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92376U -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92376U
CN218492376U CN202222449283.0U CN202222449283U CN218492376U CN 218492376 U CN218492376 U CN 218492376U CN 202222449283 U CN202222449283 U CN 202222449283U CN 218492376 U CN218492376 U CN 218492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ultra
high performance
bearing end
performance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4928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阳
唐德兵
侯键频
廖叙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hina Structure Residential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hina Structure Residential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hina Structure Residential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hina Structure Residential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4928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92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92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923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包括承力端、阻力端和醒目部;所述醒目部设置在承力端外侧,所述承力端与所述阻力端相互垂直设置,所述承力端的端部与所述阻力端的端部连接设置;所述承力端与所述阻力端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厚度不小于承力端和阻力端的厚度;本方案在安装时,将阻力端预埋在底下,承力端突出地表设置,形成对于公交站台防护的防撞柱,阻力端的安装方向沿马路面安装,通过防撞柱对车辆进行强制隔离,同时在承力端受到冲撞时,冲撞车辆的自身一部分重量会施加在阻力端上,从而增加承力端的耐冲击强度,使整体防撞柱的耐冲击强度更大,同时更加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领域,尤其是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
背景技术
随着公共交通安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装置被应用于公共交通安全事业。
公交车站台防撞柱是为了防止车辆在异常情况对公交车站台进行冲撞,对候车人员进行保护的一种强制性措施。
现有的防撞柱都是钢柱,其生产制备成本较高,而且在钢柱表面油漆损伤后,内部的金属会在长时间的日晒雨淋后会发生腐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交车站台防撞柱的推广和应用,同时现有技术中的防撞柱大多数采用涂刷黑黄油漆进行醒目,或者粘贴反光带进行反光醒目;在夜间或者没有灯光的情况下,行人还是容易存在误碰撞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柱生产制备成本较高,容易发生腐蚀,且在夜间或者没有灯光的情况下,行人容易存在误碰撞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包括承力端、阻力端和醒目部;所述醒目部设置在承力端外侧,所述承力端与所述阻力端相互垂直设置,所述承力端的端部与所述阻力端的端部连接设置。
基于上述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的结构所述承力端与所述阻力端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厚度不小于承力端和阻力端的厚度。
基于上述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的结构所述醒目部为荧光石层,所述荧光石层沿承力端的外表面均匀设置,
基于上述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的结构所述阻力端远离承力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突刺层,所述突刺层外围设置由于一圈防护板,所述突刺层中的突刺斜向设置。
基于上述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的结构所述防护板的高度不小于突刺层的高度,使防护板能够包裹住突刺层。
基于上述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的结构所述承力端为柱状结构,所述阻力端为与承力端相适配的柱状结构。
基于上述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的结构所述承力端为柱状结构,所述阻力端为板状结构,所述承力端设在阻力端板状结构的一端,
基于上述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的结构,所述阻力端下部设置有突刺端。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案在安装时,将阻力端预埋在底下,承力端突出地表设置,形成对于公交站台防护的防撞柱,阻力端的安装方向沿马路面安装,通过防撞柱对车辆进行强制隔离,同时在承力端受到冲撞时,冲撞车辆的自身一部分重量会施加在阻力端上,从而增加承力端的耐冲击强度,使整体防撞柱的耐冲击强度更大,同时更加节省成本。
2、本方案中通过荧光石层不仅可以对承力端进行美化,减少等车时的焦虑,同时也可在白天吸光之后,夜间进行发光,提升了防撞柱在夜间的警示效果,也能够有效的避免行人误碰撞。
3、本方案中可以对整体防撞柱进行预制和装配,相比于钢件而言,制备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美观的更好,同时耐冲击性能更强,适合大范围内进行推开和应用,极大的提升了公共交通安全。
4、本方案地上部分采用了荧光石作为骨料,使得整个防撞柱更加美观、而且夜间能有荧光效果,容易被看见,安全性能也得到了提升。由于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优于钢结构,而且重量更加轻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承力端;2、阻力端;3、醒目部;4、加强部;5、突刺端;21、突刺层;22、防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多个该特征。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其至少包括但不限于承力端1、阻力端2和醒目部3,醒目部3设置在承力端1外侧,承力端1与阻力端2相互垂直设置,承力端1的端部与阻力端2的端部连接设置。
基于上述结构,在安装时,将阻力端2预埋在底下,承力端1突出地表设置,形成对于公交站台防护的防撞柱,阻力端2的安装方向沿马路面安装,通过防撞柱对车辆进行强制隔离,同时在承力端1受到冲撞时,冲撞车辆的自身一部分重量会施加在阻力端2上,从而增加承力端1的耐冲击强度,使整体防撞柱的耐冲击强度更大,同时更加节省成本。
