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22238U - 用于预制叠合板现浇板带的模板支撑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预制叠合板现浇板带的模板支撑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22238U
CN218522238U CN202221402150.1U CN202221402150U CN218522238U CN 218522238 U CN218522238 U CN 218522238U CN 202221402150 U CN202221402150 U CN 202221402150U CN 218522238 U CN218522238 U CN 2185222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buckle
support assembly
suppor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0215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井远
梅英宝
王勇
丁俊涛
郑杰
芮扬
邵俊华
相德林
胡越
李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7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7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7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7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0215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222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222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222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叠合板现浇板带的模板支撑组件,该模板支撑组件包括悬挂杆、模板、支撑部、卡扣以及拉紧部。悬挂杆放置在相邻两个预制叠合板的顶面。模板放置在相邻两个预制叠合板的底面。支撑部包括两根间隔设置的两根支撑杆。卡扣包括分别与两根支撑杆卡合的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拉紧部包括拉杆和紧固件,拉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固定于悬挂杆,第二端依次穿过模板、支撑部以及卡扣。紧固件安装于第二端,并将卡扣向悬挂杆的方向压紧,进而使得支撑部将模板紧贴在两个预制叠合板的底面,实现固定。上述预制叠合板现浇板带的模板支撑组件无需额外设置钢管排架支撑体系,搭拆方便,加快了施工进度。

Description

用于预制叠合板现浇板带的模板支撑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板支撑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预制叠合板现浇板带的模板支撑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现代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施工方法不断更新,新型材料得到大量使用,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预制叠合板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目前相邻的两个预制叠合板之间存在一定长度的现浇混凝土板带。通常现浇混凝土的模板支撑体系采用钢管排架支撑体系,但是预制叠合板之间的现浇混凝土板带宽度较小,目前通常情况下为300mm左右。若采用常规的钢管排架支撑体系,搭拆工作量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钢管排架支撑体系搭拆的工作量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预制叠合板现浇板带的模板支撑组件。
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叠合板现浇板带的模板支撑组件,用于安装于相邻两个预制叠合板的接缝位置,模板支撑组件包括:
悬挂杆,用于跨越接缝,放置在相邻两个预制叠合板的顶面。
模板,用于跨越接缝,放置在相邻两个预制叠合板的底面。
支撑部,设置于模板远离悬挂杆一侧,支撑部包括两根间隔设置的两根支撑杆。
卡扣,位于两根支撑杆远离悬挂杆一侧,包括分别与两根支撑杆卡合的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
拉紧部,包括拉杆和紧固件,拉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固定于悬挂杆,第二端依次穿过模板、支撑部以及卡扣,紧固件安装于第二端,并将卡扣向悬挂杆的方向压紧。
可选地,支撑杆为圆形钢管,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均为底部为弧形面的凹槽结构。
可选地,卡扣为山型卡。
可选地,还包括多个垫块,多个垫块固定于模板远离悬挂杆一侧并沿接缝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支撑部与垫块接触。
可选地,垫块为木方,相邻两个木方之间的距离为180mm~200mm,木方的宽度为35~45mm,木方的厚度为85~95mm。
可选地,拉杆的第二端设有螺纹,紧固件为螺母。
可选地,拉杆为拉结螺栓从中部截断形成的结构。
可选地,悬挂杆为直径18~20mm的钢筋。
可选地,悬挂杆的长度为40~50cm。
可选地,拉杆与悬挂杆垂直。
上述预制叠合板现浇板带的模板支撑组件,悬挂杆悬挂在相邻两个预制叠合板的顶面。拉杆的第一端和悬挂杆连接,第二端穿过接缝。紧固件安装在拉杆的第二端将卡扣向所述悬挂杆的方向压紧。如此,卡扣的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将支撑部的两根支撑杆分别压紧在模板上,使得支撑部将模板紧贴在两个预制叠合板的底面,实现固定。上述预制叠合板现浇板带的模板支撑组件无需额外设置钢管排架支撑体系,搭拆方便,加快了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预制叠合板现浇板带的模板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预制叠合板现浇板带的模板支撑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一种预制叠合板现浇板带的模板支撑组件,参照图1和图2,用于安装于相邻两个预制叠合板10的接缝位置。接缝通常为宽度相对较窄,而长度较长的狭长缝隙。接缝长度方向是指接缝的延伸方向,即任一形成接缝的预制叠合板10构成接缝边缘的边的延伸方向。接缝宽度方向则为任一形成接缝的预制叠合板10构成接缝边缘的边的垂直方向。
