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35206U - 三相分离器及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三相分离器及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35206U
CN218435206U CN202222367553.3U CN202222367553U CN218435206U CN 218435206 U CN218435206 U CN 218435206U CN 202222367553 U CN202222367553 U CN 202222367553U CN 218435206 U CN218435206 U CN 2184352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collecting hood
shell
sewage
phase sepa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6755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352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352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三相分离器及污水处理装置,三相分离器包括壳体、集气罩及倾斜隔板,壳体内设置有沉淀区;集气罩设置于壳体的底部内,并位于沉淀区的下方;倾斜隔板斜置于壳体的底部内,集气罩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倾斜隔板、第一倾斜板以及壳体的内侧壁共同围合形成进水区,集气罩用于在污水由下至上流经集气罩自身的过程中隔挡并收集污水中的气体,进水区用于供污水中剩余的污泥和水体流入沉淀区进行泥水分离,并用于供沉淀区内分离的污泥向下流出至壳体外。上述三相分离器能够实现对污水中的气体、水体及污泥三相之间的分离,并可实现污泥的循环利用,大大降低了处理设施的投资及运行成本。

Description

三相分离器及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相分离器及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中,污水的生化处理与泥水分离通常设定在不同的生化池和沉淀池内进行,为了保证一定的污泥浓度,必须进行大量的回流,使沉淀池内沉淀得到的浓缩污泥通过回流设施回流到生化池再次参与生化反应,然而这种处理设施存在能耗高、占地面积大的问题,使得上述处理设施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第一水处理单元内的污泥无动力自动回流、减小处理设施的占地面积的三相分离器及污水处理装置。
一种三相分离器,用于安装在第一水处理单元内,所述第一水处理单元用于对收容的污水进行生化处理,所述三相分离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沉淀区;
集气罩,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内,并位于所述沉淀区的下方;以及
倾斜隔板,斜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内,并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围合形成与所述沉淀区相连通的进水区,所述集气罩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所述第一倾斜板和所述第二倾斜板均斜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第一倾斜板和所述第二倾斜板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倾斜板和所述第二倾斜板围合形成倒V型的集气罩结构,所述倾斜隔板、所述第一倾斜板以及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共同围合形成所述进水区,所述集气罩用于在污水由下至上流经所述集气罩自身的过程中隔挡并收集所述污水中的气体,所述进水区用于供所述污水中剩余的污泥和水体流入所述沉淀区进行泥水分离,并用于供所述沉淀区内分离的污泥向下流出至所述壳体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倾斜隔板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倾斜隔板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倾斜板连接,所述倾斜隔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水区和所述沉淀区的过流孔,所述过流孔用于供所述进水区输出的污泥和水体进入所述沉淀区,并用于供所述沉淀区内分离的污泥经所述进水区流出至所述壳体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流孔包括多个子过流子孔,多个所述子过流孔间隔设置于所述倾斜隔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倾斜隔板和所述进水区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倾斜隔板分别为第一倾斜隔板和第二倾斜隔板,所述第一倾斜隔板和所述第二倾斜隔板间隔布设于所述集气罩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倾斜隔板和所述第二倾斜隔板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倾斜隔板、所述第一倾斜板以及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共同围合形成一个所述进水区,所述第二倾斜隔板、所述第二倾斜板以及所述壳体相对的另一内侧壁共同围合形成另一个所述进水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进水区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倾斜隔板、所述第一倾斜板以及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壁共同围合形成一个所述进水区,所述第二倾斜隔板、所述第二倾斜板以及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另一内侧壁共同围合形成另一个所述进水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技术方案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水区相连通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用于供进入至所述进水区内且未被所述集气罩分离的气体排出至所述壳体外;
