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98477U - 紧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紧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98477U
CN218498477U CN202221150308.0U CN202221150308U CN218498477U CN 218498477 U CN218498477 U CN 218498477U CN 202221150308 U CN202221150308 U CN 202221150308U CN 218498477 U CN218498477 U CN 218498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crew hole
side screw
cable
fast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5030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采女贵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98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984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装配时的可操作性得以提升,且使连接器与PCU等设备紧固的紧固结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新型提供一种紧固结构,其使连接器(61)与设备(50)紧固,连接器(61)具有连接器侧螺孔(602),设备(50)具有直径比连接器侧螺孔(602)大的设备侧螺孔(502),所述紧固结构具有紧固螺栓(65),所述紧固螺栓(65)具有能够与连接器侧螺孔(602)螺合的直径,且所述紧固螺栓(65)从设备(50)通过设备侧螺孔(502),与连接器侧螺孔(602)螺合而使连接器(61)与设备(50)紧固。

Description

紧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新型涉及一种紧固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借助马达的驱动力行驶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电动车辆(例如,专利文献1)。电动车辆借由将所搭载的蓄电池的电力传递给马达,来驱动马达,从而行驶。马达借由由动力控制单元(Power Control Unit,PCU) 恰当地控制供给至马达的电力,来恰当地进行驱动,以使电动车辆行驶。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010270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电动车辆中,有时采用以下构造:蓄电池配置于车辆的后部,而PCU 配置于车辆的前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缩短电连接蓄电池与PCU的电缆,考虑配置为以下方式的构造:将设置于电缆的端部的连接器与设置于PCU的后部的PCU侧的连接器电连接。
但是,如果将连接器配置于PCU的后部,则需要考虑防止在车辆碰撞时 (事故时),电连接于连接器的电缆被配置于PCU的后方的前围板及PCU压坏,因此,需要以电缆从连接于PCU侧的连接器的电缆侧的连接器起向下方延伸的方式进行配置,来采取碰撞时对策。
但是,此情况下,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连接器与前围板的距离短而空间少,因此,必须将电缆侧的连接器从PCU侧的连接器的下侧朝向上方进行连接,因此要求装配时的可操作性提升。
本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时的可操作性得以提升,且使连接器与PCU等设备紧固的紧固结构。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新型提供一种紧固结构,其使连接器(例如,后述的电缆侧连接器61)与设备(例如,后述的PCU 50)紧固,前述连接器具有连接器侧螺孔(例如,后述的连接器侧螺孔602),前述设备具有直径比前述连接器侧螺孔大的设备侧螺孔(例如,后述的设备侧螺孔502),所述紧固结构具有紧固螺栓(例如,后述的紧固螺栓65),所述紧固螺栓具有能够与前述连接器侧螺孔螺合的直径,且所述紧固螺栓从前述设备通过前述设备侧螺孔,与前述连接器侧螺孔螺合而使前述连接器与前述设备紧固。
根据本新型,由于设备具有直径比连接器侧螺孔大的设备侧螺孔,因此,借由使紧固螺栓不与设备侧螺孔螺合而与连接器侧螺孔螺合,可以使连接器与设备紧固。因此,可以形成与从车辆上侧进行的组装相对应的连接器,且,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形成连接器相对于设备的脱离结构,因此能够降低成本,能够形成装配时的可操作性得以提升的紧固结构。
