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36846U - 车辆底盘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底盘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536846U CN218536846U CN202222436029.7U CN202222436029U CN218536846U CN 218536846 U CN218536846 U CN 218536846U CN 202222436029 U CN202222436029 U CN 202222436029U CN 218536846 U CN218536846 U CN 2185368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 vehicle
- flow passage
- frame
- vehicle chass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809 cooling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底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底盘及车辆,所述车辆底盘包括框架,框架包括框架主体和多个横梁,多个横梁分别与框架主体相连,且多个横梁在框架主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横梁适于分隔下箱体中的电芯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辆底盘,可以减轻整车重量,便于整车的轻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底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底盘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底盘是用来承载车身,安装悬挂系统、三电系统的重要零件,相关技术中的新能源汽车的底盘,为了提高电池包与底盘的连接强度,常常在底盘上增设横梁,并将独立的电池包安装在横梁上,然而独立的电池包中具有分割电芯组的分隔梁,分隔梁的重量和底盘横梁的重量导致整车的重量增大,不利于车辆的轻量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底盘,可以减轻整车重量,便于整车的轻量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底盘,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框架主体和多个横梁,多个所述横梁分别与所述框架主体相连,且多个所述横梁沿车辆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横梁适于分隔下箱体中的电芯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底盘,通过设置多个横梁,横梁适于分隔下箱体中的电芯组,也即将横梁作为用来分隔下箱体中电芯的分隔梁,无需在下箱体中设置分隔梁,减少了下箱体的零部件数量,从而减小了下箱体和整车的重量,利于车辆的轻量化和集成化。
此外,多个横梁还可以提高车辆底盘的结构强度,限制下箱体中电芯的膨胀,提高下箱体的使用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框架远离所述下箱体的一侧相连以密封所述下箱体的上方,所述底板邻近所述下箱体的一侧端面为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底盘还包括第一冷却接头,所述第一冷却接头安装在所述框架上,所述第一冷却接头适于与车辆液冷单元连通以向所述下箱体供应和排出冷却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接头内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流道、过渡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过渡流道位于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之间,且所述过渡流道为弧形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轴线和所述第二流道的轴线之间具有预设夹角,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车辆液冷单元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下箱体中的冷却流道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底盘还包括第一电气接头,所述第一电气接头安装在所述框架上,沿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气接头与所述第一冷却接头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电气接头适于向所述下箱体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气接头包括依次相连的插入部、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插入部适于与车辆电源相连,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框架相连,且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框架相贴合,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下箱体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辆底盘,所述车辆底盘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车辆底盘;下箱体,所述下箱体与所述车辆底盘可拆卸地相连,所述下箱体包括多个电芯组,所述横梁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组之间,且多个所述横梁和多个所述电芯组在所述车辆底盘的长度方向上交替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箱体包括多个电芯组,所述横梁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组之间,且多个所述横梁和多个所述电芯组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交替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箱体还包括第二冷却接头和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内具有冷却流道,所述第二冷却接头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车辆底盘中的第一冷却接头相连,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冷却接头与所述第一冷却接头位于同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流道包括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所述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对称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箱体还包括第二电气接头,所述第二电气接头与所述车辆底盘中的第一电气接头相连,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气接头与所述第一电气接头位于同一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底盘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冷却接头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冷却接头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电气接头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箱体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车辆底盘100,
