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13517U - 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及电池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及电池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513517U CN218513517U CN202222752121.4U CN202222752121U CN218513517U CN 218513517 U CN218513517 U CN 218513517U CN 202222752121 U CN202222752121 U CN 202222752121U CN 218513517 U CN218513517 U CN 2185135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itioning
- battery system
- groove
- fixing frame
- management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包括外壳和固定架组件,其中,外壳用于容置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在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固定架组件包括连为一体的外框和固定架,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和弹性件,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结构相配合,以限定固定架与外壳的相对位置;弹性件位于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结构之间,且能够在二者的作用力下产生能够使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结构保持固定的弹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实现电池系统管理单元的快速拆装,且无需使用专用拆卸工具或者拆卸周边结构件,从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返修及维护提供了方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及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一套完整的电池系统中,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包括主控BMU及从控LMU)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设计一个可靠坚固的外壳来保护电池系统管理单元中的电路板并使其正常工作;而在电池系统发生的所有故障里,电池系统管理单元的占比较大,经常需要通过拆卸电池系统管理单元来进行维修或分析问题。因此,在设计电池系统管理单元的固定结构时,不仅需要考虑其在电池系统全寿命周期内的稳固可靠性,同时也需考虑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返修及维护的需求。
目前的电池系统管理单元,无论是主控还是从控,通常由电路板及保护壳两部分组成,电路板通过螺栓固定在保护壳内部;且在保护壳上设置有用于外部固定的通孔结构,并通过螺栓将保护壳固定在电池系统内的其他结构上。例如,通过螺栓将容置有从控的保护壳固定在电池模组的端板上,以及通过螺栓将容置有主控的保护壳固定在电池箱体内部的结构件上。
但是,现有的电池系统管理单元采用螺栓进行固定的方式不能满足便于返修及维护的特点,并且此种方式在电池系统全寿命周期中的可靠性不高。这是因为工作人员需要使用相匹配的拆卸工具对螺栓进行拆卸才能解除电池系统管理单元的固定,并且在一些空间狭小或特定的位置,需要先拆卸电池模组或其他零部件后才能完成对电池系统管理单元的拆卸,这种拆卸方式工作效率较低,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快速展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及电池系统,其可以实现电池系统管理单元的快速拆装,且无需使用专用拆卸工具或者拆卸周边结构件,从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返修及维护提供了方便。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提供一种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包括外壳和固定架组件,其中,所述外壳用于容置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固定架组件包括连为一体的外框和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和弹性件,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相配合,以限定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外壳的相对位置;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之间,且能够在二者的作用力下产生能够使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保持固定的弹力。
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定位部件;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固定架上的容置空间和定位槽,所述定位部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且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
所述容置空间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部件卡接的卡接件,所述第二端设置有所述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在所述定位部件的作用力下,产生能够使所述定位部件与所述卡接部保持卡接的弹力。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弹性件的一部分固定在所述固定槽中。
可选的,所述定位部件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三定位部,其中,
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端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连接;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端之间;
