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45005U - 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45005U
CN218445005U CN202222577678.9U CN202222577678U CN218445005U CN 218445005 U CN218445005 U CN 218445005U CN 202222577678 U CN202222577678 U CN 202222577678U CN 218445005 U CN218445005 U CN 2184450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fixed
polyester resin
stirring
stirring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7767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云端
梁优莲
刘春容
胡挺
杨兆攀
王爱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shan Jia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gshan Jia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gshan Jia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gshan Jia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7767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450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45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450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包括搅拌罐,所述搅拌罐的外壁底端两侧固定有支脚,所述搅拌罐的外壁一侧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外壁顶端固定有支撑竖座,所述支撑台的外壁顶端设置有黏度检测组件,所述黏度检测组件包括样本输送部件、搅拌部件和检测部件,通过上述方式可知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降低采集的聚酯树脂的量,进而能在不影响检测精度的同时避免用于检测的聚酯树脂的取用量过多而对整个聚酯树脂的合成效率和品质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酯树脂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粘度是指流体本身存在粘着力而产生流体内部阻碍其相对流动的一种特性,化工产品在实际生产或者使用过程中,不同粘度的产物,往往会直接影响其最终产品的呈现的效果,故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需对其生产过程中的产物进行实时的粘度检测,以使得其符合生产需求。
现有的固体聚酯树脂合成反应一般在反应釜内进行,聚酯树脂合成反应中需要对其的粘度进行检测,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4096709U中的一种合成酯在线粘度检测系统,检测容器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和粘度检测件,检测容器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部,反应釜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上取样口、中取样口和下取样口,上取样口、中取样口和下取样口分别通过连通机构与进料部相连通;反应釜内设置有取样输出机构,取样输出机构包括旋转轴,旋转轴上设置有第一输送件、第二输送件和第三输送件,第一输送件、第二输送件和第三输送件均包括环形板和设置在环形板上的拨料板,供水箱、供水管与连通机构以及检测容器内的清洗件均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对反应釜内不同高度和位置的反应物进行取样检测,通过清洗机构可避免各次检测之间相互影响,然而,上述专利只是说明了通过检测容器对树脂的黏度进行检测,其未公开具体的检测方法或技术,同时采用上述方式需要将树脂输送至检测容器内,由其说明书附图1可知检测容器的体积较大,这就导致每次需要检测的树脂量较多,因此容易对树脂的生产造成影响。
