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48583U - 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48583U
CN218548583U CN202223061308.6U CN202223061308U CN218548583U CN 218548583 U CN218548583 U CN 218548583U CN 202223061308 U CN202223061308 U CN 202223061308U CN 218548583 U CN218548583 U CN 2185485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tmost point
heat dissipation
pole
post
point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6130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Enterpris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Enterpris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Enterpris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Enterpris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6130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485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485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485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复合极柱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包括极座,极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极柱,第一极柱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极柱,第二极柱的外部设置有散热机构,散热机构的两侧与第二极柱的两侧之间共同设置有固定机构,第二极柱的顶部开设有容纳槽,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的内部共同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螺栓的顶部开设有旋拧槽,第二极柱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滑块;通过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的设置保证了极柱工作时的稳定性,通过散热机构能够通过吹出的风对极柱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并且通过散热孔、散热片以及散热槽的设置提高了散热效果,从而延长了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极柱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设备选择以锂电池作为电源,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和电动汽车等等,这为锂电池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中,电动工具和电动汽车等所使用的锂电池一般称之为动力电池,在动力电池技术领域,极柱是动力电池中连通电池内外的部件,使电池能够实现充放电的功能,目前的动力电池负极有采用铜铝复合极柱,极柱的一端直接与汇流排连接,另一端或与外部导体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亦称端子),或与电池组中相邻的单体电池的一极连接的部件。
公开号为CN217562839U中国专利提出的一种铜铝复合极柱结构,包括铜材本体以及与铜材本体连接的铝材本体,所述铝材本体设有凹槽,所述铜材本体设有嵌入凹槽的凸起,且凸起嵌入凹槽部分的最大宽度大于凹槽口的宽度。本实用新型铜铝复合极柱结构中,铜材本体嵌入铝材本体中,两者稳定连接;该铜铝复合极柱结构采用高频焊接,可减少用料,避免浪费资源,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铜铝复合极柱结构的强度较好,可解决界面受力的问题,避免焊接面发生断裂;且该结构用料较少,成本较低,可避免资源浪费。
现有的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往往极柱在受到外力或者摔碰时易于与电芯之间分离从而损坏,使得极柱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不高,并且极柱的散热效果不好,产生的高温易于损坏极柱;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了往往极柱在受到外力或者摔碰时易于与电芯之间分离从而损坏,使得极柱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不高,并且极柱的散热效果不好,产生的高温易于损坏极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包括极座,所述极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极柱,所述第一极柱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极柱,所述第二极柱的外部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的两侧与第二极柱的两侧之间共同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第二极柱的顶部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的内部共同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顶部开设有旋拧槽,所述第二极柱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表面开设有散热孔,所述壳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所述散热孔与散热片的数量均设置为多个,将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进行连接时,通过将第二极柱放在第一极柱的顶部,然后通过螺栓螺纹连接于螺纹槽的内部,螺栓的顶部放在容纳槽的内部,从而能够使得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之间进行固定,通过将第二极柱固定在第一极柱的顶部时,当第二极柱受到向外的拉力时,第二极柱承受更多的拉力,从而当第二极柱损坏后仍能够尽可能地保留第一极柱,从而使得第一极柱进行正常的工作,通过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的设置保证了极柱工作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风扇。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滑槽的内部,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散热槽,且所述散热槽的数量设置为多个,通过散热机构能够对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首先将壳体套在第二极柱的外部,然后通过将滑块滑动到滑槽的内部,之后利用固定机构对壳体与第二极柱进行固定,固定后,通过安装壳内部的风扇对极柱进行散热,散出的热量通过散热孔排出,并且通过散热片导出壳体,通过散热槽对第二极柱与壳体接触的部分进行散热,通过散热机构能够通过吹出的风对极柱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并且通过散热孔、散热片以及散热槽的设置提高了散热效果,从而延长了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卡槽,所述卡槽开设于滑块的一侧,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
