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63055U - 一种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及等静压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及等静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63055U
CN218463055U CN202221313465.9U CN202221313465U CN218463055U CN 218463055 U CN218463055 U CN 218463055U CN 202221313465 U CN202221313465 U CN 202221313465U CN 218463055 U CN218463055 U CN 2184630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liquid
hydraulic control
communicated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1346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卫焱
林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BAIRUILO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BAIRUILO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BAIRUILO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BAIRUILO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1346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630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630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630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及等静压机。该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在等静压机的上塞内设计安装一套液控排气阀和一套液控充液阀,当等静压机的压制缸内介质充满经液控排气阀和排气机构排出,安装在回液机构上的流量检测装置检测排出液体介质量达到预设值时发出信号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充液结束,等静压机的压制缸内加压开始。当加压、卸压等结束,等静压机的框架在退出前,供液装置的电机反转带动供液装置的泵反转,又可通过液控充液阀将等静压机的压制缸内工作介质抽回供液装置的工作介质箱体内,从而有利于设备自动化操作的实现。

Description

一种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及等静压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等静压机相关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及等静压机。
背景技术
目前等静压机,多为手动将压制缸内的工作介质加到适当高度,上塞关闭、框架到位再启动加压程序工作。这样不利于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设备自动化的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
所述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主要可以包括供液装置、液控充液阀、排气机构、液控排气阀、回液机构、流量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液控充液阀设置于等静压机的上塞内并与所述供液装置相连接,使得所述供液装置能够通过所述液控充液阀与等静压机的隔离桶相连通;并且,所述液控充液阀通过第一控制油路连接至压力油供油系统;
其中,所述排气机构设置于所述上塞上;
其中,所述液控排气阀设置于所述上塞内并与所述排气机构相连接,使得所述隔离桶能够通过所述液控排气阀和所述排气机构与外部大气连通;并且,所述液控排气阀通过第二控制油路连接至压力油供油系统;
其中,所述回液机构与所述排气机构相衔接并连接至所述供液装置;
其中,所述流量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回液机构上;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供液装置、所述压力油供油系统和所述流量检测装置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供液装置包括工作介质箱体、电机、泵和第一电磁阀;其中,所述泵的一端通过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液控充液阀相连接;所述泵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管道连接至工作介质箱体内;其中,所述电机和所述泵驱动连接;所述电机和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排气机构包括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设置在所述上塞上并与所述液