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51171U - 植入式输液港 - Google Patents

植入式输液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51171U
CN212651171U CN202020930776.4U CN202020930776U CN212651171U CN 212651171 U CN212651171 U CN 212651171U CN 202020930776 U CN202020930776 U CN 202020930776U CN 212651171 U CN212651171 U CN 212651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liquid storage
storage cavity
implantable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3077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尚小军
陈希明
钱丰
豆美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inhwa Medical De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inhwa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inhwa Medical De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inhwa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3077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51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51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511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植入式输液港,包括港体,设置在所述港体内的储液腔,用于固定导管和所述港体的连接管,固定设置在所述港体上的注射件,所述储液腔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小口径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最大口径,所述注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口内,所述导管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一端口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降低了输液港在病患植入部的整体高度,减少了输液港对患者皮肤的拉扯力,减少了患者的疼痛和异物感;配合直线型无损伤针,有利于医护人员操作使用,提高了穿刺窗口的有效面积利用率,降低了手术复杂性,降低了术后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降低了术后皮肤张力缺失而缺血坏死的发生率。

Description

植入式输液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物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植入式输液港。
背景技术
植入式输液港一般用于医用输液中,与无损伤针配合使用,通过无损伤针和植入式输液港将药液输入患者身体,医治患者疾病。植入式输液港的结构比较通用,在美国专利US4723948、US4861341、US5281205、US9017300,中国专利CN105163795B中均有揭示,其大致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输液港港体101;用于容纳医用活性物质的储液腔102;用于连接导管的连接管103,以便在储液腔和导管104之间建立流动连接。该输液港港体101的顶部设有注射件105,用于无损伤针106穿刺并进入至储液腔102内。无损伤针106一般采用90°的直角输液针。
这类植入式输液港如在欧洲专利EP1675641B1中所已知的那样可以植入患者体内,其方式是: 将植入式输液港例如引入到患者的皮肤下(皮下组织)并且固定在该处。输液港随后用于将药物、血液制品、营养物或者其它医用活性物质输入到患者的静脉或动脉系统中,借助于输液港尤其可以在较长的时间段中反复地给患者施用活性物质。因为输液港在此可完全地植入到患 者的皮肤下,所以减少了感染的风险,并且活性物质可以在较长的时间段中有针对性地被施用以治疗患者,而患者为此不必住院并且输液港在日常生活中明显不妨碍患者。 在输液时,活性物质从输液港港体101的储液腔102中经由与输液港的连接管103连接的导管104导出并且输送给患者(例如患者的静脉或动脉)。导管在此与输液港一起植入到患者体内并且铺设为使得活性物质被运输到患者体内预定的地点处。
但是目前这种植入式输液港有很多的使用不便之处。
首先,无损伤针的直角穿刺,与普通的输液针穿刺方式不同,一是无损伤针制作工艺复杂,二是这也导致医护使用者的操作不方便。而且实际使用时,针管有效长度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到输液港港体植入到皮下组织的深度,注射件厚度及输液港储液腔高度等诸多因素,太短(针尖孔没有全部抵入储液腔,可能造成药液外渗)及太长(针尖戳到储液腔底面损伤针尖及穿刺点表皮与针座之间无法完全贴合固定),都会造成不良后果。
其次,因为其输液港港体的轴线与导管的轴线之间是90度的垂直方向,因此在手术时医护工作人员需要为输液港港体制作一个大囊袋,将输液港港体装入囊袋中后缝合,这就导致患者植入部位具有很明显的凸起。特别是癌症晚期患者相对更消瘦,这种异常的凸起造成了对患者皮肤的伤害。面对市场上现有产品的问题,患者只能在病痛中再承受着产品带来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植入式输液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植入式输液港,包括
一港体;
一储液腔,设置在所述港体内,用于容纳医用活性物质;
一连接管,用于固定导管和所述港体,以便在所述储液腔和导管之间建立流动连接;
一注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港体上,用于无损伤针穿刺并进入至储液腔内;
所述储液腔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小口径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最大口径,所述注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口内,所述导管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一端口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口所在平面与所述储液腔的最低边缘所在平面呈夹角α设置,0°<α<90°。
优选的,所述储液腔的最低边缘所在平面始终高于或等于所述导管的最低点,两者具有高度差h,h≥0。
优选的,所述储液腔的最低边缘为所述港体的底内壁,所述底内壁为一平面。
优选的,所述港体具有一延长管,所述连接管套设在所述延长管的外周以将所述导管与之固定。