所述三相分离器还包括辅助集气罩,所述辅助集气罩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并与所述集气罩相连通,所述辅助集气罩用于汇集所述集气罩收集的气体;以及
所述三相分离器还包括气提组件,所述气提组件连接在所述集气罩上,所述气提组件能够伸出至所述第一水处理单元位于非所述三相分离器所处的内部空间,且/或连接至位于所述第一水处理单元外部的第二水处理单元,所述气提组件用于排出所述集气罩收集且来源于第一部分的污水中的气体,并用于通过所述气体的气提作用带动第二部分的所述污水传输至所述第一水处理单元和/或所述第二水处理单元,第一部分的所述污水和第二部分的所述污水均来源于所述第一水处理单元内的所述污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相分离器还包括所述辅助集气罩,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辅助集气罩和所述集气罩的通气口,所述通气口用于供所述集气罩排出的气体进入所述辅助集气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相分离器还包括所述气提组件,所述气提组件连接在所述辅助集气罩上,所述气提组件用于排出所述辅助集气罩汇集且来源于所述集气罩排出的气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相分离器还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
斜管填料,所述斜管填料设置于所述沉淀区内;
出水调节单元,所述出水调节单元设置于所述沉淀区内;以及
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并与所述沉淀区相连通。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水处理单元,用于对收容的污水进行生化处理;以及
上述三相分离器,所述三相分离器安装在所述第一水处理单元内。
本申请提供的三相分离器包括壳体、集气罩以及倾斜隔板,壳体内设置有沉淀区,集气罩设置于壳体的底部内,并位于沉淀区的下方,倾斜隔板斜置于壳体的底部内,并与壳体的内侧壁围合形成与沉淀区相连通的进水区,集气罩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均斜置于壳体内,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围合形成倒V型的集气罩结构,倾斜隔板、第一倾斜板以及壳体的内侧壁共同围合形成进水区,当将上述三相分离器集成在第一水处理单元内时,污水可在第一水处理单元位于非三相分离器所处的内部空间进行生化反应,当污水由下至上流经三相分离器时,集气罩能够在污水由下至上流经集气罩自身的过程中预先隔挡并收集污水中的气体,而污水中剩余的泥水混合物能够经进水区流入壳体内的沉淀区进行泥水分离,当污水中剩余的泥水混合物在沉淀区内充分沉淀以后,该沉淀区内分离的污泥能够通过自身的重力逐渐向下流动,且经进水区流出壳体并最终回落至第一水处理单元的底部再次参与生化反应,因此上述三相分离器能够实现对污水中的气体、水体及污泥三相之间的分离,并可同时实现污泥的循环利用,从而节省了沉淀池和污泥回流动力消耗,简化了工艺流程,减少了处理设施占地面积,从而大大降低了处理设施的投资及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三相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三相分离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三相分离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及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三相分离器100,该三相分离器100用于安装在第一水处理单元内,第一水处理单元用于对收容的污水进行生化处理,三相分离器100包括壳体110、集气罩120以及倾斜隔板130,壳体110内设置有沉淀区111;集气罩120设置于壳体110的底部内,并位于沉淀区111的下方;倾斜隔板130斜置于壳体110的底部内,并与壳体110的内侧壁围合形成与沉淀区111相连通的进水区112,集气罩12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倾斜板122和第二倾斜板124,第一倾斜板122和第二倾斜板124均斜置于壳体110内,第一倾斜板122和第二倾斜板124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一倾斜板122和第二倾斜板124围合形成倒V型的集气罩结构,倾斜隔板130、第一倾斜板122以及壳体110的内侧壁共同围合形成进水区112,集气罩120用于在污水由下至上流经集气罩120自身的过程中隔挡并收集污水中的气体,进水区112用于供污水中剩余的污泥和水体流入沉淀区111进行泥水分离,并用于供沉淀区111内分离的污泥向下流出至壳体110外。
集气罩120设置于壳体110的相对两内侧壁之间,具体地,集气罩120设置于壳体110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内侧壁之间。
具体地,第一倾斜板122和第二倾斜板124均设置于壳体110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内侧壁之间,第一倾斜板122自第一倾斜板122连接第二倾斜板124的一侧至第一倾斜板122远离第二倾斜板124的一侧的方向斜向下倾斜,第二倾斜板124自第二倾斜板124连接第一倾斜板122的一侧至第二倾斜板124远离第一倾斜板122的一侧的方向斜向下倾斜,倾斜隔板130、第一倾斜板122以及壳体110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壁共同围合形成进水区1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倾斜隔板130和进水区112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倾斜隔板130间隔设置于壳体110的底部内,每个倾斜隔板130与壳体110的内侧壁围合形成对应的一个进水区112。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倾斜隔板130和进水区11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倾斜隔板130分别为第一倾斜隔板131和第二倾斜隔板132,第一倾斜隔板131和第二倾斜隔板132间隔布设于集气罩120的两侧,且第一倾斜隔板131和第二倾斜隔板132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一倾斜隔板131、第一倾斜板122以及壳体110的内侧壁共同围合形成一个进水区112,第二倾斜隔板132、第二倾斜板124以及壳体110相对的另一内侧壁共同围合形成另一个进水区112。
