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58888U - 一种底部折叠结构及折叠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底部折叠结构及折叠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58888U
CN218558888U CN202222359401.9U CN202222359401U CN218558888U CN 218558888 U CN218558888 U CN 218558888U CN 202222359401 U CN202222359401 U CN 202222359401U CN 218558888 U CN218558888 U CN 2185588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hinged
hinge
rod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5940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飞
应梅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ngkang Mantuo Import And Expor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ngkang Mantuo Import And Expor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kang Mantuo Import And Export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ngkang Mantuo Import And Expor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5940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588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588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588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底部折叠结构及折叠推车,其底部折叠结构包括:支撑件;两个折叠组件,呈左右对称设置,各所述折叠组件一侧与所述支撑件的下端铰接;横梁,包括两个呈左右对称铰接的梁体,两个所述梁体相互铰接处形成第一铰接点,且两个所述梁体的可折叠方向为第一方向;各所述梁体与相邻所述折叠组件的一侧铰接,形成第二铰接点,且所述折叠组件与所述梁体的可折叠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折叠后底部高度大大减小,底部折叠结构不会影响整体结构的折叠后高度,有利于收纳;且横梁设置在底部折叠结构的中间,对中心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底部折叠结构及折叠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推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底部折叠结构及折叠推车。
背景技术
户外休闲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追求与日俱增,不断地促进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露营、户外野餐等户外娱乐活动的需求更加迫切。外出时,会携带的大量物品、食品等,因此,折叠推车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方便人们日常生活的工具。
在相关技术中,折叠推车具有底部折叠结构,该底部折叠结构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底部组件,以及连接两个底部组件的连接件,其中,底部组件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两个杆体一端相互铰接,另一端与车架四周的支撑件铰接。然而,该底部折叠结构折叠后的高度,由单个杆体的长度决定,使得底部折叠结构折叠后的高度可能高于车架的高度,进而使得折叠推车整体结构折叠后变高。若折叠推车折叠后变高,占用了高度方向更多的空间,不利于收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部折叠结构,折叠后底部高度大大减小,底部折叠结构不会影响整体结构的折叠后高度,有利于收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底部折叠结构,包括:
支撑件;
两个折叠组件,呈左右对称设置,各所述折叠组件一侧与所述支撑件的下端铰接;
横梁,包括两个呈左右对称铰接的梁体,两个所述梁体相互铰接处形成第一铰接点,且两个所述梁体的可折叠方向为第一方向;各所述梁体与相邻所述折叠组件的一侧铰接,形成第二铰接点,且所述折叠组件与所述梁体的可折叠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底部折叠结构还包括翻转件,所述翻转件具有两个第一铰接块,各所述梁体远离所述折叠组件的一端与对应各所述第一铰接块铰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铰接块具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折叠组件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一端与所述支撑件的下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体相互铰接,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的铰接处与所述梁体铰接。
