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21410U - 可冲散无纺布 - Google Patents

可冲散无纺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21410U
CN218521410U CN202222462111.7U CN202222462111U CN218521410U CN 218521410 U CN218521410 U CN 218521410U CN 202222462111 U CN202222462111 U CN 202222462111U CN 218521410 U CN218521410 U CN 218521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fibers
nonwoven fabric
base member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6211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宇飞
夏云飞
刘好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on New Materials Hen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on New Materials Hen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on New Materials Hen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Union New Materials Hen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6211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21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21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21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冲散无纺布,包括由天然纤维与再生纤维相互交织、缠结形成的基体,所述的基体包括厚度方向,所述的基体包括若干贯通基体厚度方向的通孔,且,所述的通孔倾斜于厚度方向,所述的通孔周边围设有再生纤维,且围设在通孔周边的再生纤维的至少一部分沿通孔的长度方向延伸,倾斜设置的通孔能够使得水流沿基体厚度方向浸润更多区域的纤维,提高可冲散性,同时由于通孔倾斜设置,能够具有更高的强度保持性。

Description

可冲散无纺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纺布,具体的涉及一种可冲散无纺布。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日益增高,近年来,无纺布产品(洗脸巾、卸妆巾、棉柔巾等等)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凭借使用简单方便、用即弃等特点,在迅速融入日常生活中每个角落,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为此市场上已经有一些可冲散的无纺布产品出现,由于需要同时满足可冲散及强度等技术指标要求,通常的,现有技术采用基体复合的形式,如文献号为CN216032983 U,名称为:一种强韧快速可冲散非织造布,以及,文献号为CN 112411246 A,名称为:一种植物纤维可冲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揭示的,但是采用这种基体复合的方式需要形成至少两层基体,然后对两层基体进行复合或者在形成两层基体的同时进行复合,一方面造成无法形成较薄的产品,另一方面生产工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冲散无纺布,其在单层条件下仍然具备较高的强度及可冲散性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可冲散无纺布,包括由天然纤维与再生纤维相互交织、缠结形成的基体,所述的基体包括厚度方向,所述的基体包括若干贯通基体厚度方向的通孔,且,所述的通孔倾斜于厚度方向,所述的通孔周边围设有再生纤维,且围设在通孔周边的再生纤维的至少一部分沿通孔的长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的天然纤维为木浆纤维,所述的再生纤维为粘胶纤维。
进一步的,所述的粘胶纤维包括圆形粘胶纤维及扁平粘胶纤维,其中,扁平粘胶纤维占比大于等于30%。
进一步的,通孔的孔径为0.5-2.5mm。
进一步的,所述的基体包括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的通孔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具有一夹角,所述的夹角为15-75°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扁平粘胶纤维的长度为10~20mm,旦数在1~20旦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通孔在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的分布密度小于等于100个/cm²。
进一步的,所述的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其中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倾斜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孔径相同,且倾斜角度互补。
进一步的,所述的木浆纤维的长度为2-7m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冲散无纺布,包括由天然纤维与再生纤维相互交织、缠结形成的基体,所述的基体包括厚度方向,所述的基体包括若干贯通基体厚度方向的通孔,且,所述的通孔倾斜于厚度方向,所述的通孔周边围设有再生纤维,且围设在通孔周边的再生纤维的至少一部分沿通孔的长度方向延伸,倾斜设置的通孔能够使得水流沿基体厚度方向浸润更多区域的纤维,提高可冲散性,同时由于通孔倾斜设置,能够具有更高的强度保持性。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冲散无纺布截面图;
图2 为图1的上视图;
基体10;第一表面101;第二表面102;天然纤维11;再生纤维12;扁平粘胶纤维121;通孔1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冲散无纺布,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进一步说明。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考附图1-2,所述的可冲散无纺布,包括基体10,所述的基体10由天然纤维11与再生纤维12相互交织、缠结形成。
其中,所述天然纤维11为纤维素纤维,更具体的,可以为木浆纤维、棉浆纤维、草浆纤维、竹浆纤维、甘蔗浆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由于木浆纤维在上述天然纤维11中具有更佳的水分散性,同时,当木浆纤维在与大量的水接触时,由于木浆纤维的膨胀而使得木浆容易从无纺布上脱落,从而使无纺布变得容易水解,因此提高了无纺布的分散性,同时,木浆纤维也能为无纺布提供强度和基材基础,因此,优选的,所述的天然纤维11为木浆纤维,同时,由于粘胶纤维具有吸湿性好、不易起静电、可纺性能优良等特点,因此,优选的,所述的再生纤维12为粘胶纤维。
可以理解的,当纤维长度更长时,基体10具有更强的抗张强度,但是当纤维长度较长时,纤维之间形成的纠缠将更紧密,使得无纺布将难以被冲散,因此纤维长度应该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才能同时具备优良的强度与可冲散性,具体的,所述粘胶纤维的长度为8~30mm,所述天然纤维11的长度为0.8~10mm,当采用木浆纤维时,所述的木浆纤维的长度为1~8mm,更优选的,所述的木浆纤维为针叶木纤维,其长度为2~7mm,更优选的,所述的针叶木纤维长度为3-5mm,粗度为12-20mg/100m,可以理解的,所述的长度均为平均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粘胶纤维包括扁平粘胶纤维121与圆形粘胶纤维,其中,所述的扁平粘胶纤维121是将天然纤维11溶解在相应的溶剂中后,再通过湿法纺丝获得的,相比于圆形粘胶纤维,扁平粘胶纤维121具有更小的弯曲刚度,更易发生缠结,以及在后续作业中能够有更大的气流或水流接触面积,以形成沿通孔13长度方向延伸的状态,同时,所述的基体10中纤维是借助自身的物理性能得到缠结,且缠结为摩擦抱合作用,由于扁平粘胶纤维121相比圆形粘胶纤维使用更少的外力即可实现缠结,因此在水中扁平粘胶纤维121比圆形粘胶纤维更容易发生分散,因此,优选的,至少有5%的再生纤维12为扁平粘胶纤维121,更优选的,再生纤维12中扁平粘胶纤维121的占比大于等于30%。
进一步的,所述扁平粘胶纤维121的长度为10~20mm。所述的扁平粘胶纤维121与木浆纤维相互交错纠缠,当所述扁平粘胶纤维121在一个合适的区间时,基体10更容易分散,本实施例中,所述扁平粘胶纤维121的旦数优选在1-20旦,更优选的,所述扁平粘胶纤维121的旦数为10-15旦,其中,所述“旦数”是工业重量单位称为“旦”或“登尼尔”(denier),用纤维9000m长度的重量克数表示,可反映纤维的粗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天然纤维11与再生纤维12的质量比为2:1~10:1,具体到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的针叶木木浆纤维与扁平粘胶纤维121的质量比为6:1,作为天然纤维11的针叶木木浆纤维的质量份数高于作为再生纤维12的扁平粘胶纤维121,且所述针叶木木浆的纤维长度大大低于所述粘胶纤维的纤维长度,在沿纵向快速扩散至基体10内部的水流离解作用下,基体10中纤维离解更加容易,同时也提升了所述无纺布的可降解性能。
