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10239U - 一种减压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压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10239U
CN218510239U CN202222869131.6U CN202222869131U CN218510239U CN 218510239 U CN218510239 U CN 218510239U CN 202222869131 U CN202222869131 U CN 202222869131U CN 218510239 U CN218510239 U CN 2185102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assembly
valve core
core assembly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6913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学友
罗一博
黄吉
李成
唐一鑫
赵上马
唐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upu Clean Ener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upu Clean Ener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upu Clean Ener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upu Clean Ener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6913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102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102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102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30Use of alternative fuels, e.g. biofuels

Landscapes

  • Safet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减压阀,包括阀体及分别设于阀体两端的第一阀芯组件和第二阀芯组件;第一阀芯组件和第二阀芯组件二者的出口通过出气室连通,第一阀芯组件的进口与第一进气口相连,第二阀芯组件的进口与第二进气口相连;还包括与第一阀芯组件相抵并用于控制第一阀芯组件的出口压力的第一弹簧组件、与第一弹簧组件相抵的调节组件及与第二阀芯组件相抵并用于控制第二阀芯组件的出口压力的第二弹簧组件。调节组件通过第一弹簧组件调节第一阀芯组件的出口压力来切换第一阀芯组件和二阀芯组件二者的启闭状态,使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切换进气。两阀芯组件集中设置,泄漏点少,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减压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阀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压阀。
背景技术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供气系统通常并列设有两路供气管路,两路供气管路需要灵活切换供气口,来消耗相连的储气罐内的流体。其中一路进气管路通常设有一个出口压力固定的减压阀,另一路进气管路设有一个出口压力可调的减压阀。
然而,通常情况下,两个减压阀通常独立设置,如此导致接口增多,潜在的泄漏点随之增多,每个减压阀的出口压力不稳定,可靠性得不到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压阀,集设有一个出口压力固定的减压阀及一个出口压力可调的减压阀,通过调节组件便能切换进气对象,结构变得紧凑,泄漏点有所减少,利于各减压阀的出口压力保持稳定,可靠性得到提升。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减压阀,包括阀体及分别设于阀体两端的第一阀芯组件和第二阀芯组件;第一阀芯组件的进口与阀体所设的第一进气口相连,第二阀芯组件的进口与阀体所设的第二进气口相连,第一阀芯组件和第二阀芯组件二者的出口通过出气室相互连通;还包括与第一阀芯组件相抵并用于控制第一阀芯组件的出口压力的第一弹簧组件、与第一弹簧组件相抵的调节组件及与第二阀芯组件相抵并用于控制第二阀芯组件的出口压力的第二弹簧组件;调节组件用于通过第一弹簧组件调节第一阀芯组件的出口压力来切换第一阀芯组件和二阀芯组件二者的启闭状态。
