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67833U - 一种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67833U
CN218467833U CN202222604659.0U CN202222604659U CN218467833U CN 218467833 U CN218467833 U CN 218467833U CN 202222604659 U CN202222604659 U CN 202222604659U CN 218467833 U CN218467833 U CN 218467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ring structure
compressor
semi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0465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彬
曹法立
路海滨
周玉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0465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67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67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67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器,电机的转子与压缩机构中的偏心曲轴连接,转子上设有供压缩后的制冷剂流通的贯通孔,转子的顶部设有上平衡块,上平衡块的顶部设有挡油部,上平衡块为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的上表面上具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凸起部,相邻两个凸起部之间形成供制冷剂流通的气流通道,挡油部位于贯通孔的正上方、且将气流通道的顶部敞口遮盖。通过上平衡块上形成的多个气流通道能够实现冷媒与油的充分分离,提高机油的回油效率,降低压缩机吐油率,提高压缩机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制热循环。制冷制热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如今广泛应用于空调器中,现有滚动转子压缩机的工作原理为:电机定子在通电之后产生磁拉力,电机转子在定子的磁拉力作用下做旋转运动,并带动压缩机构的偏心曲轴一起做旋转运动,偏心曲轴转动则带动套在其偏心部上的活塞在气缸内做偏心圆周运动,滑片安装在气缸的滑片槽内,在弹簧孔内的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始终顶住活塞,使其在滑片槽内做往复运动,滑片和活塞将气缸分为了高压腔和低压腔,偏心曲轴带动活塞旋转一周则从低压腔吸气从高压腔排气完成一次排气,因此实现压缩机对气体的压缩。
现有技术中,压缩机电机的转子组件上的平衡块设置在挡油板的内部,带油的冷媒从转子冷媒孔排出,冲击上方的挡油板后通过离心力作用下沿径向甩出,而平衡块正好处于冷媒的甩出路径上,阻碍冷媒的顺利流通,油气分离不充分,压缩机的吐油率较大。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器,通过对平衡块进行结构改进,实现冷媒与油的充分分离,降低压缩机吐油率,提高压缩机效率。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提供了一种转子式压缩机,转子的顶部设有上平衡块,底部设有下平衡块。
上平衡块为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的上表面上具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凸起部,相邻两个凸起部之间形成供制冷剂流通的气流通道。
上平衡块的顶部设有挡油部,挡油部位于贯通孔的正上方,挡油部同时将气流通道的顶部敞口遮盖。
经压缩机构压缩后的制冷剂经转子上的贯通孔向上流出后,被挡油部阻挡无法继续向上流动,在转子离心力作用下,带机油的制冷剂沿气流通道被径向甩出,气流通道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制冷剂与机油的充分分离,降低压缩机的吐油率,另一方面气流通道相当于增大了机油的回流通道,有助于加快机油的回流速度,保持压缩机底部油池内油量充足,进而保证压缩机润滑效果和运行可靠性。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3为根据实施例的转子、上平衡块、下平衡块、以及挡油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图3所示结构省略挡油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结构从Q1向观察到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8为根据实施例的上平衡块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根据实施例的上平衡块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根据实施例的上平衡块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1为根据实施例的上平衡块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2为根据实施例的挡油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根据实施例的压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压缩机构的剖视图;
图15为根据实施例的中隔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根据实施例的中隔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根据实施例的中隔板组件的剖视图;
图18为根据实施例的中隔板组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00-壳体;