优选的,所述滑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的一端穿过空腔的内壁并延伸至卡槽的内部,所述卡杆的另一端穿过空腔的内壁并固定连接有手柄。
优选的,所述滑板的一侧弹性连接有弹簧,且所述弹簧套设于卡杆的外部,通过固定机构能够对壳体与第二极柱之间进行固定与拆卸,固定时,将卡杆的一端卡接在卡槽的内部,通过弹簧的作用能够使得卡杆的一端与卡槽之间相互卡紧,进而能够使得壳体与滑块之间进行连接,即能够使得壳体与第二极柱之间进行固定,拆卸时,通过向外拉动手柄,手柄带动卡杆的一端从卡槽中脱离,然后将壳体向上滑动,从而能够将滑块与滑槽之间进行脱离,进而能够使得壳体与第二极柱之间进行脱离,通过固定机构的设置能够方便快速地将壳体与第二极柱之前进行安装与拆卸,从而能够根据需要对散热机构进行固定与拆卸,使用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的设置,将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进行连接时,通过将第二极柱放在第一极柱的顶部,然后通过螺栓螺纹连接于螺纹槽的内部,螺栓的顶部放在容纳槽的内部,从而能够使得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之间进行固定,通过将第二极柱固定在第一极柱的顶部时,当第二极柱受到向外的拉力时,第二极柱承受更多的拉力,从而当第二极柱损坏后仍能够尽可能地保留第一极柱,从而使得第一极柱进行正常的工作,通过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的设置保证了极柱工作时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机构,能够对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首先将壳体套在第二极柱的外部,然后通过将滑块滑动到滑槽的内部,之后利用固定机构对壳体与第二极柱进行固定,固定后,通过安装壳内部的风扇对极柱进行散热,散出的热量通过散热孔排出,并且通过散热片导出壳体,通过散热槽对第二极柱与壳体接触的部分进行散热,通过散热机构能够通过吹出的风对极柱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并且通过散热孔、散热片以及散热槽的设置提高了散热效果,从而延长了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机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极座;2、第一极柱;3、第二极柱;4、散热机构;41、壳体;42、散热孔;43、散热片;44、安装壳;45、风扇;46、滑槽;47、散热槽;5、固定机构;51、卡槽;52、固定块;53、空腔;54、滑板;55、卡杆;56、手柄;57、弹簧;6、容纳槽;7、螺纹槽;8、螺栓;9、旋拧槽;10、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包括极座1,极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极柱2,第一极柱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极柱3,第二极柱3的外部设置有散热机构4,散热机构4的两侧与第二极柱3的两侧之间共同设置有固定机构5,第二极柱3的顶部开设有容纳槽6,第一极柱2与第二极柱3的内部共同开设有螺纹槽7,螺纹槽7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8,螺栓8的顶部开设有旋拧槽9,第二极柱3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滑块10,散热机构4包括壳体41,壳体41的表面开设有散热孔42,壳体4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片43,散热孔42与散热片43的数量均设置为多个,将第一极柱2与第二极柱3进行连接时,通过将第二极柱3放在第一极柱2的顶部,然后通过螺栓8螺纹连接于螺纹槽7的内部,螺栓8的顶部放在容纳槽6的内部,从而能够使得第一极柱2与第二极柱3之间进行固定,通过将第二极柱3固定在第一极柱2的顶部时,当第二极柱3受到向外的拉力时,第二极柱3承受更多的拉力,从而当第二极柱3损坏后仍能够尽可能地保留第一极柱2,从而使得第一极柱2进行正常的工作,通过第一极柱2与第二极柱3的设置保证了极柱工作时的稳定性。
其中,壳体4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壳44,安装壳4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风扇45。
其中,壳体41的内部两侧开设有滑槽46,滑块10滑动连接于滑槽46的内部,壳体41的内部开设有散热槽47,且散热槽47的数量设置为多个,通过散热机构4能够对第一极柱2与第二极柱3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首先将壳体41套在第二极柱3的外部,然后通过将滑块10滑动到滑槽46的内部,之后利用固定机构5对壳体41与第二极柱3进行固定,固定后,通过安装壳44内部的风扇45对极柱进行散热,散出的热量通过散热孔42排出,并且通过散热片43导出壳体41,通过散热槽47对第二极柱3与壳体41接触的部分进行散热,通过散热机构4能够通过吹出的风对极柱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并且通过散热孔42、散热片43以及散热槽47的设置提高了散热效果,从而延长了第一极柱2与第二极柱3使用寿命。
其中,固定机构5包括卡槽51,卡槽51开设于滑块10的一侧,壳体4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2,固定块5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53,空腔5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54。
其中,滑板5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杆55,卡杆55的一端穿过空腔53的内壁并延伸至卡槽51的内部,卡杆55的另一端穿过空腔53的内壁并固定连接有手柄56。
其中,滑板54的一侧弹性连接有弹簧57,且弹簧57套设于卡杆55的外部,通过固定机构5能够对壳体41与第二极柱3之间进行固定与拆卸,固定时,将卡杆55的一端卡接在卡槽51的内部,通过弹簧57的作用能够使得卡杆55的一端与卡槽51之间相互卡紧,进而能够使得壳体41与滑块10之间进行连接,即能够使得壳体41与第二极柱3之间进行固定,拆卸时,通过向外拉动手柄56,手柄56带动卡杆55的一端从卡槽51中脱离,然后将壳体41向上滑动,从而能够将滑块10与滑槽46之间进行脱离,进而能够使得壳体41与第二极柱3之间进行脱离,通过固定机构5的设置能够方便快速地将壳体41与第二极柱3之前进行安装与拆卸,从而能够根据需要对散热机构4进行固定与拆卸,使用方便快捷。
工作原理:将第一极柱2与第二极柱3进行连接时,通过将第二极柱3放在第一极柱2的顶部,然后通过螺栓8螺纹连接于螺纹槽7的内部,螺栓8的顶部放在容纳槽6的内部,从而能够使得第一极柱2与第二极柱3之间进行固定,通过将第二极柱3固定在第一极柱2的顶部时,当第二极柱3受到向外的拉力时,第二极柱3承受更多的拉力,从而当第二极柱3损坏后仍能够尽可能地保留第一极柱2,从而使得第一极柱2进行正常的工作,通过第一极柱2与第二极柱3的设置保证了极柱工作时的稳定性;