优选的,减压阀还包括罩于第一弹簧组件外且与阀体相固连的第一阀盖,调节组件包括:
可拆卸插装于第一阀盖且与第一弹簧组件相抵的螺纹阀杆;
可转动设置且与螺纹阀杆远离第一弹簧组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的调节手轮;
当调节手轮由初始位置逆时针旋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时,调节组件施加至第一弹簧组件的作用力减小;
当调节手轮由初始位置顺时针旋转至第二极限位置时,调节组件施加至第一弹簧组件的作用力增大。
优选的,调节手轮与第一阀盖之间设有用于限定调节手轮位置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设于调节手轮的限位螺钉和设于第一阀盖的限位凹槽;当调节手轮位于第一极限位置,限位螺钉与限位凹槽的第一端相抵;当调节手轮位于第二极限位置,限位螺钉与限位凹槽的第二端相抵。
优选的,第一阀盖的顶端固设有用于指示调节手轮所处位置的指示标志。
优选的,第一弹簧组件包括与螺纹阀杆相抵的第一上压板、罩于第一阀芯组件的第一膜片、弹性抵接于第一膜片与第一阀盖所设的止挡台肩之间的第一下压板及设于第一上压板及第一下压板之间的第一弹簧;第一上压板具有与螺纹阀杆的锥型压头相抵的锥型凹槽。
优选的,第一阀芯组件包括:
同轴装于阀体所设的第一阀槽的第一阀芯;
用以供第一阀芯穿过的第一阀座;
固定于第一阀槽的敞口处并用于将第一阀座固定在第一阀槽所设的支撑台肩的第一固定套;
套设于第一阀芯且抵接于第一阀芯所设的第一阀块与第一阀槽之间的第一鼓形弹簧。
优选的,第一阀芯组件还包括:
固设于第一阀槽底部的第一减振座;
固套于第一阀芯且位于第一鼓形弹簧与第一减振座之间的第一减振块;
其中,第一减振座与第一减振块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锥型凸起和锥型凹槽。
优选的,还包括罩于第二弹簧组件外且与阀体相固连的第二阀盖,第二阀盖固设有与第二弹簧组件相抵的固定阀杆。
优选的,第一进气口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二进气口设有第二单向阀。
优选的,阀体设有至少一个附件接口。
相对于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减压阀,包括阀体、第一阀芯组件、第二阀芯组件、第一弹簧组件、调节组件和第二弹簧组件。阀体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第一阀芯组件和第二阀芯组件分别设于阀体的两端,二者的出口通过出气室相互连通,第一阀芯组件的进口与第一进气口相连,第二阀芯组件的进口与第二进气口相连。第一弹簧组件与第一阀芯组件相抵,用于控制第一阀芯组件的出口压力。调节组件与第一弹簧组件相抵,第二弹簧组件与第二阀芯组件相抵,用于控制第二阀芯组件的出口压力。
当调节组件施加至第一弹簧组件的作用力减小时,第一弹簧组件施加至第一阀芯组件的作用力减小,第一阀芯组件上移出口压力减小;因第一阀芯组件和第二阀芯组件二者的出口通过出气室相互连通,出气室的室内压力等于第二阀芯组件的出口压力,但出气室的室内压力大于第一阀芯组件的出口压力,出气室施加至第一弹簧组件的作用力增大,出气室顶开第一弹簧组件,第一弹簧组件施加至第一阀芯组件的作用力继续减小,第一阀芯组件上移关闭,第二阀芯组件保持打开,第二进气口进气。
当调节组件施加至第一弹簧组件的作用力增大时,第一弹簧组件施加至第一阀芯组件的作用力增大,第一阀芯组件下移出口压力增大;因第一阀芯组件和第二阀芯组件二者的出口通过出气室相互连通,出气室的室内压力等于第一阀芯组件的出口压力,但出气室的室内压力大于第二阀芯组件的出口压力,出气室施加至第二弹簧组件的作用力增大,出气室顶开第二弹簧组件,第二弹簧组件施加至第二阀芯组件的作用力减小,第二阀芯组件下移关闭,第一阀芯组件保持打开,第一进气口进气。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将一个出口压力固定的减压阀及一个出口压力可调的减压阀集设在一个阀体上,通过调节组件便能切换进气对象,这种集成设置可减小接口,还可使结构更紧凑,有效减少泄漏点,如此可使各减压阀的出口压力保持稳定,可靠性自然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减压阀的剖视图;
图2为减压阀的另一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第一阀芯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减压阀横截面剖视图;
图5为图1调节手轮位于初始位置(即90度位置)的状态图;
图6为图5中调节手轮位于初始位置(即90度位置)时限位螺钉在限位凹槽中所处的位置示意图;
图7为图1调节手轮位于第一极限位置(即0度位置)的状态图;
图8为图7中调节手轮位于第一极限位置(即0度位置)时限位螺钉在限位凹槽中所处的位置示意图;
图9为图1调节手轮位于第二极限位置(即180度位置)的状态图;
