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74105U - 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单元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74105U
CN218474105U CN202222363092.2U CN202222363092U CN218474105U CN 218474105 U CN218474105 U CN 218474105U CN 202222363092 U CN202222363092 U CN 202222363092U CN 218474105 U CN218474105 U CN 2184741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atomizing
oil storage
electrode
air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6309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太
周胜文
陈时凯
覃春游
欧阳结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6309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741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741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741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单元。包括壳体、注油塞、雾化芯组件和雾化座组件,壳体内部具有内腔,内腔的下端具有第一开口,壳体内具有从内腔的顶壁向下延伸的隔板,隔板将内腔分隔为储油腔和第一气道;储油腔的下端具有第二开口,第一气道的下端具有第三开口,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相互连通;第一气道的上端开设有吸嘴口;储油腔的顶壁开设有注油孔;注油塞封闭注油孔,雾化芯组件封闭第二开口,雾化座组件封闭第一开口。从而储油腔仅具有注油孔和第二开口两处需要被密封,使得雾化单元的零部件较少,进而使尺寸配合管控的部位也相应地较少,使得雾化单元装配简便,密封可靠,减少了雾化芯通油不畅的风险。

Description

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单元。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又名虚拟香烟、电子烟,它有着与香烟一样的外观、与香烟近似的味道,是一种非燃烧的烟类替代型产品,其工作原理将容纳于雾化介质载体中的雾化液加热蒸发,并雾化形成烟雾供用户吸入。随着传统香烟的危害逐渐被大众所认知,电子雾化装置已经越来越被吸烟消费群体所接受,并逐渐扩大着市场占有率。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电子雾化装置中包括电池单元和雾化单元,其中雾化组件为电子雾化装置的核心组件,主要用于在电池单元提供的电能的作用下,将存储在电子雾化装置内的雾化液加热雾化并排出。其结构通常包括储液仓、雾化芯、通气管、吸嘴、底座等零部件,其中吸嘴设于储液仓的上端,底座设于储液仓的下端,通气管穿设于储液仓,通气管与储液仓之间通过密封件与储液仓连接,并在储液仓内形成用于存储雾化液的储液腔,雾化芯设于通气管内,雾化底座设有进气口、吸嘴设有出气口,进气口、出气口与通气管所形成的气道相连。上述结构中,部件较多,多个独立的零件需要各自成型,成本较高,在对该密封结构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各零件之间的密封,设计较为繁琐,在设计过程中,加工、组装、材质等因素难以一次性全部考虑到位。并且多个零件较为细小,装配工艺较为复杂,尺寸配合管控部位较多,导致装配困难,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电子雾化装置中雾化单元的零部件较多,使得尺寸配合管控部位也较多,导致装配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且零部件较少,从而尺寸配合管控部位也较少的雾化单元。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单元,包括:
壳体,具有一内腔,所述内腔的下端具有第一开口,所述壳体内具有从所述内腔的顶壁向下延伸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分隔为储油腔和第一气道;所述储油腔的下端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气道的下端具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气道的上端开设有连通所述壳体外和所述气道的吸嘴口;所述储油腔的顶壁开设有连通所述壳体外和所述储油腔的注油孔;
注油塞,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并封闭所述注油孔;
雾化芯组件,设于所述储油腔的底部并封闭所述第二开口;及
雾化座组件,设于所述壳体下端并封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雾化座组件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气道的进气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本体和吸嘴,所述吸嘴自所述本体的顶部向上延伸而成,所述吸嘴口开设于所述吸嘴的上端,所述第一气道穿过所述吸嘴和所述本体,所述注油孔开设于所述本体的顶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本体的侧壁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所述隔板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与所述内腔的侧壁形成储油腔,所述隔板沿其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