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25711U - 一种冷却液排放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却液排放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25711U
CN218525711U CN202222537082.6U CN202222537082U CN218525711U CN 218525711 U CN218525711 U CN 218525711U CN 202222537082 U CN202222537082 U CN 202222537082U CN 218525711 U CN218525711 U CN 218525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valve
piston
actuating mechanism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370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建位
丁凯
梁郑
陈旭浩
杨昊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Youjia Fluid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Zhejiang Baorun Applied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Youjia Fluid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Zhejiang Baorun Applied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Youjia Fluid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Zhejiang Baorun Applied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Youjia Fluid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370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25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25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257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液排放机构,通过在主阀体中设置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包括第一活塞执行机构和第二活塞执行机构,第二活塞执行机构和阀门连接,且启动机构中的溶解物溶解时,启动机构内除溶解物以外的其他组件能够向下移动,第一活塞执行机构和第二活塞执行机构能够在启动机构内除溶解物以外的其他组件向下移动时产生联动,当第一活塞执行机构和第二活塞执行机构联动时,第一活塞执行机构向上移动,第二活塞执行机构向下移动,当第二活塞执行机构向下移动时,阀门能够同步向下移动使m个排液孔暴露出来,动力电池内的冷却液能够通过m个排液孔排出;优点是灵敏度较高,且冷却液排放速度较快。

Description

一种冷却液排放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液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却液排放机构。
背景技术
通常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一般采用液冷的方式进行冷却散热,一旦冷却液发生泄露,泄露的冷却液将聚集在动力电池内部,如果不及时排出,冷却液将很快与动力电池内的高压电气元件接触,导致其短路而发生火灾,甚至爆炸,危及乘车人员的生命。为了使乘车人员争取更多的逃生时间,现有的冷却液排放装置常设在动力电池的底部,包括阀门、顶杆、膨胀材料和弹簧,其中阀门位于动力电池的外部,膨胀材料位于动力电池的内部,顶杆连接阀门和膨胀材料,弹簧套设在顶杆上,一端与阀门连接,另一端与膨胀材料连接。通常在弹簧作用下现有的冷却液排放装置的阀门不会开启,动力电池内部与外部隔离,当动力电池的冷却液泄漏时,冷却液进入膨胀材料中,此时膨胀材料开始膨胀产生向下的膨胀力作用于顶杆,当膨胀材料膨胀至一定程度时,其产生的膨胀力会克服弹簧的作用力,推动顶杆向下移动将阀门顶开,使得冷却液排出动力电池之外。