可以理解的,所述基体10的基重可选的为20~200g/㎡,为兼顾无纺布湿润强度和柔软性,所述基体10的基重优选为30~80g/㎡。
所述的基体10还包括贯通基体10厚度方向的通孔13,更具体的说,所述的基体10包括第一表面101及第二表面102,所述的通孔13连通第一表面101及第二表面102,同时,所述的通孔13的长度方向倾斜于基体10的厚度方向,以及,所述的通孔13的孔径为0.5-2.5mm,以使得水流能够通过进入到基体10内部,同时,申请人研究发现,当将通孔13倾斜设置时,一方面能够使得水流沿基体10厚度方向浸润更多区域的纤维,从而提高可冲散性,二方面由于通孔13倾斜设置,不会对纠缠的纤维形成较大的破坏,换句话说,当通孔13垂直设置时,在设置通孔13的过程中,形成通孔13的气流或水流垂直作用于横向的纤维,使得这部分纤维之间的纠缠作用被破坏,而当倾斜设置时,至少部分纠缠的纤维仍然保持纠缠形态,而仅仅只是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保持纠缠作用,以保持无纺布整体的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与现有技术的可冲散无纺布相比,在相同厚度和基重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可冲散无纺布强度达到现有技术科冲散无纺布的90%,同时,可冲散性低于450s。
另外,研究进一步发现,在通孔13孔径设置在0.5-2.5mm时,通孔13具有较强的毛细作用,能够更快速的浸润至基体10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通孔13与第一表面101或第二表面102具有一夹角,所述的夹角为15-75°之间,更优选的,为30-45°。
进一步的,所述的通孔13包括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其中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倾斜方向相反,使得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在一基准的截面上的投影呈交叉状。
进一步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孔径相同,且倾斜角度互补。
可以理解的,在所述的通孔13周边围设有再生纤维12,且围设在通孔13周边的再生纤维12的至少一部分沿通孔13的长度方向延伸,以使得无纺布能够进一步保持强度,在这种情形下,应使得再生纤维12的长度大于天然纤维11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通孔13在第一表面101或第二表面102的分布密度小于等于100个/cm²,以在增加可冲散性的同时保持强度。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可冲散无纺布的制备进一步说明:
S1:提供天然纤维11及再生纤维12;
可以理解的,对天然纤维11及再生纤维12进行合适的处理,如进行散浆、疏解等工艺。
S2:制备基体10;
按预定的配置比例混合天然纤维11与再生纤维12,通过梳理机梳理成纤网,所述纤网通过水刺预加固后定型,干燥。
可以理解的,可以通过热风穿透干燥或者通过烘干设备对纤网进行干燥,同时,在经过梳理和水刺加固过程中使得纤维纠缠、交织并形成片状。
S3:形成通孔13;
通过水流或气流作用于基体10,并使得水流或气流穿过基体10以形成通孔13,同时水流或气流的方向应倾斜于基体10厚度方向。
另外,当使用热风穿透干燥时,也可以在进行热风穿透干燥的过程中同时形成通孔13,具体为,当使用热风穿透干燥工艺时,使用热风穿透干燥装置,包括有若干朝向纤网方向热风喷口,所述的热风喷口中至少包括倾斜设置的通孔13形成喷口,其中,通孔13形成喷口的直径小于其他热风喷口的直径,且自通孔13形成喷口的气流流速远大于其他热风喷口的气流流速,以在对纤网干燥的过程中形成通孔13。
同时,可以理解的,由于通过气流或水流形成通孔13,在形成通孔13的过程中至少部分纤维发生偏转,至少一部分再生纤维12将沿通孔13的长度方向延伸。
可以理解的,由于扁平粘胶纤维121具有相对更大的接触面积,因此扁平粘胶纤维121能够相对更容易发生偏转。
可以理解的,另外,还可以通过蒸汽气流来形成通孔13,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体10的水分散性不大于450秒,即,本申请提供的可冲散无纺布的水分散性在450秒以下,此处所说的水分散性是指使用符合INDA/EDANA: FG502-Sloshbox disintegration test规范的晃动箱,并将无纺布在一定水量以及一定晃动频率下,开始瓦解的时间,此处瓦解被定义为:从无纺布布体上分离出第一片小片样,所述的水分散性即为开始瓦解时间,单位为秒。
当然,该数值是始终按照上述方法测得的标准值,只要所述无纺布具有与该水分散性基本上相同的水分散性即可。应予说明,为了保障把该无纺布投入抽水马桶中让其被水冲走而不会产生任何问题,通常认为水分散性在450秒以下。
其中,水分散性试验具体采用下述方法进行:
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按照INDA/EDANA方法,将待测样品投入20L水中,搅拌30秒。
进行水分散性试验:晃动箱内加入2L水(水温22±3℃),晃动频率至33rpm,启动晃动箱并计时,记录样品瓦解用时,所述的瓦解为从无纺布布体上分离出第一片小片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冲散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天然纤维与再生纤维相互交织、缠结形成的基体,所述的基体包括厚度方向,所述的基体包括若干贯通基体厚度方向的通孔,且,所述的通孔倾斜于厚度方向,所述的通孔周边围设有再生纤维,且围设在通孔周边的再生纤维的至少一部分沿通孔的长度方向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冲散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然纤维为木浆纤维,所述的再生纤维为粘胶纤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冲散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胶纤维包括圆形粘胶纤维及扁平粘胶纤维,其中,扁平粘胶纤维占比大于等于3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冲散无纺布,其特征在于,通孔的孔径为0.5-2.5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冲散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体包括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的通孔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具有一夹角,所述的夹角为15-75°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冲散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粘胶纤维的长度为10~20mm,旦数在1~20旦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冲散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在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的分布密度小于等于100个/cm²。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冲散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其中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倾斜方向相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冲散无纺布,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孔径相同,且倾斜角度互补。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冲散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木浆纤维的长度为2-7mm。
CN202222462111.7U 2022-09-17 2022-09-17 可冲散无纺布 Active CN218521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62111.7U CN218521410U (zh) 2022-09-17 2022-09-17 可冲散无纺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62111.7U CN218521410U (zh) 2022-09-17 2022-09-17 可冲散无纺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21410U true CN218521410U (zh) 2023-02-24