内腔的侧壁形成所述第一气道,所述隔板的底端、所述雾化芯组件的下侧与所述第一开口形成第二气道,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二气道共同界定形成一气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储油件,所述储油件填充于所述储油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油腔的侧壁设有多根间隔排布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限位筋,所述储油件的外周面开设有多条间隔排布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限位槽,每根所述限位筋限位于一条对应的所述限位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组件包括密封件和发热件,所述密封件插设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密封件的下侧开设有一安装位,所述安装位的顶壁开设有贯穿所述密封件的通孔,所述发热件部分地插设于所述安装位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包括支架、发热体和导线,所述支架具有贯穿所述支架的空腔,所述发热体收容于所述空腔中,所述导线自所述发热体的下侧向下延伸并连接所述雾化座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座组件包括底座、电极和绝缘件,所述底座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底座具有贯穿所述底座上下两端的插孔,所述电极与所述绝缘件沿所述插孔的轴向安装于所述插孔中,所述绝缘件套设于所述电极的外周,所述进气孔开设在所述电极上并贯穿所述电极,所述电极电连接于所述雾化芯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支撑板、限位板和连接柱,所述支撑板的上侧抵持于所述壳体下端的外周缘,所述限位板自所述支撑板的上侧向上延伸并环绕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所述限位板的外周面贴合于所述内腔的侧壁,所述连接柱自所述支撑板的下侧向下延伸而成,所述插孔开设在所述支撑板上并位于所述限位板的内侧,并且所述插孔贯穿所述连接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开设在所述电极的下表面并沿所述电极的内侧延伸,所述第二进气孔开设于所述电极的外周面并靠近所述电极的上端,且所述第二进气孔沿水平方向贯穿所述电极。
上述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单元,将壳体设计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并设置注油塞和雾化芯组件,壳体内腔的下端具有第一开口,在壳体内设置从内腔的顶壁向下延伸的隔板,隔板将内腔分隔为储油腔和气道,储油腔下端具有第二开口,气道的下端具有第三开口,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相互连通,并在气道的上端开设连通壳体外和气道的吸嘴口,在储油腔的顶壁开设连通壳体外和储油腔的注油孔。同时,注油塞设于壳体的顶部并封闭注油孔,雾化芯组件设于储油腔的底部并封闭第二开口,使得雾化单元的零件较少。仅需通过注油塞将壳体的注油孔封闭,及通过雾化芯组件将储油腔底部的第二开口封闭即可将雾化单元装配完成,从而使得雾化单元的零部件较少,进而使尺寸配合管控的部位也相应地较少,使得上述雾化单元装配简便,密封可靠,避免了在装配过程中耗费过多时间而使雾化芯长期裸露在外而沾染粉尘,减少了雾化芯通油不畅的风险,改善了用户在使用电子雾化装置时的抽吸口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单元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单元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密封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密封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导线连接于发热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导线连接于发热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座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9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雾化单元;100、壳体;101、内腔;102、气道;1021、第一气道;1022、第二气道;103、储油腔;110、本体;111、第一开口;112、第二开口;113、第三开口;114、注油孔;120、吸嘴;121、吸嘴口;130、隔板;200、注油塞;300、雾化芯组件;310、密封件;311、安装位;312、通孔;320、发热件;321、支架;3211、空腔;322、发热体;330、导线;400、雾化座组件;410、底座;411、支撑板;412、限位板;413、连接柱;414、插孔;4141、卡环;420、电极;421、进气孔;4211、第一进气孔;4212、第二进气孔;430、绝缘件;500、储油件;501、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液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液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液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液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单元,雾化单元用于将存储于其内部的雾化液加热以形成烟雾供用户吸入。