具体地,两个进水区112沿壳体110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第一倾斜隔板131、第一倾斜板122以及壳体110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壁共同围合形成一个进水区112,第二倾斜隔板132、第二倾斜板124以及壳体110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另一内侧壁共同围合形成另一个进水区112。
如图2所示,倾斜隔板130的一侧与壳体110的内侧壁连接,倾斜隔板130的另一侧与第一倾斜板122连接,倾斜隔板130上设置有连通进水区112和沉淀区111的过流孔133,过流孔133用于供进水区112输出的污泥和水体进入沉淀区111,并用于供沉淀区111内分离的污泥经进水区112流出至壳体110外。
具体地,第一倾斜隔板131的一侧与壳体110的内侧壁连接,第一倾斜隔板131的另一侧与第一倾斜板122连接,第一倾斜隔板131自第一倾斜隔板131远离第一倾斜板122的一侧至第一倾斜隔板131连接第一倾斜板122的一侧的方向斜向下倾斜,第二倾斜隔板132的一侧与壳体110相对的另一内侧壁连接,第二倾斜隔板132的另一侧与第二倾斜板124连接,第二倾斜隔板132自第二倾斜隔板132远离第二倾斜板124的一侧至第二倾斜隔板132连接第二倾斜板124的一侧的方向斜向下倾斜。
更具体地,第一倾斜隔板131远离第一倾斜板122的一侧与壳体110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壁连接,第二倾斜隔板132远离第二倾斜板124的一侧与壳体110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另一内侧壁连接。
如图2所示,每个倾斜隔板130上均设置有过流孔133,每个倾斜隔板130上的过流孔133用于供对应的一个进水区112输出的污泥和水体进入沉淀区111,并用于供沉淀区111内分离的污泥经对应的一个进水区112流出至壳体110外。具体地,第一倾斜隔板131连接第一倾斜板122的一侧设置有过流孔133,第二倾斜隔板132连接第二倾斜板124的一侧设置有过流孔133。
进一步地,过流孔133包括多个子过流子孔,多个子过流孔间隔设置于倾斜隔板130上。具体地,子过流子孔为矩形孔,多个子过流孔均匀间隔设置于倾斜隔板130上。
如图1及图2所示,壳体11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进水区112相连通的出气孔113,出气孔113用于供进入至进水区112内且未被集气罩120分离的气体排出至壳体110外。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的相对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出气孔113,更具体地,壳体110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出气孔113。进一步地,出气孔113包括间隔设置于壳体110的侧壁上的多个子出气孔,在本实施例中,子出气孔可以但不限于为矩形孔,多个子出气孔间隔设置于壳体110的宽度方向上的侧壁上。
如图1及图3所示,三相分离器100还包括辅助集气罩140,辅助集气罩140设置于壳体110的外侧壁上,并与集气罩120相连通,辅助集气罩140用于汇集集气罩120收集的气体。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辅助集气罩140包括两个,两个辅助集气罩140设置于壳体110的相对两外侧壁上,并分别与集气罩120的两端相连通。具体地,两个辅助集气罩140设置于壳体110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外侧壁上。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壳体110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连通辅助集气罩140和集气罩120的通气口114,通气口114用于供集气罩120排出的气体进入辅助集气罩140。具体地,壳体110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壁上均设置有通气口114,两个通气口114分别与集气罩120的两端相连通。
三相分离器100还包括气提组件150,气提组件150连接在集气罩120上,气提组件150能够伸出至第一水处理单元位于非三相分离器100所处的内部空间,且/或连接至位于第一水处理单元外部的第二水处理单元,气提组件150用于排出集气罩120收集且来源于第一部分的污水中的气体,并用于通过气体的气提作用带动第二部分的污水传输至第一水处理单元和/或第二水处理单元,第一部分的污水和第二部分的污水均来源于第一水处理单元内的污水。
具体地,集气罩120收集且来源于第一部分的污水中的气体能够通过气提组件150排出,与此同时,气提组件150能够通过该气体的气提作用带动第二部分的污水传输至第一水处理单元和/或第二水处理单元;因此,通过气提组件150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实现集气罩120收集的气体的及时排出,保证集气罩120对污水中的气体持续收集的能力,同时还能够使得第一水处理单元内的部分污水在第一水处理单元内部和/或第一水处理单元和第二水处理单元之间通过气提作用形成无动力回流,使得用户无需设置回流设施将第一水处理单元内的部分污水回输至第一水处理单元和/或第二水处理单元,有效地简化了工艺流程,节省了动力费用,降低电耗。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气提组件150连接在辅助集气罩140上,气提组件150用于排出辅助集气罩140汇集且来源于集气罩120排出的气体。进一步地,气提组件150包括连接在辅助集气罩140上的气提管152,气提管152用于排出辅助集气罩140汇集且来源于集气罩120排出的气体。
如图1所示,三相分离器100还包括斜管填料160,斜管填料160设置于沉淀区111内,以增强流动至壳体110的沉淀区111内的污泥和水体之间的分离效果。
三相分离器100还包括出水调节单元170,出水调节单元170可以为出水堰或穿孔管,出水调节单元170设置于沉淀区111内,出水调节单元170用于调节壳体110的沉淀区111内的水位高度,以确保壳体110的沉淀区111的出水水流均匀。在本实施例中,出水调节单元170设置于壳体110的相对两内侧壁之间,更具体地,出水调节单元170设置于壳体110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内侧壁之间。
