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80037U - 一种锁扣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锁扣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80037U
CN218480037U CN202123047584.2U CN202123047584U CN218480037U CN 218480037 U CN218480037 U CN 218480037U CN 202123047584 U CN202123047584 U CN 202123047584U CN 218480037 U CN218480037 U CN 2184800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
catch
locking
latch
pivo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4758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桂华
何建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4758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800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800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800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锁扣组件。锁扣组件用于连接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包括第一锁持件和第二锁持件,第二锁持件用于固定连接第二部件,第一锁持件与第二锁持件可相互连接;第一锁持件包括锁持件本体、第一枢转件、第二枢转件;锁持件本体用于固定连接第一部件,第一枢转件铰接于锁持件本体,且可实现与锁持件本体扣接固定,第二枢转件铰接于第一枢转件,且可实现与第二锁持件扣接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锁持件和第二锁持件来提高装卸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锁扣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连接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锁扣组件。
背景技术
锁扣组件用于连接不同的部件使两者相对固定,其连接可靠性,拆卸便捷性均是其性能优劣的重要体现,现有锁扣组件在连接可靠性、拆装便捷性方面难以同时满足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扣组件,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锁扣组件,用于连接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包括第一锁持件和第二锁持件,所述第一锁持件用于固定连接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锁持件用于固定连接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锁持件与所述第二锁持件可相互连接;
所述第一锁持件包括锁持件本体、第一枢转件、第二枢转件;
所述锁持件本体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一枢转件铰接于所述锁持件本体,且可实现与所述锁持件本体扣接固定,所述第二枢转件铰接于所述第一枢转件,且可实现与所述第二锁持件扣接固定。
可选的,还包括挡位件,所述挡位件被设置为当所述第二枢转件未扣接固定于所述第二锁持件的状态下,所述挡位件限制所述第一枢转件与所述锁持件本体扣接固定。
可选的,所述挡位件相对于所述锁持件本体可移动设置,具有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
所述第二枢转件未扣接于所述第二锁持件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枢转件抵接,限制所述第一枢转件向与所述锁持件本体相扣接固定的方向旋转;
所述第二枢转件扣接于所述第二锁持件时,所述第二枢转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推动所述挡位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枢转件分离,解除对所述第一枢转件的限位。
可选的,所述锁持件本体具有安装槽,所述挡位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中。
可选的,所述安装槽中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对所述挡位件施加作用力,使所述挡位件始终具有向所述第二锁持件方向移动的趋势。
可选的,所述锁持件本体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槽成型于所述安装部内,所述安装部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于防止所述挡位件从所述安装槽中脱出。
可选的,所述第二锁持件具有卡槽,所述第二枢转件上设置有卡扣部,所述第二枢转件通过所述卡扣部与所述卡槽相配合与所述第二锁持件卡接固定。
可选的,所述第二锁持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挡位件穿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卡槽中以实现与所述卡扣部抵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枢转件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锁持件本体铰接,所述第二枢转件通过第二铰接轴与所述第一枢转件铰接,所述第一铰接轴与所述第二铰接轴相互平行,扣接状态下,所述第一铰接轴位于所述第二铰接轴与所述第二锁持件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枢转件上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一枢转件向扣合于所述锁持件本体的方向旋转。