图10为图9中调节手轮位于第二极限位置(即180度位置)时限位螺钉在限位凹槽中所处的位置示意图;
图11为减压阀的结构简图。
附图标记如下:
阀体1、第一阀芯组件2、第一弹簧组件3、第一阀盖4、调节组件5、限位组件6、第二阀芯组件7、第二弹簧组件8和第二阀盖9;
第一进气口11、第二进气口12、出气室13、第一出气口14、第二出气口15和附件接口16;
第一单向阀111;
第二单向阀121;
第一阀芯21、第一阀座22、第一固定套23、第一鼓形弹簧24、第一减振座25和第一减振块26;
第一上压板31、第一膜片32、第一下压板33和第一弹簧34;
螺纹阀杆51和调节手轮52;
限位螺钉61和限位凹槽62;
固定阀杆9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减压阀,集设有一个出口压力固定的减压阀及一个出口压力可调的减压阀,结构变得紧凑,泄漏点有所减少,利于各减压阀的出口压力保持稳定,可靠性得到提升。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阀体1、第一阀芯组件2、第二阀芯组件7、第一弹簧组件3、调节组件5和第二弹簧组件8。
阀体1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第一进气口11和第二进气口12。第一进气口11设有第一单向阀111,第二进气口12设有第二单向阀121,两个单向阀可避免第一进气口11和第二进气口12同时进气时串气。第一单向阀111与第二单向阀121均采用螺纹连接,二者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均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第一阀芯组件2和第二阀芯组件7分别设于阀体1的两端。第一阀芯组件2和第二阀芯组件7二者的出口通过出气室13相互连通。具体地,阀体1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气室,第一气室与第一阀芯组件2的出口相连通。阀体1的第二端设有第二气室,第二气室与第二阀芯组件7的出口相连通。阀体1内设有沿阀体1的长度方向贯穿的连接气室,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二者分别与连接气室的两端相连通,第一气室、第二气室、连接气室三者形成具有C型结构的出气室13。
第一阀芯组件2的进口与第一进气口11相连,第二阀芯组件7的进口与第二进气口12相连。阀体1内独立设有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第一进气口11通过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一阀芯组件2的进口相连通,第二进气口12通过第二进气通道与第二阀芯组件7的进口相连通。具体地,第一进气通道为沿阀体1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径向孔,第二进气通道为沿阀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与阀体1的中心线相交的倾斜孔。
第一弹簧组件3与第一阀芯组件2的出口相抵,利用第一弹簧组件3控制第一阀芯组件2的出口压力。第二弹簧组件8与第二阀芯组件7的出口相抵,利用第二弹簧组件8控制第二阀芯组件7的出口压力。具体地,第一弹簧组件3和所述第二弹簧组件8二者分别封堵住出气室13的两敞口端,使第一弹簧组件3和所述第二弹簧组件8二者根据出气室13两端的压差进行伸缩。
调节组件5与第一弹簧组件3远离第一阀芯组件2的一端相抵,用于通过第一弹簧组件3进一步调节第一阀芯组件2的出口压力。
当调节组件5施加至第一弹簧组件3的作用力减小时,第一弹簧组件3施加至第一阀芯组件2的作用力减小,第一阀芯组件2上移出口压力减小;因第一阀芯组件2和第二阀芯组件7二者的出口通过出气室13相互连通,出气室13的室内压力等于第二阀芯组件7的出口压力,但出气室13的室内压力大于第一阀芯组件2的出口压力,出气室13施加至第一弹簧组件3的作用力增大,出气室13顶开第一弹簧组件3,第一弹簧组件3施加至第一阀芯组件2的作用力继续减小,第一阀芯组件2上移关闭,第二阀芯组件7保持打开,第二进气口12进气。
当调节组件5施加至第一弹簧组件3的作用力增大时,第一弹簧组件3施加至第一阀芯组件2的作用力增大,第一阀芯组件2下移出口压力增大;因第一阀芯组件2和第二阀芯组件7二者的出口通过出气室13相互连通,出气室13的室内压力等于第一阀芯组件2的出口压力,但出气室13的室内压力大于第二阀芯组件7的出口压力,出气室13施加至第二弹簧组件8的作用力增大,出气室13顶开第二弹簧组件8,第二弹簧组件8施加至第二阀芯组件7的作用力减小,第二阀芯组件7下移关闭,第一阀芯组件2保持打开,第一进气口11进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一个出口压力固定的减压阀及一个出口压力可调的减压阀集设在一个阀体1上,通过调节组件5便能切换进气对象,这种集成设置可减小接口,还可使结构更紧凑,有效减少泄漏点,如此可使各减压阀的出口压力保持稳定,可靠性自然得到提升。
