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11629U - 一种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11629U
CN218511629U CN202222554928.7U CN202222554928U CN218511629U CN 218511629 U CN218511629 U CN 218511629U CN 202222554928 U CN202222554928 U CN 202222554928U CN 218511629 U CN218511629 U CN 2185116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ing
bearing
gauge
height
gaug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5492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邬军良
王强
李凯
王冬毅
丁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Fast Auto Dr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Fast Auto Dr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Fast Auto Dr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Fast Auto Dr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5492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116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116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116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包括测量表、规体和量杆;所述测量表设置于规体的顶端;所述量杆滑动设置于规体的内部,且与规体顶端测量表的测头相抵触;量杆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外径大于待测轴承的内圈内径小于待测轴承的内圈外径;所述量杆的底端外径小于待测轴承内径;所述规体的底端内径大于待测轴承的外圈内径小于待测轴承的外圈外径。该装置可实现对轴承内外圈高度差的精确测量,从而为轴承内外圈的轴向间隙的精确调整提供有力依据。解决现有技术中轴承内外圈高度差只能通过理论计算得到,无法得到实际高度差,导致无法精确调整锥轴承轴向间隙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测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行业常见的锥轴承在使用前需要对轴承内外圈的轴向间隙进行调整,合适的轴向间隙能够保证锥轴承平稳运转,过大或过小的轴向间隙会造成锥轴承在运转过程中出现烧蚀、震动、噪音、早期损坏、输出轴摆动等问题。
传统方法中,轴向间隙调整是通过前期理论计算,根据锥轴承内外圈高度差理论值得出相应的数据,然后根据数据提供两种尺寸的调整垫,每次锥轴承装配时根据经验和目测来选用调整垫,这种选用调整垫的方法存在很多误差,锥轴承内外圈高度差理论值与实际值会存在一定差距,所以无法精确调整轴向间隙,造成锥轴承在运转过程中出现烧蚀、震动、噪音、早期损坏、输出轴摆动等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锥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来实现轴承轴向间隙的精确调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轴承内外圈高度差只能通过理论计算得到,无法得到实际高度差,导致无法精确调整锥轴承轴向间隙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精确测量锥轴承内外圈实际高度差,进而实现锥轴承轴向间隙的精确调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包括测量表、规体和量杆;所述测量表设置于规体的顶端;所述量杆滑动设置于规体的内部,且与规体顶端测量表的测头相抵触;量杆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外径大于待测轴承的内圈内径小于待测轴承的内圈外径;所述量杆的底端外径小于待测轴承内径;所述规体的底端内径大于待测轴承的外圈内径小于待测轴承的外圈外径。
优选地,所述测量表与规体之间设置有胀套,用于测量表的固定和拆卸。
优选地,所述规体对应胀套的位置沿径向设置有第一通孔,通孔内设置有螺钉,用于调节胀套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螺钉为滚花高头螺钉。
优选地,所述量杆和规体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用于对量杆进行复位。
优选地,所述量杆的杆壁上开设有限位槽。
优选地,所述规体对应限位槽的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限位螺钉,所述限位螺钉穿过第二通孔抵接于限位槽的内部,用于对量杆进行限位。
优选地,所述量杆和规体的轴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测量表为百分表或千分表。
优选地,所述测量表为电子千分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该装置通过包括测量表、规体和量杆的配合设置;量杆上的凸台,以及对量杆底端和规体底端外径的设置,实现对轴承内外圈高度差的精确测量,从而为轴承内外圈的轴向间隙的精确调整提供有力依据,以保证轴承平稳运转,降低运转过程中出现烧蚀、震动、噪音、早期损坏、输出轴摆动的风险。
进一步地,胀套和螺钉的设置,实现对测量表的快速安装、固定和拆卸,可以减少对测量表固定和安装过程的损坏,可在使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轴承零件尺寸选择相应尺寸的规体和量杆,无需配备多个测量表即可实现针对不同尺寸类型的轴承高度差的精确测量,测量表通用性高,从而降低装置的制造成本和测量成本。
进一步地,复位弹簧的设置,可实现对量杆的自动复位,从而提升测量的便捷性和效率。
进一步地,量杆杆壁上限位槽以及规体上限位螺钉的设置,实现对量杆的限位,防止由于量杆的过度位移造成测量表测头的损坏,保证该测量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量杆和规体的轴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上的同轴定位设计,可保证测量装置与待测轴承的垂直度,进一步保证了测量的精度。
进一步地,测量表选用电子千分表,使测量结果更直观,操作更方便,准确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的量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的量杆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的规体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的规体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的胀套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的胀套俯视图。