可选的,所述限位凸台位于所述第一枢转件表面,且位于第一铰接轴与所述第二铰接轴之间。
可选的,所述锁持件本体上设置有铰接座,所述第一枢转件通过所述铰接座与所述锁持件本体铰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枢转件上铰接有锁固件,所述第一枢转件通过所述锁固件与所述锁持件本体相扣合,所述锁固件与所述第一枢转件铰接的轴上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对所述锁固件施加作用力使所述锁固件具有向与所述锁持件本体相扣合的方向运动的趋势。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锁扣组件,包括可相互连接的第一锁持件和第二锁持件,其中,第二锁持件用于固定连接第二部件,第一锁持件包括第一枢转件、第二枢转件和用于固定连接第一部件的锁持件本体。具体的,锁持件本体,第一枢转件铰接于锁持件本体,且可实现与锁持件本体扣接固定,第二枢转件铰接于第一枢转件,且可实现与第二锁持件扣接固定。也就是说,当第一枢转件向锁持件本体靠近转动时能够与锁持件本体扣接固定,第二枢转件向第二锁持件靠近转动时同样能够与第二锁持件扣接固定。由此可知,当第一枢转件与锁持件本体扣接固定且第二枢转件与第二锁持件扣接固定时,第一锁持件和第二锁持件实现相互连接,从而实现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固定连接。
特别地,为了避免出现第一枢转件与锁持件本体扣接固定但第二枢转件未与第二锁持件扣接固定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锁持件还包括挡位件,挡位件被设置为当第二枢转件未扣接固定于第二锁持件的状态下,挡位件限制第一枢转件与锁持件本体扣接固定。由此可以理解,只有当第二枢转件与第二锁持件扣接固定时,挡位件才会解除对第一枢转件与锁持件本体的连接限制,使得第一枢转件能够与锁持件本体扣接固定,实现第一锁持件和第二锁持件的相互连接。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锁扣组件通过第一锁持件和第二锁持件的可拆卸连接,可以快速地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进行安装和拆卸,提高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装卸效率;同时,通过设置挡位件来保证第一枢转件和锁持件本体以及第二枢转件与第二锁持件的扣接固定,提高了第一锁持件和第二锁持件的连接可靠性,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负载的拆卸不便以及连接可靠性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锁扣组件在扣合前的纵剖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锁扣组件在扣合前的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的锁扣组件在扣接后的纵剖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锁扣组件一个视角的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的锁扣组件另一个视角的爆炸图。
图中:
7、锁扣组件;71、第一锁持件;711、锁持件本体;7111、安装槽;7112、安装部;7113、限位板;7114、铰接座;
712、第一枢转件;7121、第一铰接轴;7122、限位凸台;
713、第二枢转件;7131、卡扣部;7132、第二铰接轴;
714、挡位件;7141、第一限位部;7142、第二限位部;
715、复位弹簧;716、锁固件;717、扭簧;
72、第二锁持件;721、卡槽;72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一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锁扣组件7,用于连接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包括第一锁持件71和第二锁持件72,第一锁持件71用于固定连接第一部件,第二锁持件72用于固定连接第二部件,第一锁持件71与第二锁持件72可相互连接。因此可以理解,第一锁持件71和第二锁持件72为可拆卸的连接结构,当第一锁持件71和第二锁持件72相互连接时,可以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固定连接;反之,当第一锁持件71和第二锁持件72分离时,则可以断开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连接。
具体的,第一锁持件71包括锁持件本体711、第一枢转件712和第二枢转件713。其中,锁持件本体711用于固定连接第一部件,第一枢转件712铰接于锁持件本体711,且可实现与锁持件本体711扣接固定,也就是说,第一枢转件 712可以相对锁持件本体711转动,当第一枢转件712向锁持件本体711靠近转动时,还能够与锁持件本体711扣接固定。同时,第二枢转件713铰接于第一枢转件712,且可实现与第二锁持件72扣接固定,第二枢转件713同样能够相对第一枢转件712转动,且第二枢转件713向第二锁持件72靠近转动时,也能够与第二锁持件72扣接固定。由此可知,当第一枢转件712与锁持件本体711 扣接固定且第二枢转件713与第二锁持件72扣接固定时,第一锁持件71和第二锁持件72实现相互连接,从而实现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固定连接。
