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09946U - 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 - Google Patents

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09946U
CN218509946U CN202222425341.6U CN202222425341U CN218509946U CN 218509946 U CN218509946 U CN 218509946U CN 202222425341 U CN202222425341 U CN 202222425341U CN 218509946 U CN218509946 U CN 2185099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mobile terminal
sections
folding screen
torsion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2534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小杰
杨文斌
王腾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Amphenol Phoenix Telecom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Amphenol Phoenix Telecom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Amphenol Phoenix Telecom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Amphenol Phoenix Telecom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2534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099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099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099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其左连接臂和/或右连接臂在轴向被设为分离的两部分,所连接的轴套在轴向也被设为分离的两段,轴套的两段的相近端之间具有间隔而在间隔中设置相对于所述轴套不转的摩擦部件,轴套两段的相近端设置摩擦配合结构,与摩擦部件之间分别形成摩擦配合副并由弹性部件压紧,轴套两段的相反端设置凸轮,所述扭力机构设置前凸轮和后凸轮,在折叠屏移动终端从闭合打开到悬停角度,凸轮配合为压缩弹性元件。本实用新型能够在轴向长度变化不大、同样厚度的情况下,成倍增加摩擦配合面积,也即可以在厚度减小的情况下,仍然保证足够的摩擦配合面积,保证扭力机构的输出,为折叠屏移动终端提供打开后小角度悬停功能。

Description

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所述折叠屏移动终端尤其涉及内折折叠屏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等。
背景技术
内折折叠屏移动终端包括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柔性屏铺设在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的内侧,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折拢时,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叠合,柔性屏中部弯曲而会产生向外的张开推力。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可以利用这种向外的张开势能,实现打开角度的自动悬停功能,该打开角度往往要求比较小的角度,大约10°,这需要在铰链中加入扭力结构已在设定的打开角度,与重力一起平衡张开势能。但是,折叠屏移动终端同样追求薄形化,适配薄形化的要求,铰链的尺寸也非常小,采用传统的摩擦片结构,其中的扭力机构难以到达与张开势能平衡的要求,难以实现小打开角度悬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能够为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提供更高的扭力,满足薄形内折折叠屏移动终端小角度打开悬停的要求。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包括平行的第一轴和第二轴、左连接臂和右连接臂、弹性元件,左连接臂和右连接臂分别通过轴套与第一轴和第二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臂和/或右连接臂在轴向被设为分离的两部分,所连接的轴套在轴向也被设为分离的两段,轴套的两段的相近端之间具有间隔而在间隔中设置相对于所述轴套不转的摩擦部件,轴套两段的相近端设置摩擦配合结构,与摩擦部件之间分别形成摩擦配合副并由弹性部件压紧,轴套两段的相反端设置凸轮,所述扭力机构设置前凸轮和后凸轮,所述前凸轮和后凸轮分别和所述相反端设置的凸轮配合并由弹性元件压紧,所述前凸轮和后凸轮分别相对于所述相反端设置的凸轮为不转凸轮,在折叠屏移动终端从闭合打开到悬停角度,凸轮配合为压缩弹性元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包括平行的第一轴和第二轴、左连接臂和右连接臂、弹性元件,左连接臂和右连接臂分别通过轴套与第一轴和第二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臂和/或右连接臂的轴套在轴向被分为分离的两段,并通过所属的连接臂连成为整体部件,
