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10185U - 防尘罩 - Google Patents

防尘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10185U
CN218510185U CN202222335305.0U CN202222335305U CN218510185U CN 218510185 U CN218510185 U CN 218510185U CN 202222335305 U CN202222335305 U CN 202222335305U CN 218510185 U CN218510185 U CN 2185101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al
bolt
lip
side opening
s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3530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Nok Freudenberg Oilse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Nok Freudenberg Oilse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Nok Freudenberg Oilse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Nok Freudenberg Oilse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3530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101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101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101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尘罩,即使在安装球头螺栓的轴部的部件的面小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密封性能的降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防尘罩(1)包括:螺栓侧开口部(10),其安装于球窝接头(100)的球头螺栓(101)的轴部(110);承窝侧开口部(20),其安装于承窝(102);以及膜部(30),其在螺栓侧开口部(10)与承窝侧开口部(20)之间延伸。螺栓侧开口部(10)具有面向转向节(150)的接触面(153)侧的环状的轴向面(11)、与轴部(110)的外周面(112)接触的径向唇(12)、以及从轴向面(11)突出并与转向节(150)的接触面(153)接触的轴向唇(13)。轴向唇(13)从比轴向面(11)的外周端(11a)更靠内周侧的位置突出。

Description

防尘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尘罩,特别是涉及在设置于车辆等各种装置的球窝接头中使用的防尘罩。
背景技术
在设置于车辆等各种装置的球窝接头上安装有防尘罩。防尘罩防止雨水、泥水以及灰尘等异物进入到球窝接头内部,此外,防止球窝接头内部的润滑脂的流出。在这样的防尘罩中,存在构成为将安装球窝接头的球头螺栓的轴部的部件与球窝接头的承窝之间进行密封的防尘罩。例如,在车辆的车轮的悬架装置中,球窝接头的轴部固定于转向节,球窝接头的球头部安装于在臂的前端形成的承窝。这样的防尘罩例如与转向节的面向承窝侧的环状的面接触,此外,与承窝的外周面接触,实现转向节与承窝之间的密封。具体而言,例如,在防尘罩的一个开口端形成的环状的唇与转向节的环状的面接触,此外,防尘罩的另一个开口端与承窝的外周面接触,球头螺栓的球头部与承窝的连接部被防尘罩覆盖。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转向节的环状面的宽度小的情况下,这种结构的防尘罩的一个开口端的唇有时无法与转向节的环状面充分地接触。这样,在现有的防尘罩中,在转向节的环状面的宽度小的情况下,有时防尘罩的密封性能降低。因此,对于现有的防尘罩,要求即使在转向节的环状面的宽度小的情况下,密封性能也不会降低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防尘罩,即使在安装球头螺栓的轴部的部件的面小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密封性能的降低。