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58411U - 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58411U
CN218458411U CN202221773673.7U CN202221773673U CN218458411U CN 218458411 U CN218458411 U CN 218458411U CN 202221773673 U CN202221773673 U CN 202221773673U CN 218458411 U CN218458411 U CN 2184584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shell
drug delivery
delivery device
silica g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736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攀
江天生
李承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Hongy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Hongy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Hongy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Hongy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7367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584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584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584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液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包括前外壳、后外壳和金属件,前外壳和后外壳连接为一体,且包覆于金属件表面,前外壳的两侧设有突出于前外壳外壁的外壳曲面部,金属件为中空两端开口的金属空腔件,金属件的一端贯穿后外壳并连接有导管,金属件的另一端连接有硅胶隔膜,硅胶隔膜为斜面;本实用新型的植入式给药装置,外形近似锥形,便于微创皮肤切口植入,植入后外壳受力减小或消失,与皮下组织紧密贴合,有效防止给药装置在皮下的翻转和位移;通过金属空腔件端面和硅胶隔膜独特的斜面设计可以配合直型无损伤针的使用,实现了直针穿刺操作和降低穿刺难度,同时最大程度增加硅胶隔膜厚度增加穿刺针体的固定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属于输液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植入式给药装置一般是用于长期动静血管、蛛网膜下腔、浆膜腔建立给药通路或引流积液使用,通常是与直角无损伤针(蝶形针)配合使用,通过无损伤穿刺针和给药装置的连接实现输液和医用药物输入患者体内。这类给药装置的临床应用方式是:通过皮肤切口将给药装置置入到患者的皮肤下皮囊内筋膜组织表面,并且固定在该处。给药装置可以用于将药物、血液制品、营养物或者其它医用活性物质长期反复的输入到患者的静脉、动脉和蛛网膜下腔系统中。因为给药装置一般采用完全皮下植入的方法,所以减少了细菌沿皮肤穿刺部位迁移感染的风险,并且植入后日常护理相对比较简单,不需要定期伤口换药处理,且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
目前的植入式给药装置总体上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一,植入式给药装置通常为扁平圆柱状,不便于将给药装置固定在皮下囊袋内,给药装置容易在囊袋内翻转,一旦出现给药装置翻转通常需要重新打开皮囊再次固定给药装置,加重患者身体负担,二,应用于肥胖或皮肤偏厚的特殊患者时,由于这类患者皮肤和皮下组织偏厚,加上硅胶隔膜的厚度,无损伤针的针尖可能尚无完全刺穿硅胶隔膜抵达给药装置储液腔内,可能造成药液外渗现象,有些医院会减少给药装置的高度以便于针尖完全刺穿硅胶隔膜抵达给药装置储液腔内,但减少给药装置的高度,通常只能牺牲硅胶隔膜的厚度,会增加蝶形针经皮穿刺后固定不牢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因此需要一种便于防止植入式给药装置翻转的、便于增加硅胶隔膜对于穿刺针体的固定性能的植入式给药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防止植入式给药装置翻转的、便于增加硅胶隔膜对于穿刺针体的固定性能的植入式给药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包括前外壳、后外壳和金属件,所述前外壳和后外壳连接为一体,且包覆于金属件表面,所述前外壳的两侧设有突出于前外壳外壁的外壳曲面部,所述金属件为中空两端开口的金属空腔件,所述金属件的一端贯穿后外壳并连接有导管,所述金属件的另一端连接有硅胶隔膜,所述硅胶隔膜为斜面。
优选的,所述前外壳内部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前外壳远离后外壳一端设有外壳前开孔,所述后外壳内部设有第二卡槽,且远离前外壳一端设有外壳后开孔,所述金属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卡接在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腔体卡接在第二卡槽内,所述硅胶隔膜由第一腔体部和端面部连接组成,所述第一腔体部设置在第一腔体内,并与第二腔体相连通,所述端面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远离第二腔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腔体远离第一腔体的一端贯穿外壳后开孔延伸至后外壳外部,并设有开口连接头,所述开口连接头与所述导管一端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硅胶隔膜的端面部与金属件的横向中心线的夹角为 0-90°。
优选的,所述外壳前开孔内壁设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向外壳前开孔中心突出,所述硅胶隔膜的端面部位于环形凸台和第一腔体远离第二腔体的一端的端面之间。