上述减压阀还包括罩于第一弹簧组件3外的第一阀盖4,第一阀盖4与阀体1的一端相固连,二者具体可采用螺纹连接。第一阀盖4的中心中空,为第一弹性组件及第一阀芯组件2的移动提供空间。
调节组件5包括螺纹阀杆51和调节手轮52,螺纹阀杆51可拆卸插装于第一阀盖4,螺纹阀杆51位于第一阀盖4内的一端与第一弹簧组件3相抵,用于调节第一弹簧组件3的弹性力。螺纹阀杆51与第一阀盖4顶端所设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方便螺栓阀杆旋进或旋出第一阀盖4。调节手轮52与螺纹阀杆51远离第一弹簧组件3的一端可拆卸连接,调节手轮52可转动设置,用于带动螺纹阀杆51旋进或旋出第一阀盖4。具体地,螺纹阀杆51位于第一阀盖4的一端与调节手轮52螺纹连接,螺纹阀杆51配套设有锁紧螺母,使锁紧螺母将螺纹阀杆51固定在调节手轮52上,进而使螺纹阀杆51随调节手轮52相对于阀体1同步旋转。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需先旋转螺纹阀杆51,完成调节第一阀芯组件2的出口压力后,再将调节手轮52装于螺纹阀杆51上。
当调节手轮52由初始位置逆时针旋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时,螺纹阀杆51旋出第一阀盖4,调节组件5施加至第一弹簧组件3的作用力减小,第一弹簧组件3施加至第一阀芯组件2的作用力减小,第一阀芯组件2上移出口压力减小。
当调节手轮52由初始位置顺时针旋转至第二极限位置时,螺纹阀杆51旋入第一阀盖4,调节组件5施加至第一弹簧组件3的作用力增大,第一弹簧组件3施加至第一阀芯组件2的作用力增大,第一阀芯组件2下移出口压力增大。
调节手轮52与第一阀盖4之间设有限位组件6,用于限定调节手轮52的位置,使调节手轮52以稳定的状态处于初始位置、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
限位组件6包括设于调节手轮52的限位螺钉61和设于第一阀盖4的限位凹槽62,调节手轮52内一体式嵌设有支撑平板,螺纹阀杆51与支撑平板同轴且二者螺纹连接。限位螺钉61也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撑平板上。限位螺钉61位于螺纹阀杆51与调节手轮52的内壁之间。限位凹槽62具体为设于第一阀盖4顶端的圆弧状凹槽,使限位螺钉61沿圆弧轨迹随调节手轮52动作。
当调节手轮52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限位螺钉61与限位凹槽62的第一端相抵,如图8所示。当调节手轮52位于初始位置时,限位螺钉61位于限位凹槽62的中心,如图6所示。当调节手轮52位于第二极限位置,限位螺钉61与限位凹槽62的第二端相抵,如图10所示。
第一阀盖4的顶端固设有指示标志,用于直观地指示调节手轮52所处的位置。指示标志可以是指示箭头。可将初始位置设定为90度,指示箭头在初始位置处指向下,如图5所示;第一极限位置则为0度,指示箭头在第一极限位置指向右,如图7所示;第二极限位置则为180度,指示箭头在第二极限位置指向左,如图9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阀芯组件2和第二阀芯组件7安装方式,使减压阀有两种工作模式,一是自动切换模式,即自动切换第一进气口11和第二进气口12;二是手动切换模式,即通过旋转调节手轮52手动切换第一进气口11和第二进气口12。
第一弹簧组件3包括第一上压板31、第一膜片32、第一下压板33及第一弹簧34,第一上压板31与螺纹阀杆51相抵,第一上压板31具有锥型凹槽,螺纹阀杆51的锥型压头与锥型凹槽,确保螺纹阀杆51稳定压于第一上压板31上,避免螺纹阀杆51歪斜。第一膜片32罩于第一阀芯组件2的出口处,用于通过发生弹性变形带动第一阀芯组件2动作,并起到密封出气室13的目的。第一阀盖4靠近阀体1的一端设有的止挡台肩,第一下压板33弹性抵接于第一膜片32与止挡台肩,止挡台肩可限制第一弹簧组件3脱离第一阀芯组件2,确保第一弹簧组件3与第一阀芯组件2保持接触。第一弹簧34设于第一上压板31及第一下压板33之间,通过发生弹性变形来调节施加至第一阀芯组件2的作用力。当然,第二弹簧组件8的结构与第一弹簧组件3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阀芯组件2包括第一阀芯21、第一阀座22、第一固定套23和第一鼓形弹簧24,第一阀芯21同轴装于阀体1所设的第一阀槽,第一阀芯21的中间部位一体式设有第一阀块,第一阀块的外侧面由一段圆锥面和一段圆柱面衔接而成。第一阀座22固定于第一阀槽内,第一阀槽设有贯穿的第一阀孔,第一阀芯21穿过第一阀孔,第一阀块钻入第一阀孔,第一阀块的外侧面与第一阀孔的内侧壁之间的缝隙减小,第一阀芯组件2的出口变小,直至第一阀块完全堵住第一阀孔,第一阀芯组件2关闭。第一固定套23固定于第一阀槽的敞口处,与第一阀槽螺纹连接,第一固定套23配合第一阀槽所设的支撑台肩将第一阀座22固定在第一阀槽内。第一固定套23的中心中空,第一阀芯21穿过第一固定套23。第一鼓形弹簧24套设于第一阀芯21上,第一鼓形弹簧24抵接于第一阀块与第一阀槽之间,为第一阀芯21的往复滑动提供支撑。