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防尘罩的特征在于,包括:螺栓侧开口部,其为安装于球窝接头的球头螺栓的轴部的环状部分;承窝侧开口部,其为安装于球窝接头的承窝的环状部分,所述承窝将所述球头螺栓的球头部相对运动自如地支承;以及膜部,其为在所述螺栓侧开口部与所述承窝侧开口部之间延伸的部分,所述螺栓侧开口部具有:轴向面,其为面向接触面侧的环状的面,所述接触面是安装所述轴部的部件的面向所述球头部侧的面;径向唇,其为与所述轴部的外周面接触的环状的密封唇;以及轴向唇,其为从所述轴向面突出并与安装所述轴部的部件的所述接触面接触的环状的密封唇,所述轴向唇从比所述轴向面的外周侧端更靠内周侧的位置突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涉及的防尘罩中,所述轴向唇在比安装所述轴部的部件的所述接触面的外周侧端更靠内周侧的位置与所述接触面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涉及的防尘罩中,所述轴向唇的远离所述轴向面的一侧的端部位于比安装所述轴部的部件的所述接触面的外周侧端更靠内周侧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涉及的防尘罩中,所述轴向唇的远离所述轴向面的一侧的端部的直径小于安装所述轴部的部件的所述接触面的外周侧端的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涉及的防尘罩中,所述轴向唇形成为朝向远离所述轴向面的一侧而向外周侧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涉及的防尘罩中,所述螺栓侧开口部具有另一轴向唇,所述另一轴向唇从所述轴向面突出,是与安装所述轴部的部件的所述接触面接触的另一环状的密封唇,所述另一轴向唇位于比所述轴向唇更靠内周侧的位置,所述轴向唇比所述另一轴向唇更向远离所述轴向面的一侧突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涉及的防尘罩还包括加强环,其为埋入在所述螺栓侧开口部的环状部件,所述加强环具有筒状部分的筒部和作为从所述筒部的一端向外周侧延伸的环形盘状部分的凸缘部,所述加强环以所述凸缘部位于比所述筒部更靠所述轴向面侧的位置的姿势埋入在所述螺栓侧开口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涉及的防尘罩还包括加强环,其为埋入在所述螺栓侧开口部的环状部件,所述加强环具有作为筒状部分的筒部和作为从所述筒部的另一端向外周侧延伸的环形盘状部分的凸缘部,所述加强环以所述筒部位于比所述凸缘部更靠所述轴向面侧的位置的姿势埋入在所述螺栓侧开口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涉及的防尘罩中,所述加强环以所述凸缘部沿着所述轴向面的姿势埋入在所述螺栓侧开口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涉及的防尘罩中,所述加强环以在沿着所述轴向面所面向方向的方向上、所述凸缘部与所述轴向唇的根部对置的方式埋入在所述螺栓侧开口部。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防尘罩,即使在安装球头螺栓的轴部的部件的面小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密封性能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防尘罩的沿轴线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2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防尘罩的螺栓侧开口部的截面的相对于轴线的一侧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防尘罩安装于球窝接头的防尘罩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放大表示图3所示的使用状态下的防尘罩的轴向唇的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现有的防尘罩的使用状态下的轴向唇的样子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防尘罩的沿轴线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7是放大表示图6所示的防尘罩的螺栓侧开口部的截面的相对于轴线的一侧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防尘罩安装于在车辆等各种装置中设置的球窝接头,用于防止雨水、泥水以及灰尘等异物进入到球窝接头内部,并且防止球窝接头内部的润滑脂的流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防尘罩构成为将安装球窝接头的球头螺栓的轴部的部件与球窝接头的承窝之间进行密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防尘罩例如用于车辆车轮的悬架装置的球窝接头。