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58917U - 一种转运装置和转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运装置和转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58917U
CN218558917U CN202222445595.4U CN202222445595U CN218558917U CN 218558917 U CN218558917 U CN 218558917U CN 202222445595 U CN202222445595 U CN 202222445595U CN 218558917 U CN218558917 U CN 218558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device
clamping
workpiece
cross beam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4559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玉红
王文杰
刘联峰
同唐刚
韩王健
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4559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589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58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589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转运装置和转运设备,涉及工件转运技术领域,以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和节约劳动力,规避对操作人员的安全隐患。转运装置包括行走机构、承载架、横梁、第一抱夹组件和第二抱夹组件,承载架设置于行走机构。横梁可升降地设置于承载架,第一抱夹组件设置于横梁。第二抱夹组件设置于横梁,第一抱夹组件和第二抱夹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横梁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横梁,第一抱夹组件和第二抱夹组件能够相对靠近和远离。转运设备包括托盘和转运装置,托盘用于承载工件并能够带动工件移动。转运装置用于将工件从托盘上转移或将工件放置在托盘上。

Description

一种转运装置和转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转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运装置和转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人力进行油桶的搬运。
但是,注满油的油桶较重,人工搬运困难。不仅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搬运效率低,对操作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运装置和转运设备,以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和节约劳动力,规避对操作人员的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运装置,包括行走机构、承载架、横梁、第一抱夹组件和第二抱夹组件,承载架设置于行走机构。横梁可升降地设置于承载架,第一抱夹组件设置于横梁。第二抱夹组件设置于横梁,第一抱夹组件和第二抱夹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沿横梁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横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抱夹组件设置于横梁,横梁可升降地设置于承载架。第一抱夹组件和第二抱夹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沿横梁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横梁,第一抱夹组件和第二抱夹组件能够相对靠近和远离。当第一抱夹组件和第二抱夹组件相对靠近时,能够夹持工件。之后,第一抱夹组件和第二抱夹组件在横梁的带动下上升,从而将工件抱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运装置还包括行走机构,且承载架设置于行走机构。由此表明,在行走机构的带动下,通过承载架能够进行工件的转移。当工件到达指定地点后,横梁相对于承载架下降,并带动第一抱夹组件和第二抱夹组件下降,在工件由外部承载时,第一抱夹组件和第二抱夹组件能够相对远离,从而将工件放置在指定地点。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运装置无需工作人员直接搬运工件,即可实现工件的转移,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节约了劳动力,尤其是在搬运较重工件时,能够规避对操作人员的安全隐患。