200-电机,210-定子,220-转子,221-贯通孔;
300-压缩机构;
310-偏心曲轴,311-主轴段,312-上偏心轴段,313-连接轴段,314-下偏心轴段,315-副轴段;
321-上气缸,322-下气缸;
331-上轴承,332-下轴承;
340-中隔板组件,341-中隔板本体,3411-上凹槽,3412-上安装槽,342-上盘片,343-下盘片,344-上弹性件,345-下弹性件;
351-上消音器,352-下消音器;
361-上活塞,362-下活塞;
400-排气管;
500-进气管;
600-挡油部,610-螺钉孔;
700-上平衡块,710-第一半环结构,711-凸起部,7111-第一凸起部,7112-第二凸起部,712-气流通道,713-第一安装孔,714-第二安装孔,715-第二安装柱,716-凹槽,720-第二半环结构,721-第一安装柱,722-第三安装孔;
800-下平衡块;
910-第一铆钉,920-第二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空调器]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制热循环。制冷制热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形成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执行制热模式;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执行制冷模式。
其中,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转换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的方式,一般采用四通阀,具体参考常规空调器的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空调器的制冷工作原理是:压缩机工作使室内换热器(在室内单元中,此时为蒸发器)内处于超低压状态,室内换热器内的液态冷媒迅速蒸发吸收热量,室内风机吹出的风经过室内换热器盘管降温后变为冷风吹到室内,蒸发汽化后的冷媒经压缩机加压后,在室外换热器(在室外单元中,此时为冷凝器)中的高压环境下凝结为液态,释放出热量,通过室外风机,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如此循环就达到了制冷效果。
空调器的制热工作原理是:气态冷媒被压缩机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内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室内空气加热,从而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液体冷媒经节流装置减压,进入室外换热器(此时为蒸发器),蒸发气化吸热,成为气体,同时吸取室外空气的热量(室外空气变得更冷),成为气态冷媒,再次进入压缩机开始下一个循环。
[压缩机]
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为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参照图1和图2,其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内形成封闭的内腔,内腔中设有电机200和压缩机构300,电机200为压缩机机构300提供动力,压缩机构300用于压缩制冷剂,电机200设于压缩机构300的上方。
电机200包括定子210和转子220,转子220设于定子210的内部,定子210与壳体100的内壁固定连接,以实现电机200在压缩机内腔中的固定安装。
压缩机构300包括偏心曲轴310、气缸、活塞以及轴承。
偏心曲轴310包括主轴段、偏心轴段以及副轴段,主轴段与转子固定连接;结合图2,气缸的压缩腔内设有活塞,活塞套设于偏心轴段上;轴承与气缸固定连接,轴承上设有轴承排气孔,轴承排气孔与压缩腔连通;气缸上设有滑片槽,滑片槽内设有滑片,偏心曲轴驱动活塞在压缩腔内做周向运动,滑片沿滑片槽往复运动,滑片始终与活塞抵靠,滑片和活塞将压缩腔分隔成高压腔和低压腔。
压缩机的工作原理为:电机的定子210在通电之后产生磁拉力,电机的转子220在定子的磁拉力作用下做旋转运动,并带动偏心曲轴310一起做旋转运动,偏心曲轴310转动则带动套在其偏心轴段上的活塞在气缸的压缩腔内做偏心圆周运动,滑片在滑片槽内做往复运动,滑片和活塞将气缸的压缩腔分为了高压腔和低压腔,偏心曲轴310带动活塞旋转一周则从低压腔吸气从高压腔排气完成一次排气,实现压缩机对气体的压缩,压缩后的气体经轴承排气孔排出。
排气管400与壳体100的顶部连接,进气管500与壳体100的周向侧壁连接,进气管500与气缸进气孔连通。
图2所示为双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压缩机构300具体包括偏心曲轴310、两个气缸(分别为上气缸321和下气缸322)、两个轴承(分别为上轴承331和下轴承332)、两个活塞(分别为上活塞361和下活塞362)、以及中隔板组件340。
参照图13和图14,偏心曲轴310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主轴段311、上偏心轴段312、连接轴段313、下偏心轴段314以及副轴段315,上气缸321的压缩腔内设有能够进行偏心运动的上活塞361,上活塞361套设于上偏心轴段312上;下气缸322的压缩腔内设有能够进行偏心运动的下活塞362,下活塞362套设于下偏心轴段314上;中隔板组件340套设于连接轴段313上,中隔板组件340位于上气缸321和下气缸322之间;上轴承331套设于主轴段311上,并同时与上气缸321连接;下轴承332套设于副轴段315上,并同时与下气缸322连接。
上偏心轴段312和下偏心轴段314按180°的相对角度配置,上活塞361和下活塞362同时进行偏心旋转,上气缸321压缩腔内的压缩气经上轴承331上的排气孔排出,下气缸322压缩腔内的压缩气经下轴承332上的排气孔排出。
上轴承331上设有上消音器351,上消音器351将上轴承331的排气孔罩住,上气缸321内的压缩气先经上轴承331的排气孔排至上消音器351与上轴承331所围空间内,再经上消音器排气孔3511排出至压缩机的内腔中。
下轴承332上设有下消音器352,下消音器352将下轴承332的排气孔罩住,下气缸322内的压缩气先经下轴承332上的排气孔排至下消音器352与下轴承332所围空间内。