轴套的两段的相近端之间具有间隔而在间隔中设置相对于所述轴套不转的摩擦部件,轴套两段的相近端设置摩擦配合结构,与摩擦部件之间分别形成摩擦配合副并由弹性部件压紧,轴套两段的相反端设置凸轮,所述扭力机构设置前凸轮和后凸轮,所述前凸轮和后凸轮分别和所述相反端设置的凸轮配合并由弹性元件压紧,所述前凸轮和后凸轮分别相对于所述相反端设置的凸轮为不转凸轮,在折叠屏移动终端从闭合打开到悬停角度,凸轮配合为压缩弹性元件。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这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所述摩擦部件套在轴上,所述摩擦部件与轴滑动配合,能在轴向上位移,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在扭力机构的一端设置限位部件,所述弹性元件套在轴上,将前凸轮、轴套的两段、后凸轮以及摩擦部件向限位部件方向一起压紧。
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分别为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转动的轴。
轴套两段的相反端设置的凸轮与所属轴套段为分离的独立零件,并通过连接结构与相应轴套段的相应端连接,所述相反端设置的凸轮的硬度比选择臂的硬度高。
所述连接结构采用焊接连接,且还设置键槽配合周向定位;或者采用设置插接段并通过插接段过盈配合,且在插接段还设置键槽配合周向定位;或者采用端面花键配合并由所述弹性元件压紧。
左侧轴套的两段中其中一个和右侧轴套的两段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齿轮,两个齿轮之间啮合连接,或通过齿轮组连接,实现同步反向转动。
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能够在轴向长度变化不大、同样厚度的情况下,成倍增加摩擦配合面积,也即可以在厚度减小的情况下,仍然保证足够的摩擦配合面积,保证扭力机构的输出,为折叠屏移动终端提供打开后小角度悬停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5为凸轮和转动臂分体连接的三种不同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应的折叠屏移动终端在展平状态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施例以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为例。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包括平行的第一轴11和第二轴12、左连接臂21和右连接臂22、弹性元件3,左连接臂21和右连接臂22分别通过轴套与第一轴11和第二轴12连接。
所述左连接臂21被设为分离的两部分211、212,右连接臂22在轴向被设为分离的两部分221、222。
左连接臂两端连接的对象,在左连接臂分为两部分211、212后,所述对象也都连接所述两部分211、212。所述左连接臂21内端所连接的轴套在轴向被分为分离的两段311、312,分别与左连接臂21的两部分211、212连接。左连接臂外端连接的对象,为左连接架101,左连接架101和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左侧壳体103滑动连接,两部分211、212均与左连接架101固定连接。右连接臂两端连接的对象,在右连接臂分为两部分221、222后,所述对象也都连接所述两部分221、222。所述右连接臂22内端所连接的轴套在轴向被分为分离的两段321、322,分别与右连接臂22的两部分221、222连接。右连接臂外端连接的对象,为右连接架102,右连接架102和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右侧壳体104滑动连接,两部分221、222均与右连接架1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11和第二轴12分别为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转动的轴。附图标号201为左推拉杆,与左连接架101转动连接,附图标号202为右推拉杆,与右连接架102转动连接。
左侧轴套的两段311和312的相近端之间具有间隔而在间隔中设置相对于左侧轴套不转的摩擦部件41,右侧轴套的两段321和322的相近端之间具有间隔而在间隔中设置相对于右侧轴套不转的摩擦部件42。摩擦部件41和摩擦部件42可以连成一体或为一个部件上的左右两部分而能够不转,或者连接在一个能够滑动的座体上。左侧轴套的两段311、312的相近端设置摩擦配合结构,这可以是轴套两段311、312的相近端的端面,两个端面分别与摩擦部件41的前后两面形成摩擦配合副并由弹性部件3压紧。右侧轴套的两段321、322的相近端设置摩擦配合结构,这可以是轴套两段321、322的相近端的端面,两个端面分别与摩擦部件42的前后两面之间形成摩擦配合副并由弹性部件3压紧。由此,在轴向长度变化不大,同样厚度的情况下,能够将摩擦面积扩大一倍,也即可以在厚度减小的情况下,仍然保证足够的摩擦配合面积,保证扭力机构的输出。
