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53625U - 净化模块及空气净化设备 - Google Patents

净化模块及空气净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53625U
CN218553625U CN202222551794.3U CN202222551794U CN218553625U CN 218553625 U CN218553625 U CN 218553625U CN 202222551794 U CN202222551794 U CN 202222551794U CN 218553625 U CN218553625 U CN 2185536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rification
air
enclosure
module
innerm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5179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智莹
陈新厂
杨翠霞
曾正
王金洋
陈大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5179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536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536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536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化模块及空气净化设备。所述净化模块包括:多个围壳,多个所述围壳由内至外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围壳包括放电模块,两个相邻的所述围壳之间和多个所述围壳中最内侧的围壳内形成有净化风道,同一个所述围壳两侧的所述净化风道相连通,最内侧的所述净化风道和最外侧的所述净化风道分别与对应的连通风道连通。本实用新型净化模块及空气净化设备充分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有效发挥了放电模块的净化作用,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效率高,保证净化效果。

Description

净化模块及空气净化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化模块及空气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通常为非甲烷碳氢化合物、含氧有机化合物、卤代烃、含氮有机化合物、含硫有机化合物等几大类)的净化技术多采用非再生型吸附、光催化、非等热等离子体、热催化、分子筛等。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采用非等热等离子体等方式净化VOCs,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净化模块及空气净化设备,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净化VOCs、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净化模块,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多个围壳,多个所述围壳由内至外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围壳包括放电模块,两个相邻的所述围壳之间和多个所述围壳中最内侧的围壳内形成有净化风道,同一个所述围壳两侧的所述净化风道相连通,最内侧的所述净化风道和最外侧的所述净化风道分别与对应的连通风道连通。
本申请多个围壳由内至外间隔设置,每个围壳包括放电模块,两个相邻的围壳之间和多个围壳中最内侧的围壳内形成有净化风道,同一个围壳两侧的净化风道相连通,最内侧的净化风道和最外侧的净化风道分别与对应的连通风道连通,当要净化VOCs时,对放电模块进行通电,放电模块在净化风道内对空气进行电离,以降解污染物或产生能够降解污染物的离子、电子、自由基等活性物质,此时,外界空气由连通风道进入最内侧的净化风道或最外侧的净化风道内,然后进入其它净化风道内,直至由最外侧的净化风道或最内侧的净化风道通过连通风道排出,放电模块将净化风道内的污染物净化分解成CO2和H2O等无害气体,增加了外界空气通过等离子放电区域的行程和时间,使外界空气中的污染物降解充分或与活性物质接触充分,进而充分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有效发挥了放电模块的净化作用,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效率高,保证净化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放电模块为等离子发生器,等离子发生器至少在围壳内侧产生等离子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放电模块为介质阻挡放电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围壳由介质阻挡放电结构构成,介质阻挡放电结构包括第一电极、绝缘介质层和第二电极,绝缘介质层构造出围壳的形状,第一电极位于绝缘介质层的内侧面,第二电极位于绝缘介质层的外侧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电极为高压电极,第二电极为对电极。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电极为依次排列的多个管状电极,或者第一电极为网状电极;第二电极为包覆绝缘介质层的外侧面的片状电极。