第一阀芯组件2还包括第一减振座25和第一减振块26,第一减振座25固设于第一阀槽的底部,用于支撑第一减振块26。第一减振块26固套于第一阀芯21靠近第一阀槽槽底的一端,第一减振块26位于第一鼓形弹簧24与第一减振座25之间,用于吸收第一阀芯21移动时产生的冲击振动。第一减振座25与第一减振块26之间设有相互配合锥型凸起和锥型凹槽,确保第一阀芯21与第一阀座22之间的同轴度,避免第一阀芯21相对于第一阀座22倾斜。具体地,第一减振块26一体式设有锥形凸起,第一减振座25设有锥形凹槽。
第二阀芯组件7的设置方向与第一阀芯组件2相反,但第二阀芯组件7的结构与第一阀芯组件2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上述减压阀还包括罩于第二弹簧组件8外且与阀体1相固连的第二阀盖9,第二阀盖9与阀体1的第二端螺纹连接。第二阀盖9远离阀体1的一端固设有固定阀杆91,固定阀杆91插装于第二阀盖9上,固定阀杆91插入第二阀盖9内的一端与第二弹簧组件8相抵。
如图4所示,阀体1设有至少一个附件接口16,每个附件接口16也用于安装压力表或安全阀等。阀体1设有至少一个与出气室13相连通的出气口,具体地,阀体1设有第一出气口14和第二出气口15。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减压阀的工作原理如下:
预先设定模式:旋转固定阀杆91,将第二阀芯组件7的出口压力调整至切换压力,拧紧固定阀杆91上的固定螺母,固定阀杆91固定在第二阀盖9上;旋转螺纹阀杆51,将第一阀芯组件2的出口压力也调整至切换压力,将调节手轮52装于螺纹阀杆51,调节手轮52的指示箭头指向90度位置,此时螺纹阀杆51所处的位置便为初始位置,拧紧螺纹阀杆51上的锁紧螺母,再将限位螺钉61装于调节手轮52,限位螺钉61插入限位凹槽62,第一阀芯组件2保持在初始位置;
自动切换模式:当从第二进气口12进气时,将调节手轮52由初始位置逆时针旋转至第一极限位置(也即从90度位置旋转至0度位置),螺纹阀杆51旋出第一阀盖4,调节组件5施加至第一弹簧组件3的作用力减小,第一弹簧组件3施加至第一阀芯组件2的作用力减小,第一阀芯组件2上移出口压力减小,第一阀芯组件2的出口压力小于切换压力;第一阀芯组件2和第二阀芯组件7二者的出口通过出气室13相互连通,此时出气室13的室内压力及第二阀芯组件7的出口压力均等于切换压力,如此出气室13的室内压力大于第一阀芯组件2的出口压力,出气室13施加至第一弹簧组件3的作用力增大,出气室13顶开第一弹簧组件3,第一弹簧组件3施加至第一阀芯组件2的作用力继续减小,第一阀芯组件2上移关闭,第二阀芯组件7保持打开,第二进气口12进气;当第二进气口12的进气压力低于切换压力时,此时出气室13的室内压力及第一阀芯组件2的出口压力均等于切换压力,如此出气室13的室内压力大于第二阀芯组件7的出口压力,出气室13施加至第二弹簧组件8的作用力增大,出气室13顶开第二弹簧组件8,第二弹簧组件8施加至第二阀芯组件7的作用力减小,第二阀芯组件7下移关闭,第一阀芯组件2保持打开,切换至第一进气口11进气;
当从第一进气口11进气时,将调节手轮52由初始位置顺针旋转至第二极限位置(也即从90度位置旋转至180度位置),螺纹阀杆51旋入第一阀盖4,调节组件5施加至第一弹簧组件3的作用力增大,第一弹簧组件3施加至第一阀芯组件2的作用力增大,第一阀芯组件2下移出口压力增大,第一阀芯组件2的出口压力大于切换压力;第一阀芯组件2和第二阀芯组件7二者的出口通过出气室13相互连通,出气室13的室内压力等于第一阀芯组件2的出口压力,但出气室13的室内压力大于第二阀芯组件7的出口压力,出气室13施加至第二弹簧组件8的作用力增大,出气室13顶开第二弹簧组件8,第二弹簧组件8施加至第二阀芯组件7的作用力减小,第二阀芯组件7下移关闭,第一阀芯组件2保持打开,第一进气口11进气;当第一进气口11的进气压力低于切换压力时,此时出气室13的室内压力及第二阀芯组件7的出口压力均等于切换压力,如此出气室13的室内压力大于第一阀芯组件2的出口压力,出气室13施加至第一弹簧组件3的作用力增大,出气室13顶开第一弹簧组件3,第一弹簧组件3施加至第一阀芯组件2的作用力继续减小,第一阀芯组件2上移关闭,第二阀芯组件7保持打开,切换至第二进气口12进气;
当第一进气口11和第二进气口12二者的进气压力均低于切换压力时,出气室13、第一阀芯组件2的出口压力和第二阀芯组件7的出口压力均小于切换压力,无法克服第一弹簧组件3和第二弹簧组件8的弹性力,第一阀芯组件2和第二阀芯组件7均保持打开,第一进气口11和第二进气口12同时进气;
手动切换模式:当需从第一进气口11手动切换至第二进气口12进气时,手动将调节手轮52由初始位置逆时针旋转至第一极限位置(也即从90度位置旋转至0度位置),螺纹阀杆51旋出第一阀盖4,调节组件5施加至第一弹簧组件3的作用力减小,第一弹簧组件3施加至第一阀芯组件2的作用力减小,第一阀芯组件2上移出口压力减小,第一阀芯组件2的出口压力小于切换压力;第一阀芯组件2和第二阀芯组件7二者的出口通过出气室13相互连通,此时出气室13的室内压力及第二阀芯组件7的出口压力均等于切换压力,如此出气室13的室内压力大于第一阀芯组件2的出口压力,出气室13施加至第一弹簧组件3的作用力增大,出气室13顶开第一弹簧组件3,第一弹簧组件3施加至第一阀芯组件2的作用力继续减小,第一阀芯组件2上移关闭,第二阀芯组件7保持打开,第二进气口12进气;