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有必要研发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包括搅拌罐,所述搅拌罐的外壁底端两侧固定有支脚,所述搅拌罐的外壁一侧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外壁顶端固定有支撑竖座,所述支撑台的外壁顶端设置有黏度检测组件;
所述黏度检测组件包括样本输送部件、搅拌部件和检测部件,所述样本输送部件与搅拌罐的外壁侧端连接,所述搅拌部件与支撑台的外壁顶端且靠近搅拌罐的一侧连接,所述检测部件与支撑台的外壁顶端且远离搅拌罐的一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样本输送部件包括输料泵a,所述输料泵a设置在搅拌罐与支撑台之间,所述输料泵a位于顶端的吸料口固定连通有吸料管a,所述吸料管a靠近搅拌罐的一侧外壁固定连通有三组支管,三组所述支管均与搅拌罐的内壁侧端连通,所述支管上均固定有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部件为搅拌箱,所述搅拌箱的外壁底端与支撑台的外壁顶端且靠近搅拌罐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输料泵a位于侧端的出料口固定连通有输料管a,所述输料管a远离输料泵a的一端与搅拌箱的侧端内壁且靠近搅拌罐的一侧上部固定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箱的外壁顶端固定有伺服电机b,所述伺服电机b的外壁底端通过传动轴固定有搅拌杆b,所述搅拌杆b设置在搅拌箱的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竖座的外壁底端固定有输料泵b,所述输料泵b连通的吸料管b与搅拌箱的内壁侧端且远离搅拌罐的一侧底部固定连通,所述检测部件为检测箱b,所述检测箱b的外壁顶端滑动连接有密封盖板b,所述输料泵b连通的输料管b与密封盖板b的内壁顶端且靠近搅拌箱的一侧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板b的外壁顶端中心处固定有放置座,所述放置座的内壁顶端固定有旋转黏度检测仪,所述旋转黏度检测仪底端外壁连接的检测头依次穿过放置座与密封盖板b的外壁底端并设置在检测箱b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部件为电控箱a,所述电控箱a固定在支撑竖座的外壁顶端,所述支撑竖座的外壁底端且与电控箱a对应位置处固定有电控伸缩杆a,所述电控伸缩杆a的底端固定有限位滑杆。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滑杆靠近支撑竖座的一端与支撑竖座的外壁前端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滑杆的前端固定有夹持座,所述夹持座的内壁固定有伺服电机a,所述伺服电机a的外壁底端通过传动轴固定有搅拌杆a。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台的外壁顶端且位于搅拌杆a的下方固定有无杆气缸,所述无杆气缸的外壁顶端滑动连接有气控滑座,所述气控滑座的外壁顶端且位于搅拌杆a的下方连接有检测箱a,所述搅拌杆a的外壁设置有密封盖板a,所述密封盖板a可与检测箱a的外壁顶端滑动连接,所述支撑竖座的外壁顶端且靠近搅拌罐的一侧固定有中转箱,所述中转箱的底端固定连通有出料管。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部件为放置座,所述放置座的内壁底端固定有旋转黏度检测仪,所述放置座的外壁两侧均固定有电控伸缩杆b,所述电控伸缩杆b的上端与支撑竖座的外壁底端且远离搅拌罐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竖座的外壁顶端且与电控伸缩杆b对应位置处固定有电控箱b,所述旋转黏度检测仪与伺服电机a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输料泵a配合吸料管a和支管可将搅拌罐内部三个不同位置高度的聚酯树脂先输送至搅拌部件处进行防凝固或者混合,随后再将聚酯树脂输送至检测箱内,并利用旋转黏度检测仪来对聚酯树脂的黏度进行检测,而通过上述方式可知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