控排气阀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管路的通径大小不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回液机构包括接液管;所述接液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的出口相衔接;所述接液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管道连接至所述工作介质箱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流量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接液管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流量检测装置为流量开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还包括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一端通过第一管路连接至供液装置;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管道连接至所述隔离桶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液控充液阀包括第一活塞顶杆、第一弹簧、第一密封板和第一阀盖;
其中,在所述上塞内设置有第一阶梯安装腔和与第一阶梯安装腔相连通的第一密封件安装腔;所述第一活塞顶杆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阶梯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活塞顶杆上;所述第一密封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密封件安装腔内;所述第一阀盖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件安装腔内并能够与所述第一密封板密封或打开,使得所述第一密封件安装腔能够与隔离桶连通或隔开;所述第一活塞顶杆的上方与所述第一控制油路相连通;所述供液装置与所述第一阶梯安装腔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液控排气阀包括第二活塞顶杆、第二弹簧、第二密封板和第二阀盖;
其中,在所述上塞内设置有第二阶梯安装腔和与第二阶梯安装腔相连通的第二密封件安装腔;所述第二活塞顶杆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阶梯安装腔内;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活塞顶杆上;所述第二密封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密封件安装腔内;所述第二阀盖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件安装腔内并能够与所述第二密封板密封或打开,使得所述第二密封件安装腔能够与隔离桶连通或隔开;所述第二活塞顶杆的上方与第二控制油路相连通;所述排气机构与所述第一阶梯安装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等静压机。所述等静压机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及等静压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及等静压机是在等静压机的上塞内设计安装一套液控排气阀和一套液控充液阀,当等静压机的压制缸内介质充满经液控排气阀和排气机构排出,安装在回液机构上的流量检测装置检测排出液体介质量达到预设值时发出信号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充液结束,等静压机的压制缸内加压开始。当加压、卸压等结束,等静压机的框架在退出前,供液装置的电机反转带动供液装置的泵反转,又可通过液控充液阀将等静压机的压制缸内工作介质抽回供液装置的工作介质箱体内,从而有利于设备自动化操作的实现。另外,可以在充液管路上分出一条管路,分别安装电磁阀,通过电磁阀及控制装置手动或自动功能切换,仍可向压制缸内进行手动充抽液功能,极大方便用户操作使用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附加特性可以在下面的描述中进行说明。通过对以下描述和相应附图的检查或者对实施例的生产或操作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附加特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明显的。本实用新型披露的特性可以通过对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的各种方法、手段和组合的实践或使用得以实现和达到。
附图说明
在此所述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各图中,相同标号表示相同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工作介质箱体
2-电机
3-泵
4-第一管路
5-第一电磁阀
6-第二电磁阀
7-第四管道
8-第一控制油路
9-上塞
10-第一活塞顶杆
11-第一弹簧
12-第一密封板
13-第一阀盖
14-第二弹簧
15-第二活塞顶杆
16-第二密封板
17-第二阀盖
18-螺钉
19-第二控制油路
20-第二管道
21-接液管
22-流量检测装置
23-第三管道
24-压制缸