下面以电子烟作为电子雾化装置为例,对本申请中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单元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制本申请的技术范围。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本申请的雾化单元不限于用在电子烟中,还可以用在其它任何类型的电子雾化装置中,在此不作限定。
以下结合图1至图9,介绍本申请所提供的雾化单元的较佳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一种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单元10,包括壳体100、注油塞200、雾化芯组件300和雾化座组件400。其中壳体100具有一内腔101,内腔101中形成有用于存储雾化液的储油腔103,以及形成用于使烟雾通过的气道102;雾化座组件400用于封闭壳体100,并用于连接电子雾化装置的电池单元(图中未示);雾化芯组件300用于封闭储油腔103,以使雾化液不会在壳体100内泄漏,并且雾化芯组件300还用于加热雾化液以生成烟雾供用户吸入;注油塞200用于雾化液被注入至储油腔103后使储油腔103与外界空气隔绝,以避免储油腔103中的雾化液挥发或泄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为一体成型的薄壁封闭结构,包括本体110、吸嘴120和隔板130。吸嘴120设于本体110的上端,并自本体110的顶部向上延伸而成,吸嘴120的顶部开设有连通壳体100内部的吸嘴口121。壳体100的下端(即本体110的下端)具有连通壳体100内腔101的第一开口111,隔板130设于壳体100内并从内腔101的顶壁(即从本体110顶壁的内侧)向下延伸。
较佳地,如图2和图3所示,隔板130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本体110的内侧壁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使得隔板130将内腔101分隔为第一气道1021和储油腔103,其中隔板130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与内腔101的侧壁形成第一气道1021,隔板130沿其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与内腔101的侧壁形成储油腔103,储油腔103的下端具有第二开口112,第一气道1021的下端具有第三开口113,第一开口111、第二开口112和第三开口113相互连通,并且第三开口113连通于吸嘴口121。雾化座组件400设于本体110的下端并封闭第一开口111,且雾化座组件400具有连通壳体100内腔101的进气孔421,雾化芯组件300设于储油腔103的下端并封闭第二开口112。隔板130的下端、雾化芯组件300的下侧及雾化座组件400的上端共同形成第二气道1022,第一气道1021和第二气道1022共同界定形成L形的气道102。
进一步地,在本体110的顶壁上开设有连通储油腔103和壳体100外的注油孔114,注油塞200设于本体110的顶部(即储油腔103的顶部)并封闭注油孔114。较佳地,注油塞200由硅胶材料制成并可在外力下发生可恢复的变形,注油塞200过盈地塞入于注油孔114中。
如此,通过以上设计,使壳体100在其内腔101中形成了封闭的储油腔103,用户可通过注油孔114注入雾化液后,再通过注油塞200封闭注油孔114,然后通过雾化芯组件300加热雾化液后,使雾化液生成的烟雾与从进气孔421进入的气流混合后,依次经过第二气道1022和第一气道1021从吸嘴口121排出被用户吸入口中。这样通过将壳体100设计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并在壳体100内设置隔板130,使得雾化单元10的结构较为简单,仅需通过注油塞200将壳体100的注油孔114封闭,及通过雾化芯组件300将储油腔103底部的第二开口112封闭即可将雾化单元10装配完成,从而使得雾化单元10的零部件较少,组装工艺简单,进而减少了尺寸需配合管控的部位。
并且,以上设计还使得储油腔103的雾化液能够直接下落到雾化芯组件300内受热蒸发,加快了雾化液的下油速度,克服了现有电子雾化装置中雾化液需经过较多零部件才能进入雾化芯中,从而导致通油不畅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0也可不设置从本体110的顶部向上延伸的吸嘴120,而将吸嘴口121直接开设在本体110的顶壁,此时本体110即作为吸嘴120,用户也可进行抽吸动作将烟雾吸入口中。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雾化单元10还包括储油件500,储油件500填充于储油腔103中,储油件500用于吸附雾化介质,可为PP、PE、PA、有机棉或其它能吸附雾化液的材料,使雾化液均匀地吸附于储油件500中而不会四处流动。
较佳地,储油腔103的侧壁设有多根间隔排布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限位筋(图中未示),相应地,储油件500的外周面开设有多条间隔排布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限位槽501,每根限位筋对应地限位于一条限位槽501中,使得储油件500可较为固定地填充在储油腔103中,而不会在储油腔103内随意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雾化芯组件300包括密封件310和发热件320,密封件310插设于第二开口112,发热件320部分地安装在密封件310内。发热件320用于将雾化液加热雾化,密封件310用于使雾化液只能从储油腔103中下落至发热件320内而不会泄漏至储油腔103之外的其它地方。较佳地,密封件310可由硅胶材料制成,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可恢复的变形,密封件310与储油腔103的侧壁为过盈配合,且密封件310的下侧开设有一安装位311,安装位311的顶壁开设有贯穿密封件310的通孔312,发热件320部分地插设于安装位311中。
