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76509U - 自动去毛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去毛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76509U
CN218476509U CN202222778698.2U CN202222778698U CN218476509U CN 218476509 U CN218476509 U CN 218476509U CN 202222778698 U CN202222778698 U CN 202222778698U CN 218476509 U CN218476509 U CN 2184765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deburring
bin
clamping jaw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7869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涌
姜英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guchi Manufacturing Dal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guchi Manufacturing Dal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guchi Manufacturing Dal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guchi Manufacturing Dal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7869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765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765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765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lling, Broaching, Filing, Reaming,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去毛刺装置,包括上下料机构、取料机构和去毛刺机构;上下料机构包括上料振动盘、料道、分料结构和料仓,料道的一端与上料振动盘的出料口对应,另一端与料仓对应,分料结构被配置为用于将料道内的产品一一独自下料到料仓中;取料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夹爪气缸和设置在夹爪气缸上的夹爪,夹爪气缸设置在第一气缸的动力输出端,去毛刺机构包括第二气缸、高速旋转动力装置和刀具,高速旋转动力装置设置在第二气缸的动力输出端,刀具设置在高速旋转动力装置上。该自动去毛刺装置,提高了产品去毛刺的生产效率及安全性,产品质量提高,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自动去毛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具体为一种汽车零部件的自动去毛刺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油管接头是汽车发动机上的重要组成零部件,其是保证输给发动机的油品质量的重要的零部件,使用中要严格保证每一汽车油管接头内部均不能具有毛刺,如果有一个毛刺堵塞到油管中会导致不供油或者刹车失灵,造成严重的事故。
目前传统的除毛刺机基本为手动加工去毛刺的方法或工艺,作业人员需手拿产品一个一个去除毛刺,不仅影响产量,且安全性低,同时生产效率不高,一般人工作业日成品量7000个左右,且人工造成的零件不良率5%左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去毛刺装置,提高了产品去毛刺的生产效率及安全性,产品质量提高,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去毛刺装置,包括:
上下料机构、取料机构和去毛刺机构;
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上料振动盘、料道、分料结构和料仓,所述料道的一端与所述上料振动盘的出料口对应,另一端与所述料仓对应,所述分料结构被配置为用于将所述料道内的产品一一独自下料到所述料仓中;
所述取料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夹爪气缸和设置在所述夹爪气缸上的夹爪,所述夹爪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夹爪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气缸的带动下可从料仓中取料后回到去毛刺工位;
所述去毛刺机构包括第二气缸、高速旋转动力装置和刀具,所述高速旋转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刀具设置在所述高速旋转动力装置上,所述刀具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气缸的带动下可从原始位置到达与所述去毛刺工位适配的工作位置进行产品去毛刺。
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料结构包括沿所述料道并排的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所述第三气缸和所述第四气缸的缸杆分别插入对应的所述料道内,且所述第三气缸和所述第四气缸的缸杆被设置为一上一下的插入或离开所述料道,且所述第三气缸和所述第四气缸的缸杆之间形成容纳一个产品的空间。
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料道为长管状结构,且所述料道倾斜设置。
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气缸和所述第四气缸的缸杆分别从外至内插入所述长管状结构的管壁内。
至少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接料机构,所述接料机构被配置为用于接收被去毛刺的产品。
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料机构包括接料仓和第五气缸,所述第五气缸带动所述接料仓从原始位置到达接料位置。