在左侧轴套两段311、312的相反端设置凸轮511、512,所述扭力机构对于左侧轴套设置前凸轮611和后凸轮612,前凸轮611、凸轮511之间形成凸轮配合,凸轮512和后凸轮612之间形成凸轮配合,由弹性元件3压紧。在右侧轴套两段321、322的相反端设置凸轮521、522,所述扭力机构对于右侧轴套设置前凸轮621和后凸轮622,前凸轮621、凸轮521之间形成凸轮配合,凸轮522、后凸轮622之间形成凸轮配合,由弹性元件3压紧。所述前凸轮和后凸轮分别相对于所述相反端设置的凸轮为不转凸轮,这可以是两侧的前凸轮611、621设置在滑动支架61的两侧,后凸轮612、622设置在支架62的两侧,而在轴套转动时,前凸轮611、621以及后凸轮612、622均不转动。对于滑动支架61也可设置相应的弹性元件3,弹性元件由多个弹簧组成,以弹簧支架30为依托,进行挤压工作。在折叠屏移动终端从闭合打开到悬停角度,所述凸轮配合为压缩弹性元件,也即凸轮配合为爬坡阶段,以此压缩弹性元件,增加摩擦力。
所述摩擦部件41、42分别套在第一轴11和第二轴12上,所述摩擦部件41、42分别与第一轴11和第二轴12滑动配合,能在轴向上位移,所述第一轴11和第二轴12在扭力机构的一端设置限位部件71、72,所述弹性元件3套在第一轴11和第二轴12上,将第一轴11和第二轴12上的前凸轮、轴套的两部分、后凸轮以及摩擦部件向限位部件方向压紧。
对于轴套两段上设置的凸轮511、512、521、522可以采用与所属轴套段为分离的独立零件的实施方式,并通过连接结构与相应轴套段的相应端连接。由于是针对薄型折叠屏移动终端的解决方案,凸轮511、512、521、522的直径很小,因此通过分体结构,可以使凸轮511、512、521、522采用硬度高的材料(与凸轮611、612、621、622相同材料,相同热处理),而连接臂21、22仍然可以采用其常规采用的材料,这一,既保证凸轮配合的寿命,而连接臂21、22不至于因采用硬度高的材料而增加成本(且反而因硬度高而易断裂)。
所述连接结构采用焊接连接,且还设置键槽配合53周向定位(如图3所示);或者采用设置插接段并通过插接段54过盈配合,且在插接段还设置键槽配合55周向定位(如图4所示);或者采用端面花键56配合(如图5所示)并由所述弹性元件3压紧。
左侧轴套的两段中其中一个312和右侧轴套的两段中的其中一个322之间设置齿轮传动机构8。该齿轮传动机构可以是:左侧轴套的两段中其中一个312和右侧轴套的两段中的其中一个322上设置齿轮,两个齿轮之间啮合连接,或通过齿轮组连接,实现同步反向转动。
如图3、4、5所示,另一种实施方式是仅轴套分为两段,即:所述左连接臂21内端所连接的轴套在轴向被分为分离的两段311、312,它们共同连接在整体的左连接臂21上,所述右连接臂22内端所连接的轴套在轴向被分为分离的两段321、322,它们共同连接在整体的右连接臂22上。其它的实施方式都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铰链可以做得直径很小,有条件全部设置在柔性屏100的下方,而使得所应用的折叠屏移动终端既能厚度很薄,同时又能实现窄边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内侧”、“水平”、“端部”、“长度”、“外端”、“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用语“第一”、“第二”也仅为说明时的简洁而采用,并不是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Claims (10)

1.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包括平行的第一轴和第二轴、左连接臂和右连接臂、弹性元件,左连接臂和右连接臂分别通过轴套与第一轴和第二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臂和/或右连接臂在轴向被设为分离的两部分,所连接的轴套在轴向也被设为分离的两段,轴套的两段的相近端之间具有间隔而在间隔中设置相对于所述轴套不转的摩擦部件,轴套两段的相近端设置摩擦配合结构,与摩擦部件之间分别形成摩擦配合副并由弹性部件压紧,轴套两段的相反端设置凸轮,所述扭力机构设置前凸轮和后凸轮,所述前凸轮和后凸轮分别和所述相反端设置的凸轮配合并由弹性元件压紧,所述前凸轮和后凸轮分别相对于所述相反端设置的凸轮为不转凸轮,在折叠屏移动终端从闭合打开到悬停角度,凸轮配合为压缩弹性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部件套在轴上,所述摩擦部件与轴滑动配合,能在轴向上位移,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在扭力机构的一端设置限位部件,所述弹性元件套在轴上,将前凸轮、轴套的两段、后凸轮以及摩擦部件向限位部件方向一起压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分别为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转动的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其特征在于轴套两段的相反端设置的凸轮与所属轴套段为分离的独立零件,并通过连接结构与相应轴套段的相应端连接,所述相反端设置的凸轮的硬度比选择臂的硬度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采用焊接连接,且还设置键槽配合周向定位;或者采用设置插接段并通过插接段过盈配合,且在插接段还设置键槽配合周向定位;或者采用端面花键配合并由所述弹性元件压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其特征在于左侧轴套的两段中其中一个和右侧轴套的两段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齿轮,两个齿轮之间啮合连接,或通过齿轮组连接,实现同步反向转动。
