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33390U - 厌氧反应塔 - Google Patents

厌氧反应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33390U
CN205933390U CN201620910317.3U CN201620910317U CN205933390U CN 205933390 U CN205933390 U CN 205933390U CN 201620910317 U CN201620910317 U CN 201620910317U CN 205933390 U CN205933390 U CN 2059333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aerobic reaction
reaction tower
gas
anaerobic
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1031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束润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RUNZHIDA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RUNZHIDA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RUNZHIDA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RUNZHIDA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1031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333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333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3339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厌氧反应塔。所述厌氧反应塔,包括厌氧反应室和设置在厌氧反应室上方的气体收集区,所述气体收集区包括污泥分离装置,所述污泥分离装置包括倾斜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碰撞板,所述碰撞板用于使所述厌氧反应室内生成的气体泡产生碰撞并破裂。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厌氧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夹杂活性污泥不被带出厌氧反应室,保证了厌氧反应室内活性污泥的浓度,使厌氧反应能够正常进行,并且保证了污水在厌氧反应环节被高效的进行处理,满足污水处理要求。

Description

厌氧反应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厌氧反应塔。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养殖畜牧业、石油钻采、炼制以及化工、电力、制药、医药等行业的污水处理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污水处理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而且大众对提高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这就对污水处理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常规污水处理技术通常为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这个过程中,废水处理的生物处理过程中的厌氧反应环节,为整个污水处理的基础环节,也是保证整个污水处理过程的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但是现有的厌氧处理环节存在如下问题:该工艺过程中在厌氧处理阶段需要维持较高的活性污泥浓度,但是随着厌氧反应的进行,部分活性污泥随着生产的气体或者污水被排出厌氧反应室,导致厌氧反应过程中活性污泥浓度越来越低,使厌氧反应处理后的污水很难达到理想的环保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厌氧反应塔,以解决现有厌氧反应容器在厌氧反应不断进行的过程中,活性污泥会伴随气体的上升被带到下一个污水处理单元,导致在进行厌氧反应的厌氧反应室内的活性污泥的浓度难以保证厌氧反应要求,降低污水的处理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厌氧反应塔,包括厌氧反应室和设置在厌氧反应室上方的气体收集区,所述气体收集区包括污泥分离装置,所述污泥分离装置包括倾斜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碰撞板,所述碰撞板用于使所述厌氧反应室内生成的气泡产生碰撞并破裂。
优选地,所述碰撞板为波纹板。
优选地,所述厌氧反应室设置有金属或塑料填料。
优选地,所述碰撞板下方设置有支撑格栅,所述支撑格栅用于支撑所述碰撞板。
优选地,所述厌氧反应塔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在气体收集区的上方,所述气液分离器内设置有丝网,所述丝网用于清除夹杂在所述气液分离器要收集沼气内的雾沫。
