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20990U - 一种车辆升降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升降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20990U
CN218520990U CN202221962067.XU CN202221962067U CN218520990U CN 218520990 U CN218520990 U CN 218520990U CN 202221962067 U CN202221962067 U CN 202221962067U CN 218520990 U CN218520990 U CN 2185209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plate
frame plate
vehicle
movab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6206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立洲
蔡胡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iang Che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iang Che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iang Che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iang Che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6206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209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209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209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升降机构,包括:底架、设置于底架上方的架板、设置于架板与底架之间的升降组件、用于驱动升降组件动作的驱动组件,架板顶部两端设置有支撑板,架板顶部中间浮动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与支撑板上端面等高设置,活动板底部设置有导向板,导向板底部形成有斜坡,且斜坡下端与架板底面等高设置,升降组件包括由驱动组件同步带动的第一升降端和第二升降端,第一升降端沿斜坡滑动上行并承托活动板,第二升降连接并承托架板,以使第二升降端承托架板相对活动板上行,避免与底盘发生接触,防止底盘压伤的情况出现。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升降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人们在衣食住行上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汽车作为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由于汽车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在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维修时,常常需要用到车辆升降结构将汽车进行举升维修,但是现有的维修升降平台设计结构过于简单,在对汽车进行举升时,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较差,对于汽车的升降调节也十分不便,整体便捷性、安全性以及实用性普遍不高,因此对于现有汽车维修升降平台的改进设计一种新型车辆升降结构。
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多功能的汽车维修升降器”,其公开号为“CN 216272910U”包括安装板和升降板,安装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壁的两侧均固装有一号交接架,通过设置一号铰接架、一号铰接块、电动伸缩杆、二号铰接块、二号铰接架、带动杆、一号支撑架、二号支撑架、一号滑动槽、二号滑动槽和滚轮,采用多组支撑架的相互铰接,通过升降板带动汽车进行升降,该种升降板呈整体的板状,且宽度和长度延伸过长,对于部分车型,其底盘机构较为复杂,过宽过长的升降板容易与车辆底盘的结构干涉,进而对车辆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辆升降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辆升降机构,包括:底架、设置于底架上方的架板、设置于架板与底架之间的升降组件、用于驱动升降组件动作的驱动组件;
所述架板顶部两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架板顶部中间浮动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固定支撑板上端面等高设置,所述活动板底部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底部形成有斜坡,且所述斜坡下端与架板底面等高设置;
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由驱动组件同步带动的第一升降端和第二升降端,
所述第一升降端沿斜坡滑动上行并承托活动板,所述第二升降端连接并承托架板,以使所述第二升降端承托架板相对活动板上行。
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初始状态、提升状态和支撑状态;
