵
CN208236950U (zh) 一种盘式电磁制动器及机器人关节
CN110905942A (zh) 一种对称式干式摩擦电磁失电制动器
CN219592173U (zh) 一种共用磁路的盘式制动电机定子结构
TWI412463B (zh) Electromagnetic brake
CN113595275B (zh) 制动器、电机和机器人
CN220896455U (zh) 一种外转子电机及外转子壳体
CN207961334U (zh) 高磁性纵置永磁铁制动器
CN114526296B (zh) 一种电磁式无回程间隙失电制动器
CN204118993U (zh) 实现双制动的电动葫芦同步电机
CN213451423U (zh) 简易的制动器间隙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