所述第二定位部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卡接件卡接,所述第二定位部的靠近所述第二端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固定架对应所述第二端处相抵;
所述第三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连接,且位于背离所述第一定位部一侧,所述第三定位部位于所述定位槽中,且与所述定位槽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个侧面相配合,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可选的,所述定位部件还包括第四定位部,所述第四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连接,且位于所述定位槽中,并间隔地位于所述第三定位部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
所述定位槽的至少一个所述侧面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四定位部的远离所述第二端的一侧,用于阻挡所述第四定位部脱离所述定位槽;
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固定架上的至少一个形变槽,所述形变槽的数量与所述限位凸起的数量相同,且所述形变槽间隔地位于所述定位槽对应所述限位凸起的一侧,所述形变槽用于在所述第四定位部在外力作用下移出所述定位槽时,通过形变来扩大所述定位槽的开口。
可选的,所述第四定位部包括定位主体和分别设置在所述定位主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处的两个导向部,其中,所述定位主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定位槽在所述限位凸起处的宽度;
所述定位槽的靠近所述定位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导向子槽,其中一个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导向子槽相配合,另一个所述导向部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限位凸起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定位槽在所述限位凸起处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定位槽呈条形,且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平行;所述形变槽呈条形,且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平行。
可选的,所述固定架上还设置有扳手,所述扳手位于所述固定架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将所述定位部件与所述卡接件相互脱离。
可选的,所述固定架上,且位于背离所述容置空间的所述第二端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
可选的,所述外框为金属外框,所述固定架为塑胶固定架,所述金属外框与所述塑胶固定架为热熔而成的一体式结构。
可选的,所述外框与所述外壳彼此相对的表面之间具有预留间隙。
可选的,所述外框包括外框主体,所述外框主体的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架连为一体;所述外壳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架之间;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两个,且与两个所述固定架上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对应配合。
作为另一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其外壳相对于固定架组件是独立的部件,这样外壳的结构相对简单,加工更方便,且成型工艺选择性更多,从而可以简化工艺,降低成本。同时,固定架组件包括连为一体的外框和固定架,通过使外框和固定架连为一体,可以省去二者的安装步骤,同时可以将固定架作为一个标准件进行制造,而外框尺寸可以根据不同的外壳尺寸进行调整,即可匹配不同尺寸的外壳,从而可以简化安装过程,且无需在外壳尺寸变化时制作一个新的固定架,大幅降低成本。而且,在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在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和弹性件,该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结构相配合,可以限定固定架与外壳的相对位置;该弹性件位于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结构之间,且能够在二者的作用力下产生能够使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结构保持固定的弹力,这样,可以实现电池系统管理单元的快速拆装,且无需使用专用拆卸工具或者拆卸周边结构件,从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返修及维护提供了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系统,其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可以实现电池系统管理单元的快速拆装,且无需使用专用拆卸工具或者拆卸周边结构件,从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返修及维护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固定架组件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在平行于Y-Z面上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外壳和第一定位结构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在平行于X-Z面上的局部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及电池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电池系统管理单元通常包括主控和从控,二者均可以通过该固定装置固定在电池系统中,例如,从控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电池模组的端板上;主控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电池箱体内部的结构件上。
具体地,请参阅图1,上述固定装置包括外壳1和固定架组件2,