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升降端滑动至导向板底部,所述活动板与支撑板上端面处于同一高度;
提升状态时,所述第一升降端滑动至斜坡上,所述活动板相对活动板下行;
支撑状态时,所述升降组件活动端滑动至架板底部,所述支撑板支撑车辆,所述活动板高度下降至最低位并与架板嵌合。通过以上改进,初始状态时,活动板和支撑板均起到支撑作用,车辆可在上方行驶通过,支撑状态时,活动板高度下降不接触底盘,起到保护底盘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活动板底部设置有第一凸条,所述架板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条与第一凹槽在升降组件到位后嵌合。通过以上改进,活动板第一凸条嵌入架板第一凹槽后,使整个支撑机构具有更高的强度,支撑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架板上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设置在架板顶部第一凹槽内,所述导向板插设在插槽内。通过以上改进,为导向板上下提升提供导向,使上升下降更加平稳。
优选的,所述活动板两侧设置有第二凸条,所述架板两侧边界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条与第二凹槽嵌合。通过以上改进,活动板与架板可实现完全嵌合,大幅度提高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架板两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支撑组件第一升降端设置在滑槽内行进。通过以上改进,保证支撑组件第一升降端滑动不发生偏移,使机构上升和下降更加的平稳。
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设置在架板和底板两端的剪刀叉模组,所述驱动组件与两个剪刀叉模组连接,并驱动两个剪刀叉模组同步上升或下降。通过以上改进,两侧均设置有剪刀叉模组,两侧同时上升和下降,提高了整个提升组件的承重能力且整个机构运行更加平稳。
优先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与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的T型减速机和两个丝杆组件,所述减速机具有两个传动端,每个所述传动端连接一丝杆组件,所述丝杆组件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剪刀叉模组的底部活动端连接。通过以上改进,通过使用T型减速机,只需一个驱动电机,更加节省占地空间,两侧丝杆由一个电机控制使两侧上升和下降更加的同步,使机构上升和下降更加的稳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升降端上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与导向板或架板保持抵接。通过以上改进,使剪刀叉模组滑动进行更加平稳,使机构上升和下降更加的稳定。
优选的,所述架板底面处于初始状态时与斜坡底面呈同一平面,所述架板处于支撑状态斜坡上端与架板底面衔接,通过以上改进,使整个支撑板结构更加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支撑板固定设置在架板上,活动板浮动设置在架板上,在升降组件抬升动作过程中,第二升降端设置在架板端部,从而支撑架板,直接带动支撑板抬升,而活动板通过其底部的导向块抵接在第一升降端上,在升降组件抬升动作过程中,第一升降端沿导向块上的斜坡上行,使得活动板与支撑板随着升降动作的进行而产生高度差,实现活动板相对支撑板下行,从而对车辆底盘进行避让。随着抬升动作的进行,浮动在架板上的活动板逐渐靠近架板,处于支撑状态时,升降组件的第一升降端滑动至架板底部,活动板凸条嵌入架板凹槽内,实现完全嵌合,活动板位于最低位,仅有两侧支撑板对车辆的支撑部产生作用力,避免与底盘发生接触,防止底盘压伤的情况出现;
2、采用该种车辆升降机构,可收窄整体宽度,可埋设在地表下,大量减少了占地空间。同时,初始状态时,支撑面与地表面平行,从而避免在地面形成凹坑;
3、机构驱动组件由一个驱动电机通过T型减速机同时驱动两侧丝杆带动两个剪刀叉模组,保证两侧动作的一致性,保证整个机构两侧同时上升和下降,使机构运行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初始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撑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板、导向板及架板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剪刀叉模组与架板和底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和剪刀叉模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底架;2、架板;3、升降组件;4、驱动组件;201、支撑板;202、活动板;203、导向板;204、斜坡;301、第一升降端;302、第二升降端;303、活动端;304、固定端;305、滑轮;211、第一凸条;212、第二凸条;213、第一凹槽;214、第二凹槽;215、插槽;311、剪刀叉模组;401、电机;402、减速机;403、丝杆模组;404、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中出现了术语上、中、下、顶端、一端等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元件彼此区分开以便于理解,而不是用于定义任何方向或顺序上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升降机构,包括:底架1、设置于底架1上方的架板2、设置于架板2与底板之间的升降组件3、用于驱动升降组件3动作的驱动组件 4;