降低采集的聚酯树脂的量,进而能在不影响检测精度的同时避免用于检测的聚酯树脂的取用量过多而对整个聚酯树脂的合成效率和品质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正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中放置座与旋转黏度检测仪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正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中支撑竖座侧视方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图3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中夹持座与限位滑杆俯视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搅拌罐;110、吸料管a;111、支管;112、电磁阀;200、输料泵a;210、输料管a;211、中转箱;300、支撑台;310、无杆气缸;320、气控滑座;321、检测箱a;400、电控箱a;410、电控伸缩杆a;420、夹持座;421、限位滑杆;430、伺服电机a;431、搅拌杆a;432、密封盖板a;500、支撑竖座;600、放置座;610、旋转黏度检测仪;620、电控伸缩杆b;700、搅拌箱;710、伺服电机b;711、搅拌杆b;720、输料泵b;800、检测箱b;810、密封盖板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包括搅拌罐100,设置的搅拌罐100是为了用于固体聚酯树脂的合成,设置的搅拌罐100的内壁设置有搅拌装置用于树脂的合成混合,而搅拌罐100的外壁顶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搅拌装置进行转动的搅拌电机,搅拌罐100的外壁底端两侧固定有支脚,设置的支脚是为了对搅拌罐100的外壁底端进行支撑,搅拌罐100的外壁一侧设置有支撑台300,支撑台300的外壁顶端固定有支撑竖座500,设置的支撑台300是为了对黏度检测组件进行支撑;
支撑台300的外壁顶端设置有黏度检测组件,设置的黏度检测组件是为了对搅拌罐100内生产的聚酯树脂的黏度进行检测,黏度检测组件包括样本输送部件、搅拌部件和检测部件,样本输送部件与搅拌罐100的外壁侧端连接,设置的样本输送部件是为了将搅拌罐100内的聚酯树脂输送至检测部件处进行检测,样本输送部件包括输料泵a200,输料泵a200设置在搅拌罐100与支撑台300之间,设置的输料泵a200的底端可与地面固定,输料泵a200位于顶端的吸料口固定连通有吸料管a110,设置的吸料管a110是为了将搅拌罐100内的聚酯树脂输送至输料泵a200内,吸料管a110靠近搅拌罐100的一侧外壁固定连通有三组支管111,三组支管111均与搅拌罐100的内壁侧端连通,支管111上均固定有电磁阀112,设置的支管111是为了搅拌罐100内的聚酯树脂输送至吸料管a110内,而设置的支管111分别设置在搅拌罐100内壁侧端的上中下三个位置,进而能在检测时对搅拌罐100内部三个位置处的聚酯树脂的黏度进行检测,使得聚酯树脂的黏度检测精度更高,而设置的电磁阀112是为了控制与其连接的支管111进行输料,当不需要对该位置的聚酯树脂检测时,避免支管111将聚酯树脂输送至吸料管a110内;
搅拌部件与支撑台300的外壁顶端且靠近搅拌罐100的一侧连接,设置的搅拌部件一是为了避免树脂在输送的过程中出现凝固的情况,二是为了后续需要对搅拌罐100整个内部的聚酯树脂黏度进行检测时,可将三个位置处的聚酯树脂进行混合,搅拌部件为搅拌箱700,搅拌箱700的外壁底端与支撑台300的外壁顶端且靠近搅拌罐100的一侧固定连接,设置的搅拌箱700是为了对待搅拌的聚酯树脂进行储存,输料泵a200位于侧端的出料口固定连通有输料管a210,输料管a210远离输料泵a200的一端与搅拌箱700的侧端内壁且靠近搅拌罐100的一侧上部固定连通,而设置的输料泵a200可在通电后将搅拌罐100内的聚酯树脂输送至搅拌箱700内,而输料泵a200可通过输料管a210将吸料管a110输送的聚酯树脂来输送至搅拌箱700的内部,搅拌箱700的外壁顶端固定有伺服电机b710,伺服电机b710的外壁底端通过传动轴固定有搅拌杆b711,搅拌杆b711设置在搅拌箱700的内壁,而设置的伺服电机b710在通电后可通过传动轴带动搅拌杆b711进行旋转,使得搅拌杆b711在转动时对聚酯树脂进行搅拌,若是为了避免聚酯树脂出现凝固的情况,工人在对聚酯树脂搅拌时,可通过控制器来降低伺服电机b710的输出转速,使得搅拌杆b711对聚酯树脂搅拌的转速降低,避免搅拌杆b711的搅拌对黏度的检测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伺服电机b710的输出转速控制是伺服电机本身具备的功能,因此并不进行过多叙述;