不同的是,下消音器352上没有排气孔,上轴承331、上气缸321、中隔板组件340、下气缸322以及下轴承332的壁上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贯通孔,下轴承332与下消音器352内的压缩气经贯通孔向上排出至上轴承331与上消音器351所围空间内,再经上消音器排气孔排出至压缩机的内腔中。
[转子、平衡块]
参照图3至图6,转子220的中部设有用于与偏心曲轴310连接的轴孔,沿轴孔的外周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贯通孔221,经底部压缩机构300压缩后的制冷剂经贯通孔221向上流动,最后从排气管400排出。
转子220的顶部设有上平衡块700,底部设有下平衡块800。
图8至图11所示为不同结构变形的上平衡块700,上平衡块700为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的上表面上具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凸起部711,相邻两个凸起部711之间形成供制冷剂流通的气流通道712。
上平衡块700的顶部设有挡油部600,挡油部600位于贯通孔221的正上方,也即,参照图7,俯视角度下贯通孔221完全被挡油部600遮挡,挡油部600同时将气流通道712的顶部敞口遮盖。
经压缩机构300压缩后的制冷剂经转子220上的贯通孔221向上流出后,被挡油部600阻挡无法继续向上流动,在转子220离心力作用下,带机油的制冷剂沿气流通道712被径向甩出,气流通道712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制冷剂与机油的充分分离,降低压缩机的吐油率,另一方面气流通道712相当于增大了机油的回流通道,有助于加快机油的回流速度,保持压缩机底部油池内油量充足,进而保证压缩机润滑效果和运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流通道712的延伸方向与转子220的旋转方向相同,此时气流通道712类似为制冷剂流动的离心线,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气液分离效果以及机油回流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环形结构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第一半环结构710和第二半环结构720,两个半环结构围成环形结构,第一半环结构710和第二半环结构720为一体结构,多个凸起部711设置在第一半环结构710的上表面,多个凸起部711的偏置设置充当了顶部平衡块的作用。
至少一个凸起部71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713,第二半环结构720上设有第一安装柱721,挡油部600通过连接件(比如螺钉)固定安装至与第一安装孔713、第一安装柱721,实现挡油部600在上平衡块700顶部的固定安装。
挡油部600的结构参照图12,其为圆盘状结构,挡油部600的外径与转子220的外径相同,挡油部600上设有供上述连接件穿设的螺钉孔610。
下平衡块800正对第二半环结构720,多个凸起部711所构成上平衡结构与下平衡块800错开设置,以实现对转子220的平衡作用。
对于上平衡块700、下平衡块800、以及转子220三者之间的固定安装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第一半环结构710上设有第二安装孔714,第二安装孔714位于气流通道712内,第二半环结构720上设有第三安装孔722,第一铆钉910穿经第二安装孔714和转子220,第二铆钉920穿经第三安装孔722、转子220、以及下平衡块800,从而实现上平衡块700、下平衡块800、以及转子220三者之间的固定安装。
第一半环结构10的高度h1大于第二半环结构720的高度h2,目的是为了使第一铆钉910的长度等于第二铆钉920的长度,实现将多个铆钉统一为物料号,便于装配。
对于上平衡块700、下平衡块800、以及转子220三者之间的固定安装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0,气流通道712内设有第二安装柱715,第二半环结构720上设有第三安装孔722,第一铆钉910穿经第二安装柱715、第一半环结构710、以及转子220,第二铆钉920穿经第三安装孔722、转子220、以及下平衡块800,从而实现上平衡块700、下平衡块800、以及转子220三者之间的固定安装。
第二安装柱715的设置,也是为了使第一铆钉910的长度等于第二铆钉920的长度,实现将多个铆钉统一为物料号,便于装配。
第二安装柱715与凸起部711的竖向侧壁之间具有供制冷剂流通的间隙,以不影响制冷剂的正常流通。
对应凸起部的设置,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8,凸起部711具有四个,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一凸起部7111和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二凸起部7112,两个第二凸起部7112设于两个第一凸起部7111之间,四个凸起部711之间形成三个气流通道712,两个第二凸起部7112上设有第一安装孔713,第二半环结构720上设有两个第一安装柱721,对应的,参照图12,挡油部600上设有四个螺钉孔610,实现挡油部600的可靠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未设有第一安装孔713的凸起部711的上表面上设有凹槽716,凹槽716与挡油部600之间限定出供制冷剂流通的通道。
比如参照图9,位于中间的两个第二凸起部7112上设有第一安装孔713,两个第二凸起部7112的顶面与挡油部600接触,那么在两个第一凸起部7111的上表面设置凹槽716,凹槽716与挡油部600之间限定出供制冷剂流通的通道,增加了制冷剂的流通路径,进一步提高回油效率,提高制冷剂与机油的分离效果。
同样的,在图11所示的上平衡块700上,在两个第一凸起部7111上设置凹槽716。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716设置为弧形槽结构,凹槽716的弧形延伸方向与转子220的转动方向相同,此时凹槽716类似为制冷剂流动的离心线,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气液分离效果以及机油回流速度。