在现有的冷却液排放装置中,膨胀材料的膨胀能力至关重要,膨胀材料吸收的冷却液较少无法克服弹簧的作用是打不开阀门的,因此现有的冷却液排放装置灵敏度较低,而且既便在膨胀材料的作用下顶开了阀门,阀门的开度也比较小,使得冷却液的排放速度较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灵敏度较高、冷却液排放速度较快的冷却液排放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冷却液排放机构,具有密封状态和排液状态,包括安装部件、主阀体和阀门,所述的安装部件固定插装在动力电池底部的排放孔处,所述的安装部件与所述的动力电池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的安装部件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的动力电池内部相通的m个排液孔,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的阀门设置在所述的安装部件下方,当所述的冷却液排放机构处于密封状态时,所述的阀门与所述的安装部件处于贴合状态,m个排液孔被所述的阀门封闭,当所述的冷却液排放机构处于排液状态时,所述的阀门与所述的安装部件处于分离状态,m个排液孔被打开,所述的主阀体包括启动机构和执行机构,所述的启动机构包括遇到液体后会溶解的溶解物,当所述的溶解物溶解时,所述的启动机构内除所述的溶解物以外的其他组件能够向下移动,所述的执行机构包括第一活塞执行机构和第二活塞执行机构,所述的第二活塞执行机构和所述的阀门连接,所述的第一活塞执行机构和所述的第二活塞执行机构能够在所述的启动机构内除所述的溶解物以外的其他组件向下移动时产生联动,所述的第一活塞执行机构会向上移动,所述的第二活塞执行机构会向下移动,当所述的第二活塞执行机构向下移动时,所述的阀门能够同步向下移动使m个排液孔打开,此时所述的冷却液排放机构进入排液状态。
所述的主阀体还包括阀块,所述的阀块设置在所述的动力电池内且位于所述的动力电池底部,所述的阀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安装部件上,所述的阀块上设置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的第一腔室、所述的第二腔室和所述的第三腔室分别从所述的阀块的下端面开始向上延伸,所述的阀块上设置有多个从其下端面开始向上延伸的开口,多个开口将所述的第一腔室和所述的第三腔室与所述的动力电池内部连通,所述的第二腔室和所述的第一腔室通过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的第三腔室和所述的第一腔室通过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的第三腔室与m个排液孔连通,所述的启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的第一腔室内,所述的第一活塞执行机构安装在所述的第二腔室内,在所述的第二腔室中,所述的第一活塞执行机构和所述的第二腔室顶部之间的区域作为储液腔,所述的储液腔内存储有液体,所述的第二活塞执行机构安装在所述的第三腔室内,在所述的第三腔室中,所述的第二活塞执行机构和所述的第三腔室顶部之间的区域作为排液腔,当所述的冷却液排放机构处于密封状态时,所述的启动机构将所述的第一通道和所述的第二通道隔断,所述的第一活塞执行机构具有预设的预紧力,当所述的启动机构内除所述的溶解物以外的其他组件向下移动时,所述的第一通道和所述的第二通道能够通过所述的第一腔室连通,此时所述的第一活塞执行机构能够在预紧力作用下向上移动挤压所述的储液腔中的液体,使所述的储液腔中的液体经由所述的第一通道流入所述的第一腔室,再经由所述的第二通道流入所述的排液腔,当所述的排液腔中流入液体时,所述的第二活塞执行机构能够向下移动使所述的阀门与所述的安装部件分离。
所述的第一腔室上下贯穿所述的阀块,所述的第一腔室从上到下分为第一圆形腔、第二圆形腔、第三圆形腔、第四圆形腔和第五圆形腔,所述的第一圆形腔的直径大于所述的第二圆形腔的直径,所述的第二圆形腔的直径和所述的第四圆形腔的直径均小于所述的第三圆形腔的直径,所述的第五圆形腔的直径大于所述的第四圆形腔的直径,所述的启动机构还包括阀杆和第一弹簧,所述的第一圆形腔的上部安装有上端盖,所述的上端盖与所述的第一圆形腔密封配合,所述的溶解物设置在所述的第五圆形腔的底部,所述的阀杆设置在所述的溶解物上方,所述的阀杆与所述的溶解物连接,所述的阀杆从上到下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所述的阀杆的上部直径小于所述的第二圆形腔的直径,所述的阀杆的中部直径大于所述的阀杆的上部直径,所述的阀杆的中部外侧壁与所述的第三圆形腔的侧壁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的阀杆的下部直径大于所述的第四圆形腔的直径,所述的阀杆的上部位于所述的第一圆形腔中,所述的阀杆的下部位于所述的第五圆形腔中,所述的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的阀杆外侧,所述的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的阀杆的中部连接,所述的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的上端盖连接,所述的阀杆的中部外侧壁上从上到下间隔安装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的第一密封圈用于将所述的阀杆的中部外侧壁和所述的第二圆形腔的侧壁之间密封,所述的第二密封圈用于将所述的阀杆的中部外侧壁和所述的第四圆形腔的侧壁之间密封,所述的第一通道与所述的第一腔室的连通处位于所述的第三圆形腔内,所述的第二通道与所述的第一腔室的连通处位于所述的第一圆形腔内并位于所述的上端盖下方,当冷却液排放机构处于密封状态时,所述的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的阀杆的中部外侧壁和所述的第二圆形腔的侧壁之间,将所述的阀杆的中部外侧壁和所述的第二圆形腔的侧壁之间密封,此时所述的第一通道和所述的第二通道不能通过所述的第一腔室连通,当冷却液排放机构处于排液状态时,所述的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的第三圆形腔中,所述的第一通道依次通过所述的第三圆形腔、所述的第二圆形腔和所述的第一圆形腔与所述的第二通道连通。