特别地,为了避免出现第一枢转件712与锁持件本体711扣接固定但第二枢转件713未与第二锁持件72扣接固定的情况,本实施例的第一锁持件71还包括挡位件714,挡位件714被设置为当第二枢转件713未扣接固定于第二锁持件72的状态下,挡位件714限制第一枢转件712与锁持件本体711扣接固定(参考图1)。也就是说,只有当第二枢转件713与第二锁持件72扣接固定时,挡位件714才会解除对第一枢转件712与锁持件本体711的连接限制,使得第一枢转件712能够与锁持件本体711扣接固定(参考图3),实现第一锁持件71 和第二锁持件72的相互连接。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施例的锁扣组件7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需要固定连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时,先驱使第一枢转件712相对锁持件本体71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枢转件712上的第二枢转件713相对第二锁持件72转动。如图1所示,由于挡位件714的存在,在第二枢转件713未与第二锁持件72扣接固定时,第一枢转件712无法与锁持件本体711扣接固定,直至第二枢转件713继续被第一枢转件712带动转动并与第二锁持件72扣接固定时,挡位件714解除对第一枢转件712的限制,如图3所示,此时,将第一枢转件 712与锁持件本体711扣接固定,能够将第一锁持件71和第二锁持件72相互固定连接。由于第一部件与第一锁持件71固定连接,第二部件与第二锁持件72 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固定连接。
优选地,本方案通过第一锁持件71和第二锁持件72的可拆卸连接,可以快速地对负载进行安装和拆卸,提高了负载的装卸效率。同时,通过设置挡位件714来保证第一枢转件712和锁持件本体711以及第二枢转件713与第二锁持件72的扣接固定,提高了第一锁持件71和第二锁持件72的连接可靠性。
关于上述的第一锁持件71的优选结构,具体地,参照图4和图5,挡位件714相对于锁持件本体711可移动设置,具有第一限位部7141以及第二限位部 7142。
其中,当第二枢转件713未扣接于第二锁持件72时,第二限位部7142与第一枢转件712抵接(参考图1),进而限制第一枢转件712向与锁持件本体 711相扣接固定的方向旋转,以实现限制第一枢转件712与锁持件本体711的扣接固定。当第二枢转件713扣接于第二锁持件72时(参考图3),第二枢转件 713与第一限位部7141抵接,与第二锁持件72扣接的第二枢转件713能够推动挡位件714移动,使得第二限位部7142与第一枢转件712分离,以解除对第一枢转件712的限位,以此能够继续驱使第一枢转件712向与锁持件本体711相扣接固定的方向转动,实现第一锁持件71与锁持件本体711的扣接固定。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挡位件714的可靠移动,参照图3和图4,锁持件本体 711具有安装槽7111,挡位件714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槽7111中。当挡位件714 被第二枢转件713推动时,挡位件714可以沿着安装槽7111的槽壁延伸方向移动,由此可以快速解除对第一枢转件712的限位。
更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5,安装槽7111中设置有复位弹簧715,复位弹簧715对挡位件714施加作用力,使挡位件714始终具有向第二锁持件72方向移动的趋势。当第一枢转件712解除与锁持件本体711的扣接固定时,第二枢转件713也可以解除与第二锁持件72的扣接固定,此时第二枢转件713脱离第一限位部7141,使得挡位件714可以被复位弹簧715的弹力驱使向第二锁持件72移动,挡位件714的第二限位部7142恢复至限制第一枢转件712向与锁持件本体711相扣接固定的方向旋转的位置,可以继续限制第一枢转件712与锁持件本体711先于第二枢转件713与第二锁持件72的扣接固定。
更具体地,继续参照图1,锁持件本体711上设置有安装部7112,安装槽 7111成型于安装部7112内,安装部7112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板7113,本实施例的限位板7113用于防止挡位件714从安装槽7111中脱出,可以将挡位件714 限制在安装槽7111内移动。配合复位弹簧715的弹力驱使,当挡位件714未被第二枢转件713推动时,能够始终保持在抵接限位板7113的位置,以便于保持对第一枢转件712的限制且便于被第二枢转件713推动。
可选地,对于第二枢转件713与第二锁持件72的扣接固定实现,参照图2,第二锁持件72具有卡槽721,第二枢转件713上设置有卡扣部7131,当第二枢转件713相对第一枢转件712转动并向第二锁持件72靠近时,卡扣部7131可以设置于卡槽721内,第二枢转件713通过卡扣部7131与卡槽721的相互配合连接来实现与第二锁持件72的卡接固定。
优选地,参照图3和图5,第二锁持件72上设置有通孔722,通孔722能够容纳挡位件714。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固定连接前,可以通过挡位件714和通孔722的对位连接来调整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相对位置,保证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位置连接精确度。当需要将第二枢转件713与第二锁持件72扣接时,也就是将卡扣部7131与卡槽721扣接固定时,先将挡位件714穿过通孔722延伸至卡槽721中,能够实现挡位件714与卡扣部7131抵接,以便于卡扣部7131 将挡位件714推动。另外,通孔722与挡位件714的插接可以限制第一锁持件 71和第二锁持件72的移动,也能够提高锁扣组件7的连接可靠性。
另外,对于第一锁持件71中第一枢转件712、第二枢转件713和锁持件本体711之间的铰接结构,具体地,参照图4和图5,第一枢转件712通过第一铰接轴7121与锁持件本体711铰接,第二枢转件713通过第二铰接轴7132与第一枢转件712铰接。其中,第一铰接轴7121与第二铰接轴7132相互平行,在扣接状态下(参考图3),第一铰接轴7121位于第二铰接轴7132与第二锁持件 72之间,可以使第一枢转件712的转动半径与第二枢转件713的转动半径存在重叠的区域,利用该重叠区域作为第一枢转件712和第二枢转件713转动时的调整公差,便于第一枢转件712转动时能够拉紧第二枢转件713和第二锁持件 72的扣接。