检测部件与支撑台300的外壁顶端且远离搅拌罐100的一侧连接,设置的检测部件是为了对聚酯树脂的黏度进行检测,支撑竖座500的外壁底端固定有输料泵b720,输料泵b720连通的吸料管b与搅拌箱700的内壁侧端且远离搅拌罐100的一侧底部固定连通,设置的输料泵b720可通过吸料管b和输料管b将聚酯树脂输送至检测箱b800内,检测部件为检测箱b800,检测箱b800的外壁顶端滑动连接有密封盖板b810,输料泵b720连通的输料管b与密封盖板b810的内壁顶端且靠近搅拌箱700的一侧连通,设置的密封盖板b810是为了在检测过程中对聚酯树脂进行闭合,密封盖板b810的外壁顶端中心处固定有放置座600,放置座600的内壁顶端固定有旋转黏度检测仪610,设置的放置座600是为了对旋转黏度检测仪610进行支撑和固定,旋转黏度检测仪610底端外壁连接的检测头依次穿过放置座600与密封盖板b810的外壁底端并设置在检测箱b800的内部,设置的旋转黏度检测仪610是用于测量液体的粘性阻力与液体动力粘度,广泛用于测定油脂、油漆、塑料、食品、药物、化妆品、胶粘品等各种流体的粘度吗,其检测原理为:测定时,内筒和外筒同时浸没在钻井液中,它们是同心圆筒,环隙1.17mm,当外筒以某一恒速旋转时,它就带动环隙里的待测液旋转,由于待测液的粘滞性,使与扭簧连接在一起的内筒转动一个角度,根据牛顿内摩擦定律,转动角度的大小与待测液的粘度成正比,因此待测液粘度的测量就转变为内筒转角的测量,优选的,设置的旋转黏度检测仪610的型号为NDJ-8S。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先利用输电线将本装置上的电气设备与外接电源进行电连接,接着工人可将合成聚酯树脂的原料通过搅拌罐100上开设的添加口加入搅拌罐100内,接着在启动搅拌罐100顶端的搅拌电机在带动搅拌罐100内部的搅拌装置进行转动,使得搅拌装置能对聚酯树脂的原料进行混合,从而得到合成的聚酯树脂,而在搅拌过程中,若工人需要对搅拌罐100内的聚酯树脂的黏度进行检测时,可先根据检测位置的需求打开相对应位置处支管111上的电磁阀112,接着启动输料泵a200,而输料泵a200可通过吸料管a110和支管111来对搅拌罐100内的聚酯树脂进行吸取,并通过输料管a210输送至搅拌箱700内,而设置的伺服电机b710可缓慢带动搅拌杆b711进行转动,避免聚酯树脂凝固,而设置的输料泵b720可通过吸料管b和输料管b将搅拌箱700内的聚酯树脂输送至检测箱b800内,随后启动旋转黏度检测仪610来对检测箱b800内的聚酯树脂的黏度进行检测,而旋转黏度检测仪610上检测的聚酯树脂黏度可通过其上的显示屏进行展示,而检测完成后,工人可将密封盖板b810对检测箱b800进行分离,接着取出检测箱b800将检测的聚酯树脂取出重新加入搅拌罐100内,最后在对检测箱b800内壁进行清洗,避免残留的聚酯树脂对后续检测的精度造成影响,若需要对搅拌罐100内整体的黏度进行检测,工人可依次打开支管111上的电磁阀112,而三个位置处的聚酯树脂在输送至搅拌箱700内后,可启动伺服电机b710带动搅拌杆b711快速进行旋转,使得搅拌杆b711能将各个位置的聚酯树脂进行混合,混合完成后再由输料泵b720将聚酯树脂输送至检测箱b800内进行检测。
实施例二:
参见图2~图6所示;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搅拌部件为电控箱a400,电控箱a400固定在支撑竖座500的外壁顶端,支撑竖座500的外壁底端且与电控箱a400对应位置处固定有电控伸缩杆a410,设置的电控箱a400与电控箱a400通过输电线进行电连接,而电控箱a400可通过输电线来控制电控伸缩杆a410进行伸缩,进而来使得电控伸缩杆a410带动夹持座420进行上下移动,电控伸缩杆a410的底端固定有限位滑杆421,限位滑杆421靠近支撑竖座500的一端与支撑竖座500的外壁前端滑动连接,设置的限位滑杆421靠近支撑竖座500的一端固定有限位滑块,而支撑竖座500的前端外壁在与限位滑块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滑槽,设置的限位滑块与限位滑槽滑动连接,进而使得限位滑杆421能在支撑竖座500的外壁前端进行上下滑动,限位滑杆421的前端固定有夹持座420,夹持座420的内壁固定有伺服电机a430,设置的夹持座420是为了对伺服电机a430的外壁进行夹持固定,优选的,设置de夹持座420可通过螺栓或者焊接的方式与伺服电机a430的外壁进行固定连接,伺服电机a430的外壁底端通过传动轴固定有搅拌杆a431,设置的伺服电机a430可通过传动轴来带动搅拌杆a431进行旋转,支撑台300的外壁顶端且位于搅拌杆a431的下方固定有无杆气缸310,无杆气缸310的外壁顶端滑动连接有气控滑座320