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绝缘介质层的厚度为1~5mm;多个管状电极沿净化风道的方向依次排列,相邻的管状电极之间距离为0.5~5mm。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围壳上设有催化剂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围壳包括阻隔结构,位于同一个围壳内侧的净化风道包括由阻隔结构分隔开净化风道的首部和尾部,从最内侧的净化风道到最外侧的净化风道各个净化风道依次首尾相连。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多个围壳中最内侧的围壳内设有第一分隔件,第一分隔件与多个围壳中最内侧的围壳的内壁之间有间距,以形成最内侧的净化风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通风道包括开设在多个围壳中最外侧的围壳上的第一连通风道和贯穿多个围壳的第二连通风道,其中,第一连通风道与最外侧的净化风道连通,第二连通风道与最内侧的净化风道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围壳包括开口,净化模块还包括围设形成连通风道的第二分隔件和第三分隔件;以多个围壳中最内侧的围壳为第一围壳并向外对围壳依次排序,第二分隔件伸入最内侧的净化风道并在开口的第一侧连接偶数序号的围壳,第三分隔件在开口的第二侧连接奇数序号的围壳;第二分隔件和第三分隔件之间形成第二连通风道,多个围壳中最外侧的围壳和未与最外侧的围壳连接的第二分隔件或三分隔件之间形成第一连通风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分隔件和第三分隔件分别沿从最内侧的净化风道指向最外侧的净化风道的方向延伸。
基于相同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包括上述净化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多个围壳由内至外间隔设置,每个围壳包括放电模块,两个相邻的围壳之间和多个围壳中最内侧的围壳内形成有净化风道,同一个围壳两侧的净化风道相连通,最内侧的净化风道和最外侧的净化风道分别与对应的连通风道连通,当要净化VOCs时,对放电模块进行通电,放电模块在净化风道内电离空气,以分解污染物或产生活性物质,此时,外界空气由连通风道进入最内侧的净化风道或最外侧的净化风道内,然后进入其它净化风道内,直至由最外侧的净化风道或最内侧的净化风道通过连通风道排出,放电模块将净化风道内的污染物净化分解成CO2和H2O等无害气体,增加了外界空气通过等离子放电区域的行程和时间,使外界空气中的污染物被充分降解或与活性物质接触充分,有效发挥了放电模块的净化作用,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效率高,保证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的净化模块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净化模块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净化模块的放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围壳10,净化风道101,最内侧的净化风道1011,最外侧的净化风道1012,中间的净化风道1013,连通风道102,第一连通风道1021,第二连通风道1022,内围壳103,第二开口1031,第三风口10311,第四风口10312,外围壳104,第一开口1041,第一风口10411,第二风口10412,中间围壳105,第三开口1051,第五风口10511,第六风口10512,第一电极106,绝缘介质层107,第二电极108;
第二分隔件20;
第二分隔件30;
第三分隔件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净化模块及空气净化设备,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采用现有方式例如非等热等离子体净化VOCs,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图1为本实施例的净化模块的第一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本实施例的包括:多个围壳10。多个围壳10由内至外间隔设置,每个围壳10包括放电模块,两个相邻的围壳10之间和多个围壳10中最内侧的围壳内形成有净化风道101,同一个围壳10两侧的净化风道101相连通,最内侧的净化风道1011和最外侧的净化风道1012分别与对应的连通风道102连通。
净化风道10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环形。当然,多个净化风道101所形成净化通道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螺旋形。
外界空气可以由连通风道102进入最内侧的净化风道1011内,再进入其它净化风道内,最后,再由最外侧的净化风道1012和连通风道102排出。当然,外界空气也可以由连通风道102进入最外侧的净化风道1012,再进入其它的净化风道内,最后由最内侧的净化风道1011和连通风道102排出。
可以根据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选择不同数目的围壳10,以适当增减空气通过放电模块的放电区域的行程和时间,使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效率和能量相匹配。
现有技术中采用非等热等离子体净化VOCs,但是,由于非等热等离子体产生的等离子体寿命短,不能有效的与有害气体接触,无法彻底氧化VOCs,导致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效率低。