[压缩机构]
图13和图14所示为双缸转子式压缩机中压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该压缩机构包括上压缩腔和下压缩腔,上压缩腔由上气缸321、上活塞361、以及上轴承331构成,下压缩腔由下气缸322、下活塞362、以及下轴承332构成,上压缩腔和下压缩腔之间设置中隔板组件340。
再结合图17和图18,中隔板组件340包括中隔板本体341、盘片、以及弹性件。
中隔板本体341整体呈圆盘状结构,其设于上气缸321和下气缸322之间,以将上压缩腔和下压缩腔分隔开。
盘片具有两个,分设于中隔板本体341的上侧和下侧,也即中隔板本体341的上侧和下侧各设有一个盘片,盘片整体也呈圆形片状结构。
弹性件设于盘片与中隔板本体341之间,弹性件向盘片施加作用力,以使位于上方的盘片始终与上活塞361接触、位于下方的盘片始终与下活塞362接触。弹性件可以为直线弹簧。
由于活塞的材料量产为缸,气缸量产为铸铁,因为钢的热膨胀系数大于铸铁,所以活塞要故意设置矮一些,且满足120 ℃热胀冷缩的间隙要求,该间隙的存在会产生两个问题:① 当压缩机出现故障,如倒转时,温度高于120℃会出现卡缸;② 该间隙降低了排气效率。
两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盘片即可解决上述问题,当活塞(包括上活塞361和下活塞362)受热胀冷缩发生变形时,两个盘片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对应地发生移动,通过弹性件来调整两个盘片的位置,使盘片始终能够与上活塞361、下活塞362对应接触,从而避免中隔板组件340与上活塞361、下活塞362之间因出现间隙而导致的卡缸、排气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对于两个盘片的具体安装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5至图18,中隔板本体341的上侧设有上凹槽3411,上凹槽3411为圆形的沉槽结构,上凹槽3411内设有上盘片342,上盘片342与上凹槽3411的底壁之间设有上弹性件344,上弹性件344向上盘片342施加向上运动的作用力,以使上盘片342始终与上活塞361接触。
同样的,中隔板本体341的下侧设有下凹槽,下凹槽为圆形的沉槽结构,下凹槽内设有下盘片343,下盘片343与下凹槽的顶壁之间设有下弹性件345,下弹性件345向下盘片343施加向下运动的作用力,以使下盘片343始终与下活塞362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盘片342的直径不大于上气缸321的内径,上盘片342向上运动时能够进入上气缸321的内腔中、与上活塞361接触,避免上气缸321的底壁干涉上盘片342的运动。
下盘片343的直径不大于下气缸322的内径,下盘片343向下运动时能够进入下气缸322的内腔中、与下活塞362接触,避免下气缸322的底壁干涉下盘片343的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凹槽3411的底壁上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布置的上安装槽3412,上弹性件344设于上安装槽3412内,提高上弹性件344的安装可靠性。
同样的,下凹槽的底壁上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布置的下安装槽,下弹性件345设于下安装槽内,提高下弹性件345的安装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转子式压缩机,包括:
压缩机构,其用于压缩制冷剂;
电机,其包括定子和设于所述定子内部的转子,所述转子与所述压缩机构中的偏心曲轴连接,所述电机设于所述压缩机构的上方,所述转子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贯通孔,经所述压缩机构压缩后的制冷剂经所述贯通孔向上流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
上平衡块,其设于所述转子的顶部,所述上平衡块为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的上表面上具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凸起部,相邻两个所述凸起部之间形成供制冷剂流通的气流通道;
挡油部,其设于所述上平衡块的顶部,所述挡油部位于所述贯通孔的正上方、且将所述气流通道的顶部敞口遮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结构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第一半环结构和第二半环结构,多个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半环结构的上表面;
至少一个所述凸起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半环结构上设有第一安装柱,所述挡油部通过连接件固定安装至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的底部设有下平衡块,所述下平衡块正对所述第二半环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半环结构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第二半环结构上设有第三安装孔,第一铆钉穿经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转子,第二铆钉穿经所述第三安装孔、所述转子、以及所述下平衡块;