并且,紧固结构具有推压螺栓(例如,后述的推压螺栓55),所述推压螺栓不能插入至前述连接器侧螺孔而能够与前述设备侧螺孔螺合,且,在从前述设备上拆卸前述连接器时,借由将所述推压螺栓与前述设备侧螺孔螺合而能够将前述连接器推出而拆卸。
因此,借由使推压螺栓与设备侧螺孔螺合,能够将连接器从设备上推出而拆卸。由此,能够从设备侧将连接器从设备上拆卸,能够形成装配时将连接器从设备上拆卸时的可操作性得以提升的紧固结构。
另外,本新型提供一种紧固结构,其使连接器(例如,后述的电缆侧连接器61)与设备(例如,后述的PCU 50)紧固,所述紧固结构具有固定于前述连接器的紧固螺栓(例如,后述的紧固螺栓65A),前述设备具有:通孔(例如,后述的通孔504A),直径比前述紧固螺栓大;设备侧螺孔(例如,后述的设备侧螺孔502A),直径比前述通孔大;及,螺母(例如,后述的螺母67A),外径比前述通孔大并且外径比前述设备侧螺孔小;前述紧固螺栓通过前述通孔并与配置于前述设备侧螺孔中的前述螺母螺合,从而使前述连接器与前述设备紧固。
根据本新型,由于可以将紧固螺栓固定于连接器,因此可以形成在连接器中装入紧固螺栓的构造。因此,不再需要在作业者用手按着连接器的状态下组装连接器,能够形成装配可操作性得以提升的紧固结构。
并且,紧固结构具有推压螺栓(例如,后述的推压螺栓55A),所述推压螺栓不能插入至前述通孔而能够与前述设备侧螺孔螺合,且,在从前述设备上拆卸前述连接器时,借由将所述推压螺栓与前述设备侧螺孔螺合而能够将前述连接器推出而拆卸。
因此,借由使推压螺栓与设备侧螺孔螺合,能够将连接器从设备上推出而拆卸。由此,能够从设备侧将连接器从设备上拆卸,能够形成装配时将连接器从设备上拆卸时的可操作性得以提升的紧固结构。
(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新型,可以提供一种装配时的可操作性得以提升,且使连接器与 PCU等设备紧固的紧固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绘示设置有本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紧固结构的车辆的前部的发动机舱的说明图。
图2是绘示本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紧固结构的设备侧连接器、PCU、直流(DirectCurrent,DC)电缆、行驶马达及变速器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3是绘示设置有本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紧固结构的车辆的前部的发动机舱中的、行驶马达、变速器、PCU及前围板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4是绘示本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紧固结构中紧固设备侧连接器与电缆侧连接器前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5是绘示本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紧固结构中紧固设备侧连接器与电缆侧连接器后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6是绘示本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紧固结构中在紧固设备侧连接器与电缆侧连接器后,取下紧固螺栓,而螺合有推压螺栓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7是绘示本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紧固结构中推压螺栓正在推出电缆侧连接器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8是绘示本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紧固结构中紧固设备侧连接器与电缆侧连接器前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9是绘示本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紧固结构中紧固设备侧连接器与电缆侧连接器后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0是绘示本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紧固结构中在紧固设备侧连接器与电缆侧连接器后,取下紧固螺栓,而螺合推压螺栓前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1是绘示本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紧固结构中推压螺栓正在推出电缆侧连接器的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本新型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来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绘示车辆的前部的发动机舱的说明图。