不仅如此,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运装置进行搬运并转移油桶时,油桶由第一抱夹组件和第二抱夹组件抱夹,避免油桶出现倾倒或滚动的情况,提升油桶搬运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抱夹组件包括第一抱夹臂和第一抱夹手,第一抱夹臂设置于横梁,第一抱夹臂沿远离承载架的方向延伸,第一抱夹手设置于第一抱夹臂远离横梁的一端。第二抱夹组件包括第二抱夹臂和第二抱夹手,第二抱夹臂设置于横梁,第二抱夹臂沿远离承载架的方向延伸,第二抱夹手设置于第二抱夹臂远离横梁的一端,第一抱夹手和第二抱夹手相向设置并围合形成抱夹空间,抱夹空间与待转运工件的形状相匹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第一抱夹臂和第二抱夹臂均沿远离承载架的方向延伸,第一抱夹手设置于第一抱夹臂远离横梁的一端,第二抱夹手设置于第二抱夹臂远离横梁的一端,且第一抱夹手和第二抱夹手相向设置,以此当第一抱夹手和第二抱夹手相对靠近时能够抱夹工件,且避免工件与承载架发生碰撞。抱夹空间与待转运工件的形状相匹配,能够增强第一抱夹手和第二抱夹手抱夹工件时稳固性,同时避免第一抱夹手和第二抱夹手抱夹工件时损坏工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运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设置于承载架。横梁设置于升降机构的升降端,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横梁升降。如此,实现工件的升降,进一步地,便于工件的转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运装置还包括控制手把,设置于承载架,控制手把位于转运装置的移动方向的前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转运装置还包括控制手把,控制手把设置于承载架,控制手把位于转运装置的移动方向的前端,便于工作人员施加作用力至承载架,以进行承载架的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升降机构为液压升降器,控制手把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液压升降器的驱动端连接,第二端相对第一端上下摆动时,控制手把用于控制液压升降器的升降端上升,横梁设置于液压升降器的升降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无需额外连接线路或管道,不仅便于转运装置的转移,而且简化了转运装置的结构,节约转运装置的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抱夹手转动设置于第一抱夹臂。第二抱夹手转动设置于第二抱夹臂。如此,确保工件与地面始终处于水平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运装置还包括锁紧结构,锁紧结构用于在第一抱夹组件和第二抱夹组件相对靠近并抱夹工件时,锁紧第一抱夹组件和第二抱夹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在第一抱夹组件和第二抱夹组件相对靠近并抱夹工件时,锁紧结构将第一抱夹组件和第二抱夹组件锁紧,以增强转运装置抱夹工件时的稳定性,避免工件掉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运装置还包括配重件,设置于承载架远离横梁的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避免转运装置在抱夹较重的工件时,出现转运装置向工件的一侧倾倒,提升转运装置在转运工件时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行走机构为移动轮。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转运设备,包括托盘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转运装置,托盘用于承载工件并能够带动工件移动。转运装置用于将工件从托盘上转移或将工件放置在托盘上。
另外,第二方面所提供的转运设备的有益效果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转运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作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运装置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运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行走机构,2—承载架,3—第一抱夹组件,31—第一抱夹臂,
32—第一抱夹手,4—第二抱夹组件,41—第二抱夹臂,42—第二抱夹手,5—控制手把,6—横梁,7—液压升降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人工进行油桶的搬运。但是,注满油的油桶较重,重达165kg-170kg。人工搬运困难。不仅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搬运效率低,危险系数较高,容易发生碰撞、挤压事故,对操作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另外,在进出油库时,需要上下25CM高的台阶,虽然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抱桶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抱桶器需要叉车带动搬运,不能单人操作,且因为台阶的存在,不能直接进出油库。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转运装置,包括行走机构1、承载架2、横梁6、第一抱夹组件3和第二抱夹组件4,承载架2设置于行走机构1。