在车辆车轮的悬架装置的球窝接头中,球窝接头的轴部安装于转向节。以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防尘罩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的球窝接头。另外,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防尘罩不限于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的球窝接头,也能够应用于其他的球窝接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防尘罩1的沿轴线x的截面的剖视图,图2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防尘罩1的螺栓侧开口部10的截面的相对于轴线x的一侧的放大剖视图。如图1、2所示,防尘罩1包括:螺栓侧开口部10,其为安装于球窝接头的球头螺栓的轴部的环状部分;承窝侧开口部20,其为安装于承窝的环状部分,该承窝将球头螺栓的球头部相对运动自如地支承;以及膜部30,其为在螺栓侧开口部10与承窝侧开口部20之间延伸的部分。螺栓侧开口部10具有:轴向面11,其为面向接触面侧的环状的面,该接触面是安装轴部的部件即转向节的面向球头部侧的面;径向唇12,其为与轴部的外周面接触的环状的密封唇;以及轴向唇13,其为从轴向面11突出并与转向节的接触面接触的环状的密封唇。轴向唇13从比轴向面11的外周侧端(外周端11a)更靠内周侧的位置突出。以下,对防尘罩1进行具体说明。
防尘罩1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状弹性材料一体地形成,螺栓侧开口部10、承窝侧开口部20以及膜部30分别是由相同的材料一体地形成的防尘罩1的部分。如图1所示,防尘罩1是沿轴线x延伸的中空的部件,螺栓侧开口部10以及承窝侧开口部20绕轴线x呈环状延伸,膜部30在螺栓侧开口部10与承窝侧开口部20之间沿轴线x延伸,覆盖螺栓侧开口部10与承窝侧开口部20之间,在内部形成空间。
螺栓侧开口部10例如如图1、2所示,包含轴线x的截面(以下,也简称为“截面”)的形状为矩形或大致矩形,是以轴线x为中心轴或大致中心轴的圆环状或大致圆环状的部分。如上所述,螺栓侧开口部10具有轴向面11,轴向面11是在轴线x方向上面向转向节的接触面侧(在图1、2中,在轴线x方向上为上侧)的环状的面。此外,如图1、2所示,螺栓侧开口部10具有沿轴线x方向排列设置的上侧径向唇14和下侧径向唇15,以作为上述的径向唇12。上侧径向唇14设置于比下侧径向唇15更靠上侧的位置。另外,上侧是指,在防尘罩1安装于球窝接头的后述的防尘罩1的使用状态下,在轴线x方向上成为球头螺栓的前端侧的一侧,下侧是指,在防尘罩1的使用状态下,在轴线x方向上成为球头螺栓的球头部侧的一侧。
上侧径向唇14以及下侧径向唇15是绕轴线x呈环状的向内周侧突出的部分,上侧径向唇14以及下侧径向唇15各自的前端部14a以及前端部15a以在后述的防尘罩1的使用状态下与球窝接头的轴部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制作。
轴向唇13是绕轴线x呈环状的向上侧突出的部分,例如是沿着以轴线x为中心或大致中心的圆或大致圆延伸的圆环状的突出部。如上所述,在后述的防尘罩1的使用状态下,轴向唇13在比转向节的接触面的外周侧端更靠内周侧的位置与接触面接触。具体而言,例如,轴向唇13从轴向面11向上侧突出,在防尘罩1的使用状态下,以前端部13a与转向节的接触面接触的方式制作。另外,前端部13a是轴向唇13的远离轴向面11的一侧(上侧)的端部。
具体而言,轴向唇13的前端部13a例如位于比转向节的接触面的外周侧端更靠内周侧的位置(参照图4)。即,轴向唇13的前端部13a的前端13b的直径比转向节的接触面的外周侧端的直径小。此外,轴向唇13的前端部13a的前端13b是前端部13a的上侧端,前端13b的直径是与轴线x正交的方向(径向)上的、轴线x与前端13b之间的距离(参照图4)。另外,转向节的接触面的外周侧端(外周端)的直径是与球头螺栓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径向)上的、该轴线与转向节的接触面的外周端之间的距离(参照图4)。