优选的,所述环形凸台向外壳前开孔中心延伸长度大于第一内腔侧壁厚度。
优选的,所述金属件为横向腔体,所述金属件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平行或近似平行于皮肤。
优选的,所述硅胶隔膜的端面部和所述第一腔体远离第二腔体一端的端面的形状均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优选的,所述第二卡槽内腔呈喇叭口状,所述第二腔体靠近导管一端呈锥状。
优选的,所述开口连接头为中空锥状接头,且表面套接有中空的卡锁保护套,所述卡锁保护套远离后外壳一端与导管连接并连通。
优选的,所述导管的导管出口位于需药处,所述导管的导管壁靠近导管出口一端开设有导管侧壁开缝,所述导管表面设有亲水涂层。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植入式给药装置,外形近似锥形,便于微创皮肤切口植入,植入后外壳受力减小或消失,与皮下组织紧密贴合,有效防止给药装置在皮下的翻转和位移;
2、本实用新型的植入式给药装置,通过金属空腔件端面和硅胶隔膜独特的斜面设计可以配合直型无损伤针的使用,实现了直针穿刺操作和降低穿刺难度,同时最大程度增加硅胶隔膜厚度增加穿刺针体的固定性能;
3、本实用新型的植入式给药装置,金属空腔件一体成型设计,结构密封性好,金属空腔件设置为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结构,能够满足不同长度的直针进行穿刺;
4、本实用新型的植入式给药装置,通过将硅胶隔膜的第一腔体部沿金属空腔件内壁延伸至金属空腔件内,避免穿刺针体与金属空腔件内壁直接碰触产生碎屑杂质,误入血管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金属件和导管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管尖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外壳;11、第一卡槽;12、外壳前开孔;111、环形凸台;2、后外壳;21、第二卡槽;22、外壳后开孔;3、金属件;31、第一腔体;32、第二腔体;33、开口连接头;13、外壳曲面部;4、导管;41、导管出口;42、导管壁;43、导管侧壁开缝;44、亲水涂层;5、硅胶隔膜;51、第一腔体部;52、端面部;6、卡锁保护套; 61、保护套内口;62、保护套外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包括前外壳1、后外壳2和金属件3,前外壳1和后外壳2连接为一体,且包覆于金属件3表面,本实施例中,前外壳1和后外壳 2为由弹性硅胶制成,前外壳1的横径大于后外壳2的横径,后外壳 2的横径相对于前壳体1由近及远逐渐缩小,前外壳1和后外壳2整体呈流线形,前外壳1和后外壳2之间可以通过超声焊接、粘合、卡锁、外固定等方式进行连接,前外壳1的两侧设有突出于前外壳1外壁的外壳曲面部13,便于防止植入式给药装置在皮下囊袋内翻转,金属件3为中空两端开口的金属空腔件,金属件3的一端贯穿后外壳 2并连接有导管4,金属件3的另一端连接有硅胶隔膜5,硅胶隔膜5 为斜面,硅胶隔膜5用于穿刺针穿刺建立注射或引流通路至金属件3 的内腔内,实现药物输注或引流。
前外壳1内部设有第一卡槽11,前外壳1远离后外壳2一端设有外壳前开孔12,后外壳2内部设有第二卡槽21,且远离前外壳1 一端设有外壳后开孔22;金属件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31和第二腔体32,第一腔体31卡接在第一卡槽11内,第二腔体32卡接在第二卡槽21内,硅胶隔膜5由第一腔体部51和端面部52连接组成,第一腔体部51设置在第一腔体31内,并与第二腔体32相连通,端面部52固定设置在第一腔体31远离第二腔体32的一端,端面部52 与第一卡槽11远离后外壳2的一端相匹配,并将第一腔体31远离第二腔体32的一端密封,第二腔体32远离第一腔体31的一端贯穿外壳后开孔22延伸至后外壳2远离前壳体1一端的外部,并设有开口连接头33,开口连接头33与导管4一端相连通。
硅胶隔膜5的端面部52与金属件3的横向中心线的夹角为 0-90°。
外壳前开孔12内壁设有环形凸台111,环形凸台111向外壳前开孔12中心突出,硅胶隔膜5的端面部52位于环形凸台111和第一腔体31远离第二腔体32的一端的端面之间,硅胶隔膜5的端面部 52由第一内腔31的端口与环形凸台111卡塞固定,环形凸台111用于阻挡硅胶隔膜5向外脱出。
环形凸台111向外壳前开孔12中心延伸长度大于第一内腔31侧壁厚度,第一腔体31内径等于硅胶隔膜5的第一腔体部51的直径,第一腔体31外径和硅胶隔膜5的端面部52的直径等于前外壳1的内径。
金属件3为横向腔体,给药装置植入皮下时,金属件3的第一腔体31和第二腔体32平行或近似平行于皮肤。
硅胶隔膜5的端面部52和第一腔体32远离第二腔体32一端的端面的形状均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第二卡槽21内腔呈喇叭口状,第二腔体32形状大小与第二卡槽21内腔相适配,且靠近导管4一端呈锥状。
开口连接头33为中空锥状接头,且表面套接有中空的卡锁保护套6,卡锁保护套6具有一定弹性,本实施例中,卡锁保护套6为硅胶材质,卡锁保护套6远离后外壳2一端与导管4连接并连通,卡锁保护套6远离导管4一端设有保护套内口61、卡锁保护套6远离后外壳2一端设有保护套外口62,开口连接头33的外径大于第二腔体 32与开口连接头33连接处的外径,开口连接头33贯穿保护套内口 61套接于卡锁保护套6内,并与导管4位于卡锁保护套6内部的一端对接、连通,保护套外口62固定套接于导管4靠近后外壳2一端表面,第二腔体32与开口连接头33连接处的外径、以及导管4的外径分别与卡锁保护套6内径相同。