其中,1-量杆,2-规体,3-限位螺钉,4-胀套,5-螺钉,6-复位弹簧,7-测量表,8-限位槽,9-第一通孔,10-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参见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包括测量表7、规体2和量杆1;所述测量表7为百分表或千分表,优选为电子千分表,所述测量表7设置于规体2的顶端,测量表7与规体2之间设置有胀套4,用于测量表7的固定和拆卸;所述规体2对应胀套4的位置沿径向设置有第一通孔9,通孔内设置有螺钉5,用于调节胀套4的直径,所述螺钉5为滚花高头螺钉;所述量杆1滑动设置于规体2的内部,且与规体2顶端测量表7的测头相抵触;所述量杆1和规体2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6,用于对量杆1进行复位;量杆1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外径大于待测轴承的内圈内径小于待测轴承的内圈外径;所述量杆1的底端外径小于待测轴承内径;所述规体2的底端内径大于待测轴承的外圈内径小于待测轴承的外圈外径。
参见图1至图4,所述量杆1的杆壁上开设有限位槽8;所述规体2对应限位槽8的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0,所述第二通孔10内设置有限位螺钉3,所述限位螺钉3穿过第二通孔10抵接于限位槽8的内部,用于对量杆1进行限位。优选地,所述量杆1和规体2的轴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优选地,所述规体2的底面和量杆1的凸台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且量杆1凸台顶端的平面与规体2的内壁保持一定的距离,该距离等于待测轴承内外圈高度差的极限值,小于测量表7测头伸缩的极限值。所述规体2和量杆1的底端截面为两端为同心弧形的四边形,该结构仅可以有效减小测量装置所占空间的大小,而且可有效减轻该装置的重量,便于拿取和移动。
优选地,参见图6和图7,所述胀套4为带有开口的圆筒结构,且胀套4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便于通过螺钉5对其内径进行调节,从而锁紧或拆卸测量表。
安装时,将复位弹簧6置于量杆1的顶端,将套好复位弹簧6的量杆1从规体2下方插入规体2的内部的安装孔内,将胀套4安装在规体2上端的安装孔内,将测量表7的测头自规体2顶端穿过胀套4插置在规体2上端的通孔内,并抵触于量杆1的顶端,通过螺钉5紧定收紧胀套4将测量表固定完成安装。
使用时,将该测量装置置于水平面上按压规体2使规体2的内壁紧贴量杆1的凸台顶面,将测量表7调零;松开规体2,量杆1在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自动归位。然后,将待测轴承置于水平面上,将该测量装置置于待测轴承上,使量杆1的底端位于待测轴承的轴承孔内,量杆1上的凸台位于待测轴承的内圈的端面上,规体2的底端位于待测轴承的外圈端面上,按压规体2,读取测量表的数值,该数值即为轴承内外圈的实际测量高度差。最后,以该测量的高度差为依据选取合适的垫片,从而保证对轴承轴向间隙的精确调整。
以上所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的前提下,该技术方案还可以进行若干简单的修改和替换,这些修改和替换也均属于权利要求书所涵盖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表(7)、规体(2)和量杆(1);所述测量表(7)设置于规体(2)的顶端;所述量杆(1)滑动设置于规体(2)的内部,且与规体(2)顶端测量表(7)的测头相抵触;量杆(1)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外径大于待测轴承的内圈内径小于待测轴承的内圈外径;所述量杆(1)的底端外径小于待测轴承内径;所述规体(2)的底端内径大于待测轴承的外圈内径小于待测轴承的外圈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表(7)与规体(2)之间设置有胀套(4),用于测量表(7)的固定和拆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体(2)对应胀套(4)的位置沿径向设置有第一通孔(9),通孔内设置有螺钉(5),用于调节胀套(4)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5)为滚花高头螺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量杆(1)和规体(2)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6),用于对量杆(1)进行复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量杆(1)的杆壁上开设有限位槽(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体(2)对应限位槽(8)的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0),所述第二通孔(10)内设置有限位螺钉(3),所述限位螺钉(3)穿过第二通孔(10)抵接于限位槽(8)的内部,用于对量杆(1)进行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量杆(1)和规体(2)的轴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表(7)为百分表或千分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表(7)为电子千分表。
CN202222554928.7U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 Active CN2185116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54928.7U CN218511629U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54928.7U CN218511629U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11629U true CN218511629U (zh) 2023-02-21

Family

ID=85213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54928.7U Active CN218511629U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116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31259U (zh) 轴套零件内外径检测装置
CN204388760U (zh) 检测止推面距离和垂直度的综合检具
CN201434660Y (zh) 测量孔端面跳动及其孔轴线垂直度的检测装置
CN102425984A (zh) 重、大型轴承检测器具
CN106643576B (zh) 一种不同心度测量方法及不同心度测量装置
CN201444029U (zh) 多功能内孔量表
CN106152991A (zh) 轴套零件内外径检测设备
CN2833506Y (zh) 法兰盘台肩平面深度测量仪
CN218511629U (zh) 一种轴承内外圈高度测量装置
CN203928977U (zh) 锥孔检测装置
CN109974556B (zh) 综合测量仪及测量方法
CN215909789U (zh) 一种高精度球面高度检具
CN217110767U (zh) 一种向心轴承游隙的测量装置
CN213688184U (zh) 一种密封塞垂直度检具
CN205561718U (zh) 一种锥形罩内高度测量装置
CN114577096A (zh) 一种内锥角精密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1726234A (zh) 轴端中心孔精密检具
CN215725566U (zh) 轴承外圈法兰面位置测量检具
CN2935080Y (zh) 法兰盘跳动检测仪
CN201212805Y (zh) 阶梯形轴双轴颈检具
CN210486846U (zh) 一种小型轴承外圈的沟径测量仪
CN219798127U (zh) 精密台阶外圆高度测量夹具
CN214560697U (zh) 一种狭小空间内精密设备调平、测量、检验通用机构
CN218211112U (zh) 一种冲压外圈壁厚差测量装置
CN103644826A (zh) 一种斜孔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