例如如图1、2所示,轴向唇13形成为朝向上侧而向外周侧倾斜。例如如图2所示,轴向唇13的截面形状为楔形状,其从轴向面11突出,以前端部13a位于比根部13c更靠外周侧的位置的方式向外周侧倾斜,并且从根部13c向前端部13a变细。另外,根部13c是轴向唇13的轴向面11侧的端部。轴向唇13的截面形状不限于图示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另外,如图1、2所示,螺栓侧开口部10具有作为另一轴向唇的内周侧轴向唇16,该内周侧轴向唇16从轴向面11突出,是在防尘罩1的使用状态下与转向节的接触面接触的环状的密封唇。内周侧轴向唇16位于比轴向唇13更靠内周侧的位置。轴向唇13比内周侧轴向唇16更向上侧突出。轴向唇13也可以不比内周侧轴向唇16向上侧突出。
例如如图1、2所示,承窝侧开口部20的截面形状为大致矩形,是以轴线x为中心轴或大致中心轴的圆环状或大致圆环状的部分。承窝侧开口部20具有作为环状的面的接触面21,接触面21是在后述的防尘罩1的使用状态下与承窝的外周面接触的面,在后述的防尘罩1的使用状态下,以与承窝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制作。例如如图1所示,接触面21是以轴线x为中心轴或大致中心轴的圆筒面或大致圆筒面。此外,承窝侧开口部20具有带容纳槽22,该带容纳槽22在接触面21上在径向上背向设置。带容纳槽22是形成以轴线x为中心轴或大致中心轴的圆环状或大致圆环状的槽的向内周侧凹陷的凹部,能够容纳后述的带40。
膜部30是在螺栓侧开口部10与承窝侧开口部20之间延伸的部分,覆盖螺栓侧开口部10与承窝侧开口部20之间,在螺栓侧开口部10与承窝侧开口部20之间形成内部空间。在后述的防尘罩1的使用状态下,膜部30所形成的内部空间是在转向节的接触面与承窝的端部之间容纳球头螺栓的空间。此外,如图1所示,膜部30是膜状的部分,在防尘罩1的使用状态下,能够根据球头螺栓的摆动而变形。
另外,如图1、2所示,防尘罩1包括加强环50。加强环50是埋入在螺栓侧开口部10的环状的金属制部件。加强环50例如在防尘罩1中沿着以轴线x为中心或大致中心的圆环或大致圆环延伸。例如如图2所示,加强环50具有作为筒状部分的筒部51和作为从筒部51的下侧的端部(下端51a)向外周侧延伸的环形盘状部分的凸缘部52。筒部51例如在防尘罩1中是以轴线x为中心轴或大致中心轴的圆筒状或大致圆筒状的部分,凸缘部52例如在防尘罩1中是以轴线x为中心轴或大致中心轴的圆环盘状或大致圆环盘状的部分。另外,加强环50不限于由金属制成,也可以由树脂等其他材料制成。
例如如图2所示,加强环50以筒部51位于比凸缘部52更靠轴向面11侧的位置的姿势埋入在螺栓侧开口部10。此外,例如如图2所示,加强环50在轴线x方向上以凸缘部52与轴向唇13的根部13c对置的方式埋入在螺栓侧开口部10。
如上所述,螺栓侧开口部10形成防尘罩1的上侧的开口,此外,承窝侧开口部20形成防尘罩1的下侧的开口。膜部30所形成的内部空间在螺栓侧开口部10处在上侧开口,并且在承窝侧开口部20处在下侧开口。
另外,防尘罩1具有上述的带40。带40是环状的紧固部件,能够容纳于承窝侧开口部20的带容纳槽22中。带40是如下部件:在后述的防尘罩1的使用状态下,带40容纳在安装于承窝端部的承窝侧开口部20的带容纳槽22中,将承窝侧开口部20向内周侧紧固,从而将承窝侧开口部20固定于承窝。
接着,对具有上述结构的防尘罩1的作用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防尘罩1安装于球窝接头100的防尘罩1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图4是放大表示使用状态下的防尘罩1的轴向唇13的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在图3、图4中,示出球头螺栓101相对于承窝102不倾斜的状态,球头螺栓101的轴线x1与承窝102的轴线x2重叠。
如图3所示,螺栓侧开口部10安装于球头螺栓101的轴部110,轴部110安装于车辆的悬架装置的转向节150,此外,承窝侧开口部20安装于承窝102,防尘罩1安装于球窝接头100。具体而言,球头螺栓101的轴部110的前端部111穿过承窝侧开口部20、膜部30内的空间以及螺栓侧开口部10,轴部110的前端部111及其附近的部分从螺栓侧开口部10向外侧伸出,轴部110的前端部111安装于轴部110。并且,轴部110的前端部111侧的部分穿过转向节150的安装部151的安装孔152,通过螺母155将轴部110固定于转向节150的安装部151。此外,在承窝侧开口部20中插入承窝102的前端部102a,承窝侧开口部20安装于承窝102。
如上所述,在防尘罩1安装于球窝接头100的状态(使用状态)下,如图3、4所示,螺栓侧开口部20的上侧径向唇14的前端部14a以及下侧径向唇15的前端部15a与轴部110的外周面112接触,螺栓侧开口部10与轴部110之间被密闭。此外,螺栓侧开口部10的轴向唇13的前端部13a和内周侧轴向唇16的前端部16a与形成于转向节150的安装部151的接触面153接触,螺栓侧开口部10与转向节150之间被密闭。另外,转向节150的接触面153是以面向安装于转向节150的安装部151的球头螺栓101的轴线x1方向的方式制作的面。
