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60909U - 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60909U
CN215460909U CN202122278762.6U CN202122278762U CN215460909U CN 215460909 U CN215460909 U CN 215460909U CN 202122278762 U CN202122278762 U CN 202122278762U CN 215460909 U CN215460909 U CN 2154609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ug delivery
base
delivery device
connecting pipe
implantable dr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7876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涛
陈大为
吕向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gdi Taike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ngdi Taike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gdi Taike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ngdi Taike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7876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609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60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609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包括壳体和至少两个港体,港体嵌设于壳体;港体包括密封件、基座和连接管,基座设置于壳体的底部,基座为一端开口的腔体结构,密封件设置于基座的开口处,且密封件与基座相配合形成容置腔,连接管设置于基座外,且连接管与容置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港体,壳体对港体进行支撑固定,各个港体均包括密封件、基座和连接管,且密封件与基座相配合形成独立的容置腔,连接管与容置腔相连通。这样,各容置腔分别注入药物,密封件和基座可以对各容置腔中的药物进行隔离,并分别通过与各容置腔向连通的连接管将药物输注至患者的病灶部位。

Description

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植入式给药装置,也称为输液港,是一种长期留置于人体内的输液装置。在对需要化疗、营养支持、腹水或胸腔积液抽吸引流、疼痛管理、采血及其他临床需反复输注或抽吸的患者进行治疗时,植入式给药装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临床上会出现需要对患者同时输注多种不同的药物,且多种不同的药物不能在体外混合后输注的情况;或者,患者需要靶向治疗的时候,需要将相同或不同药物输注到不同病变位置,目前,通常是在患者身上植入多个给药装置。然而,在植入多个给药装置的过程中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可见,现有的植入式给药装置存在便捷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植入式给药装置便捷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包括壳体和至少两个港体,所述港体嵌设于所述壳体;
所述港体包括密封件、基座和连接管,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基座为一端开口的腔体结构,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开口处,且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基座相配合形成容置腔,所述连接管设置于所述基座外,且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港体包括第一港体和第二港体,所述第一港体的连接管的朝向规避所述第二港体所在位置,所述第二港体的连接管的朝向规避所述第一港体所在位置。
可选地,还包括导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导管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卡接部,所述连接管通过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导管卡接。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远离所述壳体底部的一侧朝向远离所述壳体底部的方向延伸形成一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壳体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壳体顶面与所述壳体底面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港体中的各个港体之间间隔设置。
可选地,相邻两个港体之间的壳体区域具有凹槽。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管适配的通孔,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基座为U型结构,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处。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采用硅胶制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港体,壳体对港体进行支撑固定,各个港体均包括密封件、基座和连接管,且密封件与基座相配合形成独立的容置腔,连接管与容置腔相连通。这样,各容置腔分别注入药物,密封件和基座可以对各容置腔中的药物进行隔离,并分别通过与各容置腔向连通的连接管将药物输注至患者的病灶部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植入式给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植入式给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结构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壳体10和至少两个港体20,港体20嵌设于壳体10;
港体20包括密封件201、基座202和连接管203,基座202设置于壳体10的底部,基座202可以是一端开口的腔体结构,密封件201设置于基座202的开口处,且密封件201与基座202相配合形成容置腔204,连接管203设置于基座202外,且连接管203与容置腔204相连通。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港体20,壳体10对港体20进行支撑固定,各个港体20均包括密封件201、基座202和连接管203,且密封件201与基座202相配合形成独立的容置腔204,连接管203与容置腔204相连通。这样,各容置腔204分别注入药物,密封件201和基座202可以对各容置腔204中的药物进行隔离,并分别通过与各容置腔204向连通的连接管203将药物输注至患者的病灶部位。