其中,外壳1用于容置电池系统管理单元,例如主控或从控的电路板可以固定在外壳1的内部,该外壳1可以对主控或从控的电路板起到保护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在X-Z平面上的正投影形状为矩形,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在实际应用中,外壳1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电池系统管理单元的电路板的形状和尺寸而设定。
外壳1相对于固定架组件2是独立的部件,即,外壳1和固定架组件2之间是可拆卸的,这样外壳1的结构相对简单,加工更方便,且成型工艺选择性更多,从而可以简化工艺,降低成本。
请参阅图2,固定架组件2包括连为一体的外框21和固定架22,
其中,外框21用于固定在电池系统中需要布置的区域,例如电池模组的端板或者电池箱体内部的结构件上,具体固定方式可以采用螺栓连接或者焊接等等。外框21的尺寸可以根据外壳1的尺寸而设定,而固定架22可以为一个标准件进行制造,即固定架22的尺寸可以是固定尺寸。
通过使外框21和固定架22连为一体,可以省去二者的安装步骤,同时可以将固定架22作为一个标准件进行制造,而外框尺寸可以根据不同的外壳尺寸进行调整,即可匹配不同尺寸的外壳1,从而可以简化安装过程,且无需在外壳尺寸变化时制作一个新的固定架,大幅降低成本。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外框21为金属外框,固定架22为塑胶固定架,金属外框与塑胶固定架为热熔而成的一体式结构。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外框21和固定架22还可以采用其他材质,而且二者还可以采用其他任意方式形成一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没有特别的限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外框21与外壳1彼此相对的表面之间具有预留间隙3。当外框21受力(如EOL阶段电芯的膨胀力、电池系统受到外力的冲击、撞击等)发生变形时,借助上述预留间隙3,可以避免外框21在受力时直接接触到外壳1,从而不会对外壳1产生影响,进而可以进一步保护外壳1内部的电路板,提高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在电池系统全寿命周期中工作的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上述预留间隙3的尺寸可以通过电池系统及电池模组的仿真情况而设定。
而且,如图4所示,在外壳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如图2所示,固定架2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和弹性件23,该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结构相配合,以限定固定架22与外壳1的相对位置。弹性件23位于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结构之间,且能够在二者的作用力下产生能够使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结构保持固定的弹力。在安装电池系统管理单元时,将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结构相配合,在配合过程中,二者会向弹性件23施加作用力,使弹性件23产生反作用于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结构的弹力,该弹力能够使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结构保持固定,至此安装过程结束,整个过程无需借助任何外部工具或者拆卸周边结构件。由此,可以实现电池系统管理单元的快速拆装,且无需使用专用拆卸工具或者拆卸周边结构件,从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返修及维护提供了方便。可选的,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结构的配合方式可以采用诸如卡接、插接等的能够快速拆装的配合方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外框21包括外框主体,该外框主体的相对设置的两端(在X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架22连为一体,具体地,外壳主体呈平板状,且与X-Z面相互平行,并且在外框主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弯折部211,二者与外框主体相互垂直,且彼此相对,两个固定架22分别位于两个弯折部211彼此相对的两侧,且分别与两个弯折部211连为一体;外壳1设置在两个固定架22之间;如图4所示,第一定位结构为两个,且与两个固定架22上的第二定位结构对应配合。这样,外壳1的两端可以通过两个第一定位结构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架22上,这样更适用于长条形的外壳,从而可以提高外壳安装的稳定性。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外壳的长宽比较小,则仅设置一个第一定位结构固定在一个固定架22上也是可行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定位结构包括定位部件12;如图2、图3和图5所示,第二定位结构包括形成在固定架22上的容置空间228和定位槽222,定位部件12位于容置空间228中,且与定位槽222相配合;上述容置空间228具有沿第一方向(即,Z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即,图2中容置空间228的上端)和第二端(即,图2中容置空间228的下端),如图5所示,该第一端设置有与定位部件12卡接的卡接件221,第二端设置有弹性件23,弹性件23在定位部件12的作用力下,产生能够使定位部件12与卡接部221保持卡接的弹力。
