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87291U - 钢用铣刀 - Google Patents

钢用铣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87291U
CN218487291U CN202221762704.9U CN202221762704U CN218487291U CN 218487291 U CN218487291 U CN 218487291U CN 202221762704 U CN202221762704 U CN 202221762704U CN 218487291 U CN218487291 U CN 2184872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lling cutter
cutting
arc surface
cutter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6270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红光
范泠荷
侯中乾
曹学文
刘亮
徐纪鸿
马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bei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2176270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872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872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872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用铣刀,其包括刀柄,还包括设于刀柄上的与刀柄同轴布置的刀头,以及设于刀头端部的端刃部,刀头的外周设有四个呈螺旋状且旋向一致的切削刀刃,且端刃部具有与各切削刀刃一一对应设置的端齿刀刃;相邻的两个切削刀刃之间形成有排屑槽,并于对应相邻的两个切削刀刃的两个端齿刀刃2之间形成有与排屑槽连通的导屑槽。各导屑槽的槽前角不等分设置,且端齿刀刃包括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第一圆弧面的半径和第二圆弧面的半径不相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用铣刀,以可实现无振动高效率切削作业,而可提高切削作业的稳定性,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刚度,而可提高该铣刀的作业效率及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钢用铣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铣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用铣刀。
背景技术
铣刀是一种用于铣削加工的旋转刀具,其一般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主要用于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在铣削加工时,铣刀刀齿可以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
铣刀技术作为高速切削关键技术之一,在高速切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高速切削的工况下,因转速较高,铣刀会产生较大的离心惯性力,使刀刃发生径向位移,而导致加工时产生波动,不仅降低了铣刀的使用寿命,甚至还会发生崩刃的危险,对人员和设备产生危害。
现有技术中的钢用铣刀,在结构设计上还存在不足,无法避免因径向位移而产生波动和发生崩刃风险的问题,而影响切削作业的正常开展,以及效率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钢用铣刀,其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钢用铣刀,包括刀柄,还包括设于所述刀柄上的与所述刀柄同轴布置的刀头,以及设于所述刀头端部的端刃部,所述刀头的外周设有四个呈螺旋状且旋向一致的切削刀刃,且所述端刃部具有与各所述切削刀刃一一对应设置的端齿刀刃;相邻的两个所述切削刀刃之间形成有排屑槽,并于对应相邻的两个所述切削刀刃的两个所述端齿刀刃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排屑槽连通的导屑槽;各所述导屑槽的槽前角不等分设置,且所述端齿刀刃包括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一圆弧面的半径和所述第二圆弧面的半径不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端刃部还设有双蝶形角。
进一步的,所述蝶形角的角度为1.5°。
进一步的,各所述导屑槽的槽前角为30°~35°;和/或,所述第一圆弧面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圆弧面的半径。
进一步的,所述切削刀刃的径向前角为6°,和/或,所述切削刀刃的径向后角为10。
进一步的,所述刀头与所述刀柄和所述刀头的总长的比值为1~2:4。
进一步的,所述刀头的长度为12.5mm,所述刀柄和所述刀头的总长度为 50mm。
进一步的,各所述端齿刀刃环所述刀头轴线均匀间隔布置,且所述端齿刀刃的切削端与所述刀头的径向平行且间隔设置;和/或,所述刀头的外径尺寸与所述刀柄的外径尺寸相同;和/或,所述刀柄和所述刀头一体成型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端齿刀刃的切削端与所述刀头的径向的间距为 0.04~0.08mm。