此外,如上所述,在防尘罩1安装于球窝接头100的状态(使用状态)下,如图3所示,承窝侧开口部20容纳于在承窝102的外周面120上形成的凹部121,并通过带40紧固于承窝102。例如如图3所示,凹部121形成于承窝102的前端部102a侧的部分,是从外周面120向内周侧凹陷的绕轴线x2呈环状的槽。在使用状态下,承窝侧开口部20的接触面21与承窝102的凹部121的底面121a接触,并且通过带40向内周侧紧固的紧固力而被按压于底面121a。这样,承窝侧开口部20与承窝102之间被密闭。另外,在使用状态下,防尘罩1的轴线x与球窝接头100的球头螺栓101的轴线x1一致或大致一致。
如上所述,在使用状态下,防尘罩1将球窝接头100的转向节150的安装部151与承窝102之间进行密封,球头螺栓101的球头部115与承窝102的连接部被由防尘罩1密封的空间覆盖。由此,防止雨水、泥水以及灰尘等异物进入到球窝接头100的内部,此外,防止球窝接头100的内部的润滑脂的流出。
此外,如上所述,轴向唇13从比轴向面11的外周端11a更靠内周侧的位置突出,在轴向唇13的自由状态下,轴向唇13的前端部13a位于比转向节150的安装部151的接触面153的外周侧端(外周端153a)更靠内周侧的位置(参照图4)。即,如图4中虚线所示,在轴向唇13的自由状态下,轴向唇13的前端13b的直径D1比转向节150的接触面153的外周端153a的直径D2小(参照图4)。因此,即使转向节150的安装部151的接触面153的径向宽度小,轴向唇13的前端13b也能够与转向节150的接触面153接触。由此,轴向唇13能够以所期望的过盈量与转向节150的接触面153接触,从而能够使螺栓侧开口部10的密封性能达到所期望的密封性能。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现有的防尘罩200中,轴向唇203不从比螺栓侧开口部201的轴向面202的外周端202a更靠内周侧的位置突出,轴向唇203的前端203a在径向上位于比螺栓侧开口部201的轴向面202的外周端202a更靠外周侧的位置。因此,如图5所示,当将现有的防尘罩200安装于在具有上述那样的径向宽度窄的接触面153的转向节150上安装的球窝接头100上时,轴向唇203从转向节150的接触面153的外周端153a向外周侧偏离,轴向唇203无法与转向节150的接触面153接触,或者无法以所期望的过盈量与转向节150的接触面153接触,从而螺栓侧开口部201无法起到所期望的密封性能。
此外,如上所述,加强环50以在轴线x方向上凸缘部52与轴向唇13的根部13c对置的方式埋入在螺栓侧开口部10,因此能够增加使用状态下的轴向唇13的反作用力,从而能够提高轴向唇13的密封性能。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防尘罩1,即使在安装球头螺栓101的轴部110的转向节150的安装部151的接触面153的宽度窄、接触面153小的情况下,密封性能也不会降低,能够防止密封性能的降低。
接着,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防尘罩2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防尘罩2与上述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防尘罩1相比,加强环的形态不同。以下,关于防尘罩2,对于与防尘罩1相同的结构或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标注与防尘罩1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对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防尘罩2的沿轴线x的截面的剖视图,图7是放大表示图6所示的防尘罩2的螺栓侧开口部10的截面的相对于轴线x的一侧的放大剖视图。如图6、7所示,防尘罩2具有形状与防尘罩1的加强环50不同的加强环55。加强环55与加强环50同样,是埋入在螺栓侧开口部10的环状的金属制部件。另外,加强环55与加强环50同样地不限于金属制,也可以由树脂等其他材料制成。
加强环55例如在防尘罩2中沿着以轴线x为中心或大致中心的圆环或大致圆环延伸。例如如图7所示,加强环55具有作为筒状部分的筒部56和作为从筒部56的上侧端(上端56a)向外周侧延伸的环形盘状部分的凸缘部57。筒部56例如是在防尘罩2中以轴线x为中心轴或大致中心轴的圆筒状或大致圆筒状的部分,凸缘部57例如是在防尘罩2中以轴线x为中心轴或大致中心轴的圆环盘状或大致圆环盘状的部分。
如图7所示,加强环55以凸缘部57位于比筒部56更靠轴向面11侧的位置的姿势埋入在螺栓侧开口部10。具体而言,例如,凸缘部57以与轴向面11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姿势埋入在螺栓侧开口部10。此外,例如如图7所示,加强环55以在轴线x方向上凸缘部57与轴向唇13的根部13c对置的方式埋入在螺栓侧开口部10。