25-隔离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涉及到术语“第一”、“第二”等,其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此外,如果涉及到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果涉及到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果涉及到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
如图1、图2所示,该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可以包括供液装置、液控充液阀、排气机构、液控排气阀、回液机构、流量检测装置22以及控制装置。
其中,供液装置可以包括工作介质箱体1、电机2、泵3和第一电磁阀5。泵3的一端通过第一管路4和第一电磁阀5与液控充液阀相连接。泵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管道连接至工作介质箱体1内。在工作介质箱体1内装有工作介质。电机2和泵3驱动连接。电机2和第一电磁阀5与控制装置相连接。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泵3可以采用齿轮泵。
其中,液控充液阀设置于等静压机的上塞9内并与供液装置相连接,使得供液装置能够通过液控充液阀与等静压机的隔离桶25相连通。
示例性的,液控充液阀可以包括第一活塞顶杆10、第一弹簧11、第一密封板12和第一阀盖13。
在上塞9内设置有第一阶梯安装腔和与第一阶梯安装腔相连通的第一密封件安装腔。第一活塞顶杆10活动设置在第一阶梯安装腔内。供液装置与第一阶梯安装腔相连通。具体的,第一管路4和第一电磁阀5与液控充液阀中的第一阶梯安装腔相连接。第一弹簧11套设在第一活塞顶杆10上。第一密封板12固定在第一密封件安装腔内。第一阀盖13活动设置在第一密封件安装腔内并能够与第一密封板12密封或打开,使得第一密封件安装腔能够与隔离桶25连通或隔开。从而使得供液装置能够通过液控充液阀与等静压机的隔离桶25相连通。
液控充液阀通过第一控制油路8连接至压力油供油系统。具体的,第一活塞顶杆10的上方与第一控制油路8相连通,第一控制油路8连接至压力油供油系统。
其中,液控排气阀设置于上塞9内并与排气机构相连接,使得隔离桶25能够通过液控排气阀和排气机构与外部大气连通。
示例性的,液控排气阀可以包括第二活塞顶杆15、第二弹簧14、第二密封板16和第二阀盖17。在上塞9内设置有第二阶梯安装腔和与第二阶梯安装腔相连通的第二密封件安装腔。第二活塞顶杆15活动设置在第二阶梯安装腔内。第二弹簧14套设在第二活塞顶杆15上。第二密封板16固定在第二密封件安装腔内。第二阀盖17活动设置在第二密封件安装腔内并能够与第二密封板16密封或打开,使得第二密封件安装腔能够与隔离桶25连通或隔开。排气机构设置于上塞9上。排气机构与第一阶梯安装腔相连通。从而使得隔离桶25能够通过液控排气阀和排气机构与外部大气连通。
示例性的,排气机构可以包括第二管道20。第二管道20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设置在上塞9上并与液控排气阀相连通。并且,第二管道20与第一管路4 的通径大小不相同。
液控排气阀通过第二控制油路19连接至压力油供油系统。具体的,第二活塞顶杆15的上方与第二控制油路19相连通,第二控制油路19连接至压力油供油系统。
其中,回液机构与排气机构相衔接并连接至供液装置。示例性的,回液机构可以包括接液管21。其中,接液管21的一端与第二管道20的出口相衔接。接液管2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管道23连接至工作介质箱体1内。
其中,流量检测装置22设置在回液机构上。具体的,流量检测装置22可以设置在接液管21上。优选的,流量检测装置22可以采用流量开关。
其中,控制装置与供液装置、压力油供油系统和流量检测装置22相连接。示例性的,控制装置可以采用现有的单片机、微控制器或者工控机等装置。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电磁阀6。
其中,第二电磁阀6的一端通过第一管路4连接至供液装置。第二电磁阀6 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管道7连接至隔离桶25内。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液控充液阀的第一密封板12和液控排气阀的第二密封板16可以用螺钉18固定于上塞9上。在第一密封板12、第二密封板16 的密封面磨损后,由于密封板零件小成本低,更换方便,有利于降低使用成本。
本实施例的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的工作过程和原理具体如下:
如图1所示,制品放于等静压机的隔离桶25里面,通过控制装置启动等静压机,等静压机的上塞9装于等静压机的压制缸24内,等静压机的框架进入压制缸压制中心位置。控制装置控制压力油供油系统通过第二控制油路19向液控排气阀中的第二活塞顶杆15上部通入压力油,在压力油的作用下,第二活塞顶杆15克服第二弹簧14的阻力推动液控排气阀的第二活塞顶杆15,将液控排气阀的第二阀盖17推动离开第二密封板16,这时,隔离桶25内部通过液控排气阀和第二管道20与外面大气接通。
控制装置控制供液装置中的电机2启动,电机2带动泵3转动,将工作介质箱体1内的工作介质经第一管路4、第一电磁阀5输入上塞9,在经液控充液阀的第一阀盖13的孔进入到隔离桶25内。
当工作介质充满隔离桶25后,隔离桶25内的气体及多余工作介质,经液控排气阀的第二阀盖17的外圈孔内流经液控排气阀的第二密封板16、第二活塞顶杆15小外径段和第二管道20,排出到接液管21;经流量检测装置22回到工作介质箱体1内。
当流经流量检测装置22的介质的量达到设定值时,流量检测装置发出信号,控制装置控制电机2停止工作,充液结束。