优选地,所述底部折叠结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两个第一铰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铰接部邻接设置的第二铰接部,其中一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第一杆体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端铰接,另一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第二杆体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端铰接,所述梁体靠近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与第二铰接部铰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铰接部具有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避让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铰接点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铰接点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底部折叠结构还包括竖梁以及侧面组件,所述竖梁与所述横梁交叉设置,所述竖梁包括两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另一所述连接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侧面组件的下端铰接,两个所述连接杆相互铰接处与两个所述梁体铰接。
优选地,两个所述连接杆折叠的方向为第三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折叠推车,包括所述的底部折叠结构、车架以及框布,
所述车架包括四个支撑件,前侧两个所述支撑件的下端与其中一折叠组件铰接,后侧两个所述支撑件的下端与另一折叠组件铰接,横梁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折叠组件铰接;
所述框布安装于所述车架内,所述框布的底部上表面具有提手,所述提手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铰接点对应;
所述提手为一个时,所述提手两侧分别两个所述第二铰接点连接;
所述提手为两个时,所述提手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铰接点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一种底部折叠结构,是通过呈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折叠组件以及设置于两个组件之间的横梁,横梁设置在底部折叠结构的中间,对中心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同时,两个梁体的可折叠方向为第一方向,折叠组件与梁体的可折叠方向为第二方向,由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大大减小了该底部折叠结构折叠后的高度,进而使底部折叠结构不会影响整体结构的折叠后高度,有利于收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折叠推车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折叠推车的半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翻转件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折叠推车的完全折叠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件;2、横梁;21、梁体;3、翻转件;31、第一铰接块;311、第一避让槽;32、第二铰接块;321、开槽;4、折叠组件;41、第一杆体;42、第二杆体;5、连接件;51、第一铰接部;511、第二避让槽;52、第二铰接部;6、竖梁;61、连接杆;7、侧面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底部折叠结构,包括:
支撑件1;两个折叠组件4,呈左右对称设置,各所述折叠组件4一侧与所述支撑件1的下端铰接;横梁2,包括两个呈左右对称铰接的梁体21,两个所述梁体21相互铰接处形成第一铰接点,且两个所述梁体21的可折叠方向为第一方向;各所述梁体21与相邻所述折叠组件4的一侧铰接,形成第二铰接点,且所述折叠组件4与所述梁体21的可折叠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梁体21的可折叠方向,即为两个梁体21折叠时合拢的方向,折叠组件4与梁体21的可折叠方向,即为折叠组件4与梁体21折叠时合拢的方向。第一方向可以为向上,第二方向可以为向下;或者,第一方向可以为向下,第二方向可以为向上。
为了方便描述,定义沿车架长度方向的两侧为左侧和右侧,沿车架宽度方向的两侧为前侧和后侧。折叠时,支撑件1向中心方向靠拢,带动折叠组件4一侧围绕支撑件1旋转,使得折叠组件4与支撑件1之间的夹角变小,折叠组件4作用于梁体21,梁体21围绕第二铰接点转动,使得第二方向渐渐合拢,两个梁体21绕着第一铰接点转动,使得第一方向也逐渐合拢,进而折叠完毕。折叠后,由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即梁体21与相邻折叠组件4的倾斜方向相反,左右两侧的高度被同侧的梁体21打断,也就是说左侧或右侧的高度并非为折叠组件4的长度与同侧梁体21的长度之和,因此,大大减小了该底部折叠结构折叠后的高度,进而使底部折叠结构不会影响整体结构折叠后的高度,有利于收纳。展开时,横梁2增强底部折叠结构中间位置的刚度,对中心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横梁2折叠时,第一方向为向上,第二方向为向下,两个所述第二铰接点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一铰接点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铰接点的高度。两个第二铰接点能够用于连接框布,框布的底部上表面具有提手,提手的位置与第二铰接点对应。因此,第二铰接点的高度高于第一铰接点的高度,在折叠时,提手向上提拉作用于第二铰接点,就可方便地实现底部折叠,使得操作更加便利。
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底部折叠结构还包括翻转件3,所述翻转件3具有两个第一铰接块31,各所述梁体21远离所述折叠组件4的一端与对应各所述第一铰接块31铰接。
可以理解的是,翻转件3设置于横梁2的中间,将横梁2的中间打断,使得两个梁体21通过第一铰接块31来实现折叠或展开。展开时,横梁2呈一字型,增强底部折叠结构中间位置的刚度,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折叠时,两个横梁2呈“V”字型,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能够大大减小了底部折叠结构折叠后的高度。
其中,所述第一铰接块31具有第一避让槽311,所述第一避让槽311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两个梁体21向上合拢时,如图4所示,第一避让槽311的开口向上贯穿第一铰接块31的上表面,有利于实现两个梁体21的合拢动作。