优选地,所述厌氧反应塔还包括污水回流管,所述污水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相连,所述污水回流管的另一端与厌氧反应室底部相连,所述污水回流管用于将气液分离后的污水通道厌氧反应室底部。
优选地,所述气体收集区的上方设置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厌氧反应塔的上端方向。
优选地,厌氧反应塔的侧壁上形成有与厌氧反应塔出水口连通的开口,所述厌氧反应塔的内侧壁上所述开口的下部和侧方区域设置有封堵板,所述封堵板形成朝向所述厌氧反应塔的上端方向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厌氧反应塔的高径比为2.5-6。
优选地,所述厌氧反应室所占的体积空间占所述厌氧反应塔容积空间的三分之二以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厌氧反应塔,包括设置在厌氧反应室上方的气体收集区,厌氧反应室内进行厌氧反应,生成的气泡经过气浮作用上升至位于厌氧反应室上方的气体收集区,所述气体收集区包括污泥分离装置,且污泥分离装置为倾斜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碰撞板,碰撞板用于将厌氧反应室内生成的气泡经过碰撞板时产生碰撞并破裂,形成无数小气泡,进行气体与活性污泥的絮凝体的分离,防止在气泡上浮的过程中把气泡中带有的活性污泥的絮凝体带走,导致厌氧反应室的活性污泥的浓度伴随着厌氧反应的进行越来越小,直接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厌氧反应塔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厌氧反应塔; 2:好氧池; 11:厌氧反应室;
12:气体收集区; 13:气液分离器; 14:污水回流管;
111:污水入口; 112:出口; 113:连通管;
114:污泥排放管; 115:第一阀门; 116:第二阀门;
121:碰撞板; 122:格栅; 123:溢流口;
124出水口; 125:封堵板; 131:丝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所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厌氧反应塔,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厌氧反应塔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厌氧反应塔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厌氧反应塔1包括厌氧反应室11和设置在厌氧反应室11上方的气体收集区12,污水从位于厌氧反应室11底部的污水入口111进入厌氧反应室11,在厌氧反应室11内进行厌氧反应,产生的气体会因为气浮作用进入到气体收集区12,所述气体收集区12包括污泥分离装置,由于活性污泥的絮凝体会伴随所述厌氧反应室11内生成的气体上浮而上浮,导致厌氧反应室11内的活性污泥被带到其他反应室,导致厌氧反应室11内活性污泥的浓度降低,厌氧反应不能快速进行,所述污泥分离装置包括倾斜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碰撞板121,所述碰撞板121用于碰撞并破裂厌氧反应生成的气体和絮凝体状的活性污泥形成大气泡,使气体与污泥絮凝体分离,破裂的气泡变成无数微小的气泡通过斜板继续上升,而活性污泥则被斜板阻挡下回到厌氧反应室11继续进行厌氧反应。
进一步地,所述碰撞板121为波纹板。在上述的过程中,尽管碰撞板121是倾斜间隔设置的,但是还会有部分的絮凝体的活性污泥被带到其他反应室,因此采用的碰撞板121为波纹板,增大了碰撞板的受到大气泡碰撞的面积,保证更多的大气泡被碰撞并破裂,会有更多的小气泡产生并通过波纹板,而且也就说明活性污泥会被更完全的阻挡不能进入其他反应室,流回到厌氧反应室11内继续进行厌氧反应。
优选地,所述厌氧反应室11设置有金属或塑料填料。污水在经过预处理以后,从污水入口111被输送进入厌氧反应室11的底部,在厌氧反应室11内的活性污泥的促进下发生生化反应,但是伴随厌氧反应的过程,反应室内的生物活性和活性污泥的浓度都会有所下降,为了保证厌氧反应能够继续高效的进行,在厌氧反应室11内设置有金属或者塑料填料,并且填料是被分散的堆放在厌氧反应室11内,在厌氧反应的过程为厌氧反应室11内提供扰动性,促进厌氧反应快速有序的进行。
所述碰撞板121下方设置有支撑格栅122,所述支撑格栅122用于支撑所述碰撞板121。由于所述碰撞板121放置在所述气体收集区12的用来碰撞并破裂厌氧反应生成的气体和絮凝体状的活性污泥形成大气泡,,因此需要设置相应的结构能起到能够支撑的作用,设置有格栅122支撑碰撞板121。
进一步地,所述厌氧反应塔1还包括气液分离器13,所述气液分离器13设置在气体收集区12的上方,所述气液分离器13内设置有丝网131,所述丝网131用于清除夹杂在所述气液分离器13要收集沼气内的雾沫。位于气体收集区12上方设置有气液分离器13,气液分离器13将要收集厌氧反应生产的气体,但是生成的大气泡在经过碰撞板121之后形成的微小的气泡携带着水分形成雾沫,影响收集气体的纯度。于是在气液分离器13内设置有丝网131,将要收集的气体和夹杂在收集气体内的雾沫进行分离,提高收集气体的纯度。