Family

ID=85245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62111.7U Active CN218521410U (zh) 2022-09-17 2022-09-17 可冲散无纺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214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41711B2 (en) Water-disintegratable shee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90276958A1 (en) Water-disintegrable nonwoven fabric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EP1891256B1 (en) Highly resilient, dimensionally recoverable nonwoven material
KR20010067297A (ko) 표면 마찰에 대한 강도가 높은 수해성 섬유 시이트 및이것의 제조 방법
CN218521410U (zh) 可冲散无纺布
JPH0978419A (ja) 水崩壊性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CN218521409U (zh) 可冲散无纺布
JP6678642B2 (ja) 湿式不織布用レーヨン繊維とその製造方法、湿式不織布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水解紙
JPH1112909A (ja) 水解性不織布
CN111788349A (zh) 具有减少起球的莱赛尔纤维
CN216404702U (zh) 一种可快速冲散的无纺布
JP2001032157A (ja) 短繊維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765947B2 (ja) 嵩高紙
JPH08284021A (ja) 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とセルロース系ポリマーよりなる易フィブリル化繊維
CN218115783U (zh) 可冲散无纺布
JPH0327662B2 (zh)
JP2833784B2 (ja) 水分散溶解性能を有する嵩高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19150964A1 (ja) 水解性不織布、湿潤水解性不織布及び水解性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7259624B2 (ja) 水解性不織布、湿潤水解性不織布及び水解性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H0745583Y2 (ja) 両面パイル編地
JP7342492B2 (ja) 水解性不織布、湿潤水解性不織布及び水解性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H11131346A (ja) 低モジュラス湿式不織布および製造法
JPH11256423A (ja) 割繊性アクリル繊維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アクリル繊維シート、不織布シート
JP2023154569A (ja) 不織布、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3081853B2 (ja) 地合の良好な水流交絡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