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料位置位于所述去毛刺工位的下方。
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速旋转动力装置为高速马达。
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料仓连接第六气缸,所述第六气缸带动所述料仓从原始位置到达与所述料道对应的出料口。
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去毛刺机构设置在所述取料机构的上方,所述上下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去毛刺机构和所述取料机构的一侧。
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由于自动去毛刺装置,包括上下料机构、取料机构和去毛刺机构;
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上料振动盘、料道、分料结构和料仓,所述料道的一端与所述上料振动盘的出料口对应,另一端与所述料仓对应,所述分料结构被配置为用于将所述料道内的产品一一独自下料到所述料仓中;
所述取料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夹爪气缸和设置在所述夹爪气缸上的夹爪,所述夹爪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夹爪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气缸的带动下可从料仓中取料后回到去毛刺工位;
所述去毛刺机构包括第二气缸、高速旋转动力装置和刀具,所述高速旋转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刀具设置在所述高速旋转动力装置上,所述刀具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气缸的带动下可从原始位置到达与所述去毛刺工位适配的工作位置进行产品去毛刺。本方案采用的自动去毛刺装置保证保证每一个产品油孔无毛刺,提高产品质量,实际操作中人数抵减到1人,使用自动去毛刺机,生产效率提高30%,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零件加工不良率0.3%,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保证作业人员手不被毛刺划伤碰伤,保证作业人员生产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u>标号</u> <u>名称</u> <u>标号</u> <u>名称</u>
<u>1</u> <u>上下料机构</u> <u>5</u> <u>去毛刺机构</u>
<u>10</u> <u>上料振动盘</u> <u>50</u> <u>第二气缸</u>
<u>11</u> <u>料道</u> <u>51</u> <u>高速马达</u>
<u>12</u> <u>分料结构</u> <u>52</u> <u>刀具</u>
<u>120</u> <u>第三气缸</u> <u>6</u> <u>接料机构</u>
<u>121</u> <u>第四气缸</u> <u>60</u> <u>接料仓</u>
<u>1200</u> <u>缸杆</u> <u>61</u> <u>第五气缸</u>
<u>1210</u> <u>缸杆</u> <u>a</u> <u>去毛刺工位</u>
<u>2</u> <u>取料机构</u>
<u>20</u> <u>第一气缸</u>
<u>21</u> <u>夹爪气缸</u>
<u>22</u> <u>夹爪</u>
<u>3</u> <u>料仓</u>
<u>4</u> <u>第六气缸</u>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去毛刺装置,上下料机构1、取料机构2和去毛刺机构5;
上下料机构1包括上料振动盘10、料道11、分料结构12和料仓3,料道 11的一端与上料振动盘10的出料口对应,另一端与料仓3对应,分料结构12 被配置为用于将料道11内的产品一一独自下料到料仓3中;
取料机构2包括第一气缸20、夹爪气缸21和设置在夹爪气缸21上的夹爪 22,夹爪气缸21设置在第一气缸20的动力输出端,夹爪22被配置为在第一气缸20的带动下可从料仓3中取料后回到去毛刺工位a;
去毛刺机构5包括第二气缸50、高速旋转动力装置和刀具52,高速旋转动力装置设置在第二气缸50的动力输出端,刀具52设置在高速旋转动力装置上,刀具52被配置为在第二气缸50的带动下可从原始位置到达与去毛刺工位 a适配的工作位置进行产品去毛刺。优选地,上述去毛刺机构5设置在取料机构2的上方,上下料机构1设置在去毛刺机构5和取料机构2的一侧。优选地,高速旋转动力装置为高速马达51。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料仓位置的调节,避免位置干涉等,优选地将上述料仓3连接第六气缸4,第六气缸4带动料仓3从原始位置到达与料道11对应的出料口。
本实施例中,上述分料结构12包括沿料道11并排的第三气缸120和第四气缸121,第三气缸120和第四气缸121的缸杆分别插入对应的料道内,且第三气缸120和第四气缸121的缸杆被设置为一上一下的插入或离开料道11,且第三气缸120和第四气缸121的缸杆之间形成容纳一个产品的空间。优选地,料道11为长管状结构,且料道11倾斜设置。第三气缸120和第四气缸121的缸杆分别从外至内插入长管状结构的管壁内。
方便收集去毛刺后的产品,本实施中,还包括接料机构6,接料机构6被配置为用于接收被去毛刺的产品。
优选地,接料机构6包括接料仓60和第五气缸61,第五气缸61带动接料仓60从原始位置到达接料位置。接料位置位于去毛刺工位a的下方。当然也可以为其它位置,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即可。
结合附图1,将工作原理进行简要说明:
首先设备启动前确认上料振动盘10中是否有产品,把产品先放入上料振动盘10中。按下启动按钮,上料振动盘10开始自动上料,把料道11内上满产品(料道11中产品为一一排列,方向一致)。第六气缸4带动料仓3上升到料道11的出料口处等待,第三气缸120和第四气缸121开始分料下落一个产品落到料仓3中(第三气缸120的缸杆1200和第四气缸121的缸杆1210一上一下伸入到料道11中,工作时,例如第三气缸120的缸杆1200前进,第四气缸121的缸杆1210后退,两个气缸的缸杆中间的一个产品即可滑落到料仓3中),此时第六气缸4带动料仓3下降回到原位置等待。第一气缸20带动夹紧气缸 21前进,到位后,夹紧气缸21开始工作带动夹爪22把料仓3中的产品夹住,第一气缸20带动夹紧气缸21和夹爪22中的产品退到原位置等待。