如上所述,加强环55以凸缘部57位于比筒部56更靠轴向面11侧的位置的姿势埋入在螺栓侧开口部10,因此能够提高螺栓侧开口部10的、轴向唇13的根部13c附近部分的刚性。因此,与加强环50相比,加强环55能够增加使用状态下的轴向唇13的反作用力,从而能够提高轴向唇13的密封性能。
此外,如上所述,加强环55以在轴线x方向上凸缘部57与轴向唇13的根部13c对置的方式埋入在螺栓侧开口部10,因此与加强环50同样,能够增加使用状态下的轴向唇13的反作用力,从而能够提高轴向唇13的密封性能。
防尘罩2与防尘罩1同样地安装于球窝接头100,成为与防尘罩1同样的使用状态。此外,防尘罩2在使用状态下与防尘罩1同样地发挥作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防尘罩2,即使在安装球头螺栓101的轴部110的转向节150的安装部151的接触面153的宽度窄、接触面153小的情况下,密封性能也不会降低,能够防止密封性能的降低。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防尘罩1、防尘罩2,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概念和权利要求书所包含的所有方式。此外,也可以适当选择性地组合各结构,以实现上述课题以及效果的至少一部分。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结构的形状、材料、配置、尺寸等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式而适当变更。
符号说明:
1、2…防尘罩
10…螺栓侧开口部
11…轴向面
11a…外周端
12…径向唇
13…轴向唇
13a…前端部
13b…前端
13c…根部
14…上侧径向唇
14a…前端部
15…下侧径向唇
15a…前端部
16…内周侧轴向唇
16a…前端部
20…承窝侧开口部
21…接触面
22…带容纳槽
30…膜部
40…带
50、55…加强环
51、56…筒部
51a…下端
52、57…凸缘部
56a…上端
100…球窝接头
101…球头螺栓
102…承窝
102a…前端部
110…轴部
111…前端部
112…外周面
115…球头部
120…外周面
121…凹部
121a…底面
150…转向节
151…安装部
152…安装孔
153…接触面
153a…外周端
155…螺母
200…防尘罩
201…螺栓侧开口部
202…轴向面
202a…外周端
203…轴向唇
203a…前端
D1、D2…直径
x、x1、x2…轴线

Claims (10)

1.一种防尘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螺栓侧开口部,其为安装于球窝接头的球头螺栓的轴部的环状部分;
承窝侧开口部,其为安装于球窝接头的承窝的环状部分,所述承窝将所述球头螺栓的球头部相对运动自如地支承;以及
膜部,其为在所述螺栓侧开口部与所述承窝侧开口部之间延伸的部分,
所述螺栓侧开口部具有:
轴向面,其为面向接触面侧的环状的面,所述接触面是安装所述轴部的部件的面向所述球头部侧的面;
径向唇,其为与所述轴部的外周面接触的环状的密封唇;以及
轴向唇,其为从所述轴向面突出并与安装所述轴部的部件的所述接触面接触的环状的密封唇,
所述轴向唇从比所述轴向面的外周侧端更靠内周侧的位置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向唇在比安装所述轴部的部件的所述接触面的外周侧端更靠内周侧的位置与所述接触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尘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向唇的远离所述轴向面的一侧的端部位于比安装所述轴部的部件的所述接触面的外周侧端更靠内周侧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尘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向唇的远离所述轴向面的一侧的端部的直径小于安装所述轴部的部件的所述接触面的外周侧端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向唇形成为朝向远离所述轴向面的一侧而向外周侧倾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栓侧开口部具有另一轴向唇,所述另一轴向唇从所述轴向面突出,是与安装所述轴部的部件的所述接触面接触的另一环状的密封唇,
所述另一轴向唇位于比所述轴向唇更靠内周侧的位置,
所述轴向唇比所述另一轴向唇更向远离所述轴向面的一侧突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罩,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加强环,其为埋入在所述螺栓侧开口部的环状部件,