优选的,所述延长管的底内壁为所述港体的底内壁的延伸。
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植入式输液港,包括
一港体;
一储液腔,设置在所述港体内,用于容纳医用活性物质;
一连接管,用于固定导管和所述港体,以便在所述储液腔和导管之间建立流动连接;
一注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港体上,用于无损伤针穿刺并进入至储液腔内;
所述储液腔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注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口内,所述导管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一端口倾斜设置使所述储液腔的轴向截面呈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储液腔的横截面为半空心圆、3/4空心圆、空心圆、空心椭圆。
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小口径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最大口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口所在平面与所述储液腔的最低边缘所在平面呈锐角设置。
优选的,所述储液腔包括一个底内壁,所述底内壁与导管之间的流动连接具有高度差h,h≥0。
优选的,所述底内壁至少具有一个平面。
优选的,所述港体具有一延长管,所述连接管套设在所述延长管的外周以将所述导管与之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植入式输液港,包括
一港体;
一储液腔,设置在所述港体内,用于容纳医用活性物质;
一连接管,用于固定导管和所述港体,以便在所述储液腔和导管之间建立流动连接;
一注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港体上,用于无损伤针穿刺并进入至储液腔内;
所述储液腔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小口径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最大口径,所述注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口内,所述导管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
所述注射件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口倾斜设置,所述储液腔的轴向截面呈三角形,所述注射件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端口所在平面平行。
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口所在平面与所述储液腔的最低边缘所在平面呈夹角α设置,0°<α<90°。
优选的,所述港体包括一个底内壁,所述底内壁与导管的最低点之间具有高度差h,h≥0。
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植入式输液港,包括
一港体;
一储液腔,设置在所述港体内,用于容纳医用活性物质;
一连接管,用于固定导管和所述港体,以便在所述储液腔和导管之间建立流动连接;
一注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港体上,用于无损伤针穿刺并进入至储液腔内;
所述储液腔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的最小口径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最大口径,所述注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口内,所述导管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一端口和其内的注射件倾斜设置,所述储液腔的轴向截面呈三角形,有且仅有部分注射件与皮下组织接触。
优选的,所述储液腔的横截面为半空心圆、3/4空心圆、空心圆、空心椭圆。
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口所在平面与所述储液腔的最低边缘所在平面呈锐角设置。
优选的,所述储液腔包括一个底内壁,所述底内壁与导管之间的流动连接具有高度差h,h≥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由于储液腔第一端口及注射件的倾斜设置,大大降低了输液港在病患植入部位的整体高度,减少了输液港对患者皮肤的拉扯力,减少了患者的疼痛和异物感;本实用新型可配合直线型无损伤针,有利于医护人员操作使用,提高了穿刺窗口的有效面积利用率,降低了手术复杂性,降低了术后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降低了术后皮肤张力缺失而缺血坏死的发生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输液港及与之配合的无损伤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输液港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图3d:为图2中沿A-A的剖视图,分别为四种结构;
图4:本实用新型输液港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植入式输液港,与现有技术类似的,其包括:
一港体1;
一储液腔2,设置在所述港体1内,用于容纳医用活性物质;本文中的储液是指在医用活性物质在输液的过程中,会在该腔内有部分存储;
一连接管3,用于固定导管4和所述港体1,以便在所述储液腔2和导管4之间建立流动连接;
一注射件5,固定设置在所述港体1上,用于无损伤针6穿刺并进入至储液腔2内。注射件一般为自密封膜片,无损伤针6穿过该膜片后与所述连接管相通。膜片一般采用硅胶材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知道的是,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名称与现有技术一样,但是其结构与现有技术均是有不同,下文详述。
具体参阅图2,所述港体1包括一个底外壁10,所述储液腔2的最低边缘为所述港体1的底内壁7,所述底外壁10的横截面轮廓与所述底内壁7的横截面轮廓一致。
所述储液腔2具有第一端口8和第二端口9,所述第一端口8的最小口径大于所述第二端口9的最大口径,从第一端口8到第二端口9之间为平滑过渡,即为一个不规则的喇叭口形状。所述注射件5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口8内,所述导管4与所述第二端口9连通。
如图2中显示,所述第一端口8倾斜设置,使所述储液腔2的轴向截面呈三角形。所述第一端口8所在平面与所述储液腔2的最低边缘所在平面呈夹角α设置,0°<α<90°。
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端口8与注射件5所在平面互为平行,即注射件5的倾斜角度与第一端口8的倾斜角度相同,当然,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将能够基于各种考虑,注射件5的倾斜角度与第一端口8的倾斜角度也可以不同。最重要的是,所述第一端口8与注射件5的最低点与所述储液腔2的最低边缘的高度相差无几,确保能将植入式输液港的港体的高度降到最低。