导管4的导管出口41位于需药处,导管4的导管壁42靠近导管出口41一端开设有导管侧壁开缝43,导管4表面设有亲水涂层44。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植入式给药装置植入患者皮下,穿刺针穿透患者表皮组织后穿透硅胶隔膜,将药液注入金属件内腔,在金属腔体和导管的引流下输送到需药处或将体液引出体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包括前外壳(1)、后外壳(2)和金属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外壳(1)和后外壳(2)连接为一体,且包覆于金属件(3)表面,所述前外壳(1)的两侧设有突出于前外壳(1)外壁的外壳曲面部(13),所述金属件(3)为中空两端开口的金属空腔件,所述金属件(3)的一端贯穿后外壳(2)并连接有导管(4),所述金属件(3)的另一端连接有硅胶隔膜(5),所述硅胶隔膜(5)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外壳(1)内部设有第一卡槽(11),所述前外壳(1)远离后外壳(2)一端设有外壳前开孔(12),所述后外壳(2)内部设有第二卡槽(21),且远离前外壳(1)一端设有外壳后开孔(22);所述金属件(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31)和第二腔体(32),所述第一腔体(31)卡接在第一卡槽(11)内,所述第二腔体(32)卡接在第二卡槽(21)内,所述硅胶隔膜(5)由第一腔体部(51)和端面部(52)连接组成,所述第一腔体部(51)设置在第一腔体(31)内,并与第二腔体(32)相连通,所述端面部(5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31)远离第二腔体(32)的一端,所述第二腔体(32)远离第一腔体(31)的一端贯穿外壳后开孔(22)延伸至后外壳(2)外部,并设有开口连接头(33),所述开口连接头(33)与所述导管(4)一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隔膜(5)的端面部(52)与金属件(3)的横向中心线的夹角为0-9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前开孔(12)内壁设有环形凸台(111),所述环形凸台(111)向外壳前开孔(12)中心突出,所述硅胶隔膜(5)的端面部(52)位于环形凸台(111)和第一腔体(31)远离第二腔体(32)的一端的端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台(111)向外壳前开孔(12)中心延伸长度大于第一腔体(31)侧壁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件(3)为横向腔体,所述金属件(3)的第一腔体(31)和第二腔体(32)平行或近似平行于皮肤。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隔膜(5)的端面部(52)和所述第一腔体(31)远离第二腔体(32)一端的端面的形状均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外壳(1)的横径大于后外壳(2)的横径,后外壳(2)的横径相对于前壳体1由近及远逐渐缩小,所述第二卡槽(21)内腔呈喇叭口状,所述第二腔体(32)形状大小与第二卡槽(21)相适配,且靠近导管(4)一端呈锥状。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连接头(33)为中空锥状接头,且表面套接有中空的卡锁保护套(6),所述卡锁保护套(6)远离后外壳(2)一端与导管(4)连接并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4)的导管出口(41)位于需药处,所述导管(4)的导管壁(42)靠近导管出口(41)一端开设有导管侧壁开缝43,所述导管(4)表面设有亲水涂层(44)。
CN202221773673.7U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 Active CN2184584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73673.7U CN218458411U (zh)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73673.7U CN218458411U (zh)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58411U true CN218458411U (zh) 2023-02-10

Family

ID=85135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73673.7U Active CN218458411U (zh)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584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72270A (en) Inseparable port/catheter tube assembly and methods
US4772276A (en) Catheter tube coupling assembly and methods
JP4573830B2 (ja) 患者の身体へのカテーテルの固定用装置
EP1019142B1 (en) Guidwire compatible access port assembly
US5997524A (en) Catheter assembly for percutaneous access to subcutaneous port
US4886501A (en) Implantable device
JP3189974B2 (ja) カテーテル
US4675006A (en) Needle support system
US6962577B2 (en) Implantable hemodialysis access device
US20030135168A1 (en) Implantable device for injecting medical substances
JPH032552B2 (zh)
US7150726B2 (en) Device for subcutaneous infusion of fluids
CA2577614A1 (en) Implantable medical site
US6267750B1 (en) Set with angled needle
CN218458411U (zh) 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
EP0814865A1 (en) Vascular access system
CN216317875U (zh) 一种植入式蛛网膜下腔给药装置
CN213048993U (zh) 用于将带翼针套件固定至导管组件的连接器
CN111588940A (zh) 植入式输液港及使用方法
CN113425940A (zh) 一种新型可变形植入式输液港及其使用方法
CN212651171U (zh) 植入式输液港
CN212651172U (zh) 输液港
CN217245921U (zh) 一种一次性可固定式静脉留置针
CN217339620U (zh) 一种输液港维护专用注射器
CN217409435U (zh) 一种经皮腋静脉输液用港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