图2是绘示设备侧连接器51、PCU 50、DC电缆60、行驶马达30及变速器40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3是绘示车辆的前部的发动机舱中的、行驶马达30、变速器40、PCU 50及前围板12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在各图中,箭头Fr表示车身前方向,箭头Rr表示车身后方向,箭头Up 表示车身上方向,箭头L表示车宽方向左方向,箭头R表示车宽方向右方向。此外,在各图中,为了方便说明,适当省略零件的图示。
如图1所示,具有车辆的发动机舱的车身前部10具有左右一对前侧车架 (frontside frame)11等。左右一对前侧车架11分别以朝向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于车宽方向的左右。这些左右一对前侧车架11分别经由设置于前侧车架11的前端的未图示的保险杠横梁托架(bumper beam bracket),连接于未图示的保险杠横梁的左右后部。
在前侧车架11的后方设置有前围板12,所述前围板12以朝向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而将发动机舱与车厢划分为前与后。在前围板12的前侧,设置有发动机20、行驶马达30及变速器40、以及作为电力控制装置的动力控制单元 (以下,称为“PCU”)50。发动机20与行驶马达30及变速器40悬架于前侧车架11。如图2、图3所示,PCU 50配置于行驶马达30及变速器40的上方。
发动机20基于来自未图示的发动机电子控制装置的指令进行驱动。行驶马达30利用经由PCU 50从未图示的高压蓄电池供给的电力产生驱动力,并利用驱动力经由变速器40使未图示的车轮旋转。行驶马达30使借由进行再生而生成的电力通过配置于PCU 50的设备侧连接器51、电缆侧连接器61及DC 电缆60,而输出至配置于车辆的后部的未图示的高压蓄电池等。
接下来,针对紧固结构的细节进行说明。图4是绘示紧固结构中紧固设备侧连接器51与电缆侧连接器61前的状态的剖面图。图5是绘示紧固结构中紧固设备侧连接器51与电缆侧连接器61后的状态的剖面图。图6是绘示紧固结构中在紧固设备侧连接器51与电缆侧连接器61后,取下紧固螺栓65,而螺合有推压螺栓55的状态的剖面图。图7是绘示紧固结构中推压螺栓55正在推出电缆侧连接器61的状态的剖面图。
紧固结构是用于紧固电缆侧连接器61(参照图4等)与设备侧连接器51 的紧固结构,所述电缆侧连接器61设置于供给来自未图示的高压蓄电池的电力的DC电缆60的端部,所述设备侧连接器51设置于作为设备的PCU 50的后侧。
如图4等所示,设备侧连接器51以设备侧连接器51的端子部分朝向车辆的下方向,更具体而言是斜后侧下方向开口的方式,固定并支承于PCU 50的框体501。因此,电缆侧连接器61的端子部分构成为朝向车辆的上侧而插入至设备侧连接器51的端子部分,而端子彼此电连接。
在与固定有设备侧连接器51的框体501的部分邻接的部分,形成有与设备侧连接器51的轴心方向平行地贯通框体501的贯通孔即设备侧螺孔502。
电缆侧连接器61被保持为由连接器框体601围绕。连接器框体601的一部分具有与形成有设备侧螺孔502的框体501的部分平行地延伸的被紧固部 603,在被紧固部603形成有与电缆侧连接器61的轴心方向平行地贯通被紧固部603的贯通孔即连接器侧螺孔602。
设备侧螺孔502的直径比连接器侧螺孔602大。如后所述,在将电缆侧连接器61的端子部分插入至设备侧连接器51的端子部分,将端子彼此进行了电连接时,设备侧螺孔502与连接器侧螺孔602具有同轴配置的位置关系。
在连接器侧螺孔602中螺合紧固螺栓65,所述紧固螺栓65具有在向针对 PCU 50的电缆侧连接器61紧固时,能够与连接器侧螺孔602螺合的直径。由于紧固螺栓65的直径比设备侧螺孔502的直径小,因此,在紧固螺栓65被插入至设备侧螺孔502时,成为未螺合的状态。在直径比连接器侧螺孔602大的设备侧螺孔502中螺合推压螺栓55(参照图6等),所述推压螺栓55具有在将电缆侧连接器61从设备侧连接器51上拆卸时,能够与设备侧螺孔502螺合且不能插入至连接器侧螺孔602的直径。
接下来,针对电缆侧连接器61向PCU 50的设备侧连接器51的紧固进行说明。
首先,使电缆侧连接器61如图4中箭头A所示,从设备侧连接器51的下侧接近设备侧连接器51,并且,使被紧固部603从框体501的下侧不断接近框体501。然后,将电缆侧连接器61的端子部分插入至设备侧连接器51的端子部分,将端子彼此电连接,并且,使被紧固部603抵接于框体501或者以接近框体501的状态与框体501相向。
接着,如图4中箭头B所示,将紧固螺栓65不断插入至设备侧螺孔502,并如图5所示,通过设备侧螺孔502而与连接器侧螺孔602螺合。由此,在设备侧连接器51的端子与电缆侧连接器61的端子电连接的状态下,将被紧固部 603紧固并固定于框体501。在被紧固部603被紧固于框体501时,由于紧固螺栓65的直径比设备侧螺孔502的直径小,因此,紧固螺栓65成为未螺合于设备侧螺孔502而是通过的状态。