在安装电池系统管理单元时,在定位部件12移入上述容置空间228的过程中,上述定位槽222与定位部件12的配合作用可以对该定位部件12起到导向作用,以便于定位部件12与固定架22的定位。同时,定位部件12在移入上述容置空间228的过程中会挤压弹性件23,直至定位部件12完全移入容置空间228和定位槽222之后,弹性件23处于被压缩状态,以能够向定位部件12施加弹力,该弹力可以使得定位部件12具有抵住卡接件221的趋势,从而使定位部件12与卡接件221保持卡接,进而实现了将定位部件12与固定架22的固定。当定位部件12与上述卡接件221在外力作用下解除卡接时,在弹性件23的弹力作用下,定位部件12会从定位槽222和容置空间228朝远离弹性件23的方向至少部分弹出,即实现电池系统管理单元的快速拆卸。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容置空间228的第一端设置有固定槽,弹性件23的一部分固定在该固定槽中,从而可以实现弹性件23固定在固定架22上。具体地,可以在固定架22位于上述容置空间228的第一端处设置凸台225,该凸台225上形成有上述固定槽。上述弹性件23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上述弹性件23包括压缩弹簧和接触块,其中,压缩弹簧可以安装在固定槽中,接触块与压缩弹簧连接,且在压缩弹簧处于原始状态时,接触块位于固定槽的外部,用于与定位部件相接触。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其他任意结构的弹性件及其安装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没有特别的限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定位部件12可以包括第一定位部123、第二定位部120和第三定位部121,其中,如图5所示,第一定位部123的一端与外壳1连接,第一定位部123的另一端与第二定位部120连接;弹性件23位于第一定位部123与容置空间228的第二端之间,在第一定位部123移入上述容置空间228时,弹性件23与该第一定位部123相接触;第二定位部120的靠近容置空间228的第一端的第一端部与卡接件221卡接,第二定位部120的靠近容置空间228的第二端的第二端部与固定架22对应容置空间228的第二端处相抵;第三定位部121与第二定位部120连接,且位于背离第一定位部123一侧,第三定位部121位于定位槽222中,且与定位槽222在第二方向(即,Y方向)上的两个侧面相配合,第二方向(即,Y方向)与第一方向(即,Z方向)相垂直。
在安装电池系统管理单元时,如图3和图5所示,在定位部件12移入上述容置空间228的过程中,上述定位槽222与第三定位部121相配合,以对定位部件12起到导向作用,以便于定位部件12与固定架22的定位。同时,第一定位部123在移入上述容置空间228的过程中会挤压弹性件23,直至定位部件12完全移入容置空间228和定位槽222之后,弹性件23处于被压缩状态,以能够向第一定位部123施加弹力,该弹力可以使得第二定位部120具有抵住卡接件221的趋势,从而使第二定位部120与卡接件221保持卡接,进而实现了将定位部件12与固定架22的固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定位部123、第二定位部120和第三定位部121连为一体,进一步可选的,第一定位部123与外壳1连为一体或者焊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第一定位部123为与外壳1连接的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部120为与该第一定位块123连接的定位片,并且,固定架22的上述凸台225与固定架22之间具有间隔,该定位片的第二端部插入该间隔中,并与固定架22相抵,定位片的第一端部与卡接件221卡接,可选的,卡接件221为卡钩,定位片的第一端部卡设在该卡钩中。定位片的第一端部与卡钩相配合的表面可以具有倒角,以便于定位片与卡钩的卡接和解除卡接。第三定位部121为与定位片连接的第二定位块,该第二定位块为矩形块或方块,且在第二方向(即,Y方向)上的两个侧面与定位槽222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个侧面间隙配合,从而可以限制定位部件12在第二方向上的自由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定位部件12还包括第四定位部122,该第四定位部122与第二定位部120连接,且位于上述定位槽222中,并间隔地位于第三定位部121靠近容置空间228的第二端的一侧,在图3中,第四定位部122位于第三定位部121的下方;并且,定位槽222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限位凸起223,该限位凸起223位于第四定位部122的远离容置空间228的第二端的一侧,用于阻挡第四定位部122脱离定位槽222;第二定位结构还包括形成在固定架22上的至少一个形变槽224,形变槽224的数量与限位凸起223的数量相同,且形变槽224间隔地位于定位槽222对应限位凸起223的一侧,形变槽224用于在第四定位部122在外力作用下移出定位槽222时,通过形变来扩大定位槽222的开口。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限位凸起223为两个,且相对设置于定位槽222在第二方向(即,Y方向)上的两个侧面;对应的,形变槽224为两个,且分别间隔地设置于定位槽222在第二方向(即,Y方向)上的两侧。
当第二定位部120与上述卡接件221在外力作用下解除卡接时,在弹性件23的弹力作用下,定位部件12会从定位槽222和容置空间228朝远离弹性件23的方向至少部分弹出,外壳1整体朝远离弹性件23的方向移动,当第四定位部122移动至与上述限位凸起223接触的位置时,上述限位凸起223会阻挡第四定位部122继续移动,此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将定位部件12的一部分约束在定位槽222和容置空间228中,使得外壳1整体在弹出的过程中不会处于一种自由状态使其产生其他衍生风险,但是这种约束作用较弱,此时可以借助外力(例如手动)将定位部件12从定位槽222和容置空间228移出,在第四定位部122在外力作用下移出定位槽222时,上述形变槽224通过形变来扩大定位槽222的开口,该开口的扩大可以解除上述限位凸起223的阻挡作用,使得第四定位部122可以顺利移出定位槽22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限位凸起223的尺寸不宜过大,以保证第四定位部122可以顺利移出定位槽222。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四定位部122包括定位主体和分别设置在该定位主体在第一方向(即,Z方向)上的两端处的两个导向部(122a,122b),其中,定位主体在第二方向(即,Y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定位槽222在限位凸起223处的宽度,这样可以在定位主体相对于定位槽222移动时,能够与限位凸起223接触到。定位槽222的靠近定位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导向子槽,其中一个导向部122a与该导向子槽相配合,即与导向子槽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个侧面间隙配合,从而可以与第三定位部121共同限制定位部件12在第二方向上的自由度。另一个导向部122b的两端分别位于限位凸起223在第一方向(即,Z方向)上的两侧,且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定位槽222在限位凸起223处的宽度。通过使该导向部122b的两端分别位于限位凸起223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可以在借助外力(例如手动)将定位部件12从定位槽222和容置空间228移出时,起到导向作用,避免第四定位部122卡在定位槽222中。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定位槽222呈条形,且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互平行;上述形变槽224呈条形,且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互平行。