作为示例的,承力端1与阻力端2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部4,加强部4的厚度不小于承力端1和阻力端2的厚度,通过加强部4强化了连接处的连接强度,使整体装置的稳定性能更好,也能够应对更强的冲撞。
作为示例的,醒目部3为荧光石层,荧光石层沿承力端1的外表面均匀设置,通过荧光石层不仅可以对承力端1进行美化,减少等车时的焦虑,同时也可在白天吸光之后,夜间进行发光,提升了防撞柱在夜间的警示效果,也能够有效的避免行人误碰撞。
荧光石是一种人工所制造出来的可发光石头,也称人造发光碎石,是利用稀土元素激活的碱土铝酸盐、硅酸盐等的高科技自发光产品。
荧光石白天吸收各种可见光10~20分钟后,即可在夜暗处持续发光12小时以上,其发光亮度和持续时间是传统ZnS夜光材料的30~50倍,并可无限次循环使用,无放射性,对人体无毒无害。利用新型光致蓄光型自发光材料的本身特点,结合最新的人造玉石生产工艺生产出来的夜光碎石具有天然石材的硬度和外观特征,同时没有了天然石材的放射性危害,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室内外装饰,园林设计等领域。
作为示例的,阻力端2远离承力端1的端面上设置有突刺层21,突刺层21外围设置由于一圈防护板22,突刺层21中的突刺斜向设置。
基于上述结构,在阻力端2预埋后突刺层21与土壤接触,在受到冲击时斜向的突刺层21会紧密与土壤接触,相比于平面层具有更强的抓持力度,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加整体的耐冲击力度,防护板22可与对突刺层21进行保护,防止突刺层21受到损伤。
作为示例的,防护板22的高度不小于突刺层21的高度,使防护板22能够更好的对突刺层21件包裹,在运输防撞柱时,可以有效的减少运送过程中的损伤。
本实施中,承力端1为柱状结构,阻力端2为与承力端1相适配的柱状结构,如此可以方便进行安装和运输。
通过本方案,可以对整体防撞柱进行预制和装配,相比于钢件而言,制备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美观的更好,同时耐冲击性能更强,适合大范围内进行推开和应用,极大的提升了公共交通安全。
本方案整体采用UHPC也就是超高性能混凝土,28d强度能达到180Mpa,抗折强度40MPa以上。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1,本实施中,承力端1为柱状结构,阻力端2为板状结构,承力端1设在阻力端2板状结构的一端,通过板状的阻力端2能够使之域地表土壤有更多的接触面积,同时在受到冲撞时,车辆会有更多的重量施加在阻力端2上,可以进一步增加防撞柱的耐冲击强度。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1或实施例2,阻力端2下部可以设置有突刺端5,突刺端5能够将整体刺入底下,保证整体的稳固强度,根据不同的地形来选择不同的结构,使本方案有更多的应用场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力端、阻力端和醒目部;所述醒目部设置在承力端外侧,所述承力端与所述阻力端相互垂直设置,所述承力端的端部与所述阻力端的端部连接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端与所述阻力端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厚度不小于承力端和阻力端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醒目部为荧光石层,所述荧光石层沿承力端的外表面均匀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端远离承力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突刺层,所述突刺层外围设置由于一圈防护板,所述突刺层中的突刺斜向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的高度不小于突刺层的高度,使防护板能够包裹住突刺层。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端为柱状结构,所述阻力端为与承力端相适配的柱状结构。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端为柱状结构,所述阻力端为板状结构,所述承力端设在阻力端板状结构的一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端下部设置有突刺端。
CN202222449283.0U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 Active CN218492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49283.0U CN218492376U (zh)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49283.0U CN218492376U (zh)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92376U true CN218492376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90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49283.0U Active CN218492376U (zh)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923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97355U (zh) 一种耐酸碱的抗撞击的反光金属路桩
CN218492376U (zh)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防撞柱
CN202064678U (zh) 一种新型电杆
CN205558431U (zh) 一种城镇建设用安全防护型电线杆
CN201416157Y (zh) 夜光防护栏
KR100969810B1 (ko) 트러스 구조의 완충부를 구비한 차량안전 방호책
CN210621560U (zh) 一种道路隔离系统
CN106758803A (zh) 一种多功能防撞护栏及其施工方法
CN214530349U (zh) 一种能够防撞和快速修复的闪光定位路桩
CN212426821U (zh) 一种路面发光诱导警示交通标识
CN214089616U (zh) 一种市政道路施工用防护栏
CN201485798U (zh) 组合式太阳能发光突起标
KR102270935B1 (ko) 야광 경계석, 그를 구비하는 보도 시공 구조 및 방법
CN112695670A (zh) 一种能够防撞和快速修复的闪光定位路桩
CN216839111U (zh) 一种发光反光回弹路标
CN106284136A (zh) 一种移动式多功能市政绿化隔离护栏
CN207944386U (zh) 一种用于山区临河陡小空间公路的简易柔性防撞装置
GB2570158A (en) Anti-ram raid device
CN212561302U (zh) 一种市政用绿化隔离护栏
CN207452774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定位交通防撞桶
CN219410676U (zh) 一种防撞耐用式道路建设防护栏
CN212104330U (zh) 一种防撞型地上栓
CN217325137U (zh) 一种挡车柱
KR100828670B1 (ko) 폐석을 이용한 도로표지병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도로표지병
CN207295566U (zh) 一种交通反光防撞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