所述的上端盖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的第三密封圈用于将所述的上端盖和所述的第一圆形腔的侧壁之间密封。
所述的第一活塞执行机构包括第一端盖、第二弹簧、第二活塞、第二密封件和注油口堵头,所述的第一端盖设置在所述的第二腔室的下部且安装在所述的阀块上,所述的第二活塞的下部插接在所述的第一端盖内,所述的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的第一端盖上,所述的第二弹簧的下端和所述的第一端盖连接,所述的第二弹簧的上端和所述的第二活塞连接,所述的第二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活塞和所述的第二腔室的侧壁之间进行密封,所述的阀块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的第二腔室连通的注油口,所述的注油口堵头安装在所述的注油口处。
所述的第一端盖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的第二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第一端盖的外侧壁上的外螺纹与所述的第二腔室的侧壁上的内螺纹配合连接。
所述的第二活塞执行机构包括第二端盖、第三弹簧、第三活塞、第三密封件和顶杆,所述的第二端盖设置在所述的第三腔室的下部且安装在所述的阀块上,所述的第三活塞的下部插接在所述的第二端盖内,所述的顶杆位于所述的第二端盖下方,所述的顶杆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三活塞的下端面之间具有0.1mm-1mm的间距,所述的阀门上固定设置有安装杆,所述的安装杆穿过所述的安装部件,所述的安装杆上设置有上端开口的插孔,所述的顶杆的下部插接在所述的插孔内,所述的顶杆的上部尺寸大于所述的插孔的直径,所述的第三弹簧套设在所述的安装杆外侧,所述的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的顶杆连接,所述的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的安装部件连接,当所述的冷却液排放机构处于密封状态时,所述的第三弹簧处于未被压缩状态,所述的第三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的第三活塞的上部和所述的第三腔室的侧壁之间进行密封。
所述的第二端盖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的第三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第二端盖的外侧壁上的外螺纹与所述的第三腔室的侧壁上的内螺纹配合连接。
所述的溶解物为水晶盐、泡腾片、无机盐、氯化钾、氯化钠、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聚马来酸酐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的第五圆形腔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环,所述的固定环的下端面与所述的安装部件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环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孔洞,所述的固定环的内径大于所述的阀杆的下部直径,所述的溶解物填充在所述的固定环内,当冷却液通过所述的孔洞渗入所述的固定环内时,所述的溶解物溶解,所述的阀杆能够向下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主阀体中设置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包括第一活塞执行机构和第二活塞执行机构,第二活塞执行机构和阀门连接,且启动机构中的溶解物溶解时,启动机构内除溶解物以外的其他组件能够向下移动,第一活塞执行机构和第二活塞执行机构能够在启动机构向下移动时产生联动,当第一活塞执行机构和第二活塞执行机构联动时,第一活塞执行机构向上移动,第二活塞执行机构向下移动,当第二活塞执行机构向下移动时,阀门能够同步向下移动使m个排液孔暴露出来,冷却液排放机构处于排液状态,动力电池内的冷却液能够通过m个排液孔排出,本实用新型中,启动机构中的溶解物仅仅提供第一活塞执行机构和第二活塞执行机构移动的触发力,阀门的开启通过第一活塞执行机构和第二活塞执行机构联动实现,第二活塞执行机构相对于现有的冷却液排放装置中的膨胀材料能够产生较大的推力开启阀门,使阀门能够快速打开,且开度较大,避免了现有的膨胀材料产生的膨胀力太小打不开阀门以及阀门虽然被打开但是其开度很小的问题,灵敏度较高,且冷却液排放速度较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液排放机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液排放机构的分解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