当需从第二进气口12手动切换至第一进气口11进气时,手动将调节手轮52由初始位置顺针旋转至第二极限位置(也即从90度位置旋转至180度位置),螺纹阀杆51旋入第一阀盖4,调节组件5施加至第一弹簧组件3的作用力增大,第一弹簧组件3施加至第一阀芯组件2的作用力增大,第一阀芯组件2下移出口压力增大,第一阀芯组件2的出口压力大于切换压力;第一阀芯组件2和第二阀芯组件7二者的出口通过出气室13相互连通,出气室13的室内压力等于第一阀芯组件2的出口压力,但出气室13的室内压力大于第二阀芯组件7的出口压力,出气室13施加至第二弹簧组件8的作用力增大,出气室13顶开第二弹簧组件8,第二弹簧组件8施加至第二阀芯组件7的作用力减小,第二阀芯组件7下移关闭,第一阀芯组件2保持打开,第一进气口11进气。
另需说明的时,文中的切换压力是指第一阀芯组件2和第二阀芯组件7二者处于由打开切换至关闭所需要的压力。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减压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及分别设于所述阀体(1)两端的第一阀芯组件(2)和第二阀芯组件(7);所述第一阀芯组件(2)的进口与所述阀体(1)所设的第一进气口(11)相连,所述第二阀芯组件(7)的进口与所述阀体(1)所设的第二进气口(12)相连,所述第一阀芯组件(2)和所述第二阀芯组件(7)二者的出口通过出气室(13)相互连通;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阀芯组件(2)相抵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阀芯组件(2)的出口压力的第一弹簧组件(3)、与所述第一弹簧组件(3)相抵的调节组件(5)及与所述第二阀芯组件(7)相抵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阀芯组件(7)的出口压力的第二弹簧组件(8);所述调节组件(5)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弹簧组件(3)调节所述第一阀芯组件(2)的出口压力来切换所述第一阀芯组件(2)和所述二阀芯组件(7)二者的启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阀还包括罩于所述第一弹簧组件(3)外且与所述阀体(1)相固连的第一阀盖(4),所述调节组件(5)包括:
可拆卸插装于所述第一阀盖(4)且与所述第一弹簧组件(3)相抵的螺纹阀杆(51);
可转动设置且与所述螺纹阀杆(51)远离所述第一弹簧组件(3)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的调节手轮(52);
当所述调节手轮(52)由初始位置逆时针旋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调节组件(5)施加至所述第一弹簧组件(3)的作用力减小;
当所述调节手轮(52)由所述初始位置顺时针旋转至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调节组件(5)施加至所述第一弹簧组件(3)的作用力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手轮(52)与所述第一阀盖(4)之间设有用于限定所述调节手轮(52)位置的限位组件(6),所述限位组件(6)包括设于所述调节手轮(52)的限位螺钉(61)和设于所述第一阀盖(4)的限位凹槽(62);当所述调节手轮(52)位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所述限位螺钉(61)与所述限位凹槽(62)的第一端相抵;当所述调节手轮(52)位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所述限位螺钉(61)与所述限位凹槽(62)的第二端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盖(4)的顶端固设有用于指示所述调节手轮(52)所处位置的指示标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组件(3)包括与所述螺纹阀杆(51)相抵的第一上压板(31)、罩于所述第一阀芯组件(2)的第一膜片(32)、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一膜片(32)与所述第一阀盖(4)所设的止挡台肩之间的第一下压板(33)及设于所述第一上压板(31)及所述第一下压板(33)之间的第一弹簧(34);所述第一上压板(31)具有与所述螺纹阀杆(51)的锥型压头相抵的锥型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组件(2)包括:
同轴装于所述阀体(1)所设的第一阀槽的第一阀芯(21);