本申请多个围壳10由内至外间隔设置,每个围壳10包括放电模块,两个相邻的围壳10之间和多个围壳10中最内侧的围壳内形成有净化风道101,同一个围壳10两侧的第一净化风道101相连通,最内侧的净化风道1011和最外侧的净化风道1012分别与连通风道102连通,当要净化VOCs时,对放电模块进行通电,放电模块电离空气,以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并在净化风道101内生成活性物质,此时,外界空气由连通风道102进入最内侧的净化风道1011或最外侧的净化风道1012内,然后进入与最内侧的净化风道1011或最外侧的净化风道1012相邻的净化风道内,直至由最外侧的净化风道1012或最内侧的净化风道1011通过连通风道102排出,放电模块将净化风道101内的污染物净化分解成CO2和H2O等无害气体,增加了外界空气通过等离子放电区域的行程和时间,使外界空气中的污染物与强氧化自由基充分接触,进而充分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有效发挥了放电模块的净化作用,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效率高,保证净化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放电模块产生的电子、离子、自由基净化外界空气中的污染物,不会出现净化模块因污染物积累而失效的情况,无需对放电模块进行更换,降低成本。
结合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外界空气通过等离子放电区域的行程和时间,同一个围壳10两侧的净化风道101其中一个的首部与另一个的尾部连通,也就是说,外界空气在完全通过净化风道101后,才会进入相邻的净化风道101内,增加了外界空气通过等离子放电区域的行程和时间,使外界空气中的污染物与空气电离产生的活性物质充分接触,可以充分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有效发挥了放电模块的净化作用,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效率高。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同一个围壳10两侧的净化风道101其中一个的首部与另一个的中部连通、同一个围壳10两侧的净化风道101其中一个的中部与另一个的尾部连通或同一个围壳10两侧的净化风道101其中一个的中部与另一个的中部连通,也可以实现空气中的污染物与活性物质的接触,进而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但是,为了保证外界空气中的污染物与活性物质充分接触,优选地,同一个围壳10两侧的净化风道101其中一个的首部与另一个的尾部连通。其中,净化风道101的首部和尾部可以是由于围壳10所包括的阻隔结构将净化风道101分隔开而形成的,阻隔结构例如可以是开口、组隔板等。
结合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外界空气通过最内侧的净化风道1011的行程和时间,多个围壳10中最内侧的围壳内设有第一分隔件20,第一分隔件20与多个围壳10中最内侧的围壳的内壁之间有间距,以形成最内侧的净化风道1011,也就是说,第一分隔件20分隔多个围壳10中最内侧的围壳的内腔,在多个围壳10中最内侧的围壳的内腔内形成截面形状为环形的最内侧的净化风道1011,实现空气中的污染物与最内侧的净化风道1011内的活性物质的充分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隔件20的截面形状可以为环装或板装,第一分隔件20的长度方向与多个围壳10中最内侧的围壳的长度方向相一致,以保证最内侧的净化风道1011的截面形状为环形。
结合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进风和排风,连通风道102包括开设多个围壳10中最外侧的围壳上的第一连通风道1021和贯穿多个围壳10的第二连通风道1022,其中,第一连通风道1021与最外侧的净化风道1012连通,第二连通风道1022与最内侧的净化风道1011连通。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直接在最外侧的净化风道1012和最内侧的净化风道1011上开设有通孔,也可以实现进风和排风。但是,若在最内侧的净化风道1011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只能开设在最内侧的净化风道1011的顶部或底部,而为了实现进风或排风,需要在最内侧的净化风道1011的顶部或底部设置与通孔连通的风管,增加了设备的厚度,不便于布置,因此,优选地,连通风道102包括开设多个围壳10中最外侧的围壳上的第一连通风道1021和贯穿多个围壳10的第二连通风道1022,也就是说,当要设置风管时,风管只需要设置在多个围壳10中最外侧的围壳的侧部,没有增加设备的厚度,便于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通过第二连通风道1022实现进风时,外界空气可以由第二连通风道1022进入最内侧的净化风道1011内,再进入其它净化风道内,最后,再由最外侧的净化风道1012和第一连通风道1021排出。当通过第一连通风道1021实现进风时,外界空气可以由第一连通风道1021进入最外侧的净化风道1012,再进入其它净化风道内,最后,再由最内侧的净化风道1011和第二连通风道1022排出。
结合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围壳10数目为两个,包括内围壳103和外围壳104,也就是说,内围壳103和外围壳104之间有间距,以形成最外侧的净化风道1012,内围壳103内为最内侧的净化风道1011。