优选地,对于挡位件714限制第一枢转件712转动的实现方式,参照图1 和图5,第一枢转件712上设置有限位凸台7122,当第二枢转件713未与第二锁持件72扣接固定时,也就是挡位件714未被第二枢转件713推动时,限位凸台7122与第二限位部7142抵接,从而限制第一枢转件712向扣合于锁持件本体711的方向旋转。若挡位件714被第二枢转件713推动后,则第二限位部7142 脱离限位凸台7122,使得第一枢转件712能够向扣合于锁持件本体711的方向旋转。
更优选地,限位凸台7122位于第一枢转件712表面,且位于第一铰接轴7121 与第二铰接轴7132之间,以便于第一枢转件712转动时能够直接与第二限位部 7142抵接。需要指出的是,限位凸台7122是位于第一铰接轴7121与第二铰接轴7132之间的第一枢转件712表面上的任一位置,并非是在二者的轴线连线上,只要在第一枢转件712相对锁持件本体711转动时限位凸台7122能够与挡位件 714的第二限位部7142抵接即可,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再一个优选地,参照图4,锁持件本体711上设置有铰接座7114,第一枢转件712通过铰接座7114与锁持件本体711铰接,通过铰接座7114的限位和支撑,可以提高第一枢转件712相对铰接座7114转动时的平稳性以及转动幅度。
另外,对于第一枢转件712与锁持件本体711的扣接实现方式,参考图1 和图5,第一枢转件712上铰接有锁固件716,第一枢转件712通过锁固件716 与锁持件本体711相扣合。即,在第一枢转件712向锁持件本体711转动靠近时,通过旋转锁固件716来扣合锁持件本体711,进而实现第一枢转件712与锁持件本体711的扣接固定。进一步地,锁固件716与第一枢转件712铰接的轴上设置有扭簧717,扭簧717对锁固件716施加作用力使锁固件716具有向与锁持件本体711相扣合的方向运动的趋势,以保持锁固件716锁定锁持件本体711。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扣组件7具有装卸效率高且连接可靠性高的优点。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申请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锁扣组件(7),用于连接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锁持件(71)和第二锁持件(72),所述第一锁持件(71)用于固定连接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锁持件(72)用于固定连接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锁持件(71)与所述第二锁持件(72)可相互连接;
所述第一锁持件(71)包括锁持件本体(711)、第一枢转件(712)、第二枢转件(713);
所述锁持件本体(711)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一枢转件(712)铰接于所述锁持件本体(711),且可实现与所述锁持件本体(711)扣接固定,所述第二枢转件(713)铰接于所述第一枢转件(712),且可实现与所述第二锁持件(72)扣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组件(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位件(714),所述挡位件(714)被设置为当所述第二枢转件(713)未扣接固定于所述第二锁持件(72)的状态下,所述挡位件(714)限制所述第一枢转件(712)与所述锁持件本体(711)扣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扣组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件(714)相对于所述锁持件本体(711)可移动设置,具有第一限位部(7141)以及第二限位部(7142);
所述第二枢转件(713)未扣接于所述第二锁持件(72)时,所述第二限位部(7142)与所述第一枢转件(712)抵接,限制所述第一枢转件(712)向与所述锁持件本体(711)相扣接固定的方向旋转;
所述第二枢转件(713)扣接于所述第二锁持件(72)时,所述第二枢转件(713)与所述第一限位部(7141)抵接,推动所述挡位件(714)移动以使所述第二限位部(7142)与所述第一枢转件(712)分离,解除对所述第一枢转件(712)的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扣组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持件本体(711)具有安装槽(7111),所述挡位件(714)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槽(7111)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扣组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7111)中设置有复位弹簧(715),所述复位弹簧(715)对所述挡位件(714)施加作用力,使所述挡位件(714)始终具有向所述第二锁持件(72)方向移动的趋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扣组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持件本体(711)上设置有安装部(7112),所述安装槽(7111)成型于所述安装部(7112)内,所述安装部(7112)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板(7113),所述限位板(7113)用于防止所述挡位件(714)从所述安装槽(7111)中脱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扣组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持件(72)具有卡槽(721),所述第二枢转件(713)上设置有卡扣部(7131),所述第二枢转件(713)通过所述卡扣部(7131)与所