横梁6可升降地设置于承载架2,第一抱夹组件3设置于横梁6。第二抱夹组件4设置于横梁6,第一抱夹组件3和第二抱夹组件4中的至少一个沿横梁6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横梁6,第一抱夹组件3和第二抱夹组件4能够相对靠近和远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抱夹组件4设置于横梁6,横梁6可升降地设置于承载架2。第一抱夹组件3和第二抱夹组件4中的至少一个沿横梁6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横梁6,第一抱夹组件3和第二抱夹组件4能够相对靠近和远离。且,第一抱夹组件3和第二抱夹组件4能够随着横梁6相对于承载架2同步升降。当第一抱夹组件3和第二抱夹组件4相对靠近时,能够夹持工件。之后,第一抱夹组件3和第二抱夹组件4在横梁6的带动下上升,从而将工件抱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运装置还包括行走机构1,且承载架2设置于行走机构1,承载架2能够在行走机构1的带动下,随着行走机构1同步运动。由此表明,在行走机构1的带动下,通过承载架2能够进行工件的转移。当工件到达指定地点后,横梁6相对于承载架2下降,并带动第一抱夹组件3和第二抱夹组件4下降,在工件由外部承载时,第一抱夹组件3和第二抱夹组件4能够相对远离,从而将工件放置在指定地点。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运装置无需工作人员直接搬运工件,即可实现工件的转移,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节约了劳动力,尤其是在搬运较重工件时,能够规避对操作人员的安全隐患。
不仅如此,当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运装置进行搬运并转移筒状结构工件例如油桶时,油桶由第一抱夹组件和第二抱夹组件抱夹,避免油桶出现倾倒或滚动的情况,提升油桶搬运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具体实施时,第一抱夹组件3和第二抱夹组件4的结构可以相同,且第一抱夹组件3和第二抱夹组件4对称设置。可以设置为第一抱夹组件3和第二抱夹组件4其中的一个固定设置在横梁6上,另外一个移动设置在横梁6上,即能够沿着横梁6的长度的延伸方向水平移动。当然,也可以将第一抱夹组件3和第二抱夹组件4均移动地设置在横梁6上,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1至图3所示,横梁6可升降地设置于承载架2,横梁6上下移动的距离范围为25cm-35cm,从而使得工件能够上升25cm-35cm,要求工件上升的高度大于正常使用的台阶的高度,以便于工件进出油库。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所示,第一抱夹组件3包括第一抱夹臂31和第一抱夹手32,第一抱夹臂31设置于横梁6,第一抱夹臂31沿远离承载架2的方向延伸,第一抱夹手32设置于第一抱夹臂31远离横梁6的一端。第二抱夹组件4包括第二抱夹臂41和第二抱夹手42,第二抱夹臂41设置于横梁6,第二抱夹臂41沿远离承载架2的方向延伸,第二抱夹手42设置于第二抱夹臂41远离横梁6的一端,第一抱夹手32和第二抱夹手42相向设置。如此,第一抱夹臂31和第二抱夹臂41均沿远离承载架2的方向延伸,第一抱夹手32设置于第一抱夹臂31远离横梁6的一端,第二抱夹手42设置于第二抱夹臂41远离横梁6的一端,当第一抱夹手32和第二抱夹手42抱夹工件时,为工件提供容纳空间,避免工件与承载架2发生碰撞。且第一抱夹手32和第二抱夹手42相向设置,以保证当第一抱夹手32和第二抱夹手42相对靠近时能够抱夹工件。
具体实施时,当第一抱夹臂31或第二抱夹臂41固定设置在横梁6上时,固定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可以采用焊接方式或连接件固定方式,此处不作具体限定。当第一抱夹臂31和第二抱夹臂41移动设置在横梁6上时,可以采用在横梁6上开设与第一抱夹臂31的一端和第二抱夹臂41的一端相配合的凹槽,凹槽沿着横梁6的长度方向延伸。使得第一抱夹臂31的一端和第二抱夹臂41的一端能够在凹槽内沿着横梁6的长度方向移动。当第一抱夹手32和第二抱夹手42抱夹工件时,可以采用螺纹连接件或销轴将第一抱夹臂31和第二抱夹臂41紧固在横梁6上。以第一抱夹臂31为例,在横梁6上开设与第一抱夹臂31的一端相配合的凹槽,第一抱夹臂31的该端插进凹槽内,且在第一抱夹臂31的靠近横梁6的一端固定设置连接板,连接板平行于横梁6的靠近第一抱夹手32的一侧,可以在连接板上和横梁6上开设螺纹孔或沉孔。当第一抱夹手32抱夹工件时,螺纹连接件或销轴穿过连接板后固定设置在横梁6上,从而将第一抱夹臂31固定设置在横梁6上。当需要放置工件时,将螺纹连接件或销轴从横梁6上拆下,使得第一抱夹臂31向远离第二抱夹臂41的方向移动即可。
当然,实际情况下,也可以采用驱动缸或轨道滑块组件驱动第一抱夹臂31和第二抱夹臂41沿着横梁6的长度方向移动。以第一抱夹臂31为例,具体地,当采用驱动缸驱动第一抱夹臂31移动时,驱动缸的缸体固定设置在横梁6上,第一抱夹臂31设置在驱动缸的驱动端,驱动端带动第一抱夹臂31往复移动。当采用轨道滑块组件驱动第一抱夹臂31移动时,可以将轨道固定设置在横梁6上,且轨道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横梁6的长度方向,驱动电机驱动滑块沿着轨道移动。第一抱夹臂31的一端固定在滑块上,从而实现第一抱夹臂31沿着横梁6的长度方向移动。