框架1,容纳空间11,框架主体12,第一门槛梁13,第二门槛梁14,横梁15,第一横梁151,第二横梁152,第三横梁153,底板2,
第一冷却接头3,第一流道31,第一进口311,第一出口312,第二流道32,第二进口321,第二出口322,过渡流道33,第一电气接头4,插入部41,安装部42,连接部43,限位部44,
下箱体5,箱体51,下盖板511,电芯组52,第二冷却接头53,第三进口531,第三出口532,第二电气接头54,电池管理系统55,电源分配单元5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底盘100包括框架1和底板2。
框架1内具有容纳空间11,框架1适于与下箱体5可拆卸地相连,
框架包括框架主体12和多个横梁15,多个横梁15分别与框架主体12相连,且多个横梁15沿车辆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横梁15适于分隔下箱体中的电芯组,框架主体12内具有用于容纳下箱体的容纳空间11。
具体地,横梁15的左端与框架主体12左端的内壁面相连,横梁15的右端与框架主体12右端的内壁面相连,横梁15垂直布置在框架主体12上,即横梁15的左端和右端与框架主体12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
例如,横梁15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横梁151、第二横梁152和第三横梁153,第一横梁151、第二横梁152和第三横梁153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布置,第一横梁151、第二横梁152和第三横梁153平行布置。
如图1所示,下箱体中的电芯组位于第一横梁151与第三横梁153之间以及第三横梁153与第二横梁152之间,换言之,下箱体中的电芯组与多个横梁15在前后方向上交替布置。通过横梁分隔电芯组,不仅可以提高下箱体5的结构强度,还可以限制下箱体5中电芯的膨胀,提高下箱体5的使用安全,并且由于减少了下箱体中原本的分隔梁结构,可以减轻下箱体和整车的重量,提高了车辆的轻量化和集成化。
可选地,横梁15与框架主体12一体成型,可以提高横梁15和框架主体12的结构强度,通过第一横梁151、第二横梁152和第三横梁153的左端均与第一门槛梁13相连,第一横梁151、第二横梁152和第三横梁153的右端均与第二门槛梁14相连的设置,提高了整车的侧柱碰能力,进而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框架1包括第一门槛梁13和第二门槛梁14,第一门槛梁13和第二门槛梁14分别与框架主体12相连,且第一门槛梁13和第二门槛梁14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如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上相对布置。
具体地,框架主体12的左端与第一门槛梁13的右端相连,框架主体12的右端与第二门槛梁14的左端相连,且第一门槛梁13位于下箱体5的左端,第二门槛梁14位于下箱体5的右端。
可选地,通过第一门槛梁13和第二门槛梁14充当下箱体5的左边框和右边框,简化了下箱体5的结构,一方面提高了车辆的集成化程度,另一方面减轻了下箱体5的重量,利于下箱体5的轻量化。
例如,框架主体12一体压铸成型,可以提高框架主体12的整体刚度和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底盘还包括底板2,底板2与框架1远离下箱体5的一侧相连以密封下箱体5的上方,底板2邻近下箱体5的一侧端面为平面。
具体地,如图1所述,底板2位于框架1的上方,底板2的下端面为平面,将底板2的下端面设有平面可以提高底板2与下箱体5中电芯的接触面积,从而对电芯进行更加稳定的固定,提高了下箱体5的使用安全。
具体地,底板2的左端与框架1的左端相连,底板2的右端与框架1的右端相连,底板2的前端与框架1的前端相连,底板2的后端与框架1的后端相连以密封容纳空间11的上方,下箱体5的上表面靠近底板2的下表面布置,通过底板2与框架1的相连使下箱体5的上端处于密封状态。
可选地,底盘与下箱体5可拆卸地相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底盘与下箱体5之间的连接设为可拆卸连接,便于对下箱体5的拆卸和维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底盘,底板2充当下箱体5的上盖板,可以节省下箱体上盖板的重量,从而可以减轻整车的重量,便于实现整车的轻量化,同时也降低了下箱体5的整体重量,利于下箱体5的轻量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底盘100还包括第一冷却接头3,第一冷却接头3安装在框架1上,第一冷却接头3适于与车辆液冷单元连通以向下箱体5供应和排出冷却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却接头3内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流道31、过渡流道33和第二流道32,过渡流道33位于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之间,且过渡流道33为弧形流道,第一流道31的轴线和第二流道32的轴线之间具有预设夹角,第一流道31与车辆液冷单元连通,第二流道31与下箱体5中的冷却流道连通。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冷却接头3设在框架主体12上,第一冷却接头3的进口与车辆液冷单元连通,且第一冷却接头3设在框架主体12的前端,第一冷却接头3内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流道31、过渡流道33和第二流道32,
第一流道31的进口与车辆液冷单元连通,第一流道31的出口与过渡流道33的进口连通,过渡流道33的出口与第二流道32的进口连通,第二流道32的出口与下箱体的冷却通道的进口连通。
第一流道31上设有第一进口311和第一出口312,第二流道32上设有第二进口321和第二出口322,且第一进口311与第二进口321连通,第一出口312与第二出口322连通。
例如,将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之间的预设夹角设为90度,便于第一冷却接头3分别与车辆液冷单元和下箱体的连接。通过在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之间设置弧形的过渡流道33,可以使冷却介质平稳且均匀地在进入或排出下箱体。