接下来,针对紧固于PCU 50的设备侧连接器51的电缆侧连接器61的拆卸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5所示,从紧固螺栓65螺合于连接器侧螺孔602的状态,缓慢拆卸紧固螺栓65。接着,如图6中箭头C所示,将推压螺栓55不断与设备侧螺孔502螺合。
然后,当推压螺栓55被持续拧入而贯通设备侧螺孔502时,推压螺栓55 的前端部与被紧固部603抵接。然后,当进一步不断拧入推压螺栓55时,如图6中箭头D所示,推压螺栓55的前端部向下方不断推出被紧固部603,如图7所示,被紧固部603从框体501向框体501的下方分离。随之,相对于设备侧连接器51,电缆侧连接器61向设备侧连接器51的下方被推出而分离,设备侧连接器51的端子与电缆侧连接器61的端子的电连接被解除,而从设备侧连接器51上拆卸电缆侧连接器61。
根据本实施方式,起到以下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电缆侧连接器61与PCU 50紧固的紧固结构中的电缆侧连接器61具有连接器侧螺孔602,PCU 50具有直径比连接器侧螺孔602 大的设备侧螺孔502,所述紧固结构具有紧固螺栓65,所述紧固螺栓65具有能够与连接器侧螺孔602螺合的直径,且所述紧固螺栓65从PCU 50通过设备侧螺孔502,与连接器侧螺孔602螺合而使电缆侧连接器61与PCU 50紧固。
由此,由于PCU 50具有直径比连接器侧螺孔602大的设备侧螺孔502,因此,借由使紧固螺栓65不与设备侧螺孔502螺合而与连接器侧螺孔602螺合,可以使电缆侧连接器61与PCU 50紧固。因此,可以形成与从车辆上侧进行的组装相对应的电缆侧连接器61,且,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形成电缆侧连接器61相对于设备的脱离结构,因此能够降低成本,能够形成装配时的可操作性得以提升的紧固结构。
另外,紧固结构具有推压螺栓55,所述推压螺栓55不能插入至连接器侧螺孔602而能够与设备侧螺孔502螺合,且,在从PCU 50上拆卸电缆侧连接器61时,借由将所述推压螺栓55与设备侧螺孔502螺合而能够将电缆侧连接器61推出而拆卸。
由此,借由使推压螺栓55与设备侧螺孔502螺合,能够将电缆侧连接器 61从PCU50上推出而拆卸。由此,能够从相对于电缆侧连接器61位于上侧的PCU 50侧,将电缆侧连接器61从PCU 50上拆卸,能够形成装配时将电缆侧连接器61从PCU 50上拆卸时的可操作性得以提升的紧固结构。
接下来,针对本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紧固结构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紧固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下方面:紧固螺栓65A 固定于被紧固部603A、及在框体501A上形成有通孔504A。此外,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设备侧连接器及电缆侧连接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设备侧连接器51 及电缆侧连接器61相同,因此,在图8~图11中,省略图示,也省略说明。
图8是绘示紧固结构中紧固设备侧连接器51(参照图4等)与电缆侧连接器61(参照图4等)前的状态的剖面图。图9是绘示紧固结构中紧固设备侧连接器51与电缆侧连接器61后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0是绘示紧固结构中在紧固设备侧连接器51与电缆侧连接器61后,取下紧固螺栓65A,而螺合推压螺栓55A前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1是绘示紧固结构中推压螺栓55A正在推出电缆侧连接器61的状态的剖面图。
如图8等所示,在框体501A上形成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是设备侧螺孔 502A与通孔504A连接而构成。贯通孔的上侧的部分由能够螺合推压螺栓55A 的设备侧螺孔502A构成,贯通孔的下侧的部分由通孔504A构成。通孔504A 的直径比紧固螺栓65A大。
设备侧螺孔502A的直径比通孔504A大。如后所述,在将电缆侧连接器 61的端子部分插入至设备侧连接器51的端子部分,将端子彼此进行了电连接时,设备侧螺孔502A、通孔504A及连接器侧螺孔602A具有同轴配置的位置关系。
推压螺栓55A及与紧固螺栓65A螺合的螺母67A不能插入至通孔504A。螺母67A的外径比通孔504A大并且外径比设备侧螺孔502A小。因此,螺母 67A能够插入至设备侧螺孔502A。
在形成于被紧固部603A的连接器侧螺孔602A中,从下侧朝向上侧插入有紧固螺栓65A,紧固螺栓65A螺合于C型环66A的内周面的内螺纹,所述 C型环嵌合设置于在连接器侧螺孔602A的上侧开口的周围所形成的凹部。由此,紧固螺栓65A被固定于被紧固部603A。借由紧固螺栓65A与插入至设备侧螺孔502A的螺母67A螺合,电缆侧连接器61被紧固于PCU的设备侧连接器51。在被紧固部603A被紧固于框体501A时,由于紧固螺栓65A的直径比通孔504A的直径小,因此,紧固螺栓65A成为在不与形成通孔504A的框体 501A的部分接触的状态下通过的状态。
接下来,针对电缆侧连接器61向PCU的设备侧连接器51的紧固进行说明。