另外,第一抱夹手32和第二抱夹手42相向设置,第一抱夹手32和第二抱夹手42围合用于抱夹工件,第一抱夹手32和第二抱夹手42围合形成的抱夹空间的形状可以与工件的形状相匹配,以增强第一抱夹手32和第二抱夹手42抱夹工件时稳固性,同时避免第一抱夹手32和第二抱夹手42抱夹工件时损坏工件。示例性地,当工件为圆筒状结构的油桶时,抱夹空间可以为圆形,第一抱夹手32和第二抱夹手42可以分别为半圆形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抱夹手32转动设置于第一抱夹臂31。第二抱夹手42转动设置于第二抱夹臂41。如此,确保工件与地面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具体实施时,第一抱夹手32可以采用限位轴承设置在第一抱夹臂31,同样地,第二抱夹手42可以采用限位轴承设置在第二抱夹臂4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运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固定设置在承载架2,升降机构具体设置在承载架2的顶部。横梁6设置于升降机构的升降端,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横梁6升降。如此,实现工件的升降,进一步地,便于抬起或放下工件,以实现工件的转移。具体实施时,升降机构可以为驱动缸。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转运装置还包括控制手把5,设置于承载架2,控制手把5位于转运装置的移动方向的前端。如此,便于工作人员施加作用力至承载架2,以进行承载架2的移动。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升降机构为液压升降器7,控制手把5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液压升降器7的驱动端连接,第二端相对第一端上下摆动时,控制手把5用于控制液压升降器7的升降端上升,横梁6设置于液压升降器7的升降端,从而控制横梁6的上升。无需额外连接线路或管道,不仅便于转运装置的转移,而且简化了转运装置的结构,节约转运装置的成本。需要说明的是,液压升降器7的工作原理同千斤顶,当需要放置工件时,即使得横梁6下降,在液压升降器7上设置泄压阀,用于控制液压升降器7的升降端下将,从而带动横梁6下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运装置还包括锁紧结构,锁紧结构用于在第一抱夹组件和第二抱夹组件相对靠近并抱夹工件时,锁紧第一抱夹组件和第二抱夹组件。如此,以增强转运装置抱夹工件时的稳定性,避免工件掉落,提升转运装置抱夹工件时安全性。示例性地,锁紧结构可以为锁扣。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运装置还包括配重件,设置于承载架远离横梁的一侧。以避免转运装置在抱夹较重的工件时,出现转运装置向工件的一侧倾倒,提升转运装置在转运工件时的安全性。配重件的重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此处不作具体限定。示例性地,当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运装置转运165kg-170kg的工件时,配重件的重量可以为25kg-35kg,例如可以为28kg、30kg、31kg、34kg等。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参见图2和图3所示,行走机构1为移动轮。移动轮的数量为至少三个,且至少一个移动轮为万向轮,其余可以为定向轮。至少一个万向轮设置在承载架2位于转运装置的移动方向的前端底部,以便于控制转运装置的行走路线。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设置三个移动轮,其中一个为万向轮,且位于转运装置的移动方向的前端,另外两个与该万向轮错位设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转运设备,包括托盘和上述的转运装置,托盘用于承载工件并能够带动工件移动。转运装置用于将工件从托盘上转移或将工件放置在托盘上。
具体实施时,当需要转运工件时,第一抱夹手32和第二抱夹手42相对靠近,并抱夹工件,使用锁定机构锁紧第一抱夹手32和第二抱夹手42。之后使用控制手把5控制液压升降器7的升降端上升,通过带动横梁6上升,进一步带动第一抱夹组件3和第二抱夹组件4上升,从而带动工件上升。之后拉动控制手把5,移动转运装置,实现工件的转移。当到达指定地点后,例如进出台阶旁,此时,托盘放置在台阶上。使用泄压阀,使得液压升降器7的升降端下降,最终使工件下降,并落至托盘上,托盘承载工件并带动工件移动,以此实现工件的转移和上下台阶。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行走机构,
承载架,设置于所述行走机构;
横梁,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承载架;
第一抱夹组件,设置于所述横梁;
第二抱夹组件,设置于所述横梁,所述第一抱夹组件和所述第二抱夹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横梁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横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夹组件包括第一抱夹臂和第一抱夹手,所述第一抱夹臂设置于所述横梁,所述第一抱夹臂沿远离所述承载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抱夹手设置于所述第一抱夹臂远离所述横梁的一端;