出水调节单元170的两侧设置有进水口172,进水口172用于供沉淀区111内分离的水体流入出水调节单元170内。
三相分离器100还包括出水管174,出水管174设置于壳体110的外侧壁上,并与沉淀区111相连通,出水管174用于供沉淀区111分离的水体流出至壳体110外。
在一实施例中,出水管174的一端与出水调节单元170连通,出水管174的另一端贯穿壳体110的侧壁并伸出至壳体110外,出水管174用于供出水调节单元170内的水体流出至壳体110外,具体地,出水管174设置于壳体110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壁上。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壳体110的底部设置有开口180,开口180用于供污水进入壳体110内,并用于供沉淀区111分离的污泥经进水区112流出至壳体110外。
本申请提供的三相分离器100包括壳体110、集气罩120以及倾斜隔板130,壳体110内设置有沉淀区111,集气罩120设置于壳体110的底部内,并位于沉淀区111的下方,倾斜隔板130斜置于壳体110的底部内,并与壳体110的内侧壁围合形成与沉淀区111相连通的进水区112,集气罩12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倾斜板122和第二倾斜板124,第一倾斜板122和第二倾斜板124均斜置于壳体110内,第一倾斜板122和第二倾斜板124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一倾斜板122和第二倾斜板124围合形成倒V型的集气罩结构,倾斜隔板130、第一倾斜板122以及壳体110的内侧壁共同围合形成进水区112,当将上述三相分离器100集成在第一水处理单元内时,污水可在第一水处理单元位于非三相分离器100所处的内部空间进行生化反应,当污水由下至上流经三相分离器100时,集气罩120能够在污水由下至上流经集气罩120自身的过程中预先隔挡并收集污水中的气体,而污水中剩余的泥水混合物能够经进水区112流入壳体110内的沉淀区111进行泥水分离,当污水中剩余的泥水混合物在沉淀区111内充分沉淀以后,该沉淀区111内分离的污泥能够通过自身的重力逐渐向下流动,且经进水区112流出壳体110并最终回落至第一水处理单元的底部再次参与生化反应,因此上述三相分离器100能够实现对污水中的气体、水体及污泥三相之间的分离,并可同时实现污泥的循环利用,从而节省了沉淀池和污泥回流动力消耗,简化了工艺流程,减少了处理设施占地面积,从而大大降低了处理设施的投资及运行成本。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水处理单元和上述三相分离器100,第一水处理单元用于对收容的污水进行生化处理,三相分离器100安装在第一水处理单元内。由于上述污水处理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三相分离器100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三相分离器100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三相分离器,用于安装在第一水处理单元内,所述第一水处理单元用于对收容的污水进行生化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分离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沉淀区;
集气罩,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内,并位于所述沉淀区的下方;以及
倾斜隔板,斜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内,并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围合形成与所述沉淀区相连通的进水区,所述集气罩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所述第一倾斜板和所述第二倾斜板均斜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第一倾斜板和所述第二倾斜板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倾斜板和所述第二倾斜板围合形成倒V型的集气罩结构,所述倾斜隔板、所述第一倾斜板以及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共同围合形成所述进水区,所述集气罩用于在污水由下至上流经所述集气罩自身的过程中隔挡并收集所述污水中的气体,所述进水区用于供所述污水中剩余的污泥和水体流入所述沉淀区进行泥水分离,并用于供所述沉淀区内分离的污泥向下流出至所述壳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隔板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倾斜隔板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倾斜板连接,所述倾斜隔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水区和所述沉淀区的过流孔,所述过流孔用于供所述进水区输出的污泥和水体进入所述沉淀区,并用于供所述沉淀区内分离的污泥经所述进水区流出至所述壳体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相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孔包括多个子过流孔,多个所述子过流孔间隔设置于所述倾斜隔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隔板和所述进水区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倾斜隔板分别为第一倾斜隔板和第二倾斜隔板,所述第一倾斜隔板和所述第二倾斜隔板间隔布设于所述集气罩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倾斜隔板和所述第二倾斜隔板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倾斜隔板、所述第一倾斜板以及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共同围合形成一个所述进水区,所述第二倾斜隔板、所述第二倾斜板以及所述壳体相对的另一内侧壁共同围合形成另一个所述进水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相分离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进水区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倾斜隔板、所述第一倾斜板以及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壁共同围合形成一个所述进水区,所述第二倾斜隔板、所述第二倾斜板以及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另一内侧壁共同围合形成另一个所述进水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技术方案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水区相连通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用于供进入至所述进水区内且未被所述集气罩分离的气体排出至所述壳体外;