结合图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形成连通风道102,以实现进风和排风,净化模块还包括围设形成连通风道102的第二分隔件30和第三分隔件40,第二分隔件30设于内围壳103和外围壳104之间,第三分隔件40一端设于内围壳103内,另一端穿设于内围壳103与外围壳104连接,第二分隔件30和第三分隔件40之间有间距。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分隔件30和第三分隔件40的截面形状可以为板状。
结合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分隔件40的一端与第一分隔件20连接,且与第一分隔件20成角度设置,以通过第一分隔件20支撑第三分隔件40。其中,第三分隔件40与第一分隔件20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可以为直角、锐角、钝角中的一种,而为了便于制备,优选地,第三分隔件40与第一分隔件20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为直角。
结合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围壳104开设有贯穿外围壳104的第一开口1041,第二分隔件30的一端与内围壳103的内壁连接,另一端穿设于第一开口1041的中部,以将第一开口1041分隔为第一风口10411和第二风口10412,而由于第二分隔件30与第一开口1041的内壁之前有间距,形成与第一风口10411连通的第一连通风道1021。内围壳103开设有贯穿内围壳103的第二开口1031,第三分隔件40一端设于内围壳103内,另一端穿设于第二开口1031的中部与外围壳104连接,第二分隔件30和第三分隔件40之间有间距,以形成与第二风口10412连通的第二连通风道1022。
其中,第三分隔件40将第二开口1031分隔为第三风口10311和第四风口10312,第二连通风道1022通过第三风口10311与最内侧的净化风道1011连通,最内侧的净化风道1011通过第四风口10312与最外侧的净化风道1012连通。
结合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节约成本,第二分隔件30的长度与最外侧的净化风道1012宽度相匹配,第三分隔件40的长度与最外侧的净化风道1012宽度和最内侧的净化风道1011宽度之和相匹配。
结合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通风顺畅,第三分隔件40与第一开口1041的内壁连接,以避免外围壳104的壳壁阻挡风,使气流可以直接在第二连通风道1022内流动,以实现最内侧的净化风道1011内的气体和外界空气的交互。
图2为本实施例的净化模块的第二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围壳10数目为三个,包括内围壳103、中间围壳105和外围壳104,也就是说,中间围壳105与内围壳103之间有间距,以形成中间的净化风道1013,中间围壳105与外围壳104之间有间距,以形成最外侧的净化风道1012,内围壳103内为最内侧的净化风道1011。
结合图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形成净化风道102,以实现进风和排风,净化模块还包括围设形成连通风道的第二分隔件30和第三分隔件40,第二分隔件30一端设于内围壳103内,另一端依次穿设于内围壳103、中间围壳105和外围壳104,第三分隔件40一端与内围壳103连接,另一端穿设于中间围壳105与外围壳104连接,第二分隔件30和第三分隔件40之间有间距。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分隔件40与内围壳103的外壁连接。
结合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围壳104开设有贯穿外围壳104的第一开口1041,内围壳103开设有贯穿内围壳103的第二开口1031,中间围壳105开设有贯穿中间围壳105的第三开口1051。第二分隔件30穿设于第二开口1031和第一开口1041的中部,以将第一开口1041分隔为第一风口10411和第二风口10412,将第二开口1031分隔为第三风口10311和第四风口10312,其中,第二分隔件30的中部与第三开口1051的内壁连接,而由于第二分隔件30与第一开口1041的内壁之前有间距,形成与第一风口10412连通的第一连通风道1021。第三分隔件40穿设于第三开口1051的中部,以将第三开口1051分隔为第五风口10511和第六风口10512,第二分隔件30和第三分隔件40之间有间距,以形成与第一风口10411、第六风口10512和第三风口10311连通的第二连通风道1022。其中,中间的净化风道1013通过第四风口10312与最内侧的净化风道1011连通,中间的净化风道1013通过第五风口10511与最外侧的净化风道1012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放电模块为等离子体发生器。在一些实施例中,放电模块为介质阻挡放电结构,避免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并且等离子体温度较低,提高安全性。
图3为图1中净化模块的放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在本实施例中,放电模块为介质阻挡放电结构。介质阻挡放电结构包括包括第一电极106、绝缘介质层107和第二电极108,绝缘介质层107构造出围壳10的形状,第一电极106位于绝缘介质层107的内侧面,第二电极108位于绝缘介质层107的外侧面,即:第一电极106为高压电极,第二电极位108为对电极,高压电极与控制电路的高压输出端连接,对电极可以接地。为了使放电均匀的分布在整个放电空间,围壳10可以由介质阻挡放电结构构成,绝缘介质层107构造出围壳10的形状,高压电极极位于绝缘介质层107的内侧面,对电极位于绝缘介质层107的外侧面,有利于产生稳定均匀的大体积大气压等离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压电极的形状为不同目数的网状或不同粗细的管状或丝状,高压电极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铝、镍、钛、钨、铜等导电性良好的材料。对电极的形状为薄片状,对电极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铝、镍、钛、钨、铜等导电性良好的材料。绝缘介质层107的材质为常见绝缘材料,如塑料、石英、玻璃、氧化铝、陶瓷等。因此,可以结合不同的空气处理需求,选择不同的高压电极的材质和形态,以及绝缘介质层107的介质和对电极的材质,使去除污染物气体的效率和能量达到最优匹配情况。绝缘介质层107的厚度为1~5mm,能够起到较好的介电阻挡作用。当高压电极为管状或丝状时,相邻高压电极之间的距离为0.5~5mm,提高放电密度。当高压电极为网状时,也可以选择合适的目数提高放电密度,例如可以是10目以上。以下举例说明:
例子一
在高压电极为20目铜网,绝缘介质层108为壁厚2mm的玻纤布基材料,对电极为铝箔时,高压电极和对电极分别与电流转换控制电路相接。以壬醛模拟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为例,常温常压下,将试验舱内壬醛的浓度调整为2mg/m3。接入电源,调整输出30kHz,峰-峰值8kV的交流电至高压电极和对电极,此时在高压电极、对电极和绝缘介质层108之间产生放电,产生等离子,打开循环风机与连通风道102连通,以提供气体循环动力,使含有污染物的气体流经净化风道101,壬醛在经过等离子放电区域时被处理分解。而对于甲苯、二甲苯灯难去除VOCs,可增加围壳10的数目至3-4,进一步增加反应时间和放电面积。
例子二
在高压电极为间隔为1mm的并列排列的钨丝,绝缘介质层108为壁厚2mm的工程塑料,对电极为铝箔时,高压电极和对电极分别与电流转换控制电路相接。以白色葡萄球菌为模拟微生物污染源为例,向试验舱内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菌。接入电源,调整输出30kHz,峰-峰值8kV的交流电至高压电极和对电极,此时在高压电极、对电极和绝缘介质层108之间产生放电,产生等离,打开循环风机与连通风道102连通,以提供气体循环动力,使含有细菌的气体流经净化风道101,试验舱内气体不断流经净化风道101,细菌在经过等离子放电区域时被处理分解。
在现有技术中,放电模块的功率越高,其能量越强,在一定的时间内释放等离子数量越多,对于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越高,但是,放电模块的功率并非越高越好,功率过高,模块产生的臭氧量越多,容易造成环境臭氧超标问题,此外功率过高,模块发热量大,容易造成模块损坏。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多个围壳10的设置增加了外界空气通过等离子放电区域的行程和时间,在达到相同净化效果时能够降低放电模块的功率,减少臭氧的产生。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靶向清除不同的外界空气中的污染物,围壳10上设有催化剂层,具体地,催化剂层设于高压电极上,放电模块产生的等离子体携带的高能离子、电子和自由基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将污染物催化氧化为CO2和H2O等无害气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催化剂为含有过渡金属的催化剂,过渡金属可以为Sc(钪)、Ti(钛)、V(钒)、Cr(铬)、Mn(锰)、Fe(铁)、Co(钴)、Ni(镍)、Cu(铜)、Zn(锌)中的一种或多种。
基于同样的实用新型构思,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空气净化设备,该空气净化设备采用了所述净化模块,该净化模块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设备为空调器、空气净化器、新风机中的一种。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围壳,多个所述围壳由内至外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围壳包括放电模块,两个相邻的所述围壳之间和多个所述围壳中最内侧的围壳内形成有净化风道,同一个所述围壳两侧的所述净化风道相连通,最内侧的所述净化风道和最外侧的所述净化风道分别与对应的连通风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模块为等离子发生器,所述等离子发生器至少在所述围壳内侧产生等离子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模块为介质阻挡放电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壳由所述介质阻挡放电结构构成,所述介质阻挡放电结构包括第一电极、绝缘介质层和第二电极,所述绝缘介质层构造出所述围壳的形状,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绝缘介质层的内侧面,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绝缘介质层的外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为高压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对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为依次排列的多个管状电极,或者所述第一电极为网状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包覆所述绝缘介质层的外侧面的片状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介质层的厚度为1~5mm;多个所述管状电极沿所述净化风道的方向依次排列,相邻的所述管状电极之间距离为0.5~5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壳上设有催化剂层。