结合图3a至图3d,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对于储液腔2横截面的定义。
具体来讲,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将能够基于各种考虑,储液腔2横截面可以设置为半空心圆、3/4空心圆、空心圆、空心椭圆,或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都能知悉:为了防止输液港植入皮下组织后其港体产生转动或不必要的晃动,可以在港体1两侧设置平铺的侧翼或包胶成型的块状结构(图中未视出),当然还可以在侧翼上设置缝针孔,以便医护人员在操作时固定。
如图3a和图3b揭示的储液腔2横截面为半空心圆、3/4空心圆,所述底内壁7至少具有一个平面12,则平面12即为所述储液腔2的最低边缘所在平面;如图3c和图3d揭示的储液腔2横截面为空心圆、空心椭圆,则他们的最低点所在所在平面即为所述储液腔2的最低边缘所在平面。
结合图2可以看出,所述储液腔2的最低边缘所在平面始终高于或等于所述导管4的最低点,两者具有高度差h,h≥0,即输液时,医用活性物质可以从储液腔2中直接流入导管4中,不会再储液腔2中产生残余。
需要说明的是,最低边缘不是与地面的比较,而是植入患者皮下组织后位于患者体内最深处的部分为最低边缘。
所述港体1具有一延长管11,所述连接管3套设在所述延长管11的外周以将所述导管4与之固定。所述延长管11的底内壁为所述港体1的底内壁7的延伸。本实用新型设置延长管11的作用仅在与导管4与港体1的连接,因此延长管11的长短粗细不是本实用新型的考虑范围,其具体连接方式也可以旋压、卡扣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常用的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中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揭示了所述底内壁7与导管4之间的流动连接具有高度差h,h≥0。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将能够基于各种考虑,除了图2中揭示了底内壁7的轴向截面底边与导管4的轴向截面底边大致平行的情况外,也可以是底内壁7的轴向截面底边与导管4的轴向截面底边具有夹角,即底内壁7的轴向截面底边从第一端口8至第二端口9产生倾斜,产生逐渐收口的效果,更加利于医用活性物质的传输。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还揭示了所述底内壁7与导管4的最低点之间具有高度差h,h≥0。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将能够基于各种考虑,除了图2中揭示了底内壁7为光滑的表面,也可以设置呈具有流道的特殊表面,例如沟槽,则沟槽的最低点与导管4的最低点之间具有高度差h,h≥0。
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植入式输液港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
配置一输液港,所述输液港具有上文中的结构;
配置一无损伤针6,所述无损伤针6的针体呈直线型;
如图4所示,将输液港置于皮下组织13之下,部分或全部注射件5与皮下组织接触。将所述无损伤针6的针体穿过斜向的皮下组织以及斜置的注射件5并插入至所述输液港的储液腔2内。
所述第一端口8和注射件5倾斜设置,这样大大降低了输液港在植入部位的整体高度,减少了输液港对患者皮肤的拉扯力,减少了患者的疼痛和异物感。
本实用新型配合直线型无损伤针,有利于医护人员操作使用,提高了穿刺窗口的有效面积利用率,降低了手术复杂性,降低了术后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降低了术后皮肤张力缺失而缺血坏死的发生率。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植入式输液港,包括
一港体(1);
一储液腔(2),设置在所述港体(1)内,用于容纳医用活性物质;
一连接管(3),用于固定导管(4)和所述港体(1),以便在所述储液腔(2)和导管(4)之间建立流动连接;
一注射件(5),固定设置在所述港体(1)上,用于无损伤针(6)穿刺并进入至储液腔(2)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液腔(2)具有第一端口(8)和第二端口(9),所述第一端口(8)的最小口径大于所述第二端口(9)的最大口径,所述注射件(5)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口(8)内,所述导管(4)与所述第二端口(9)连通,所述第一端口(8)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输液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8)所在平面与所述储液腔(2)的最低边缘所在平面呈夹角α设置,
0°<α<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入式输液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2)的最低边缘为所述港体(1)的底内壁(7),所述底内壁(7)为一平面。
4.一种植入式输液港,包括
一港体(1);
一储液腔(2),设置在所述港体(1)内,用于容纳医用活性物质;
一连接管(3),用于固定导管(4)和所述港体(1),以便在所述储液腔(2)和导管(4)之间建立流动连接;
一注射件(5),固定设置在所述港体(1)上,用于无损伤针(6)穿刺并进入至储液腔(2)内;
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2)具有第一端口(8)和第二端口(9),所述注射件(5)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口(8)内,所述导管(4)与所述第二端口(9)连通,所述第一端口(8)倾斜设置使所述储液腔(2)的轴向截面呈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入式输液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2)的横截面为半空心圆、3/4空心圆、空心圆、空心椭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入式输液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8)的最小口径大于所述第二端口(9)的最大口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入式输液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8)所在平面与所述储液腔(2)的最低边缘所在平面呈锐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任一所述的植入式输液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2)包括一个底内壁(7),所述底内壁(7)与导管(4)之间的流动连接具有高度差h,h≥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植入式输液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内壁(7)至少具有一个平面(1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植入式输液港,其特征在于:所述港体(1)具有一延长管(11),所述连接管(3)套设在所述延长管(11)的外周以将所述导管(4)与之固定。