其中,至少两个港体20可以包括第一港体和第二港体,第一港体的连接管203的朝向规避第二港体所在位置,第二港体的连接管的朝向规避第一港体所在位置;
具体的,第一港体的连接管203与第二港体的连接管的延伸方向可以根据患者的病灶部位不同设置成不同的方向,且第一港体的连接管203的朝向规避第二港体所在位置,第二港体的连接管的朝向规避第一港体所在位置,以减少第一港体的连接管203与第二港体发生干涉的现象,以及,减少第二港体的连接管与第一港体发生干涉的现象。比如:需要对患者头部以及心脏进行靶向治疗时,第一港体的连接管203与第二港体的连接管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反;而仅对患者心脏的不同区域进行靶向治疗时,第一港体的连接管203与第二港体的连接管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同,以避免各连接管之间发生干涉,同时可以适配病灶部位的走向,提升植入式给药装置的便捷性。
第一港体的连接管203与第二港体的连接管的延伸方向还可以呈第一夹角设置,根据实际情况,第一夹角可以是60度、90度或120度,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两个港体20中的多个连接管的朝向可以相同和/或不同,且各连接管规避相邻的港体所在位置,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植入式给药装置还可以包括导管30,导管30的数量与港体20的数量相同,各个港体20上的连接管203分别连接有一导管30。导管30可以选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简称TPU)材料制成,有良好的柔顺性,以匹配任意血管的弯曲。导管30可以植入静脉、动脉、腹膜内或椎管内(鞘内/硬膜外)等部位,为患者建立长期液体通路。
具体的,在临床发现第一药液和第二药液在患者体内混合反应后,可以起到治疗患者病症的作用,但是在体外混合后就容易失去药效,这时,需要将植入式给药装置中的药物输送到同一部位进行治疗。手术时,对植入式给药装置消毒,并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然后对患者进行静脉血管穿刺,通过导引器械和医学影像设备,把各导管植入到血管内,例如一根导管从上腔静脉进入到右心房口部,另一根导管从下腔静脉进入也到右心房口部。在前胸部位,选取合适的位置,建立皮下腔道,把各导管穿过皮下腔道,截取合适的长度,分别连接在第一港体的连接管203和第二港体的连接管上,将植入式给药装置的壳体10植入皮下组织。可以使用专用针刺入密封件201,到达容置腔204内,回抽血液以检测通路。
后续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可以将第一药液通过专用针注入第一港体的容置腔204内,将第二药液通过专用针注入第二港体的容置腔内,第一药液和第二药液分别沿各自的通路进入右心房口部。降低了植入多个给药装置对患者造成的痛苦,提升了植入式给药装置的便捷性。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需要将相同或者不同的药液输注到患者不同的病变位置的情况下,在对患者进行静脉血管穿刺,通过导引器械和医学影像设备,把各导管植入到血管时,可以将一根导管从锁骨静脉,到上腔静脉,再到右心房口部,另一导管从锁骨静脉,进入到颈静脉,再到头部。在前胸部位,选取合适的位置,建立皮下腔道,把各导管穿过皮下腔道,截取合适的长度,分别连接在第一港体的连接管203和第二港体的连接管上,将植入式给药装置的壳体10植入皮下组织。可以使用专用针刺入密封件201,到达容置腔204内,回抽血液以检测通路。
后续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可以将相同或者不同的药液通过专用针刺入第一港体的密封件201注入第一港体的容置腔204内,使药液依次经过第一港体的连接管203以及与连接管203连通的导管30,并流经锁骨静脉,到上腔静脉,再到右心房口部;以及,同时通过专用针刺入第二港体的密封件注入第二港体的容置腔内,使药液依次经过第二港体的连接管以及与连接管连通的导管,并流经锁骨静脉,进入到颈静脉,再到头部,从而,提高了对症治疗的效率,降低了植入多个给药装置对患者造成的痛苦,提升了植入式给药装置的便捷性。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港体20可以包括第一港体、第二港体以及第三港体,第一港体、第二港体以及第三港体嵌设于壳体10中,第一港体、第二港体以及第三港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且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的延伸方向彼此之间可以呈60度,以便于将第一港体、第二港体和第三港体里的药物分别导入患者不同的病灶部位。
需要说明的是,对不同的病灶部位进行抽液检测,以确定不同位置的健康状态时,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入式给药装置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连接管203上可以设置有卡接部2031,连接管203通过卡接部2031与导管30卡接,以提升导管30与连接管203的连接强度,减少导管30从连接管203上滑脱的现象,从而提高了植入式给药装置的稳定性。
可选地,密封件201远离壳体10底部的一侧朝向远离壳体10底部的方向延伸形成一凸起,凸起与壳体10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壳体10顶面与壳体10底面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方式中,在植入式给药装置植入完成后,医护人员可以在患者植入部位的皮下,摸出凸起,以确定注射区域即密封件201所在位置,然后使用给药装置的输液针,分别刺入,到达容置腔204内,与导管30形成通路。即可实现输液或抽液,方便医护人员迅速确定注射区域,减小在视线不佳情况下的操作难度。
其中,壳体10上可以设置有与连接管203适配的通孔,连接管203穿过通孔与容置腔相连通,通孔内壁与连接管203外壁抵接,使得壳体10通过通孔对连接管203进行支撑固定,以提升连接管203的稳定性。
其中,相邻两个港体之间的壳体10区域具有凹槽101,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植入式给药装置可以植入皮下的深度不同,对于植入较深的植入式给药装置,在相邻两个港体之间的壳体10区域设置凹槽101可以进一步方便医护人员确定注射区域,提高注射区域与壳体10的区别度,从而可以减小操作难度,提升了植入式给药装置的便捷性。
至少两个港体20中的各个港体可以参见以下表述: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至少两个港体20中的各个港体之间彼此紧密贴合,以减小整个植入式给药装置的体积。
作为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至少两个港体20中的各个港体之间间隔设置,壳体10可以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比如聚砜,聚醚醚酮。壳体10可以填充各个港体之间的间隙,以提升植入式给药装置的稳定性。各个港体之间间隔设置可以方便多个输液针分别同时对各个港体进行输注。
可选地,基座202可以设置成U型结构,密封件201可以设置于U型结构的开口处。