折叠组件4的具体结构:如图1-图3所示,所述折叠组件4包括第一杆体41和第二杆体42,所述第一杆体41一端与所述支撑件1的下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体42相互铰接,所述第一杆体41和所述第二杆体42的铰接处与所述梁体21铰接,第一杆体41、第二杆体42以及梁体21铰接处为第二铰接点。
具体地,所述底部折叠结构还包括连接件5,第一杆体41、第二杆体42以及梁体21这三个部件通过连接件5来实现铰接,所述连接件5具有两个第一铰接部51,以及与所述第一铰接部51邻接设置的第二铰接部52,其中一所述第一铰接部51与所述第一杆体41远离所述支撑件1的一端铰接,另一所述第一铰接部51与所述第二杆体42远离所述支撑件1的一端铰接,第一铰接部51与杆体的设置方向相适配;折叠时,第一杆体41和第二杆体42通过第一铰接部51连接后,呈“V”字型,所述梁体21靠近所述第一杆体41的一端与第二铰接部52铰接。折叠时,围绕第一铰接部51,第一杆体41和第二杆体42相互之间逐渐靠拢,并且梁体21围绕第二铰接部52转动,使得第二方向渐渐合拢。
其中,所述第一铰接部51具有第二避让槽511,所述第二避让槽511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同。折叠组件4与梁体21向下合拢时,如图5所示,第二避让槽511的开口向下贯穿第一铰接部51的下表面,且第二铰接部52具有贯穿其下表面的槽口,有利于实现折叠组件4与梁体21的合拢动作。
在其中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将竖梁6、横梁2以及折叠组件4一起使用,所述底部折叠结构还包括竖梁6以及侧面组件7,所述竖梁6与所述横梁2交叉设置,所述竖梁6包括两个连接杆61,所述连接杆61一端与另一所述连接杆6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侧面组件7的下端铰接,两个所述连接杆61相互铰接处与两个所述梁体21铰接。可以理解的是,竖梁6两端与侧面组件7连接,展开时,竖梁6呈一字型,由于竖梁6具有一定的刚性,能够增加车架前后侧的支撑强度,进一步提高对整体结构的支撑作用。折叠时,两个连接杆61呈“V”字型。
具体地,两个所述连接杆61折叠的方向为第三方向,折叠时,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第一方向为向上,第三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同均为向下,且所述第一铰接点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三铰接点的高度,使得竖梁6收拢后不占用车架上方的空间,提高对车架下方空间的利用率,同时两个连接杆61通过铰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将竖梁6中间打断,还使得竖梁6不会超出折叠推车的整体高度。
进一步地,翻转件3还具有两个第二铰接块32,各所述连接杆61远离所述侧面组件7的一端与对应各所述第二铰接块32铰接,且第二铰接块32具有贯通其下表面的开槽321,开槽321的方向与第三方向相同,有利于实现两个连接杆61的合拢动作。
该底部折叠结构的折叠过程为:如图3所示为半收拢状态,如图6所示为完全收拢的状态。外力将两个第二铰接点向上提拉,支撑件1向中心方向靠拢,两个第二铰接点向中间靠拢,带动两个梁体21围绕第一铰接点转动,并逐渐向上合拢;第一杆体41和第二杆体42围绕第二铰接点相互之间逐渐靠拢,并向中心方向靠拢,从而使得第二方向渐渐向下合拢;侧面组件7在支撑件1的作用下折叠,侧面组件7作用于竖梁6,使得两个连接杆61围绕第一铰接点转动,并逐渐向下合拢,最终使得折叠完毕。
请继续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折叠推车,包括所述的底部折叠结构、车架以及框布,所述车架包括四个支撑件1,前侧两个所述支撑件1的下端与其中一折叠组件4铰接,后侧两个所述支撑件1的下端与另一折叠组件4铰接,横梁2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折叠组件4铰接。
折叠后,由于底部折叠结构中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左右两侧的高度被同侧的梁体21打断,也就是说左侧或右侧的高度并非为折叠组件4的长度与同侧梁体21的长度之和,因此,大大减小了该底部折叠结构折叠后的高度,进而使底部折叠结构不会影响整体结构折叠后的高度,有利于收纳。展开时,横梁2增强底部折叠结构中间位置的刚度,对中心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
所述框布安装于所述车架内,所述框布的底部上表面具有提手,所述提手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铰接点对应。其中,当所述提手为一个时,所述提手两侧分别两个所述第二铰接点连接;当所述提手为两个时,所述提手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铰接点连接。第二铰接点的高度高于第一铰接点的高度,在折叠时,提手向上提拉作用于第二铰接点,就可实现底部折叠,同时底部折叠组件4带着框布一起折叠,提手方便实现折叠推车的折叠,且操作较为便利。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底部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件;
两个折叠组件,呈左右对称设置,各所述折叠组件一侧与所述支撑件的下端铰接;
横梁,包括两个呈左右对称铰接的梁体,两个所述梁体相互铰接处形成第一铰接点,且两个所述梁体的可折叠方向为第一方向;各所述梁体与相邻所述折叠组件的一侧铰接,形成第二铰接点,且所述折叠组件与所述梁体的可折叠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折叠结构还包括翻转件,所述翻转件具有两个第一铰接块,各所述梁体远离所述折叠组件的一端与对应各所述第一铰接块铰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部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块具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一端与所述支撑件的下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体相互铰接,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的铰接处与所述梁体铰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部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