11.一种植入式输液港,包括
一港体(1);
一储液腔(2),设置在所述港体(1)内,用于容纳医用活性物质;
一连接管(3),用于固定导管(4)和所述港体(1),以便在所述储液腔(2)和导管(4)之间建立流动连接;
一注射件(5),固定设置在所述港体(1)上,用于无损伤针(6)穿刺并进入至储液腔(2)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液腔(2)具有第一端口(8)和第二端口(9),所述第一端口(8)的最小口径大于所述第二端口(9)的最大口径,所述注射件(5)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口(8)内,所述导管(4)与所述第二端口(9)连通;
所述注射件(5)倾斜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植入式输液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8)倾斜设置,所述储液腔(2)的轴向截面呈三角形,所述注射件(5)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端口(8)所在平面平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植入式输液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8)所在平面与所述储液腔(2)的最低边缘所在平面呈夹角α设置,0°<α<90°。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所述的植入式输液港,其特征在于:所述港体(1)包括一个底内壁(7),所述底内壁(7)与导管(4)的最低点之间具有高度差h,h≥0。
15.一种植入式输液港,包括
一港体(1);
一储液腔(2),设置在所述港体(1)内,用于容纳医用活性物质;
一连接管(3),用于固定导管(4)和所述港体(1),以便在所述储液腔(2)和导管(4)之间建立流动连接;
一注射件(5),固定设置在所述港体(1)上,用于无损伤针(6)穿刺并进入至储液腔(2)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液腔(2)具有第一端口(8)和第二端口(9),所述第一端口(8)的最小口径大于所述第二端口(9)的最大口径,所述注射件(5)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口(8)内,所述导管(4)与所述第二端口(9)连通;所述第一端口(8)和其内的注射件(5)倾斜设置,所述储液腔(2)的轴向截面呈三角形,有且仅有部分注射件(5)与皮下组织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植入式输液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2)的横截面为半空心圆、3/4空心圆、空心圆、空心椭圆。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植入式输液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8)所在平面与所述储液腔(2)的最低边缘所在平面呈锐角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任一所述的植入式输液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2)包括一个底内壁(7),所述底内壁(7)与导管(4)之间的流动连接具有高度差h,h≥0。
CN202020930776.4U 2020-05-28 2020-05-28 植入式输液港 Active CN212651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30776.4U CN212651171U (zh) 2020-05-28 2020-05-28 植入式输液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30776.4U CN212651171U (zh) 2020-05-28 2020-05-28 植入式输液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51171U true CN212651171U (zh) 2021-03-05

Family

ID=74747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30776.4U Active CN212651171U (zh) 2020-05-28 2020-05-28 植入式输液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511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640269A (en) Fluid-conducting instrument insertable in living organisms
US7166074B2 (en) Reusable analyte sensor sit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US5620419A (en) Port stabilizer ring
US11020526B2 (en) Sprinkler cannula
US20110282271A1 (en) Infiltration cannula
US20070106234A1 (en) Infiltration cannula
BRPI0912785B1 (pt) Dispositivo para acessar a vasculatura de um paciente
JPH07136284A (ja) 植込み自在の脈管系接続器具
JP2001510080A (ja) 皮下ポートに経皮接近するためのカテーテルアセンブリ
CN206007700U (zh) 一种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CN111588940A (zh) 植入式输液港及使用方法
CN212651171U (zh) 植入式输液港
CN212651172U (zh) 输液港
CN111588941A (zh) 输液港及使用方法
CN211188555U (zh) 一种皮下植入式腹腔化疗装置
CN203154560U (zh) 一种双心房导管
CN209378262U (zh) 一种医用导管及导引芯装置
CN216725412U (zh) 一种输液港
CN218458411U (zh) 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
CN215460909U (zh) 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
CN217286741U (zh) 一种医用植入式给药装置
CN216366290U (zh) 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
CN216366291U (zh) 一种涡流式植入式给药装置及输液装置
JPS63296770A (ja) 皮下埋め込み式リザ−バ−
CN217793261U (zh) 一种浅部实体肿瘤瘤内持续给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