高速马达51带动刀具52开始高速旋转(转速每分钟5000转),第二气缸 50带动高速马达51下降,刀具52正好进入到夹爪22中的产品孔中,即去毛刺工位a),通过刀具52高速旋转把产品孔中的毛刺钻掉去除,旋转等待时间 1S,完成后,第二气缸50带动高速马达51和刀具52上升回到原始位置,第五气缸61带动接料仓60前进,到位后,夹爪气缸21工作控制夹爪22松开其夹紧中的产品并落入接料仓60中,第五气缸61带动接料仓60回到原始位置,本轮加工顺序完成,循环往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自动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下料机构、取料机构和去毛刺机构;
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上料振动盘、料道、分料结构和料仓,所述料道的一端与所述上料振动盘的出料口对应,另一端与所述料仓对应,所述分料结构被配置为用于将所述料道内的产品一一独自下料到所述料仓中;
所述取料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夹爪气缸和设置在所述夹爪气缸上的夹爪,所述夹爪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夹爪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气缸的带动下可从料仓中取料后回到去毛刺工位;
所述去毛刺机构包括第二气缸、高速旋转动力装置和刀具,所述高速旋转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刀具设置在所述高速旋转动力装置上,所述刀具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气缸的带动下可从原始位置到达与所述去毛刺工位适配的工作位置进行产品去毛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结构包括沿所述料道并排的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所述第三气缸和所述第四气缸的缸杆分别插入对应的所述料道内,且所述第三气缸和所述第四气缸的缸杆被设置为一上一下的插入或离开所述料道,且所述第三气缸和所述第四气缸的缸杆之间形成容纳一个产品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道为长管状结构,且所述料道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缸和所述第四气缸的缸杆分别从外至内插入所述长管状结构的管壁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料机构,所述接料机构被配置为用于接收被去毛刺的产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机构包括接料仓和第五气缸,所述第五气缸带动所述接料仓从原始位置到达接料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位置位于所述去毛刺工位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旋转动力装置为高速马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连接第六气缸,所述第六气缸带动所述料仓从原始位置到达与所述料道对应的出料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毛刺机构设置在所述取料机构的上方,所述上下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去毛刺机构和所述取料机构的一侧。
CN202222778698.2U 2022-10-21 2022-10-21 自动去毛刺装置 Active CN2184765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78698.2U CN218476509U (zh) 2022-10-21 2022-10-21 自动去毛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78698.2U CN218476509U (zh) 2022-10-21 2022-10-21 自动去毛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76509U true CN218476509U (zh) 2023-02-14

Family

ID=85169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78698.2U Active CN218476509U (zh) 2022-10-21 2022-10-21 自动去毛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765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56505U (zh) 换热管管端的切割打磨装置
CN201172106Y (zh) 自动割管机
CN105537955A (zh) 管端开料一体机
CN206550357U (zh) 全自动加工新型车床
CN103386511B (zh) 毛刺自动剔除机
CN110815387A (zh) 一种机械用高效打孔装置
CN201124313Y (zh) 展刀动力头
CN218476509U (zh) 自动去毛刺装置
CN107538054B (zh) 一种管材切平机
CN212526366U (zh) 插齿机
CN106736589A (zh) 模组端板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CN105772783A (zh) 一种十字轴式万向自动钻孔装置
CN214770280U (zh) 一种轴套加工机构
CN206732540U (zh) 一种钢板销综合加工装置
CN208099921U (zh) 一种用于数控机床的自动上料机构
CN206493166U (zh) 一种机床工作台自动清理装置
CN218903847U (zh) 一种钢管自动倒角装置
CN2356796Y (zh) 管子车丝机床
CN111790951A (zh) 闭门器活塞铣齿自定心加工设备及其加工工艺
CN201287216Y (zh) 自动割管机
CN210132341U (zh) 一种长管壳体内孔毛刺清理装置
CN218397148U (zh) 一种机床的自动送料机构
CN207171482U (zh) 一种新型三通配件自动加工装置
CN212683109U (zh) 一种钻孔攻牙机
CN218425710U (zh) 一种半自动刷架加工定位孔钻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