如图2、图6和图7所示,发热件320包括支架321、发热体322和导线323,支架321呈立方体的形状,具有贯穿支架321的空腔3211,发热体322收容于空腔3211中并位于支架321的底部,导线323自发热体322的下侧向下延伸并连接雾化座组件400。支架321优选由耐高温的多孔陶瓷材料制成,发热体322由金属材料制成,支架321具有多个微孔,使得支架321具有吸油和锁油的功能,雾化液流到支架321的位置时可渗入至微孔中被发热体322加热雾化,并且在电子雾化装置不工作时,雾化液也可锁在微孔内便于后续电子雾化装置工作时使用。
如此,通过将发热件320的四周用密封件310固定和密封,代替了传统的圆柱形的发热件320外周面套设导油棉的结构,降低了人工包棉松紧度不一致,从而导致雾化液被雾化后口感不一致的现象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8和图9所示,雾化座组件400包括底座410、电极420和绝缘件430。底座410插设于第一开口111,用于与电子雾化装置的电池单元连接。电极420上端电连接于雾化芯组件300的导线323,下端电连接于电池单元中的电池,用于使雾化芯组件300中的发热体322能够与电池相互导电。绝缘件430套设于电极420的外周面,并与电极420一同插设于底座410中,绝缘件430优选为不导电的硅胶材料制成,用于使电极420与底座410之间相互绝缘,防止用户在对电子雾化装置进行拆装时意外触电。
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8和图9,底座410包括支撑板411、限位板412和连接柱413。支撑板411为一薄板,其上端抵持于壳体100的下端的外周缘,限位板412为环状薄壁结构,自支撑板411的上侧向上延伸并环绕壳体100的中心轴线,并且限位板412的外周面贴合于壳体100内腔101的侧壁,连接柱413自支撑板411的下侧向下延伸而成,支撑板411上开设有插孔414,插孔414开设于支撑板411上并位于限位板412的内侧,并且插孔414贯穿连接柱413,电极420和绝缘件430一同沿插孔414的轴向安装于插孔414中。较佳地,连接柱413的外周面设有螺纹,以便于使雾化单元10和电池单元能够牢固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绝缘件430的外周面开设有环绕于绝缘件430的环槽,插孔414的侧壁具有环绕于插孔中心轴线的卡环4141,卡环4141限位于绝缘件430的环槽中,从而使绝缘件430固定插设于插孔414中。
请继续参阅图9,电极420为柱状结构,进气孔421开设在电极420上并贯穿电极420,进气孔42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进气孔4211和第二进气孔4212,第一进气孔4211开设在电极420的下表面,并沿电极420的内侧延伸(即向上延伸),第二进气孔4212开设在电极420的外周面并靠近电极420的上端(即开设在电极420的外周面未被绝缘件430覆盖的位置),且第二进气孔4212沿水平方向贯穿电极420。
如此,如图2中箭头所示的气流走向所示,并结合图9所示,用户在进行抽吸动作时,气流可从第一进气孔4211进入电极420,再从第二进气孔4212从电极420排出进入第二气道1022中,最后与雾化液被雾化后生成的烟雾混合后经过第一气道1021从吸嘴口121排出。
上述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单元10,仅需通过注油塞200将壳体100的注油孔114封闭,及通过雾化芯组件300将储油腔103底部的第二开口112封闭即可将雾化单元10装配完成,从而使得雾化单元10的零部件较少,进而使尺寸配合管控的部位也相应地较少,使得上述雾化单元10装配简便,密封可靠,避免了在装配过程中耗费过多时间而使雾化芯长期裸露在外而沾染粉尘,减少了雾化芯通油不畅的风险,改善了用户在使用电子雾化装置时的抽吸口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通过将发热件320的四周用密封件310固定和密封,代替了传统的圆柱形的发热件320外周面套设导油棉的结构,降低了人工包棉松紧度不一致,从而导致雾化液被雾化后口感不一致的现象发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一内腔,所述内腔的下端具有第一开口,所述壳体内具有从所述内腔的顶壁向下延伸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分隔为储油腔和第一气道;所述储油腔的下端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气道的下端具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气道的上端开设有连通所述壳体外和所述气道的吸嘴口;所述储油腔的顶壁开设有连通所述壳体外和所述储油腔的注油孔;
注油塞,设于所述储油腔的顶部并封闭所述注油孔;
雾化芯组件,设于所述储油腔的底部并封闭所述第二开口;及
雾化座组件,设于所述壳体下端并封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雾化座组件具有连通所述内腔的进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本体和吸嘴,所述吸嘴自所述本体的顶部向上延伸而成,所述吸嘴口开设于所述吸嘴的上端,所述第一气道穿过所述吸嘴和所述本体,所述注油孔开设于所述本体的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本体的侧壁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所述隔板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与所述内腔的侧壁形成储油腔,所述隔板沿其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内腔的侧壁形成所述第一气道,所述隔板的底端、所述雾化芯组件的下侧与所述第一开口形成第二气道,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二气道共同界定形成一气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储油件,所述储油件填充于所述储油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腔的侧壁设有多根间隔排布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限位筋,所述储油件的外周面开设有多条间隔排布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