同时,控制装置控制压力油供油系统的第二控制油路19不供油,由于排气管道20与充液管道4通径大小不一至,压制缸的隔离桶25内会形成压力。当电机2停止工作,液控充液阀的第一阀盖13、第一活塞顶杆10和液控排气阀的第二阀盖17、第二活塞顶杆15分别在各自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4及内压的作用下,第一阀盖13、第二阀盖17向上移动分别与各自的第一密封板12和第二密封板16紧帖,阻断各自的通道形成完全的密封容器,这时制品压制开始,待预加压、加压、卸压等工艺完成。
当卸压快到零压时,由于制品体积有回弹,容器内有余压存在,要完全卸到零压就非常缓慢。此时,控制装置控制压力油供油系统通过第一控制油管路8 向第一活塞顶杆10上部通入压力油,液控充液阀的第一活塞顶杆10在压力作用下向下移动顶开第一阀盖13,电机2带动齿轮泵3反转,从隔离桶25内抽回部分工作介质到箱体1内;与此同时,控制装置控制压力油供油系统通过第二控制油路19向液控排气阀中的第二活塞顶杆15上部通入压力油,液控排气阀的第二活塞顶杆15向下移动顶开第二阀盖17,使得压制缸24内部与第二管道20外部连通构成排气通路。这样能促使压制缸内的余压从第二管道20快速排出,等静压机的框架可快速退出,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一个工作循环全自动化的实现。
当第一控制油路8、第二控制油路19断开不供油时,液控充液阀的第一活塞顶杆10和液控排气阀的第二活塞顶杆15分别在第一弹簧11及第二弹簧14 的作用下复位回到上端,这时第一阀盖13、第二阀盖17在各自密封件安装腔内又可自由上下滑动。
如果设备操作选择手动,上塞9未进入压制缸24内,隔离桶25内的工作介质,由电机2启动,带泵3转动,将工作介质箱体1内的工作介质,经第一管道4、第二电磁阀6、操作人员手持的第四管道7向隔离桶25内加入适当工作介质,上塞9放入压制缸内,框架到位,泵启动充液,缸内的空气及多余工作介质排出直到完全封住液控排气阀和排气机构形成的排气通道,方可进行压制缸内的加压启动。即可以在充液管路上分出一条管路,安装电磁阀,通过电磁阀及控制装置手动或自动功能切换,仍可向压制缸内进行手动充、抽液功能,极大方便用户操作使用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等静压机。该等静压机包括如上所述的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及等静压机是在等静压机的上塞内设计安装一套液控排气阀和一套液控充液阀,当等静压机的压制缸内介质充满经液控排气阀和排气机构排出,安装在回液机构上的流量检测装置检测排出液体介质量达到预设值时发出信号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充液结束,等静压机的压制缸内加压开始。当加压、卸压等结束,等静压机的框架在退出前,供液装置的电机反转带动供液装置的泵反转,又可通过液控充液阀将等静压机的压制缸内工作介质抽回供液装置的工作介质箱体内,从而有利于设备自动化操作的实现。另外,可以在充液管路上分出一条管路,安装电磁阀,通过电磁阀及控制装置手动或自动功能切换,仍可向压制缸内进行手动充抽液功能,极大方便用户操作使用设备。
需要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另外,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供液装置;
液控充液阀,所述液控充液阀设置于等静压机的上塞(9)内并与所述供液装置相连接,使得所述供液装置能够通过所述液控充液阀与等静压机的隔离桶(25)相连通;并且,所述液控充液阀通过第一控制油路(8)连接至压力油供油系统;
排气机构,所述排气机构设置于所述上塞(9)上;
液控排气阀,所述液控排气阀设置于所述上塞(9)内并与所述排气机构相连接,使得所述隔离桶(25)能够通过所述液控排气阀和所述排气机构与外部大气连通;并且,所述液控排气阀通过第二控制油路(19)连接至压力油供油系统;
回液机构,所述回液机构与所述排气机构相衔接并连接至所述供液装置;
流量检测装置(22),所述流量检测装置(22)设置在所述回液机构上;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供液装置、所述压力油供油系统和所述流量检测装置(2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装置包括工作介质箱体(1)、电机(2)、泵(3)和第一电磁阀(5);
所述泵(3)的一端通过第一管路(4)和所述第一电磁阀(5)与液控充液阀相连接;所述泵(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管道连接至工作介质箱体(1)内;
所述电机(2)和所述泵(3)驱动连接;所述电机(2)和所述第一电磁阀(5)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机构包括第二管道(20);
所述第二管道(20)设置在所述上塞(9)上并与所述液控排气阀相连通;
并且,所述第二管道(20)与所述第一管路(4)的通径大小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机构包括接液管(21);
所述接液管(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20)的出口相衔接;所述接液管(2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管道(23)连接至所述工作介质箱体(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检测装置(22)设置在所述接液管(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检测装置(22)为流量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控充液阀包括第一活塞顶杆(10)、第一弹簧(11)、第一密封板(12)和第一阀盖(13);