进一步地,所述厌氧反应塔1还包括污水回流管14,所述污水回流管14的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3相连,所述污水回流管14的另一端与厌氧反应室11底部相连,所述污水回流管14用于将气液分离后的污水通道厌氧反应室11底部。随着厌氧反应的进行,厌氧反应室11内的活性污泥的浓度会降低,随之厌氧反应也会进行缓慢,于是设置有污水回流管14,所述污水回流管14的一端与气液分离器13相连,另一端与厌氧反应室11底部相连,将经过厌氧反应但是没有被处理完全的污水接着回流到厌氧反应室11,继续进行厌氧反应,形成厌氧反应塔1内的厌氧反应内循环。而且顺着污水回流管14流下到厌氧反应室11的污水对厌氧反应室11内起到扰动作用,也有利于加快厌氧反应的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收集区12的上方设置有溢流口123,所述溢流口123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厌氧反应塔1的上端方向。污水在经过厌氧反应后,生成的大气泡通过气体收集区12,但是在气体收集区12设置有出水口124,为了防止生成的大气泡在经过碰撞板121碰撞以后生成的气体随着出水口124跑出而没有进入气液分离器13,于是设置有溢流口123,并且溢流口123的开口方向是朝向厌氧反应塔1的上端方向,由于经过气体收集区12的气体处于上升状态,溢流口123开口方向又是朝向厌氧反应塔1的上端方向,可以防止在塔顶部的污水从溢流口123下落到出水口124时,气体会被下落的污水带走。
厌氧反应塔1的侧壁上形成有与厌氧反应塔1出水口124连通的开口,所述厌氧反应塔1的内侧壁上所述开口的下部和侧方区域设置有封堵板125,所述封堵板125形成朝向所述厌氧反应塔1的上端方向的开口。厌氧反应塔1的侧壁形成的与厌氧反应塔1出水口124相连的开口为上述的溢流口123,溢流口123是厌氧反应塔1的侧方区域上设置的封堵板125朝向厌氧反应塔1上端方向形成的开口,并且溢流口123与厌氧反应塔1的出水口124相连。所述的封堵板125可以是倒三角斜形斜板或者是弧形斜板,都能起到防止气体通过溢流口123通到厌氧反应塔1的出水口124。
所述厌氧反应塔1的高径比为2.5-6。一般在厌氧反应室11进行的厌氧反应必须要保证在厌氧反应段的水力停留时间,但是现在一般的厌氧反应容器对这个问题都没有进行解决,导致现有的厌氧反应处理阶段的水力停留时间得不到满足,导致根本达不到处理污水的效果。当选用厌氧反应塔1的高径比例为2.5-6时,塔体的高度与塔体的直径比例基本能满足厌氧反应所需要的水力停留时间,也就保证了污水的处理效果。
所述厌氧反应室11所占的体积空间占所述厌氧反应塔1容积空间的三分之二以上。由于厌氧反应是在厌氧反应室11内进行,厌氧反应所需要的水力停留时间也应该是在保证厌氧反应室11相对于塔体所占的体积比例决定的,为了更好的保证厌氧反应进行以及足够的水力停留时间又不至于影响其他,例如气体收集区12收集气体等,选用的厌氧反应室11所占的体积空间占整个厌氧反应塔1的体积空间的三分之二,需要注意的,厌氧反应室11的体积也是可以占整个厌氧反应塔1的体积空间超过三分之二,但是必须保证气体收集区12和气液分离器13的体积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所述厌氧反应室11底部设置有连通管113,所述连通管113一端与厌氧反应室11底部的出口112相连,所述连通管113的另一端与好氧池底部相连,所述连通管113的中部设置有所述污泥排放管114,所述靠近好氧池一端的连通管113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15,所述位污泥排放管114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16。经过长时间的污水处理,厌氧反应室11内的活性污泥会随着污泥龄延长,剩余的污泥和大量固体化合物沉降在厌氧反应室11底部需要进行排放,于是需要关闭第一阀门115,打开第二阀门116进行剩余污泥和大量固体化合物的排放。但是在排放这些固体化合物的时候也将部分活性污泥一起排放了,这是需要从好氧池补充活性污泥,于是关闭第二阀门116,打开第一阀门115,进行活性污泥的补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厌氧反应塔1,包括厌氧反应室11和设置在厌氧反应室11上方的气体收集区12,在厌氧反应室11内进行厌氧反应,生成的大气泡随着厌氧反应的进行产生,进入到位于厌氧反应室11上方的气体收集区12,所述气体收集区12包括污泥分离装置,所述污泥分离装置包括倾斜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碰撞板121,所述碰撞板121用于使所述厌氧反应室11内生成的气泡产生碰撞并破裂,形成无数小气泡,防止在气泡上浮的过程中气泡中带有的活性污泥的絮凝体被带走,导致厌氧反应室11的活性污泥伴随着厌氧反应越来越少,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厌氧反应塔,包括厌氧反应室和设置在厌氧反应室上方的气体收集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收集区包括污泥分离装置,所述污泥分离装置包括倾斜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碰撞板,所述碰撞板用于使所述厌氧反应室内生成的气泡产生碰撞并破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板为波纹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室设置有金属或塑料填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板下方设置有支撑格栅,所述支撑格栅用于支撑所述碰撞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塔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在气体收集区的上方,所述气液分离器内设置有丝网,所述丝网用于清除夹杂在所述气液分离器要收集沼气内的雾