液排放机构的分解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阀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液排放机构的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液排放机构在密封状态时,沿图5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液排放机构在密封状态时,沿图5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液排放机构在排液状态时,沿图5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液排放机构在排液状态时,沿图5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液排放机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中:1、安装部件;11、排液孔;2、主阀体;21、启动机构;211、溶解物;212、阀杆;213、第一弹簧;214、第一密封圈;215、第二密封圈;22、执行机构;221、第一活塞执行机构;2211、第一端盖;2212、第二弹簧;2213、第二活塞;2214、第二密封件;2215、注油口堵头;222、第二活塞执行机构;2221、第二端盖;2222、第三弹簧;2223、第三活塞;2224、第三密封件;2225、顶杆;23、阀块;231、第一腔室;2311、第一圆形腔;2312、第二圆形腔;2313、第三圆形腔;2314、第四圆形腔;2315、第五圆形腔;232、第二腔室;2321、储液腔;233、第三腔室;2331、排液腔;234、开口;235、第一通道;236、第二通道;237、注油口;3、阀门;31、安装杆;4、第一密封件;5、上端盖;51、第三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冷却液排放机构,具有密封状态和排液状态,包括安装部件1、主阀体2和阀门3,安装部件1固定插装在动力电池底部的排放孔处,安装部件1与动力电池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4,安装部件1上设置有能够与动力电池内部相通的m个排液孔11,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阀门3设置在安装部件1下方,当冷却液排放机构处于密封状态时,阀门3与安装部件1处于贴合状态,m个排液孔11被阀门3封闭,当冷却液排放机构处于排液状态时,阀门3与安装部件1处于分离状态,m个排液孔11被打开,主阀体2包括启动机构21和执行机构22,启动机构21包括遇到液体后会溶解的溶解物211,当溶解物211溶解时,启动机构21内除溶解物211以外的其他组件能够向下移动,执行机构22包括第一活塞执行机构221和第二活塞执行机构222,第二活塞执行机构222和阀门3连接,第一活塞执行机构221和第二活塞执行机构222能够在启动机构21内除溶解物211以外的其他组件向下移动时产生联动,第一活塞执行机构221会向上移动,第二活塞执行机构222会向下移动,当第二活塞执行机构222向下移动时,阀门3能够同步向下移动使m个排液孔11打开,此时冷却液排放机构进入排液状态。
本实施例中,溶解物211为片状的水晶盐或片状的泡腾片。
实施例二:如图1至图9所示,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主阀体2还包括阀块23,阀块23设置在动力电池内且位于动力电池底部,阀块23固定设置在安装部件1上,阀块23上设置有第一腔室231、第二腔室232和第三腔室233,第一腔室231、第二腔室232和第三腔室233分别从阀块23的下端面开始向上延伸,阀块23上设置有多个从其下端面开始向上延伸的开口234,多个开口234将第一腔室231和第三腔室233与动力电池内部连通,第二腔室232和第一腔室231通过第一通道235连通,第三腔室233和第一腔室231通过第二通道236连通,第三腔室233与m个排液孔11连通,启动机构21安装在第一腔室231内,第一活塞执行机构221安装在第二腔室232内,在第二腔室232中,第一活塞执行机构221和第二腔室232顶部之间的区域作为储液腔2321,储液腔2321内存储有液体,第二活塞执行机构222安装在第三腔室233内,在第三腔室233中,第二活塞执行机构222和第三腔室233顶部之间的区域作为排液腔2331,当冷却液排放机构处于密封状态时,启动机构21将第一通道235和第二通道236隔断,第一活塞执行机构221具有预设的预紧力,当启动机构21内除溶解物211以外的其他组件向下移动时,第一通道235和第二通道236能够通过第一腔室231连通,此时第一活塞执行机构221能够在预紧力作用下向上移动挤压储液腔2321中的液体,使储液腔2321中的液体经由第一通道235流入第一腔室231,再经由第二通道236流入排液腔2331,当排液腔2331中流入液体时,第二活塞执行机构222能够向下移动使阀门3与安装部件1分离。