模板支撑组件包括悬挂杆100、模板200、支撑部300、卡扣400以及拉紧部500。其中,悬挂杆100用于跨越接缝,放置在相邻两个预制叠合板10的顶面。模板200用于跨越接缝,放置在相邻两个预制叠合板10的底面。支撑部300设置于模板200远离悬挂杆100一侧,支撑部300包括两根间隔设置的两根支撑杆310。卡扣400位于两根支撑杆310远离悬挂杆100一侧,包括分别与两根支撑杆310卡合的第一卡扣部410和第二卡扣部420。拉紧部500包括拉杆510和紧固件520,拉杆5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固定于悬挂杆100,第二端依次穿过模板200、支撑部300以及卡扣400。紧固件520安装于第二端,并将卡扣400向悬挂杆100的方向压紧。
其中,悬挂杆100跨越接缝是指悬挂杆100基本沿接缝的宽度方向穿过接缝,并且,悬挂杆100的延伸方向为接缝的宽度方向或与接缝的宽度方向具有一定角度,如1°、5°或10°等。悬挂杆100的长度大于接缝的宽度,悬挂杆100一端放置在相邻两个预制叠合板10中的其中一个预制叠合板10上,悬挂杆100的另一端放置在另一预制叠合板10上。
模板200为用于承载填充在接缝中混凝土的板材。模板200的形状与接缝的形状相似。模板200跨越接缝与悬挂杆100跨越接缝类似,不再赘述。模板200的宽度大于接缝的宽度,故而,模板200沿宽度方向的一端放置在相邻两个预制叠合板10中的其中一个预制叠合板10上,模板200沿宽度方向的另一端放置在另一预制叠合板10上。模板200的宽度与悬挂杆100的长度可以相同或不相同。模板200可以是胶合木模板200。
支撑部300为支撑模板200的部件。两根支撑杆310为一组,一组支撑杆310可以沿接缝的宽度方向对模板200进行支撑。一组支撑杆310相比单支支撑杆310可以为模板200提供更大的支撑力。而且一组支撑杆310的两根支撑杆310之间具有狭缝,可供拉杆510从中穿行,省略了在支撑杆310上加工通孔的工序,如此,提高了施工效率。
卡扣400包括两个朝向支撑杆310的第一卡扣部410和第二卡扣部420。第一卡扣部410与其中一根支撑杆310卡合,第二卡扣部420与其中一根支撑杆310卡合。
拉杆510的第一端和悬挂杆100固定,如焊接固定。拉杆510的第一端可以固定在悬挂杆100的中部。拉杆510的第二端的端部依次穿过接缝、模板200、支撑部300以及卡扣400。紧固件520安装于第二端,并将卡扣400向悬挂杆100的方向压紧,从而将支撑部300压向模板200使模板200固定在预制叠合板10上。即,模板200通过悬挂杆100、支撑部300、卡扣400和拉紧部500配合实现了固定安装,无需在模板200下方设置钢管排架支撑体系。当然,当一个模板200较长时,一个模板200也可以沿接缝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固定点,每个固定点包括一个悬挂杆100、一个支撑部300、一个卡扣400和一个拉紧部500。在现浇混凝土板带20成型后,需要拆除模板支撑组件时,可以取下紧固件520,将支撑部300和卡扣400取下,然后将拉杆510显露在混凝土板带外的部分剪短即可。
上述预制叠合板现浇板带的模板支撑组件,悬挂杆100悬挂在相邻两个预制叠合板10的顶面。拉杆510的第一端和悬挂杆100连接,第二端穿过接缝。紧固件520安装在拉杆510的第二端将卡扣400向悬挂杆100的方向压紧。如此,卡扣400的第一卡扣部410和第二卡扣部420将支撑部300的两根支撑杆310分别压紧在模板200上,使得支撑部300将模板200紧贴在两个预制叠合板10的底面,实现固定。上述预制叠合板现浇板带的模板支撑组件无需额外设置钢管排架支撑体系,搭拆方便,加快了施工进度。
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2,支撑杆310为圆形钢管,第一卡扣部410和第二卡扣部420均为底部为弧形面的凹槽结构。
圆形钢管为建筑工地的常用材料,取材方便,可以现场加工,成本较低,同时,其强度也较高,因此加强了模板支撑组件的质量和施工安全性。第一卡扣部410和第二卡扣部420均为底部为弧形面的凹槽结构,与支撑杆310的形状匹配,故而可以与支撑杆310紧密贴合,二者接触面大,可以更好的固定支撑杆310。
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2,卡扣400为山型卡。山型卡的形状及结构满足固定支撑杆310的要求,同时山型卡同样为建筑施工现场常用材料,无需特别定制、采购,成本更低。
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2,还包括多个垫块600,多个垫块600固定于模板200远离悬挂杆100一侧并延接缝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支撑部300与垫块600接触。
模板200的长度较长时,设置垫块600可以增强模板200的强度,防止模板200变形。此时,支撑部300设置在垫块600下方,与垫块600接触。
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2,垫块600为木方,相邻两个木方之间的距离为180mm~200mm,木方的宽度为35~45mm,木方的厚度为85~95mm。
木方的宽度方向为接缝的宽度方向,木方的厚度方向为垂直于预制叠合板的表面的方向。上述规格的木方,可以有效的提高模板200的强度,支撑浇筑混凝土而不变形。木方为建筑施工现场常用材料,无需特别定制、采购,现场易加工,成本更低。并且木方可以通过钉子钉在模板200上,固定方便,缩短了工序,提高工程效率。
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2,拉杆510的第二端设有螺纹,紧固件520为螺母。如此,结构简单,并且拉杆510和紧固件520结合牢固。
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2,拉杆510为拉结螺栓从中部截断形成的结构。对拉螺栓为施工现场常用的材料。对拉螺栓沿长度方向从中间割断,一分为二而得。如此,节约了成本。
可选地,悬挂杆100为直径18~20mm的钢筋。如此,悬挂杆100的直径略大于预制叠合板10内的钢筋,可以增强现浇混凝土板带20的强度。
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2,悬挂杆100的长度为40~50cm。接缝的宽度通常为30cm左右,上述长度的悬挂杆100两端放置在预制叠合板10的长度可以相同,如可以为5~10cm,从而保证模板支撑组件较好的悬挂预制叠合板10上,保证模板支撑组件的强度。
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2,拉杆510与悬挂杆100垂直。如此,拉杆510与悬挂杆100呈T形结构,紧固件520可以更好将模板200固定在预制叠合板10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预制叠合板现浇板带的模板支撑组件,用于安装于相邻两个预制叠合板的接缝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支撑组件包括:
