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10051U - 一种组合式刹车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刹车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10051U
CN218510051U CN202222951044.5U CN202222951044U CN218510051U CN 218510051 U CN218510051 U CN 218510051U CN 202222951044 U CN202222951044 U CN 202222951044U CN 218510051 U CN218510051 U CN 2185100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disc
neck
cast
petal
disc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5104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富强
赵春铁
闫坤
张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Qijie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 Carbon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 Carbon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Q Carbon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5104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100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100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100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刹车盘,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铸造式脖颈以及刹车盘盘体;铸造式脖颈与刹车盘盘体之间通过连接挡环与紧固件进行组合式连接固定;紧固件穿过第二连接孔经瓣状开口后与第一连接孔固定相连,使连接挡环、刹车盘盘体、铸造式脖颈组合形成一体。本实用新型降低了零件的制造成本;采用连接挡环、紧固件与铸造式脖颈、刹车盘盘体之间的连接结构,能够有效解决由于铸造式脖颈、刹车盘盘体两者之间由于材质不同引起的热变形不一致所导致的热失配、热应力大和破坏失效的问题;并且相对于一体式结构更易于零件的安装、拆卸、更换、维护和保养,降低了使用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刹车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形式连接形成的刹车盘结构。
背景技术
刹车盘是用于汽车整个组成系统中重要的部件,由汽车卡钳对其进行夹住实现制动,即踩刹车时卡钳夹紧刹车盘产生摩擦实现减速或停车。刹车盘的制动效果相对于鼓刹更好,且更易于维护。现有的刹车盘多为一体式,且整体采用同一金属材料或者碳纤维复合材料等,也有采用一体式但使用不同材质的结构,如与轮毂、转动轴之间相连的铸造式脖颈与相连的刹车盘盘体的材质为两种不同材质的刹车盘结构,以降低整体采用高性能复合材料产生的成本。前者一体式刹车盘若整体采用高性能复合材料,会产生较高的制造和更换成本。后者一体式刹车盘因铸造式脖颈与刹车盘盘体材质不同,在车辆制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导致脖颈和盘体热变形不一致,易造成热失配以及热应力大,最终使刹车盘结构破坏失效。因此,提供一种组合式刹车盘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减少复合材料的使用,降低零件成本,还可以解决铸造式脖颈与刹车盘盘体之间由于材质不同热变形不同造成的热失配、热应力大,乃至破坏失效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刹车盘,解决了以上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刹车盘,包括铸造式脖颈以及刹车盘盘体;
所述铸造式脖颈与刹车盘盘体之间通过连接挡环与紧固件进行组合式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刹车盘盘体端面开设有间距环绕式布置的瓣状开口,且与铸造式脖颈相对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开口槽。
进一步地,所述铸造式脖颈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开口槽相对应的第二开口槽,位于第二开口槽端面设置有与瓣状开口位置相对应且数量一致的呈瓣状布置的限位刮边。
进一步地,所述铸造式脖颈端面位于限位刮边上开设有与瓣状开口位置相对应且数量一致的第一连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挡环表面环绕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位置相对应且数量一致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紧固件穿过第二连接孔经瓣状开口后与第一连接孔螺纹固定相连,使连接挡环、刹车盘盘体、铸造式脖颈组合形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包括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刹车盘采用铸造式脖颈与刹车盘盘体相连接的结构,使铸造式脖颈及刹车盘盘体能够独立制造而非一体式铸造,降低了零件的制造成本;采用连接挡环、紧固件与铸造式脖颈、刹车盘盘体之间的连接结构,能够有效解决由于铸造式脖颈、刹车盘盘体两者之间由于材质不同引起的热变形不一致所导致的热失配、热应力大和破坏失效的问题;并且相对于一体式结构更易于零件的安装、拆卸、更换、维护和保养,降低了使用的成本。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一种组合式刹车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结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A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的一种组合式刹车盘的结构爆炸图;