限位槽,每根所述限位筋限位于一条对应的所述限位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组件包括密封件和发热件,所述密封件插设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密封件的下侧开设有一安装位,所述安装位的顶壁开设有贯穿所述密封件的通孔,所述发热件部分地插设于所述安装位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包括支架、发热体和导线,所述支架具有贯穿所述支架的空腔,所述发热体收容于所述空腔中,所述导线自所述发热体的下侧向下延伸并连接所述雾化座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座组件包括底座、电极和绝缘件,所述底座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底座具有贯穿所述底座上下两端的插孔,所述电极与所述绝缘件沿所述插孔的轴向安装于所述插孔中,所述绝缘件套设于所述电极的外周,所述进气孔开设在所述电极上并贯穿所述电极,所述电极电连接于所述雾化芯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支撑板、限位板和连接柱,所述支撑板的上侧抵持于所述壳体下端的外周缘,所述限位板自所述支撑板的上侧向上延伸并环绕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所述限位板的外周面贴合于所述内腔的侧壁,所述连接柱自所述支撑板的下侧向下延伸而成,所述插孔开设在所述支撑板上并位于所述限位板的内侧,并且所述插孔贯穿所述连接柱。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雾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开设在所述电极的下表面并沿所述电极的内侧延伸,所述第二进气孔开设于所述电极的外周面并靠近所述电极的上端,且所述第二进气孔沿水平方向贯穿所述电极。
CN202222363092.2U 2022-09-06 2022-09-06 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单元 Active CN2184741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63092.2U CN218474105U (zh) 2022-09-06 2022-09-06 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63092.2U CN218474105U (zh) 2022-09-06 2022-09-06 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74105U true CN218474105U (zh) 2023-02-14

Family

ID=85166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63092.2U Active CN218474105U (zh) 2022-09-06 2022-09-06 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741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8143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气液平衡元件
CN110250576B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EP3750430B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having double-cavity double-air-channel atomizer
CN110403246B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0250577B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05286091A (zh) 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05180374U (zh) 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114617306A (zh) 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1960909U (zh) 一种电子烟烟弹及使用其的电子烟产品
CN214160108U (zh) 一种雾化器
CN218474105U (zh) 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单元
CN210672081U (zh) 电子烟雾化器
CN111838771A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WO2022237174A1 (zh) 烟弹和具有它的电子烟
CN216821773U (zh) 一种独立气道的一次性电子烟
CN114794537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5137098A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3819839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3455709A (zh) 一种多口味的雾化器
CN113679115A (zh) 一种烟弹及其电子烟
CN218474103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8354585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6568338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185262U (zh) 雾化组件及气雾发生装置
CN21782678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