悬挂杆,用于跨越所述接缝,放置在所述相邻两个预制叠合板的顶面;
模板,用于跨越所述接缝,放置在所述相邻两个预制叠合板的底面;
支撑部,设置于所述模板远离所述悬挂杆一侧,所述支撑部包括两根间隔设置的两根支撑杆;
卡扣,位于所述两根支撑杆远离所述悬挂杆一侧,包括分别与所述两根支撑杆卡合的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
拉紧部,包括拉杆和紧固件,所述拉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固定于所述悬挂杆,所述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模板、所述支撑部以及所述卡扣,所述紧固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端,并将所述卡扣向所述悬挂杆的方向压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圆形钢管,所述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均为底部为弧形面的凹槽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板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为山型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垫块,所述多个垫块固定于所述模板远离所述悬挂杆一侧并沿所述接缝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垫块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板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为木方,相邻两个所述木方之间的距离为180mm~200mm,所述木方的宽度为35~45mm,所述木方的厚度为85~9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第二端设有螺纹,所述紧固件为螺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为拉结螺栓从中部截断形成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杆为直径18~20mm的钢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杆的长度为40~50c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模板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与所述悬挂杆垂直。
CN202221402150.1U 2022-06-07 2022-06-07 用于预制叠合板现浇板带的模板支撑组件 Active CN2185222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02150.1U CN218522238U (zh) 2022-06-07 2022-06-07 用于预制叠合板现浇板带的模板支撑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02150.1U CN218522238U (zh) 2022-06-07 2022-06-07 用于预制叠合板现浇板带的模板支撑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22238U true CN218522238U (zh) 2023-02-24

Family

ID=85237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02150.1U Active CN218522238U (zh) 2022-06-07 2022-06-07 用于预制叠合板现浇板带的模板支撑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222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66240A (en) Composite floor system
KR100882464B1 (ko) 지지구가 보강된 데크플레이트
CN218522238U (zh) 用于预制叠合板现浇板带的模板支撑组件
JPH10325173A (ja) 梁の構築方法及び梁型枠装置並びに側板用のキャップ
KR20070027431A (ko) 철근조립체와 거푸집과 천정 판넬을 스폿용접으로고정시키는 결속구
JPH0730623B2 (ja) 円形建物用型枠要素
US3195209A (en) Concrete erection and stripping system
KR200426053Y1 (ko) 장선재와 멍에재의 체결구조
KR200372661Y1 (ko) 거푸집 분리형 트러스 데크
JPH08135137A (ja) 建築物壁体に対するタイル装着法
KR102286167B1 (ko) 밴드 일체형 대형 선조립 기둥
KR101177316B1 (ko) 기둥?슬래브 접합부의 수직걸림형 전단보강체
RU2053334C1 (ru) Решетчатая арматура для бетонной плиты и плитообразный элемент стеновой опалубки для монолитного оболочного бетонного здания
JPH0126832Y2 (zh)
KR20060066285A (ko) 철근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데크 플레이트 및 그에 따른구조물의 시공방법
KR200317407Y1 (ko) 트러스데크 패널
KR20050021611A (ko) 기둥 슬래브간 접합부 전단 보강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단보강구조
CN219753557U (zh) 房屋建筑抗震机构
JP2001049623A (ja) H鋼アーム足場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KR101357263B1 (ko) 기둥―슬래브 접합부의 수직걸림형 전단보강체
KR200168575Y1 (ko) 건축용 철근 고정구
KR0178690B1 (ko) 철근 콘크리트 슬래브의 데크 거어더 및 데크 패널
JP2709893B2 (ja) 任意の強度の骨組構造体を利用した立体構造体
SU1411418A1 (ru) Способ усилени колонны рамного фундамента
JP4122409B2 (ja) アンカーボルト固定構造及びアンカーボルト固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