可选地,第一冷却接头3采用铝合金压铸出流道,第一冷却接头3的一端与车辆的液冷单元连通,第一冷却接头3的另一端与下箱体5连通,可以使外部冷却介质通过第一冷却接头3进入下箱体5内,对下箱体5进行冷却降温。
例如,将第一冷却接头3设为快插接头,便于第一冷却接头3与下箱体5的连接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底盘,通过第一冷却接头3与下箱体5连接来实现冷却降温,下箱体5与车辆共用一个冷却系统,无需在下箱体5内单独设置冷却单元,可以降低下箱体5的重量和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底盘100还包括第一电气接头4,第一电气接头4安装在框架1上,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第一电气接头4与第一冷却接头3位于同一侧,第一电气接头4适于向下箱体5供电。
具体地,第一电气接头4设在框架主体12上,且第一电气接头4和第一冷却接头3均设在框架主体12的前端,第一电气接头4的前端穿过框架1,第一电气接头4的后端位于容纳空间1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气接头4包括依次相连的插入部41、安装部42和连接部43,插入部41适于与车辆电源相连,安装部42与框架1相连,且安装部42与连接部43之间形成限位部44,限位部44与框架1相贴合,连接部42与下箱体5相连。
可选地,第一电气接头4包括插入部41、安装部42和连接部43,插入部41为圆柱形,安装部42为矩形,圆柱形设在矩形的居中位置,连接部43套设在安装部42上,当第一电气接头4与框架1相连时,插入部41与车辆电源相连,安装部42与框架1相连以固定第一电气接头4,安装部42与连接部43之间形成限位部44,限位部44邻近框架1的一侧为平面,当安装部42与框架1相连时,限位部44与框架1相贴合,保证第一电气接头4与框架1的稳定连接,连接部43上具有电气插口,电气插口与下箱体5相连,从而对电池模具供电。
可选地,将第一电气接头4设为快插插件,便于第一电气接头4与下箱体5的连接和断开,当第一电气接头4发生损耗时,可以通过断开第一电气接头4与下箱体5之间的连接,对第一电气接头4进行快速更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底盘,将第一电气接头4和第一冷却接头3设在同一侧,节省了不必要的走线,不仅可以降低制造成本,还可以提高下箱体5与车辆底盘100装配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辆底盘100和下箱体5。
车辆底盘100包括采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车辆底盘100。下箱体5与车辆底盘100可拆卸地相连,且下箱体5设在容纳空间11内。
可选地,车辆底盘100位于车辆的下端,通过将下箱体5与车辆底盘100的可拆卸相连,便于将下箱体5从车辆中进行拆卸,可以实现下箱体5的快速更换和维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箱体5包括箱体51和多个电芯组52,多个电芯组52间隔布置在箱体51上,箱体51与车辆底盘100可拆卸地相连。
具体地,箱体51包括下盖板511,下盖板511的左端与第一门槛梁13相连,下盖板511的右端与第二门槛梁14相连,下盖板511密封下箱体5的下方,第一横梁151和第二横梁152对电芯组52的前方和后方进行固定,提高下箱体5的安全性。
可选地,下盖板511与底板2之间可拆卸地相连,例如螺栓连接,便于下盖板511的安装与拆卸。
例如,电芯组52可以设为短刀电芯,由于短刀电芯相比方形电池更薄,更易形成模组,使得多个短刀电芯形成的下箱体5的空间利用率相对更高,散热性能也更优异,进而提高下箱体5的稳定性。
可选地,短刀电芯可以通过导热结构胶与下盖板511进行粘接,形成下箱体5,减少下箱体5在下盖板511上的位置发生移动。
可选地,将电池管理系统55和电源分配单元56分别通过导热结构胶粘贴在下盖板511上进行固定,通过电池管理系统55和电源分配单元56对电芯组52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15位于相邻两个电芯组52之间,且多个横梁15和多个电芯组52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交替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箱体5还包括第二冷却接头53和冷却板(图中未示出),冷却板内具有冷却流道,第二冷却接头53与冷却流道连通,第二冷却接头53的另一端与车辆底盘100中的第一冷却接头3相连,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第二冷却接头53与第一冷却接头3位于同一侧。
可选地,第二冷却接头53设在下箱体5的前端,且第一冷却接头53和第一冷却接头3均位于车辆的前侧,从而可以减小接头之间的连接距离,缩短冷却液体的在接头之间的流动距离,进而减少冷却液体在流动的热量发生损耗,提高对下箱体5的冷却效率。通过第二冷却接头53的一端与冷却板相连,第二冷却接头53的另一端与第一冷却接头3相连,使得第二冷却接头53可以通过与第一冷却接头3的连接,将水源传输至冷却板中,水源在冷却板流通后再通过依次通过第二冷却接头53和第一冷却接头3传输至车辆的液冷系统中,提高了冷却板的冷却效率。
可选地,第二进口321与第三进口531连通,第二出口322与第三出口532连通,使第一冷却接头3与第二冷却接头53连通。
可选地,底板2内设有设置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第二冷却接头53上设有第三进口531和第三出口532,通过第二冷却接头53的第三进口531与进液口的相连,第三出口532与出液口的相连,使第二冷却接头53与冷却流道连通,可以通过第二冷却接头53与第一冷却接头3的相连,将外界的水源传输至冷却流道内,再通过冷却流道的出口将流通后的水传输至第二冷却接头53,通过第二冷却接头53与第一冷却接头3的相连,将水源传输至外界。
例如,冷却流道内流道的也可以是冷却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流道包括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对称布置。
在一示例中,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的进口分别与第二冷却接头连通,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在左右方向上对称布置,从而保证下箱体5左右方向冷却的均衡性,避免下箱体5发生温度不平衡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箱体5还包括第二电气接头54,第二电气接头54与车辆底盘100中的第一电气接头4相连,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第二电气接头54与第一电气接头4位于同一侧。