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塔还包括污水回流管,所述污水回流管的一端与气液分离器相连,所述污水回流管的另一端与厌氧反应室底部相连,所述污水回流管用于将气液分离后的污水通道厌氧反应室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收集区的上方设置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厌氧反应塔的上端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厌氧反应塔,其特征在于,厌氧反应塔的侧壁上形成有与厌氧反应塔出水口连通的开口,所述厌氧反应塔的内侧壁上所述开口的下部和侧方区域设置有封堵板,所述封堵板形成朝向所述厌氧反应塔的上端方向的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塔的高径比为2.5-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室所占的体积空间占所述厌氧反应塔容积空间的三分之二以上。
CN201620910317.3U 2016-08-20 2016-08-20 厌氧反应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333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10317.3U CN205933390U (zh) 2016-08-20 2016-08-20 厌氧反应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10317.3U CN205933390U (zh) 2016-08-20 2016-08-20 厌氧反应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33390U true CN205933390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48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1031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33390U (zh) 2016-08-20 2016-08-20 厌氧反应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333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8491A (zh) * 2019-05-20 2019-07-23 武汉有机实业有限公司 鼓泡塔装置及其用于甲苯液相氧化生产苯甲酸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8491A (zh) * 2019-05-20 2019-07-23 武汉有机实业有限公司 鼓泡塔装置及其用于甲苯液相氧化生产苯甲酸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78963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naerobic purification of waste water using the UASB method
CN101045581B (zh) 污泥自回流好氧生物处理装置
CN206014509U (zh) 一种两相分离内外循环厌氧反应器
JP5961756B2 (ja) 生物学的汚水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CN205933390U (zh) 厌氧反应塔
CN103241832B (zh) 一种具有颗粒污泥制造及污泥自动收集的ic厌氧反应器
CN201334375Y (zh) 一种新型气浮装置
CN205556208U (zh) 折流式缺好氧反应器
CN214031882U (zh) 一种逆流脱气沉淀器
CN216403946U (zh) 一种自循环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滤沉装置
CN202289579U (zh) 一种尾矿污水快速沉淀浓缩罐
KR100615434B1 (ko) 오존소독 및 부상분리 일체형 이중 원통형 반응조
CN103408134A (zh) 一种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及其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
CN208995320U (zh) 环保洗涤一体式系统
CN210620462U (zh) 一种水处理用竖流式沉淀与气浮装置
CN206467032U (zh) 三相分离装置
CN217418480U (zh) 一种利用臭氧实现污泥气浮浓缩和污泥改性的装置
CN215403347U (zh) 农药中间体污水处理用厌氧反应器
CN205500840U (zh) 一种喷射气浮装置
CN105906041B (zh) 自气浮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及其方法
CN205953653U (zh) 厌氧污泥床及具有该厌氧污泥床的废水处理装置
CN2723031Y (zh) 固体物料螺旋分选装置
CN206553260U (zh) 好氧反应器及污水处理设备
CN217868313U (zh) 一种适用于废水厌氧处理工艺的新型三相分离器
CN2181499Y (zh) 电凝絮气浮法废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0