所述三相分离器还包括辅助集气罩,所述辅助集气罩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并与所述集气罩相连通,所述辅助集气罩用于汇集所述集气罩收集的气体;以及
所述三相分离器还包括气提组件,所述气提组件连接在所述集气罩上,所述气提组件能够伸出至所述第一水处理单元位于非所述三相分离器所处的内部空间,且/或连接至位于所述第一水处理单元外部的第二水处理单元,所述气提组件用于排出所述集气罩收集且来源于第一部分的污水中的气体,并用于通过所述气体的气提作用带动第二部分的所述污水传输至所述第一水处理单元和/或所述第二水处理单元,第一部分的所述污水和第二部分的所述污水均来源于所述第一水处理单元内的所述污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相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分离器还包括所述辅助集气罩,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辅助集气罩和所述集气罩的通气口,所述通气口用于供所述集气罩排出的气体进入所述辅助集气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相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分离器还包括所述气提组件,所述气提组件连接在所述辅助集气罩上,所述气提组件用于排出所述辅助集气罩汇集且来源于所述集气罩排出的气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分离器还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
斜管填料,所述斜管填料设置于所述沉淀区内;
出水调节单元,所述出水调节单元设置于所述沉淀区内;以及
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并与所述沉淀区相连通。
10.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水处理单元,用于对收容的污水进行生化处理;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相分离器,所述三相分离器安装在所述第一水处理单元内。
CN202222367553.3U 2022-01-10 2022-09-06 三相分离器及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843520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53471 2022-01-10
CN2022200534719 2022-01-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35206U true CN218435206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102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67553.3U Active CN218435206U (zh) 2022-01-10 2022-09-06 三相分离器及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352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78963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naerobic purification of waste water using the UASB method
CN102372396B (zh) 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CN213231667U (zh) 三相分离器及污水处理装置
CN214990564U (zh) 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CN218435206U (zh) 三相分离器及污水处理装置
US6602416B1 (en)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waste waters
CN212198936U (zh) 三相分离器
CN211595145U (zh) 螺旋结构催化氧化污水反应塔
CN216073233U (zh) 一种污水处理相界生物截留装置
CN210885508U (zh) 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CN210635794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12334745U (zh) 一种厌氧生物反应器
CN210505971U (zh) 一种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0559578U (zh) 一种新型脱硫废水处理装置
CN111170457A (zh) 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14693480U (zh) 一种好氧三相分离装置、污水处理模块设备
CN205933390U (zh) 厌氧反应塔
CN216890293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18478608U (zh) 一种mbr脉冲曝气结构
CN218174749U (zh) 厌氧反应设备及反应系统
CN115353199A (zh) 厌氧反应器及反应系统
CN218371944U (zh) 好氧三相分离器和反应器
CN219630689U (zh) 一种冲洗沉淀装置
CN208776364U (zh) 一种高效电解气浮沉降系统
CN220597200U (zh) 一体化ao生物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