进一步的,所述刀头的外径为4mm;和/或,所述刀头的芯厚为2.7mm;和/或,所述端齿刀刃的第一后角为6°;和/或,所述端齿刀刃的第二后角为 16°;和/或,所述端齿刀刃的前角为8°。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用铣刀,通过相邻的各端齿刀刃的夹角不等分设置,可实现高效率切削时使每个端齿刀刃的切削震动频率均不同,以可实现无振动高效率切削作业,而可提高切削作业的稳定性,同时,第一圆弧面的半径和第二圆弧面的半径不相等设置,还能够通过调节二者之间大小关系来提供较好的支撑作用,而使该铣刀具有较好的刚度,降低发生崩刃的风险,进而可提高该铣刀的作业效率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钢用铣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钢用铣刀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槽前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刀柄;2、刀头;201、切削刀刃;202、端齿刀刃;2021、第一圆弧面; 2022、第二圆弧面;
α1、切削刀刃的径向前角;α2、切削刀刃的径向后角;β1、端齿刀刃的第一后角;β2、端齿刀刃的第二后角;β3、端齿刀刃的前角;γ、蝶形角的角度;δ、槽前角;d、刀头的芯厚;D、刀头的外径;L、刀柄和刀头的总长; L1、刀头的长度;H、端齿刀刃的切削端与刀头的径向的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钢用铣刀,整体结构上,其包括刀柄1,还包括设于刀柄1上的与刀柄1同轴布置的刀头2,以及设于刀头2端部的端刃部,刀头2 的外周设有四个呈螺旋状且旋向一致的切削刀刃201,且端刃部具有与各切削刀刃201一一对应设置的端齿刀刃202。
相邻的两个切削刀刃201之间形成有排屑槽,并于对应相邻的两个切削刀刃201的两个端齿刀刃202之间形成有与排屑槽连通的导屑槽。各导屑槽的槽前角不等分设置,且端齿刀刃202包括第一圆弧面2021和第二圆弧面2022,第一圆弧面2021的半径和第二圆弧面2022的半径不相等。
此外,在具体实施时,上述导向槽和排屑槽通过P32圆弧成型砂轮进行开槽,而使该铣刀具有较大的容削空间,利于排屑效率的提升,保证排屑顺畅。
基于上述的整体介绍,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 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铣刀的各尺寸,其在具体实施时,各导屑槽的槽前角优选设置为30°~35°,切削刀刃201的径向前角α1优选设置为6°,切削刀刃201的径向后角α2优选设置为10°,同时,端齿刀刃202的第一后角β1 优选设置为6°,端齿刀刃202的第二后角β2优选设置为16°,端齿刀刃202 的前角β3优选设置为8°。
并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的刀头2与刀柄1和刀头2的总长的比值为 1~2:4,在具体实施时,刀头2的长度L1优选设置为12.5mm,刀柄1和刀头2 的总长度L优选设置为50mm。此外,本实施例的刀头2的外径D优选设置为 4mm,芯厚d优选设置为2.7mm。
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圆弧面2021的半径优选设置为小于第二圆弧面2022的半径,以可在切削作业时提供较好的支撑作用,而使该铣刀具有较好的刚度。同时,端刃部还优选设有双蝶形角,而蝶形角的角度γ优选设置为 1.5°,以可避免在直线下刀时发生崩刃,而可降低发生崩刃的风险。
同样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各端齿刀刃202环刀头2轴线均匀间隔布置,且端齿刀刃202的切削端与刀头2的径向平行且间隔设置,也即如图2所示,各端齿刀刃202沿刀头2径向均匀错位布置,且端齿刀刃202的切削端与刀头的径向的间距H为0.04~0.08mm,以避免在切削作业过程中因端面焊缝夹屑而导致切削孔底面被刮花,进而造成环形圈纹的缺陷。
另外,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刀头2的外径尺寸与刀柄1的外径尺寸相同,同时,刀柄1和刀头2一体成型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钢用铣刀,通过导屑槽的槽前角不等分设置,可实现高效率切削时使每个端齿刀刃202的切削震动频率均不同,以可实现无振动高效率切削作业,而可提高切削作业的稳定性,同时,第一圆弧面2021的半径和第二圆弧面2022的半径不相等设置,还能够通过调节二者之间大小关系来提供较好的支撑作用,而使该铣刀具有较好的刚度,降低发生崩刃的风险,进而可提高该铣刀的作业效率及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钢用铣刀,包括刀柄(1),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于所述刀柄(1)上的与所述刀柄(1)同轴布置的刀头(2),以及设于所述刀头(2)端部的端刃部,所述刀头(2)的外周设有四个呈螺旋状且旋向一致的切削刀刃(201),且所述端刃部具有与各所述切削刀刃(201)一一对应设置的端齿刀刃(202);
相邻的两个所述切削刀刃(201)之间形成有排屑槽,并于对应相邻的两个所述切削刀刃(201)的两个所述端齿刀刃(202)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排屑槽连通的导屑槽;
各所述导屑槽的槽前角不等分设置,且所述端齿刀刃(202)包括第一圆弧面(2021)和第二圆弧面(2022),所述第一圆弧面(2021)的半径和所述第二圆弧面(2022)的半径不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用铣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刃部设有双蝶形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用铣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蝶形角的角度为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用铣刀,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导屑槽的槽前角为30°~35°;和/或,所述第一圆弧面(2021)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圆弧面(2022)的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用铣