所述加强环具有作为筒状部分的筒部和作为从所述筒部的一端向外周侧延伸的环形盘状部分的凸缘部,
所述加强环以所述凸缘部位于比所述筒部更靠所述轴向面侧的位置的姿势埋入在所述螺栓侧开口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罩,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加强环,其为埋入在所述螺栓侧开口部的环状部件,
所述加强环具有作为筒状部分的筒部和作为从所述筒部的另一端向外周侧延伸的环形盘状部分的凸缘部,
所述加强环以所述筒部位于比所述凸缘部更靠所述轴向面侧的位置的姿势埋入在所述螺栓侧开口部。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防尘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环以所述凸缘部沿着所述轴向面的姿势埋入在所述螺栓侧开口部。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防尘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环以在沿着所述轴向面所面向方向的方向上、所述凸缘部与所述轴向唇的根部对置的方式埋入在所述螺栓侧开口部。
CN202222335305.0U 2022-09-02 2022-09-02 防尘罩 Active CN2185101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35305.0U CN218510185U (zh) 2022-09-02 2022-09-02 防尘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35305.0U CN218510185U (zh) 2022-09-02 2022-09-02 防尘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10185U true CN218510185U (zh) 2023-02-21

Family

ID=85210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35305.0U Active CN218510185U (zh) 2022-09-02 2022-09-02 防尘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101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54915B1 (en) Sealing device
EP1865212B1 (en) Ball joint
EP2123952B1 (en) Sealing device
EP1783405B1 (en) Sealing device
US5100254A (en) Protector for ball joint
US6502831B2 (en) Ball joint with seal
US20110020056A1 (en) Sealing Assembly of a Ball Joint and Ball Joint
KR930002797B1 (ko) 자동차의 볼죠인트
US6357754B1 (en) Seal for a bearing bush
JPH08178080A (ja) 自動車用の単一の車軸シール
CN218510185U (zh) 防尘罩
CN111373166A (zh) 防尘罩
US6953193B2 (en) Sealing apparatus
CN210034185U (zh) 密封装置
CN111742155B (zh) 球接头和防尘罩
US20200277984A1 (en) Dust cover for ball joint and method of attaching the same
EP3686447B1 (en) Ball joint and dust cover
WO2014097767A1 (ja)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用ダストカバー
JP3000280U (ja) 軸受の密封装置
CN217002849U (zh) 防尘密封构造
JPH0523853Y2 (zh)
JP3055412B2 (ja) ダストシールキャップの取付構造
CN216545600U (zh) 推力杆和具有其的车辆
KR20190051644A (ko) 휠 베어링용 밀봉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휠 베어링 조립체
EP4224028A1 (en) Seal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