图6为图5的结构左视图;
图7为图6中B-B剖面视图;
图8为现有的铸造式脖颈结构与刹车盘盘体结构为异种材质且为一体式的刹车盘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D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铸造式脖颈,101-第一连接孔,102-限位刮边,103-第二开口槽,2-刹车盘盘体,201-瓣状开口,202-第一开口槽,3-连接挡环,301-第二连接孔,4-紧固件,A、B、C-视角标注,D-通气路线标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端面”、“一端”、“表面”、“环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8-9所示,现有的异种材质的铸造式脖颈结构与刹车盘盘体固定相连形成的一体式的刹车盘结构,其包括铸造式脖颈以及固定连接于铸造式脖颈一端的刹车盘盘体,铸造式的脖颈采用钢材质,刹车盘盘体采用的是碳陶材质,由于直接相连,两种材质不同在刹车盘盘体与卡钳夹住制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长时间会引发脖颈和盘体热变形不一致,从而导致热失配、热应力大,乃至刹车盘结构破坏失效。因此,基于该背景下提出如下具体实施例的组合式刹车盘结构。
具体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刹车盘,包括铸造式脖颈1以及刹车盘盘体2;铸造式脖颈1与刹车盘盘体2之间通过连接挡环3与紧固件4进行组合式连接固定;在于汽车上进行安装时,铸造式脖颈1和汽车的轮毂、车轮以及转动轴通过螺栓进行刚性连接;本具体实施例中紧固件4具体采用螺栓紧固件;
本体实施例中的铸造式脖颈1、连接挡环3、紧固件4均具体采用金属材质,包括钢、铜、铝合金等;刹车盘盘体2具体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紧固件4为采用标准件螺栓、垫圈等与刹车盘盘体2、铸造式脖颈1上的连接孔相连连接固定连接为一体;并且,本具体实施例中刹车盘盘体2的具体内径尺寸为150mm-300mm,外径尺寸200mm-500mm,厚度10mm-80mm;铸造式脖颈1和连接挡环3的尺寸可依据刹车盘尺寸设定;铸造式脖颈1承担汽车轮毂外缘与碳纤维复合材料刹车盘的连接任务,可减少复合材料的使用,降低零件成本。
刹车盘盘体2与连接挡环3、铸造式脖颈1形成的连接式结构作用与铸造的一体式刹车盘一致,用于替换同类卡车的铸造一体式的刹车盘;刹车盘盘体2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耐高温、高强度、摩擦性能稳定、磨损量小、制动比大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可大幅减轻产品重量,延长其使用寿命,还能保持刹车过程的平稳,改善刹车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其中,刹车盘盘体2端面开设有间距环绕式布置的瓣状开口201,且与铸造式脖颈1相对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开口槽202;该瓣状开口201的具体形状如图3-4所示,瓣状开口201形成的整体开口形状与刹车盘盘体2为同轴心设置,且本具体实施例中瓣状开口201设置有十个;第一开口槽202的内圈直径大于瓣状开口201形成的整体开口直径。
其中,铸造式脖颈1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开口槽202相对应的第二开口槽103,位于第二开口槽103端面设置有与瓣状开口201位置相对应且数量一致的呈瓣状布置的限位刮边102;在连接时,能够使第二开口槽103的端面直接与第一开口槽202的内侧面相贴合,并且刚好使限位刮边102与第一开口槽202相对应且贴合,本具体实施例中限位刮边102采用带有倾斜面的刮边造型,位置与瓣状开口201相对应且数量一致。
其中,铸造式脖颈1端面位于限位刮边102上开设有与瓣状开口201位置相对应且数量一致的第一连接孔101。连接挡环3表面环绕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01位置相对应且数量一致的第二连接孔301;紧固件4穿过第二连接孔301经瓣状开口201后与第一连接孔101螺纹固定相连,使连接挡环3、刹车盘盘体2、铸造式脖颈1组合形成一体;第一连接孔101及第二连接孔301采用螺纹孔,且在连接过程中紧固件4与连接挡环3、刹车盘盘体2相贴合的地方可选择使用垫圈,使安装结构强度更高。
具体实施例2:
本具体实施例相对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如图5-7所示,本技术方案的刹车盘盘体2的外周侧环绕开设有用于散热通气的第一散热孔,且刹车盘盘体2的表面均布开设有与第一散热孔相连通的第二散热孔,形成如图7中C路径所示的散热通气路线;并且对应的铸造式脖颈1、刹车盘盘体2、连接挡环3以及紧固件4之间的连接结构由图7可以清楚的知道并确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刹车盘采用铸造式脖颈与刹车盘盘体相连接的结构,使铸造式脖颈及刹车盘盘体能够独立制造而非一体式铸造,降低了零件的制造成本;采用连接挡环、紧固件与铸造式脖颈、刹车盘盘体之间的连接结构,能够有效解决由于铸造式脖颈、刹车盘盘体两者之间由于材质不同引起的热变形不一致所导致的热失配、热应力大和破坏失效的问题;并且相对于一体式结构更易于零件的安装、拆卸、更换、维护和保养,降低了使用的成本。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组合式刹车盘,包括铸造式脖颈(1)以及刹车盘盘体(2),其特征在于:
所述铸造式脖颈(1)与刹车盘盘体(2)之间通过连接挡环(3)与紧固件(4)进行组合式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刹车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盘盘体(2)端面开设有间距环绕式布置的瓣状开口(201),且与铸造式脖颈(1)相对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开口槽(2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刹车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式脖颈(1)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开口槽(202)相对应的第二开口槽(103),位于第二开口槽(103)端面设置有与瓣状开口(201)位置相对应且数量一致的呈瓣状布置的限位刮边(1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刹车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式脖颈(1)端面位于限位刮边(102)上开设有与瓣状开口(201)位置相对应且数量一致的第一连接孔(1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刹车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挡环(3)表面环绕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01)位置相对应且数量一致的第二连接孔(301);所述紧固件(4)穿过第二连接孔(301)经瓣状开口(201)后与第一连接孔(101)固定相连,使连接挡环(3)、刹车盘盘体(2)、铸造式脖颈(1)组合形成一体。
CN202222951044.5U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组合式刹车盘 Active CN2185100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51044.5U CN218510051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组合式刹车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51044.5U CN218510051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组合式刹车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10051U true CN218510051U (zh) 2023-02-21

Family

ID=85219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51044.5U Active CN218510051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组合式刹车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100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30606A (en) Disc brake rotor
US4049085A (en) Caliper brake with assembly for rotor attachment to hub
US7850251B1 (en) Wheel hub and brake rotor assembly
US6267210B1 (en) Brake hub with floating rotor
CN101865223A (zh) 一种轴装式结构约束释放型铁道车辆制动盘
US20010052725A1 (en) Wheel mounting apparatus
CN218510051U (zh) 一种组合式刹车盘
BRPI0618507A2 (pt) roda de veìculo comercial, método para montar conjunto duplo de rodas
CN216642898U (zh) 一种高散热性的碳陶刹车盘
CN209881595U (zh) 新型电涡流缓速器转子
CN215293366U (zh) 一种地铁城轨车辆轮装碳陶制动盘
CN217198094U (zh) 一种安装小直径轮毂的碟刹后桥结构
CN109404445B (zh) 一种散热汽车制动盘
CN208842137U (zh) 一种具有快速降温散热功能的汽车轮毂变位器
CN213628605U (zh) 一种带防翘销的制动盘
JPS588401A (ja) 車両用繊維補強複合ホイ−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3628607U (zh) 一种带防翘功能的摩擦盘分块式制动盘
CN218907519U (zh) 一种自行车制动碟片
CN214465722U (zh) 具有外约束结构的制动盘
CN105276033A (zh) 一种载重汽车的抱紧式制动装置
CN210423513U (zh) 一种盘式制动器的分离式陶瓷制动盘
CN214928667U (zh) 一种摩托车轮毂真空辐条轮锁紧结构
CN213899686U (zh) 一种具有主辅散热槽的制动盘
CN216666310U (zh) 一种分体式制动盘
CN213899687U (zh) 一种带防翘功能的制动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1403 floor 5, building 11, No. 6055, Jinhai Road,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Qijie New Material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01403 floor 5, building 11, No. 6055, Jinhai Road,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Q-CARBON MATERI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