在所述上塞(9)内设置有第一阶梯安装腔和与第一阶梯安装腔相连通的第一密封件安装腔;
所述第一活塞顶杆(10)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阶梯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弹簧(11)套设在所述第一活塞顶杆(10)上;
所述第一密封板(12)固定在所述第一密封件安装腔内;所述第一阀盖(13)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件安装腔内并能够与所述第一密封板(12)密封或打开,使得所述第一密封件安装腔能够与隔离桶(25)连通或隔开;
所述第一活塞顶杆(10)的上方与所述第一控制油路(8)相连通;
所述供液装置与所述第一阶梯安装腔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控排气阀包括第二活塞顶杆(15)、第二弹簧(14)、第二密封板(16)和第二阀盖(17);
在所述上塞(9)内设置有第二阶梯安装腔和与第二阶梯安装腔相连通的第二密封件安装腔;
所述第二活塞顶杆(15)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阶梯安装腔内;所述第二弹簧(14)套设在所述第二活塞顶杆(15)上;
所述第二密封板(16)固定在所述第二密封件安装腔内;所述第二阀盖(17)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件安装腔内并能够与所述第二密封板(16)密封或打开,使得所述第二密封件安装腔能够与隔离桶(25)连通或隔开;
所述第二活塞顶杆(15)的上方与第二控制油路(19)相连通;
所述排气机构与所述第一阶梯安装腔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还包括第二电磁阀(6);
所述第二电磁阀(6)的一端通过第一管路(4)连接至供液装置;所述第二电磁阀(6)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管道(7)连接至所述隔离桶(25)内。
10.一种等静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等静压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
CN202221313465.9U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及等静压机 Active CN2184630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13465.9U CN218463055U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及等静压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13465.9U CN218463055U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及等静压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63055U true CN218463055U (zh) 2023-02-10

Family

ID=85134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13465.9U Active CN218463055U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及等静压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630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82982B (zh) 大型柴油机润滑油系统的投油过滤装置及过滤方法
CN106132593B (zh) 铸造方法以及铸造装置
KR100917070B1 (ko) 부스터가 구비된 증압장치
CN113309743A (zh) 基于油田石化的液压蓄能器充气装置及其充气方法
CN218463055U (zh) 一种等静压机充排介质系统及等静压机
CN112412906A (zh) 一种用于举升机的液压控制系统
CN205064946U (zh) 一种多功能单流阀
CN109110721B (zh) 一种液压弹簧操动机构的抽真空注油系统及方法
CN2766079Y (zh) 一种液压机的油缸充液阀
CN103615434B (zh) 一种开关液压机构测试装置
CN110303076B (zh) 手动液压折弯装置
CN213899442U (zh) 一种用于举升机的液压控制系统
CN214808620U (zh) 一种刹车油生产用加压装置
CN113618817A (zh) 一种汽车方向盘覆套快速成型方法及成型机构
CN216343178U (zh) 一种液压快速注油和回油结构
CN203835828U (zh) 一种油箱体积扩充改造结构
CN210858612U (zh) 一种压井液恒压变排量供给系统
CN203532412U (zh) 开关液压机构测试装置
JP2004337868A (ja) 油圧プレス成形方法
CN107984190B (zh) 一种安全的定位销安装设备
CN218403655U (zh) 一种液体料真空脱泡机
JP2513964Y2 (ja) プレス用油圧回路
CN220037108U (zh) 一种液压油的储存装置
CN212563869U (zh) 一种一体式手动下降液压系统
CN211594901U (zh) 一种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升降试验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