条形的形变槽224更容易产生形变,且通过与定位槽222的形状对应,可以使定位槽222在第一方向上的开口尺寸均可以产生变化。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固定架22上还设置有扳手220,该扳手220位于固定架22靠近上述容置空间228的第一端的一侧,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将定位部件12与卡接件221相互脱离。具体地,在收到扳动扳手220时,扳手220可以带动固定架22与定位部件12分离,装置定位部件12与卡接件221相互脱离,此时在弹性件23的弹力作用下,即可将定位部件12弹出。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固定架22上,且位于背离容置空间228的第二端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226。在安装的过程中,加强筋226可以对固定架22的底部结构起到加强作用,避免多次安装外壳之后,固定架22的底部产生变形或裂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其外壳相对于固定架组件是独立的部件,这样外壳的结构相对简单,加工更方便,且成型工艺选择性更多,从而可以简化工艺,降低成本。同时,固定架组件包括连为一体的外框和固定架,通过使外框和固定架连为一体,可以省去二者的安装步骤,同时可以将固定架作为一个标准件进行制造,而外框尺寸可以根据不同的外壳尺寸进行调整,即可匹配不同尺寸的外壳,从而可以简化安装过程,且无需在外壳尺寸变化时制作一个新的固定架,大幅降低成本。而且,在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在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和弹性件,该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结构相配合,可以限定固定架与外壳的相对位置;该弹性件位于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结构之间,且能够在二者的作用力下产生能够使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结构保持固定的弹力,这样,可以实现电池系统管理单元的快速拆装,且无需使用专用拆卸工具或者拆卸周边结构件,从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返修及维护提供了方便。
作为另一个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系统,其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系统,其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可以实现电池系统管理单元的快速拆装,且无需使用专用拆卸工具或者拆卸周边结构件,从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返修及维护提供了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固定架组件,其中,所述外壳用于容置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
所述固定架组件包括连为一体的外框和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和弹性件,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相配合,以限定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外壳的相对位置;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之间,且能够在二者的作用力下产生能够使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保持固定的弹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定位部件;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固定架上的容置空间和定位槽,所述定位部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且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
所述容置空间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部件卡接的卡接件,所述第二端设置有所述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在所述定位部件的作用力下,产生能够使所述定位部件与所述卡接部保持卡接的弹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弹性件的一部分固定在所述固定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三定位部,其中,
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端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连接;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端之间;
所述第二定位部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卡接件卡接,所述第二定位部的靠近所述第二端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固定架对应所述第二端处相抵;
所述第三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连接,且位于背离所述第一定位部一侧,所述第三定位部位于所述定位槽中,且与所述定位槽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个侧面相配合,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还包括第四定位部,所述第四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连接,且位于所述定位槽中,并间隔地位于所述第三定位部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
所述定位槽的至少一个所述侧面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四定位部的远离所述第二端的一侧,用于阻挡所述第四定位部脱离所述定位槽;