首先,使电缆侧连接器61(参照图4等)从设备侧连接器51(参照图4 等)的下侧接近设备侧连接器51,并且,使被紧固部603A从框体501A的下侧不断接近框体501A。另外,将螺母67A从设备侧螺孔502A的上侧的开口放入至设备侧螺孔502A内,配置于形成设备侧螺孔502A与通孔504A相连接的部分的框体501A的阶差的部分。
接着,将紧固螺栓65A不断插入至通孔504A。然后,将电缆侧连接器61 的端子部分插入至设备侧连接器51的端子部分,将端子彼此电连接。由此,电缆侧连接器61成为连接并支承于设备侧连接器51的状态。
在此状态下,进行紧固的作业者在不用手支承电缆侧连接器61的情况下,使螺母67A与紧固螺栓65A的前端部螺合。由此,紧固螺栓65A的前端通过通孔504A而与螺母67A螺合,由此位于设备侧螺孔502A内。由此,在设备侧连接器51的端子与电缆侧连接器61的端子电连接的状态下,将被紧固部603A紧固并固定于框体501A。
接下来,针对紧固于PCU 50的设备侧连接器51的电缆侧连接器61的拆卸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9所示,从紧固螺栓65A的前端部螺合于螺母67A的状态,缓慢拆卸螺母67A。接着,如图10中箭头E所示,将推压螺栓55A不断与设备侧螺孔502A螺合。
然后,当不断拧入推压螺栓55A时,推压螺栓55A的前端部与紧固螺栓 65A的前端部抵接。然后,当进一步不断拧入推压螺栓55A时,如图11所示,推压螺栓55A向下方不断推出紧固螺栓65A,被紧固部603A从框体501A向框体501A的下方分离。随之,相对于设备侧连接器51,电缆侧连接器61向设备侧连接器51的下方被推出而分离,设备侧连接器51的端子与电缆侧连接器61的端子的电连接被解除,而从设备侧连接器51上拆卸电缆侧连接器61。
根据本实施方式,起到以下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电缆侧连接器61与PCU 50紧固的紧固结构具有固定于电缆侧连接器61的紧固螺栓65A,PCU 50具有:通孔504A,直径比紧固螺栓65A大;设备侧螺孔502A,直径比通孔504A大;及,螺母67A,外径比通孔504A大并且外径比设备侧螺孔502A小;紧固螺栓65A通过通孔 504A并与配置于设备侧螺孔502A中的螺母67A螺合,从而使电缆侧连接器61与PCU 50紧固。
由此,可以将紧固螺栓65A固定于电缆侧连接器61,因此可以形成在电缆侧连接器61中装入紧固螺栓65A的构造,不再需要在用手按着电缆侧连接器61的状态下组装电缆侧连接器61,能够形成装配可操作性得以提升的紧固结构。
另外,紧固结构具有推压螺栓55A,所述推压螺栓55A不能插入至通孔 504A而能够与设备侧螺孔502A螺合,且,在从PCU 50上拆卸电缆侧连接器 61时,借由将所述推压螺栓55A与设备侧螺孔502A螺合而能够将电缆侧连接器61推出而拆卸。
由此,借由使推压螺栓55A与设备侧螺孔502A螺合,能够将电缆侧连接器61从PCU50上推出而拆卸。由此,能够从PCU 50侧将电缆侧连接器61 从PCU 50上拆卸,能够形成装配时将电缆侧连接器61从PCU 50上拆卸时的可操作性得以提升的紧固结构。
本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可以实现本新型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包含在本新型中。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备为PCU 50,但不限定于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缆侧连接器61位于设备侧连接器51的下侧,但不限定于此构造,例如也可以是电缆侧连接器位于设备侧连接器的上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备侧螺孔502与连接器侧螺孔602具有同轴配置的位置关系,设备侧螺孔502A、通孔504A及连接器侧螺孔602A具有同轴配置的位置关系,但不限定于此构造。例如,只要紧固螺栓65能够插入至设备侧螺孔502即可,另外,只要紧固螺栓65A能够插入至通孔504A及设备侧螺孔502A即可。
附图标记
50:PCU(设备)
55、55A:推压螺栓
61:电缆侧连接器(连接器)
65、65A:紧固螺栓
67A:螺母
502、502A:设备侧螺孔
504A:通孔
602:连接器侧螺孔

Claims (4)

1.一种紧固结构,其特征是,使连接器与设备紧固,
前述连接器具有连接器侧螺孔,
前述设备具有直径比前述连接器侧螺孔大的设备侧螺孔,
所述紧固结构具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具有能够与前述连接器侧螺孔螺合的直径,且所述紧固螺栓从前述设备通过前述设备侧螺孔,与前述连接器侧螺孔螺合而使前述连接器与前述设备紧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结构,其特征是,其具有推压螺栓,所述推压螺栓不能插入至前述连接器侧螺孔而能够与前述设备侧螺孔螺合,且,在从前述设备上拆卸前述连接器时,借由将所述推压螺栓与前述设备侧螺孔螺合而能够将前述连接器推出而拆卸。
3.一种紧固结构,其特征是,使连接器与设备紧固,
所述紧固结构具有固定于前述连接器的紧固螺栓,
前述设备具有:
通孔,直径比前述紧固螺栓大;
设备侧螺孔,直径比前述通孔大;及,
螺母,外径比前述通孔大并且外径比前述设备侧螺孔小;
前述紧固螺栓通过前述通孔并与配置于前述设备侧螺孔中的前述螺母螺合,从而使前述连接器与前述设备紧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固结构,其特征是,其具有推压螺栓,所述推压螺栓不能插入至前述通孔而能够与前述设备侧螺孔螺合,且,在从前述设备上拆卸前述连接器时,借由将所述推压螺栓与前述设备侧螺孔螺合而能够将前述连接器推出而拆卸。
CN202221150308.0U 2021-05-14 2022-05-13 紧固结构 Active CN21849847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82441A JP7288002B2 (ja) 2021-05-14 2021-05-14 締結構造
JP2021-082441 2021-05-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98477U true CN218498477U (zh) 2023-02-17

Family

ID=84145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50308.0U Active CN218498477U (zh) 2021-05-14 2022-05-13 紧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288002B2 (zh)
CN (1) CN218498477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28406U (zh) * 1985-01-30 1986-08-12
JPH0718152Y2 (ja) * 1987-05-27 1995-04-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ヒータの取付け構造
JPH0752351Y2 (ja) * 1987-06-22 1995-11-29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パン離脱構造
JP2603263Y2 (ja) * 1992-03-31 2000-03-06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プレイスネジ構造
JPH08133028A (ja) * 1994-11-08 1996-05-28 Toyota Motor Corp 制動装置用回転体の固定構造
JP2006092776A (ja) 2004-09-21 2006-04-06 Yazaki Corp 機器接続用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88002B2 (ja) 2023-06-06
JP2022175763A (ja) 2022-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10020B2 (en) Interlock device for high-voltage apparatus
US9073426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US7508097B2 (en) High-voltage equipment housing and high-voltage connector
US8928279B2 (en) Electric vehicle structure
US20130058011A1 (en) Device for distributing high-voltage power for vehicle
CN109866707B (zh) 电气设备的车载构造
CN218498477U (zh) 紧固结构
JP2007124813A (ja) 電源装置
US11437883B2 (en) Drive unit
CN216659590U (zh) 紧固结构及电力转换器
JP6885307B2 (ja) 電力変換装置の車載構造
CN217445611U (zh) 紧固结构和电源转换器
CN213473022U (zh) 一种电控多合一控制系统及新能源汽车
CN111211282B (zh) 电池、电池的导电线的连接方法及导电线的拆除方法
TWI835559B (zh) 高壓電纜連接構造
CN116544722A (zh) 紧固结构
EP4234297A1 (en) High-voltage cable connection structure
JP7211295B2 (ja) インターロックシステム
US20230020011A1 (en) Vehicle
JP2005294215A (ja) インタロック装置
JP2022076289A (ja) 電力変換器
CN113752859A (zh) 混合动力模块和增程式电动汽车
US20240157829A1 (en) Charging system
US20150274493A1 (en) Vehicle with winch
CN118024905A (zh) 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