所述第一半环结构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半环结构的高度,所述第一铆钉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铆钉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通道内设有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半环结构上设有第三安装孔,第一铆钉穿经所述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一半环结构、以及所述转子,第二铆钉穿经所述第三安装孔、所述转子、以及所述下平衡块,所述第一铆钉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铆钉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安装柱与所述凸起部的竖向侧壁之间具有供制冷剂流通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部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一凸起部和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二凸起部,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上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半环结构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柱。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未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所述凸起部的上表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挡油部之间限定出供制冷剂流通的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相同。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式压缩机。
CN202222604659.0U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8467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4659.0U CN218467833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4659.0U CN218467833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67833U true CN218467833U (zh) 2023-02-10

Family

ID=85143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04659.0U Active CN218467833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678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467833U (zh) 一种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8293860U (zh)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器
CN115217760B (zh) 一种低压腔旋转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8816980U (zh) 一种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8816979U (zh)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8717485U (zh)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器
US10634142B2 (en) Compressor oil separation and assembly method
CN218913161U (zh) 一种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8151417U (zh)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8151418U (zh)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7462534U (zh)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7682266U (zh)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7462533U (zh) 一种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7462531U (zh)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7462532U (zh)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7401149U (zh) 一种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8934726U (zh)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7462536U (zh)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7813935U (zh) 一种多缸旋转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7999876U (zh)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8266337U (zh)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7813936U (zh)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器
CN115405524A (zh) 一种双缸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WO2018016364A1 (ja) 密閉形回転圧縮機、及び、冷凍空調装置
CN217813937U (zh)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