通过散热机构4能够对第一极柱2与第二极柱3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首先将壳体41套在第二极柱3的外部,然后通过将滑块10滑动到滑槽46的内部,之后利用固定机构5对壳体41与第二极柱3进行固定,固定后,通过安装壳44内部的风扇45对极柱进行散热,散出的热量通过散热孔42排出,并且通过散热片43导出壳体41,通过散热槽47对第二极柱3与壳体41接触的部分进行散热,通过散热机构4能够通过吹出的风对极柱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并且通过散热孔42、散热片43以及散热槽47的设置提高了散热效果,从而延长了第一极柱2与第二极柱3使用寿命;
通过固定机构5能够对壳体41与第二极柱3之间进行固定与拆卸,固定时,将卡杆55的一端卡接在卡槽51的内部,通过弹簧57的作用能够使得卡杆55的一端与卡槽51之间相互卡紧,进而能够使得壳体41与滑块10之间进行连接,即能够使得壳体41与第二极柱3之间进行固定,拆卸时,通过向外拉动手柄56,手柄56带动卡杆55的一端从卡槽51中脱离,然后将壳体41向上滑动,从而能够将滑块10与滑槽46之间进行脱离,进而能够使得壳体41与第二极柱3之间进行脱离,通过固定机构5的设置能够方便快速地将壳体41与第二极柱3之前进行安装与拆卸,从而能够根据需要对散热机构4进行固定与拆卸,使用方便快捷。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包括极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极柱(2),所述第一极柱(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极柱(3),所述第二极柱(3)的外部设置有散热机构(4),所述散热机构(4)的两侧与第二极柱(3)的两侧之间共同设置有固定机构(5),所述第二极柱(3)的顶部开设有容纳槽(6),所述第一极柱(2)与第二极柱(3)的内部共同开设有螺纹槽(7),所述螺纹槽(7)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8),所述螺栓(8)的顶部开设有旋拧槽(9),所述第二极柱(3)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滑块(10),所述散热机构(4)包括壳体(41),所述壳体(41)的表面开设有散热孔(42),所述壳体(4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片(43),所述散热孔(42)与散热片(43)的数量均设置为多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壳(44),所述安装壳(4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风扇(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1)的内部两侧开设有滑槽(46),所述滑块(10)滑动连接于滑槽(46)的内部,所述壳体(41)的内部开设有散热槽(47),且所述散热槽(47)的数量设置为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卡槽(51),所述卡槽(51)开设于滑块(10)的一侧,所述壳体(4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2),所述固定块(5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53),所述空腔(5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5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5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杆(55),所述卡杆(55)的一端穿过空腔(53)的内壁并延伸至卡槽(51)的内部,所述卡杆(55)的另一端穿过空腔(53)的内壁并固定连接有手柄(5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54)的一侧弹性连接有弹簧(57),且所述弹簧(57)套设于卡杆(55)的外部。
CN202223061308.6U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 Active CN2185485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61308.6U CN218548583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61308.6U CN218548583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48583U true CN218548583U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62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61308.6U Active CN218548583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485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32440B1 (en) Charger for vacuum cleaner and fast charging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CN218548583U (zh) 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
CN113471601A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上具有防护结构的电池组
CN116544583A (zh) 电池支架及电池模组、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211150623U (zh) 一种低温高倍率聚合物锂电池
CN209804815U (zh) 一种高效的叠片电芯
CN211376703U (zh) 可快速散热的电池箱
CN208423022U (zh) 一种锂电池盒
CN220121930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锂电芯
CN217306659U (zh) 一种高散热的抗挤压型铝型材
CN218548607U (zh) 一种稳定性强的复合极柱
CN214672837U (zh) 锂电池组的防护装置
CN221126134U (zh) 一种采用串并联组合结构的锂电池模组
CN110993850A (zh) 可快速散热的电池箱
CN216599079U (zh) 一种防爆式充电器壳体
CN21420385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固定装置
CN218783024U (zh) 一种锂电池储能计量芯片散热结构
CN218313228U (zh) 锂电扳手
CN214313318U (zh) 一种液冷锂电清洗机
CN214280056U (zh) 一种带有散热结构的电池包结构
CN216752578U (zh) 一种适用于大电流保护板的散热结构
CN212323656U (zh) 一种可快速装卸密集型封闭高绝缘母线槽
CN112382784B (zh) 一种降低热失控风险的嵌套结构锂离子电池
CN215499667U (zh)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led电源
CN220172207U (zh) 一种圆柱电池模组信号采集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