其中,底架1固定于平面上,底架1与架板2通过升降组件3连接,架板2顶部两侧设置有支撑板201,架板2顶部中间浮动设置有活动板202,活动板202与支撑板201上端面等高设置,底部设置有导向板203,导向板203底部形成有水平面,水平面两侧形成斜坡204,且斜坡204下端与架板2底面等高设置,底架1和架板2两侧均设置有导向结构,两侧导向结构形成滑槽,升降组件3的动作部位与导向结构保持配合,底架1侧边设置有驱动组件4,驱动组件4连接升降机构进行上下提升运动。
具体的,升降组件3包括由驱动组件4同步带动的第一升降端301和第二升降端302,架板2的每一端部均设有第一升降端301和第二升降端302,其中,第一升降端301对应导向板203上的斜坡204设置,第二升降端302对应支撑板201设置,第一升降端301和第二升降端302等高,第一升降端301沿斜坡204滑动上行并承托活动板202,第二升降端302 连接并承托架板2。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3包括初始状态、提升状态和支撑状态;
初始状态时,第一升降端301位于导向板203底部的水平面上,此时活动板202与支撑板201的上端面处于同一高度,水平面与架板2底面等高;
提升状态,第一升降端301滑动至斜坡204上,并承托活动板202,此时,第二升降端302驱动架板2和支撑板201上行,而活动板202相对支撑板201下行;
支撑状态时,剪刀叉模组311第一升降端301滑动至架板2底部,支撑板201支撑车辆,活动板202高度下降至最低位并与架板2嵌合,使得活动板202与底盘底部形成避让。
如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在支撑状态下活动板202的位置稳定性,活动板202底部居中设置有第一凸条211,活动板202底部两侧设置有第二凸条212,架板2顶部中间设置有第一凹槽213,架板2顶部两侧边界设置有第二凹槽214,在升降组件3顶升到位后,第一凸条211和第一凹槽213,第二凸条212和第二凹槽214完全嵌合,并且,在支撑状态下,第一升降端301行进至架板2底面,从而确保活动板202的位置。
具体的,第一凹槽213内设置有插槽215,导向板203插设在插槽215内,插槽215贯通的设置于第一凹槽213的中部,从而对活动板202动作起导向作用。
作为对架板2与导向板203的进一步解释,所述导向板203的两侧还设有竖直面,竖直面衔接于位于斜坡204的上端,且竖直面与插槽215的端面共处于同一竖直平面,竖直面与插槽215的深度相匹配,进而在抬升过程中,活动板202与导向板203相对架板2靠近,竖直面与插槽215的端面逐渐贴合,且在支撑状态下,斜坡204的上端与架板2的底面形成衔接,从而保证第一升降端301从导向板203滑行至架板2底面的流畅性,减少顿挫。
架板2底面在初始状态时与斜坡204底面处同一个平面,在升降组件3抬升动作过程中,第一升降端301设置在架板2端部,从而支撑架板2,直接带动支撑板201抬升,而活动板 202通过其底部的导向块抵接在第二升降端302上,在升降组件3抬升动作过程中,第二升降端302沿导向块上的斜坡204上行,使得活动板202随着升降组件3抬升下降,
作为可选的,支撑板201宽度接近于底盘支撑部位宽度,两个支撑块分别处于前后两个支撑部位底部。
如图7所示,作为升降组件3的一种实施方式,升降组件3包括设置在架板2和底板两端的剪刀叉模组311,剪刀叉模组311模组包括两个支撑臂,两个支撑臂中部铰接,其中,一支撑臂的上下两端形成第一升降端301和固定端304,另一支撑臂的上下两端形成第二升降端302和活动端303,第一升降端301与活动端303竖直相对设置,第二升降端302与固定端304竖直相对设置,第一升降端301通过转轴连接于架板2上,第二升降端302上设置有滑轮305,第二升降端302上的滑轮305滑动承托在导向板203与架板2之间,活动端303 上设置有滑轮305,固定端304通过转轴设置于底架1端部,对比单个剪刀叉,单个剪刀叉支臂过长,稳定性不高。
具体的,架板2两侧设置有挡边,架板2上的两侧挡边形成滑槽,第一升降端301被限制在滑槽内行进,从而为第一升降端301提供导向,底架1上形成下凹的槽道,以供活动端303在其上滑行。
如图8所示,作为驱动组件4的一种实施方式,驱动组件4包括:电机401、T型减速机402和两个丝杆模组403,T型减速机402输入端与电机401输出端连接,T型减速机402两侧均设置有输出端,两侧输出端分别与两个丝杆模组403连接,丝杆模组403上设置有滑块 404,滑块404与活动端303上的滑轮305连接。电机401同时驱动两侧丝杆进行活动,使两侧的剪刀叉模组311同步进行上升或下降,使用电机401带动丝杆传动,精密性更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设置于底架(1)上方的架板(2)、设置于架板(2)与底架(1)之间的升降组件(3)、用于驱动升降组件(3)动作的驱动组件(4);
所述架板(2)顶部两端设置有支撑板(201),所述架板(2)顶部中间浮动设置有活动板(202),所述活动板(202)与支撑板(201)上端面等高设置,所述活动板(202)底部设置有导向板(203),所述导向板(203)底部形成有斜坡(204),且所述斜坡(204)下端与架板(2)底面等高设置;
所述升降组件(3)包括由驱动组件(4)同步带动的第一升降端(301)和第二升降端(302),
所述第一升降端(301)沿斜坡(204)滑动上行并承托活动板(202),所述第二升降端(302)连接并承托架板(2),以使所述第二升降端(302)承托架板(2)相对活动板(202)上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3)包括:初始状态、提升状态和支撑状态;
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升降端(301)滑动至导向板(203)底部,所述活动板(202)与支撑板(201)上端面处于同一高度;
提升状态时,所述第一升降端(301)滑动至斜坡(204)上,所述活动板(202)相对支撑板(201)下行;