述卡槽(721)相配合与所述第二锁持件(72)卡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扣组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持件(72)上设置有通孔(722),所述挡位件(714)穿过所述通孔(722)延伸至所述卡槽(721)中以实现与所述卡扣部(7131)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扣组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转件(712)通过第一铰接轴(7121)与所述锁持件本体(711)铰接,所述第二枢转件(713)通过第二铰接轴(7132)与所述第一枢转件(712)铰接,所述第一铰接轴(7121)与所述第二铰接轴(7132)相互平行,扣接状态下,所述第一铰接轴(7121)位于所述第二铰接轴(7132)与所述第二锁持件(7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扣组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转件(712) 上设置有限位凸台(7122),所述限位凸台(7122)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7142)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一枢转件(712)向扣合于所述锁持件本体(711)的方向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锁扣组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台(7122)位于所述第一枢转件(712)表面,且位于第一铰接轴(7121)与所述第二铰接轴(7132)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扣组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持件本体(711)上设置有铰接座(7114),所述第一枢转件(712)通过所述铰接座(7114)与所述锁持件本体(711)铰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组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转件(712)上铰接有锁固件(716),所述第一枢转件(712)通过所述锁固件(716)与所述锁持件本体(711)相扣合,所述锁固件(716)与所述第一枢转件(712)铰接的轴上设置有扭簧(717),所述扭簧(717)对所述锁固件(716)施加作用力使所述锁固件(716)具有向与所述锁持件本体(711)相扣合的方向运动的趋势。
CN202123047584.2U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锁扣组件 Active CN2184800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47584.2U CN218480037U (zh)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锁扣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47584.2U CN218480037U (zh)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锁扣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80037U true CN218480037U (zh) 2023-02-14

Family

ID=85163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47584.2U Active CN218480037U (zh)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锁扣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800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87029B (zh) 轨道组件
US7437806B2 (en) Safety hook
US7848099B1 (en) Hard disk drive holder
EP0904474A1 (en) Lock with removable cable adapter
CN218480037U (zh) 一种锁扣组件
EP3653425B1 (en) Lid device for vehicle
CN214145133U (zh) 锁止和自解锁机构及铰链
CN115978077A (zh) 一种锁扣组件
JP4071528B2 (ja) カバー用蝶番組立体
CN210416423U (zh) 汽车扶手箱及汽车
WO2008102979A1 (en) Latch assembly
EP2463464A2 (en) Lock device with lock tongue
JP3521215B2 (ja) 自動車のドアチェッカ兼用ドアヒンジ
CN114300803A (zh) 连接装置、防盗装置及电池组系统
CN219176103U (zh) 门锁总成、门体开合装置及皮卡车
CN215862439U (zh) 相机固定装置
CN110886559A (zh) 车门、车门锁及控制机构
CN220065966U (zh) 一种自锁机构
CA2540751C (en) Window balance system
CN218237814U (zh) 连接组件及空气处理机组
CN218172484U (zh) 一种折叠结构及折叠车
CN217602387U (zh) 卡扣件
CN117306974A (zh) 阻尼铰链
RU2760753C1 (ru) Багажник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216580972U (zh) 机臂翻转机构及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