实施例三:如图1至图9所示,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二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腔室231上下贯穿阀块23,第一腔室231从上到下分为第一圆形腔2311、第二圆形腔2312、第三圆形腔2313、第四圆形腔2314和第五圆形腔2315,第一圆形腔2311的直径大于第二圆形腔2312的直径,第二圆形腔2312的直径和第四圆形腔2314的直径均小于第三圆形腔2313的直径,第五圆形腔2315的直径大于第四圆形腔2314的直径,启动机构21还包括阀杆212和第一弹簧213,第一圆形腔2311的上部安装有上端盖5,上端盖5与第一圆形腔2311密封配合,溶解物211设置在第五圆形腔2315的底部,阀杆212设置在溶解物211上方,阀杆212与溶解物211连接,阀杆212从上到下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阀杆212的上部直径小于第二圆形腔2312的直径,阀杆212的中部直径大于阀杆212的上部直径,阀杆212的中部外侧壁和第三圆形腔2313的侧壁之间留有空隙,阀杆212的下部直径大于第四圆形腔2314的直径,阀杆212的上部位于第一圆形腔2311中,阀杆212的下部位于第五圆形腔2315中,第一弹簧213套设在阀杆212外侧,第一弹簧213的下端与阀杆212的中部连接,第一弹簧213的上端与上端盖5连接,阀杆212的中部外侧壁上从上到下间隔安装有第一密封圈214和第二密封圈215,第一密封圈214用于将阀杆212的中部外侧壁和第二圆形腔2312的侧壁之间密封,第二密封圈215用于将阀杆212的中部外侧壁和第四圆形腔2314的侧壁之间密封,第一通道235与第一腔室231的连通处位于第三圆形腔2313内,第二通道236与第一腔室231的连通处位于第一圆形腔2311内并位于上端盖5下方,当冷却液排放机构处于密封状态时,第一密封圈214位于阀杆212的中部外侧壁和第二圆形腔2312的侧壁之间,将阀杆212的中部外侧壁和第二圆形腔2312的侧壁之间密封,此时第一通道235和第二通道236不能通过第一腔室231连通,当冷却液排放机构处于排液状态时,第一密封圈214位于第三圆形腔2313中,第一通道235依次通过第三圆形腔2313、第二圆形腔2312和第一圆形腔2311与第二通道236连通。
本实施例中,上端盖5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密封圈51,第三密封圈51用于将上端盖5和第一圆形腔2311的侧壁之间密封。
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塞执行机构221包括第一端盖2211、第二弹簧2212、第二活塞2213、第二密封件2214和注油口堵头2215,第一端盖2211设置在第二腔室232的下部且安装在阀块23上,第二活塞2213的下部插接在第一端盖2211内,第二弹簧2212套设在第一端盖2211上,第二弹簧2212的下端和第一端盖2211连接,第二弹簧2212的上端和第二活塞2213连接,第二密封件2214设置在第二活塞2213和第二腔室232的侧壁之间进行密封,阀块23顶部开设有与第二腔室232连通的注油口237,注油口堵头2215安装在注油口237处。
本实施例中,第一端盖221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二腔室232的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第一端盖2211的外侧壁上的外螺纹与第二腔室232的侧壁上的内螺纹配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活塞执行机构222包括第二端盖2221、第三弹簧2222、第三活塞2223、第三密封件2224和顶杆2225,第二端盖2221设置在第三腔室233的下部且安装在阀块23上,第三活塞2223的下部插接在第二端盖2221内,顶杆2225位于第二端盖2221下方,顶杆2225的上端面与第三活塞2223的下端面之间具有0.1mm-1mm的间距,阀门3上固定设置有安装杆31,安装杆31穿过安装部件1,安装杆31上设置有上端开口的插孔,顶杆2225的下部插接在插孔内,顶杆2225的上部尺寸大于插孔的直径,第三弹簧2222套设在安装杆31外侧,第三弹簧2222的上端与顶杆2225连接,第三弹簧2222的下端与安装部件1连接,当冷却液排放机构处于密封状态时,第三弹簧2222处于未被压缩状态,第三密封件2224设置在第三活塞2223的上部和第三腔室233的侧壁之间进行密封。
本实施例中,第二端盖222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三腔室233的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第二端盖2221的外侧壁上的外螺纹与第三腔室233的侧壁上的内螺纹配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溶解物211为水晶盐、泡腾片、无机盐、氯化钾、氯化钠、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聚马来酸酐中的任意一种。当溶解物211为水晶盐或泡腾片时,溶解物211呈片状,可直接摞叠在第五圆形腔2315的底部;当溶解物211为无机盐、氯化钾、氯化钠、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或聚马来酸酐时,溶解物211呈粉末状,此时需要在第五圆形腔2315的底部设置固定环6(如图10所示),固定环6的下端面与安装部件1固定连接,固定环6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孔洞61,固定环6的内径大于阀杆213的下部直径,溶解物211填充在固定环6内,当冷却液通过孔洞61渗入固定环6内时,溶解物211溶解,阀杆213能够向下移动。