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一升降端(301)滑动至架板(2)底部,所述支撑板(201)支撑车辆,所述活动板(202)高度下降至最低位并与架板(2)嵌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202)底部设置有第一凸条(211),所述架板(2)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213),所述第一凸条(211)与第一凹槽(213)在升降组件(3)顶升到位后嵌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辆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板(2)上设置有插槽(215),所述插槽(215)设置在第一凹槽(213)内,所述导向板(203)插设在插槽(215)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202)两侧设置有第二凸条(212),所述架板(2)两侧边界设置有第二凹槽(214),所述第二凸条(212)与第二凹槽(214)嵌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板(2)两侧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升降端(301)设置在滑槽内行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3)包括设置在架板(2)和底板两端的剪刀叉模组(311),所述驱动组件(4)与两个剪刀叉模组(311)连接,并驱动两个剪刀叉模组(311)同步上升或下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辆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电机(401)、与电机(401)输出端传动连接的T型减速机(402)和两个丝杆模组(403),所述减速机(402)具有两个传动端,每个所述传动端连接一丝杆模组(403),所述丝杆模组(403)上设置有滑块(404),所述滑块(404)与所述剪刀叉模组(311)的底部活动端(303)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端(301)上设置有滑轮(305),所述滑轮(305)与导向板(203)或架板(2)保持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板(2)底面在初始状态时与斜坡(204)底面处同一平面,所述架板(2)底面在支撑状态时,与斜坡(204)上端衔接。
CN202221962067.XU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车辆升降机构 Active CN2185209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2067.XU CN218520990U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车辆升降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2067.XU CN218520990U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车辆升降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20990U true CN218520990U (zh) 2023-02-24

Family

ID=85242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62067.XU Active CN218520990U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车辆升降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209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520990U (zh) 一种车辆升降机构
CN210369819U (zh) 一种移动式建筑施工升降平台
CN218618433U (zh) 一种感应式升降仓储平台
CN215467702U (zh) 一种板材折弯机进料装置
CN111268586B (zh) 举升装置和机器人
CN213319957U (zh) 一种产品设计辅助工作台
CN210127607U (zh) 一种新型可升降抹墙机
CN211647969U (zh) 一种通信维护用多功能维护升降装置
CN111573558B (zh) 一种自平衡式大作业空间升降装置
CN211644512U (zh) 一种反应室升降装置
CN213446120U (zh) 一种安全性好的升降移动平台
CN217516618U (zh) 自动位移的周转箱升降平台
CN217838267U (zh) 一种具有液压升降功能的移动装车设备
CN217867934U (zh) 自动升降机构和化妆柜
CN215394375U (zh) 一种文化创意设计用产品打磨装置
CN212797040U (zh) 一种能够爬楼梯的运输装置
CN218290287U (zh) 升降稳定的顶升结构
CN111169938B (zh) 一种灵巧型智能化装卸臂
CN215854999U (zh) 一种稳定性强的施工用升降机
CN217534106U (zh) 一种四向车顶升用横向摆杆联动机构
CN210366815U (zh) 一种升降装置
CN219279385U (zh) 一种自动升降装置
CN210761874U (zh) 分板机用板料自动提升机构
CN218114897U (zh) 一种建筑装修施工物料升降输送机
CN218320530U (zh) 一种用于水平运动转化为竖直运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