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削刀刃(201)的径向前角为6°,和/或,所述切削刀刃(201)的径向后角为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用铣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头(2)与所述刀柄(1)和所述刀头(2)的总长的比值为1~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用铣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头(2)的长度为12.5mm,所述刀柄(1)和所述刀头(2)的总长度为5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用铣刀,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端齿刀刃(202)环所述刀头(2)轴线均匀间隔布置,且所述端齿刀刃(202)的切削端与所述刀头(2)的径向平行且间隔设置;和/或,
所述刀头(2)的外径尺寸与所述刀柄(1)的外径尺寸相同;和/或,
所述刀柄(1)和所述刀头(2)一体成型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用铣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齿刀刃(202)的切削端与所述刀头(2)的径向的间距为0.04~0.08m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钢用铣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头(2)的外径为4mm;和/或,所述刀头(2)的芯厚为2.7mm;和/或,所述端齿刀刃(202)的第一后角为6°;和/或,所述端齿刀刃(202)的第二后角为16°;和/或,所述端齿刀刃(202)的前角为8°。
CN202221762704.9U 2022-07-07 2022-07-07 钢用铣刀 Active CN2184872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62704.9U CN218487291U (zh) 2022-07-07 2022-07-07 钢用铣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62704.9U CN218487291U (zh) 2022-07-07 2022-07-07 钢用铣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87291U true CN218487291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85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62704.9U Active CN218487291U (zh) 2022-07-07 2022-07-07 钢用铣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872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25569B2 (ja) 正面フライスおよびその使用
JP2000005921A (ja) 高送りスローアウェイ式回転工具および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
JP4540764B2 (ja) 切削工具
CN218487291U (zh) 钢用铣刀
CN101628347A (zh) 汽轮机转子叶根圆弧槽粗铣刀
CN218487293U (zh) 铝用铣刀
CN218487292U (zh) 钛合金铣刀
CN210677074U (zh) 一种高速铣刀装置
CN206614076U (zh) 阶梯大切深面铣刀
CN220497865U (zh) 一种可提高寿命的预铣刀
CN217018768U (zh) 一种玉米粗铣刀
CN207577574U (zh) 一种改进型隔板套加工设备
CN219648789U (zh) 三刃pcd立铣刀
CN211966071U (zh) 一种可拆分的多段式玉米铣刀
CN216065725U (zh) 一种错齿成型t型刀
CN220006030U (zh) 一种组合粗镗刀
CN217290598U (zh) 一种焊片式金刚石立铣刀
CN213317942U (zh) 一种可转位螺旋立铣刀
CN215237904U (zh) 一种蜗壳双口加工高效复合镗刀
CN209532234U (zh) 一种5刃深沟铣刀
CN219402480U (zh) 立铣刀
CN210172623U (zh) 一种可高效加工和快速排屑的锯片铣刀
CN107008960A (zh) 阶梯大切深面铣刀
CN217861829U (zh) 一种轻切削清底平刀
CN216176981U (zh) 一种可换式铣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Hongguang

Inventor after: Chen Yibo

Inventor after: Liu Liang

Inventor after: Xu Jihong

Inventor after: Ma Chao

Inventor after: Fan Linghe

Inventor after: Li Jiayong

Inventor after: Liu Tianyu

Inventor after: Zhang Fengyu

Inventor after: Hou Zhongqian

Inventor after: Jin Chuanbin

Inventor after: Cao Xuewen

Inventor after: Zhang Pengyue

Inventor before: Wang Hongguang

Inventor before: Fan Linghe

Inventor before: Hou Zhongqian

Inventor before: Cao Xuewen

Inventor before: Liu Liang

Inventor before: Xu Jihong

Inventor before: Ma Chao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