本实施例中,阀块23内设置有用于吸附溶解物211周围湿气的除湿材料,该除湿材料能够吸附溶解物211周围湿气,避免冷却液排放机构误触发。
本实施例中,液体采用液压油。
本实施例的冷却液排放机构的工作原理为:当动力电池内的冷却液泄漏时,会在动力电池的底部形成积液,冷却液聚集在冷却液排放机构的周围,通过阀块23上设置的开口234流入第一腔室231和第三腔室233内,此时位于第一腔室231内的溶解物211因吸收冷却液开始溶解,溶解物211的高度变低,阀杆212在自身重力和第一弹簧213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此时第一密封圈214移动到第三圆形腔2313中,第一通道235依次通过第三圆形腔2313、第二圆形腔2312和第一圆形腔2311与第二通道236连通,第一活塞执行机构221开始泄压,第二弹簧2212向上反弹,第二活塞2213向上移动,储液腔2321中液压油先通过第一通道235快速进入第三圆形腔2313、第二圆形腔2312和第一圆形腔2311中,再通过第二通道236快速流入排液腔2331中,排液腔2331中的第三活塞2223在液压油的压力下,快速向下移动至与顶杆2225接触,此后,顶杆2225在第三活塞2223作用下向下移动,第三弹簧2222被压缩,顶杆2225的上部与安装杆31接触后,推动安装杆31向下移动将阀门3顶开,使m个排液孔11暴露出来,即冷却液排放机构进入排液状态,动力电池内泄露的冷却液通过m个排液孔11快速排出。

Claims (10)

1.一种冷却液排放机构,具有密封状态和排液状态,包括安装部件、主阀体和阀门,所述的安装部件固定插装在动力电池底部的排放孔处,所述的安装部件与所述的动力电池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的安装部件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的动力电池内部相通的m个排液孔,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的阀门设置在所述的安装部件下方,当所述的冷却液排放机构处于密封状态时,所述的阀门与所述的安装部件处于贴合状态,m个排液孔被所述的阀门封闭,当所述的冷却液排放机构处于排液状态时,所述的阀门与所述的安装部件处于分离状态,m个排液孔被打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阀体包括启动机构和执行机构,所述的启动机构包括遇到液体后会溶解的溶解物,当所述的溶解物溶解时,所述的启动机构内除所述的溶解物以外的其他组件能够向下移动,所述的执行机构包括第一活塞执行机构和第二活塞执行机构,所述的第二活塞执行机构和所述的阀门连接,所述的第一活塞执行机构和所述的第二活塞执行机构能够在所述的启动机构内除所述的溶解物以外的其他组件向下移动时产生联动,所述的第一活塞执行机构会向上移动,所述的第二活塞执行机构会向下移动,当所述的第二活塞执行机构向下移动时,所述的阀门能够同步向下移动使m个排液孔打开,此时所述的冷却液排放机构进入排液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液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阀体还包括阀块,所述的阀块设置在所述的动力电池内且位于所述的动力电池底部,所述的阀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安装部件上,所述的阀块上设置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的第一腔室、所述的第二腔室和所述的第三腔室分别从所述的阀块的下端面开始向上延伸,所述的阀块上设置有多个从其下端面开始向上延伸的开口,多个开口将所述的第一腔室和所述的第三腔室与所述的动力电池内部连通,所述的第二腔室和所述的第一腔室通过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的第三腔室和所述的第一腔室通过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的第三腔室与m个排液孔连通,所述的启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的第一腔室内,所述的第一活塞执行机构安装在所述的第二腔室内,在所述的第二腔室中,所述的第一活塞执行机构和所述的第二腔室顶部之间的区域作为储液腔,所述的储液腔内存储有液体,所述的第二活塞执行机构安装在所述的第三腔室内,在所述的第三腔室中,所述的第二活塞执行机构和所述的第三腔室顶部之间的区域作为排液腔,当所述的冷却液排放机构处于密封状态时,所述的启动机构将所述的第一通道和所述的第二通道隔断,所述的第一活塞执行机构具有预设的预紧力,当所述的启动机构内除所述的溶解物以外的其他组件向下移动时,所述的第一通道和所述的第二通道能够通过所述的第一腔室连通,此时所述的第一活塞执行机构能够在预紧力作用下向上移动挤压所述的储液腔中的液体,使所述的储液腔中的液体经由所述的第一通道流入所述的第一腔室,再经由所述的第二通道流入所述的排液腔,当所述的排液腔中流入液体时,所述的第二活塞执行机构能够向下移动使所述的阀门与所述的安装部件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却液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腔室上下贯穿所述的阀块,所述的第一腔室从上到下分为第一圆形腔、第二圆形腔、第三圆形腔、第四圆形腔和第五圆形腔,所述的第一圆形腔的直径大于所述的第二圆形腔的直径,所述的第二圆形腔的直径和所述