折叠结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两个第一铰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铰接部邻接设置的第二铰接部,其中一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第一杆体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端铰接,另一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第二杆体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端铰接,所述梁体靠近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与第二铰接部铰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部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部具有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避让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同。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底部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点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铰接点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折叠结构还包括竖梁以及侧面组件,所述竖梁与所述横梁交叉设置,所述竖梁包括两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另一所述连接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侧面组件的下端铰接,两个所述连接杆相互铰接处与两个所述梁体铰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底部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杆折叠的方向为第三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10.一种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底部折叠结构、车架以及框布,
所述车架包括四个支撑件,前侧两个所述支撑件的下端与其中一折叠组件铰接,后侧两个所述支撑件的下端与另一折叠组件铰接,横梁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折叠组件铰接;
所述框布安装于所述车架内,所述框布的底部上表面具有提手,所述提手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铰接点对应;
所述提手为一个时,所述提手两侧分别两个所述第二铰接点连接;
所述提手为两个时,所述提手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铰接点连接。
CN202222359401.9U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底部折叠结构及折叠推车 Active CN2185588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59401.9U CN218558888U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底部折叠结构及折叠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59401.9U CN218558888U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底部折叠结构及折叠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58888U true CN218558888U (zh) 2023-03-03

Family

ID=85310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59401.9U Active CN218558888U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底部折叠结构及折叠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588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05205B (zh) 一种折叠不会变高的拖车
CN107476647B (zh) 一种可折叠帐篷
US20100235989A1 (en) Foldable bed frame
CN218558888U (zh) 一种底部折叠结构及折叠推车
CN219134202U (zh) 加长款推车
CN219134201U (zh) 折叠推车
CN218898927U (zh) 捆式折叠椅架以及具有其的折叠椅
CN115447650A (zh) 一种车架和推车
KR20190091059A (ko) 박공지붕형 접철식 캐노피 프레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캐노피
CN203986835U (zh) 一种折叠置物架
KR20200002155U (ko) 박공지붕형 접철식 캐노피 프레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캐노피
CN220130172U (zh) 一种野营车折叠底架及野营车
CN218055246U (zh) 一种折叠结构及折叠推车
CN201164700Y (zh) 中间折叠式高尔夫球车
CN2433855Y (zh) 一种折叠伞(2)
WO2022241860A1 (zh) 一种具有屋脊结构的折叠帐篷
CN205923524U (zh) 一种折叠床架
CN2833016Y (zh) 帐篷架结构
CN213820275U (zh) 一种可折叠的家用桌子
CN219565130U (zh) 一种可折叠推车
CN213355173U (zh) 一种新型折叠式回收箱
CN219069683U (zh) 一种便携式折叠桌
CN216907718U (zh) 一种可折叠式置物箱浴室柜
CN212766425U (zh) 一种便于折叠的童车车架
CN217835671U (zh) 一种用于折叠式手推车的侧架收折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