,设置的无杆气缸310可通过气动的方式来驱动气控滑座320进行左右滑动,而设置的无杆气缸310可通过输气管与气泵进行连通,设置的无杆气缸310是指利用活塞直接或间接方式连接外界执行机构,并使其跟随活塞实现往复运动的气缸,本使用新型在此选用的为磁偶式无杆气缸310,气控滑座320的外壁顶端且位于搅拌杆a431的下方连接有检测箱a321,搅拌杆a431的外壁设置有密封盖板a432,密封盖板a432可与检测箱a321的外壁顶端滑动连接,设置的气控滑座320可对检测箱a321进行放置和支撑,设置的检测箱a321可对待检测的聚酯树脂进行储存,而设置的无杆气缸310可驱动气控滑座320进行移动,使得气控滑座320带动检测箱a321移动至搅拌杆a431的下方,接着设置的电控箱a400可控制电控伸缩杆a410伸长使得夹持座420带动伺服电机a430向下移动,使得搅拌杆a431伸入检测箱a321内来对聚酯树脂进行搅拌,而设置的密封盖板a432在搅拌杆a431的外壁连接处镶嵌有轴承,搅拌杆a431的外壁与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设置的轴承是为了避免搅拌杆a431转动时带动密封盖板a432进行转动,而设置的密封盖板a432可知搅拌过程中对检测箱a321的外壁顶端进行密封,支撑竖座500的外壁顶端且靠近搅拌罐100的一侧固定有中转箱211,中转箱211的底端固定连通有出料管,设置的输料管a210远离输料泵a200的一端与中转箱211的内壁侧端连通,而设置的输料管a210可将待检测的聚酯树脂输送至中转箱211内,而中转箱211可通过出料管将聚酯树脂输送至检测箱a321内进行储存,同时设置的中转箱211的内壁后端铰接有箱门,工人在后续可通过打开箱门来对中转箱211的内部进行清洁;
检测部件为放置座600,放置座600的内壁底端固定有旋转黏度检测仪610,放置座600的外壁两侧均固定有电控伸缩杆b620,电控伸缩杆b620的上端与支撑竖座500的外壁底端且远离搅拌罐100的一侧固定连接,支撑竖座500的外壁顶端且与电控伸缩杆b620对应位置处固定有电控箱b,旋转黏度检测仪610与伺服电机a430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处,设置的电控箱b可通过输电线与电控伸缩杆b620进行电连接,设置的电控箱b可对电控伸缩杆b620的伸缩进行控制,而设置的电控伸缩杆b620在伸长时可带动放置座600向下移动使得旋转黏度检测仪610的检测端插入检测箱a321来对聚酯树脂进行黏度检测,而设置的放置座600的外壁底端可对限位滑杆421的外壁顶端进行密封,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而言,通过利用检测箱a321来取代检测箱b800和搅拌箱700,能够避免聚酯树脂在流动时残存在搅拌箱700内,同时也能简化输送路径,使得工人对聚酯树脂的黏度检测精度更好。
本实用新型首先,先利用输电线将本装置上的电气设备与外接电源进行电连接,接着工人可将合成聚酯树脂的原料通过搅拌罐100上开设的添加口加入搅拌罐100内,接着在启动搅拌罐100顶端的搅拌电机在带动搅拌罐100内部的搅拌装置进行转动,使得搅拌装置能对聚酯树脂的原料进行混合,从而得到合成的聚酯树脂,而在搅拌过程中,若工人需要对搅拌罐100内的聚酯树脂的黏度进行检测时,可先根据检测位置的需求打开相对应位置处支管111上的电磁阀112,接着启动输料泵a200,而输料泵a200可通过吸料管a110和支管111来对搅拌罐100内的聚酯树脂进行吸取,并通过输料管a210输送至中转箱211内,而设置的中转箱211在通过出料管将聚酯树脂输送至放置在气控滑座320上的检测箱a321,待聚酯树脂输送完成后,工人可启动与无杆气缸310连接的气泵,使得无杆气缸310通过气动的方式来驱动气控滑座320与检测箱a321向伺服电机a430的方向进行移动,当检测箱a321移动至搅拌杆a431正下方时,工人再通过电控箱a400来控制电控伸缩杆a410伸长,使得电控伸缩杆a410通过限位滑杆421带动夹持座420和伺服电机a430向下移动,使得搅拌杆a431的深入至检测箱a321的内壁,且密封盖板a432也与检测箱a321的外壁顶端密封连接,接着可启动伺服电机a430使得伺服电机a430缓慢带动搅拌杆a431进行转动,避免聚酯树脂凝固,而后设置的电控伸缩杆a410收缩使得伺服电机a430上移,搅拌杆a431与检测箱a321进行分离,接着无杆气缸310继续驱动气控滑座320移动使得检测箱a321移动至旋转黏度检测仪610的正下方,接着通过电控箱b控制电控伸缩杆b620伸长使得放置座600带动旋转黏度检测仪610向下移动,使得旋转黏度检测仪610的检测端伸入至检测箱a321内,随后启动旋转黏度检测仪610来对检测箱a321内的聚酯树脂的黏度进行检测,而旋转黏度检测仪610上检测的聚酯树脂黏度可通过其上的显示屏进行展示,而检测完成后,工人可控制电控伸缩杆b620收缩使得旋转黏度检测仪610与检测箱a321进行分离,接着取出检测箱a321将检测的聚酯树脂取出重新加入搅拌罐100内,最后在对检测箱a321内壁进行清洗,避免残留的聚酯树脂对后续检测的精度造成影响,若需要对搅拌罐100内整体的黏度进行检测,工人可依次打开支管111上的电磁阀112,而三个位置处的聚酯树脂在输送至检测箱a321内后,可启动伺服电机a430带动搅拌杆a431快速进行旋转,使得搅拌杆a431能将各个位置的聚酯树脂进行混合,混合完成后再由无杆气缸310和气控滑座320将检测箱a321输送至旋转黏度检测仪610下方进行检测。