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固定架上的至少一个形变槽,所述形变槽的数量与所述限位凸起的数量相同,且所述形变槽间隔地位于所述定位槽对应所述限位凸起的一侧,所述形变槽用于在所述第四定位部在外力作用下移出所述定位槽时,通过形变来扩大所述定位槽的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定位部包括定位主体和分别设置在所述定位主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处的两个导向部,其中,所述定位主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定位槽在所述限位凸起处的宽度;
所述定位槽的靠近所述定位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导向子槽,其中一个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导向子槽相配合,另一个所述导向部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限位凸起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定位槽在所述限位凸起处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呈条形,且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平行;所述形变槽呈条形,且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上还设置有扳手,所述扳手位于所述固定架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将所述定位部件与所述卡接件相互脱离。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上,且位于背离所述容置空间的所述第二端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为金属外框,所述固定架为塑胶固定架,所述金属外框与所述塑胶固定架为热熔而成的一体式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与所述外壳彼此相对的表面之间具有预留间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包括外框主体,所述外框主体的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架连为一体;所述外壳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架之间;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两个,且与两个所述固定架上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对应配合。
13.一种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52121.4U CN218513517U (zh) | 2022-10-19 | 2022-10-19 | 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及电池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52121.4U CN218513517U (zh) | 2022-10-19 | 2022-10-19 | 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及电池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513517U true CN218513517U (zh) | 2023-02-21 |
Family
ID=85217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752121.4U Active CN218513517U (zh) | 2022-10-19 | 2022-10-19 | 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及电池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513517U (zh) |
-
2022
- 2022-10-19 CN CN202222752121.4U patent/CN21851351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130118B2 (ja) | 車載用室内照明装置 | |
JP5813397B2 (ja) | ヒューズホルダ、該ヒューズホルダを用いたヒューズの接続方法、該ヒューズホルダを備えたヒューズの接続構造 | |
KR101606122B1 (ko) | 프런트 에어백 장치 | |
CN218513517U (zh) | 电池系统管理单元固定装置及电池系统 | |
CN111465296A (zh) | 一种pcb电路板机箱散热装置 | |
CN214542421U (zh) | 安装座、电池包主体及电池包 | |
CN219695230U (zh) | 电流传感器 | |
CN109728709B (zh) | 卡簧结构及具有卡簧结构的电源装置 | |
KR102438164B1 (ko) | 정션블록 하우징 | |
CN111884086A (zh) | 一种电能计量箱 | |
RU2366026C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исоединения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ого штыря прерывателя цепи | |
CN211540152U (zh) | 一种圆形弹性金属件的固定装置 | |
CN112886128A (zh) | 安装座、电池包主体及电池包 | |
KR102721542B1 (ko) | 차량용 쿨링모듈 | |
CN218069728U (zh) | 壳体的组装结构及继电器 | |
CN219718755U (zh) | 防护件、芯片组件、电路板组件、电机控制器以及车辆 | |
CN219101783U (zh) | 一种可便捷安装的板件组件 | |
CN212563426U (zh) | 管夹组件以及后处理封装 | |
CN114122776B (zh) |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 |
CN211176681U (zh) | 一种汽车内部l型灯泡座 | |
CN213878535U (zh) | 一种工业用翻盖插座 | |
CN217011509U (zh) | 一种具有安装稳定结构的电子元器件 | |
CN220585351U (zh) |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 | |
CN217405652U (zh) | 一种熔断器安装结构及电池系统 | |
CN221228061U (zh) | 一种学习机散热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