的第四圆形腔的直径均小于所述的第三圆形腔的直径,所述的第五圆形腔的直径大于所述的第四圆形腔的直径,所述的启动机构还包括阀杆和第一弹簧,所述的第一圆形腔的上部安装有上端盖,所述的上端盖与所述的第一圆形腔密封配合,所述的溶解物设置在所述的第五圆形腔的底部,所述的阀杆设置在所述的溶解物上方,所述的阀杆与所述的溶解物连接,所述的阀杆从上到下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所述的阀杆的上部直径小于所述的第二圆形腔的直径,所述的阀杆的中部直径大于所述的阀杆的上部直径,所述的阀杆的中部外侧壁与所述的第三圆形腔的侧壁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的阀杆的下部直径大于所述的第四圆形腔的直径,所述的阀杆的上部位于所述的第一圆形腔中,所述的阀杆的下部位于所述的第五圆形腔中,所述的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的阀杆外侧,所述的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的阀杆的中部连接,所述的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的上端盖连接,所述的阀杆的中部外侧壁上从上到下间隔安装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的第一密封圈用于将所述的阀杆的中部外侧壁和所述的第二圆形腔的侧壁之间密封,所述的第二密封圈用于将所述的阀杆的中部外侧壁和所述的第四圆形腔的侧壁之间密封,所述的第一通道与所述的第一腔室的连通处位于所述的第三圆形腔内,所述的第二通道与所述的第一腔室的连通处位于所述的第一圆形腔内并位于所述的上端盖下方,当冷却液排放机构处于密封状态时,所述的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的阀杆的中部外侧壁和所述的第二圆形腔的侧壁之间,将所述的阀杆的中部外侧壁和所述的第二圆形腔的侧壁之间密封,此时所述的第一通道和所述的第二通道不能通过所述的第一腔室连通,当冷却液排放机构处于排液状态时,所述的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的第三圆形腔中,所述的第一通道依次通过所述的第三圆形腔、所述的第二圆形腔和所述的第一圆形腔与所述的第二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却液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端盖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的第三密封圈用于将所述的上端盖和所述的第一圆形腔的侧壁之间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却液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活塞执行机构包括第一端盖、第二弹簧、第二活塞、第二密封件和注油口堵头,所述的第一端盖设置在所述的第二腔室的下部且安装在所述的阀块上,所述的第二活塞的下部插接在所述的第一端盖内,所述的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的第一端盖上,所述的第二弹簧的下端和所述的第一端盖连接,所述的第二弹簧的上端和所述的第二活塞连接,所述的第二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活塞和所述的第二腔室的侧壁之间进行密封,所述的阀块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的第二腔室连通的注油口,所述的注油口堵头安装在所述的注油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冷却液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端盖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的第二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第一端盖的外侧壁上的外螺纹与所述的第二腔室的侧壁上的内螺纹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却液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活塞执行机构包括第二端盖、第三弹簧、第三活塞、第三密封件和顶杆,所述的第二端盖设置在所述的第三腔室的下部且安装在所述的阀块上,所述的第三活塞的下部插接在所述的第二端盖内,所述的顶杆位于所述的第二端盖下方,所述的顶杆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三活塞的下端面之间具有0.1mm-1mm的间距,所述的阀门上固定设置有安装杆,所述的安装杆穿过所述的安装部件,所述的安装杆上设置有上端开口的插孔,所述的顶杆的下部插接在所述的插孔内,所述的顶杆的上部尺寸大于所述的插孔的直径,所述的第三弹簧套设在所述的安装杆外侧,所述的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的顶杆连接,所述的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的安装部件连接,当所