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10)

1.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包括搅拌罐(100),所述搅拌罐(100)的外壁底端两侧固定有支脚,所述搅拌罐(100)的外壁一侧设置有支撑台(300),所述支撑台(300)的外壁顶端固定有支撑竖座(5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300)的外壁顶端设置有黏度检测组件;
所述黏度检测组件包括样本输送部件、搅拌部件和检测部件,所述样本输送部件与搅拌罐(100)的外壁侧端连接,所述搅拌部件与支撑台(300)的外壁顶端且靠近搅拌罐(100)的一侧连接,所述检测部件与支撑台(300)的外壁顶端且远离搅拌罐(100)的一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输送部件包括输料泵a(200),所述输料泵a(200)设置在搅拌罐(100)与支撑台(300)之间,所述输料泵a(200)位于顶端的吸料口固定连通有吸料管a(110),所述吸料管a(110)靠近搅拌罐(100)的一侧外壁固定连通有三组支管(111),三组所述支管(111)均与搅拌罐(100)的内壁侧端连通,所述支管(111)上均固定有电磁阀(1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部件为搅拌箱(700),所述搅拌箱(700)的外壁底端与支撑台(300)的外壁顶端且靠近搅拌罐(100)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输料泵a(200)位于侧端的出料口固定连通有输料管a(210),所述输料管a(210)远离输料泵a(200)的一端与搅拌箱(700)的侧端内壁且靠近搅拌罐(100)的一侧上部固定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箱(700)的外壁顶端固定有伺服电机b(710),所述伺服电机b(710)的外壁底端通过传动轴固定有搅拌杆b(711),所述搅拌杆b(711)设置在搅拌箱(700)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竖座(500)的外壁底端固定有输料泵b(720),所述输料泵b(720)连通的吸料管b与搅拌箱(700)的内壁侧端且远离搅拌罐(100)的一侧底部固定连通,所述检测部件为检测箱b(800),所述检测箱b(800)的外壁顶端滑动连接有密封盖板b(810),所述输料泵b(720)连通的输料管b与密封盖板b(810)的内壁顶端且靠近搅拌箱(700)的一侧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板b(810)的外壁顶端中心处固定有放置座(600),所述放置座(600)的内壁顶端固定有旋转黏度检测仪(610),所述旋转黏度检测仪(610)底端外壁连接的检测头依次穿过放置座(600)与密封盖板b(810)的外壁底端并设置在检测箱b(800)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部件为电控箱a(400),所述电控箱a(400)固定在支撑竖座(500)的外壁顶端,所述支撑竖座(500)的外壁底端且与电控箱a(400)对应位置处固定有电控伸缩杆a(410),所述电控伸缩杆a(410)的底端固定有限位滑杆(4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滑杆(421)靠近支撑竖座(500)的一端与支撑竖座(500)的外壁前端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滑杆(421)的前端固定有夹持座(420),所述夹持座(420)的内壁固定有伺服电机a(430),所述伺服电机a(430)的外壁底端通过传动轴固定有搅拌杆a(43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300)的外壁顶端且位于搅拌杆a(431)的下方固定有无杆气缸(310),所述无杆气缸(310)的外壁顶端滑动连接有气控滑座(320),所述气控滑座(320)的外壁顶端且位于搅拌杆a(431)的下方连接有检测箱a(321),所述搅拌杆a(431)的外壁设置有密封盖板a(432),所述密封盖板a(432)可与检测箱a(321)的外壁顶端滑动连接,所述支撑竖座(500)的外壁顶端且靠近搅拌罐(100)的一侧固定有中转箱(211),所述中转箱(211)的底端固定连通有出料管。