用以供所述第一阀芯(21)穿过的第一阀座(22);
固定于所述第一阀槽的敞口处并用于将所述第一阀座(22)固定在所述第一阀槽所设的支撑台肩的第一固定套(23);
套设于所述第一阀芯(21)且抵接于所述第一阀芯(21)所设的第一阀块与所述第一阀槽之间的第一鼓形弹簧(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组件(2)还包括:
固设于所述第一阀槽底部的第一减振座(25);
固套于所述第一阀芯(21)且位于所述第一鼓形弹簧(24)与所述第一减振座(25)之间的第一减振块(26);
其中,所述第一减振座(25)与所述第一减振块(26)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锥型凸起和锥型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减压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罩于所述第二弹簧组件(8)外且与所述阀体(1)相固连的第二阀盖(9),所述第二阀盖(9)固设有与所述第二弹簧组件(8)相抵的固定阀杆(91)。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11)设有第一单向阀(111),所述第二进气口(12)设有第二单向阀(121)。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设有至少一个附件接口(16)。
CN202222869131.6U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减压阀 Active CN2185102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69131.6U CN218510239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减压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69131.6U CN218510239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减压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10239U true CN218510239U (zh) 2023-02-21

Family

ID=85217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69131.6U Active CN218510239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减压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102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71485A (en) Solenoid-operated pilot valve with adjustable flow control
CN201062598Y (zh) 一种先导溢流阀
KR20090045435A (ko) 고압 가스용 레귤레이터
CN213271188U (zh) 一种安全泄压阀
US20090260699A1 (en) Throttling structure for use in a fluid pressure device
CN107654702B (zh) 一种单向阀
CN101245861B (zh) 无泄漏平板闸阀
EP1715230B1 (en) Fluid controller
CN218510239U (zh) 一种减压阀
US4886092A (en) Leveling valve
JP4563290B2 (ja) 減圧弁装置
EP3726138B1 (en) Regulating mechanism for regulating the flows from a plurality of gas outlets in a fuel gas valve
CN218377874U (zh) 一种减压阀
CN2921497Y (zh) 微阻限流止回阀
CN115183035A (zh) 一种背压阀
KR200404834Y1 (ko) 감압밸브
CN109838366B (zh) 一种带开关和保护的调节结构的隔膜增压泵
CN212804437U (zh) 一种带有稳压阀的高压柱塞泵
CN212480259U (zh) 灵活精准调压小体积稳压阀
CN219472836U (zh) 一种双出气接口稳压阀
CN102352933B (zh) 安全自调节型双气源稳压阀
CN219388717U (zh) 一种减压阀
CN218992480U (zh) 一种减压阀
KR20010042170A (ko) 물탱크를 채우기 위한 플로트 밸브
CN213361226U (zh) 一种一体式燃气减压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