述的冷却液排放机构处于密封状态时,所述的第三弹簧处于未被压缩状态,所述的第三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的第三活塞的上部和所述的第三腔室的侧壁之间进行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冷却液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端盖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的第三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第二端盖的外侧壁上的外螺纹与所述的第三腔室的侧壁上的内螺纹配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却液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解物为水晶盐、泡腾片、无机盐、氯化钾、氯化钠、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聚马来酸酐中的任意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冷却液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五圆形腔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环,所述的固定环的下端面与所述的安装部件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环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孔洞,所述的固定环的内径大于所述的阀杆的下部直径,所述的溶解物填充在所述的固定环内,当冷却液通过所述的孔洞渗入所述的固定环内时,所述的溶解物溶解,所述的阀杆能够向下移动。
CN202222537082.6U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冷却液排放机构 Active CN218525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7082.6U CN218525711U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冷却液排放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7082.6U CN218525711U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冷却液排放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25711U true CN218525711U (zh) 2023-02-24

Family

ID=85245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37082.6U Active CN218525711U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冷却液排放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257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64217B (zh) 一种新型防爆化学气体储存罐
CN1820798A (zh) 胶囊式消化道药物释放及采样装置
CN103511645B (zh) 一种探火管灭火装置的容器阀
CN218525711U (zh) 一种冷却液排放机构
CN219144457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包用排液机构
CN109698298A (zh) 电芯的泄压装置
CN108091952A (zh) 一种新型无人机锂电池
CN2916217Y (zh) 活塞式蓄能器
CN201009879Y (zh) 空气加力泵油杯总成
CN217540691U (zh) 一种led模组的密封结构
CN217676587U (zh) 排气组件和液压千斤顶
CN106762947B (zh) 一种带内泄漏显示的单作用液压缸
CN201369292Y (zh) 一种机械式油压开关
US3663302A (en) Bellow for reserve cell
CN201126837Y (zh) 电池安全阀组件和包括该安全阀组件的电池
CN217843465U (zh) 一种用于远程操控工业疏水高空管网排空装置
CN108538637B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
JP2002168399A (ja) ガスボンベ用バルブ装置
CN112923161A (zh) 排气阀
CN212182158U (zh) 防爆安全型电力电容器
CN218991850U (zh) 一种活塞泵内塞密封改进结构
CN108538636B (zh) 超级电容器
CN216205727U (zh) 延时分离装置
CN217485353U (zh) 一种具有防渗透功能的电缆浮球液位开关
CN219800676U (zh) 一种防爆型铝电解电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