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件为放置座(600),所述放置座(600)的内壁底端固定有旋转黏度检测仪(610),所述放置座(600)的外壁两侧均固定有电控伸缩杆b(620),所述电控伸缩杆b(620)的上端与支撑竖座(500)的外壁底端且远离搅拌罐(100)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竖座(500)的外壁顶端且与电控伸缩杆b(620)对应位置处固定有电控箱b,所述旋转黏度检测仪(610)与伺服电机a(430)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处。
CN202222577678.9U 2022-09-28 2022-09-28 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 Active CN218445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77678.9U CN218445005U (zh) 2022-09-28 2022-09-28 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77678.9U CN218445005U (zh) 2022-09-28 2022-09-28 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45005U true CN218445005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83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77678.9U Active CN218445005U (zh) 2022-09-28 2022-09-28 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450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80444A (zh) 一种灌胶设备及灌胶方法
CN207450319U (zh) 一种恒压供料设备
CN218445005U (zh) 固体聚酯树脂的在线粘度检测系统
CN207237841U (zh) 一种定性控制搅拌时间的搅拌器
CN217688155U (zh) 一种测试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加热装置
CN113477174A (zh) 一种实验室智能自动化的涂料配方制备工作站
CN205948800U (zh) 带搅拌刀升降调节功能的密封胶分散机
CN214182819U (zh) 一种化工原料的混合设备
CN214020536U (zh) 一种生物发酵饮料用调配灌装设备
CN211814456U (zh) 一种微生物检测设备
CN114471360A (zh) 一种高压法制备硬脂酸钙研发用反应装置
CN112915851A (zh) 一种预防墙体腻子表面起泡的材料制备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9603672A (zh) 自动制胶装置
CN211246198U (zh) 一种新型储油桶
CN205868153U (zh) 带取样机构的密封胶分散机
CN206103793U (zh) 一种用于稀释剂自动混匀的配料装置
CN216321641U (zh) 一种实验室智能自动化的涂料制备工作站
CN211216297U (zh) 一种食品加工用配料设备
CN220110905U (zh) 一种实现精确称量的建筑材料混料装置
CN213302166U (zh) 一种食品检测用辅助试剂添加装置
CN210863447U (zh) 一种水性环保涂料样品粘稠度性能检测装置
CN216704170U (zh) 一种防水涂料用搅拌装置
CN213610931U (zh) 一种用于乳酸乙酯连续酯化的配料装置
CN220759794U (zh) 一种点胶装置用胶水自动混合添加设备
CN218936040U (zh) 带有液氯计量功能的氯化石蜡用供料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