本实施方式中,将基座202可以包括基座底盖和基座周盖,基座底盖固定在壳体10的底部,基座周盖环绕基座底盖设置,以形成容置区域,且基座底盖与基座周盖垂直,基座底盖和基座周盖可以是一体结构,以形成U型结构。密封件201设置在U型结构的开口处,即密封件201可以设置在基座周盖上远离基座底盖一端,将容置区域封闭,以形成独立的容置腔204,基座周盖远离容置腔204一侧与壳体10抵接,壳体10对基座202进行固定,以提升植入式给药装置的稳定性。
可选地,密封件201可以采用硅胶制作,硅胶材质具有较佳的伸缩性,输液针可以进行刺穿,且在输液针退出后,将容置腔204与外界进行隔离,提升植入式给药装置的便捷性。
其中,基座202和连接管203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比如:钛合金,不锈钢等,以提升植入式给药装置的使用寿命;且基座20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还可以防止输液针刺穿基座202,减低医护人员的操作难度,提升了植入式给药装置的便捷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至少两个港体,所述港体嵌设于所述壳体;
所述港体包括密封件、基座和连接管,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基座为一端开口的腔体结构,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开口处,且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基座相配合形成容置腔,所述连接管设置于所述基座外,且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港体包括第一港体和第二港体,所述第一港体的连接管的朝向规避所述第二港体所在位置,所述第二港体的连接管的朝向规避所述第一港体所在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导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入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卡接部,所述连接管通过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导管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远离所述壳体底部的一侧朝向远离所述壳体底部的方向延伸形成一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壳体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壳体顶面与所述壳体底面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港体中的各个港体之间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入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港体之间的壳体区域具有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管适配的通孔,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为U型结构,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植入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采用硅胶制作。
CN202122278762.6U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 Active CN2154609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78762.6U CN215460909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78762.6U CN215460909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60909U true CN215460909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69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78762.6U Active CN215460909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609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55861A (en) Dual access infusion and monitoring system
US612049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cutaneously accessing an implanted port
US9295773B2 (en) Hemodialysis access system
US598923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cutaneously accessing an implanted port
US5620419A (en) Port stabilizer ring
JP6929331B2 (ja) 骨内インフュージョンポートおよび使用方法
US5944688A (en) Implantable hemodialysis access port assembly
EP2467177B1 (en) Implantable vascular access
US20060058744A1 (en) Implantable hemodialysis access device
US20150196704A1 (en) Implantable high flow multi-window vascular access port catheter
US20090306606A1 (en) Catheter hub assembly with vascular access port
CN206007700U (zh) 一种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US20170128709A1 (en) Venous Access Implantable Port
CN215460909U (zh) 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
CN113599620A (zh) 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
JP2003102831A (ja) 皮下埋め込み式血液処理用装置
CN204910465U (zh) 一种双模式心脏原位灌注系统
JP2602109B2 (ja) 薬剤注入システム
CN111588940A (zh) 植入式输液港及使用方法
US20070073239A1 (en) Catheter device
CN217286741U (zh) 一种医用植入式给药装置
CN212651171U (zh) 植入式输液港
CN212651172U (zh) 输液港
US10406274B1 (en) Accessing assembly for hemodialysis administration
Baldwin et al. Implantable drug delivery systems for long-term vascular access: clinical evalu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