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56066U - 一种双面两芯组装的sma二极管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面两芯组装的sma二极管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56066U
CN218456066U CN202221672485.5U CN202221672485U CN218456066U CN 218456066 U CN218456066 U CN 218456066U CN 202221672485 U CN202221672485 U CN 202221672485U CN 218456066 U CN218456066 U CN 2184560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p
diode device
sided
sma
connect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7248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新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ui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ui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ui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ui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7248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560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560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560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极管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面两芯组装的SMA二极管器件,包括壳体、分别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一连接框架、第二连接框架、第一芯片及第二芯片;所述第一芯片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框架的上方;所述第二芯片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框架的上方;所述第一芯片与第二芯片呈叠放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紧凑、抗浪涌能力较强的双面两芯组装的SMA二极管器件。

Description

一种双面两芯组装的SMA二极管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极管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面两芯组装的SMA二极管器件。
背景技术
SMA贴片二极管,主要适用于板级空间有限的便携式电子产品。而所述SMA,是一种封装方式。
现有的二极管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组装操作复杂,占用空间大,效能低,抗浪涌能力较差,可靠性越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紧凑、抗浪涌能力较强的双面两芯组装的SMA二极管器件。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面两芯组装的SMA二极管器件,包括壳体、分别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一连接框架、第二连接框架、第一芯片及第二芯片;所述第一芯片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框架的上方;所述第二芯片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框架的上方;所述第一芯片与第二芯片呈叠放设置。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连接框架为正极连接框架。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连接框架为负极连接框架。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连接框架的一端延伸设有第一引脚。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引脚为正极引脚。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连接框架与第一引脚之间还连接有正极连接盘。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连接框架的一端延伸设有第二引脚。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引脚为负极引脚。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芯片的上方连接有正极连接引线。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正极连接引线背离第二芯片的一端连接于正极连接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为三层组装结构的SMA外形二极管器件,组装简单、紧凑,可组装有2颗芯片,正向压降低,正向电流高,具备低功耗高效能、高抗浪涌能力,比现有的同体积产品提高50%的能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面两芯组装的SMA二极管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双面两芯组装的SMA二极管器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双面两芯组装的SMA二极管器件,包括壳体10、分别设于所述壳体10内部的第一连接框架20、第二连接框架30、第一芯片40及第二芯片50;所述第一芯片40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框架20的上方;所述第二芯片50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框架30的上方;所述第一芯片40与第二芯片50呈叠放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框架20为正极连接框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框架30为负极连接框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框架20的一端延伸设有第一引脚2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脚21为正极引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框架20与第一引脚21之间还连接有正极连接盘22。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框架30的一端延伸设有第二引脚3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引脚31为负极引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芯片50的上方连接有正极连接引线60。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连接引线60背离第二芯片50的一端连接于正极连接盘22。
本实用新型为三层组装结构的SMA外形二极管器件,组装简单、紧凑,可组装有2颗芯片,正向压降低,正向电流高,具备低功耗高效能、高抗浪涌能力,比现有的同体积产品提高50%的能效。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双面两芯组装的SMA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分别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一连接框架、第二连接框架、第一芯片及第二芯片;所述第一芯片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框架的上方;所述第二芯片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框架的上方;所述第一芯片与第二芯片呈叠放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两芯组装的SMA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框架为正极连接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两芯组装的SMA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框架为负极连接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两芯组装的SMA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框架的一端延伸设有第一引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面两芯组装的SMA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为正极引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面两芯组装的SMA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框架与第一引脚之间还连接有正极连接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两芯组装的SMA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框架的一端延伸设有第二引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两芯组装的SMA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脚为负极引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两芯组装的SMA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片的上方连接有正极连接引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面两芯组装的SMA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连接引线背离第二芯片的一端连接于正极连接盘。
CN202221672485.5U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双面两芯组装的sma二极管器件 Active CN2184560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72485.5U CN218456066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双面两芯组装的sma二极管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72485.5U CN218456066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双面两芯组装的sma二极管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56066U true CN218456066U (zh) 2023-02-07

Family

ID=85121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72485.5U Active CN218456066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双面两芯组装的sma二极管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560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456066U (zh) 一种双面两芯组装的sma二极管器件
CN211404613U (zh) 电池及具有该电池的电子装置
CN218456067U (zh) 一种双面四芯组装的smb二极管器件
CN208078224U (zh) 玻璃绝缘子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8471951U (zh) 一种单面双芯组装的sma二极管器件
CN212277025U (zh) 一种陶瓷电容器芯片
CN214705925U (zh) 体积小且抗电压冲击的整流桥
CN211125705U (zh) 一种新型电池的盖板
CN211045185U (zh) 一种自密封网络变压器外壳
CN104157824B (zh) 导电带及包括其的电池
CN202487575U (zh) 一种复合二极管结构
CN207233587U (zh) 一种高压多层陶瓷电容器
CN207233593U (zh) 一种焊针型电解电容器
CN218849488U (zh) 一种直插式大功率整流桥
CN212625001U (zh) 一种贴片电感器
CN219435882U (zh) 一种新型封装肖特基
CN202423472U (zh) 新型锂电池
CN211181987U (zh) 一种体积小的电解电容
CN219626484U (zh) 一种牛角型直四棱柱体铝电解电容器
CN215578544U (zh) 一种叠放式的dfn1006封装的双芯结构
CN211957630U (zh) Sod封装半导体器件
CN218568834U (zh) 一种引线框架及集成电路
CN212303394U (zh) 一种多层瓷介电容器
CN213242545U (zh) 一种芯片封装底座
CN212259308U (zh) 一种耳机的充电结构及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701, Building 10, No. 1, Industrial Second Road, Luoyongfang, Wanjiang Subdistrict, Dongguan, Guangdong 523000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HUI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1203, C District, Tianan Digital City, 1 Golden Road, Nancheng street, Dongguan, Guangdong, 1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HUI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