具体地,第二电气接头54设在下箱体5内,第二电气接头54与第一电气接头4相连,使下箱体5与车辆连通,便于下箱体5的充放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包括框架主体和多个横梁,多个所述横梁分别与所述框架主体相连,且多个所述横梁沿车辆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横梁适于分隔下箱体中的电芯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框架远离所述下箱体的一侧相连以密封所述下箱体的上方,所述底板邻近所述下箱体的一侧端面为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冷却接头,所述第一冷却接头安装在所述框架上,所述第一冷却接头适于与车辆液冷单元连通以向所述下箱体供应和排出冷却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接头内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流道、过渡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过渡流道位于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之间,且所述过渡流道为弧形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轴线和所述第二流道的轴线之间具有预设夹角,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车辆液冷单元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下箱体中的冷却流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气接头,所述第一电气接头安装在所述框架上,沿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气接头与所述第一冷却接头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电气接头适于向所述下箱体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气接头包括依次相连的插入部、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插入部适于与车辆电源相连,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框架相连,且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框架相贴合,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下箱体相连。
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辆底盘,所述车辆底盘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底盘;
下箱体,所述下箱体与所述车辆底盘可拆卸地相连,所述下箱体包括多个电芯组,所述横梁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组之间,且多个所述横梁和多个所述电芯组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交替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还包括第二冷却接头和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内具有冷却流道,所述第二冷却接头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车辆底盘中的第一冷却接头相连,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冷却接头与所述第一冷却接头位于同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包括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所述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对称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还包括第二电气接头,所述第二电气接头与所述车辆底盘中的第一电气接头相连,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气接头与所述第一电气接头位于同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36029.7U CN218536846U (zh) | 2022-09-14 | 2022-09-14 | 车辆底盘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36029.7U CN218536846U (zh) | 2022-09-14 | 2022-09-14 | 车辆底盘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536846U true CN218536846U (zh) | 2023-02-28 |
Family
ID=85271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436029.7U Active CN218536846U (zh) | 2022-09-14 | 2022-09-14 | 车辆底盘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536846U (zh) |
-
2022
- 2022-09-14 CN CN202222436029.7U patent/CN21853684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9034097A1 (zh) | 具有换热功能的电池包壳体和电池包 | |
CN210092152U (zh) | 电池包壳体、动力电池包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6698504U (zh) | 电池、用电装置 | |
CN111403651A (zh) | 一种电池包箱体及具有该箱体的电池包 | |
CN212725481U (zh) | 一种电池包箱体及具有该箱体的电池包 | |
CN211017317U (zh) | 一种电池箱 | |
CN115000589A (zh) | 液冷板组、动力电池及电动车辆 | |
CN218536846U (zh) | 车辆底盘及车辆 | |
CN211182450U (zh) | 一种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及电动车 | |
CN218867222U (zh) | 软包动力电池 | |
CN210015934U (zh) | 锂离子电池包结构 | |
CN217788597U (zh) | 电池包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0516779U (zh) | 一种水冷动力电池箱结构 | |
CN216250879U (zh) | 一种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 | |
CN215008477U (zh) | 快换液冷电池包以及车辆 | |
CN214378602U (zh) | 集成式电池包 | |
CN214898570U (zh) |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CN212392342U (zh) | 电池包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2161890U (zh) | 轻量化液冷系统与动力电池箱组合装置 | |
CN113851772A (zh) | 一种电池包及电动车 | |
CN221574116U (zh) | 动力电池下壳体、动力电池及车辆 | |
CN220021254U (zh) | 用于电池包的冷却组件、电池包及车辆 | |
CN217719770U (zh) | 液冷板组、电池模组及电动车辆 | |
CN220491978U (zh) | 无模组电池 | |
CN218005118U (zh) | 电池包箱体、电池包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