所述第二抱夹组件包括第二抱夹臂和第二抱夹手,所述第二抱夹臂设置于所述横梁;所述第二抱夹臂沿远离所述承载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抱夹手设置于所述第二抱夹臂远离所述横梁的一端;所述第一抱夹手和所述第二抱夹手相向设置并围合形成抱夹空间,所述抱夹空间与待转运工件的形状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承载架;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端,所述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横梁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控制手把,设置于所述承载架,所述控制手把位于所述转运装置的移动方向的前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为液压升降器,所述控制手把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液压升降器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二端相对所述第一端上下摆动时,所述控制手把用于控制所述液压升降器的升降端上升;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液压升降器的升降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夹手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抱夹臂;所述第二抱夹手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抱夹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抱夹组件和所述第二抱夹组件相对靠近并抱夹工件时,锁紧所述第一抱夹组件和所述第二抱夹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配重件,设置于所述承载架远离所述横梁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为移动轮。
10.一种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托盘,用于承载工件并能够带动工件移动;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转运装置,所述转运装置用于将所述工件从所述托盘上转移或将所述工件放置在所述托盘上。
CN202222445595.4U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转运装置和转运设备 Active CN2185589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45595.4U CN218558917U (zh)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转运装置和转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45595.4U CN218558917U (zh)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转运装置和转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58917U true CN218558917U (zh) 2023-03-03

Family

ID=85313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45595.4U Active CN218558917U (zh)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转运装置和转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589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76656A (zh) 充换电系统和方法
CN111483736A (zh) 一种水平移载式立体贮存输送系统
US3836031A (en) Material handling truck apparatus
CN112124981A (zh) 供料装置及其供料方法
CN218558917U (zh) 一种转运装置和转运设备
TW202313443A (zh) 氣體容器搬送用台車
CN212654233U (zh) 一种纯电动重卡的换电系统
CN213801957U (zh) 供料装置
CN110524215B (zh) 上料装置及具有其的组装设备
KR101428134B1 (ko) 굴삭기의 조립 공정 설비
EP0573380A1 (en) Facility for the manoeuvreing of pallets in gantry cranes
CN112060969A (zh) 一种纯电动重卡的换电系统及换电方法
CN219904458U (zh) 一种配电柜生产加工用周转运输装置
JP3486657B2 (ja) カーゴ台車用安全クランプ
CN220549902U (zh) 集装箱跨运车
CN112209234A (zh) 一种可伸缩式吊装、搬运车及货物搬运方法
CN220976431U (zh)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升降台
CN216546285U (zh) 具有抓取功能的搬运车
CN218145711U (zh) 一种龙门式搬运机器人
CN217919684U (zh) 一种清洗架运输储存装置
CN220974196U (zh) Agv转运物流系统
CN217198240U (zh) 移变轨道搬运车
CN113561872B (zh) 一种用于工业互联网设备的搬运车
CN218201989U (zh) 电动升降台
CN209922836U (zh) 升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