7.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包括平行的第一轴和第二轴、左连接臂和右连接臂、弹性元件,左连接臂和右连接臂分别通过轴套与第一轴和第二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臂和/或右连接臂的轴套在轴向被分为分离的两段,并通过所属的连接臂连成为整体部件,
轴套的两段的相近端之间具有间隔而在间隔中设置相对于所述轴套不转的摩擦部件,轴套两段的相近端设置摩擦配合结构,与摩擦部件之间分别形成摩擦配合副并由弹性部件压紧,轴套两段的相反端设置凸轮,所述扭力机构设置前凸轮和后凸轮,所述前凸轮和后凸轮分别和所述相反端设置的凸轮配合并由弹性元件压紧,所述前凸轮和后凸轮分别相对于所述相反端设置的凸轮为不转凸轮,在折叠屏移动终端从闭合打开到悬停角度,凸轮配合为压缩弹性元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部件套在轴上,所述摩擦部件与轴滑动配合,能在轴向上位移,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的端部设置限位部件,所述弹性元件套在轴上,将前凸轮、轴套的两段、后凸轮以及摩擦部件向限位部件方向压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其特征在于轴套两段的相反端设置的凸轮与所属轴套段为分离的独立零件,并通过连接结构与相应轴套段的相应端连接,所述相反端设置的凸轮的硬度比选择臂的硬度高。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采用焊接连接,且还设置键槽配合周向定位;或者采用设置插接段并通过插接段过盈配合,且在插接段还设置键槽配合周向定位;或者采用端面花键配合并由所述弹性元件压紧。
CN202222425341.6U 2022-09-13 2022-09-13 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 Active CN2185099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25341.6U CN218509946U (zh) 2022-09-13 2022-09-13 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25341.6U CN218509946U (zh) 2022-09-13 2022-09-13 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09946U true CN218509946U (zh) 2023-02-21

Family

ID=85211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25341.6U Active CN218509946U (zh) 2022-09-13 2022-09-13 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099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92196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EP3635508B1 (en) Hinged device
CN102032265B (zh) 铰链结构及应用该铰链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13890910B (zh) 同步机构和折叠终端
CN207005077U (zh) 运用于移动终端上的双轴铰链机构及移动终端
CN210122988U (zh) 内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及内柔性屏移动终端
WO2022206537A1 (zh) 铰链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8509946U (zh) 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
CN218625037U (zh) 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多摩擦面扭力机构
CN108843127B (zh) 一种带指纹识别功能的执手机构
CN112738308B (zh) 折叠机构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CN212407298U (zh) 一种外柔性屏终端的铰链
CN101737421A (zh) 铰链机构及应用该铰链机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15861282U (zh) 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阻尼铰链
CN217842350U (zh) 双向开合分段扭力摩擦转轴机构
CN217682779U (zh) 同轴反转连接机构
CN216241805U (zh) 转轴组件、保护套及移动电子设备
CN111935942B (zh) 可多角度旋转的智能设备
CN110953240B (zh) 一种适合单手操作的枢纽器
CN212377100U (zh) 双屏枢纽器
CN209804469U (zh) 一种柔性连接的双向离合马达
CN114738370A (zh) 折叠设备转动组件及折叠设备
CN220523049U (zh) 一种提高支撑效果的柔性屏移动终端铰链
CN216158096U (zh) 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铰链
CN217061309U (zh) 内折式转轴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