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壳包括阻隔结构,位于同一个所述围壳内侧的所述净化风道包括由所述阻隔结构分隔开的所述净化风道的首部和尾部,从最内侧的所述净化风道到最外侧的所述净化风道各个所述净化风道依次首尾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围壳中最内侧的围壳内设有所述第一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与多个所述围壳中最内侧的所述围壳的内壁之间有间距,以形成最内侧的所述净化风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风道包括开设在多个所述围壳中最外侧的所述围壳上的第一连通风道和贯穿多个所述围壳的第二连通风道,其中,所述第一连通风道与最外侧的所述净化风道连通,所述第二连通风道与最内侧的所述净化风道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壳包括开口,所述净化模块还包括围设形成所述连通风道的第二分隔件和第三分隔件;以多个所述围壳中最内侧的所述围壳为第一围壳并向外对所述围壳依次排序,所述第二分隔件伸入最内侧的所述净化风道并在所述开口的第一侧连接偶数序号的所述围壳,所述第三分隔件在所述开口的第二侧连接奇数序号的所述围壳;所述第二分隔件和所述第三分隔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连通风道,多个所述围壳中最外侧的所述围壳和未与最外侧的所述围壳连接的第二分隔件或三分隔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连通风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隔件和所述第三分隔件分别沿从最内侧的所述净化风道指向最外侧的所述净化风道的方向延伸。
14.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净化模块。
CN202222551794.3U 2022-09-23 2022-09-23 净化模块及空气净化设备 Active CN2185536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51794.3U CN218553625U (zh) 2022-09-23 2022-09-23 净化模块及空气净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51794.3U CN218553625U (zh) 2022-09-23 2022-09-23 净化模块及空气净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53625U true CN218553625U (zh) 2023-03-03

Family

ID=85312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51794.3U Active CN218553625U (zh) 2022-09-23 2022-09-23 净化模块及空气净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536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18344B2 (ja) 空気浄化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浄化方法
CN102151464B (zh) 等离子体协同化学催化处理VOCs的反应器
US20050142047A1 (en) Hybrid-type air purifier for an automobile
CN104334199A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108392951B (zh) 一种低温等离子气体净化装置
CN218553625U (zh) 净化模块及空气净化设备
CN215138471U (zh) 放电结构以及杀菌装置
JP2001179040A (ja) ガス分解装置
CN114900944A (zh) 一种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和空气净化器
CN213790953U (zh)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CN111437719B (zh)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VOCs的装置
CN220818009U (zh) 一种空气净化模块和空气净化装置
JP2007307514A (ja) 気体浄化装置
CN215901247U (zh) 一种气体净化装置
JP3656517B2 (ja) 空気浄化装置
CN216171266U (zh) 一种等离子体治理恶臭气体的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
CN111529747A (zh) 等离子体空气消毒装置
CN220818010U (zh) 一种空气净化模块和空气净化装置
CN220818011U (zh) 一种空气净化模块和空气净化装置
CN218565867U (zh) 冰箱及其离子风发生装置
CN219181741U (zh) 一种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及空调系统
CN216114573U (zh) 空气净化组件和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设备
CN212492385U (zh) 甲醛处理装置及空气净化装置
WO2022242780A1 (zh) 等离子体发生模块、净化部件、设备及空调系统
CN220818012U (zh) 空气净化装置和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